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通过朗读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通过朗读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通过朗读和吟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朗读、跟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吟诵、背诵、配乐吟唱等方式。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例如,可以通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背景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
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4.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节奏和韵律: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些特点。
可以通过拍手、敲击桌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5.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教师可以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教学。
在遇到生词或难懂的句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注释或译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互相学习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7.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吟诵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吟诵练习,例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表演朗诵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朗读和吟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和韵律、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教学、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及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吟诵练习。
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
【练习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背诵_8_已亥杂诗_运用想象与诵读领悟以诗名志
运用想象与诵读领悟以诗明志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题。
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题文】《墨梅》这首诗属于()。
A.明志诗B.咏史怀古诗C.送别诗D.叙事诗【分值】20【答案】A【详解】此题应结合对诗文的理解作答。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诗中没有送别、叙事和怀古的元素,只是表明了诗人自己的心志。
而根据明志诗的概念判断:所谓明志诗,就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志向的诗文。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它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故而应选择A。
【结束】2.【题文】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A.花色淡墨,花香清芬B.傲雪而立,不畏严寒C.色泽娇艳,妩媚动人D.香气四溢,醉人心脾【分值】20【答案】A【详解】此题应结合整首诗的诗意作答。
全诗译文为: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通过译文看出,诗中所写是用墨色所画的梅花,要表现其清淡的香气。
故而C和D选项与事实不符,应排除。
此外,诗中没有写梅花的傲雪而立,因此排除B选项,应选A。
【结束】3.【题文】本诗前两句中引用了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是为了()。
A.表达诗人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B.表现诗人练习绘画的刻苦C.表现诗人在优美的环境中作画D.表达诗人向前辈致敬的情意【分值】20【答案】A【详解】此题应结合作者资料作答。
本诗是一首作者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作者王冕,是元代著名诗人,更是一位画家,尤善画梅,人称“画梅圣手”。
一生当中最爱画的就是墨梅。
而所引典故中的王羲之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诵读诗词经典,浸润书香人生
诵读诗词经典,浸润书香人生作者:曾艳珍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103期【摘要】中华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历经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变迁、国之兴衰、市井百态,体现了诗词作家的人文情感、家国情怀。
学习、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从而逐步从内心产生对古典诗词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中华经典。
【关键词】小学;诗词经典;古诗词教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浓缩了语言文字的精髓,字斟句酌,言有尽而意无穷,代表着汉字表述与运用的最高境界。
中小学语文引入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们了解与传承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对学生们的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举国上下出现了一波又一波学习国学的浪潮,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从小就进行古诗词教学,小学阶段引入古诗词的比重不断增加。
不过,因为古诗词作品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语言文学艺术,一般都是通过精练的文字创造出含义深远的情境与意象,其表现艺术、遣词成句等方法和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说掌握古诗词会有相当的难度。
以往教授古诗词时,我们往往采用熟读、背诵、逐词逐句解释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爱古诗词的兴趣,也无法更好地展现出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古诗词,弘扬国学文化,从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中提升学习兴趣,品析古诗词的真味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走进时代背景,跨越时空与作者来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笔者教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在诵读理解诗句大意时,有个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诗人为什么这么期待社会来一场大变革呢?”当时笔者有些愕然,这位学生问的问题挺有深度的,这也触及了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除了介绍作者,还要不要介绍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情况呢?古诗词是古代语言文字累积演进的产物,有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气息。
如何指导学生巧用记忆法背诵古诗词
小桥流水人 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 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全 影响 , 学生多对古诗词死记硬背 , 而不去理解古诗或词背后所隐 鸦 ,
理解古 诗词 的一部分 , 另外一部分交 给学 生 自行去探讨 、 了解 , 这就要求老师在古诗词 的讲解上加强与学生针对古诗词展开沟
重点词句重复读一遍 , 让学生加深 印象 。最后 由学生集体诵读 ,
可 以教会学生怎么划分节奏 , 放慢速度 , 仔细 品味诗词蕴含 的意
义 。老师也可以为学生配以轻 音乐 为背景 , 例如李 白的《 望天门 山》 抒 发的是对祖 国大好河 山的喜爱之情 , 为诗词 配以音乐 , 引 导学生模仿诗词 中的意境抒发感情 , 以帮助学生更好 的体会古 诗词 的意境之美 。再 如曹操 的《 观沧海》 : 东 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通 与探讨 , 通过他们 自由发挥想象 的探讨 、 交流 , 激发他们对古
诵。
这会更好 的帮助他们理解诗词内容 , 以进行背 生总是 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 的知识 , 一般都是老师在说 , 学生在 诗词学 习的兴趣 ,
3 . 丰富教学模 式 , 培养文学素养
为 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 习的兴趣 , 培养他们 的文学素养 ,
首先 , 诗词背诵机械重 复 、 单调且 缺乏理解性 , 这种情 况是
目前大多数初 中语文教学古诗词存在 的问题 。因受应试思维的
藏 的故事 、 含义等 , 久 而久之 , 背诵古诗词 就成 为一项机械重 复 式 的学 习活动 , 没有美感 、 缺乏理解 、 达不成 心灵上的共鸣 。这 种机械 的背诵学 习模 式枯燥无味 , 导致 了学生 对于古诗词学 习 的厌烦 情绪。 其次 ,老师与学 生之 间缺乏探讨式学习的情境与情感 。初 中生处在智力与情感 的特殊时期 , 极度需求平 等式的交流 与学 习模式 , 以体现别人对他们的认同感。但 目前 的古诗词教学 , 学 背, 最大 限度 的只是让学生了解了诗词表 面的意义 , 而没有深入 的探讨 与学 习 ,这样不利于学生在理解诗词意义的基础上去记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嘿,咱来说说古诗词诵读的那些事儿哈!你知道不,诵读古诗词就
