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份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
中国行史自考总复习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套试卷25题,每题1分,共25分)1.行政管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素是(国家的国体、政体)p12.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是(周朝)p13.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p14.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国家联盟)p25.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奴隶制时期)p26.中国封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初始和创立时期是(从战国到秦汉)p37.下列哪一时期的行政体制具有过渡性质(魏晋南北朝)p48.标志着中国封建国家行政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是(三省六部制)p49.在下列国家中,封建中央集权制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中国)p510.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时期行政法最完备程序的法典是(清会法)p711.中国奴隶制产生的国家途径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而建立)p812.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p1013.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奴隶制国家组织形式是(君主专制)p1514.从历史发展看,专制主义起源于(氏族社会晚期)p1815.商朝前期,在王位继承上缺少详细规定,基本上实行一种(兄终弟及制)p1916.变“兄终弟及”制为王位王子继承制的是(盘庚)p1917.商代最高政务官是(巫保)p2018.“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嫡长子继承制)p2119.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p2120.盘庚迁殷后,对王朝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以强化王权的措施是实行(内外服制)p2321.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p2422.在地方行政体制上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p2423.西周时期,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指的是(朝)p2924.西周时期诸侯卿大夫之间的一种直接沟通的方式是(朝会)p2825.相当于今日之契约的西周行政文书是(?要)p3026.西周王朝用于战时动员的行政文书是(誓)p3027.与等级君主制相适应的官制是(世官制度)p3128.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佐助天子管理官员的人事官员是(司士)p3229.中国古代官僚制的产生,使得世倾制更趋于瓦解,而世倾制中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是(血统)p3230.商代远方的首领称(伯)p3331.中国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前旧的田税军赋制度建立的基础是(井田制)p363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赋税改革的重点是(承认国人土地私有权)p3633.春秋战国时期,最先进行田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p3634.我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解体是在(春秋)p3635.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军税改革中,最先允许庶民充当甲士,打破国野界限的是(齐国)p3736.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制开始逐步建立,表现在地方管理上,由国鄙制转化为(郡县制)p3937.官僚制发展的基础是卿大夫“邦国”内的(家臣制)p3938.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员与分封制下的相比,其自主权(小)p4039.李悝变法发生在(魏国)p404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实质是以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取代(宗法等级君主制)p4041.战国时期,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管理体制,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废除分封制,而代之以(郡县制)p4042.战国时期,国君的秘书称(御史)p4343.秦统一后具有总管秘书事务职能的中枢官员是(御史大夫)p4344.中国古代和中央集权体制向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制)p4445.礼贤下士的时代风气兴起于(战国)p4546.监察制度的初步形成是在(战国时期)p4647.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任命官吏称(拜)p4748.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上计)p4849.西汉初年实行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p5050.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实行(中外朝制)p5151.汉朝将丞相制改为三公宰相制的是(汉成帝)p5152.尚书台从制度上取代三公宰相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而成为行政中枢机构始于(光武帝)p5253.西汉时期掌宗庙礼仪的是(太常)p5354.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倾)p5355.在西汉相府诸曹中,负责办理郡国首相及军吏迁除手续的是(东曹)p5456.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制)p5557.在秦汉的乡里官员中,主管一乡的行政事务,处理民事纠纷和征调赋役的是(啬夫)p5958.皇帝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是(诰)p6459.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御史大夫)p6460.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诰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p6561.汉武帝以后,对京铺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监察官是(司隶校尉)p6562.汉代司职和御史中丞在行使监察权方面的不同是司职侧重于(对行政执行中纪律的督察)p6663.秦汉时期依据财产补官的制度称为(訾选)p6764.秦汉高级官员子弟备选为官的制度称为(任子)p6765.秦汉时期对官员任用的限制十分重视,规定不得为官的是(巫觋之家)p6966.两汉时期可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尚书)p6967.汉代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的主要形式是(上计)p6968.秦汉官员考核成绩较差者称为(殿)p7069.秦时官吏告假称为(告归)p7070.曹魏时期,取代东汉以来尚书台决策权成为重要决策机构的是(中书省)p7371.曹魏建国后,执掌诏令发布权的是(中书)p7472.魏晋时期对中书省起草的诏令享有封驳权的部门是(侍中省)p7473.魏晋以后至隋唐时期,掌握生杀大权并兼领地方军政、民政等各种权力的地方官叫(持节都督)p7674.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采取一种完全的军事官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是(军镇)p7775.北魏初年宗主督护制的基层单位是(宗族)p7876.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很大程度上带有内部自治性质的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左郡县制)p787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进一步促进鲜卑贵族汉化、以邻、里、党为基本组织的基层行政体制是(三长制)p7878.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p8079.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盛行,呈现出的特点是(贵族政治)p8280.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在官员录用上实行(九品中正制)p8381.魏晋时期官员升迁的重要标准是(门资)p8482.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是(三省六部制)p8683.在隋代中枢机构中权力最大的是(尚书省)p8784.唐朝中晚期后,成为与政事堂并列且在权力上超过政事堂的机构是(枢密院)p8985.唐中期后,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书诏权,改变了过去一切诏书由(中书舍人)的制作方式。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1 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然在西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战国时期变法运功的内容是什么1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2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3 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4 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5 奖励耕战战国七雄时期各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 各国君主名号的升级上2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上,其主要措施是在官僚机构中设置文武分职制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是什么?作用: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得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1 确立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立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管诏令,门下省掌管封驳。
