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用器材的发展与讨论_汪军

合集下载

转杯纺纱技术的技术进展——转杯纺纱发展战略的探讨

转杯纺纱技术的技术进展——转杯纺纱发展战略的探讨

盎7
嘲 6

一 . . √ r
. . -
姜s
蟾 4


作 者简 介 :徐 惠君, 男, 1 9 4 0 年生, 现 任 全国新 型纺纱专业委 员 会副 主任, 主要从事转杯纺纱及其装 备的开发研 究。

J 斗
- 一
J 斗
J 廿
J 廿
J 廿
廿




-_

 ̄ - 1

e , i
§

作者单位 :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图1 1 9 8 8 —2 0 0 9 年世界转杯纺总量 变化
3 2 l 纺织导报 C h i n a T e x t i l e L e a d e r - 2 0 1 3 N o . 7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R o t o r . s p i n n i n g
- ,一
Ab s t r a c t :Th e a r t i c l e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r y o f r o t o r - s p i n n i 1 1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a s we l l a s r e n ov a t i Ot i S i n p r o c e s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l d d e t f c i e n c i e s , a n d b a s e d O i l wh i c h, i t di s c u s s e d

亚麻/棉转杯纺纱及关键器件的讨论

亚麻/棉转杯纺纱及关键器件的讨论
等众 多机 型 。 目前 , 界 上 转杯 纺 头 数 平 均 已 占环 世 锭纺锭 数 的 4 7 , 转杯纺 的产 量按 重 量计 已达 .9 而
1 原 料 性 能
纺织用 亚麻 均为 一 年生草本 植 物 , 韧皮纤 维 , 属 麻 茎直 径 1mm~3mm, 维 成束 地 分 布 在茎 的韧 纤 皮 部分 , 在麻 茎 径 向有 2 ~4 0 0个 纤 维 束 均 匀 地 分
可 以提 高成 纱 质 量 及 转 杯 纺 纱 机 的 稳 定 可 靠 性 。


词: 转杯 纺 ; 亚麻 / 混 纺纱 ; 艺流 程 ; 艺参数 ; 棉 工 工 关键 器件 ; 质量 ; 转杯 ; 假捻 头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9 3 ( 0 7 0 —0 20 1 0 — 6 4 2 0 ) 60 5 —4
布, 呈一 圈完 整 的环 状 纤 维 层 。单 纤 维 为初 生 韧 皮 纤维 细胞 , 个细胞 就是 一根 单纤 维 , 束纤 维 中约 一 一 有 3 ~5 0 0根单 纤维 。单纤 维 和束纤 维 的构 造 , 麻 在
茎不 同部 位是不 一致 的 , 因此 , 纤维 品质 也是不 均匀
收 稿 日期 :0 7 0 — 2 2 0 —3 1
分 为纤维 素 , 并含 有 较 多 的半 纤 维 素 、 质 素 、 胶 木 果
和其 它物 质 。其化 学组 成见表 1 。
表 1 亚 麻 纤 维 的 化 学 成 分
由于亚麻 的纤 维 长 度 差 异 大 , 别 是 落麻 平 均 特
的 。亚麻麻 茎 径 向结 构 可 由表 皮 层 ( 括 薄 皮 、 包 表
皮 、 壁 ) 韧皮层 ( 维 层 ) 形 成 层 、 质 层 与髓 质 薄 、 纤 、 木 层 五部 分组 成 。麻 茎 中木 质 层 占 7 ~7 , 皮 0 5 韧 层 占 1 ~ 1 , 皮层 纤维 含量 约 占 1 ~3 3 7 韧 1 0 ( 要视麻 茎 的不 同部 位而异 ) 这 。亚麻纤 维 的主要 成

转杯纺纱的发展与前景

转杯纺纱的发展与前景
应用技术 纺nni术 hnolgy S 技 o 纱 ngTec p i
转杯纺纱的发展与前景
D v lp n r s e t f o o pn igT c n lg e eo me t o p cso t r i nn e h oo y P R S
文 l 惠君 徐
国外 ( 主要 是欧 洲 ) 从 工业革 命后 , 纱逐步 进 入了 自 纺 工业化生 产。 1 纺纱技 术的进展 历程 。 表 是
1 7 一现在 90 1 7 一现在 90
1 8 一现在 90
高速环锭纺 转杯纺
喷气 ( 涡流 )纺
O5 . . ~0 1 2
O 2 . . -01 0 0 O 1 ~0 l . 5 . 0 0
下属企 业原捷 克Ei x le公司推 出了D 3 现 为B 4 8 半 自 t 30( D 4) 动转 杯纺 纱机 , 并将 自 排风 式改 为抽气式 , 国际上 自排风 使
应用技术 Ip技 hl 纱iT ng S ne o 纺 n oy i 术c ng
表 2 我国转杯纺纱设备数量的发展
1 6 芷 95
准和 市场要求的 转杯纱产品。
转杯纺纱诞生 5 头试验机 0 20 0 头样机 ( W2 C
7万 头 4 万 头 4
6 万 头 5
4 1 转杯纺纱的发展 要紧密结合品种和纱支 的开发 .
() 自动 抽气式 4全
号 转杯 纱, 上海淳 瑞E 4 0 T O 就是 此款产 品。 () 2 化纤及其 混纺 纱的开发 我 国化 纤发 展很快 , 化纤 和新 型化 纤原料 在 纺纱 原 短
料中的比例不断扩大。 因此要研究转杯纺的化纤产品开发,
特 别是 细旦化纤和 特种化 纤产品。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

