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论文总结(精)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养分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快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养分状态过渡到富养分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逐渐变为沼泽,最后演化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十分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养分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养分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浮现。
水体富养分化后,即使切断外界养分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复原到正常水平。
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浮现“赤潮”现象。
许多参数可作为水体富养分化的指标,常用的是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
一、试验目的1.把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办法。
2.评价水体的富养分化情况。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1)可见分光光度计。
(2)移液管1mL,2mL,,10mL。
(3)容量瓶100mL,250mL。
(4)锥形瓶250mL。
(5)比色管25mL。
(6)BOD瓶250mL。
(7)具塞小试管10mL。
(8)玻璃纤维滤膜、剪刀、玻璃棒、夹子。
(9)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2.试剂(1)过硫酸按(固体)。
(2)浓硫酸。
(3)硫酸溶液lmol/L。
(4)盐酸溶液2mol/L。
(5)氢氧化钠溶液6mol/L。
(6)1%酚酞1g酚酞溶于9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7)丙酮液丙酮,水=9:10(8)酒石酸锑钾溶液将4.4gK(SbO)C4H4O6 H2O溶200mL蒸馏水中,用棕色瓶在4℃时保存。
(9)铝酸按溶液将20g(NH4)6Mo7O24·4H20 溶于500mL 蒸馏水中,用塑料瓶在4℃时保存。
(10)抗坏血酸溶液((0.1mol/L)溶解l.76g抗坏血酸于100mL蒸馏水中,转入棕色瓶。
若在4℃以下保存,可维持1个星期不变。
(11)混合试剂50mL 2mol/L硫酸、5mL 酒石酸锑钾溶液、15mL钥酸按溶液和30mL抗坏血酸溶液。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评价: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以及水体的浑浊度、溶解氧含量等指标,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 植物评价:通过调查和监测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富营养化相关的指标(如叶绿素含量),来评估富营养化对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
3. 浮游植物评价: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富营养化相关的指标(如叶绿素含量),来评估富营养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4. 湖泊营养状态指数(TN/TP比值):通过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计算出TN/TP的比值,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
较高的TN/TP比值通常表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5. 富营养化指数(TSI):TSI是一种综合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考虑水质、植物和浮游植物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不同的TSI计算方法会根据具体的指标和参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法,从而有效评估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
关键词: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生态平衡绪论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
1.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在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的幼年时期,处于贫营养状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
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按照这样的方式和途径,经过千百年的天然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就逐渐演变成为富营养湖泊。
湖泊营养物质的这种天然富集,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富营养化指数
富营养化指数摘要富营养化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指的是水体或土壤中富含过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发生蓝藻水华、水质变差等问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富营养化指数是一种评估方法,用于描述和度量富营养化的程度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富营养化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领域和前景。
第一部分:富营养化的概念1.1 定义和背景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或土壤中富含过量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通常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等。
富营养化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呈不断加剧的趋势。
富营养化对水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如导致水体中发生蓝藻水华、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等。
1.2 影响因素影响富营养化程度和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径流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 生活废水:人类的生活废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被排放到水体中,引发富营养化问题。
-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会使富含营养物质的土壤被水流冲刷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第二部分:富营养化指数的计算方法2.1 参数选择富营养化指数的计算通常选择了反映营养物质含量的参数。
常用的参数有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等。
2.2 计算公式富营养化指数的计算可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参数选择而有所差异,常见的计算公式有Trophic State Index (TSI)、Eutrophic Index (EI)等。
以下是TSI的计算公式:TSI = ∑(Ci - Mi) / n其中,Ci 表示第i个参数的实际测量值,Mi表示第i个参数的标准或参照值,n表示参数的个数。
第三部分:富营养化指数的应用领域富营养化指数在环境科学、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3.1 水体质量评价富营养化指数可以作为评估水体质量的一项指标。
富营养化评价
经过频率分布分析,界定了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 指数的范围。
