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力
山羊和绵羊主要由羊种和绵羊附睾种 布鲁氏菌引起,但亦存在牛种菌转移到羊 种和猪种菌致使羊感染的报导,也有羊种 转移到牛体的报导。人对各种布鲁氏菌均 有易感性,从三种布鲁氏菌对人的致病性 来说,以羊种菌为最强,猪种菌常有化脓 的倾向,以牛种菌对人致病性最弱。
布氏杆菌的抵抗力
布氏杆菌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 直射阳光下可存活4小时,但此菌对湿热的抵抗力 不强,60℃加热30分钟或70℃加热5分钟即被杀 死,煮沸立即死亡。 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2%石碳酸、来苏 儿、火碱溶液或0.1%升汞,可于1小时内杀死本 菌。5%新鲜石灰乳2小时或1%--2%福尔马林,3 小时可将其杀死。0.5%洗必泰或0.01%度米芬、 消毒净或新洁尔灭,5分钟内即可杀死本菌
布氏杆菌的检测
一、布病的常规检测方法
由于布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学变化方面没有明显的特 征,本病又多以隐性感染为主,因此主要靠实验室综合诊断来检 测病因。实验室诊断有细菌学、血清学和变态反应三种诊断 法。 1 、细菌学方法 细菌学操作复杂,首先要收集病料,制备 特定及选择性培养基,然后进行接种培养,3d后才能鉴定结果, 由于细菌学操作所需时间长,检测结果误差大,所以用血清学试 验诊断布病在兽医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和宿主特异性,布鲁氏菌的6 种生 物型分别是: 1、羊布鲁氏菌(B.melitensis) 2、牛布鲁氏菌(B.abortus) 3、猪布鲁氏菌(B.suis) 4、绵羊布鲁氏菌(B.ovis) 5、犬布鲁氏菌(B.canis) 6、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陆续从海洋动物包括海豹、 海豚、小鲸鱼、鲸鱼及水獭中分离到了第 7 种生物型的布 鲁氏菌,并且证明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的布鲁氏菌的致病 性和分子特征与上述 6 种布鲁氏菌不同,是一种新的生物 型的布鲁氏菌,虽然目前这种生物型布鲁氏菌还没有得到 正式命名,但已经被普遍认可。
布氏杆菌的检测
2、血清学常规检测法 目前我国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 试管凝集试验 (SAT)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 、缓冲平板凝集试验 (BPAT) 、补体结合试验(CF) 、乳汁环状试验(MKT) 等方 法。 但这些血清学方法有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不高, 有的操作 繁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主要用于初筛, 由于其特异 性不高, 受试验温度和凝集时间相对较短的影响, 不易准确 判定结果, 故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 还必须经试管凝 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为阳性才能最终判定为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是我国布氏杆菌病诊断的法定方法, 但是该 法操作繁杂、费时, 不适于现场采用。
生长特性
布鲁氏菌初代分离时对营养要求较高,培养 基中常需加入血清、血液、肝汤、马铃薯浸液、 葡萄糖或泛酸钙等。专性需氧,适温37℃,最适 PH为6.6—7.4。流产布氏杆菌和绵羊布氏杆菌在 初代分离时尚需5%--10%CO2。具有5%血清的富 集培养基为流产布鲁氏菌2型和羊布鲁氏菌所必需。 本菌在初次培养生长缓慢,常需5—10天甚至 20—30天才能长出菌落,但实验室传代保存的菌 株,通常培养8—72小时即可生长良好。
致病力
(2)致病力:目前已经知道,布鲁氏 菌对完整的粘膜和皮肤的侵袭作用与布鲁 氏菌产生透明酯酸酶有关,细菌可以很快 扩散到其它部位,引起一连串移行病。布 鲁氏菌不产生外毒素,只产生内毒素,是 存在于细胞壁的一种类脂多糖物质。布鲁 氏菌属内毒素的生物学特点有致热性,有 致死作用,有皮肤过敏反应。
致病力
感染机制
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与其他细胞内寄生细菌一样需 经过四步:黏附、侵入、定植、传播。布鲁氏菌进入宿主 后,或者在细胞外环境游离,或者在噬菌细胞内定位到局 部淋巴结。它们或者扩散并且感染其他细胞,或者被杀死 并终止感染。优先定居于怀孕动物的生殖道,在妊娠子宫 的未知因子,也就是尿囊内的液体因子,能够刺激布鲁氏 菌的生长。赤藻糖醇是这些因子中的一种。随后感染扩散 到胎儿,引起流产。流产的精确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源 于: 1 、由于现存的胎盘炎对于胎儿循环的影响 2、内毒素的直接效应 3、来自于胎儿组织的炎症反应的应激
