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首先,数字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数字化农业技术,可以准确掌握各种环境因素,更精准地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浪费;同时,利用农历界感知技术、视频监控等,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农业病害和虫害,从而更好地保护农作物。
另外,数字乡村建设也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
如果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全覆盖、低成本的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居民查询和了解各类重要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农村“数字治理”,改善现有政府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总之,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有助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业和乡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
首先,加强重大项目立项、招标和管理,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保护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合法权益;另外,激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农业农村应用产品,将农业和乡村带入智能时代;此外,需要对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有关人才进行培养和有效利用,以保证数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还应鼓励有关部门开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研究。
开展技术研发,如智能检测、智能精准农业和智能家电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乡村提供更好的智慧解决方案,如智能安防、智慧物联网和智能护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政府应持续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讨论了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关键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下面将重点介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包括精准农业、基因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
一、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指通过实时获取农田信息、识别作物需求、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精准农业中,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田信息,如土壤质量、气象数据等,结合全球导航系统定位农田位置,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实现精确施肥、灌溉等措施。
二、基因技术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适应性和产量,有效增加农产品供应。
基因技术主要包括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
转基因技术通过向农作物中导入外源基因来改变其性状,使其具备抗虫害、耐旱等特性。
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准确地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实现精准的基因改良。
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场的全程监控与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在农田、农机设备等物体上加装传感器,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调整农田管理措施。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四、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应用在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量农业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大数据分析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防控策略。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用于市场分析,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导向。
综上所述,精准农业、基因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资源浪费,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科学决策支持和市场导向,推动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加快农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在中国国内,农业仍是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和基础产业。
因此,为了摆脱贫困和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举措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
精准扶贫是旨在帮助那些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人们,并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农业发展是促进行业繁荣和提升农村经济的关键驱动力。
因此,农业发展的精准扶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措施来实现。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供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第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农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政府应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引进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第三,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
农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信贷的发放,为农民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政策支持,推动农业发展,帮助贫困农民改善生活。
第四,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
农民需要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管理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以促进农民的技能提升和创新意识。
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等方面,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田进行精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精准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壤、植被等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和监测,指导农业生产决策;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农田信息,实现农田监测和管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帮助农民更准确地进行作业。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3S技术将在改善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需要加强对3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
3S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准农业、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现代化、趋势、支持、研究与应用。
1. 引言1.1 精准农业的定义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精确测定和管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通过精准农业,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植株、气候等关键要素的精准监测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精准农业的核心理念是精确施肥、精准灌溉、精细管理,通过精确分析和监测农田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科学制定施肥、灌溉方案,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准农业的目标是做到“精益求精、精准施策、精心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精准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精准农业将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1.2 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不断增加的农业生产、缓解城市生活压力的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等原因,农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村地区距离现代化尚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变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体系,首先需要清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科技引领和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核心。
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发展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装备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和农业信息化技术,使得农业生产能够更加智能、精准、高效。
其次,在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各地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和针对性。
同时,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该落地生根,紧贴实际,农民群众可以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发展。
其次,在种植上,现代农业还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利用现代农业手段,通过科技改造林果园、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友好和谐。
最后,现代农业还应当注重务实、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到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在最优地选择种植和种子方面务实做好工作。
另外,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农业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农村用工的培训和技能输出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和地位。
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其中,实现农村市场化、劳动力技能发展、网络化等也是进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第一,农村市场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日渐地失衡,市场化已成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发挥农村“三农”市场作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农业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和科技创新为基础,通过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替代,使农业生产从单一化、低效率向多元化、高效率方向转变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社会组织方式和农业行业布局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进行农业生产,如精准施肥,精细化管理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环境等产生不良影响。