像是开启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比如说,当你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你不就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个寂静的夜晚,和李白一起看
着那洒在地上的月光嘛!
诵读古诗词,首先得有感情呀!你可不能干巴巴地读,那多没意思。
得把自己当成诗人,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就好比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就得有种豪迈的气概,感觉自己站在江边,看
着那汹涌的江水奔腾而去。
还有啊,节奏也很重要呢!你不能读得乱七八糟的,得有韵律感。
就像唱歌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读起来就得轻快一些,把那春天的生机勃勃给表现出来。
诵读的时候,声音也得注意哦!别跟蚊子叫似的,得响亮、清晰。
想象一下,你在舞台上表演,那不得让大家都听得清楚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就得读出那种气势来。
咱再说说技巧方面。
可以试着加上一些动作呀,让诵读更生动。
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放风筝的动作,那多有趣呀!
哎呀,诵读古诗词真的太有意思啦!你想想,通过诵读,你能感受
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能领略到不同时代的风景。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
棒的事情吗?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让古诗词在我们的诵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呀!我的观点就是,古诗词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活动,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诵读方法例谈
古诗文诵读方法例谈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诵读古诗文有利于强化记忆,提高口感表达能力和培养优美的语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诗文诵读的方法:
1. 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内涵,找到文本中的重点表达和情感。
2. 把古诗文划分成有意义的单位,诵读这些单位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突出重点。
3. 学习古代语言,理解古文的语法和词汇,使诵读更加真切地传达出原诗的韵味和美感。
4. 注意语调的升降和变化,创造适合情感和意境的语音表达来传递古诗文的情感。
5. 尝试使用不同的声音、语速和节奏来表达古诗文的节奏和呼吸感觉,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和生动的情感。
6. 将古诗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造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经典诗文晋升为自己的情感发声。
总的来说,古诗文诵读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还要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把握古典文化的精髓,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韵味和美感。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语言精练,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与韵律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体味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思维力与审美力,促进古诗词教学评一体化,从而提升古诗词学习力,自主构建古诗词学习新格局。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囿于教参的诠释,教学方法单一,或重传授知识,轻诵读感悟;或重理解意思,轻意蕴品味;或重抄写记忆,轻兴趣陶冶,缺少诗词应有的韵味和情趣,挫伤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因此,新课标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立足学情,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推敲文字,读思评相融合,体味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从而提高古诗词阅读素养,提升古诗词的学习力。
一、联结想象,提高理解力由于时代差异、信息源差异与个性差异,古诗词带给学生一定的陌生感与疏离感,读懂诗句有一定的难度。
认知心理学认为,言语理解是建构语言意义的第一步。
古诗词教学,教师要避免单一枯燥的意思讲解与内容分析,引导学生依托教材整合资源,发挥想象,以对话补白、心理补白等形式,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夯实认知,促进古诗词的理解。
(一)盘活资源,领悟诗词意思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古诗词主题多维度丰富语料储备,了解诗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作品风格等相关信息,在横向勾连与纵向对比的历史时空中知人论世,理解诗词意思。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时,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与插图讨论诗词大意,在交流环节与学生分享纳兰性德跟随康熙皇帝东巡祭祖资料及行军图,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两者之间的距离,想象古代将士远离家乡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画面,感受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之行军的艰辛。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诵经典润童心——谈如何上好国学课在这篇文章中,一位高中生通过忏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曾经在研究上的错误行为,包括迟到、偷看小说等。
通过引用经典名句,文章充满了语文味,同时增添了幽默感。
经典名句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情感,还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
除了在忏悔中运用经典名句,我们在表达情感时也可以妙用古诗文。
例如,在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时,可以引用一些著名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情感,还可以使文章更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充满文采。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
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当接触到国学课程并亲自走进国学课堂时,我开始感到迷茫。
大家都意识到,在国学课上既不能教成语文,也不能教政治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国学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在国学课中研究什么呢?我们可以听取专家的建议,即“不求甚解,熟读成诵”。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上好国学课。
三、国学课教学原则1、确立一个目标,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2、掌握两个原则: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
如何取舍:在人文熏陶、教学内容和文言常识上进行取舍。
3、落实三个策略:1)诵读积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2)巧用注释: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使用注释。
3)巧妙链接。
4、处理好四个关系:国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关注课程内容、文本物点和教法学法);资源拓展和文本解读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人文熏陶和积累语言的关系。
5、经典国学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课文新授、理解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复温故。
6、国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四化”法:诵读化——以朗读背诵为主,理解为辅。
巧用多媒体,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精彩
