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炼, 加重体力下降 ,导致便 秘的发生 ,故要坚持督促老年糖尿病 [] 伟 英 ,卢 梅 英 . 年 糖 尿 病患 者便 秘 的护 理体 会 [ . 夏 医学 , 1黄 老 J华 ] 患者进行 适度体育锻炼 ,克 服久坐 少动,喜 静善卧 的不 良习惯 , 2 0 ,2 () 9 7 9 8 0 9 25 : 3 - 3 .
325 药物 的选 择 .. 老 年糖 尿病伴便 秘 的患者可先选 用西 沙必
3 . 调整 膳食 .2 2
老 年人大部分 饮食结 构不合 理或饮食不规律 ,
利促进 胃肠蠕动,不要盲 目滥 用泻 药,防止黏膜黑变病,药 物依
如食物过精或过细 ,粗 杂粮、豆类缺 少,纤维素食用过少等,以
赖性便秘。临床 多选择通便灵及芦荟胶囊 ,润肠通便 ,蓖麻油 口 上情况均加重患者便秘,故积极治疗老年人便秘 ,首先要降低诱 服 ,开塞露灌肠 ,对 糖尿病合并 假性肠梗阻 的患者,可加用中药 发便秘 的危险 因素,多食粗粮,豆类制品及 高纤维食物 ,多饮水 , 黄龙汤。
2 0 ,2 () 1 1 . 0 8 25 :1— 2
在控制血糖治疗的同时,进行活血化瘀 、改善
… h、 ,^l 1n ^ 0 A… 0n 10
( 收稿 日 : 02 0—4 ( 期 2 1— 51) 编辑 : 田烨 )
i n ¨ a i a l口 … ^
现 代 护理 Xa d iui 《 外 学 究》 0 in ah l 中 医 研 第1卷第2期( 第1 期)0 年8 3 总 7 22 月 5 1
损伤 。 工作人员带上手 套 , 当针刺A- 套时, Y - 隔有两层弹性橡胶 ,
污染 的针头或 其 他器 械 刺伤 皮肤 后 的感 染率 约为 03 ; V .% HB 再刺 入皮肤 ,其感 染几率 仅为 02 %~ .5 .0 02 %。 因此 ,戴手套 可 污染 的针 头或 其他 器 械 刺伤 皮肤 后 可能 有 6 3 % 的感 染危 %~ 0
健康护理职业中的危险与安全防范措施
健康护理职业中的危险与安全防范措施在健康护理职业中,护士、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险。
他们的工作环境可能包括暴露于传染病、化学品、身体伤害和心理压力等风险。
因此,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1. 传染病防护在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接触,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护理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此外,勤洗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遵循正确的废物处理程序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 化学品暴露预防在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品,如消毒剂、药物和麻醉剂。
他们应该熟悉每种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此外,及时清洁和处理化学品泄漏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3. 身体伤害防范在护理职业中,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经常需要搬运和移动患者,这可能导致背部损伤和其他身体伤害。
为了预防这些伤害,护理人员应接受正确的人体力学培训,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技巧来搬运患者。
此外,使用辅助设备和寻求同事的帮助也是减少身体伤害的重要措施。
4. 心理压力管理护理职业常常面临高度紧张和压力的工作环境。
长时间的工作、紧急情况和与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互动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护理人员应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如积极的应对策略、寻求支持和定期休息。
此外,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也是关键的安全防范措施。
总结起来,健康护理职业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风险。
传染病防护、化学品暴露预防、身体伤害防范和心理压力管理都是保护护理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只有在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二、各种因素及防护: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危害
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等引起的感染。感染途径常见针刺伤;通过粘膜 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 作后手的带菌率。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 的职业危险因素,医院感染与针刺伤有关.