1 转杯纺技术进步是在激 烈竞争 中不断发展的
1 1 自排风式和抽气式转杯纺纱机 的竞争 .
捷 克 自排风 转杯纺 纱机 在2 世纪6 年代 至7 年代 统治 0 0 0 了整 个世界 的转杯 纺纱机 市场 。 但是西方三大机 械厂 商 ( 当
分之一。以 ‘ 自动转杯 纺 纱机 的 质量 , 普通转 杯 纺纱 机的 价格”赢得广大纺纱 企业 的青睐 。
文/ 徐惠君
r我国转杯纺纱调整振 兴期 间 ,本文就转杯纺技术进步及 其发展
1 趋势;新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促使我 士
国转杯纺 持续 健康地发展。
Thi a) 1 n e tga e l c h 1 ) c l dv { c t nt l ~ op n p 1 'i v s i t d t1 t c 『 s e c 0K £i a a a 1 i e 。t c l e e1 i g t f e c f r t r s i i g a d a s h p | l ! p r )n f e 0tl l c l n y o o o p mlI n lo t e o e i j c l j 1 I _l e d 1 a n C O~
转 杯纺 纱 机媲 美 , 而机 器价格 不到 全 自动转 杯纺 纱 机 的三
代 表 机 型 t 系o l t
作者 简介: 徐惠君, 14 年 生, 男, 9 0 教授级 高工 从事转杯 纺纱机 研
究和 开 发 。

c系’ ;2B B0F0 o 列 Q3。 。oAl r T6 3 2 6 0 F 9等 , 8 , 等
12 机型的竞争 .
S hah rt 赐来福 ) c lfo s ( 公司从1 7 年 推 出Auo oo 99 tc r 系列

转杯纺纺制针织纱工艺研究(上)

转杯纺纺制针织纱工艺研究(上)
如表 1 示 。 所
抵抗 断裂能力 的综合指标。 如图 1 所示 ,f= a f f ,但曲线 o~ 8 a a , b C O 所围成
面 积 >ocO ba a围成 的面 积 ,这一 面积表 示拉 断这 根 纤 维外 力要作 的功 ,也 就 是材料 抵抗 外力破 坏时 所 具有 的能量 ,称 “ 裂功 ” 断 。强 伸性好 ,断裂功 大 ,
质量 、转杯工艺等 3 个方 面对转 杯纺纺制针织纱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并对纺好转杯针织纱 提出 了建议。
关键词 :转杯纺 ;针织纱 ;纤维原料 ;前纺工艺 ;转杯纺工艺 中图分类号 :T 147 S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5 (07 1 0 1 0 09 6 X 20 )O —00 — 3
i sd pout na io ,p0 slo p v t rdc l oe di t s ae. fi e rdc.I dtn r 0a fm r i epouta fr ippr nh d i p s i o nh g s e e nh
Ke o d y W r s: Roo s in n ; Kn t n y r tr pn i g it i g a n; Fi r a tr ; P e aa in e fr s in n e b m e a i l rp r t b o o e pn ig; Roo tr
不易破 坏 。
11 棉纤 维 的强伸性 .
棉纤维的强伸性好 ,纺纱过程中不易断裂 ,成 纱强 伸性 也好 。现 在 国内绝大 多数 企业 的试 验 中心 只检测棉纤维束强或单强 ,较少注意纤维伸长。强 伸性是代表纤维加工过程 中或在成纱后承受外力时
收稿 日期 :20 — 4 o o6 0 一 4 作者 简介 :汪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转杯纺纱机是纺织工业中一种常见的机器设备,主要用于将纤维材料转化为纱线。

随着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转杯纺纱机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转杯纺纱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转杯纺纱机市场概述转杯纺纱机是近年来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纺机之一。

它通过将纤维材料放入转杯,并利用旋转和张力的作用,使纤维材料逐渐转化为纱线。

转杯纺纱机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纱线质量好等。

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全球各地的纺织企业对转杯纺纱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全球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超过了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转杯纺纱机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转杯纺纱机市场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创新的推动。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使转杯纺纱机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