从贫营养到富营养,指数是单调近似线性增长的。 根据欧洲水框架指令,富营养化指数的连续性可 以分为五个等级。①<0.04 ②0.04-0.38③0.380.85④0.85-1.51 ⑤>1.51。
在叶绿素浓度的基础上,三个标准数据集的水质 量可以分为好、中等、差三个水平。现在我们可 以根据富营养化指数把水质量划分为五个等级, 分别是好、较好、中等、较差、差。这五个等级 也是和欧洲水框架指令是对应的。
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富营养化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由于组成系统的多个变量之间 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人们会很自然地想 到,能否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新变量代 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且使这些较少的新变量尽 可能多地保留原来变量所反映的信息。 是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 变量,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多个变量所反映的信 息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富营养化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变量。例如引 起富营养化的原因变量—营养物质浓度(nitrate, nitrite, ammonia, phosphate)和富营养化的响应变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浓 度)。 如果在高度富营养化环境中,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浓度也要考 虑在内。 这些参数由于地区环境状况、季节变化、流体动力循环以及化 学和生物过程而表现出年际变化和波动。 通过这些相互关联的变量来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需要一种高维的、多变量统计方法。
主成分不是对原有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 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是对原变量信息的一种 提取。主成分不增加总信息量,也不减少总信息 量,只是对原信息进行了重新分配。
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校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的实验结论与讨论
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校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的实验结论与讨论
校园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输入而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过度的问题。
为了评价校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可以使用综合指数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多个指标,如水质指标和水生生物指标。
在进行实验评价时,我们首先需要采集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测定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溶解氧、水温、pH值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检测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它是评估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测定完这些指标后,我们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将每个指标的数值转化为相应的分数,并计算总分数。
总分数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通过对校园水体进行综合指数法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根据总分数,可以将校园水体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富营养化严重、中度富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和未富营养化等级,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校园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 可以通过分析各指标得分的变化趋势,确定导致校园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比如是否是因为附近的生活污水直排或化肥使用过多。
3. 结合实地观察,可以确定校园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程度,如是否导致鱼类死亡、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等。
4. 基于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校园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比如加强污水处理、控制农业和园林绿化中的营养物质使用等。
总结起来,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校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校园水体的环境状况,并为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或土壤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体或土壤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的过度施肥、排污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为了准确评价富营养化程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1. 营养盐浓度法营养盐浓度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水体或土壤中营养盐的浓度,如氮、磷、钾等,来判断其富营养化程度。
一般来说,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
当水体中氮、磷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即可判断为富营养化。
2. 叶绿素浓度法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也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水体中叶绿素的浓度,可以评估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富营养化的程度。
叶绿素浓度法常用于湖泊和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
3. 生物指标法生物指标法是通过观察和统计水体或土壤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特征来评价富营养化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指标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底栖动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等。
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会增多,底栖动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会降低,这些变化都可以用来评价富营养化的程度。
4. 水质指数法水质指数法是将多个水质指标综合考虑来评价富营养化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浊度、氨氮、硝酸盐氮、总磷等。
通过将这些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或综合计算,得到一个综合水质指数,从而评价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质指数法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更全面地评价富营养化程度。
