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多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模板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摘要]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目前社会所追求的文化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虽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我们深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目前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又伴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化不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
在社会转型过渡的特殊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及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错综交织、摩擦碰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高校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各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加上西方个人之上价值观的影响及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一些大学生往往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产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丢失、社会责任感淡漠、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他们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在个人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上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最终步入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任务光荣而神圣,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以便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
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我们需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应该是全面的。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要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思政知识。
其次,思政内容融入的思路应该是灵活的。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组织辩论赛、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第三,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应该是深入的。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思辨。
通过对社会问题和时事热点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感受思政内容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应该是全面、灵活和深入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学术书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袁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坚 定政治信仰,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应对全球化及互联网高速发展下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威胁,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赵正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视角,对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尽阐释。
绪论部分宏观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从群体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政教育的现状;第二章以美国和英国高校为例,探讨国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经验,总结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三章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内涵、目标原则和理论依据;第四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对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念革新、内容拓展、方法改进与教师水平提升进行了详尽阐释;第五章立足网络教育背景,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原则、路径与教育案例;第六章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第七章探讨了榜样示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并指出其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第八章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第九章从教育组织管理制度、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和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保障机制;第 十章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与改进提升策略。
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
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以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就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进行探讨。
一、课程思政点1.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点是进行价值观教育。
在各类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方法和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2.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思政的另一个重要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各类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等。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在艺术课堂上,可以通过创作和欣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思政的第三个重要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各类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启示,激发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研究环境问题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融入方式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生物课堂上,可以通过研究生物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摘要: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为此,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创新高校网络文化;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思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给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全国各高校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培养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端人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同时,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也正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谈几点思考。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四门课程相互衔接,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是有效的方法论,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阐述和有效论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探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探讨文/王黛鑫(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度出现过度娱乐化、表面化的情况,在思想性、内涵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而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多样。
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思政元素应当坚持两个基本方向,其一是突出红色底色,其二是用好先进技术。
这不仅需要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丰富表现形式,提高吸引力,也需要兼顾线下与线上,构建立体传播模式,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践特色。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思政元素 融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宏观战略层面的文化建设影响着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而在微观层面的各类机构、组织中,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
在每个小环境里,文化建设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成员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价值追求。