2.环保与节能:环保和节能已成为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议题。

转杯纺纱机市场也在积极响应,不断推出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产品。

这不仅符合全球环保要求,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智能化和数字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是转杯纺纱机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转杯纺纱机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

转杯纺纱机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全球转杯纺纱机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包括瑞典的ABB、德国的Siemens、日本的Toyota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转杯纺纱机产品。

转杯纺纱机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转杯纺纱机制造商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降低产品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市场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转杯纺纱机需求也不断增加。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转杯纺是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发展速度最快,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世界上拥有新型转杯纺机己超过900万头,是1980年的2.5倍。

用转杯纺生产的纱线已在一定纱支范围与用途上替代了环锭纱。

在我国,2l世纪后转杯纺技术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中国棉纺协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我国转杯纺机已有160万头,2007年又增加了30多万头,已占世界1/5的产能,成为世界上转杯纺纱生产大国。

转杯纺技术也经历了从初期的低速度自排风式转杯纺机到中期的中速度抽气式转杯纺机,到目前的高速度全自动转杯纺机3个发展阶段。

随着纺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是—— 1)纺纱速度从第一代的3万转/分一5万转/分提高到目前的lO万转/分一12万转/分,最高甚至可达15万转/分。

随着纺纱速度的提高,纺杯直径越来越小,目前最小直径为28mm。

2)自动控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在全自动转杯纺机上普遍采用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检测与切除纱疵、自动上蜡、自动调整工艺参数等。

3)由于纺杯速度提高,纺纱号数也从原来的97—36.4tex(6一16s)发展到目前的29—14.5tex(20一40s),改变了转杯纺吃下脚料,生产低档产品的历史。

转杯纺能生产中细支针织纱,是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针织纱质量要求高于机织纱。

转杯纺能生产出比环锭纺条干均匀、纱线光洁、毛羽少、纱疵少的针织纱,有利于提高针织布的实物质量与档次。

据文献报道:国外用全自动转杯纺机生产的针织用纱占40%,而粗中号牛仔布用纱占28%,说明转杯纺生产的纱已从原来的中粗号为主向中细号发展了。

3.2 国内外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情况随着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目前国内外转杯纺机生产厂家相继开发了多层次,不同档次的转杯纺机。

如德国赐莱福公司与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Autocor0360型与R40型全自动转杯纺机是目前世界上纺纱速度最高、头数最多、功能最全的转杯纺机,纺纱速度最高可达15万转/分,每台机器最多装有480个纺纱杯,堪称世界一流的转杯纺机。

集聚纺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集聚纺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集聚纺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汪军杨建平杨兴(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环锭纺存在加捻三角区这一缺陷,对可消除加捻三角区的集聚纺纱的类型、特点及集聚纱的优异品质及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集聚纺纱的发展。

关键词:加捻三角区;集聚纺;毛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集聚纺纱系统,研制比较成功的主要有德国的Suessen公司(其产品是Elite集聚纱),Zinser(Air-Com-Tex700)公司,M.A.L.公司,瑞士的Rieter公司(其产品是Com4卡摩纱)及美国的ITV公司,日本丰田、意大利马佐里也相继开发了集聚纺纱机。

集聚纺的研究在国内起步不久,并且正逐渐成为热点。

与传统的环锭纱及其它新型纺纱系统纺制的纱线相比,集聚纱具有极其优秀的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为了占据国内外纺织市场,尤其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为了迎接新机遇的挑战,开发研制国内的集聚纺纱系统已刻不容缓。

1 传统环锭纺纱的缺陷环锭纱的质量及纱线结构主要取决于牵伸系统和纱线形成两个因素。

在主牵伸区,须条被牵伸至所要求的支数,须条内部的粘附力已损失殆尽,所以各根纤维抵达前钳口时已成自由状态。

这些纤维离开前钳口后,即被捻成纱线。

纱线形成的区域即加捻三角区。

图1是牵伸系统输出末端的示意图,喂入的纤维经过牵伸系统到达输出握持线以前,其分布宽度为B。

B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纱线的支数,粗纱的捻度,牵伸倍数。

特别是牵伸倍数的影响很大,牵伸倍数越大,B就越大。

在纱线的支数和伸长不变时,加捻三角区的宽度b主要取决于纺纱张力P。

试验表明b 与P成反比关系,P越大,b就越小。

△=B-b,A>0。

由于△>0,因此加捻三角区不可能聚拢喂给的所有纤维。

许多边缘纤维或者丢失掉,或者以某种方式附着在纱线上不完全受控制,或者捻合到纱线中。

传统环锭纱的结构并不象一般所认为的那样理想。

环锭纱性能的好坏远不能忽略这些边缘纤维,边缘纤维对纱线强力贡献很小,或者没有贡献,而且影响到纱线的条干[1-3]。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徐惠君巴塔转杯纺纱是以转杯命名的一种纺纱方法,转杯是转杯纺纱中最重要的专件,人们也常说转杯是转杯纺纱的“心脏”。

