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方能悟透古诗词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知人论世

古诗鉴赏知人论世

古诗鉴赏知人论世古诗鉴赏的好方法:知人论世,批文入情古代的中国文史不分家,诗和历史结合的紧密,和现实关系密切,所以读诗歌的时候,也要了解诗人,了解时代,知道诗歌的写作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这就是在标题中提出的8个字,知人论世,批文入情。

第一,要读懂诗歌背后的人。

这一提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素自然,诗仙、诗鬼、诗豪、诗圣,背后站着的都是诗人。

第二,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

诗人和时代的关系极其紧密。

诗人的情感,往往和他身处的时代有关。

解读古诗,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方能解得更好。

一些诗人往往会有的招牌式的情感,比如杜甫,安史之乱以前和安史之乱以后,就明显不同。

比如南宋的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召唤的产物。

但不管怎么说,古代的社会生活相对简单,时代的变化所引起的情感,并不复杂。

大多数出现在卷面上的古代诗歌,里面所展现的古人的情感,往往都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古诗一般的五种情感类型: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知道了情感的类型,又知道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解答相关类型的题目,便会有的放矢。

第三,批文入情,读懂诗歌的审美内涵。

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需要知人论世,也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得时代背景才能解决。

如果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见到时代的动荡,那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样的句子,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便能领会深处的内容。

“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知人论世”是指了解人性、洞悉世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价、表达的一种语言艺术。

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古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来“知人”。

“人物形象”是古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也是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象征。

通过解读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了解作者对人性的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如在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中,“君看一叶下苍翠,偶然值得微风吹。

那留枝上望嫩苗,也与衾纨不同修。

”描绘的是一片枝叶和一株嫩苗,隐喻世态浮华,人生短暂。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形象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对人性和人类生存的理解和评价。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历史事件和典故故事,来“论世”。

古诗中常常借鉴历史事件、典故故事来表达对人生、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更深入地理解古籍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例如,在杜甫的《春望》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通过借鉴全唐诗中的定风波,“夜泊牛渚怀古”,可以了解到杜甫的抱负远大和为民弃商的志向,也可以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和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理解古诗内涵、独立或合作思考,反复梳理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来理解古诗。

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荀子《劝学》时,可以通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学者的文化规范和人性训诫,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总之,“知人论世”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知人论世”学诗词

“知人论世”学诗词

“知人论世”学诗词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古人、解读古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知人”,简单地说就是了解诗人,包括诗人的创作风格、个性气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师承、流派,尤其是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乃至籍贯、家世、交游等。

“论世”即了解作家生活时代的政治治乱、经济兴衰,阶级斗争状况、下层社会面貌,乃至典章制度、文化思潮、学术风气、风俗习惯等等。

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状况。

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家对生活的反应。

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的小说,既有作家独特的视角、感受,又无不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寻章摘句必然理解肤浅,“知人论世”才能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出发,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准确、深入地理解古诗。

一、知人论世可以更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诗人个人的生活遭遇、政治理想,影响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影响诗人的价值认识、顺逆判断。

只有联系诗人的具体经历和理想,才能更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在学习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去领略、去享受后两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亦或是,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是因为认识高度太低,精神境界不够。

但是我们如果深入了解诗人个人的生活遭遇、政治理想,我们就能真正理解此诗。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

《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课文示例【示例1】知人论世——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是杜甫对自己真实的写照。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他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他饱受了人生的穷困,阅尽了人间的丧乱,颠沛流离大半生,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还曾挨过五天饿,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高扬悲天悯人、关怀现世的精神,时时忧国,刻刻忧民,他的心因国破而碎,他的泪因战乱而流,他的叹息因“穷年忧黎元”而一刻不曾停息。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诗歌饱含着兴衰感慨,抒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示例2】知人论世——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时期,她身处书香门第,前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后期是南渡后,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

因此她的词作也明显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如梦令》《醉花阴》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武陵春》等。

《渔家傲》一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技法点评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词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不同的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身世,同一诗人不同年龄的境遇,都影响着诗词的表情达意。

