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单元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教学分析
《确定位置》教学分析第一篇:《确定位置》教学分析北师版四年级上《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方向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不仅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每年开学换新老师时,老师所写的座次表;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
学生们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并非难事,但是由于学生的习惯不同,所以在利用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对后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校的教学环境与铁南的一些大学校的差别很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运用网络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只能运用FLASH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在课前在网络中查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知识,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运用课件完成所学知识从“具体情境”到“抽象的表格”的过程。
实现数学学科与计算机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及集体向心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数对、明确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感知数对的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前面对方向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学习,学生对位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如果要准确地找到这个盒子,我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如教室、电影院座位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际案例的呈现,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8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坐标系中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坐标系的知识,对于坐标系中的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准备坐标系图,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坐标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坐标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坐标系表示平面上的点,或者在地图上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除了在平面上有应用,还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例如,在空间中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说课稿(通用8篇)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上下、左右来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准确地用“数对”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又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玩”中感知数学;在“动”中体验数学。
五、教学过程:下面我想通过我的教学流程图谈谈信息技术及媒体在我这节课中的运用及效果。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是: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录象(课件展示)。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射,是因为科学家通过精密件计算,让卫星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进入到与地球同步轨道,一旦错过准确位置,卫星就有可能飞往茫茫太空。
课件确定位置是多么重要,由此揭示课题《确定位置》(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卫星发射壮观而令人激动的场面,一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确定位置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探索新知,活动体验我运用课件模拟本班的学生上课的情形,班长站起来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演示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确定位置》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确定位置》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对方向的判断、距离的测量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对和方向、距离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意义。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
2.学具:坐标纸、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红细胞,两个蓝细胞,三个绿细胞,四个白细胞,五个黄细胞。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这是一个坐标谜语,表示的是平面坐标系中的五个点。
借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教室里的座位、广场上的鸽群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坐标纸,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单元分析
《确定位置》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进一步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体会刻画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确定位置内容的不同点在于:(1)精确程度不同。
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只能说明物体位于观测点(或参照物)的某个区域,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不但可以准确刻画物体所在的方位,而且可以根据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用方向和距离组成的序列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平面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2)表达方式不同。
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以原点为基准,通过构建直角坐标系来刻画平面上点的位置,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以观测点为基准,通过物体偏离北、南两个方向的角度,以及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来刻画物体的位置的。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包括东、东北等八个方向,角的度量和画角,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等,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确定位置》说课稿(通用10篇)
《确定位置》说课稿《确定位置》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确定位置》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确定位置》说课稿篇1一、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简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来表示和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
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并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建立观察——探索——思考——归纳——运用的数学思维体系。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现实性、价值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教学实践及成效。
根据我的设计理念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活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通过指定固定位置的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2《确定位置》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2《确定位置》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与位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通过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图片和游戏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物图片、数对表示位置的示例等。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对,用于练习和巩固。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物体的位置是如何表示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实物图,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呢?”学生可能会提出用语言描述或者用手指指出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地确定位置。
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2)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教学难点(1)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意义及顺序。