研究转杯纺纱中转杯的纺纱机理和作用,选择合适的转杯和直径对于开发产品、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杯是完成纺纱的关键转杯纺纱中转杯通过高速回转完成对纤维流的输送、转移、凝聚、并合、加捻等作用。

在转杯纺纱过程中,条子经过梳理辊梳理开松,通过输纤通道以纤维流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进入转杯,其进入的方向和位置至关重要,它影响纤维到达转杯壁面上的伸直度。

从理论上讲,纤维流沿着转杯壁(滑移面)的切向进入最为合适。

实际上由于受到输纤通道的限制,很难真正做到切向进入,只能力求接近切向滑移面,促使纤维平行伸直地进入转杯。

纤维流进入转杯的速度是由转杯内的负压、转速决定的。

一般来说,转杯滑移面的线速度大于纤维流离开输纤通道的速度,因此纤维流通过输纤通道转移到滑移面时有加速伸直纤维的作用。

由于纤维到达壁面直至凝聚槽是一个倾斜面,随着转杯倾斜面直径的增大,其线速度也增加,也就是说纤维沿倾斜壁面向凝聚槽(转杯内径最大处)运动时会连续获得加速,这个运动过程就是纤维的滑移运动,所以这段倾斜壁面又称滑移面。

滑移面与凝聚槽平面的夹角在65°左右,大于65°过多时纤维容易停留在滑移面而不进入凝聚槽,这不利于纤维的平行伸直。

纤维从滑移面向凝聚槽运动,并在凝聚槽内叠合成所纺纱截面中所需的纤维根数,即完成凝聚过程。

凝聚过程中,在凝聚槽圆周上产生并合。

并合倍数=纱横截面中纤维根数/凝聚槽内输入每层截面的纤维根数=转杯凝聚槽线速度/纱的输出线速度。

由此可知,转杯凝聚并合的效果与纤维细度、转杯直径、纺纱号数和捻度等因素有关。

但这种并合仅仅是纱的剥离点在转杯凝聚槽圆周内完成的,是一种短片段的并合。

凝聚过程中,纤维从输纤通道出来后,前端被转杯内壁抓取,后端跟出,但回转纱条剥离点是超前运动,因此纤维产生调向,后端纤维往往是先被剥离点剥离引出。

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学(大学200 级纺织工程,266071)摘要本文对转杯纺的机理,分梳辊、假捻盘、阻捻器等器件的发展以及纺杯纺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的转杯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转杯纺纱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转杯纺;原理;转杯纺产品;现状;发展方向加英文题目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principles of rotor spinning, development of spinning component such as opening roll, navel, etc.,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of rotor spinning. It also points out main problems of rotor spinn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outlooks the prospect and orientation of rotor spinning in the future.Keywords: rotor spinning, principle, products, research status, orientation应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作者简介:同学(1990.6----),男,本科在读,大学2009级学生,学习纺织工程专业。

1.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自由端纺纱技术在纺纱机理中不同于环锭纺纱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因其独特的纱线结构和用途,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

转杯纺技术是新型自由端纺纱技术中最成熟、发展最快的一种。

目前,转杯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并且仍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转杯纺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均有了迅速提高,同时,也大大拓宽了转杯纺的应用领域。

1.1 国际转杯纺技术现状[1,2]从1965年捷克制造第一台转杯纺纱机起,国际先进纺纱设备制造商不断创新,提高纺纱性能,目前进一步向高速、高产、大卷装、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现状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现状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现状转杯纺纱机是纺织工业中一种重要的设备,它在纺纱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转杯纺纱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转杯纺纱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配合,转杯纺纱机可以自动调整纺纱速度和纱线张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智能化的转杯纺纱机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还注重节能环保。

传统的转杯纺纱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新一代的转杯纺纱机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机和控制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废气和废水处理设备,降低环境污染。

这些措施不仅符合社会的环保要求,也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还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纺纱过程中,纱线的均匀性和强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转杯纺纱机在结构和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通过优化转杯的形状和尺寸,改善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和捻度,提高纱线的均匀性和强度。

同时,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整纺纱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还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转杯纺纱机作为纺纱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生产速度和降低故障率。

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降低纺纱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机械磨损,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

转杯纺纱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些发展趋势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推动纺织工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纺织工业的不断创新,相信转杯纺纱机在未来会发展出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在我国转杯纺纱调整振兴期间,本文就转杯纺技术进步及其发展趋势;新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促使我国转杯纺持续、健康地发展。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developing tendency of rotor spinning and also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ovel rotor spinning machines so as to better facilitat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otor spinning technology.1转杯纺技术进步是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的1.1自排风式和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竞争捷克自排风转杯纺纱机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统治了整个世界的转杯纺纱机市场。