2. 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指农民经营观念的改变,通过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也要注重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农业社会组织方式农业社会组织方式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各种组织形式的变化,如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壮大,实现农村实用性设施、社区服务等集中开发,整合资源和提供高质量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 农业行业布局方式农业行业布局方式主要指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在现有农业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力度,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和范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技术革新和应用技术革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技术的适用性和智能化。
比如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村现代化
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业科技成果对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新农业科技成果,如优质种子、高效农药、先进的农机设备等,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通过科技手段改良农作物基因,培育出抗病虫害、耐旱抗寒的新品种,大幅度提高了传统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业科技进步也提供了精准施肥、适时灌溉等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
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智能化。
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如智能化喷灌系统、激光收割机械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了便利。
三、促进农业增加值的提升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也带动了农业增加值的提升。
通过农业产业现代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上游延伸,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加工出口,增加产值。
例如,通过加工农产品制作成果酱、果脯等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货架期,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带动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信息平台的建设成为可能,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政策动态、技术指导等,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五、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机具的使用减少了人力成本,使得农户可以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链中的经济效益。
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传统的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拓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精准农业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
精准农业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精准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精准农业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如何呢?一、精准农业技术的现状精准农业技术是指通过传感、诊断、分析、精准施策和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农业要素的精准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精准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检测技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检测技术可以精确检测出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及土壤质量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土壤施肥指导。
2. 农田水利技术农田水利技术包括喷灌、滴灌、微喷灌、地下滴灌等多种灌溉方式。
通过农田水利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给予恰当的灌溉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
3. 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环境、作物生长等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参考和管理服务。
农业遥感技术可以大规模监测农田面积、农作物种植结构、病虫害情况,实现精准作物监测和病虫害防治。
4. 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将传感器、通信、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农业系统,实现对各种农业要素进行精准诊断、监测和管理。
农业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精准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如下是其未来发展趋势:1. 数据化农业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数据化农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采集大量的农业数据,并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处理分析,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预测和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无人机应用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无人机的遥感监测,可以实现对庄稼、果树等作物进行高精度的诊断和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3. 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指基于机器视觉、自主导航、机器学习等技术研发的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一、概述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单纯地使用高科技,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增加农业物质生产能力,而是从整个农业链的规划、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角度展开。
二、技术与管理创新①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不同的新型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例如:农业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农业数据,优化种植、养殖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效益和产量。
②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的节约和控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将新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在管理方面,可以使用采用分层管理、产业联盟、生产合作社等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
三、制度创新制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精准扶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不断深化,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①精准扶贫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市场化的销售渠道。
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扶持和培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适应当地特殊环境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以达到增收致富的目标。
②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厘清农村土地产权、使用权和流转权益问题。
在改革中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农业土地改革从精准到全面得以实现。
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征收、流转和利用政策,也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四、市场化和金融资本运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有相应的市场化和金融资本运用,这不仅能使现代化的农业产品获得更广阔和更高价值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点。
①拓展市场化渠道在销售方面,可以拓展市场化生产和销售渠道,通过网络精准化销售,创新物流服务及仓储准备模式,提高质量和供应链,从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继续发展。
探究新时代下如何以农技推广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就当前情况来看,如果想要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就需要将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的相关工作重视起来。
自召开十九大以来积极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如农业增收困难,劳动力不足等等。
1.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的重要性1.1法律政策的必然要求通过了解会发现,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大事。
所以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是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农业发展问题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促进其他经济的发展。
我国法律政策明令要求,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需要先提高农民的个人素质,之后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最终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
通过调查发现,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增加农业技术的投入,能够充分实现“科教兴农”的政策。
从此角度来看,将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到法律政策的层面,既可以凸显国家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又能够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信任程度。
1.2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理念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前促进各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促使工业以及服务业等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农民越来越少,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积极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1.3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出现的,当时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所以使得经济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当中,这使得市场经济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环节越来越健全。
但是,在开展农技推广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缺少有效地保障制度等等。
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其实质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它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或机械化农业)后,农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农业发展阶段,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精准(PrecisionAgriculture)”,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的现代知识农业的重要生产形式。