布鲁氏菌的分类分型
自从1887年,Bruce从死于“马尔他热” 的英国士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以后,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分离到近万株细菌。 本属细菌以往分为羊、牛、猪三型,到1970 年由于新的菌株被发现,故在国际细菌命名 会上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 1972年,又将猪种增加1个粗糙型而成为目 前的6个种,20个生物型。
细胞结构和组成
布鲁氏菌拥有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 菌细胞壁,主要的表面抗原位于脂多糖。 在不同的平滑型布鲁氏菌种中发现A(流产 型)和M(马尔他型)抗原。外膜含有其他 主要表面抗原。肽聚糖层(3-5nm)比大 肠杆菌更突出,胞浆边缘空间为3—30nm. 细胞浆膜是一种典型的三层脂蛋白膜。
细胞结构与组成
布鲁氏菌DNA的G+C摩尔百分比为58%-59%.在DNA杂交试验中各种型菌株的DNA同源 性一般大于90%以上。除猪种布鲁氏菌生物型 3 菌株只有一条 3300kb 的染色体外,其余布鲁氏 菌都有 2 条环状 DNA 染色体,大的一条约 2.1 kb,具有细菌复制功能基因,小的一条约 1.2 kb, 具有染色体复制功能基因。猪布鲁氏菌和马尔他 布鲁氏菌的全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布鲁氏菌对宿 主的亲和性、毒力、感染力的功能基因都位于 DNA 保守区,种间这些方面的差异仅仅只体现在 基因序列的微小差异上,而不是有不同的独特基 因片段控制。
生长特性
当用斜发射光检查时,布鲁氏菌菌落呈现特征 性的蓝色。通过是否存在脂多糖的多糖侧链可以决 定菌落具有平滑或非平滑形态。这些形态变异是自 发突变的结果,并且受特定的生长因子影响。平滑 的菌落为白色,整个边缘凸起,并且具有奶油样坚 固性。非平滑菌落具有中间的粗糙或黏液样形状。 粗糙型菌落为暗黄色,透明并且易碎。它们很难在 溶液中悬浮,并自发凝集。除了具有黏性的质地, 黏液样菌落与粗糙型菌落相似。
布鲁氏菌的种属特性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布鲁氏菌是一群无动力、无芽孢、革兰氏阴 性球杆菌或短杆菌,大小为(0.5~0.7)× (0.6~1.5)μm,细胞相当一致,并且容易被错 认为球菌。在一般显微镜下观察时难以区分。涂 片检查它们以典型的单个存在,但也成对或成簇 出现。没有荚膜、鞭毛、不产生芽孢;然而,在 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中, 电镜观察已看见外周的囊膜。布鲁氏菌可被碱性 染料染色,姬母萨染色为红色,对阿尼林的染料 吸附缓慢,但经赫兹罗夫斯基或其他鉴别染色法 染色后,可表现出不同的染色反应。
临床表现
布鲁氏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生殖道有关,一般情况下, 动物 不表现明显的全身性疾病。在雌性动物,流产是最 普遍的表现,没有预兆的症状通常是明显的。对于公畜, 附睾炎和睾丸炎是最普遍的症状,损伤通常是单侧的,但 也可能是双侧的。公畜生殖道的感染导致生育降低,在一 些情况下,导致不育。 生殖 道外症状表现在许多动物种类。感染猪布鲁氏 菌的猪可能发展为关节炎,尤其在肢体的大关节或腰部脊 椎。腰部脊椎的损伤导致在脊髓加压的组织坏死,并且导 致后来的瘫痪。感染了犬布鲁氏菌的狗能够发生脑膜炎、 骨髓炎和眼色素层炎。
布鲁氏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以及损伤或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 通过接触、吸入、食入带菌的物质而引起感染。 布鲁氏菌在宿主体内数量的增长是由于它们有与 其他细胞内寄生的致病菌一样具有逃避巨噬细胞 杀伤作用的能力。巨噬细胞内的吞噬体能迅速酸 化使布鲁氏菌在其内存活和复制,因此巨噬细胞 内的吞噬体对布鲁氏菌有保护作用,最终使布鲁 氏菌达到一定数量而向其他宿主细胞扩散 。
据报导,小剂量的内毒素可刺激机体增加抗感染能力。 现在看来,内毒素也不能完全解释布鲁氏菌的毒力,因为 粗糙型菌和光滑型菌之间,主要区别是细胞壁表面的脂多 糖存在与否。已经知道的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布鲁氏菌是有 毒力的菌,而且为粗糙型菌。 布鲁氏菌可以经过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同样它可以 经过眼结膜、消化道粘膜、阴道及生殖器粘膜侵入机体。 但不同菌种对同一动物,同一菌种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不 同。布鲁氏菌的这种致病力,一方面是与菌体本身的透明 脂酸酶、菌体的其它酶系统、毒素等有关以外,还与宿主 的状态等密切相关。
羊布氏杆菌
培养特性
在肝汤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菌落 圆形、光滑、湿润、稍隆起,均质而中央 有细微颗粒,最初无色透明,后渐浑浊。 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菌落呈现棕黄色。在 液体培养基中轻微浑浊,后形成粘稠沉淀, 在液体培养基中不形成菌膜,但陈旧培养 物有时可能形成菌环。