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1 录取范围较唐代大大增加,且殿试及第后不再经过吏部考试直接可以做官2 宋代科举的门第限制较少,广泛吸收了各阶层读书人,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宋代皇帝控制行政执行的监督网络1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对行政执行起规范化作用2为保证作为行政决策结果的诏书能准确表达皇帝的真实意图负责草诏的知制诏可在有疑问时直接要求皇帝接见3 由于宋代地方实行分权制衡措施迫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再加上皇帝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能较快掌握地方政务执行情况故宋代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令异常的严格元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以出身作为做官的资格,名门、儒吏等出生均可作为条件2 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 读书做官,一是贡授,二是科举4 承荫制度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以五项内容为标准:1 户口是否增加 2 荒地是否开垦 3诉讼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 赋税是否公平简述明代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是平行机关,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一、中央行政体制二、地方行政体制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四、官员管理(一)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二)秦汉1、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①任子②赀选③察举④征辟⑤博士弟子⑥荐举2、西汉政府通过“任子”和“赀选”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多)3、汉代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察举和征辟。
(多)4、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式。
(单)(三)魏晋南北朝1、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单)2、魏晋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3、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4、九品中正制(名):是从汉朝的察举制演变而来,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周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至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品和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5、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门资。
(单)6、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
(单)(四)隋唐1、简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注意这里多次以多选题形式出现)①科举制度②门荫③行伍④流外入流⑤入幕制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单)3、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确立始于隋炀帝。
(单)4、门荫(名):是为贵族及官员子弟承袭政治特权而设置的制度。
贵族或官员子弟经服役(担任君主宿位或宗庙祭祀人等)一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历年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在题后)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A.礼乐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A.单一制B.乡遂制C.宗法制D.郡县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A.秦始皇B.周文王C.禹D.汉武帝6.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A.行台体察等例B.大清律例C.唐律D.唐六典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A.格B.令C.律D.式8.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A.军机处B.枢密院C.兵部D.都督府9.我国历史上金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A.维吾尔族B.蒙古族C.契丹族D.女真族10.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A.枢密院B.谏院C.御史台D.都察院11.影响明代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2.清朝内务府的职责是A.掌管宫廷事务B.管理皇族事务C.主管祭祀事务D.掌管礼仪事务13.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是A.盟旗制度B.伯克制度C.土司制度D.旗民分治制度1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地位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C.《训政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西方列强控制海关税务权进而控制清政府财政并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工具是A.工部B.总署C.外务部D.总税务司16.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A.军机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馆17.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A.肃政厅B.总检察厅C.平政院D.大理院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A.绥靖公署B.军政分区C.特别行政区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依修正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华民国元首为A.中政会主席B.军事委员会委员长C.国民政府主席D.行政院长20.抗战前,国民政府地方人事的统一管理机关是A.监察院B.考试院C.行政院D.立法院21.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A.闾苏维埃B.县苏维埃C.区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22.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边区政府委员会B.边区参议会C.人民委员会D.中央执行委员会23.抗战期间,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是A.专员公署B.乡政府C.县政府D.区公署24.各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奖惩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教育为主、惩戒为辅C.惩戒为主,教育为辅D.打击犯罪、以儆效尤25.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民族自决C.建立特别行政区D.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二章秦汉的行政管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中外朝制)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武帝时,形成了(三公宰相制)西汉时期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中外朝制)(汉成帝)时期,为分散相权,实行三公宰相制,从而将独相制变为集体宰相制。
尚书分曹理事始于(汉成帝)时期。
尚书台从制度上取代三公宰相制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而成为行政中枢机构实在(光武帝)时期。
东汉光武帝以后“虽置三台,事归台阁”中的台阁指的是(尚书台)西汉时期,掌宗庙礼仪的是(太常)。
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成为(卿)西汉相府诸曹中,负责办理郡国守相及军吏迁除手续的是(东曹)西汉成帝时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其根本意义是(分散相权)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理事)。
汉武帝设立州刺史之初,州刺史主要掌管(检察权)。
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其长官(州牧)变为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
秦汉时期,大县的长官称为(令)秦汉时期郡府内也设有庞大的办公机构,大体和相府对口,实行(分曹办公)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游徼)。
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是(道)汉代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皇帝的圣旨分为许多种,其中一种是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之为(诏书)。
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检察官是(司隶校尉)。
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御史中丞)。
汉武帝时,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中,通过派出(部刺史)对郡国进行监察。
汉代司直和御史中丞在行使检察权方面的不同时司直侧重于(对行政执行中纪律的监督)。
