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这局部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同学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考虑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和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想一想”,假如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同学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同学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同学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笼统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
我带领同学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同学的当前解题确有协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
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同学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同学的将来带来什么?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同学在解题时依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依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⒈身为老师要理清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质。
教方法的老师,却不知道方法的本质,说起来象无稽之谈。
可事实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在初次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恰恰没有弄清楚这个方法到底该怎样做。
就以例5为例,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归一问题,桥梁就是不变的“单价”,在引导学生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是先根据单价不变,得到等式:总价/用水吨数=总价/用水吨数,明确成正比例;还是因为单价不变,总价和用水吨数成正比例,所以它们的比值相等。
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区别,选择了简单的第一种方式。
刚开始过程很流畅,但我发现学生在方法表述上总不愿意说到成什么比例关系,仿佛这个比例是跟本题是不相干的内容,最后在比较和练习上学生也无法清楚的表述出方法和规律,尤其是倒过来后的方程(如12.8/8=X/10用8/12.8=10/X)很多孩子都不能接受。
不仅没有体会到用比例的好处,反而觉得还要写“解设”真是麻烦。
惨痛的失败后我开始认真的分析和检讨,发现学生根据单价不变列出等式,其实用的是以前学过的方法,以单价作为桥梁,比例成了“鸡肋”,方程倒过来后,就不等于单价了,所以很多孩子认为这是不对的。
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之所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就是要让他们站在理解量之间的普遍关系,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更方便快捷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分析之后,我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进行第二次教学,首先明确成正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只要判断出题目中的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就可以列出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式。
这样一来,学生做题就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他们有规可循:只要路程一定,就说明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结合数据我就可以列出一个相应时间和速度乘积相等的方程。
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比例关系,列出等式。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信息窗。
【教学目标】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情分析】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反比例之后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复习导入,一是找出哪一个量一定,二是如何判断另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
在新课的教学中,围绕比例的知识特征提问: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使学生清楚这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写出等式。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从学生回答问题看,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哪个量一定,需要学生自已从已知的两个量中发现定量,因此学生有时找不准什么量一定,这样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出现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担心怕学生不会做,还是自已包办代替讲了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那些会做的学生也觉得太哆嗦。
(3)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是如果难度稍有提高,正确率就难说了。
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2《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在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课件,直播时有意放慢步骤,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目的也是想照顾思维水平中等的孩子。
先从复习正反比例入手,使学生分清正反比例关系,使巩固了旧知,又为本节新授做了充足准备。
小学数学_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训练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并熟练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对比练习,能正确地区别正反比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解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总结教学准备:《配套练习册》、《同步学习与探究》、PPT课件、测评练习卷。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明确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每个同学在解题方法和步骤上有更深刻地认识,能更熟练的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温习回顾我们前面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谁来说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用字母怎么表示?三、基本练习1、下面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圆的直径和周长()(2)一个因数一定,积与另一个因数()(3)两个数的和一定,两个加数()(4)一块布料,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6)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的时间和织布的米数()(7)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8)每件衣服的价钱一定,衣服的总价钱和件数。
()【设计意图: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为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问题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四、比较练习:《配套练习册》22页1、2题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已地行驶7小时。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讨论:①这道题中涉及到了哪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你是怎样知道的?②另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2、(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40人,可站30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站多少行?a.分析: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成_______比例。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案设计学习目标:掌握用比例(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自学品格及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习难点:正确判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学习关键:理清题目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不变量,从而列出比例式。
学习过程:一、基础铺垫1、引导学生判断下面各题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4)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是解比例?二、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小区的张大妈和李奶奶在聊上个月用水的话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她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1.课件出示例5和自学提示(1)预设: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分析条件和问题,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及其相对应的两组数,并把未知数用字母或“?”表示。
(2)汇报并由学生自作板书过程2.独立完成题目后,学生汇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进行引领)预设:可能出现算术法和列比例法两种解题的策略,汇报时,要引导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列式依据是什么?根据汇报结果,强调在选用正比例的知识列比例式解决问题时,要抓住解题关键,(出示填空题)3.分析解题关键出示:例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和(),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例题中()一定,()和()成()比例?也就是说()和()的()相等。
同伴商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指名回答。
4.改变一个条件,继续尝试。
王大爷也正为自己交了42元的水费而着急知到自家用了多少吨水呢,我们来帮帮他吧?并强调用比例法解决。