生化特性
很少发酵糖类。赤鲜醇能刺激其生长,而不 需要氯化血红素(X 因子)及辅酶Ⅰ(V 因子)。 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但沙林鼠种和绵羊附睾种布 鲁氏菌却是阴性。一般不能还原硝酸盐(绵羊附 睾种除外),产生 H2S 和水解尿素的程度不稳定, 不产生吲哚,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乳,有产生 靛基质,MR 和 VP 实验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 不能从 O-硝基酸-β-D-半乳糖苷中释放 O-硝基酸, 不改变石蕊牛奶或使之成碱性
抗原结构与致病力
(1)抗原结构:布鲁氏菌的抗原成分是复杂的, 目前还不可能搞清楚。光滑型布鲁氏菌具有M(马尔他 型)抗原和A(流产型)抗原。Miles等(1936),提取一种 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物质,它是由磷脂(PL)、精氨酸一 肽(AP)、含酪氨酸和色氨酸(S)组成的(PL、AP、S)。 AP成分对动物有毒力,而且被认为是A和M抗原成分。 还有报导采用超声波粉碎布鲁氏菌提取抗原,发现有 两种抗原存在,一种为布鲁氏菌细胞壁上存在的抗 原.另一种为糖脂多肽抗原(GLP)


杆Fra Baidu bibliotek

Brucella
目录
一、布氏杆菌的分类分型 二、种属特性
形态与染色特性 细胞结构与组成 生长特性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三、布氏杆菌的抵抗力
四、抗原结构与致病力
五、临床症状感染机制
六、布氏杆菌的检测
七、预防与控制
布氏杆菌又名布鲁氏菌,是多种动物和人布 氏杆菌病的病原。它能引起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 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 病, 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氏 杆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引起相 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 如发热、流产与不育、 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 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原结构
唐浏英等 报告,布鲁氏菌细胞表面蛋白 (BCSP31)是一种从布鲁氏菌细胞表面提取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31×103的蛋白质。这种蛋 白质在布鲁氏菌的6个种中具有保守性,同时 其表达又具有多态性。BCSP31对小白鼠预 防接种能产生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性抗原 成分。
抗原结构
布鲁氏菌抗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有25kDa 外膜蛋白,36kDa外膜蛋白和omp31。25kDa存 在于所有布鲁氏菌中,是布鲁氏菌主要外膜蛋白 成分之一。36kDa主要存在于B.abortus中,是 构成跨膜通道的膜孔蛋白。omp31主要存在于 B.melitensis外膜蛋白中,在绵羊种和犬种中表 达量相对也较高,分子量分布于31~34kDa。除 这些主要外膜蛋白外,已鉴定出布鲁氏菌细胞蛋 白、外周蛋白及一些膜蛋白中也有许多具有免疫 原性蛋白。他们除能够引起宿主体液反应外,更多 的与布鲁氏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抗巨噬细胞杀 伤能力有关。
临床表现
人的布鲁氏菌病主要是一种网状内皮 系统疾病。可能出现一种温和的淋巴结病, 脾肿大和肝肿大。在暴露后的2—3周,开 始出现症状。临床症状是非特异的,并且 包括间歇性发热和盗汗的寒战,疲劳、肌 肉和关节痛、背痛,压抑和失眠是普遍的。 感染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骨髓 炎和心内膜炎。
感染机制
在世界许多国家, 布氏杆菌对反刍动物和猪 的感染都很严重, 由于部分野生动物也感染了布氏 杆菌, 将对人和家畜构成一种潜在的危害。此病已 经使世界各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拉丁美 洲, 该病每年造成至少6 亿美元的损失, 而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这一数字平均为1.5 亿美元。更重要 的是布鲁氏菌能引起人的感染发病,威胁着公众 健康,被一些西方国家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