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链式课程规划为主线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7 ) 增加了一些实验教学 内容 , 体现本课程 与机械设计 、 机械制造 、 机 电一体化等机械基础系列课程 的 和钒衔 接 和相互 关联 。
2 教 学 内容 改 革 实践
( 1 ) 课堂教学中略去了矢量方程图解法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内容 , 将节省下来 的课 时用 以讲解与机
收稿 日期 : 2 0 1 3 4 ) 4 4 3 2
系统运 动 简 图形式 提交 运 动方 案设计 结 果 , 如 图 3为某 学 生设 计 的健 身 球 自动 检 验分 类 机 的 机械 系 统运 动 简 图。方案 确 定后 要对 系统 中的典 型机 构进 行尺 寸设 计 和运 动 分 析 , 图解 法 和解 析 法 任选 。每个 设计 题 目 提供 1 6组设 计数据 , 每 名学 生分 得 的题 目或数 据 都要 区别 于 他人 , 保 证 每 位学 生 都 有独 立 思 考 、 独立 设 计 、 独立 计算 的过程 。提 倡将 解 析法 与工 程 软件结 合进 行 机构设 计 和 分析 。例 如 , 利 用 Ma t l a b软 件 编程 运算 确
( 吉林 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 1 3 0 0 2 5 ) 摘 要: 基 于机械原理课 程在机械产 品综合设计 中承担 的重要任 务和 长期以来教 学 内容 集 中于单 一机构设 计、 分
析上的局 面, 开展 了强调机械 系统运动 方案设计 的教 学 内容 改革。改革 同时弱化 了图解 分析、 设 计机构 的教 学 内 容, 突出了可以结合现代设计 手段 的解析设计 方法。课 堂、 实验和课程 设计环 节的教 学 内容 改革 实践显 示 出改革
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 学习主动性 、 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 意识 、 促 进学生知识掌握 等方面效果 良好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 8 第 0 总 6期 0年 1 0 期(第 8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杨 巍 何 晓玲 王 军 田 同海
河南科技大学 河 南洛 阳 4 1 0 7 03
摘 要 :以运动 方案设计 为主 线 ,以培 养创新 能力为 目标 , 以现 代设计 方法 为手段 , 对机 械原 理课程设 计 改革进 行 了研 究和探 讨 ,并介 绍 了具体 的 实施 方案 。
目最 好全 部来 自工程 实 际。但 考虑 到学 时,学 生现 有知
在学 生中树 立工 程设计 的观 点 、激 发 创新精 神 、培养 自 学能 力、独 立工 作 的能力 、创造 能力 和应 用现代 设计 工 具一 计 算机 的能 力 。将 为后 续课程 的 学习 ,毕业 设计 乃 至 今 后 的工 作提 供 重 要 的平 台 。
2 题 目具 有一 定 的综 合性 ,多样性 。给 出的题 目尽 . 量包 含各 种运 动形式 的执 行机 构 :如 移动 、转 动 、摆动
或间歇运动等:尽量包含各种传动机构:如连杆机构、
收稿 日期 : 2 0 — 6 0 8 0— 1 0
法中既可用插齿又可用滚齿,完成同一工作任务,可有 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来实现,当然机构的组合,传动 系统也不一样。学生可用 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其
他们 的设 计不 是纸上 谈兵 , 可激 发学 生认 真对待 设计 。
接触 “ 工程 设计 ”的第 一个环 节 。此阶 段 的学生对 机械
设 计所 需 的基本知 识还 没有 学完 ,多数 人还 不知道 什 么 叫设计 ,如 何进行 设计 ,课程 设计 与课 程作业 有 哪些 不
。
凶此 ,如何进 行好机 械 原理课 程设 计就 显得 尤为 重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Ke y wo r d s : Me c h a n i s m s a n d Ma c h i n e T h e o r y;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T e a c h i n g me a n s ; B i l i n g u a l t e a c h i n g
Y A O Z h i — h u a , Y I Y o n g ,C H E N F e n g , C H E N H o n g — j u n
( C o l l e g e o f M e c h a t r o n i c s a n d V e h i c l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 F e n g y ng a 2 3 3 1 0 0 , C h i n a )
i n g p r a c t i c e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i s t e a c h i n g mo d e a n d me t h o d we r e h e l p f u l i n i mp r o v i n g he t s t u d e n t s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姚 智华 , 易 勇, 陈 丰, 陈洪军
( 安徽 科技 学 院 机 电与车辆 工程学 院 , 安徽 凤阳 2 3 3 1 0 0 )
摘 要: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目 标, 对机械原理课程体 系 在教学内容、 教 学手段 、 双语教 学、 实践教 学、 课程 设计等方面的教 学进行 了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教 学模 式有利 于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加大对机械课程设计的重视。
机械课程设计是一种系统工程,它紧密结合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等多种工程科学技术,重要的是,机械课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建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因此,如何改革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机械课程设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首先,建立完善的机械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是机械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基础。
机械课程设计改革要从设计思想和设计步骤两个方面着手,突出重点实践,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将实践环节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此外,完善机械课程设计教学的评估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这是改革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其次,加强机械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是机械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在教材方面,推出最新、最先进的机械课程设计教材;要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主动学习、学习设计、实验室教学、研讨会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自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在实践方面,做好实践前的基础准备,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给学生反馈;要在评价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综合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支持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在机械课程设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对学生实时反馈,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语言和视频分析技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定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应以融合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与学习成果评价、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宗旨,加强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实施的加强以及环境的优化等,从而使学生接受到更丰富的机械课程设计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实践作者:匡兵何玉林杨运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9期摘要: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课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进行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合为一体。
