文化基础课不容忽视
浅析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20 2 0g
.
( 旬刊 ) 上
浅析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口 金 国鸣
( 兰州 商学院信 息 工程 学院
摘 要
益 的探 索和 创新 。
甘 肃 ・ 702) 兰州 300
通过 分析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中出现的 问题, 出了几个关键 问题的处理方法 , 提 希望为该课程的教学做 出有
一
础课 不 重 视 。
( 理论的学习kx -A-也只是简单讲解, 3) t, , lt ,  ̄ 让学生觉得可有可无。 ( 上机操作主要是微软 的办公 自动化软件 , 4) 学生会认 为学习 的内容只涉及会不会操作 和操作熟练与否等 问题 ,不存在理解和 深人 的 问题 , 一 步 忽 视 该 课程 的 学 习 。 进
一
同完成操 作, 实践 证明这 样的教学方法很有效 , 对上讲 台操作 的同
学 是一种激励 , 他同学也会更加认真地听讲 , 以收 到良好 的教 其 可 学效果 ,同时也避 免了教师一言堂 ,增进 了师生 和同学 之间的互 动, 活跃 了课堂气氛。 第三步 , 加强实践环节 , 切实掌握软件 的操作 在 完成 了课 堂教学 之后 , 实践 环节不容忽视 , 这是对课堂 教学 的进一步完成 和取得 较好效果的非常重要 的一环 ,教 师要布置生 动有趣 的上机操作作业。 有 了有趣 、 动的课 堂教学 , 生 在上机实验 的时候 同学们会 很主 动的进行练习 , 此时可以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互相 帮助 , 形成 比较热烈的学 习和讨 论的氛围 ,也解决 了一个老 师无 法同时顾及 全班所 有同学的问题 ,老师的任务是解决一些普遍 的疑难和协调 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 ,这样老师和同学之 间就形成 了一个 良好的 合作氛围和热烈 的学习 、 研究的班风。 第 四步 , 定期进行上机操作的测验 , 验证教学效果 虽然衡量 学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能完 全用考 试来决定 ,但也 不能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产生的惰性心理 , 应该 定期进 行测验 , 布置一些上机操作题 , 让同学们在规定 的时 间内完成 , 给成绩的时 候要考虑两个因素 : 操作速度和完成质量 , 做得 又快又好地同学成 绩最高 , 这样可以鼓励操作熟练 的同学 , 激励做 得不太熟练的同学 多加练习 , 可以有第二次考试 的机会 , 结果 是同学们会觉得公平而 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力的训练上 ,并不会很 多的在意考试成绩的高 低, 而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四 、 结 总 大学计算 机文化基础课和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 样是大学基础教育不可缺少 的重要部 分 ,要使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的教学向着 良性的 、 积极 的方 向发展 , 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的 作 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 的专业能力 , 注重教学方 法 、 教学技巧 的不 断 提高 ,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准确把握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 征, 逐步形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独有教学特色。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程 的成 绩 , 业 成绩 好 , 业 安 置 相 专 就
之 间权 重 失衡 的 一 个重 要 原 因 是对 文 化 基 础 课 学科 价 值 认 识 不够 。要 改 变 这 种 现状 ,必 须 加 强对 文 化 基
教 学模 式和教 学要 求 难 以 实施 中等 职 业 教 育 的 生 源 几 乎 全 部 来 自初 中毕 业 生 ,而 且 绝 大 多 数是 升 人 高 中 无望 才 选 择 中等 职 业学 校 的 , 生 的文 化 基 础 普遍 较 差 . 文 学 对 化 基 础课 中 的抽 象 理论 大部 分 听不 懂 , 没有 学 习兴 趣 。 也
维普资讯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 的
问题 及改 革 对策
■ 刘 炎 火
摘 要 :生源 文 化 基 础较 差 , 专 业 “ 能 ” 文 化基 础 ” 间权 重 失衡 。当 与“ 之 前 除 了对 口升 学班 级 外 ,一 般 都 比 较 忽 视 文 化 基 础 课 程 的 开 设 和 实
( ) 识 偏 颇使 文化 基 础 课 教 二 认 学被 忽视
基础知识 水平偏 低 , 严
础 课 学 科 价值 的认 识 。 掌握 一 定 的 文 化 基 础 知 识 是 学 生 成 为 “ 能 技 型”“ 、 复合 型 ”人 才 的 前提 条 件 , 是 学生 潜 能开 发 、 身发 展 的基础 。因 终
~
、
中职 文化 基 础 课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 ) 源 文 化 基 础 较 差 , 统 一 生 传
中 等职 业 教 育 的对 口升 学 压 力 相 对 来 说 不 大 ,能 够 参 加 对 口升 学
的学 生 是 少 数 ,这 部 分 学 生 对 文 化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都存 在许 多 问 题 , 要 我 们 认 真 解 决 。 需
2 中等 职 业 教 育 文化 基 础 课教 学 改 革 的对 策
21 摆 正和 处 理 好 专 业 课 与 文 化 基 础 课 之 间 的关 系 要 改 变 “ 技 . 重 教 育 系 统 内 的一 些 学 能 技 术 、 文 化 基础 ” 轻 的状 况 , 首先 必 须 摆 正 专 业 课 与 文化 基 础课 之 间
1 中职 文 化 基础 课 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
11 教 育 系 统 内 部 对 文 化 基 础课 认 识 的偏 颇 .