尤其是在各级各类高校中,校园文化还肩负着第二课堂的教育职责,格外需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道路,才能在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1.娱乐化、表面化现象较突出。
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基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历来具有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
不过相较于专业学科教育的系统性与规范性,校园文化建设在战略规划与部署方面远远落后。
尽管有学生会等群团组织负责领导和安排具体建设事宜,但从整体性看,第二课堂的专业化与严谨性仍然明显不足。
久而久之,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自发组织各项活动渐成潮流。
而自发组织文化活动通常缺资金少资源,唯有通过聚拢“人气”才能产生规模化效应。
而激发人气的措施莫过于娱乐化手段,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娱乐至死的现象有所抬头。
过度娱乐化、表面化在个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典型问题。
显然,这种状态下的第二课堂已不具备教育引导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精神意识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消散于无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责任。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思想觉悟不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对于实现教育目标、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的内容,将会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国家发展、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思路,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并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和案例,总结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我们希望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分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我们希望揭示其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举措
科教论坛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举措
高 曼
( 成都理 工 大学 文 法学 院 ,四川 成都
摘
策略 、引导方法、思想观念和思政 队伍五 个方 面提 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 关键 词:多元 文化 ;高校恩政教 育 ;影响 ;挑战
6 1 0 0 0 0 )
要 :当代 多元文化 的迅猛发展及 带来的影响 ,高校 思政教育迎来 了多方的挑 战。面对这种现状 , 本文着力指导 思想 、教育
多元文化 的现状及对高校思政教育 的影响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定义 之分 。广义 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 造客 观世界 中所取得 的物质成果 和精神成果 的总和 ;狭隘的 文化是在 以政治 ,法律 ,思想 ,艺术 ,宗教 ,哲学思想为主 要 内容的概念 的总而形成的观念体 系 ,风俗 习惯 ,以及行为 准则等 。本文 中提到 的文化是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包 含 了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东方西方文化 ,本土文化 、 以及 外来 文化 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多元文化给高 校思 想政 治教育带来 了各种挑战 ,不容我们忽视 , 各种不 同 的文 化思潮冲击着 大学生所依存的文化阵地一 高校 。 二、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政教 育所 面临的挑 战 ( 一 )引导性的影响 面对各 种复杂 的多元文化 ,高校大学生 中出现 了多种的 价值 取向。许 多高校学生 出于好奇的心理 , 缺乏对 多元文化 内涵与实质的认识 和甄别 , 甚 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 观都受 到一些大学生的质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西 方思 潮巨大的冲击 和挑 战,其原因是 由于部分工作者受到其 西方 思想 意识的影 响 ,动摇 了对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的信念 , 而加入到西方 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阵营 ,导致 多年 的思想教育 工作取得的成果成 为泡影 。 ( 二 )主 阵地的影响 在多元文 化背景下 ,各种不同文化和价值 观念 的交错与 碰撞 , 使 肩负着培 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 班人历史使命 的高 校的意识形态领域 主阵地受到猛烈冲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 ,西方资本 主义 国家凭借其在经济上强有力 的影 响, 通过 各种途径对我 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进行渗透 。主阵 地 里个别 人员由于对我 国主导性文化的理解不深及缺乏对多 元文化的理性 判断和选择 ,在 目标选 择上往往趋利 而忽视其 思想 政治教育 ,太 过注重个体 目标而忽视社会 目标 ,致使个 体选 择性增强进行 “ 发散”思维 ,从而导致思想政 治教育质 量下降。 ( 三 )主 渠道 的影响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 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民俗文化与外来 文化交融发展 ,多元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已成为不争 的事实 。 当前 ,高校的思想 政治教育渠道在信息化与电子化的带动下 不断的 向前发展。在地球村 的背景下 ,人的观念的影响逐渐 增强 ,这使我 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 面临的一个严 峻的课题。 三、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 一 )指导思想坚持一元性 . 面对发展的多元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的意识形 态 ,以确保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江泽 民强 调指出 : “ 必须坚定不移地巩 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 位 ,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我 们应该运用用先进 文 化通过整合不同的文化形式 ,最终用于巩 固马克思主义指导 思想地位 。工作 队伍一定要仔细理解并教导学生学 习马克思 主义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建设 ,让 自 身和学生都能 够建立正确 的人生观 、价值 观和世界观 。 ( 二 )教育战略 坚持 开放性
基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考
每份工作 ,确保各环节 的精密性 。在进行思政教育时 ,必须 细化分工 ,进一步确定心理辅导 、理想信念教育 、网络教育 以及 生涯规划指导 等专业化发 展方 向,逐 步细化教育 对象。 明确高校思政教育 目 标 、进程及责任 ,保证思政教育执行到 位 ,责任到人 。此外 ,将所有高校思政教育 内容 内化成大学 生 自觉行动 。思政教育 内化 的实现有利于达到高校思政教育 工作细与精 的 目标 ,并 以此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与进步 的 动力与合力。 ( 二) 遵循教育 规律 ,完成高校 思政教育使命 。在对大 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 ,必须通过 内化与外化 ,对大学生进行 有步骤的施加思政影响 ,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 的人才进 行塑 造与培养 ,以此 实现多元化 发展高校思 政教育 的 目标。 首先 ,实现总体 目标与教育 内容 的统一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 有文化 、有理想 、有纪律 、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 者 ,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 目标 ,所 以必须全方位培养学 生思政 、心理 、法制 以及道德教育 ,将其锻造成为对社会游 泳的优秀人才。其 次 , 必须实现教育 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统一。 各 国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 出现呈现相互渗 透 的趋势 ,处于社会转型期 的我 国,其思政教育 内容必须具 有世界性与人类性 , 逐步实现传统型和本土化的继承与发展 . 继承与发扬优秀 的中华 民族思政教育 内容 ,对不 同思政教育 内容与教育对象要 因时而定 ,在选择和实施教育 内容及教育 对象时 ,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 ( 三 )加强大学生诚 信教育 。诚信 教育是道德教 育 中的 主要组成部分 。在 当前社会经济市场 中,人们广泛对大学生 诚信 品质产生 了疑 问,需要引起高校教育 的重视 ,大学生 的 诚信教育 ,应该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 高校教育工作 中的重要 内容 ,要实事求是 ,将诚信放在人生 价值 中的第一位 。课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加强大学 生的诚信教育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 ,将道德教育 、思想政 治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教师在 教育活动 中的作用 ,以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觉悟 、道德 品质 为基础 ,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
浅谈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讨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讨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它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必要且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关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以期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规划,确立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应首先为课程设立思政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这些素养需要体现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确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法律意识、有逻辑思维、有创新能力”的五有素质,以此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