人生感悟古诗摘抄

人生感悟古诗摘抄

人生感悟古诗摘抄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2.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临皋闲题》3.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张问陶《禅悦二首·其二》4.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增广贤文·下集》5.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杏》6.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7.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菜根谭·概论》8.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窠《无题》9.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晏殊的《玉楼春·春恨》10.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佚名《箜篌谣》1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1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醒世恒言·卷一》13.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八至》14.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菜根谭·概论》15.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16.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方岳《别子才司令》17.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18.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魏源《晓窗》19.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20.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白居易《太行路》21.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朱熹《水调歌头》22.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释冲邈《翠微山居诗·其九》23.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围炉夜话·第二五则》24.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悟透人生的古诗词

悟透人生的古诗词

悟透人生的古诗词
第一首:《金缕衣》【唐】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明: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第二首:《浪淘沙九首·其八》【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说明:《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第八首写迁客情怀,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第三首:《放言五首·其五》【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说明:这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指出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组诗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摘要:知人论世是指通过描绘人物的志趣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来表达个人的人生哲学,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鉴赏中,运用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心灵的世界,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诗词之美。

本文将从古诗词鉴赏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提高诗词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知人论世;古诗词鉴赏;策略;思想情感正文:一、深入分析人物知人论世在古诗词中往往以对人物的深入分析作为途径,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心理、阅历、起伏和经历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貌、相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性格倾向,以及生命历程中的磨难、喜怒哀乐等等。

只有深入解读人物的内在世界,才能真正领略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二、注意情感表达知人论世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哲理思想的方式,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更要注重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在鉴赏时,需要从诗人的选材、表述方式、表情、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把握作品情感的主次分布、情感氛围的渲染、情感表现的技巧和手法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三、理解哲理思想在古诗词中,知人论世往往是通过表述人物的命运、感受、思想等重要方面,来反映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因此,在鉴赏时,我们应该着重理解作品中的哲理思想,寻找作品中的启示和感悟,力图领会诗人的思想深意,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对比异同之处古诗词中的知人论世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异同之处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时,我们应该注意寻找作品中的对比点,并从中领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悟。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通过对善良的朱熹和残忍的秦桧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准则和政治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知人论世是古诗词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诗词之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读古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通过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体会历史的韵味和人生的哲理。

古诗中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今世人生的启迪和指引。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几首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带领读者领略古诗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来看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眺的向往和追求。

古人登高望远,是为了洞悉天下事物,以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不懈探求。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运用了“登高一呼”来展现其对世界的独特见解,披情入理,让人读后心生豁然开朗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著翠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深思。

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出了诗人孤独苦闷的情感,披情入理,令人心生感慨。

杜甫通过登高眺望,展现了对时局的洞察和忧患的领悟,这种知人论世的观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韧,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我们再看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生活的真挚感慨。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披情入理,感染了读者的心灵。

王维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令人深受启迪和感动。

在阅读古诗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智慧,学会品味古人的坚韧和深沉,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进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领悟。

知人论世与中学古典诗词鉴赏

知人论世与中学古典诗词鉴赏

知人论世与中学古典诗词鉴赏作者:孙雪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9年第04期“知人论世”是孟子最为重要的文学主张,意思是“想要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就必须对作者的经历、思想及所处时代背景有一定认识”。

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只有了解诗词创作背景、诗人身世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知人论世”能缩短古典诗词与我们的心理距离,让我们走进诗人所营造、所构筑的充满情感、理趣的诗歌世界。

诗歌因为年代久远,往往与我们有时代隔阂、思想差异、心理距离。

因此,将诗歌放置到历史语境下,重构诗歌历史场域,还原诗歌创作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包括老师,对“知人论世”有一种误读,即认为了解诗人生平就是知人论世。

用“知人论世”的思想解读诗歌,要紧紧围绕诗歌,以诗歌为核心,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聚焦于诗人创作背景。