下列各项选官制度中汉朝尚未出现的是(科举)。
地方官回避本籍开始于(汉武帝)。
两汉时期,九卿由(丞相和御史两府联合)进行考核。
必修1第一单元1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易错点:
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 古代帝王的后代。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 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 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 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 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 宗。
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二)分封制
4、基本内容: (1)分封:周武王把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邦建 国,广建诸侯,藩卫宗周
(2)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 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有设置官 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很强)独立性;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7、瓦解 (1)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 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2)表现: ①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③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 封大权。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 舞台。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 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 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 何积极作用?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 治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 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整理
2010.12.25号总复习整理目录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应该不会考,同学们自己看要不要看一下,好吧,呵可)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认为五代出大题应该不会)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出大题的可能性也不大)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觉得这章是重点)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下篇引言(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二章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三章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四章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老师认为不会考大题)第十五章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六章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七章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八章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P5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两大矛盾P10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及其相互制约,以实现封建权力的自我调节,其变化按二种方式进行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2.使宰相职权分散化三、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作用和本质P12监察机构是封建国家的重要国家机器,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主要是作为专制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监察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也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而日益严密和强化。
1.秦汉时期,丞相以下各级行政官员分权较多,因此,除划归皇帝系统的以御史中丞为首的监察官外,各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监察部门;2.魏晋南北朝以后,各行政层级的行政监察权萎缩,主要监察权集中于以御史中丞为核心的御史台,并明确规定御史为皇帝的耳目机关;3.明清时期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督京官,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又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三方面监察官三皇权之下又互相彼此监临。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全套[人民版]
2012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全套历史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一、宗法制和分封制:p课本2-4页第1课考纲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①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②著名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
(2)分封对象:宗族姻亲和功臣——①同姓宗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3)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4)义务: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领导-上下级)——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5)作用、影响:①积极: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初)——扩大了势力范围,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消极:后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导致分裂割据)2、宗法制(1)含义:①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②历代周王都是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统治阶级)(4)作用:①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②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考纲要求: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p课本6-9页1、秦的统一:(1)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2)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②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有利发展交流2、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名号,改称“皇帝”[封建国家的统治者],特点:(1)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皇帝命令——制或诏、皇帝玉印——玺(2)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3)皇位世袭:嬴政希望秦的统治能够永远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即皇位世袭。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引言:1、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制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相似之处:行政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君主之手,是一种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奴隶制国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
封建制国家: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
2、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3、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夏:初创时期,其行政管理体现出由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向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过渡的性质,遗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发展时期。
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运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
周:鼎盛时期。
把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到极盛,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4、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国家联盟);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5、“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