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和实验教学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33-02引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改革开放后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需要大批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不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
《机械原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如何在课程中加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需求给《机械原理》课程提出的新问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3-5]。
但是目前《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作为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之间有了距离。
为此,需进行改革,将知识与应用衔接。
一、《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相对独立带来的问题目前,我校的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中,《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机械原理》是理论课,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同一学期。
在教学执行中,先完成《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待理论课考试后,才开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对口高职本科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6年第30期(总第234期)教育探索对口高职本科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长江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张 军【摘 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高职)本科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探析、改革和实践。
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口高职 机械原理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一、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对口高职)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和学位课之一[1]。
在机械类本科专业课程中起着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2-5]。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机构结构的基本知识,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构组合基本知识,还能够了解分析与机构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现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高职)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中职院校考生。
与普招本科学生相比,他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其主动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质量,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对机构的组合及运动分析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现有的机械原理课程教材理论性偏重,缺乏实际应用知识。
理论深度与机制对口高职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影响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任务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笔者结合机械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凸轮机构分析与设计、齿轮机构分析与设计和轮系分析与设计四个模块。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研究
竹叙 爻c c
The S c i e nc e Ed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o r a 1 . 26 2
De c e mb e r 2 01 3 ( A)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研究
陈 国辉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2 . 4 1
于克强
刘 秀 莲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3 4 — 0 0 5 9 — 0 2
( 黑龙 江科技 大学机械 工 程 学院 黑龙 江 ・ 哈 尔滨 1 5 0 0 2 2 )
o f me c h a n i c al e ng i ne e in r g . Th r o u g h l e a r ni ng t h i s c o u r s e s t ud e n t s
生 的思路和 眼界 , 增强工程创新意识 。因此 , 机械原理课程 改革实施过程要有利 于学 生工程素质的提高 ,有利 于工程 实践能力 、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_ 引 。
2基 于教 学 目标 整合 教学 内容
我校 机械原理 课程学 时数 为 6 4学 时 ,其 中实验 8学 时, 理论学时 5 6 学 时。课 程内容改革在保证实践性基础 上 应做 到 : ( 1 ) 增 强学生对机械 系统方 案设计 的能力 , 以一 些 典型机械系统为例 , 介绍机械系统 中的机构 的结构特性 、 工 作原理及其在系统 中的作用 ; 并将机构运动 、 受力分析 与这 些典 型机器 中的典型结构联 系起来 ,分析具 体工程对 象 。 ( 2 ) 讲解 理论知识 的同时 , 注重学生的 程意识 和工程 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精选 工程实际 中富有启发性 的实物 、 案例 , 以 实物案例引 出理论知识 。( 3 ) 处理好解析法 与传统网解法的 关系 , 注重解析法的高精度 、 高速度又不忽视 图解法 在学 生 初步建立概念时的形 象 性和直观性优势 。 为此 , 对现有课程体系 中的某些 部分进行调整与压缩 , 不 过分强调教 材理论体 系的完整性 , 讲求 实效 , 精炼 内容 , 去 掉 那 些 从 课 程 理论 系 统 性 出 发 的抽 象 的知 识 内容 ,增 加 包 括 功 能分 析 、创新 设计 和 综 合 优 化 评 价 等 方 面 的 有关 机 构 系统设计 的知识 ,加强机构综合和机械运动方 案设计 的 训练 , 培养正确 的设计思维 和方法 。例如 : 采用 以解 析法为 主、 图解 法为辅 的方法 , 精讲教材 中运动分 析 、 动态静态 分 析、 连杆 机构 、 凸轮机 构等章节 的内容 , 并将解 析法 的讲 授 重点放在如何建 立机构分析与设计 的数学模型上 ,以适 应 计算机辅 助设计的需 要和解决工程 问题 的通用性。 自编教 材 内容分 四篇 , 机构 的组成 与分析 ; 机械 系统动力 学 ; 基本 机构及其设计 ; 机 构组合 系统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 精 选 课 程 内 容 的 基 础 上 , 用 现 代 化 教 学 技 术 , 多种 教 学 手段 有 机 融 合 , 用 启 发 在 应 将 采
式 、 动 式 的 授 课 方 法 ,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主 动 参 与 性 的 同 时 , 面 提 高授 课 效 率 。 学 过 程 互 在 全 教
中加 强 了课 后 辅 导 与 答 疑 , 建 了 全 方 位 的 辅 导 答 疑 模 式 。 验 教 学 中 , 取 将 机 构 的 创 新 设 计 、 创 实 采 虚 拟 样 机 仿 真 和 物 理 样 机 创 建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设 计 能 力 、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能 力 。 培 分
堂气 氛 , 又提高 了学生 的学 习效率 。例如 , 机构运 动
设 计 的 内容 主要是 根 据 给定 的运 动 条件 , 虑生 产 考
实 际的运 动要求 , 设计 出合 理的机 构 。 在讲 解这部 分 内容时 , 不完全 按照教 科 书的编排 去讲解 , 而是 通过 发 动 同学们进行 分析 、 生问答等 方式 , 师 首先搞 清楚 问题 的 实质 , 后再进 一步 去设计 。 因为所设计 的 然 又 结 果往 往 是不惟 一 的 , 以在 设计 过 程 中要 不断 引 所 导学 生分 析 、 论 , 出 当前 这一 步设计 可能存 在的 讨 指 利 与弊 、 一步 设计 的路线 和方法 , 下 直至按 照一个 理 想 的设 计思 路得 到 较 为满 意 的设 计结 果 为 止 Vo1 26 Supp. .