5. 水质模型法水质模型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富营养化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迁移和转化过程,预测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水质模型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来建立模型,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估富营养化的程度。
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富营养化(精)
赤潮——蓝色国土上的红色幽灵 2001年6月9日 02:03 人民网赵永新潘开亮5月的大海,天蓝海碧,正是“海阔凭鱼跃”的黄金时节。
然而,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幽灵正悄悄袭来:5月10日上午10时,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海监”飞机在舟山群岛海域巡航时,在北纬30度到30度20分、东经122度40分到123度的中街山列岛海域发现了大面积赤潮,赤潮颜色为褐红色,呈条状、带状分布,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
另据“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报告,同天上午在长江口附近海域也发现了大面积赤潮。
据东海分局的专家分析,目前是赤潮多发期,东海赤潮有持续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有关方面特别是浙北和长江口沿海地区要密切关注赤潮动态,加强监视、监测和通报工作,做好沿海海水养殖、捕捞作业的预防措施,控制赤潮危害……什么是赤潮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屈强介绍,被喻为“红色幽灵”的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通称为“有害藻华”),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赤潮的危害性极大。
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或者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无毒赤潮生物则因其产生的粘性分泌物堵塞鱼、贝的呼吸系统,或者由于赤潮生物大面积衰亡时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而造成大面积的鱼、贝窒息死亡。
研究表明,赤潮不仅给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给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给旅游业和人类带来了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赤潮灾害已居世界前列。
以渤海为例,1989年8月下旬,渤海第一次发生大面积赤潮,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而1998年发生的历时71天,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
最近7年间,渤海共发生赤潮20余次,影响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论文总结(精)
关于“富营养化”(Eutrophicatoin)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多数强调营养盐的富集并刺激浮游植物生长。
这一术语常常是指某一特定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是氮和磷)输入的增加。
Jogrensen和Richardson(1996)将富营养化定义为“营养盐来源的增加导致某一给定水体营养状况改变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定义意味着纯粹的营养盐富集也可视为富营养化,即使这一过程没有导致有机物的增加。
与此Nixon(1995)提出了一个更为概括性的定义:“富营养化--某一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供给速率的增大”。
此定义中没有强调人类活动对营养盐输入的影响。
Sommer(1995):“富营养化是指人为影响导致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
Vollneweide等(1992):“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营养盐的增加(主要是氮和磷),刺激水生初级生产的提高,并在情况严重时引起看得见的藻华、藻沫及底栖藻类的加速生长,以及水下和漂浮的大型植物大量繁殖的过程”。
在前面提到的定义中,营养盐的富集过程并未与其引起的不良效应相联系。
但在V ollenweider 等的定义中则暗含了某些负面效应,如藻类的大量繁殖。
我国出版的《海洋大词典》(1998)对“富营养化(作用)”定义为:“水体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的过程”。
同时又强调“富营养化过程虽然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活动能够大大加速这一过程,这种情况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此定义强调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及了某些负面效应,如水质恶化。
欧盟之“奥斯陆一巴黎抗击富营养化战略”(OSPAR Strategy to Combat Eutrophication,1998)给出了富营养化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的过度累积导致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加速生长,造成对水体中生物平衡的不良干扰和水质破坏,因而归因于人为的营养盐累积导致的不良后果”。
这一定义中不仅包括了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过程,也包含了营养盐过富的不良效果,同时也强调了“人为营养盐过富”的持久性。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探讨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探讨简介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磷、氮等营养物质过度沉积,导致水体中植物性和浮游性生物数量过度增长,使得水体生态系统失调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方法。
成因1.化学污染: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直接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例如,肥料、农药等在河流、湖泊中的使用,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的直接排放,以及医药废物的排放,都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农业活动:在大规模种植和养殖行业中,不仅使用了大量化肥和农药,还存在过度养殖、粪便排放等问题,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工业活动:各种工业排放和废弃物都进入水体,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例如,纺织、造纸、化工等多种工业活动,对水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4.城市生活: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垃圾处理、排污等都成为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城市生活中使用的肥料和化学物质直接进入水体,使得富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
1.生态环境: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生物的数量增多,影响了水生生态的平衡。
而且,一些富营养化的物种可能会吸光、吸氧,导致水中缺氧,继而影响水生生物的寿命甚至死亡。