3次答: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2次答: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
3.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2次答: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赋税改革后,国家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实际上取消了公私田之分,一律按国人什一履亩而税的方法收取实物。
这样一来,国家的主要社会职能就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性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小农成为生产单位,集体在公田上耕耘的“井田制”趋于瓦解。
井田制的破坏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庶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可充当甲士,实际已变成向国家交纳什一税的自耕农。
庶民可以自由开荒、自由转让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
庶民的分化,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多,再加上国家要向农户征收各种赋税,于是产生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户口的整顿为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过过度到乡里单一制奠定了基础。
4.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次答:(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分封制下,各级君主的专制权力受到空间的限制,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主要是行政执行权,决策权则主要收归中央。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A.礼乐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2.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监察官是()A.侍御史B.丞相司直C.御史中丞D.司隶校尉3.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A.单一制B.乡遂制C.郡县制D.宗法制4.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A.御史大夫B.御史中丞C.殿中侍御史D.诒书侍御史5.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A.格B.令C.律D.式6.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一般称为()A.专职宰相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二府三司制7.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A.御史台B.谏院C.枢密院D.都察院8.影响明代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9.清代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A.内三院B.翰林院C.军机处D.文馆10.清政府为适应对外关系发展的需要,增设了一些新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中,标志着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化开始的机构是()A.同文馆B.总理衙门C.总税务司D.巡警部11.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仿“责任内阁”,并作为皇帝咨询机构的是()A.枢密院B.咨议局C.弼德院D.行政裁判院12.1917年9月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选举产生的军政府大元帅为()A.伍廷芳B.孙中山C.唐继尧D.陆容廷13.北洋军阀于1918年组成“安福国会”,其操纵者是()A.皖系军阀B.直系军阀C.奉系军阀D.直系和奉系军阀14.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性质是()A.省级地方军事机关B.省级地方监察机关C.省政府的派出机关D.省以下的一级地方政府15.抗战期间,作为国民政府行政决策参谋系统的是()A.中央设计局B.国防最高委员会C.军事委员会D.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16.1947年国民政府改组后,国民政府委员会的行政决策体制为()A.委员合议制B.总统制C.内阁制D.混合制17.苏区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采取的决策方式为()A.独任制B.首长负责制C.议行合一制D.合议制18.根据《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任免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规定,干部调动时进行的考核称为()A.即时考核B.定期考核C.平时考核D.临时考核19.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A.下级评定B.民主鉴定C.自我鉴定D.上级决定20.西周时,诸侯间直接拜访的沟通方式被称为()A.聘问B.朝觐C.朝会D.循行21.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统的监察法规是()A.设立宪台格例B.察司体察等例C.六条问事D.唐六典22.隋代奉旨巡行郡县的监察官是()A.司隶台官员B.谒者台官员C.御史台官员D.肃政台官员23.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A.审议会B.预算委员会C.调查统计处D.政治计划委员会24.与抗战期间相比,标志着战后南京政府的考试制度和公务员管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建立了()A.退休制度B.升等考试制度C.惩戒制度D.辞职制度25.东汉时,实际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是()A.尚书台B.中书省C.少府D.御史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份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答: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P69-p70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简答: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四个特点:p70-p71第一,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
第二,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第三,思想控制方法不同。
第四,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3、简答: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三个特点:p71-p72第一,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二,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第三,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4、简答: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P84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发挥。
5、简答:皇权主要包括:p941)最高立法权;2)最高司法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5)最高人事权。
6、简答: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措施p1201)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首先是将再向议事之所从尚书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降低。
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致使尚书省长官丧失当让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第三是尚书省内部进行全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群攻,如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司,大事应奏着才关白左右仆射,使左右仆射的行政权又为其下级官员左右丞所架空。
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
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宁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了中书、门选两省的地位。
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上述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其中兼草诏旨的“知制诰”幼犬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与宰相会议。
7、简答:简述隋唐对钱袋地方政府行政图纸调整的主要内容1)对地方在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监狱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州郡设置的失控而造成中央对地方管理难以应付的历史教训,隋唐支出将与地方管理的周均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2)消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隋唐以前,地方长官由自辟属吏的权利,佐官属吏与主官之间关系亲密,其权势甚至超过中央直接委派的官员。
一旦出现割据局面,这些属吏很快就可转变为割据着的政府班子。
隋统一中国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自薜属吏的制度,将管理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清华了中央集权,地方的自主权则大为缩小。
8、简答:简述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监察机构的主见健全和监察职责的日益分明。