换言之,用“知人论世”思想解读诗歌,是截取诗人一段生活经历,是揣摩诗人写诗时的思想心态。

比如鉴赏杜甫诗歌《江南逢李龟年》,就字面意义上来看,很好理解。

如果我们在解读诗歌时不联系诗歌创作背景,我们对诗歌的解读就必定是肤浅的。

我们不要小看全诗28个字,这28个字就是一部浓缩版的“玄宗盛衰史”,是绝句版的“长恨歌”。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是隆基的弟弟,崔九是宠臣。

这两个人在“开元盛世”沉湎于艺术,他们是李龟年、杜甫这些艺术家的保护人。

从“寻常见”和“几度闻”,可以看出李龟年、杜甫当年都是岐王、崔九的座上宾,这是杜甫的美好追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从追忆到现实,再次见到音乐家李龟年已是代宗时代。

这时,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八年,距“开元盛世”已经四十多年。

李龟年和杜甫都已年迈,走入了人生低谷,颠沛流离。

知人论世,这首诗“潜台词”太多了,不堪回首的开元盛世、故人的走死逃亡、百姓的水深火热、贵妃娘娘的悲惨命运……奇异的缘分、沉重的思索、悲喜交集的叹息,都凝聚在这首只有28个字的绝句里。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传达着作者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饱含深邃的哲理和智慧,成为人们品味和传承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而要想真正读懂诗词,了解古道今读文章,首先需要对人和世界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知人论世,是指对人性和世界的认知和洞察,这是理解诗词的前提。

在古代文人眼中,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人们的情感、欲望和行为都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世界也是一个多变而复杂的存在,其中的规律和秩序需要我们去认知和理解。

在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描绘人们的情感和境遇,以此反映人性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要想真正理解诗词,就需要通过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的观察和理解,去感悟其中的含义和精髓。

解诗词,是指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和解读,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诗词的写作往往含蓄而深刻,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在解诗词的过程中,需要对诗词的形式、构思和背景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研究和体会,去诠释其中的深层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诗词的美和情感。

谈古道今读文章,是指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思考,来启迪当下的生活和思想。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古代文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虽然时代不同,但人的情感和感悟却是永恒的。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启迪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让我们更加明白和热爱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文章,是指对诗词的评论和赏析,以及对人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文章的撰写,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呈现给他人,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对诗词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文章的写作,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对诗词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认知和艺术欣赏能力的过程。

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认知,对诗词的深层解读,以及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评论,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和理解诗词的美和情感,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和理解自己和世界。

追根溯源寻真意,知人论世赏诗词——浅谈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追根溯源寻真意,知人论世赏诗词——浅谈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追根溯源寻真意,知人论世赏诗词——浅谈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先民的歌唱《诗经》,一路奔腾不息,诗歌已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

圣人孔子都说“不学诗,无以言”,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诗歌教会了我们如何言语,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

从全国卷到各省命题,古诗词鉴赏都必占有一席之地。

如此,要学好古诗词,会做古诗词鉴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鉴赏方法,而知人论世就是开启古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所谓“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如果想要颂读古人的作品,和古人交朋友,就要“知其人”“论其世”。

也就是要了解古人的身世、经历以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作为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放在了开篇第一单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知其人”,就是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深入探究诗人的生平和为人,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论其世”,就是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并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

知人论世在鉴赏古诗词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借助时代特征把握古诗词整体风格人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孕育了不同风格的诗人,不同风格诗人的作品又必然有不同时代的烙印。

李白和李商隐同为唐代诗人,可是诗歌风格却迥然不同。

我们读李白的诗,总是感到华丽、豪迈、宏阔。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种大气魄洋溢在李白的世界中。

这不只是个人的气度,也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气度。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精选推荐)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精选推荐)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精选推荐)1、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杨万里《读严子陵传》2、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4、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韦应物《东郊》5、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戚继光《望阙台》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7、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8、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9、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吴泳《上西平·送陈舍人》10、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1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3、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晏殊《木兰花》14、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16、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17、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郑会《斋中独坐》18、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

——冯梦龙《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1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20、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金陵怀古》2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22、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23、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精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等,也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在古代,诗人们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此传递着一种真谛和智慧。

因此,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还可以从中获取人生经验和智慧,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古诗中的知人论世,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社会风尚、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反思,也从侧面折射出了古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话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寄托了王之涣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隐喻了社会的变化与不断流逝的时间,意在表达出个人的无奈与无可奈何。