1、精准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形态或农业生产形式由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关系)所决定。
影响农业生产形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农业自然资源保障系统、农业及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及社会生产力水平4个方面。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农业上。
通过大量高能耗工业产品(机械、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等)的投入来维持系统的产出。
机械化农业的主要优势是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土地压实、水土流失、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农药的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品种基因单一化的危害、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水土资源及能源制约等。
这种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促使科学家和农民努力寻求一种在继续维持并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新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并进行了多种探索,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等。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应用电子技术和作物栽培有关模拟模型以及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DS)技术研究的发展,”精准农业”已成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
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科技、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下面,本文将从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不同方面,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
建立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解放农民的劳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具更新换代,提高农机利用率。
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合作社和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及时、便捷的农机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精准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精准农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精确测量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和智能化。
政府应加大对精准农业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
加强农业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民提供精准农业技术和决策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扶持、信贷便利等支持措施。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推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
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传统农业模式进行了改革,实现了高效、高产、高质量的农业生产。
一、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利用IT技术、遥感技术和精准施肥等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精准管理和精准利用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和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其中,智能化种植、遥感监测等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二、农产品安全技术农产品安全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肥料使用、农药使用、灌溉技术等手段,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达到人味健康的目的。
农产品安全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减轻农产品有害残留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不信任。
农产品安全技术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三、现代化种植技术现代化种植技术是指通过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改进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单产和质量,达到高产、高效、高质量的生产目的。
现代化种植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它的出现既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符合环保规定。
同时,现代化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用水,实现节水目的。
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有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同时保证农业生产的需求,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五、农业智能化技术农业智能化技术是指通过不断创新提高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监测和数据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智能化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操作,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装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方式。
发展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那么,发展究竟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呢?首先,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在农业生产领域,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智能化的农业装备也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自动采摘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的出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农产品的销售有了更广阔的渠道。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农民能够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收入。
而且,通过网络,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根据需求调整种植和养殖计划,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农业往往局限于单一的种植或养殖环节,附加值较低。
而通过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食品、饮料等产品。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一个热门趋势。
乡村旅游的兴起,让人们有机会走进农村,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农家美食。
农民可以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形式,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村的传统文化,提升农村的吸引力。
再者,人才培养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智慧农业发展政策解读推动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业发展政策解读推动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农业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智慧农业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为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智慧农业发展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一、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
政策的出台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引导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可以加速智慧农业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智慧农业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1. 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和合作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这样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企业和人才参与智慧农业的研究和实践。
2. 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策可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智慧农业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更多的智慧农业人才。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引导更多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智慧农业的建设和管理。
3. 支持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的扶持和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支持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先进技术在农田的落地和应用。
4. 建立智慧农业数据共享平台。
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智慧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汇集各类农业数据资源,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
这样可以促进智慧农业技术和信息的传播,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水平。
三、智慧农业发展政策的作用1.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农业资源的浪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领域中的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领域中的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传感技术等手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软件系统,对农田环境、作物需求、病虫草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理和优化决策。
在近年来,精准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精准农业技术在农田环境监测和调控中的应用农田环境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精准农业技术通过物联网、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准确获取农田环境的状态,并结合农作物的需求,实现对农田环境的精确调控。
例如,农田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根据水分状况,智能灌溉系统将自动启动或关闭,使农田中的水分维持在最适宜的范围,避免了传统农业中的浪费和不足。
二、精准农业技术在作物生长调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的关键是作物的生长发育,精准农业技术能够通过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根据作物需求,提供合理的生长调控措施。