机 械 原理 课 程 教学 方法 和 手 段 的改 革 与 实践
郭卫 东, 刘 荣 , 继 婷 , 李 高志 慧 , 战 强 , 王 巍 , 于靖 军 , 党校 王
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机械原理”属于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和实践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机械课程教学水平。
标签: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策略引言机械课程属于工科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基本构造以及机械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会分析机械结构原理,能够初步设计简单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当前社会对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想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机械人才,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在机械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机械课程教学的目标,经过十余年努力,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支持下,“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教育部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和专业认证工作,为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楚在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开展机械原理课程知识教育,还要开展实践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原理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都将机械原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上,在开展实践教育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以及机械专业对应的职业导向,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实践训练机会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尤其是对于机械原理课程,更不能缺少锻炼,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机械结构和系统设计原理,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
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的机会,教师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在课后也没有及时进行实践练习,从而影响机械原理知识的应用水平。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本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内容改革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
教师在教中求创新,学生在学中求进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由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过渡过程中的第一门课程设计。
以前,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教师给定一个题目全班来做,结果是对这个题目进行了电算计算。
当时,计算机并没有达到普遍应用,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而该课程的运动分析必须由计算机来计算,结果这门课就成了计算机电算程序在某一具体机械中的应用。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法是很先进的,但如今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已不能满足现今教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为此,我们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的选题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规定一个班不能少于多少题,最好是一人一题或一人多题。
选题的原则是力求创新。
本门课程中的创新指机构的创新和机构功能的创新。
机构的创新是相当难的,但很有意义。
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见识自然不广,经常提出一种自认为是创新的设计,可是实际中早就有了应用。
而机构功能的创新相对机构的创新要简单一些,其实际上是对某一机构进行一定的改善并将之应用于一种特定的场合来代替或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
实践证明,学生的创新设计主要集中在机构功能的创新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搞创新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独立的设计过程。
为适应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创新设计的思想,充分总结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机械原理是机械学科的一门基础、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内容创新。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以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为主线,强调物理原理的描述和计算,教学效果有限。
改革后,课程结合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应用领域,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综合性,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保证,实现了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机械原理教学方法为传授知识、仿真计算和实验演示,而改革后,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和项目完成来提高学生的质量。
比如:以机械设计为主线,开创“课题探究”,专题研究,项目策划等课程设置。
在机械原理课堂中增加工程实例的分析,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三、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课程以仿真实验为主,自由度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改革后,加强对实际工程应用的探究,增加三维建模、数字仿真、虚拟实验的内容。
引入试制、调试、性能测试和维护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模拟实验,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对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促进了机械原理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机械原理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机械原理课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同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工科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机械原理课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当前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缺乏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等。
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
教学改革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还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3 研究目的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存在着内容枯燥、理论脱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能力提升有限。