(2)能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准确地确定位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磁性棋子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教室座位、电影院座位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究数对的含义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材分析一、本单元基本分析在前面的教材里已经多次教学确定位置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
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四段编排:例1,理解方向词,用新的方向词和实际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例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还有一个实践活动,实际测量。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测量角度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路线图。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单元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联系转化,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在体验中探究知识,解决问题。
三、对本单元例题及练习的教学建议1、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
例1教学的确定位置是方向与距离的复合概念,让学生会用“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表示灯塔1相对于轮船的位置。
例题可分成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呈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出图中的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激活已有的方向经验。
《确定位置》说课稿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课,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关“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主要教学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
学习本单元之前,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相关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具体是: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先后、摆布,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东、南、西、北方向以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和描述路线图。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先后、上下、摆布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抽象的认识周围生活环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部份:一、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份,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也就之能用数对的方法描述物体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标》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本课教材的编写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坐位入手,引出第几组第几个的话题,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通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在安排这节课内容时,还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两节课作好铺垫,更为今后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这部份主要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直观化、形象化的数学模型的核心数学思想。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先后、上下、摆布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部份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数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具体情境入手,来确定位置,而后逐步抽象成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确定位置教案
确定位置教案精选确定位置教案四篇确定位置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
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
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第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等。
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
如银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它们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
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
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难度可能比较大。
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
如教材中设计的“试一试”活动(教材第80页),为给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
在摆的时候,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
“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
四年级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四年级确定位置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四年级确定位置》是一本适合于四年级学生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旨在匡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中关于位置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1. 单元一:位置与方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位置和方位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来确定位置和方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单元二:地图与地图符号本单元重点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图符号的使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地图,并了解不同地图符号的含义,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3. 单元三:经纬度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经纬度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位置,并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单元四:地理位置的变化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学生将学习不同地理因素对地理位置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单元五:地理位置的应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导航、旅游规划等实际操作,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特点分析1. 系统性:该教材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和层次编排,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实用性:教材内容密切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匡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样性:教材内容涵盖了地图阅读、地理工具的使用、地理环境的观察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渗透性: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匡助学生将地理位置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材评价《四年级确定位置》教材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确定位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说明
小学教学计·数学2021/03文|梅方玲裴云姣一、单元教材分析“方向与位置”的内容在小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会用这些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二阶段,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第三阶段也就是本单元,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能用数对确定位置;第四阶段能根据参照点确定位置。
在初中还将继续学习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内容。
可见,本单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本质”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除了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有了以下两点思考:1.教学时要突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本质,即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让学生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引导学生去感受确定位置的三个关键要素:方向、起点和顺序。
2.教学时要突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即确定位置方法的结构性。
三、单元课时划分通过以上思考,我们对本单元的教学做出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的内容不变。