比如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利用无人机和高精度GPS技术,对农田中的玉米进行全面监测,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植株的高度、苗势、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合数据库中的作物生长模型,可及时提供作物生长情况的评估和预测,进而调整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三、精准农业技术在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病虫草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虫草害防治常常依赖农药的大面积喷洒,不仅浪费资源还带来了环境污染。
而精准农业技术通过监测农田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实现精确诊断,并通过精准喷洒技术,将农药精确释放到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大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
例如,利用无人机携带的红外相机可以对农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草害的严重程度,进而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精确喷洒。
四、精准农业技术在智能全程管理中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全程管理,通过云端平台和数据分析,实现对种植、养殖、收获等全过程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
精准农业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法,精准确定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要素的最佳配置,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精准农业的概述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于对土壤、气候、作物等各类环境信息的精准监测与分析,采用智慧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进行针对性生产。
其核心理念是“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产品”,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精准农业技术包括土壤传感器、气象站、无人机、卫星遥感、农业管理软件等。
这些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帮助农民全面了解田间环境,精准施肥、灌溉、除草等。
这些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精准农业技术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1. 提高农作物产量精准农业技术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及时调整各种生产要素,如调整施肥和灌溉的时间和量,从而有效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需求。
研究表明,采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农田,作物产量可以提升20%至30%。
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提高产量无疑意味着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也为农民提高了家庭收入。
2. 降低生产成本实施精准农业技术还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通过对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农民能够避免过度施肥、药物和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例如,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费开支。
另外,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施肥类型和量,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化肥采购成本。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一、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1. 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首先需要引导农民积极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例如,通过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基因,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利用无人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对农田进行精准施肥、植保等操作,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推广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例如,推广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土壤测试、气象监测和农田遥感等手段,科学决策并精准施肥、浇水、打药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产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农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控等绿色农业措施,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 推动农业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发展绿色农业,构建农业生态系统。
例如,发展农田生态水利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的效率和节水能力;推广生态种养技术,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 制定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保障。
此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农业科学中的精准农业发展
农业科学中的精准农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科学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精准农业时代。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农业模式。
精准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科学的热点之一,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农业模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精准农业更加注重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精准农业的发展历程精准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开始采用制图和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广泛调查,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之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精准农业逐渐成为了全球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如不同类型的智能传感器、GIS技术、农业无人机等。
三、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精准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农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通过应用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生产策略。
另一方面,精准农业技术还能够有效地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精准农业的应用领域精准农业的应用领域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与分配、种植生产管理、温室设施管理、植保技术、动物养殖等领域。
例如,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对种植间距、施肥量以及施药量等进行精准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通过使用全面而精确的数据对养殖环境和动物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也能够达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养殖模式,从而提高养殖产值和效益。
五、精准农业的未来发展精准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不断推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持下,精准农业将迎来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的研究
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的研究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的研究愈发重要。
本文从技术和模式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现代农业的进步。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1.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精准农业技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优势,进行精确诊断、准确施策,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在土地、肥料、种子、农药和水资源等方面实现精准、节约、高效的管理,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在不直接接触或测量样本的情况下,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平台获取资源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对土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土层性质、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度等,以便精确确定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品种、施肥、灌溉等方案。
3.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针对某特定基因,利用人工手段改变其基因序列,从而实现有目的的基因修饰的技术手段。
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组改造,使其更耐旱抗病、更高产等,从而实现农业设施现代化。
4.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指整合了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利用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精准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农业形态。
智慧农业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全过程及现场农业生产各方面的数据信息监测、分析与汇总,做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植保和精准配料等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农业模式的研究1.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农村经济和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联系,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农村经济体系,为农民增收去丈夫2.农业社区经济农业社区经济是指在现代化产业实行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环保农业实行和谐发展,满足农民需求实行和谐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PF)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发展起来。
它是一种用于管理农作物和土地的空间和时间,以增加利润、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的系统性方案。
它涉及GPS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管理、虚拟现实技术、经济知识、传感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应用。
精准农业在最初仅限于土地耕种领域,如今已经拓展到了车辆导航、产品质量、环保等领域。
从全球研究情况来看,中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较为充分。
在全球范围内涉及精准农业的出版物中,中国的《农业工程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精准农业文献排名前列。
然而,限于中国现有国情,我国学术界虽然在精准农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中国还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二、精准农业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精准农业就可以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破口。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当前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条件下,人民对质量的重视。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题。