独立解答后,教师完整板书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和口头检验的方法)5.建模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有哪些呢?(小组活动)指名汇报,同桌互说、课件出示后齐读,采用多种方式加深对模型的理解。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地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比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铺垫孕伏,建立表象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什么比例关系?(1)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3)总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4)每小时耕地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体育课做游戏,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3、建立表象从上面可以看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应用比例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学习单独立思考并填写。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5主题图,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
(2)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与解答。
(1)提问: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大家认为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进行思考呢?(2)小组交流:①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价和用水量。
②水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4)交流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的一个子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根据以往教学这个内容的经验看,学生更容易接受以前的解决方法,而对用比例列方程解决这两道例题感到很繁琐,部分学生从题中找到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并列出方程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互动、合作、探究自学例题、让学生自由开放的学习。
教师精讲例题,充分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提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内容(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包装书本的情景后,直接提出要求:列方程解决问题,以避免发散思维造成时间分散,使得教学重点部分留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时间不足。
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3个小问题:情境中有哪三个量?哪个量不变?包数和每包本数成什么比例?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反比例意义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间的联系,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几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正确想法要及时肯定,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增加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比,加深理解。
对这节课整体感觉还不错,但仍有少数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
学生不习惯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有混淆正、反比例的现象,说明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的不透彻,数量关系不会表达,需进一步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
在新课的教学中,围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题目中有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写出等式吗?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秀7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秀7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一《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上的例题是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列方程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
在探究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出示了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索发现,总结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采取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向同学们汇报共同分享解题思路过程中,即让没能解决了的学生们能懂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及汇报展示活动始终在进行着,使数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更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学生的探究活动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的不好,缺少组织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两道例题,在学生探究时才发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较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了。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第61~62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正比例以及反比例的知识,回想一下,什么叫做正比例?什么叫做反比例呢?比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比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授新知1. 教学例5。
师:我们先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说一说。
生: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就必须知道李奶奶上个月用水的吨数和水的单价。
从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28元中,可以算出水的单价是28÷8=3.5(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10=35(元)。
师: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题里涉及到哪些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关系?能不能根据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生:题中涉及到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水的总价),虽然没有出现水的单价,但是我们知道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生: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水的总价÷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应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师: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要明确: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8x=28×10x=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想一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该怎样想呢?学生可能会说:•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用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目的是只有先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列出比例式。
3、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4、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
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
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
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一定非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
学生的思维训练得不到灵活开放,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引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就比例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成效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教学策略1. 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比例是一种抽象概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感觉很难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成反比例)(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不成比例)2.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山东人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预设2:需要几辆汽车?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三、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小组合作,感知策略师: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先梳理信息,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小组交流要求:1.说: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赞同的或是补充或是质疑)3.改:虚心听取小组同学的意见与建议,改正或完善自己的做法。
4.总结:组长对小组的做法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以便全班交流用。
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2箱 24瓶?箱 480瓶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480÷12=40(个);预设2:先求480瓶里面有多少个24瓶,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20×2=40(个);预设3:用比例知识解决的。
小学数学_3.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比例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重点构建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的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3)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1、介绍唐山农民义务救灾小分队事迹:我国南方罕见的特大冰灾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河北省唐山市农民宋志永平时做些小生意,家境并不富裕。
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断水断电的情景,他毅然从家中存折上取出3万元钱,并联系了本村12名村民,备上铁锹、铁镐,租了辆中巴车,大年三十下午4时毅然南下,赴湖南郴州参加救灾。