在第二课时中,由原来的“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变成了“探究用数、数对和数组确定位置的本质”教学。
也就是从原来的二维,变成了现在的一维(铺垫)到二维(新课)到三维(拓展),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位置的一一对应性和结构表示的统一性。
四、教学设计环节一情境引入1.公交站牌。
我是李小明。
我家住在月亮湾公园,想一想,你能用数据来表示我要下车的斗谭站吗?从方向和顺序入手,用一维表示,线→一个数。
2.公交车里的位置。
现在你还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我坐的位置吗?(引出二维表示问题)4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环节二新课探究这是小明在教室的位置,从讲台的角度看去,你能表示小明的位置吗?1.规范数对读写。
师:和公交车里的位置比较,现在的行数更多了,那该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写在草稿纸上。
(展示学生作品)(板书:第4组第3排第5列第3行)师:这两位同学虽然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表示的方法却不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因为方向不同,一个从左到右,一个从右到左。
(完整版)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例2 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例3 描述行走的路线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一)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包括方向的知识和距离的知识。
例1确定位置的描述方式是“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
其中“北偏东30°”是灯塔1相对于轮船的方向,“30千米”是灯塔离轮船的距离。
显然,“北偏东”是新的方向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这些应该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北偏东30°”是新的方向概念,它是什么意思?它怎么度量、怎么表示?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30千米”是灯塔1和轮船之间的实际距离,把它表示在平面图上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实际距离转化成图上距离是旧知识,却要和新方向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为此,例1把教学设计成四步进行,充分利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逐步构建确定位置的新方法。
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数对的初步认识,主要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经验上升到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为学生第三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一些铺垫和准备。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第一段,用数对描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第二段,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限正整数);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认识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四、教学建议1.例1的教学,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用“第几排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位置,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经验说说可以怎样表示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统一进而探索学习新方法表示位置的必要性。
指出: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从前往后数。
2. 例2的教学,可以先呈现公园平面图,依次出示横轴和纵轴坐标,并告诉学生这里的0即表示横轴的起点,也表示纵轴的起点,这点叫做原点。
再让学生根据横轴和纵轴上标出的数,说说分别表示第几列和第几行。
3.练习十五的教学,要紧紧围绕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方法,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课时安排用数对确定位置…………………………………………………………1课时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1课时确定位置练习………………………………………………………………1课时。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
二年级(上册)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
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
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
第15页例1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
包括“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
第16页例2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平面图(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练习三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解决学校、家庭、街区里的一些实际问题。
编写的两篇“你知道吗”分别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计算机上制作表格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1呈现一幅教室里座位的图画,让学生说说画面里的小军坐在哪里。
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甚至会出现有争议的描述。
由此产生共同的需要:怎样正确、简明地说出位置?为教学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接着教学“列”“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规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都是人们的约定。
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因此,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
还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列、行的认识。
并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然后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能够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还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识。
本单元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编排3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把教学内容分成四段。
例1,理解新的方向词,用方向和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例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实践活动《实际测量》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知道了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
生活中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大精确,因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范围比较宽,而且仅有方向,没有距离。
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实际距离三个具体内容。
引出新的方向词。
本单元先后教学四个方向词,它们是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些词是人们约定的,不能随意创造或变化。
例1联系原有经验,航海情境图上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
教材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引出了两个新方向词。
在原有方向知识基础上认识新方向词,有助于理解词的具体含义。
北偏东即正北往东偏些,北偏西即正北往西偏些。
理解了北偏东、北偏西,再认识南偏东、南偏西就容易了。
用角度准确表示方向。
北偏东仍然是较宽的范围,用来表示方向还不够精确。
教材指出从航海图上可以看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 方向。
这里的北偏东30 方向表示了轮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灯塔1是这条射线上的一个点。
因此,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这个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方向,还要体会这样表示的好处。
用距离准确表示位置。
北偏东30 讲了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哪里是灯塔1?于是,量出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轮船北偏东30 方向6千米处准确地描述了灯塔1的位置。
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基本分析在前面的教材里已经多次教学确定位置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
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本单元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材分四段编排:例1,理解方向词,用新的方向词和实际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例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以及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对于四段内容,我们也相应的安排了4课时。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测量角度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路线图。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单元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我们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位置》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登。