但是西方三大机械厂商(当时的瑞士Rieter(立达)、英国泼拉脱、德国因果耳斯达特)避开捷克专利,独自发展抽气式转杯纺纱机,从70年代起便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互相竞争共存了 30 多年,一直到1999年和xx年捷克的Elitex公司(现成了欧瑞康捷克公司)和Usti公司(现成了立达公司的一部分)先后从自排风转杯纺纱机转向抽气式转杯纺纱机。

这个竞争在国际上已基本划上了句号。

1.2机型的竞争Schlafhorst(赐来福)公司从1979年推出Autocoro系列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后,就转杯纺纱机机型的自动化、转速、头数等方面不断地在竞争中向前发展。

首先是,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普通转杯纺纱机(包括自排风和抽气式)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竞争中,普通转杯纺纱机的低转速、低质量和人工接头逐步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而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高昂价格又难以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从21世纪初,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崭露头角,并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它把转杯改为抽气式,应用半自动接头技术,使转速发展到 7 万~ 12 万r/min,纺纱质量可与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媲美,而机器价格不到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三分之一。

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一)

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一)
维普资讯
J 上海纺织科技
SA G A X I C N E&TC N L G H N H IE T ES I C T L E EH O O Y
2 8 J
技 术 讲座
兰 圭! 旦: 堂 : 兰 曼 兰 蔓 蔓!塑
V I3 0 1 0. 4 N 2.2 O 06
法, 属于 自由端纺纱范畴 。转杯纺纱在 国际上的规范 名称是 R t in g我国在 2 orp i , oS n n 0世纪 8 0年代制订 的 国家标准 G 60 . — 97中正式命名为转杯纺纱。 B 02 7 18 新型纺纱根据纤维加捻成纱方法不同分为 自由端 纺纱和非 自由端纺纱两大类。自由端纺纱包括转杯纺 纱、 静电纺纱 、 涡流纺纱 、 摩擦纺纱( r I型) 矩形管 De I 、 f 纺纱 5 种形式; 自由端纺纱包括喷气纺纱 、 非 摩擦纺纱 ( r Ⅲ型) 搓捻纺纱 、 De f 、 离心杯纺纱 、 粘合纺纱 、 包缠纺
oi ico ai e n p v e a at, pr et at ao adrs t ai u ! ftky as p g r tn so t l di r et r q ly ug d i u m tnn i e k g a ̄o i r. n d e i it sb i a m o h y n u i z a s o i ae h m n ql s e p t
制造质量和水平 。
关键词 : 型纺 纱 ; 新 转杯纺纱 ; 技术 ; 发展 ; 产品 ;开发 中图分类号 : S 0 .1 T 1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4(0 6 1— 0 8 0 0 124 20 )2 02 —2
Deeo me to oo pn igtc n lg (I) v lp n f trs inn h oo y r e

一种转杯[发明专利]

一种转杯[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转杯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玉泽,龚以炜,江慧,虞叔良,闫进祥,汪军申请号:CN201410418169.9
申请日:20140822
公开号:CN104264296A
公开日:
201501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转杯,转杯包括杯体和杯轴,杯体由杯底和杯沿构成,杯沿与杯底相交形成凝聚槽,杯底底面均分两半,其中一半设置至少1条窄缝,窄缝贯穿所述杯底。

利用本发明转杯所纺纱线呈现出纵向线密度可控变化,细处紧密捻度较大,粗处蓬松捻度较小的特殊风格,且粗细节出现的规律与转杯开缝的规律相符合。

申请人:东华大学
地址: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吕伴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转杯纺纱纤维流运动及纺纱不匀性的技术分析

转杯纺纱纤维流运动及纺纱不匀性的技术分析
f l o w mo v e me nt ,a nd d i s c us s e s t h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a n i s m o f u ne v e nne s s i n t hi c kne s s o f r o t o r
中图分类号 : TS 1 0 4 . 7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0 9 -2 6 5 X( 2 0 1 3 ) 0 2 -0 0 0 5 -0 7
Te c hn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Ro t or S pi n ni ng Fi be r Fl o w Mo v e me n t a nd Ya r n I r r e gu l a r i t y

从 探 索纤 维流 运动 规 律 中 , 寻求 影 响纺 纱 不 匀 性 的
技术 、 工艺 的 因素 , 对提 高转 杯 纺纱 的产 品质 量有 一 定 的指 导 意义 。
1 转 杯 纺纱 的流 程与 纤维 流 的运 动规律
输 纤通 道 出 口线 速 度 , 一 输纤 通 道 出 口
Ke y wo r d s : r o t o r ;k e y p a r t ;f i b e r f l o w mo v e me n t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y a r n u n e v e n n e s s
0பைடு நூலகம்引