2.安全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导致水中生物的数量增多,还加速了蓝藻、细菌等的繁殖,会导致水体的污染和毒性加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经济发展:富营养化会使得水中成为了废水、废弃物的吸附体,导致水质的下降,致使水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防治方法1.环保法规:政府要加强法律制度和监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
2.减少农业使用化学物质:政策鼓励有机农业和无农药、化学肥料的有机种植。
减少农业肥料和药品的使用,以根本性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控制工业活动:减少工厂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采用环保技术控制工业活动的影响。
4.提高公众意识:提高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了解和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促进人们减少使用肥料、化学物品和减少污染水源的行为。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很普遍。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由于土壤和农业活动中的人为污染造成的,包括大量使用农业肥料、化肥等。
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增加可能引起水体的生态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水质变差,阻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评估和处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是根据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就是通过测定水体中氮与磷的含量来评价。
具体到测定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以采用比色分析方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技术进行测定。
比色分析方法是以某种反应物加入样品中,当反应完成后就会形成一种特定颜色,从而通过对这种颜色的测量和计算来表征水体中氮、磷的含量,进而对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
AAS法是指将样品中的氮和磷的原子加热分解,然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解离出的氮离子和磷离子的浓度,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情况。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测定法、气体捕集检测仪等技术,以及生态指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共同检测水体中的氮、磷、溶解氧、有机物等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情况。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可以用于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该水体的管理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
既可以用于对现有水体的管理,也可以用于预测水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把控水体质量逐步改善。
此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还可以用于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以及监测和评估污染源的治理效果。
例如,当某一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情况时,就可以通过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借助样品中氮与磷含量的变化,来进行污染源的定性分析、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污染源来源、浓度等情况,从而为污染源的治理或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量超出正常生态背景范围的营养物质(如氮、磷、有机物等),使水体富营养化是影响水体水生态平衡和改变水体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是处理水环境污染难题的重要途径。
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减少污染源(如农业活动、工业活动、湿地活动、城市污水等)对水体的营养物质排放,建立和完善排污管理规定,加强排污环节的监管,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是合理利用技术方法。
通过建立污染源—水体联动模型,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改善水体质量,如:人工湖、定量沉积湖等;采用植物处理、生物处理、湿法处理等方法对污染产生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及隔离。
三是对营养物质的有效控制。
采取多种补偿措施,控制水体营养物质的含量,通过湿地处理、抑制藻类繁殖和质量改善技术方法,将污染物引入新技术管控装置,有效解决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四是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建立生态补偿措施,对威胁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人类活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水环境的养护,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重建,最终还原水体的原生态状态。
总的来说,要有效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就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控制、减少和治理污染源的排放,采取合理的废水处理技术或对营养物的有效控制,以及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我们干净蓝天、清凉涓涓、繁健生机的水生态状态。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被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
本文旨在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期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导致水中的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
具体来说,氮、磷等元素是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源,当这些元素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
此外,气候因素、水体流动性、水生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等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量的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恶化,降低水的使用价值。
在景观水域,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景观美感,降低旅游价值。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首先,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工业废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
这需要政府加强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各类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加强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引水冲刷、底泥疏浚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此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吸收和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