二、在课程内容中注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注入课程内容,是让学生接受和体验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
根据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内容:1.立足实际,引导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注重课程案例,展现社会学理: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体验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并能从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推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育方法多样,培养多元素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法律、科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提升,更全面和立体的体验思政内容的丰富性。
三、师生互动创设形成思政氛围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政氛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下面具体结合实际,讨论几种师生互动的思政创设,以供参考:1.组织学生参与课题调研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调查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和活动,通过竞赛和活动,解释价值观念、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等,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氛围;3.引导学生建立社会实践报告制度,鼓励学生优秀的成果进行分享并进行优秀成果的评选,让学生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方法。
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高校思政教学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其核心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2. 民族精神强调大学生要具有爱国、民族团结和民族自尊心,要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情感和认同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尊严和荣誉。
3.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求大学生在求知、创造、实践等方面保持谦逊、负责、务实、进取的态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具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精神。
4. 人文精神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人文关怀、珍爱生命、尊重人性、尊重劳动、尊重个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5. 民主法治精神强调大学生应当具有维护国家和社会政治安定、法律尊严、社会公平正义等长远利益的价值取向。
6. 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对后代、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7. 创新创业精神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只有通过相关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人生之路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2 0 1 3 年1 2月
J o u r n a l o f Ch  ̄
长春理 工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h u n un i v e r s 时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成 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 , 是我 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人 才素质的要求 , 是党 和人 民的殷 切希望 , 也是大 学生 需要确立 的成才 目标 。当代 大学生 思想 活跃 , 视野开 阔 , 同时又 比较感性 , 很容易受到周
围及外界 的不 良影响 , 迷失方 向。近年来 在大学生群体 中出 现 的诸 如诚信 缺失 、 性格偏执 、 心 理危机 、 行为失 范等现象 , 已引起 学校和社 会的高度 重视 。价值 观对人 生历程起 着导 向作用 , 要 提高大学生 的思想道 德素质 , 促进大 学生全 面发 展、 成长成 才 , 首先应加强价值 观教 育 , 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
化强国建设 的质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随着 中国全球化进 程的进
一
在这个 物欲横流 、 价值 观念多 元化 的时代 , 当代大 学生
步加快和社会利益格局 的深刻 调整 , 人们 的思想观 念发 生
要 明辨 是非 , 积极宣扬 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 观 , 认 清 自己所担
负的责任和崇高历史使命 , 为社会传递更多 的“ 正能量” 。一 方面 , 当代 大学生要在 日常学 习及 生活 中以身作则 , 为 他人 树立榜样 , 用 自己的先 进行为影 响周边 的人 , 带动 良好 社会 风气 的形 成和发展 ; 另 一方面 , 作 为互 联 网使用 的最大群 体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心得体会总结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心得体会总结在我教学生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融入课堂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认为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是一项复杂而又必要的工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一、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思政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融入课堂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了许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技术手段也可以成为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通过展示丰富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内涵。
这种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不能割裂学科内容,而应该与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我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目标的关注,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和实践。
例如,在讲授历史课程时,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而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学科知识,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三、注重学生成长与自我教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成长与自我教育。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坚持思政教育的理念。
四、定期评估与反馈思政教育融入课堂需要不断地评估和反馈,以确保教育效果的实现。
我定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意见和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科技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
然后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从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展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望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重要性、作用、模式、实践案例、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背景介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软实力和精神家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围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展开深入探讨,探讨其重要性、作用、融合模式、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以期为大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思政融入方法1.教学内容融入在大学教育中,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载体。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教学方法融入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想道德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环境。
大学校园应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讲座、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优秀思想道德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教师队伍融入教师是课程思政融入的关键因素。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学教育的价值现状及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学教育的价值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内在动力。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念,增强文化自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