2)对监察官员任用的特殊程序。
3)分道巡察和分察尚书制度的确立。
4)参与司法审判。
5)多种地方监察形式的并存。
9、简答:简述隋唐确立科举制有何意义1)隋唐废除了门阀政治下的玄关制度——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即通过分科阿克哦是选拔人才,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有本质区别。
2)在科举制度下,士人可不必经举荐二而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由国家择优录用,这该变量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既有利于网罗治国安邦所需要的人才,也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1、论述:浅述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
P74-p75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这种管理管理制度从结构上讲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官员的录用管理;二是官员的行为管理;三是官员的待遇管理。
第二,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
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时人所讲的“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原则。
二是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
比如,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儒家治国思想倡导君主“修身以道”,从汉朝起就有儒生给皇帝和太子讲授经典的制度。
10、简答:简述宋朝行政决策会议制度的具体形式。
P142-1431)会议(朝会)制度发展到宋朝已十分成熟宋朝会一直到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
2)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
3)便殿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使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
4)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种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政求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主要有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议和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廷议。
11、简答:简述元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弊端p1641)元朝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如《设立宪台格例》、《察司体察等例》、《行台体察等例》等。
2)元朝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首先,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
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不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大宗政府、皇宫事务机构等进行监察。
这些都无疑影响了监察机构正常功能的发挥。
11、简答:简述元代官员入仕途径主要有哪些p164第一,一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吏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第二,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
第三,读书做官。
有两条途径:一是供授,;二是科举。
第四,承荫制度。
蒙古贵族拥有世袭特权,其他官员子弟也有承荫的机会。
12、简答:简述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标准有哪些?P165元代官员考核分两种形式:一是对全体在职官员的考核;二是对某一任期届满官员的政绩考评。
对全体官员的考核由吏部会同监察机构共同主持。
考核地方官员以:1)所在地的户口是否增加2)荒地是否开垦3)诉讼处理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赋税征收是否公平。
13、简答:简述从角度讲内阁制度和宰相制的区别p1681)从职务设置上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
2)从低位上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及其他职能机构是其法定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却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其首脑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也不是气法定的直接下属,有些阁臣品质还低于六部尚书。
3)从职权上看,历朝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决策参与权和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而明朝大学士包括首辅在内仅充任皇帝个人的顾问和助手,仅有决策权,而不具有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即只遵旨草拟诏旨,而不参与实行,且其权利受制于皇权,随皇帝信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作用和权利忽大忽小,十分不稳定。
14、简答:简述时代官员选拨的主要方式p1981)荐举。
荐举是洪武年间最主要的入仕途径。
2)学校。
学校也是明初一条重要入仕途径。
官员子弟和民间学业优异者可入国子监学习,后又在地方上建立里府、州、县学,其中成绩优异这可保送国子监学习。
3)科举。
明朝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实行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制度。
4)其他选拨途径。
承荫制度,即子弟依靠父兄功绩获得做官资格;由吏而官野史一条入仕途径,政府各机构吏官经三次考核合格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获得担任低级官员的资格。
15、简答: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制度p199清朝对地方的监察采取双轨制。
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
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
总督、巡抚例兼右都御使和右副都御史,对所辖地区地方政务富有监察责任。
由此可见,清朝地方监察体制依然沿袭了明朝同一区域多种巡察的方式。
16、简答:简述清朝官员选拨的主要制度p2001)科举2)学校3)荐举和捐纳4)世职和荫叙5)吏道17、简答:简述清朝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p2011)亲族回避2)职务回避3)地区回避18、简答:简述近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05-2061)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2)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统治垮台3)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 、简答: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p207--2111)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并存及双向演化2)民主的形式和专职的实质3)以党治国,党政关系复杂多变4)军政合一,以军干政相当普遍5)法律条文与实际情况相异6)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反差20、简答: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p212-214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1、简答:简述工农民主政权创造管理经验有哪些p214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行政机关领导成员,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制度。
2)行政机关贯彻精简和廉洁的原则,实行首长职数限额制和大体平均的供给制。
3)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严格挑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5)实行调差研究、典型试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等工作方法。
22、简答: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也有许多独创性的经验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
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
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所得收入和以奉养为原则。
23、简答:简述“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实施了哪些改革措施p220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叠的衙门。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3)在行政运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
24、简答:简述盛京改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2261875年,盛京改制的方案得到清政府的批准。
其内容:1)削盛京五部为兵、刑两部,使其专管旗地官庄行政,同时裁去府尹,由盛京将军兼管兵、刑两部机奉天事务。
2)在地方州县官员选用上,破除满汉界限,量才录用,并将办理地方案件之权归于州县,不在于城守尉等旗官会办,从而消减了八旗组织对地方行政的管辖权限。
这次盛京改制是东北地区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转换的开始。
24、简答:简述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p232-233第一,中央各部实行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