校 和 教 师甚 至教 育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为 抓 住 专 业 技 能 培 养 这 根 中职 学 校 的关 系 。 化 基础 课 教 学 不 仅 关 系 到学 生 成 为 一 技之 长 的 “ 能 型 ” 文 技 人 的 生命 线 , 误 地 认 为 “ 业 技 能 ” 于 “ 化 基 础 ” 文 化 基 础 课 可 有 才 , 关 系 到 学 生 成 为 一 专 多 能 的 “ 合 型 ” 才 ; 仅关 系 到 解 决 学 错 专 高 文 , 还 复 人 不 可无 。这 种认 识 失 误 , 成 忽视 对 学 生 进 行综 合 职业 素 质 发 展 所 需 要 生 就 业 问 题 , 关 系 到 学 生潜 能开 发 和 终 身 发 展 的 问题 。因 此, 们 要 造 更 我 的基 础 文 化 素质 的 培 养 。 当前 中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中除 了对 口升学 班 级 将 文 化 基 础 课 程 的教 学 放 到 整 个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整 体 课 程 结 构 中去 外 , 般 都 比较 忽 视 文 化 基 础课 程 的教 学 , 如 为 了满 足 专 业 课 时 数 , 谋 划 。其 实,专 业 课 ” “ 化课 ” 间 并 不 是 矛盾 对 立 的 , 厚 的文 化 一 比 “ 与 文 之 宽 也 可任 意 删减 文 化 基 础 课 的教 学 内容 ; 让不 合格 的师 资 承 担 基 础 课 教 学 基 础 是培 养 扎 实 专 业 技 能 的条 件 , 是 学生 以后 职 业 可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等, 其结 果 是 培 养 出 来 的人 才 发 展 不 全 面 。 外 , 此 由于 忽 视基 础 文 化 素 础 。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不 能仅 仅 局 限 于狭 窄 的专 业 技 能 训 练, 须 注 重 对 必 质 的 提 高 , 业 技 能 发 展 本 身 也 受 到 很 大 的制 约 . 专 自我 教 育 与 自我 提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 生 态 度 、 德 情 感 等 人 文 素 质 的培 养 , 现 “ 化 高 人 道 实 文 高 的 潜 力不 高 . 学 生 的可 持 续 继 续 发展 能 力 受 到 较 大 的制 约 。 使 移 、 础 宽厚 、 能 复合 、 质 全 面 ” 中 等 职 业教 育 目标 。 克 服 重 专 基 技 素 的 要 1 . 文化 基 础课 教 学 与 专 业 课 教 学 衔 接 上 的 不 当 从 教 学 内容 看 . 业 课 轻文 化 课 、 2 重专 业 技 术 培 养 轻 文 化 基 础 培 养 、 眼前 谋 职轻 终 身 重 文 化 基 础课 与专 业 课 没置 界 线 分 明 , 容 自成 体 系 , 少 学 科 之 间 的 发 展 的 倾 向 , 理 好 专 业 课 和文 化 基 础 课 相 互 关 系, 学 生 达 到 技 能 内 缺 处 使 知 识 渗 透 ,另 外 文 化 基 础 课 的 内 容 设 置 不 能 体 现 现 代 中 职教 育 的 特 突 出 、 质 全 面 的 培养 目标 。 素 点 , 略 了职 业教 育 的社 会 经 济功 能 。 教 材 选用 情 况 来 看 , 们 使用 22 贯 彻 “ 要 和 适 度 ” 原 则 .搞 好 文 化 基 础 课与 专 业 课 之 间 衔 接 忽 从 我 . 需 的文 化 基 础课 教材 基 本 基 本 上 是统 一 的教 材 ,各 专 业 之 间 区别 不 大 。 在 文化 基 础 课教 学 体 系 上 要 坚 持 “ 要 ” 需 的原 则 。对 不 同 专业 , 针 对 应 从 教 学 实 际 情 况来 看 ,文 化基 础 课教 学 与专 业 课 教 学脱 节 较 厉 害 . 导 具 体 情 况 , 据 “ 要 ” 根 需 的原 则 , 订 不 同 的教 学 计 划 , 制 授课 的 内容 和进 致 学 生 学 习 目的 性 不 明 确 , 所 学 基 础 课感 到 茫 然 , 知 道 学 ,要 用 程 要 符 合 专业 需 要 。以 数 学 教学 为 例 , 对 不 函数 的 概 念 和 性质 是 各 专 业 的 在 哪 里 , 的基 础 知 识 与 专业 课 有 何 关 系 。 另外 由 于文 化 基 础 课 开 设 基 本 要 求 , 于 基 础 学 习部 分 , 别 是 三 角 函 数 是 多 数 专 业 课 程 的 基 学 属 特 般 先 于 专 业 课 , 到 专 业 课 学 习 中用 到某 一 部分 基 础 知 识 时 . 往 础 , 此 , 等 往 因 这一 部 分 可 作 为 每个 专 业 必 须 学 习 的基 础 数 学 。 而对 于 电子 已忘 记 的 所剩 无 几 。 电工 专业 的学 生 . 求 他 们不 仅 要 学 习 函 数 , 应 把 向量 , 数 等 作 为 要 还 复 13 文 化基 础 课 教 学 手 段 与 教 学 方 法 的 相 对 落 后 由 于 教育 系 统 内 重 点 学 习 内容 , 适 应 专业 课 学 习的 需 求 。 . 以 另外 , 教 学 要求 上 还 要 掌 在 部 对 文化 基 础 课 认识 上 的不 到 位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造 成 了 这 方 面 教 学 握 “ 度 ” 也 适 的原 则 。 一 个知 识 点 要 讲 到 什 么程 度 . 从 专 业 教 学 的 要 求 要 改 革 上 的 滞后 。 相对 专 业课 来 说 , 教 学 设 备 、 师教 学 技能 上的 培 出 发 . 度 即 可 , 可 任 意 加 大 授 课 的 难 度 。 “ 要 和适 度 ” 则 的 运 其 教 适 不 需 原
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教学存在 的问题 , 必须重视 对文化基础课教 学的研究和 实践 , 从而充分发挥其对 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作 用。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育 ; 文化基础课 ; 思考
基础是一切 事物 的基点 ,文化基 础课程 是所有 专业课 程的基 点 , 文 方面 的重视 , 树立终身 学 习的理念 , 能提 高学生 的学 习能力 , 强 只有 才 增 2 2正确处理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 1 化基础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 还致力于教会学生谋求职业发展 学生在职场上的转岗就业的能力。 . 的能 力和素 养 。吱 化基础 课教学在 中职教育 中的重要 胜是 显而易见 的 , 关系 。‘ 技能 技术 , 重 轻文化 基础” 重 眼前谋 职 , 和“ 轻终身发 展” 的情况在 但在现 实的 中职教育 中 , 文化基础课 的教学却处 于一种令人 堪 洗的状 态 。 目前 的中职学校 中是普遍 存在 的 , 正确认识 和处理 基础课 和文化 课之 间 在分析 中职教 育 中文化 基础课 教学 的现状 和存 在 的问题 基础 上 , 出 自 的关系是 扭转这种现状 的 前提 。专业课 和文化基础 课二者之间并不是 矛 提 盾对立 的 , 的文化基 础是 培养学 生扎实专业 的条件 , 是学生职 业发 宽厚 也 己对 中职文化基础 课教学 的若 干思考和 建议 。 展 的基础 。目前 中职学校 中文化 基础课教学 与专业 课教学二者之问 的衔 1中职 文化基础 课教学 的现时,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在《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 接 不够 , 础课和 专业课 之间界 限分明 , 自成 体系 , ! 基本上是统 一的教材。 化 中等 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意见 》 中就明确指 出 : 强文化基 础教育 、 革 知识渗透 。不同专业 之间 的基础课 教材没有 区别 , “ 加 改 对所学基础课感到茫然, 不知道学为何 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 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 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 学 寓文化 基础教育于专业教 客观要求 。 