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学生已有基础:本套实验教材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共有4次:一年级下册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会在具体情境中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年级下册是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年级下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
本册教材则主要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位置》这个单元的编排是在一年级下册用行列来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和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元素来确定位置的这两个知识基础上的来进行教学,本册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实际是一个深化和提高。
内容结构: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解读及教学建议:解读:每个问题的目的指向哪里?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思考:我的学生现有的起点在哪里?他们比较喜欢哪种方式?本单元教学建议: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教学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
1、重视对相关知识回顾,让知识系统化。
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列确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
2、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如练习一的第6题和第7题,就综合了以前学过的平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通用10篇)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通用10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组教材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
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本单元训练目的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南沙群岛以及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独特的美,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的是大自然的恩赐,有的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善待身边的一切,乃至微笑承受生活中的困难,甚至是痛苦,为第二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
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课前研究报告在一、二单元时,要有检查预习的环节,尤其是对朗读提出明确要求:⑴用普通话朗读,读准确、清楚,字字响亮,字字落实⑵做到“五不”:不误字、不少字、不多字、不别字、不重复。
⑶句段分明,停顿恰当,不唱读。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特别适合朗读感悟训练与积累。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想像画面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以理解促读;看画面,看图片激发情感的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朗读;引读、评读、赛诗、配乐读、画一画再读等,从而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并水到渠成的将文字变为画面,映在学生脑海中;再将画面变成优美的文字深在学生心里,继而达到积累好词好句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精要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例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四 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 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建议: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形成方位的概念,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
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先向东站好,然后口令喊向南转、 向北、西转,让学生感受东与西、南与北相对。
北
2、顺时针转圈 边转边说:“东-南-西-北。”
西
南
东
(顺时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3)体会方位的相对性。
相对的方向 北对着南,东对着西。 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2、在平面图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行走的路
线。 3、明确要说清楚“从哪里向哪面走到哪
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 4、自己叙述。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2)对于 “确定相对物体的位置”这一难点,要适时 点拨,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a、确定观测点,在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b、在方向标四周写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c、辨认其它方向。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 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 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 ,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 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 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 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
端朝夕。”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优秀6篇)《位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⑴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相关用具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⑴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位置--左右教学设计篇二位置--左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左、右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的深入分析,对该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价值进行了评估。
一、教材内容概述
该教材分为三个部分:认知拓展、情感体验、语言运用,主要涵盖识字、识词、读句、说话等方面。
教材题材广泛,如亲情、友情、爱国等,既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材特点分析
1.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该教材采用了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该教材通过一些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故事情节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该教材的各个单元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课程设置有层次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价值评估
通过研究该教材,学生能够:
1.掌握一定的识字、识词、读句、说话等语言运用能力
2.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总结
总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具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注重情感体验、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
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例2
学 解
平习面看图懂是简根单据的上提平北面炼、图方下,法南了、1课时
左西、右东的方位突绘破制。重点
例3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 1课时
例4
时
深度学习
调整后内容结构
认识方向词 问题梳理并认识“东、南、 1课时 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八个方向词,知道它 们在图上的位置关系。
综合运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在第一学段让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 确定物体的位置,一种用“上、下、左、 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 种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 绝对位置。前者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 后者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 关。
关于如何辨认方向的Q:如何不用指南针就能分出东西南北?如果迷路了,没有指 南针还是下雨天,怎么辨别方向?当走到不认识的地方,应该怎样辨别方向?我分 不清东南西北,我在不同的地方,用我的方向来找怎么找?到外地如何辨认方向? 在我移动的时候方向会变化,如何辨认?为什么会变化?……
问题三:在生活中你会辨认方向吗?关于《位置与方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
右”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分析——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位词的运用。
2.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粘纸、纸板、小图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方位词1.导入新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方位词的概念。
2.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不同方位词的图片,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课堂内的物体位置和方向。
–学生互相解释方位词的含义,加深理解。
3.拓展练习:让学生围绕教室里的物体进行方位词描述练习,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第二课时: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1.导入新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方位词,并结合图形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位置关系。
2.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等不同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位置关系。
–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方位词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同桌互相交流并比较答案。
3.拓展练习:给学生分发纸板和彩色粘纸,让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的位置关系,用彩色粘纸拼贴出相应的图形。
第三课时:运用方位词描述路线1.导入新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方位词和路线。
2.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老师给出的地图,并用方位词描述地图上的位置和方向关系。
–引导学生在纸上绘制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的地标,然后用方位词描述路线。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互相描述出行路线。
3.拓展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点绘制地图,并描述从家到该地点的路线。
第四课时:物体运动的方向1.导入新知:复习方位词和位置关系,向学生提问物体运动时存在哪些方向。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篇1教学设计(1)课题上、下课型新授课时1主要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游戏与交流中充分感受到上、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科渗透在说有关上下的例子时,抓时机向学生进行上下楼梯安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法选择讨论法、游戏法教、学具准备正方形卡片电教手段运用详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目的用谈话导入课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
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
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1课时上下Array备课人:谢小敏教学内容:书第1页,上下(位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挂图、一些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上下1、出示粉笔盒、一本书,让学生来说说它们的位置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二、新授教学、理解上下出示挂图,认真观察这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生1:有大卡车。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地位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第一单元地位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经过理想的数学活动,培养先生辨认方向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先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曾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曾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绝对地位。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先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先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先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先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编排特点1.按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按次进行编排。
儿童只需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以后,才能够掌握按程度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讨证明三、四年级先生掌握程度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
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先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先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