分梳辊线速度 ( mm/ s )一

要: 研究 了转杯纺纱纤 维流的运动规律并对其进行 了量化分析 。指 出影 响纤维流运动 的关键 部位和
因素 , 并探讨 了转杯纺纱纤 维的粗细不 匀形成 机理 。在 此基础 上分 析 了转 杯纺纱 造成纱 线不匀 性 的一些原

我国转杯纺纱发展与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转杯纺纱发展与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转杯纺纱发展与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周慈念
【期刊名称】《纺织机械》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环锭纺纱的压锭改造,加之转杯纺纱在低支纱领域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国内转杯纺纱的设备数量有较快的增长.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国产的转杯纺纱机销售形势都很好;但在转杯纺纱设备数量发展的同时,纺机制造单位和纺纱生产企业在制造和应用转杯纺纱设备生产中都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国内转杯纺纱机制造厂与纺织企业用户厂不需多久将会面临新的困境;一方面国家要进行宏观控制,另一方面现有市场也会饱和.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周慈念
【作者单位】全国新型纺学组全国转杯纺技术协作网东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
【相关文献】
1.新世纪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和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11届年会上的发言 [J], 王瑞元
2.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王荣村
3.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在东部进行市场开发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陈永华
4.当前我国北方城镇绿化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张连翔;邵国旭;张卫东
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换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唐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纺纱关键器材的发展与选用

纺纱关键器材的发展与选用

纺纱关键器材的发展与选用孟进【摘要】纺纱企业选好和用好纺纱关键器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纱线质量,也影响纺纱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文章介绍纺纱关键器材的最新发展情况,提出了纺纱关键器材的选用原则,分析了梳理器材、牵伸器材、加捻卷绕器材的特性,其中:梳理器材包括梳针棉布和精梳梳理元件;牵伸器材包括摇架、罗拉、胶辊胶圈、上销下销和网格圈;加捻卷绕器材包括锭子、钢领钢圈和筒管.纺纱企业应重视关键器材的选用和管理,应选用质量上乘、服务良好、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是纺纱企业提高质量、开发产品、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之一.【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关键器材;发展;选用;梳理;牵伸;卷绕【作者】孟进【作者单位】杭州二棉纱线有限公司,杭州3112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12.823纺纱关键器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纺纱质量和纺纱效率,是纺纱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纺纱企业纱线产质量不完全是由纺纱设备来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关键纺纱器材、原料、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关键纺纱器材是纺纱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提升纱线品质、开发纱线品种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关键器材的选择和应用是关乎纺纱企业效益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国纺纱关键器材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同类产品相比在产品质量、使用寿命、品种适应性上尚存在差距[1-3]。