《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传统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学校开始探索机械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文旨在研究与实践《机械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探讨改革方向与措施。
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
本文还总结了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机械原理教学的发展方向。
改革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机械原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实践、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案例分析、成效评估、实践总结、意义、价值、展望未来、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以《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和剖析,以期为推进机械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可行的方向和措施。
1.2 研究意义机械原理是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对机械原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机械原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探索和总结出适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为提高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尹旭妮文明才郭高峰范彬殷赳湖南城市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选题、团队协作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方面,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效果 较好。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科教论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风2〇17年7月下D 01:10.19392/j. cnki. 1671-7341.201714033机械原理是机械类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 要课程,是学生获取工程技术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道,进一步提 高收集技术资料和绘图、设计的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_、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题目各 类过于单一,而且实践过程较为死板枯燥,缺少对学生创新性、 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问题。
比如题目往局限于机床刀架传动 系统、牛头刨床等几个题目,训练内容大体上都是围绕系统方 案的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设计运动循环图、对凸轮或连杆 机构进行设计等。
方案设计完成后,缺少验证环节,学生无论 方案正确与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没 有得到调动。
由于课程设计题目种类单一,往往出现全班或者 半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做同一个课程设计,这样导致部分同学自 己并没有拟定机构或系统的运动方案,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己根 本没有动脑而是直接抄袭,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更不用说通 过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高职院校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高职院校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界定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是上海大学探索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是指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将教材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讲授课程重点转提交,到课堂打扮精讲,然后由青年教师和思想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班讨论。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上海大学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主讲教材内容,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受邀嘉宾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在大班进行课程重点专题讲授,然后由政治辅导员组织小班进行辩论、演讲或讨论。
其受邀嘉宾的讲座像“珍珠”和“钻石”镶嵌在“项链”的基底,镶嵌方式可以有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甚至PK等。
受邀嘉宾精讲的精彩内容经过音像制作,再镶嵌到多媒体这条“项链”上,供同一课程的并行班使用,提高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必要性(一)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知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平台,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特点。
主体间性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它的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互动过程,双方间的双向或者多向交互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
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是驯服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不再被视为客体,而是另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主体,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他人共在的自我,并与他人进行着交流与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理解的,他们通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实现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而不是通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填鸭来实现的。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教学目标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目标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应用。
应该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还应该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如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等,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手段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提高其学习效果。
还应该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我国的教育部门、企业界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研究陈国辉于克强刘秀莲(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4-0059-02摘要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学习打下的理论基础是专业学生一生用之不尽的学术创新和技术改革的能源。