2、出示题目:救灾小分队汽车2小时能行驶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共行驶30小时,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80÷2×30=40×30=1200(千米)(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怎么列出等式?解:设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80:2=X:302X=80×302X=2400X=1200B学生解答。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时,常常会遇到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的情况。
在使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其中的概念和过程往往存在困惑,因此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步骤。
3.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比例关系,并运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教学内容和过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将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划分为三个步骤:设定问题、建立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设定问题在这一步骤中,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情境,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例如,我给学生提供一道关于成绩比较的问题:“小明考试得了80分,而小红考试得了60分,你们认为小红需要取得多少分才能和小明一样的成绩?”第二步:建立比例关系在这一步骤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成绩和分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提醒学生,“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比例关系可以用等式或者分数形式表示”。
然后,我给学生提供成绩和分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帮助他们将其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可计算的比例。
第三步:解决问题在这一步骤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所建立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并解决问题。
我给学生提供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在解决完问题后,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确保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和调整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我发现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和学生的困惑。
首先,部分学生在建立比例关系时容易出现混淆,以及理解分数形式的比例表示的困难。
其次,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只依赖于记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成反比例)(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不成比例)2.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山东人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预设2:需要几辆汽车?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三、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小组合作,感知策略师: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先梳理信息,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小组交流要求:1.说: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赞同的或是补充或是质疑)3.改:虚心听取小组同学的意见与建议,改正或完善自己的做法。
4.总结:组长对小组的做法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以便全班交流用。
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2箱 24瓶?箱 480瓶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480÷12=40(个);预设2:先求480瓶里面有多少个24瓶,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20×2=40(个);预设3:用比例知识解决的。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24x=480×224x÷24=960÷24x=40答:装480瓶啤酒需要40个箱子.(二)探究新法,形成策略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师:啤酒的总箱数和箱数为什么成正比例?预设1:因为啤酒的总瓶数÷箱数=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所以啤酒的总箱数和箱数成正比例。
预设2:因为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箱数扩大,啤酒的总瓶数也随着扩大。
啤酒的总瓶数÷箱数=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所以啤酒的总箱数和箱数成正比例。
2.小组合作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师:24:2求出的是什么?480:x呢?预设:24:2和480:x都是求出每箱啤酒的瓶数。
师:480和24都表示啤酒的总箱数,2和x表示箱数,所以正因为24:2和480:x都是表示每箱啤酒的瓶数,所以可以把它们写成比例:24:2=480:x 小结:我们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预设1:看两种相关联的量要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a.整理信息(箭头、列表)b.判断关系。
c.列式解答。
3.仿例练习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40箱能装多少瓶啤酒?(用比例解)关注学生正确找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啤酒总瓶数与箱数成正比例)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四、用反比例解决问题(一)学生尝试解决师:(课件出示窗4情境)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
预设: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师: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要求:1.学生独立解决2.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3.全班交流算法,重点说说解题思路预设:列表整理条件及解题过程,板书。
8吨 15辆10吨?辆因为汽车的载重量×辆数=啤酒的总量(一定),所以汽车的载重量和辆数成反比例。
解:设需要x辆。
10x=8×1510x=120x=12答:需要12辆。
(二) 小结:根据用正比例的解题算法,我们组先整理信息,再判断关系,我发现啤酒总量一定,汽车的载重量和辆数成反比例即因为汽车的载重量×辆数=啤酒的总量(一定),它们的积是一定的,因此根据反比例的知识列出方程解答.(三)教材P73第3题师:我们在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刚才我们用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全班交流总结。
小结:1.整理信息(箭头、列表)2.判断关系(关键)3.列式解答五、比较正、反比例解法沟通,总结方法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了应用正、反两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我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学生交流。
师: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正比例(归一题)比值相等,反比例(归总题)乘积相等。
即整理信息——判断关系——列式解答。
六、对比练习1.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教室要用地砖360块,用同一种地砖,边长为9米的教室需要用砖多少块?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七、回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方面谈谈。
[板书设计]《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72~73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正反比例,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程度较好,对解决问题和分析题意,大多数思路都比较清晰。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
在探究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索发现,总结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始终在进行着,使数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生的探究活动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的不好,缺少组织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另外,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一种新的思维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去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72~73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通过解答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材由青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啤酒的运输情景引入学习。
教学时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测练习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钱,小刚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需要多少元钱?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圆珠笔,如果他想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3.小兰的身高是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米,这棵树有多高?4.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修完。
如果工作效率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理科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
在探究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索发现,总结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始终在进行着,使数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学生的探究活动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的不好,缺少组织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两道例题,在学生探究时才发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最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了。
课堂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