【字数:257】1.2 中国学生教育的特点中国学生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学生在教育中普遍注重学习成绩,竞争压力较大。
中国学生往往会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学习,这也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中对成绩的重视程度。
二是中国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影响较大。
中国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也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是中国学生在教育中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中国文化中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这也体现在中国学生在学校中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四是中国学生在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比较复杂。
一方面,中国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认同和支持,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持怀疑或者消极态度。
以上就是中国学生教育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也会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不断丰富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更新和改进,力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围绕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讨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挖掘学科教育资源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科教育,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的思政教育资源。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阐述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教学:结合学科内容,选取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其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2.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同学进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
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2.强化教师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能力。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政素养。
2.终结性评价:结合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等,评价学生在学科知识和思政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五、营造良好教育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教师反思模板
一、引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价值观和复杂社会思潮的挑战,我们需不断反思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以下是对我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旨在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之路。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1)深度挖掘教材,紧密结合时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教材内容相对固定,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
因此,我尝试将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丰富教学案例,增强课程吸引力。
针对思政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我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方法(1)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互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
3. 教学效果(1)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通过思政课教学,学生的政治意识、国家观念和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改进措施1. 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理想信念,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我要不断学习思政课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我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成长。
我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四、结语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之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鞭策作用。
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前提,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做以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一、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使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社会环境发生剧烈改变的同时,高等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就是先满足国家或者集体的利益,再追求个人的利益;二是我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价值观的教育比较注重事物对立面的理想结合;三是典型的西方观念思想价值观强调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主张首先满足个体需求。
二、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细化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观教育实际上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一部分,针对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将价值观教育单独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分离出来,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化,而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好的鞭策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对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从高校学生的人生理念、未来规划、心理动态等多方面着手,给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细化的理解,不仅要从价值观本身的组成结构出发,还要从受教育主体出发,对受教育主体进行一定的细化。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进行不同的价值观指引,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价值观教育。
对于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学生,教育者要对其进行鼓励,使其保持健康的价值观发展方式;对于一些对价值观理解有偏向的学生,教育者要将其原有的价值观进行一定程度的铲除,并在铲除的基础之上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融合策略
课程思政融合策略一、引言:课程思政融合的背景和意义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
由此,推进课程思政融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思政融合的内涵和要求课程思政融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调整,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知识性。
三、探索有效的思政融合路径为了达到思政融合的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的案例、故事和实例,给予学生不同层面的思考,引导他们从中寻找与思政相关的内容。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和学科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构建多元的教学平台创造多元的教学平台是加强思政融合的关键之一。
借助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搭建在线讨论、协作学习和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思政融合的深入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新能力思政融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推进思政融合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
七、评价机制与思政融合的结合评价机制的改革对思政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多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涉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价值观导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针对价值观教育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指出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者应联合社会、家庭、大众传媒等共同承担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责任。