20 年在《 ”0 4 教育部 关于在职 业学校逐 步推行 学分 制的若干 意 用 , 习积极性 不高也就 是 自然而然 的事 睛了。 专业教育中包含文化基础教育 , 二者相互结合, 相互融合。 在文化基 见》 中专门对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其核J思想是: 文化课教 育中,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养成学生职业素养。 这就 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 文化课考核一 { 是 平价人才质量不可缺少的 础学习过程中了解专业知识, 部 分 , 课要有利 于学生 的发 展 , 文化 有利于专 业课学 习。 哪墩 界也 充分 要求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 , 互相配合, 这样 而专业课不单纯是技能训练的目的, 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 但在现实的中等职业学校中, 文化基础课的 才能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 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中职学校而言, 对中职教育认识 E 的偏 切实实 现“ 文化 高移 、 宽厚 、 能复合 、 全面 ” 基础 技 素质 的中等职 业教育 目 颇往 往使文化基础 课的教学被 “ 视” 目前 , 生就业 的好坏 , 业率 标。 忽 。 毕业 就 的高低是评价一所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 职业教育 2 2重视文化 勘 蜾 的教学研究。.1注重课堂教等 2. 2 噪 。 j 由= 商 就是 就业教育 已经 成了许 多学 校的指导 思想 , , 因此 专业教 育和专业技 能 系统 内部对文化 基础课认 识 E 的偏差 , 在一定 程度上造 成 了这方 面教 这 的培养成 为中职教育 发展 中的重 , 许多 学校轻 视对 学生进 行综 合 学改革 和教 师教 研 的落 后 。要切 实调 动学 生对 文化 基础课 学 习的积 极 导致
对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反思
对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反思吴新景对湖南省部分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探究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打下基础。
1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发展春天的到来,专业建设如火如荼,专业课与专业教师的地位直线上升,专业课越开越多,学生越来越注重专业的学习,文化课的课时渐渐受到挤压,非但无法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课时,反而随时面临被削减的趋势,文化课教师地位尴尬。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中职文化课教师的教学现状,我们主要针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部分中职文化课教师作了此次调查。
目的有二:一是了解一线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困惑与处境;二是根据调查反馈后的信息,为探索今后的教学方式提供有力的指导。
3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以株洲市文化课教师为主,包括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商业技师学院、湖南汽车工程学院中职部、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株洲市工业学校、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等,还有少部分湖南省其他地区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以及极个别广东省与江西省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
调查方式:以扫描二维码、点开地址链接等方式发放电子问卷为主,以个人访谈和部分教师座谈为辅。
4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4份。
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当前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教师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师的评价结果、教师的拓展延伸以及文化基础的地位等几个方面。
调查共设置16题,前15题是客观题,第16题是主观题。
4.1调查结果数据分析4.1.1教师的日常教学困难重重。
调查对象的63.5%具有10年以上的教龄,笔者认为他们对学生的判断与定位基本是准确的。
他们认为当前教学过程的最大困难:学生的文化基础太差、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惰性大、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8.4%、39.2%,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
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80.4%的教师能够关注到一半以上的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偏少,自主学习时间低于30%的被调查者人数为45个,占所调查者人数的60.8%,仅仅只有5.4%的被调查者自主学习时间超过50%。
谈职业教育中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
谈职业教育中⽂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2019-10-03摘要: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化课与专业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本⽂对职业教育⽂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进⾏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化课专业课关系⽬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的特殊性,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能否处理好⽂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成为事关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
⼀职业教育是以⼀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优势和特⾊所在。
职业教育的⽬的是培养应⽤⼈才和具有⼀定⽂化⽔平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教育相⽐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作能⼒的培养。
如对职⼯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有⼈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培训。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像通常的职业⾼中、中专、技校等也都需要开设⽂化课。
