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长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复习检查。

(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长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

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上海市。

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1.通过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

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沿着长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沿着长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沿着长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3、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的流经省份、流域范围。

教学难点了解长江上的重点工程、既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江的视频教法、学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

板书课题。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1、寻找长江的源头阅读64页第一段,讨论: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交流汇报2、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

(2)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采取“速记比赛”记住歌谣。

3、了解长江蕴藏的巨大水能和航运能力(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长江上的重点工程。

(都江堰、二滩电站、葛洲坝、三峡工程,以及长江上的桥梁、航运状况等)(2)教师播放课件,感受长江的美。

三、感谢长江,热爱长江课件展示:长江流经的省市如今的繁荣、发展、美丽、富饶的图片。

看到这一切,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播放《长江之歌》,总结全文。

让我们一起歌唱《长江之歌》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热爱之情吧!板书设计沿着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经17个省水利工程:都江堰葛洲坝三峡工程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拉近这种距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力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感受长江的美丽和壮观。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二年级语文课程。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长江的
起源、流经区域、支流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

本教案为精品
教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化教学法
本教案采用情境化教学法,将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探究式教学法
本教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主动研究,探究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教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长江的地理分布、文化遗产和历史
沿革等方面的知识点,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城市发展等内容,让学
生获得更为广阔的知识面。

四、兴趣的引导性
本教案在知识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长江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五、手工制作环节
本教案设计了手工制作环节,本着学生自主创新、锻炼动手能力的原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长江风情。

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好评。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长江(第二课时)一、认知学习目标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风的《长江》,感受了作者对祖国长江浓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作者在语言、修辞使用上有哪些特色。

2.学生大声齐读一遍学练案学习目标。

3.教师强调、点拨本节要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1.指名两个小组的B1学生代表本组上板给加点字注音。

若有错误,同组B2学生或A层学生上板改正。

2.指名B层学生回答此题。

1.(1)排比、拟人、比喻(2)比喻(3) 拟人三、课堂学习研讨问题一: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1.定向: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2.独学: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

3.对学:两人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解决,把不会的地方向组长汇报。

4.群学:B组向A组请教。

5.反馈:学生展示、汇报。

6.修正:把重点内容整理到学案上。

问题二: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教师点拨: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问题三: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请用“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四、当堂训练检测1.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视帮助B层学生;2.B层学生向A层学生汇报,A1学生检查B1,A2学生检查B2;3.教师对共性问题予以点拨。

教师点拨:1.《英雄和花朵》郭风《山溪和海岛》《叶笛集》“大自然的歌手”2.(1)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之感,颇有气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_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_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纽带作用。

2、通过市场产品调查,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分析辐射条件、动力、方向,明确辐射的重要意义。

3、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阅读资料,了解世界沿河经济的发展情况。

明确由于内部的差异,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4、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河水污染、酸雨等问题,提出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1、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资料进行整合、筛选和分析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种地图的能力。

3、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的分析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体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中,体会小组团结协作精神。

4、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纽带作用、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教学准备】自学指导提纲、中国铁路干线图、多媒体课件、海宝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教师分发自学指导提纲、我国铁路干线图同时请学生欣赏《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在营造气氛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上海。

教师:世博会为什么选择在上海举办?学生:经济发达。

教师:上海被喻为长江沿江地带的龙头,在它的带动下,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江沿江地带已发展成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布置自学内容及要求。

巡视指导,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同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自主探究自学内容(见自学指导提纲)。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判断长江各河段的主要开发价值,知道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难点】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欣赏:《长江美景》师: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今天,我们从长江源头出发,走过水流汹涌的虎跳峡,走过雄伟的三峡大坝,走过水天一色的扬子江,走到东海,一路畅游,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长江一.滚滚长江1.源流概况【讲授新课】教师展示“长江在中国的位置图”,结合“长江流域示意图”,认识长江的位置及范围。

师:认识长江,从长江的源流概况开始。

1.1长江干流形状师:请在地图中用笔描出长江干流,看看它呈现什么形状?生:(完成画图),呈“V+W”形状。

1.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查阅课本,找出信息:长江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

生: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m³,流域面积180多万k㎡。

1.3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查阅资料,结合P9图1-7、P24图2-8,找出长江干流的源头、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流经地形区以及注入海洋。

生: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②长江干流依次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③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④注入东海。

1.4流经气候类型结合课本P38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长江主要流经我国哪些气候类型区。

大致判断其流经区域气候对长江的影响。

初中地理长江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了解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长江的水文特征,如流量、含沙量、汛期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长江上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长江中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长江下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 长江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的水文特征。

2. 教学难点: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的水文特征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位置和流经省份。

提问: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一长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长江上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示长江上游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上游的特点。

提问:长江上游的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从水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长江中游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示长江中游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游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2.3 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长江的概况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注入海洋、流经省区、流域面积、年径流量、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支流、流经地形区、各河段名称、水能集中河段、主要水电站、通航里程、流域内主要湖泊、水灾易发河段、治理措施。

2、教学重点:长江水系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教学难点: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说出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过程与方法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读图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醒学生对长江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的主任翁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授,检查预习: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作业:2、教师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教材第50—54页,回答下列问题填表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对长江流域进行开发和治理?(三)、图像释疑,精讲点拨:《一》、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老师引入]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

指的是那一段?(各拉丹冬——宜昌)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投放课件 ] (边放CAI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学生计算]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学生思考]1、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2、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4、〔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沿着长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沿着长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沿着长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了解长江上流地区农业、工作、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概况,感受长江的如同母亲河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丝绸和陶瓷曾经在我国经济贸易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他们作为中华文化之象征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上流地区农业、工作、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长江给上游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对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的贡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峡开闸放水的视频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源头在哪里?注入口哪里?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回答二、活动探究1、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长江流域世界遗产的知识,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交流中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2、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教师说明世界遗产的价值。