关键词:多元;价值观;思政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25-0190-02 价值观的内涵属于意识范畴,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涉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直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问题。
一、多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课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价值观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随之不断调整。
战争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是激进的,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广大青年学生为挽救处在濒临灭亡的国家,学生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己任,将“国家兴,我兴,国家亡,我亡”作为口号,形成一种把自身发展和国家存亡紧密相连的价值观;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是感性的、冲动的、纯粹的、奉献的,这种爱国主义价值观在当时显示出了空前的号召力、凝聚力。
和平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当代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之一,其价值观也随之不断变化,依次为:(1)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改造冲动与自我失落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下列特征:改造社会的冲动增强;自我失落与玩世不恭;注重实用与偏于功利。
此时我国处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时期,高校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过去“左”的思想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拨乱反正。
(2)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是价值多元与实效具体阶段,具体表现为:责任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重功利享受、轻理想追求;政治意识弱化等。
这一阶段,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不断取得进展的阶段。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此后邓小平理论日趋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形成。
把祖国的未来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与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成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由此看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的党中央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
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了价值观教育,更加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实践和生活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促进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多元价值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首先,新媒体技术高度发达冲击传统价值观模式。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学生能从各种途径搜集到信息。
这给教育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络技术的完美联合,手机功能除了具备通讯作用之外,已日益向大众传媒工具发展。
这一发展催生了大学校园的一大奇观:走路、吃饭、上课、入睡前等等,大学生无不“手机在握”。
“拇指文化”悄然在大学生中蔓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仅就手机联一项来看,20XX年的第33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我们国家的手机民人数已经有5亿,使用手机上的人群占民总数比已升至%。
然而,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
比如,个别学生甚至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部分或全部寄托于络世界,一些学生因此会产生焦虑、苦闷、压抑、自卑、孤独等思想情绪。
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
“拇指文化”既适应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又绑架了大学生,让学生对手机欲罢不能。
其次,社会风气日益混乱影响价值观养成。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深刻的变化,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竞争中压力增大,他们因不适应这种挑战而感到迷茫,失去正确的人生坐标,走向思想认识的歧途。
比如,有些学生在参加了党校学习后无故没有参加考试,在情况说明中他写道:“当初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入党是什么就跟风随大流地交了,随着渐渐的了解,我发现自己入党完全没有必要,徒增一些烦恼。
我极度厌恶目前官场的那一套,说空话办不了事,对于那些形式主义,我想说‘NO’”。
这些错误的社会坏风气无孔不入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处在社会文化冲突的最前列,错误的社会思潮占据主流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明显的干扰,使之向消极方面演变。
最后,自我管理能力严重缺失阻碍价值观培育。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一直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高考,故当他们以天之骄子的优胜者的姿态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高校里没有班主任每天严格督促学生学习,整个学习氛围是宽松的,不少学生因没有约束而缺失自控力,在学校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走到退学的一步。
所以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在找完家长谈完之后,基本上老师这边也无可奈何、听之任之了。
对于这批特殊群体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多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是非、美丑鉴别能力,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既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又是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应从大众传媒、社会实践、教育载体、典型引领等四个方面加以推进和实施。
1.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发挥社会思潮的导向作用随着现今世界信息技术传播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表现出全球化和络化的发展趋势。
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大众传播把文化传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享有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因此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主流价值观,目前我院充分利用电气之星评选、先锋党员及最具影响力毕业生的评选,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树立人生价值的路标。
2.充分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价值观教育的知行统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检验自身价值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因此要利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广泛接触社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和民情,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扩大视野,增长才干,通过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增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充分丰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建设和谐校园贺敬之先生说:“校园文化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歌曲、一本书,能够影响我们一辈子”。
这句话里的一首歌、一本书就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同样可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比如,通过“时代、使命、青年”主题教育活动,以图片展、思想大讨论、主题明辨会、演讲比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价值观教育在学生思想中的印象,让他们觉得价值观教育,实实在在存在学生们身边,将价值观从纸上进入到青年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充分深化青年典型引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树立人生价值的路标。
利用电气之星评选、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先锋党员评选等活动,让榜样的力量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依托学生干部骨干的桥梁作用,成立“学班共建小组”以及“团干之家”将学生与系部紧密在一起,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从而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过榜样的引导作用,实现以先锋形象示范同学、以精神实质带动同学、以模范作用引领同学。
参考文献:李青青.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功经验[J].党建视野,20XX (10).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XX-04-06].:s:///tech/20XX-01/16/c_张秀娜.“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庄汉文.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嬗变与校园文化的建构浅议[J].经济师,20XX (1):112.肖甫青.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