巧用多媒体,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精彩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诵读、理解和鉴赏往往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巧用多媒体手段,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与精彩,成为了现今古诗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在古诗词诵读中的应用古诗词的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古诗词诵读往往只是单调的学生诵读、教师点评,缺乏视听感统一的展示。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诵读媒体作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还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将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品赏析等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二、多媒体在古诗词故事讲解中的应用古诗词大多源自于历史故事、传说传统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将古诗词和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音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
还可以通过动画、影视剪辑等形式,将古诗词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多媒体在古诗词音乐欣赏中的应用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解说来介绍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古诗词与相应的音乐作品结合起来,通过欣赏音频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与音乐的美妙融合。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音乐资料和音乐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多媒体在古诗词创作和表现中的应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古诗朗读的方法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朗读的方法篇1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
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
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
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
如《泊船瓜洲》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古诗朗诵技巧
古诗朗诵技巧古诗朗诵技巧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也要讲究。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朗诵技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1、特定意境的营造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
如《归去来兮辞》意境营造法,先奏出伴着鸟声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
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所在的问答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
接下来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对所抒感情领悟变得更为顺理成章就得力于这意境的营造。
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3、诵读技巧的把握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巧用背景资料悟诗情
巧用背景资料悟诗情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当的背景介绍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培養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背景介绍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文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为例,谈谈背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标签:背景资料儿童的视角古诗教学情感体验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新课标中规定:第一学段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
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目标都指向了学生的诵读和个人情感体验,第二学段古诗文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于领悟诗歌内容上有所提升,更注重通过诵读体会、理解作品内容,领悟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情感体验和理解诗文内容也成为学习古诗文的重要目标。
如果在教学时教师巧妙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自然就能够让学生领悟诗文大意并从中获得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
一、背景资料对古诗教学的意义背景资料一般包括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作者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情感表达,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创作的古诗,背景资料更是除文字本身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如果教师直接出示古诗作者的背景资料,这样做虽然节约了课堂时间,但是却让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机会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品味古诗文字的能力。
教学中学生不仅不理解古诗内容,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背诵和默写,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每一首古诗都包含了作者主观的审美感受,诗歌更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注重激发学生个人体验和想象,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供你参考。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篇一一、熟读成诵法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想象入境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三、联系扩充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
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篇二一、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重点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即考查他们能否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难字词的意义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大意,考查他们能否读出诗文的语感、情感和美感。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步曲”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步曲”诗无达诂,却可意会。
歌咏吟诵,须读出诗词的音韵之美;披文入情,要评点诗句的精妙之处,疑义相析,可进行多元的解读,吟诗填词,唱出自己灵魂深处的欣喜和忧伤。
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却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二、诵读感悟“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诵读。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 , 可用慢节 奏 。如诵读 《 木兰诗 》 木兰归家一段 , 感情基调是 热烈 、欢快 的。第 1 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 气 氛;第 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 时轻松、 喜悦 的心情 ,末句轻读 ,为高潮蓄势 ;第 3 节再加 快节奏 ,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们充分发挥学 生的模仿能力 ,在声情并茂 的朗读训练中 ,北方人 民的豪迈气概 ,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 ,然后 抛砖引玉 , 提出问题 “ 怎么读”、“ 为什么这样读”, 激起学生 的诵读兴趣 ,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 法 ,争相发表意见 ,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 践 中,理解文章的思想 内容。 四、图文赏渎,掌握思路 篇文章在诵读 中把握文章的结构 ,了解作者 的思路 , 才能更好地把握其 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 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 , 掌握文章 的思路 ,才能加 快记 k的速度 ,加深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 利用多媒体 的优势 ,变静为动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 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 , 根据文意、诗意配 图、配 乐,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文章 、诗歌,更深 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 《 记承天寺夜游》时 ,根据文意,按照 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 《 渔舟唱 晚 》的音乐,使学生从 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 读时,文章所表达作者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就呈现