对于纺纱企业来说,科学合理地选用纺纱关键器材应遵循以下原则:a)结合企业技术管理实际情况,根据主机型号、产品定位进行选择;b)追求较高的性价比,避免一味追求低价,价格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价格低的,肯定不是最好的;c)可靠的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d)专件器材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要求有较好的产品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也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环境;e)低成本维护,即使用要方便、维护也要方便;f)优质的服务,售后服务必须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分梳辊的发展
分梳辊是将条子梳理分解成单纤维并排除杂 质, 将纤维流转移到输纤通道的梳理器材 , 其分梳功 能直接影响到转杯纺纱质量 。 分梳辊目 前 有 齿 条 式 、 植 针 式、 齿片式和整体 式, 其中以齿条式 居 多 , 分 梳 辊 的 核 心 元 件 是 齿 条, 目前国产齿条与进 口 产 品 相 比 仍 然 有 一 定 的 差 距 。
收稿日期 : 4 2 0 1 0 3 1 7 - - , 作者 简 介 : 男, 江 苏 吴 县 人, 博 士, 教 汪 军( 3—) 1 9 7 授, 主要从事新型纺纱和纺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 。 ) ) a 抽气式转杯 自排风式转杯 b
图 1 两种型式的转杯
英国泼 拉 脱 、 德国因果耳 3 大机械制造商瑞士立达 、 斯达特为避开捷克 专 利 , 开始研究抽气式转杯纺纱 机 。 所谓抽气式是 指 转 杯 不 开 孔 , 其杯内的负压由
J u n . 2 0 1 4 【6 T e x t i l e A c c e s s o r i e s 5 8· 0 】 ·2 齿条型号有 2 为适纺不同性质的纤维原料 0~3 0个, 而 设 计 ,常 用 的 有 O 4 0、 O S 2 1、 OK 3 6、 B 2 0、 OK OK 3 7、 OK 6 1型 等。 齿 条 的 后 处 理 工 艺 非 常 重 要, 不仅要求其具有 较 高 的 硬 度 、 强 度、 表 面 粗 糙 度, 而 且还要求要有良好 的 防 锈 和 分 梳 性 , 国内企业近年 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于此 。 随着各种新型纤维的出 现, 对齿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近年鲜有新的齿条型 式出现 。 与齿条式 分 梳 辊 相 比 , 其他3种型式的分 梳辊总体较少 , 如植 针 式 分 梳 辊 适 用 于 纤 维 强 度 较 低的原料 , 齿片式分梳辊可以拆装 , 但是维护成本过 高。
J u n . 2 0 1 4 【5 T e x t i l e A c c e s s o r i e s 5 6· 8 】 ·2
o l . 4 1 S u l e m e n t V p p
上宽槽 ) S 型转杯 ( 反底圆弧 V型转杯( 槽)
有 蓬 松 感, 少 ① 适纺 高 含 杂 棉 及 各 类 化 纤; ② 适 纺 柔 软 的 针 织 用 纱, 波纹纱 , 纱的强力稍低 , 适纺粗于 2 8t e x 的纱 。 强 力 低 于 T 型 成 纱; 蓬 松 性 好; ② 均 匀 度 好, ③ 适纺 ① 适纺 腈 纶 纱 , 4 e x 的纱 。 1t e x 7t ~1 可 纺 中、 细 号 机 织、 针织 纺 纱 稳 定 性 好, ① 纺制比 T 型成纱更粗的纱 , 纱, 牛仔布用纱 以 及 染 色 布 用 纱 ; ② 纺 高 含 杂 原 料 易 产 生 波 纹 纱; ③ 适纺细于 1 0 0t e x 的纱 。 牛 仔 布 纱、 靛蓝 ① 可纺制比 G 型成纱 更 粗 的 纱 ; ② 适 纺 粗 斜 纹 布 纱、
名称 凝聚槽形状
纱号数等有关 。 随 着 新 型 纺 纱 原 料 的 不 断 涌 现 , 槽 型的研究也需要与之匹配 。
特点与适纺品种 纱的强力 、 条干好, 有光泽; ① 纱的结构类似环锭纱 , ② 纱质量的负面
T 型、 K 型转杯 ( 尖角平底槽 )
影响小 , 应用面广 , 纺纱 稳 定 性 好 ; 不适宜用作 ③ 由 于 纱 的 收 缩 趋 势, 靛蓝经纱 、 不适 合 高 含 杂 原 料 及 特 粗 线 密 度 纱 ; 0 ④ T 型适纺细于6 0t e x 的纱 。 t e x 的纱 , K 型适纺细于 3
1] 。 经过近 5 的革命 [ 转杯纺纱已经成为 0 年的发展 ,
技术最为成熟 、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新 型 纺 纱 技 术。 从 历 史沿革来看 , 转杯纺纱技术的进展与器材 , 特别是关 键器材的技术发展密不可分 。 转杯纺的核心部件为 纺纱器 , 而纺纱器的关键器材是转杯 、 假捻盘和分梳 辊 。 转杯纺纱的原理是自由端纺纱 ( 当然 , 自由端纺 , 纱的方式很多 , 转杯 纺 只 是 其 中 之 一 ) 其专利早在 但是却一直到1 1 9 3 7 年就有 , 9 6 5年才开始真正应 , 当时的 用 这些年间 的 发 展 瓶 颈 在 哪 里?1 9 5 5 年, 捷克斯洛伐克棉纺织研究所才集中了很多专业科研 人员对转杯纺纱进 行 了 1 0年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和工业应 用 研 究 , 并与埃立特克斯( 公司等 E l i t e x) 进行合作 , 研制了 K 2 0 0型转杯纺纱样机和比较 S - 完善的 B 关键成纱器 2 0 0 型 转 杯 纺 纱 机。 其 中, D - 材的设计与研制是重要环节 , 当采用了转杯 、 假捻盘 ( ) 旧称 “ 阻捻盘 ” 这种 组 合 形 式 以 后, 转杯纺才真正 图 2 自排风式转杯 内的纺纱负压因转 杯 高 速 旋 转 而 产 生 , 一般适合于 / 这是捷克的技术 。 转杯速度低于 6 0k r m i n 的情况 , 在2 这种自排风式转杯纺 0 世纪 6 0 年代至 7 0 年代 , 纱机统治了整个世界的转杯纺纱机市场 。 当时西方
·2 5 7· 【5 9】 / 抽气产生 , 适用于高于 6 如图 0k r m i n 的转杯速度 , ) 和图 3 所示 。 从 2 两种型式的 1 0 世纪 7 0 年代起 , b 机型便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 一直到 1 0 4 9 9 9 年和 2 0
第4 1 卷 增刊 2 0 1 4 年 6 月 T e x t i l e A c c e s s o r i e s
图 3 抽气式转杯 年, 捷克的 E 后被欧瑞康捷克公司收购) l i t e x 公司 ( 和U 后成为立达公司的一部分) 先后从自 s t i公司 ( 排风式转杯纺纱机 转 向 抽 气 式 转 杯 纺 纱 机 , 这才确 立了抽气式转杯纺纱机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转杯纺纱用器材的发展与讨论
汪 军
( ) 东华大学 , 上海 2 0 1 6 2 0
摘要 : 介绍转杯纺纱的发展历程 , 重点阐述了转杯纺纺纱器材的 3 大核心器材 , 即转杯 、 假捻盘和 分梳辊的技术进步 。 说明转杯纺纱机的发展史就是 转 杯 纺 纱 用 器 材 的 发 展 史 , 纺 纱 原 理、 设 备、 器材和工艺相辅相成 ; 产、 学、 研、 用 4 方要紧密合作 , 发挥各自优势 , 针对新型纤维的特性细致分 析, 才能开发出相应器材 , 纺出高质量纱线 ,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 关 键 纺纱技术 词: 转杯纺 ; 纺纱器 ; 转杯 ; 假捻盘 ; 分梳辊 ; 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 此后 , 苏联 、 法国 、 意大利 、 美 国、 比利时 、 印度和中国等多家公司都先2]
图 4 转杯的槽型 D 3 S 型、 L 型、 F 型、 R 型、 V 2 0机 型 中 分 为 Z 型、 型, 如图 4 所示 。 一般转杯的槽型尖角小 , 纺的纱较 为紧密且接近环 锭 纱 , 条 干 均 匀 度 也 好, 强 力 高, 但 纱体手感较硬 , 不蓬松 , 染色性差 。 表 1 是国内某公 司的槽型与纺纱性 能 , 槽型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基础
3] , 主 要 与 原 料 的 性 能、 成 纱 的 风 格、 成 理论的支持 [