同时,加强水体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五、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加强水体的流动性,利用生物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
同时,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富营养化及其对土地水环境的影响评估
富营养化及其对土地水环境的影响评估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土壤或大气中的营养物质积聚过量或过剩,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它是近年来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富营养化对土地水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评估。
富营养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排放物、农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等对环境的影响。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土地和水体中,促进了浮游植物、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而这些富营养化的水体进一步污染了陆地生态系统,对土地水环境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对水体的影响非常明显。
营养物质过剩会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即水面上大片浓密的藻类或水蓝藻。
水华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窒息,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恶化,使得水变得浑浊,失去透明度。
这不仅对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威胁,也影响了水的使用和饮用水源的供应。
其次,富营养化对土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土壤,不仅导致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了其肥力,还增加了土壤酸碱度的波动。
此外,富营养化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得土壤中的一些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富营养化还使得土壤呈现出高盐、高碱的状态,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被的退化。
富营养化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水的排泄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
过量的营养物质将通过土壤渗漏进入地下水系统,使得地下水中的营养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威胁到水的安全使用。
同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会使得水生态系统中的底栖动物减少,这些动物对水体中的底泥进行吃掉,保持水体清澈。
当底泥被大量吃掉后,水体容易出现悬浮物,导致水体浑浊,损害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富营养化对土地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负面影响。
化学论文精读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环境化学》结课论文《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精读总结,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分类及危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含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质恶化,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本文旨在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的精读总结,提高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分类及危害1. 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农业面源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2)工业废水排放:部分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经过生物降解后产生氮、磷等营养物质。
2. 分类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天然富营养化:水体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人类活动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引起富营养化。
3.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以下几方面危害:(1)水质恶化:水体中藻类和浮游生物过度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
(2)水生生物死亡: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3)水体生态平衡破坏:水体中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三、防治措施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品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
2.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3. 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效果。
4. 生态修复:利用生物、物理等方法,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防治措施需要从农业、工业、生活污水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的精读总结,有助于提高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3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键词:分级标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目 录 CONTENTS
1 水体富营养化 2 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3 实例分析 4 结论
1
水体富营养化
关键词:Definition
水体富营养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输入到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造成的水质污染现象。 主要表现为藻类的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藻类的不同,水 面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等不同颜色。在江河、湖泊和 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此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将定性评价转化 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人工神经网络法
主要结构包含输入、隐藏和输出三层,每层都由一个或多个节点(神经元)组成, 同层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相邻两层的神经元通过权值连接。
水体富营养化汇总