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借夜色浓郁之际,倾吐出心中的爱恋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从诗人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风险的压力和个人处境所限制的无奈,也能够体会到当时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现实。

古诗所披露的情感,则更多地是诗人对个人经历及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从诗人自身的感情出发,又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用清新纯粹的文字,抒发了人生百态和人性的探讨,展现了出生入死的自由精神,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思想情感。

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特别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他用自己的梦境展示了对于人生的疑问,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人性的多变和群体的惶恐。

无论是从知人论世,还是从披情入理的角度来看古诗,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取到不少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传递的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个人体验和人生门道。

古诗中的美丽言辞和深度洞悉,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美好的心灵享受,也能够给我们文化自信与世界观的提升,让我们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读古诗不仅可以增进人们的文学修养,更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古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古诗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通过读古诗可以更好地认识人和世界。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读古诗对知人论世的披情入理。

读古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他人。

古诗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于人性、情感和处世之道的体悟。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王维通过悼念已故的亲人和友人,表达了对于人生离别和生死的深切关怀和思索。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于生死和离别的深刻感悟。

这样的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别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人际交往。

读古诗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古诗中不仅有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描绘,也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对于高楼上的远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界的辽阔,表达了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切感悟。

这样的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惑,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待人处事的深邃思考和广阔胸怀。

而且,读古诗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古诗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中,欧阳修通过对于醉翁酒后的随意和放纵,表达了对于人生沉浮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对于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生活品质。

读古诗对于知人论世的披情入理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世界和自己,增进认知水平,提升情感修养,培养深刻思考和广阔胸怀。

读古诗不仅可以滋养人们的心灵,更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惑,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品质。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

大彻大悟看透人生古诗词1. “人生如梦多憾事,回首往昔心自知。

”就像一场电影,落幕时才惊觉好多情节已模糊。

比如你曾经执着追求的东西,到头来发现也不过如此。

2. “繁华过尽皆成空,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就好比绚烂的烟花过后,夜空还是那片夜空。

想想你身边那些朴实无华的日常,不正是最真实的幸福吗?3. “世事无常如云变,随遇而安心不烦。

”可不就像天气的变幻,你无法掌控但可以坦然面对。

像突然的一场雨,你懊恼也没用,不如静心欣赏。

4. “名利犹如镜中花,何必苦苦去追寻。

”这不就像水中月,看似美好却不可及。

你为了那些虚名浮利,累得气喘吁吁,值得吗?5. “人心复杂难猜透,保持本真才自由。

”就如同迷雾中的路,越想弄清楚越容易迷失。

看看那些单纯快乐的人,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6. “生死有命莫惆怅,珍惜当下好时光。

”这好比沙漏里的沙,流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还在为过去忧伤,却错过了现在的美好。

7. “爱恨情仇皆虚幻,放下执念心方安。

”不就像抓着一把沙子,越用力流失得越快。

当你放下那些执念,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

8. “岁月匆匆如水流,莫等白头空悲叹。

”这和时钟的滴答声一样,不停地向前走。

你还在等什么,现在不行动更待何时?9. “人生苦短莫惆怅,开心快乐每一天。

”就像阳光总会穿透乌云,你也应该让快乐充满生活。

难道要整天愁眉苦脸吗?10. “世间万物皆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

”如同四季的更替,是那么的自然。

想想那些作恶的人,他们能逃得过命运的审判吗?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们要学会看透其中的虚幻和真实,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古诗词赏析三法

古诗词赏析三法

古诗词赏析三法一、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诗评术语;就是说学习前人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对一些作品,不知其人其世,就不能够理解,就看不出其佳致。

“知其时事,知其境遇,而后知其诗命意之所在。

如子美《丽人行》,岂可不知五杨事乎'试看《本事诗》,则知篇篇有意,非漫然为之者也。

”解读一些隐晦蕴藉的典故,更应该注重对典故原意的追寻和诗人择典使用时当下语境的重建。

杜甫在《兵车行》中借典故,既讽刺时政,又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危险。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借汉武帝穷兵齄武讽刺唐明皇的开边,“在这样强烈、尖锐的讽刺下,若不托之古人,而直言‘我皇,或‘今上’,那就杀头有分”。