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包括方向的知识和距离的知识。
例1确定位置的描述方式是“灯塔1 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
其中“北偏东30°”是灯塔1相对于轮船的方向,“30千米”是灯塔离轮船的距离。
然而“北偏东”是新的方向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这些应该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北偏东30°”是新的方向概念,它是什么意思?它怎么度量、怎么表示?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30千米”是灯塔1和轮船之间的实际距离,把它表示在平面图上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实际距离化成图上距离是旧知识,却要和新方向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
为此,例1把教学设计成四步进行,充分利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逐步构建确定位置的新方法。
第一步,呈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示意图,要求说出图中的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学生联系二年级学习的方向知识,能说出“灯塔 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
东北和西北,既是旧知识,也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所以说,这一教学是回忆并激活有关的知识经验,把学生带进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教学“北偏东”“北偏西”两个表示方向的词语。
教材指出:东北方向也叫作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作北偏西。
引出了描述方向的两个新词语。
还有两个新词语“南偏东”“南偏西”在后面教学中陆续带出来。
教学新方向词语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以前的东北、西南等方向以“东”和“西”为主,东面和北面之间称为东北,东面和南向之间是东南,西面和北面之间称为西北,西面和南面之间是西南。
现在教学的方向词语以“北”和“南”为主,北面和东面之间称为北偏东,北面和南面之间是北偏南,南面和东面之间称为南偏东,南面和西面之间称为南偏西。
第三,在轮船航行的示意图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利用示意图展开学习活动:以轮船所在位置为观测点,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多少度方向多少千米处?在图中看一看、算一算,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示意图上能直观看出,灯塔1 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根据示意图的线段比例尺能看到灯塔1离轮船30千米。
于是形成“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的描述,这就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学生需要分三层理解“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的描述。
首先是理解“北偏东30°”的含义。
在示意图上能够看到,灯塔1与轮船的连线和轮船的正北方向夹30°角,即灯塔1的位置在轮船正北偏东30°的方向上。
体会这里用角的度数刻画灯塔1 所在方向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角的度数,只讲北偏东方向,灯塔1 所在的方向仍然不够精确。
其次是理解30千米的意思。
平面图使用的线段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轮船到灯塔1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应是30千米。
体会这个“30千米”是轮船和灯塔1的实际距离,如果没有这个距离,灯塔1的位置也不够确定。
然后是两块“北偏东30°方向 30千米”,既明确了方向、又明确了距离,也就确定了物体的位置。
第四,调整认知结构。
“玉米”卡通提出问题“以前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现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方向知识、体会现在学习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与以前的方法有联系,是以前方法的发展和综合,比以前的方法更准确。
既把新知识建立在一些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又体验新知识“新在何处”,从而加强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
“练一练”仍然联系轮船航行的示意图,要求在教科书上填写“灯塔 2在轮船的北偏西55°方向40千米处”,重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位的方法,起巩固例1所教学知识的作用。
(二)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例2呈现的平面图上,给出了黎明岛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平面图的比例尺。
要求在图上表示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的清凉岛的位置。
这是一次画图技能的教学。
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首先要理解“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的含义,识别其中的方向内容和距离内容。
其次要用量角器画40°的角,根据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还要画2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
学生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和方法,应该有能力完成画图任务。
这次画图涉及许多数学内容,关键是要安排好画图的步骤。
为此,教材要求:学生思考而法并在小组里交流。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能不能顺利画出清凉岛的位置。
画图分两段进行:先确定清凉岛所在的方向——找到黎明岛的北偏东方向,画出北偏东40°的角,黎明岛就在角的一条边上。
再确定清凉岛所在的距离——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清凉岛离黎明岛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图上距离应该是2厘米。
按这样的步骤不仅能画出清凉岛的位置,还能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既合理又严密。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用量角器画40°角的方法,量角器的中心应该和表示黎明岛的点重合,0°刻度线应该和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重合,40°刻度线应该在黎明岛北偏东的方向上。
另外,还应给学生三点画图指导:一是北偏东的射线要画得轻些、细些,只要自己能看到就行;二是射线上找到清凉岛的位置,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圆点要画得清楚,并在旁边标注“清凉岛”;三是把黎明岛和清凉岛之间的线段适当画粗些,并且每 1厘米线段,分成两段,便于看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
配合例2的“练一练”也要求画图,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仍然在例2的平面图上按“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表示出红枫岛的位置。
教学应注意,例2里的“北偏东”已经在例1里教过,学生已经理解这个方向词语。
“练一练”的“南偏西”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解释这个方向词语,正确理解其意思。
另外在动手画图前,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与步骤,既作为例 2学习的回顾反思,又作为“练一练”的思想准备。
(三)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例3呈现了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要求学生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的行走路线,在现实情境中应用确定位置的加识。
李伟的上学的路线是三条或多条线段连成的折线。
首先要明白怎样说——依次说出从家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朝什么方向走到哪里……最后朝什么方向走到学校。
然后放手学生说说李伟上学行走的路线,并在小组里交流。
由于李伟是沿着街进行走的,平面图没有给出各街道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也没有给出各街的长度,只能用以前学的或者刚刚学的方向词语描述行走的方向与路线。
四个小卡通的交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却都是应用东、北、东北、北偏东等词语的描述。
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与上学的路线刚好相反,不仅行走的方向相反,而且途中的标志性建筑的出现次序也相反。
说说回家路线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从上学路线到回家路线也渗透了“倒推”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练习九是全单元的练习。
第 1、2、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例1 所教的方向知识。
第1题的雷达屏幕里,以机场为顶点的周角被12等分,每个角都是30°。
以机场为圆心画了几个同心圆,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表示10千米。
这样,在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飞机所在位置就很方便了。
题目通过“飞机 A在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帮助学生读懂雷达屏幕的示意图,通过在示意图上分别表示飞机 B、C、D、E 的位置,练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 3题在地图上看看“(学生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题目以“南京在北京的南偏东方向”示范了该怎样说:一是确定自己居住地所处位置,以通过北京的“南北”纵线为标准,可以在地图画出这条纵线,或者把这条纵线想在头脑里。
二是只要说出自己居住地与北京的相对方向,不要说出距离。
第5、6 题配合例2的教学,都是要求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8、9题配合例3的教学,从题目里可以看到,需要描述的路线不是很长。
因为太长的路线只是方向在频繁变化,学生会感到繁琐,也会失去练习的兴趣。
这两题只用方向词语描述行走的路线,难度不大,并且与日常生活很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