最初该当根据儿童本身的方位来构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左面是东方等等。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方位词的使用,理解日常生活中位置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方向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位置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方位词的使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方向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六年级上册《位置》第一单元教材。
•教具:投影仪、黑板、书籍和其他视觉辅助教具。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与位置有关的概念和词汇。
•师生互动,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方位词的用法。
2. 导入新课•教师以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场景,并描述场景中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方位词的使用。
3.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明确不同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教师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在活动中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方位词。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如根据教师的描述找出正确的物体位置等。
5. 拓展与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提出更多的方位词。
•学生参与讨论,扩展他们的词汇和理解。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方位词的使用,理解日常生活中位置的描述。
同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方向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来描述和指示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第1~3题是配合例1的习题。
2.第1题,按给出的数对在方格图上接着涂色,看涂出的是什么图案。既巩固方法,又激发兴趣。还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第2题,介绍国际象棋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练习用数对确定棋子的位置,这里数对中的一个数是字母。
4.第3题,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说明如何根据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这里是用三个数据来查找某一地点所在的位置,这种方式在地图手册上常见。第一个数据是指该地点所在的页码,后两个数据确定该地点所在的位置。通过做这题应让学生了解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具体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提升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经验。
2.注意知识的综合性。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只要求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可以是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也可以是方格纸上点的位置。不用区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确:
(1)“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先说列,再说行;○从左往右数列,从下往上数行。○这样就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是一致的。))
第一单元位置解读
第一单元位置路桥小学戴珍玲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教材第1~9页)一、本单元内容分析:(一)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的分析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二)编排特点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间的这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三)地位和作用这单元内容是以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材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位的基本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位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位置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情境来进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方位意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方位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并能够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运用基本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方位的相对性,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方位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方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展示物体位置。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展示和讲解。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或小玩具,用于课堂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如小动物、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问:“小兔子在哪里?它在上面还是下面?左边还是右边?”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兔子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进行简单的移动和排列。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小学一年级,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同时,由于学生对于位置的理解可能存在直观和抽象的差异,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直观演示教学是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概念;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物教学是通过教具、模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概念。
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分析与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分析与教学计划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分析与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23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分析与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分析与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差不多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在具体情形中,依照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关心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初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坐标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体会到空间方位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好适应。
二、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把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
三、教学难点辨别“左、右”,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四、单元内容分析(一)要紧内容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往常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运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编排特点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其中对左和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
儿童一样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因此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在本册。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境,如南京长江大桥图、公共汽车排队上车图、教室情境图、汽车行驶图等等,目的就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让他们亲躯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让他们在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差不多含义,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同时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
第4题和第5题,都是结合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配合例2的练习。 第4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展示交流。在完成第(2)小题时, 注意提醒学生不仅要按ABCDE的顺序连结,还要连成封闭图形,所以 还要连结EA。第5题,可放手让学生同桌间完成,在活动前提醒学生思考 “如何能说清楚、画准确”。 第6题和第7题,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 性的问题。第6题是联系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 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 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 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 数没有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第7题是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 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 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第8题,是让学生用数对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让学生小组讨论、 合作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小明 小健 小花 小玲 小国
小豆
小强
小涛 小敏 小磊 小平
小惠 小亮 小青 小楠
小芹
小红
小华 小林 小军 小芳
小丽 小霞 小波 小兵
1
23
4
5
讲台
填一填、说一说 (1)小敏的位置是( , )…… (2)×× 的位置是( , )。 (3)( , )表示××的位置。 (4)(2,4)这一点表示 位置是第 列第 行。 练习方法:先让学生说横向的数和竖向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接着是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汇报前3小题时,每小题举2~3个例子。教师指名学生发言时, 都以数对的方式指定,如请数对是(2,3)小朋友回答。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教案文本)
新修订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数学教案( Mathematics Lesson Plan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教案文本)(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材的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着几个基本的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
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编排特点
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
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又如,练习一中的第6、7题,联系图形的平移及方位的知识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定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
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2个例题。
例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例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编排思想:
(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3)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要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2)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3)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2.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编排思想:
(1)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2)通过给出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及让学生找出其他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让学生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表示另外3个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观察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2)使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4)再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标出一些场馆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内化成能力的目的。
3.练习一。
(1)第2题和第3题,都是选择生活实际中的素材,使学生体会数对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进而能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作出解释。
(2)第4题和第5题,都是结合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配合例2的练习。
(3)第6题和第7题,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并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练习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