辛弃疾在怀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一词中一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北魏太武帝、廉颇五个典故,历来的评论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

只有清楚这首词是65岁高龄的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力劝韩惦胄自立即北伐的主张不成,反被调离抗战前线,报国无门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后,才能对这些典故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评价。

李白则直接用典故来比况,突显诗人的“自我形象”。

例如,意气高扬时,诗人自况为扶摇青云的鲲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典出《庄子?遣遥游》),尽显自信豪迈之气。

遭罹打击时,诗人自况为受辱的韩信和蒙谗的贾谊,“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肝路难》,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和《屈原贾生列传)。

长安放还之后,诗人心情苦闷,就将自己比作消极避世的楚狂接舆,“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典出《沦语?微子》),借对孔子的嘲笑,表达了诗人愤懑的心情和狂傲叛逆的精神。

应募永王之前,诗人热情又起,矢志报国,就将自己比作“东山再起”的谢安,“但得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典出《世说新语?排调》),借在淝水之战中大胜秦军的谢安石自比。

表达了他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地去面对敌人、平叛立功的心愿。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

知人论世解诗词谈古道今读文章作者:曲良锋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9年第03期[摘要]“知人论世”即解读诗词要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内涵。

[关键词]知人论世;诗词;学习;解读;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03-02“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朱熹对这段话有自己的理解:“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

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以上可见,“知人论世”原是被古人引为文学评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现在成为学习、解读诗词的一种方法,即解读诗词要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知人论世,学习诗词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唐诗、宋词和元曲,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诗歌。

因为时间久远,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诗歌有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而是要深入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

唯有如此,方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如果仅从字面上看,就是一首咏梅词,词中赞美了梅花凌寒傲雪的高贵品质,但我们不能仅仅从咏物诗的角度来理解。

词人一生酷爱梅,曾在《梅花绝句》里写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全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但绝不媚俗的忠贞。

正如他在另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这里明写梅花的高洁品格,暗写自己的伟大抱负。

知人论世读《唐诗三百首》

知人论世读《唐诗三百首》

知人论世读《唐诗三百首》发布时间:2022-10-21T08:09:18.078Z 来源:《教育学》2022年8月总第293期作者:何利[导读] 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借助从“论世”到“知人”到“读诗”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打破《唐诗三百首》“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的编排顺序,巧妙运用以“作家为板块”的阅读模式,通过读序、读史、读典故等开启一种新的阅读模式,从而读懂文字背后的力量。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学713700摘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借助从“论世”到“知人”到“读诗”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打破《唐诗三百首》“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的编排顺序,巧妙运用以“作家为板块”的阅读模式,通过读序、读史、读典故等开启一种新的阅读模式,从而读懂文字背后的力量。

关键词:论世知人读诗本文从“论世”到“知人”到“读诗”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走进《唐诗三百首》,最终实现与诗人的灵魂对话。

一、读书要读序,它是打开一本书“身世”的一把锁《唐诗三百首》为何能面世?编者孙洙在书序中写到:“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

”他因《千家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苦心编撰了《唐诗三百首》,这足以证明这本书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孙洙还强调:“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这本书共收录了77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从数量上看,杜甫诗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选择上很明显倾向于“盛唐诗”。

这和孙洙身处康乾盛世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同样,在今天,一位外卖小哥能捧着一本唐诗走进央视征服观众,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呈现的“盛世气象”。

二、读书要读史,它能让我们读出文字背后的力量翻开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浏览“盛唐气象”,你会发现它的特征: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自信,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唐这片沃土孕育出来不胜枚举的诗人,且作品内容广泛、思想乐观、感情奔放、精神昂扬。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古诗中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是从古代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观念出发,对社会、人性、机遇、困境等方面做出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和理性探究。

这些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更是蕴含了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义。

首先,古诗中往往利用寓意、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透彻地阐述了人性本性和社会现实。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人都会有死亡,但是留下真诚的心灵照亮历史和人生的真谛。