这样,就出现了职业教育⽂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
⼆职校学⽣只为学⼀些技术,然后找个⼯作,⽂化基础知识⽔平普遍偏低,甚⾄对数学、语⽂、理化、英语、政治等科⽬产⽣厌恶⼼理。
⼤多数学⽣对⽂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化基础课成了专业的“配⾓”,⽂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欢迎的⼈。
相对专业课程⽽⾔,⽂化基础课教学情境甚是尴尬,出现了在职业教育中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了⽂化课的学习现象。
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个⽅⾯。
1.职校⽣源质量偏低。
上职校的学⽣多是那些上不了普通⾼中、⼤学⽽⼜想继续读书的初中⽣、⾼中⽣。
因此,他们的⽂化成绩相对较低、普遍存在着⽂化基础知识⽔平偏低的问题。
⼤部分⼈都抱有⼀种学技术、混⽂凭的想法,对⽂化课学习没兴趣。
2.职业学校内部对⼆者关系认识不清。
许多职业学校仅抓住了职业技能教育。
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提出了“⽂化课从属于专业课”的⼝号,忽视对⽂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结果造成很多毕业⽣⽂化基础薄弱,学⽣向上发展的空间⼩,甚⾄有的连⼀些最基本的地理历史⽂化常识都不懂,制约了个⼈更好地发展。
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 教育教 学改革是 职业教 育改革的核心 , 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的关键环节。现通过 分析 中等职业教 育文化 是
基础课教 学的现状 , 从教育观念 、 课程定位、 课程价值、 课程评价 出发 , 出实现文化基础课教 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提
展资源 、 国外注册护士职业标准与职业认 证等 。同时还搭建 了
一
() 4主动学 习阶段 的教学法 : 网络课堂学习法 : ① 这种教学
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 的理念 , 提供给学生网络资源并 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 目标 , 使其对 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测试 、 在
关键词: 文化基础课 ; 学改革 ; 教 对策 中图分类号 :4 0 0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4 (00)8 0 8 - 3 17 — 2 6 2 1 1- 0 8 0
1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础课没有学 习热情 , 习态度不端正 , 学 学习 目标也不 明确 , 由此 导致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 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 12 赦育部 门认识 不够使文化基砖螺教学被“ . 忽视”
11 生源质量. 低使文化基础课赦 学避通尴尬 . c ‘ 处于高等教育 和高 中教育 “ 夹缝” 位置 的中等职业 教育其
生源几乎全部是初中生 , 他们普遍存 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
低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 先天不足 ” 的学生又普遍存在着 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 混张文凭好找工作” 的思想 , 他们
对文化基础课 的态度 由听不懂 到听不进 , 直到很反感 , 提起文 化基础课就“ 头疼 ” 。由于生源质量偏低 , 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摘要: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文化基础课教学自身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职业教育对文化基础课教学方向的定位,浅析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改革的途径;策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全面进行中,文化基础课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然而文化基础课教学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令人担忧。
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而是要重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提高公民素质修养的必然要求。
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略文化基础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低,专业技能发展将受到制约,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所以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改革三个特性的重视程度1.提高对文化基础课的基础性的重视程度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因此大大提高了职业的转换频率,只是为了学生能够寻求到工作为目的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了,如今的教育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能够自己学习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具有在不同工作职业之间迁移转换的工作能力。
如今社会发展变化快,人们除了需要熟练的工作技能,还需要掌握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工作需要。
所以这些问题说明了学习文化基础课对学生以后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职业教育必须要对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基础性予以高度重视。
2.提高对文化基础课的现实性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其教学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就业为目的。
任何的工作、学习与实际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基础人人必备,文化是与社会共同发展创新的。
文化基础课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性需要得到重视。
3.提高对文化基础课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的重视程度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培育学生具备娴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
浅谈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
一
种 定 向于 某 个 特 定 职 业
“ “
,
在 整个 五 年制 高 职教 育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是突出的
。
的课 程 计 划
,
”
比5 A
的课 程 更 加 定 向 于
”
的 同时
。
.