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寻求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之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高质量和环境友好发展。
由于精准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精准农业将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精准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精准农业田间信息采集系统的目标是获得亚米级尺度的土壤形状、作物生长参数等情况调整农田水肥、播种、植保、耕作等,这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而且可以为农产品的生长提供最合适的投入量,从而会减少农肥投入量的浪费;另外一方面,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如遥感技术等还可以通过图像推断土壤有机物含量和土壤持水量等,为农产品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而使得产量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不仅如此,精准农业还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控制产品品质,根据农产品质量和特征,与销售系统联合,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偏好实现产品产地输出,设计更合理的销售方案,如将不同品质的产品作不同的标价处理、将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往不同的地区、与某些产品搭配销售等方式,在增加产品销量、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给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消费体验。
不少实证研究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精准农业确实可以增加收益。
2.精准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农田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将农田信息获取技术取得的农田信息综合起来,将土壤、作物、气象、土地历史及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农药渗漏、作物生长、土壤侵蚀等各种模拟模型与专家知识和推理有机整合,产生支持定位实施的“农作处方”。
由于精准农业可以实现水、肥料、杀虫剂的精准投入,因此可以在保证作物良好生长的前提下,实现农田自动化耕作,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中国推广精准农业的制约因素对德国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精准农业的应用与作物种植面积成正比,且种植年限低于5年或者高于16年的农民更易于接受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且这两个群体的农业经济收入明显超过了采用精准农业技术所投入的成本,这说明年轻的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农民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农民更愿意采用精准农业技术。
而对匈牙利的一项数据分析也显示,让匈牙利农民应用精准农业科技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土地面积要在300公顷以上,二是需要年轻的农民。
这些研究说明,精准农业的应用主要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与土地面积有关,即规模化经营更能接受精准农业;二是与农民自身有关,即更具有创新精神的、经验丰富的农民更乐于接受精准农业。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精准农业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研以精准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李淑芳何敏华摘要:精准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然而,我国农业的小规模种植特点制约了精准农业的应用,中国农民对精准农业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前期的大量投资也制约了精准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为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中国应破除土地流转制约因素,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提供多元化的沟通合作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支农资金由扶贫领域逐步转移到精准农业领域,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精准农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发展资金53--究主体,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展精准农业应用研究。
然而与美国对精准农业的大规模应用不同,中国的精准农业研究仍然较为落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程度仍然不高,大部分先进的精准农业设备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
这主要是受制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小规模种植制约了精准农业的应用。
从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来看,精准农业在中国温室和养殖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受制于中国农田类型的多样化和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特点的制约,精准农业在大田应用等方面发展仍然较慢。
一方面,中国农田类型多样化特征明显。
2015年中国优等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另一方面,中国农田零碎耕作现象较为普遍。
虽然精准农业的目标是将精准度锁定在亚米级别,但是目前的精准程度还远未达到。
在精准农业技术水平的限制下,中国多样化的土地类型和零碎化的耕作特点导致中国缺少推广精准农业的内生动力。
2.中国农民对精准农业接受度不高。
目前中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除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农业企业外,大部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法掌握应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必要信息,也不具备创新精神。
且从中国农村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农村农民的年龄偏大,这进一步加剧了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难度。
在2000年后出现的大规模“打工潮”使得中西部农村农业人口大量外流,“半耕半工”家计模式普遍存在。
鉴于打工收入普遍高于务农收入,农村家庭中的青壮年往往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老年人,由此形成了“老人农业”。
不少学者认为,老人农业的“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粗放经营严重,规模普遍较小”,且他们普遍认为老人思想保守、知识结构陈旧,指出“老人农业会逐渐衰落”。
但是,笔者认为,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老人农业”在短期内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相对于年轻人,老人确实思想更为保守,因此,对于“精准农业”的接受度相对更低。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在乡土熟人社会视角下,老人农业不仅可以克服劳动力素质和体力不足的弱点,还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时间充裕的额外优势,并且实地调研也证实,“老人农业不仅不排斥机械化,反而特别欢迎在农忙时使用替代体力的农机和农技”,他们并不会自己创新,但是非常会“有样学样”。
3.前期投入制约了精准农业的推广应用。
精准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其带来的收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通常来看,一个技术能否在市场上运用,就需要能给市场参与者提供利益。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精准农业的效益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民的私人收益,即农民因采用精准农业技术而获得的盈利能力的增长;二是可持续性收益,这一收益强调精准农业对私人和社会带来的双重收益,导致农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保持在理想水平;三是对社会的环境效益,即由于精准农业技术导致的对环境破坏的减少。
第一类和第二类收益能够激励农民采用精准农业技术,从而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
但是这两类收益的成本回收期相对普通农业来说更长,从而会在短期内抑制精准农业的应用。
第二类中的社会收益部分及第三类收益都是一种正的外部效应,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导致对精准农业的接受度低于均衡情况下的精准农业接受度。
因此,只有政府或社会将这类社会收益以某种途径补偿给精准农业技术应用者,才会使得精准农业应用水平提高到理想状态。
四尧我国推广精准农业的途径1.破除土地流转阻碍因素,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三权分置”提倡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能够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一种适应精准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制度。
已有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资本化大规模土地流转市场,二是基于熟人社会的土地流转市场。
在当前精准度水平不是特别发达的前提下,由于能够促进土地的规模化运作,资本化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方式与当前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更为契合。
而基于熟人社会的土地流转市场则往往是基于人情基础的小规模、短时间的土地流转。
虽然后者没有前者的收益高,但是农民却出于“保底”心态愿意在熟人社会内流转土地,以便自己在需要耕种时随时获得土地。
因此,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制约,无法进行大规模耕种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出务工的农民缺乏对未来的稳定性预期。
这种情况无疑给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设置了障碍,降低了土地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更多地向资本化大规模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一是需要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住房、医疗、最低工资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得在城市务工的农民能够安心在城市工作,不需要因为对未来的过分担忧而保留土地;二是鼓励在村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等方式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鼓励当地企业雇佣当地农民,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通过农民、企业与合作社之间的良好合作,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精准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构建精准农业多元化支持平台。
当前我国对“三农”问题关注度较高,“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各种惠农政策层出不穷;“三农”问题也是学者们热衷研究的对象,“三农”问题研究机构林立;“三农”问题更是人民群众深度关切的领域,广大农民对其寄予厚望。
但是,目前我国的精准农业支持平台尚未建立,导致精准农业推广困难重重,进而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因此,我国应着力构建精准农业发展多元化支持平台。
一是构建精准农业咨询平台。
目前国内还缺乏一个涵盖农民、农业企业家、学者、政府机构和党组织在内的包容、开放的交流平台,从而导致出现农民的困惑难以得到解答、惠农政策不接地气难以被广泛推广等问题。
因此,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农业提供一个更多元的沟通平台将成为“精准农业”普及的前提。
笔者认为,应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各级党委及政府的政策偏好筛选54 --“精准农业”领域关注度最高的议题,由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对主题有研究心得的专家学者、项目投资人、农业企业家和农民代表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深层沟通,解决“精准农业”领域出现的“真问题”,并在实体沟通结束后,建立网络沟通平台或扩大化网络沟通平台,根据议题内容在平台上生成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