2. 2 转杯槽型与规格 生产 实 践 表 明 , 转杯的槽型对成纱质量有重要 影响 , 因此国际上各 种 转 杯 纺 纱 机 型 上 的 转 杯 都 有 自己的槽型 , 其中 A r o 型的槽型较为典型 。 在 u t o c o 表 1 转杯槽型与纺纱性能
o l . 4 1 S u l e m e n t V p p
6 结语
转杯 纺 纱 技 术 和 转 杯 纺 纱 机 的 发 展 历 史 , 就是 一部转杯纺纱器材 的 发 展 史 , 奠定了转杯纺纱技术 的发展方向 。 纺 纱 设 备、 纺纱器材和纺纱工艺密 6. 1 纺纱原理 、 切相关 , 相辅相成 , 这在转杯纺纱的发展历程中体现 得非常明显 。 原理 研 究 造 就 了 设 备 的 产 生 , 也为关 键器材的设计提供 了 依 据 ; 设备与器材的配合为纺 纱实践提供基础 , 纺纱工艺研究又反过来为设备和 器材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数据 。 除了整体设计 6. 2 转杯纺的核心器材就是纺纱器 , 外, 转杯 、 分梳辊和假捻盘 3 大件是转杯纺的关键器 材, 其设计 、 制作与选用对于成纱质量至关重要 。 也给转杯纺纱带来了 6. 3 纺织新原料的不断涌现 , 一定的困难 。 只有针对新原料的纤维特性细致地分 析, 才能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器材 , 也只有开发了专 用器材 , 才能够纺制质量良好转杯纱 。 凝聚 、 并合 、 加捻等理 6. 4 转杯纺 3 大件涉及梳理 、 论问题 , 还扩展到 阻 捻 、 假 捻 等 理 论 问 题, 器材的设 计、 制造需要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 , 只有在机理问题 上有清晰理解 , 才能对症下药 , 事半功倍 。 6. 5 我国是世界上转杯纺纱机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 估计 为 3 7 5~4 0 0 万 头。国 内 的 转 杯 纺 纱 机 制 造 商 较多 , 适纺原料也 多 , 呼 吁 国 内 的 高 校 科 研 院 所、 纺 纱机制造商 、 器材制 造 商 和 纺 纱 企 业 共 同 发 挥 各 自 优势 , 在转杯纺器材的设计 、 开发和应用方面真正联 合起来 , 让我国的转杯纺技术再跃新台阶 。
是将紊乱的纤维有序排列成为纱 纺纱的过程 , 线的 过 程 。 在 纺 纱 过 程 中 , 成 纱 原 理、 纺 纱 设 备、 专 用器材和工艺均起 到 重 要 作 用 , 特别是纺纱器材尤 为关键 , 因为从纤维到成纱的过程中 , 作用于纤维集 合体的就是器材 。 笔 者 从 转 杯 纺 的 发 展 入 手 , 对转 杯纺用器材的发展进行讨论和分析 。
圆弧平底 G型转杯( 槽)
下宽槽 ) U 型转杯 (
经纱及低捻纱 , 波纹纱 较 少 , 纱 质 蓬 松, 但 强 力 低; 5t e x ③ 适纺粗于3 的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