个 人 的 学 习 潜 能也 得 以 充 分地
。
实 际 工 作 更 加 体 现 职 业 特 殊 性 的 高等
教育
“
文 化 基 础 课 是 素 质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发挥 实现 个 人 综 合 素质 的全 面 发 展
2
.
。
由此 可 以 看 出
”
,
五 年 制 高 职 兼具
”
。
部 分 通 过 文 化 基 础课 的 学 习 学 生 可 以
。
.
对 文 化 基 础 课 进 行 科 学定 位
。
职业 教 育 和 高等 教 育 双 重 属 性
,
种 做法
的 继 续 发 展 受 到严 重 限 制
2
.
根 据 1 9 9 7 年 联 合 国 教科 文 组 织 重 新 国 划 修订 的《 际教育分类标 准 》 分 五 年
,
文 化 基 础 课 在 五 年制 高 职 教 育 中
。
能开 发 终 身发 展 的问题 因此 要 处 理 好
、
。
,
的地 位 和 作用
使 培 养 出来 的 人 才 发 展 不 够 全 面
进 行 自我 教 育 与提 高
.
难以
件 也 是 现 代 教 育发 展 的必 然
,
。
1
.
五 年 制 高 职 文 化 基 础 课 设 置 的两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
维普资讯
琴萋 誊囊囊囊 l 7 , 妻 , ¨
f
教学 革 改
中 职 校 须 鲁 学 必 重
壤
化基础 教
口 马 万 顺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和 我 国 教 育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是 我 国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的 文 化 基 础
练 学 生 灵 活 、 谨 的科 学 思 维 方 法 ,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严 培
养 成 终 身 锻 炼 的 习惯 , 而且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竞 争 素 质 。 二、 中等 职 业 学 校 文 化 基 础 课 教 育 存 在 的 问题 l 重 职 业技 能 培 养 , 文 化基 础教 育 、 轻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的 学 生 大 多 数 文 化 基 础 课 成 绩 偏
础课 的教 学 。
一
外 优 秀 文 学 遗 产 的 熏 陶 , 养 学 生 高 尚 的 情 操 , 深 培 加
、
中等 职 业 学 校 文 化 基 础 课 教 育 在 素 质 教 育 中 学 生 对 人 生 意义 和 生 命 价 值 的 认 识 。 理 化 课 程 可 训 数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职业 学 校 的 素质 教 育 , 必须 从 学 生 的 文 化水 准 人 系 统 地 介 绍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知 识 , 学 生 形 成 科 学 就 为 手 , 注 重 专 业 理 论 和 技 能 教 学 的 同 时 , 视 文 化 基 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奠 定 知 识 基 础 。 文 课 通 过 中 在 重 人 价 语
体制 的改革 , 中等 职 业 教 育 逐 渐 形 成 了 以素 质 教 育 为 部 分 , 化 基 础 课 包 括 政 治 、 文 、 学 、 理 、 学 、 文 语 数 物 化
中等专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困境亟待改革
中专教 育文 化基 础课 究 竟 以初 中补 习为 主 , 还
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 , 是各中专学校共同存 在的难题。中专教育 的对 口升学压力相对来说要小 得多 , 能够参加对 口升学的学生又是少数 , 这部分学 生对文 化基础 课 的需要 相对 大一些 。而 大多数学 生 文化基 础知识 水平 偏低 , 教 学 实践 中难 于把 握 教 在
来都 不足百 分 。这些 文 化 基 础知 识 “ 天 不 足 ” 先 的
学生 , 普遍存 在对 文化 基 础课 由听 不懂 到 听不 进 直 到反感 , 提起 文化基 础课 就 “ 头疼 ” 由于生 源质 量 。
偏低 , 大多数 学生对 文化基础 课学 习没有 热情 , 文化 基础课几 乎成 了 “ 大酱 碟 ” 需 要 了就 “ 一 口 ” 否 , 沾 ,
第2 6卷
第 9期
甘肃 科 技
Ga s ce c n c n 1 n u S i n e a d Te h o
f 6 l2 .