经典 的古诗 文是我国古代优 秀文化的宝贵遗 产 。它凝聚了中华 民 族 的人文精髓 。在教学中 , 我 深深思考 :如何让学生在 品味这些脍炙人 口、悲壮 激扬的佳句时 ,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 陶呢 ? 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更有效地进行 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把课 堂教学 以教师 串讲为主 ,变为 以学生诵读为主 ,让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 , 逐步形成语言的感 悟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 “ 要反复诵读,把无 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 读 出感情,读出气势 , 如出 自己之 E l ,如出 自己之心。”可见 ,诵读是古 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 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 ,最基本的要求是 自读时能读 准字音 ,读得文通字顺 , 其熟读 的目的就是 “ 多诵 遍数 ,自 然上 I = l , 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 ,对文 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 , 在不同语言环境 中, 它的读音 、 意义、 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 以在熟读熟记 其读音 时 记住它的不 同用法 。 例如 “ 间”, 《 鹊见 蔡桓公 》 “ 立 有 间”读 “ j i an ” , “ ~会儿” 。 而《口技 》 “ 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 “ j i an ”, 有“ 夹杂”的意思。 又如通假字 ,
通过此次古诗诵读活动
以下是一篇关于“通过此次古诗诵读活动”的文档,主要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描述:
通过此次古诗诵读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场活动中,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更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古诗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通过诵读经典名篇,我们对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些诗篇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其次,此次活动促进了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在诵读过程中,我们认真揣摩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培养了我们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
此外,这次古诗诵读活动还激发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通过参与活动,我们认识到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最后,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在诵读、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
总之,此次古诗诵读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精神盛宴。
通过参与活动,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浅谈朗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朗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朗读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其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感情交通的通道,尤其古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哲理。
教师应挖掘古诗文中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通过朗读,挖掘诗歌的美育因素,引领学生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意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推敲古诗的写作特点,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朗读古诗画意美语言美意境美表达美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度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
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知和感悟世界。
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
语文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化抽象为具体;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将朗读和古诗教学相互融合在一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古诗。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
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由其是朗读古诗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
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使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优美的诗境。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古诗词心得体会
关于古诗词心得体会关于古诗词心得体会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下面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词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古诗词心得体会范文1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
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
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
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
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
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
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导学”不如“导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诗文经典。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ān”,“一会儿”。
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
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
,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
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通过对比鉴别,定出了正确的句读应是“而乡邻之生/日蹙”,而非“而乡邻之生日/蹙”,因为“生”是“生活”,“日”是“一天天”的意思。
这类情况还有不少,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
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
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
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
五、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
”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
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
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
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
我国伟大的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
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