看后讨论:为什么长江被我们称作“母亲河”?这些世界遗产得不到保护会怎样?在世界遗产保护中你应该怎样做?交流后汇报。

3、阅读教材67页的内容,了解长江流域的部分省区在陶瓷和丝绸上的成就。

交流:为什么这里的丝绸缎子这么柔软?舒服呢?交流后汇报。

4、将学生收集的有关江南生产、生活的故事、风俗、图片等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看后你想说点什么?5、长江奉献给我们不仅仅是丰富的物产,由于长江两岸风光秀丽,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一游。

说说自己或家人在这些地区旅游的见闻。

6、出示白居易的《三峡诗》,读一读,读出对三峡的赞美。

7、播放三峡开闸放水的画面,感受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气魄,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蓄水发电的功能。

8、课件出示上海图片,交流自己眼中上海城市的样子。

三、总结:看来,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长江,长江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依赖着长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滚滚长江》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滚滚长江》教案
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 谷急流)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播放虎跳峡、 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 找出位置。
归纳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曲流”?(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 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 湖南洞庭湖口的 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一一城陵矶 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 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理性寻找解决人们生存环境冋题的科 学方法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思想。
教学重点
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教学难点
长江的开发治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长江“黄金水道”的理解。
教具、学具
地理填充图册P21“长江流域”
教学 后记
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 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米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都是值得 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2、理解“黄金水道” 四、课堂小结
1、长江的概况:2、长江的开发利用
1、上游。2、不全对。 落差大,再加上 水量大,水能资 源才丰富。3、 此段为高山峡 谷,筑坝工程量 较小,且地基牢 固。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不利于航行,水 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 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
(1)、河 源一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一青、 藏、川、滇、渝、 鄂、湘、赣、皖、 苏、沪11个省 市;注入东海。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优秀教案第一章:长江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及流经省份。

2. 长江的全长、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展示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流经省份。

3. 提问学生关于长江全长、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长江流经的省份,并简要介绍每个省份的特点。

2. 调查长江全长、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的数据来源,了解数据的意义。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形特征:上游的高山峡谷、中游的平原丘陵、下游的三角洲。

2. 长江的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气候。

3. 长江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长江自然特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长江的地形特征,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地形变化。

3. 讲解长江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气候对长江的影响。

4. 讲解长江的水文特征,分析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数据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图片,描述长江地形的变化,并简要介绍各地形区的特点。

2. 调查长江气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了解长江气候特征的实际意义。

第三章: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植物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生态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鱼类资源:特有鱼类、经济鱼类等。

2. 长江的鸟类资源:候鸟、留鸟等。

3. 长江的植物资源: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等。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方法,深入探究长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江的自然特点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和流经省份。

(2)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

(3)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长江的历史文化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 教学内容:(1)长江的历史变迁。

(2)长江流域的古文明。

(3)长江与文化名人。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课时:长江的现实意义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现实意义。

2. 教学内容:(1)长江水资源对我国的重要性。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3)长江环境保护与治理。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现实意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课时:长江的诗词鉴赏1. 导入: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进入诗词鉴赏环节。

2. 教学内容:(1)长江诗词的名句积累。

(2)长江诗词的欣赏与解读。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长江诗词,并进行解读。

第五课时:保护长江,我们在行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1)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保护长江的措施和建议。

(3)学生行动计划。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保护长江的措施,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话说长江第二课时鄂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话说长江第二课时鄂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

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A、“雾城”雅称(1)雾美: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A、雾对重庆的影响(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

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

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长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了解长江上流地区农业、工作、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概况,感受长江的如同母亲河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丝绸和陶瓷曾经在我国经济贸易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他们作为中华文化之象征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上流地区农业、工作、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
了解长江给上游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对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的贡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峡开闸放水的视频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源头在哪里?注入口哪里?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回答
二、活动探究
1、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长江流域世界遗产的知识,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交流中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2、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教师说明世界遗产的价值。

看后讨论:为什么长江被我们称作“母亲河”?这些世界遗产得不到保护会怎样?在世界遗产保护中你应该怎样做?交流后汇报。

3、阅读教材67页的内容,了解长江流域的部分省区在陶瓷和丝绸上的成就。

交流:为什么这里的丝绸缎子这么柔软?舒服呢?交流后汇报。

4、将学生收集的有关江南生产、生活的故事、风俗、图片等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看后你想说点什么?
5、长江奉献给我们不仅仅是丰富的物产,由于长江两岸风光秀丽,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一游。

说说自己或家人在这些地区旅游的见闻。

6、出示白居易的《三峡诗》,读一读,读出对三峡的赞美。

7、播放三峡开闸放水的画面,感受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气魄,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蓄水发电的功能。

8、课件出示上海图片,交流自己眼中上海城市的样子。

三、总结:看来,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长江,长江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
用,我们依赖着长江。

由于长江的存在,我们得到了丰富的水源,因为长江的辛勤付出,一座座城市在不断繁荣!
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呢?
四、课外延伸:收集历史上著名诗人在游历长江时留下的瑰丽诗篇。

板书设计
沿着长江
文化世界遗产丝绸之府千年瓷都
旅游九寨沟黄山苏州园林
发电三峡工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长江上流地区农业、工作、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概况,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解“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时,通过录像介绍、图片展示、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直观感知长江母亲,体会母亲河的含义,最终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