Ⅳ0 9 .
21 00年 5月
M ay 2 0 . 01
中等 专 业 学校 文化 基 础 课教 学 面 临 困境亟 待 改革
沈 国培
( 兰州市城建学校 , 甘肃 兰州 7 00 ) 30 0 摘 要: 中专生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心理 、 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 和特 殊性。就 目前 中专学校普遍存在 的现状
一
由于 中专教 育 的特 性 , 生 掌握 一 技之 长成 为 学 重 中之重 , 人们 的 目光都 盯在 学 生专 业 课 程 的成 绩 上, 专业课 程的成 绩好 , 业 安 置相 对 就 容 易 的多。 就 由于中专教育 的专 业课 已经 建立 了 比较 系统 的 、 完
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的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1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困境目前,五年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高职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基础课程的设置,文化基础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五年高职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尤为薄弱。
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都呈现出如下的现状: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校学生虽然选择了职校,但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学到一技之长,而完全是家长一厢情愿。
因而致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第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有极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与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不预习,不记笔记、不做作业、上课睡觉、做小动作等,而这些不良习惯是三年初中生活积淀的结果。
这些学生在初中就讨厌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职校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就愈发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于基础课抱着只求及格甚至破坛子破摔的念头。
1.2学生对于文化基础课程认识的误区有的学生误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培训,到了职校就可以不上英语、数学等文化课了,专门上那些“新鲜、好玩”的专业操作课程。
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对于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就把目光盯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此外,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
因此,专业课就愈发显得比文化课重要了。
1.3高职学校的认识误区文化课是基础课,对于这一点,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所谓基础,就是说它是学习其他课的先导和基石。
其他课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它之上。
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本末倒置。
在高职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文化课只要足够用就可以了。
很明显,这种说法存在界限模糊的弊病。
试问,足够的标准是什么?它似乎想给文化课一个合适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却有可能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忽视文化课地位的一种口实。
谈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谈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李恒山(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辽宁沈阳!!!""#)[摘$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注重专业课而轻视文化基础课,致使文化基础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忽视,从事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也无所适从,处境尴尬。
鉴于此,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里的文化基础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危害;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进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职教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中职教育没有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关系,片面追求专业课的比重,武断地削弱了文化基础课的重要地位,这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一、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尴尬处境及原因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体育等基础学科,但在一所中职学校里都开全的,几乎没有。
即使语文、数学、外语最主要的科目其课时与内容也大大地被削减了。
文化基础课在专业课与实习实验的夹缝中尴尬地生存,因为课时少,很难进行系统地教学,授课计划要看专业课和实习实验的脸色制订,授课内容要围绕专业课和实习实验展开,为专业课和实习实验服务没有错,但每一门文化基础课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体系,盲目地打乱与拆解,势必影响其学科价值的整体发挥。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评体系似有若无。
[!]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更是“宽松”的。
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论文]
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摘要: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只是为了迎合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片面的理解“以就业为导向”,将学校教学的重点、人才培养目标仅仅放在培养学生的“简单技能操作”上,将学生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人文修养和能力培养仅停留在口头上,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地步。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各类学科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文化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一、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现状1.学校教学安排及管理的现状对文化基础课没有科学的定位,缺乏科学指导。
培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地方。
但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过于强调“技能”的培养,不注重德育教育,不注重学生心理教育,忽略了“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千篇一律,课时被随意压缩,内容被任意的删减,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与“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匹配;文化基础教研室形同虚设,有的甚至被撤销,根本谈不上教学研究活动等。
2.文化基础课教师教学和研究的现状文化基础课教师对中职学校中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到位,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导致课堂上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一味的删减内容,降低学习要求;教师缺乏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知识更新和提高,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缺乏成就感和优越感,教学水平不断退化,更谈不上进行课程改革了;教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中国职业教育之我见——浅谈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改途径与对策
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 于知识 的需求 ,并且不能够 把能否取得专 业等级证 书作为评价这个 学生学习优劣 的标 准。 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 ,内部评价机 发挥他们 的特长 ,就更没有足够 的空 间去展示 自己的兴趣和爱 好所在。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 ,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 , 制又不够完善 ,对教师而言 ,其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教学效
的,这便导致 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 “ 分量” ,起不
育格局发生 的根本 性变 化 ,高等教育和高 中教 育招生规模逐年 到激励作用。 6 .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础课迷失方 向。高等职业教育文 扩大 ,人们 的教 育需求得 到满 足 。处 于高等 教育 和 中职教育
“ 夹缝 ”位置 的高等职业 教育的生 源高考 中成 绩较差 的高 中学 化基础课 由于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 ,在教学实践