水体富营养化汇总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摘要:为了准确评价洞庭湖所处的营养状态,进而为湖泊富营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2002年洞庭湖监测数据为依据,在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比较适合洞庭湖富营养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出了洞庭湖目前处于中营养状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证。
分析了洞庭湖水体中氮、磷分布情况,采用指数评价法和浮游植物评价法划分了洞庭湖的营养类型,阐述了总磷与洞庭湖富营养化的关系,提出了减少总磷和防止湖泊富营养化的对策。
关键词:洞庭湖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富营养化的含义是指湖泊、水库、缓慢流动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水体中营养物质(一般指氮和磷的化合物)过量从而引起水体植物(如藻类及大型植物)的大量生长。
其结果是引起水质恶化、味觉和嗅觉变坏、溶解氧耗竭、透明度降低、渔业减产、死鱼、阻塞航道,对人和动物产生毒性。
富营养化是水体由生产力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较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的I种自然现象,为了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进而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国内一些研究者先后提出了模糊数学评价、灰色关联评价、神经网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环境因子众多,难以根据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建立确定性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而且相邻两个评价等级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评价因子在综合评价中应占多大权重也是不明确的,导致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到目前为止,洞庭湖富营养化有2种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中营养与中富营养2种不同的结论,大多学者认同目前洞庭湖富营养化水平处在中营养状态,但对于评价指标体系未进行深入讨论。
为此本文就洞庭湖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结合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洞庭湖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湖泊富营养化是对湖泊过量营养盐输入的生物响应,湖泊生物量的增加将导致水体功能受损。
1评价指标与分析1评价指标与分析洞庭湖富营养化2种评价指标概括起来包括SD、SS、COD、TN、TP、ChIa、Mn浮游藻类。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关键词: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生态平衡绪论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
1。
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在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的幼年时期,处于贫营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
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按照这样的方式和途径,经过千百年的天然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就逐渐演变成为富营养湖泊。
湖泊营养物质的这种天然富集,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富营养化”(Eutrophicatoin)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多数强调营养盐的富集并刺激浮游植物生长。
这一术语常常是指某一特定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是氮和磷)输入的增加。
Jogrensen和Richardson(1996)将富营养化定义为“营养盐来源的增加导致某一给定水体营养状况改变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定义意味着纯粹的营养盐富集也可视为富营养化,即使这一过程没有导致有机物的增加。
与此Nixon(1995)提出了一个更为概括性的定义:“富营养化--某一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供给速率的增大”。
此定义中没有强调人类活动对营养盐输入的影响。
Sommer(1995):“富营养化是指人为影响导致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
Vollneweide等(1992):“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营养盐的增加(主要是氮和磷),刺激水生初级生产的提高,并在情况严重时引起看得见的藻华、藻沫及底栖藻类的加速生长,以及水下和漂浮的大型植物大量繁殖的过程”。
在前面提到的定义中,营养盐的富集过程并未与其引起的不良效应相联系。
但在V ollenweider 等的定义中则暗含了某些负面效应,如藻类的大量繁殖。
我国出版的《海洋大词典》(1998)对“富营养化(作用)”定义为:“水体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的过程”。
同时又强调“富营养化过程虽然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活动能够大大加速这一过程,这种情况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此定义强调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及了某些负面效应,如水质恶化。
欧盟之“奥斯陆一巴黎抗击富营养化战略”(OSPAR Strategy to Combat Eutrophication,1998)给出了富营养化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的过度累积导致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加速生长,造成对水体中生物平衡的不良干扰和水质破坏,因而归因于人为的营养盐累积导致的不良后果”。
这一定义中不仅包括了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过程,也包含了营养盐过富的不良效果,同时也强调了“人为营养盐过富”的持久性。
自然因素导致的富营养化,或者对海洋环境有期望效果的人为营养盐过富(如:保持食物链稳定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渔获量)则不在考虑之列。
美国“国家河口富营养化评价”项目(NEEA,National Estuarine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1999)专家组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定义:“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有机物、特别是藻类的加速生产。
它通常是由排入水体的营养盐通量的增加造成的。
藻类加速生产的结果可产生一系列的效果,包括有害和有毒藻华、溶解氧耗尽和水下植被丧失。
这些效果是互相关联的,并通常被认为对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负面影响”。
后来,考虑到本定义有不完善之处,如未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未包括未来营养盐压力和管理目标等,2004年又对富营养化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富营养化是由于营养盐输入的增加而使水体的生产力(根据有机物来衡量)增加的一个自然过程。
营养盐的输入是一个自然过程,但近几十年来各种人类活动大大增加了营养盐的输入。
‘文明富营养化’(Culture eutrophication)或‘营养盐过富’(nutrient ove-renrichment)是指由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排入水体的营养盐量的增加和组成的改变而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尤其是藻类)的加速累积。