从机械原理课程改革目标出发,提出课程改革措施: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案例及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师教学艺术。
通过以上措施,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意识整合案例Research on the Conce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Mechanical Principle Course //Chen Guohui,Yu Keqiang,Liu Xiulian Abstract Mechanical principle is a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urs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which becomes the energy to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all their life.Starting from the goal of the course reform,the reform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which were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using physical,case and heuristic teaching,using multimedia teaching,and enhancing teachers'teaching art.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mechanical principle teaching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innovation consciousness;integra-tion;case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目标确立机械原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学习打下的机械理论基础是专业学生一生用之不尽的学术创新和技术改革的能源。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丰富而繁杂,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将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践的方法,以及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内容涵盖力广泛,但学生往往对此感到枯燥乏味。
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动手操作。
由于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实践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面对传统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无处不在,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更新。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1. 教学内容的更新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贴近实际应用。
可以引入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工程案例和技术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实践教学的加强机械原理课程涉及到许多机械原理实验,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工作原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通过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项链式课程规划为主线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罗继曼郑夕健王丹赵德宏(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增强工程理念、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设计了项链式机械原理课程规划,即将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链点)内在的关联,组合成若干能完成一定功能的单元模块(链节),针对能力培养的不同层面,设计不同的任务,分阶段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链节打磨),最后通过综合设计环节,以“任务、项目”的形式将各模块的内容串起来,达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链节成串”)。
结合专业特点和特色,从教学模式上、内容组织上、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项链式课程规划[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6-0066-03[收稿时间]2017-12-08[基金项目]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6-273)和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以核心课程为引领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JG15DB340)的支持。
[作者简介]罗继曼(1966-),女,四川双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器人设计和制造技术、工程机械与石材设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2018年6月June ,2018University Education○、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项链式课程规划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设计,确定了教改的基本思路,即“注重工程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加强综合训练”。
引入项链式机械原理课程规划,可以实现以下培养目标:1.重视工程实例与理论分析的联系与转化,紧密结合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2.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边学边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设计多环节训练,强化知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标。
一、项链式课程规划的含义和特点项链本是女性颈间不可或缺的美丽饰物,是显示自我魅力与气质的法宝,能够衬托出女性独有的魅力。
这里提出项链式课程规划,旨在依托它的不可或缺和独有的魅力。
基于机构结构分析中的拆分法,我们对项链结构进行拆分,即将每一个链点与各知识点相对应,将每一个链节与知识能力单元相对应,最后,通过各链节的组合(串、并联),构建前后相关联的项链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和能力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掌握各知识点、知识能力单元,学会进行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与手段,最终获得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链式课程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项链式课程规划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作用上说,它将代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大脑功能”与能完成基本技能、任务的“躯干功能”连接在一起,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
从知识体系上说,机械原理等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的重要通道,机械原理项链式课程规划就处于这种重要的地位。
2.项链式课程规划从结构上具有分解与组合的功能。
分解是指将知识体系拆分为“链点”、“链节”,每个“链点”对应一个知识点,每种“链节”又对应各自的知识单元。
这些“链点”、“链节”又通过不同的方式,如串联式、并联式等,组合成完整的“项链”,实现了知识体系的重构。
3.项链式课程规划是对各个“链点”、“链节”进行精工细作、精心打磨的过程。
本课程通过设计相应的分析类“任务”、设计类“项目”等,加强综合训练,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精通。