宽松”的 ;对 学生 而言 ,其学 课 堂 气 氛 沉 闷 的现 象 。这 种 巨大 反 差 暴 露 出 的 问 题 是 :我 国 的 果等方面 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 “ 习过程 、学习质量 、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 “ 宽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一定程度 “ 空心化”现象。 3 .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
决 的途 径 和 办 法 。
“ 文化基础”之 间权重失衡 ,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 所需要 的基础文化素质 的培养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 了对 口
升学班级外 ,一般都 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 程的开设和实施 ,文
文献 标 识 码 :A
关 键 词 : 高职 教 学 ;教 育创 新 ;教 育教 学 中图分 类 号 :G 1 79
、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思路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学方法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掌握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创新。
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拓展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探索课程多样化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课程,让学生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方面,中职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打破行业界别壁垒,提升教师的宏观视野、深度思考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具、虚拟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应该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让先进设备得以长期使用,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更加良好的教育氛围。
5. 提升教育质量中职学校应该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让教育质量上升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建议基于上述的思路,我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 推动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大力推动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实践,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2.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多元化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合理设置其所需的各项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职业理念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硬件设备方面的建设,增加新型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单位的品牌影响力。
职业教育也需重视文化课教学
职业教育也需重视文化课教学大家都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但是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
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
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形成两者并进,相辅相成的积极局面。
1.重“文化课”促“专业课”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
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强化“文化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对专业课的更好的学习,做到以“文化课”促“专业课”来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
2.注意加强中职“文化课”的建设2.1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
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
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
文化 基 础 课
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 问题
了学 生 的 基 础 知 识 相 对 薄 弱 ,而 这 些 枯 燥 的理 论 往 往
脱 离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得 学 生 上 课 没 兴 趣 . 是 考 前 使 只 死 记 硬 背 , 学 效 果较 差 。 生 明 显 产 生轻 文 化 基 础 课 , 教 学
问题 , 别 是 文化 基 础课 教 学 问题 尤 为突 出 。因此 , 须 特 必 正 确 认 识 文 化 基 础 课 在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中 的 作 用 ,并 抓 紧 改革 文 化基 础 课 的教 学 。
一
重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倾 向 , 不 利 于 文 化 基 础 课 教 学 目 标 的 这
衬 。由 于 时 间 、 制 等 方 面 的 限 制 , 过 于 强 调 “ 业 课 ” 学 在 专
的 同 时便 忽 略 了文 化 基 础 的 全 面 提高 。 果 只 注重 单 一 结 专业 技 能 的培 养 ,学 生 文 化 基 础 方 面 的 教 育 被 忽 视 , 培 养 出来 的人 才 发 展 不 够 全 面 , 合 素 质 较 低 , 岗再 就 综 转 业 能 力 低 。 外 , 于 忽视 基 础 文 化 素 质 的提 高 , 业 技 此 由 专 能 发 展 本 身 也 受 到 很 大 的 制 约 , 以 进 行 自我 教 育 与 提 难 高 . 以 后 职 业 生 涯 的 继 续 发 展 受 到 严 重 的 限 制 。 面 对 使
指 出 了要 顺 利 地 完 成 高 职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 须 正 确 认 识 必
文 化 基 础 课 的 作 用 。并 提 出 了 如 何 改 革 文 化 基 础 课 的 教
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观察与反思
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观察与反思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直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掘传统文化的可贵之处。
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包括语文、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涉及面广,历史悠久,内涵深厚。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容,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
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健全的思想体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虽然面对时代的变迁,但它们的正义性和可贵性依然不减,它们依然是指导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念。
三、传统文化能够锻炼学生的品格和意志从传统文化创造的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品格高尚、意志坚定的人物。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这些品格和意志素质的形成,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密不可分。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诗人、画家、历史人物、高瞻远瞩的智者,以及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体验,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智慧,还能够强化我们的品格和意志素质,提高我们的人生格局。
四、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形式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读书社团、学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这些教育方式和形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文化内涵,能够营造一种安详、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社交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促进都有很大的帮助。
基础教育中的文学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中的文学教育的价值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基础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基础教育中,文学教育的价值不容忽视。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作品融汇了人类的情感、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够培养写作能力。