其可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包括有害和有毒藻华、溶解氧耗尽和水下植被及底栖动物损失。
这些效果是互相关联的,并通常被认为对水质、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利用具有负面影响。
环境管理应关注的是人为增加的那部分营养盐对环境是有害的”。
本定义不仅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富营养化的影响,而且强调了除了营养盐的通量外,营养盐组成的改变也将对富营养化产生影响;全面地指出了富营养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环境管理需要关注的利害关系和重点。
这是迄今关于富营养化的最为全面和恰切的定义。
可分为2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的情况很少,而且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速对水体营养盐的输入:(l)农田大量施用的化肥,随降水排入河流入海;(2)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排入海洋;(3)海水养殖(包括滩涂养殖)废物和废水;(4)大气沉降(主要是氮化物):人类活动大大增加了对大气氮化物的排放,随降水过程进入海洋。
3、一、二代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受湖沼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广泛开展的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影响,第1代河口及沿岸富营养化模型为Vollenweider式模型(Carlson, 1977; Jorgensen, 1976;Vollenweider, 1975),即强调把植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底层水低氧等现象作为对信号的响应,即一个信号和一组密切相关的响应。
响应的大小与营养盐负荷成比例(如图)。
围隔实验和早期对沿岸生态系统信号和响应的观测常常与第一代概念模型一致,因此人们以为淡水富营养化模型可以适用于河口-沿岸生态系统。
第1代沿岸富营养化概念模型示意图(Cloern,2001 )但是,过去20来年的研究发现,有两类观测与第1代概念模型不一致:(1)虽然在某些泻湖和河口可以建立V ollenweide:式模型,但这些模型与湖泊模型有很大差别。
例如,Meeuwig(1999)建立了作为流域土地利用的函数的15个加拿大河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经验模型。
这些模型显示:单位N输入产生的叶绿素量要比参照的湖泊模型的叶绿素产量小10倍。
这一重要发现说明在对外部N的转化方面,河口与湖泊存在根本的差别。
(2)最近对许多河口的信号-响应关系的观测表明,营养-负荷信号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或初级生产力响应之间只存在很弱的相关性。
例如,Borum(1996)对51个河口的观测发现,只有36%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的变化与N输入速率相关。
这一来自不同区域的结果表明,第1代概念模型可能不适用于河口和沿岸海域,至少是在对营养盐输入信号的变化如何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或初级生产力的增加的理解方面。
因此,河口和沿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过程一定还包含有其它过程或因素。
再者,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对营养盐过富的响应方面,沿岸生态系统无论在响应的大小还是特征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
有些河口-沿岸生态系统对营养盐输入非常敏感(如Chesapeake Bay,Adriatic Sea,Baltic Sea,Black Sea,northern Gulf of Mexcio),而有些则具有对营养盐过富的直接响应起缓冲作用的系统属性(如SanFrancisco Bay,Bay of Brest,Ythan Estuary,Moresby Esutary)(Cloern,2001)。
河口和沿岸系统具有过滤器的作用,可以调控系统对营养盐负荷的变化信号的响应。
由于过滤器作用的强度是一个系统专属(system-specific)的属性,因此期望用一个普适的、简单的营养盐负荷信号的线性函数的经验模型(即第1代概念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响应是不现实的。
此外,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对营养盐过富(Nutrinet enrichment)的响应与湖泊有很大差异,前者具有更为显著的系统属性差别和更为复杂的直接和间接响应,如:有害/有毒赤潮的产生、底栖生物群落的演变等(Cloem,2001)。
除了初级响应外(包括植物生物量、生产力、有毒藻华频率或溶解氧),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其它响应的重要性,如:种水平上的群落演变、间接响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速率的变化(如营养盐循环)、以及季节变化模式或大小的改变,等。
第2代概念模型较第(Cloem,2001)量的累积,进而增大藻生的有机物向底层的垂直通量,并引起底层水低氧/缺氧。
但是,同样重要的响应如其它藻群(包括大型藻、附生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营养盐比值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改变、有害和有毒藻华发生频率的增加,等。
这些对营养盐过富的初级的、直接的响应还可引起更复杂的次级、间接响应的变化,如水体透明度,维管植物的分布和丰度,浮游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量、群落组成、生长和再生产速率,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自然生境及其灾难性干扰造成的动物大规模死亡,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输入导致氧化还原状态以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的改变,关键生态功能(如初级生产)季节模式的改变等。
当代(第2代)河口及沿岸富营养化概念模型示意图(Cloern,2001)4、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研究现状以往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是采用传统的淡水评价方法,即通过测定透明度、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建立以营养盐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即“第一代”评价方法(Cloem,2001)。
(l)单项指标法(日本机械工业联合会,1987)(a)物理参数法:透明度、水色、照度等;(b)化学参数法:溶解氧、N、P、COD;(c)生物学参数法:藻类现存量或叶绿素、浮游植物种数、多样性指数、藻类增殖能力AGP 等。
采用富营养化阈值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为:(环境海洋学课程)COD=1~3 mg/dm3,DIP=0.045 mg/dm3,DIN=0.2~0.3 mg/dm3,Chl-a=1~10 mg/dm3,初级生产力=1~10 mg/(dm3·h)(2)综合指数法(a)营养状态质量法(邹景忠等,1983)NQI=(C COD/C CODs)+(C TN/C TNs)+(C TP/C TPs)+(C Chl-a/C Chl-as)式中C CODs、C TNs、C TPs、C Chl-as分别为COD、TN、TP、Chl-a的评价标准值;C COD、C TN、C TP、C Chl-a分别为COD、TN、TP、Chl-a的实测浓度。
这种方法公式与依据海水的营养指数(Ni)(Lin,1996年),由中国国家环保监测中心提出的营养指数法(NIM)一致。
通过计算式(1)得出。
其中:C COD,C TN,C TP和C Chla分别是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单位mg /L)和叶绿素a(单位μg /L)的测定浓度。
S COD,S TN,S TP和S Chla分别是海水中COD(3.0 mg /L),总氮(0.6 mg/ L),总磷(0.03 mg /L)和叶绿素a(10 μg /L)的标准浓度(Lin,1996)。
如果营养指数(N i)大于4,海水就被认为是富营养化。
(b)富营养化指数法(邹景忠等,1983),有的地方也称为营养状态指数法E=(COD×DIN×DIP)×106/4500式中要素单位均为mg/d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