仲尼的《论语》中也有“吾日三省吾身”之句,提出了自我反思,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思想。

这些深刻的寓意和思想,无一不反映出古代文化对生命、人性、道德、知识等方面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对当代人们的人生指导和启示有很大帮助。

其次,古诗中的披情入理,往往通过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表达,透彻地阐述人性普遍的情感需求。

例如,《长恨歌》将唐太宗的感情故事融入其中,以极其美丽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代入性别和阶层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生活和爱情的美好,给予人们真情的感受和启示。

杜甫的《春望》更是充满了诗人对亲友离散的惆怅,通过对“绿肥红瘦”等景象的描述,表达出他对亲友之情的关注和挂念,流露出他对人性充满感情和同情心。

这些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生命感,也是我们抒发情感、培养人际关系的良好途径。

最后,古诗中的知人论世不仅着眼于社会现实,更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比如,韩愈的《进学解》就是一篇揭示了古代读书人向往升官发财和智慧的文章,代表着古代哲学和思维的特点。

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遗产的传承和注脚。

这些古诗文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远,也是我们后人所必须珍惜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古诗中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是一种体现古代文化传统,反映人性、社会现实和文化精神的途径,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意义,为我们把握人生、理解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方能悟透古诗词
作者:李弗不
来源:《语数外学习·上旬》2013年第03期
欣赏古诗词有很多方法,比如:诵读法、意境法、意象法、落差法、谜语法、比较法、托物言志法……不一而足。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好的欣赏古诗词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

何谓“知人论世”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读懂一首诗或词,要透彻地理解其主旨内蕴,就要首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变化等。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鲁迅先生也说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且介亭杂文》)可见“知人论世”之必要。

还是举例来说吧。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了解王安石当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以及改革失败的经历,是很难悟透该诗的内涵的。

《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

先看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数枝梅”立于“墙角”已显孤独,可这“梅”却不以为然,仍旧绽放,而且是顶着寒霜开放。

它们是多么的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的环境、不怕挫折、不惧打击的精神,不正是作者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艰苦卓绝地进行“变法”的精神的写照么?作者借梅暗示自己改革受阻、被迫辞职的遭遇,可谓悲壮而又凄婉,其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凌霜傲雪的梅啊,但愿你的灵魂能抚慰我这颗寂寞的心!这两句诗之所以精彩,还在于其所用的表现手法。

我以为,委婉、含蓄永远是诗歌的生命。

假如直截了当地写成“我不怕打击,我一定坚持变法”之类,表达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

三、四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为有”可理解为“因为有”,“暗香”可理解为“梅花的那种能散发得很远很远地方的清淡的香味”。

这两句诗不仅诗意浓郁,而且饱含哲理。

诗人已暗自料定,尽管改革失败了,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诗人毫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相反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作为而深感自豪。

如果不了解诗人的这种身世、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很难真正读懂这首小诗的。

又如北宋梅尧臣的《和淮阳燕秀才》:“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韈,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

”诗人认为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相比,自己出身低微,因而感到很惭愧。

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写道:“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洒脱地离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

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入仕,而宋代主要就只有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得加一个“右”字,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自己终身的耻辱。

因此,不了解唐宋两代的选拔制度和社会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杜甫对中不了进士感到无所谓,梅尧臣却痛心疾首。

只有了解他们所处
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词。

所以必须“知人论世”,才能正确地理解、评价其诗词。

再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读懂这首诗,先得了解朱庆馀当时的境况。

我们知道,唐代进行科举考试所用考卷并非密封卷,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

因此,唐朝的士人在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了。

《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举子们的命运掌控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写的应试文章是否合乎主考官的口味。

朱庆馀虚心地向主考官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紧张忧虑,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无比关注。

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之士而与韩愈齐名,朱籍平时已得到张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怕自己的文章不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不能透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例子启示我们,平时读古诗词,应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特点,或者说,平时必须读一读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唐宋两代的文学史,了解一些著名的古诗词作者的大致情况,像王勃、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是大家需要重点了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