在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描写技巧和语言运用,学生可以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对语言表达的独特感觉。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复杂的情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细腻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分析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心理,学生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观点的能力,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三、提高思维能力文学作品中常常有复杂的情节和思维脉络,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推断和分析来理解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隐藏的含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要。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激发其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人。
四、促进人文素养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思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
通过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更加能够开阔眼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基础课不容忽视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定位结合专业特点
现在的职业教育是舆论的热点,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想法已勿容置疑。
但怎样做好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员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尤其是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总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的想法总是有的,看到自己的学生能有所成就,还是很欣慰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职业教育不好做吗?我感觉现在的职业教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其应该采取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导致了现在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分歧,而容易导致大家形不成合力,让教育的功效大打折扣。
就例如我今天想讨论的文化基础课的定位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
作为一名处于一线的工作者,教了十多年的中职数学课老师,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感想。
现在对文化基础课的定位,基于我听到的,有以下四种看法:1.学生学好专业课即可,学什么文化课,象一些职业培训机构,根本都不开设文化基础课,学生还不是学得很好。
2.文化基础课要开,但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需要怎样的文化知识,就教什么。
3.文化基础课要开,还要大力的开,和普通高中教育没什么区别,就是难度有所降低就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
4.文化基础课一定要开,并且要有自己的体系,但是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种看法,我认为是偏激的。
现代社会,知识的半衰期缩短,靠知识吃饭的人失业会很快,如果学生只专注于“结果”的教育,碰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萎缩甚至消亡,再加上文化基础底子薄,综合素质不高,很有可能工作几年就失业,或者毕业即失业,且不容易再次寻找工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就看一个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寻呼机行业。
红火时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个寻呼机,那么寻呼员就会需要很多。
等到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时,这个行业几乎一夜间就消失了,这些寻呼员立刻就失业了。
那如前述提到的,很多培训机构根本就不开设文化基础课,也很好啊。
但立刻从字面上就可看出的,那是培训机构,短平快的特点,适合急需上岗的人员去学习。
不是我们这种两三年学制的职业学校的特点。
我们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但要基于“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为他们的人生规划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为了和第一种看法相比较,我们先看第三种看法。
这又是一个极端。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已经不是主流了,但是在一线教师中还是很有市场。
因为大部分教师从大学毕业,深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要学就学通,学习才有意义。
另外思想固化,加上长时间教书的惰性,一时转不过弯来,还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事实面前,又不得不败下阵来。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说会读文言文,多做几道难题就可以大幅提高的。
再则,不接受中职学生文化课底子薄的现实,一味地强调要和高中生一样平行的教育体系,会产生不适应感。
学生感到和原来的教育模式一模一样,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高,时间一长,刚开学时的新鲜感就会迅速消失,消极怠工。
结果文化课没学好,还影响到学习专业课的效果。
这可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我接触的很多职教文化课老师中,没有一个说学生好教的。
持有第二种想法的老师,自认为是折中,既不放弃文化课,但又大大削弱文化课在教育中的地位。
让其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需要什么知识,文化课就讲什么。
例如数学这门课,会计专业认为学好和会计相关的函数,数列就可以了,象什么三角函数啊,向量啊等等都不需要学。
这种想法在社会上和专业课老师中很有市场。
职业教育就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专业服务。
但是还是无情的事实击溃了这种美好的一厢情愿,这种学生出去以后的结果和第一种想法下毕业的学生结果一样。
因为文化课没有形成系统,只突出实用——其实专业课
教师就能担当文化课老师的作用,因为他们在专业中必须要讲这些知识点的——当他们一旦再就业时,文化素养的缺失就是他们一个致命的弱点。
这个在我接触的改革较早的山东地区的教师中得到证实,还有很多身边没有学好文化知识的学生的实际遭遇也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我来说,我倾向于第四种看法,我现在也正在这个方向上努力着。
职业教育要考虑到她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要有自己的风格。
专业知识要扎实,文化素养的培养又不能丢,所以这两者应该是平行的。
当然文化课培养学生的素质最终还是要为所在的专业服务。
所以在文化课的教材编辑和处理过程中要突出各专业的特点,这是我认为现在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最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还是拿我所教的数学课来举例吧。
数学职业教育大纲2009年改版,和以前的教学大纲很有所不同,没有象以前的大纲一样和普通高中的教学大纲区别不大,这个大纲充分考虑了数学的系统性,又考虑了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模块形式出现。
分为必选模块,选修模块,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知识学习,专业选修,升学选修三个层次的要求,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教改。
当然这本书是适合所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的,我认为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变化。
也许这就是要我们教师自己进行处理的地方吧。
有人问,需要吗?这个就要看实际效果来检验了。
我就拿我所在的学校三个较有特点的专业来说明。
万事开头难,学习的过程莫不过如此,在每章节的引入方面多下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集合”这章,怎样给学生“集合”的定义,让他们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可以结合他们专业的特点来引入。
我要他们把下面的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为两类,并说明各类物品所具有的特征,就很容易让他们接受“集合”的概念。
会计专业的学生看到的是以下物品:计算器,回形针,点钞纸,扎纸条;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德育课本。
珠宝专业的学生看到的是以下物品:显微镜,偏光镜,折射仪,三棱镜;黄金,白银,蓝宝石,缅甸红宝石。
烹饪专业的学生看到的是以下物品:菜刀,饭勺,筷子,油锅;黄瓜,白菜,萝卜,西红柿。
他们很快就把前四个放在一起,后面四个放在一起。
会计专业前一类是技能工具,后一类是课本。
珠宝专业和烹饪专业前一类是工具,后一类是材料,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具有一定特征的对象的总体,叫做集合”,又由于其中有他们本专业特有的工具,他们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有了探索的欲望,想继续听下去,课堂就活跃了,我要的效果就达到了。
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这样。
每章的引入,或者觉得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松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调动学生。
这个就需要老师下工夫去备课了,很费精力的。
其实我知道美国很多的专业教材就是这样分学科编写的,确实老师们的精力有限,如果有这样的现编教材,那我们的职业教育何愁教不好。
就我这几年来所教的数学课来说,我认为教学方法需要变化,而且一定要变。
我正在慢慢的摸索,也在不停的向其他的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但不管怎样变,我依然认为文化基础课不容忽视,还要加强。
希望我们的文化课能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