4.项链式课程规划的具体实施,通过“导学、导练、导用”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云班课”教学平台,课上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课下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项链式课程规划的实施(一)项链式课程规划的分解与组合——知识体系的重构知识体系的重构就是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用能力培养的主线串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遇到复杂66工程问题时能将所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将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链点”,再根据知识点内在的关联穿成串,组成“链节”,以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如将“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力分析”、“动力学分析”等知识点组成串联式“链节”,组成“机构分析”能力培养环节。
这些知识点之间有承接关联,同时也有内容的交叉,后一种分析必须以前一种分析为条件、作基础,其内在逻辑关系为串联式,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知识点并行关系还能组成并联“链节”。
如将“1.连杆机构设计”、“2.凸轮机构设计”、“3.齿轮与4.轮系机构设计”等知识点组成并联式“链节”,构成“机构方案设计”能力培养环节。
这些知识点都按照“-1机构分类,-2机构参数与特性分析,-3机构型综合与尺度设计”为主线学习,由于各“链点”面向的机构不同,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从知识内在逻辑关系可归为并联式,共同支撑设计能力的训练,具体如图2所示。
不同的“链节”按照需求进行组合就可以组成不同的“项链”,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以“牛头刨机构”改进设计为例,首先对现有的机构进行分析;选用“分析链节”进行——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等,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再选用“设计连接”进行改进设计,然后需要用“分析链节”再做分析,与原有机构的功能进行比较,形成闭环。
如果功能还不达标,继续沿着分析—设计—再分析—对比形成新的闭环,最终完成牛头刨床机构的改进设计。
如图3所示,不同“链节”组成闭环的“项链”能实现机构的更新设计。
(二)项链式课程规划的精细打磨——配套“任务任务””、“项目项目””等综合训练与项链式课程规划相配套,我们设计了与各个链节相适应的“任务”。
每个“任务”将该链节的知识点综合应用,这也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
例如,机械原理课程针对“机构分析链节”,设计了割草机分析大作业,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阶段性“任务”。
这项“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割草机的机构参数,对其展开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将机构分析知识链的内容加以应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实际应用。
综合性“项目”训练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典型机构装备为主体,要求学生对该设备中的执行装置进行机构性能分析与机构方案设计,将所学的“机构分析链节”和不同的“机构设计链节”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综合性项目。
目前,我们已经选用了8种典型装备,如牛头刨床、插床、破碎机、压片机等。
由于学生已经有过“机构分析链节”、“齿轮设计链节”等前期“任务”的训练,因此,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做到游刃有余,很快进入角色。
(三)项链式课程规划的个性化与创新性研究研究了“任务”的个性化完成机制。
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中,对各项“任务”进行了深入研究,给相同“链节”设置多样的任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能自主选择不同的任务形式,如小设计、小制作、小论文、自主实验等。
比如课程中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链节”设置“方案设计”、“慧鱼模型制作”、“机构搭建实验”三种“任务”,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这些都可以达到连杆机构设计训练的目的。
各链节的任务与项目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链点、链节的任务和项目对照表12345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与效率机械的平衡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分析链节 1.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和分析实验2.干草压缩机执行机构综合分析 1.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方法2.具有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3.具有基本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4.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5.通过撰写文稿、设计资料、陈述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整合思维、写作和交流的能力6.具备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7.具有自主学习、继续学习的能力序号链点链节任务与项目能力培养目标A.机构的结构分析B.运动分析C.力分析D.动力学分析图1串联式链节——机构的分析链节1.连杆机构2.凸轮机构3.齿轮机构4.轮系图2并联式链节图3项链的构成——链节组合University Education67678910连杆机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轮系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设计链节应用链节机械连杆与凸轮组合实验压床机械供油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分析1.齿轮几何参数的测量实验2.牛头刨床中二级齿轮机构设计与分析1.机械运动创新方案拼接实验2.慧鱼机构创新组合3.工程机械执行端机构方案设计(三选一)序号链点链节任务与项目能力培养目标研究“任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环节中,紧紧结合工程项目和生活实际,坚持传统设计题目和创新设计题目并举,参照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主题,设置开放式设计题目,按题目分组进行设计,个人成绩与本组成绩关联,以此激发学生群策群力、大胆创新的活力,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链式课程规划的具体落实——将“导学导学、、导练、导用导用””融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导练、导用”的方式,将教改目标贯彻于全课程。
导学——为了突出工程思想,围绕各章知识点给出相应的工程实例,引导学生从工程实际到理论分析的转化,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获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
导练——针对各章知识点,通过边学边练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练习,对难点问题各个击破。
导用——针对课程的知识“链节”开展综合训练,运用各“链节”所学的内容,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开阔其视野,锻炼其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云班课”教学平台,很好地将课上和课下活动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机械原理课程规划的实现。
例如通过云班课在课前推送“导学”相关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在课堂中应用云班课的多种活动功能,实现“导练”的训练;课后利用云班课推送“导用”,通过让学生完成小任务、小测试等方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问。
三、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项链式课程规划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符合工程认证对学生毕业十二条的培养要求。
项链式课程规划重视工程实例与理论分析的联系与转化,紧密结合工程案例,有助于学生对工程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课程规划的各链节完成了机构运动方案分析和各方案下基本机构的设计训练,培养了学生对复杂机械工作原理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机构方案设计能力;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又支撑了学生基本图样表达和标准规范的应用能力培养、设计报告的书写能力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