• 防护措施
• 护士应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
• 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避免 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 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 严格的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 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 等,用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每 次操作完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是防 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配制抗肿瘤药物时应注意:静脉给药时护 士应戴手套,静脉输液时采用密闭式,使用 输液泵和软袋液体以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排 出。用水剂代替粉剂以减少配药时气溶和气 雾的外溢必须打开粉剂时,割据安瓿前应轻 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液药粉降至瓿底, 打开安瓿时应垫以无菌纱布,溶解药物时, 溶酶应沿瓿壁缓缓注入瓿底,待药粉浸透后 再行搅动以防粉末溢出;抽取药液以不超过 注射容器量为宜,并使用针腔较大的针头抽 取药液,以防注射器内压力过大,药液外溢, 抽取药液后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盘 内备用。
•2 • 化学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 危害 • 护士职业中的化学因素危害主要来自抗肿瘤药和
消毒制剂。多数抗肿瘤药为细胞毒剂,对实验动 物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和致癌性。接触抗 肿瘤药与自然流产、宫外孕及先天畸形等生殖损 伤有关,接触抗肿瘤药的护士外周血中淋巴细胞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增高。护士在使用化学消毒 剂时,有引起咽喉炎、职业性哮喘的危险。
• • 防护措施
浅谈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自我职业防护
浅谈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自我职业防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身边有许多危险因素,威胁着我们身体及精神的健康,是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自我职业防护是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身边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掌握防护措施,才能有效地做好自身职业防护。
现就临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进行论述。
1 常见的危险因素1.1 意外损伤造成的损害由于职业性质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如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抽药后回套针帽时刺伤手指,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注射时被针头刺伤,输液结束后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理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对处理针头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发生锐器损伤:如注射完或抽血后不必要的重盖针帽、不及时拆卸针头、徒手分离针头、处理破碎的安瓿等;注射操作过程中将用过的针头与棉签、输液管混放,以致操作后分类处理时被锐器划伤;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也会发生锐器损伤: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丢弃废物时针尖从收集袋中突出等环节均可发生锐器伤。
1.2 生物因素造成的损害近年来,由于AIDS的蔓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在物品回收处理以及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从而使临床护士被感染的危险性加大[1]。
1.3 化学污染造成的损害①化疗药物对人体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皮肤红疹、脱发;②化学消毒剂的损害。
医院使用的消毒剂:甲醛、含氯消毒剂(健之素、84消毒液、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可引起皮炎、鼻炎、哮喘,重度可造成中毒或致癌;③紫外线照射消毒时产生的臭氧是眼睛、皮肤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④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大多经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它是一种强烷化剂,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消毒灭菌物品上残留的环氧乙烷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毒害(环氧乙烷本身的毒性、灭菌后二次生成物的毒性)。
研究表明,环氧乙烷不仅具有急性毒性,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癌变作用[2]。
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
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在高危工作环境下,作为一名护士,自我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护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的方法:首先,护士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在接触病人时,护士应该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风险。
另外,在处理感染性物品或液体时,护士也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避免意外暴露于有害物质之中。
其次,保持个人卫生也是护士自我防护的重要一环。
护士应该经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触摸面部以及其他易受感染的部位。
此外,护士应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另外,护士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
通过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护士可以了解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最后,护士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在高压和高危环境下工作,护士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护士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个人卫生管理、职业健康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护理,护士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希望广大护士同仁们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和安全,为病人健康和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妇产科护士是医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支力量,他们主要负责妇科和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然而,在长期的工作中,妇产科护士也会面临一些职业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自我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染风险:由于妇产科患者多为妇科疾病或产科手术患者,部分疾病会引起感染风险增加。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患者时,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传染,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二、工作压力:妇产科护士的工作比较繁重,需要面对产妇疼痛、分娩等情况,长时间的工作会给护士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失调。
三、辐射危害:在妇产科工作中,护士经常需要使用X光、B超等医疗设备,长期接触辐射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伤害。
针对以上职业危害,妇产科护士需要采取以下自我防护措施:
一、做好个人防护:在与患者接触时,尤其是在处理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妇产科护士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服等,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二、加强自我保健: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之余,要注重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工作压力。
三、学习防护知识:妇产科护士需要不断学习相关防护知识,了解各类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四、定期体检:妇产科护士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和加重。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职业危害的防范,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安全的护理服务。
只有保持健康,妇产科护士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它负责为医院提供消毒器械和材料,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而作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他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职业危害。
了解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物理危害和心理危害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化学危害1.化学药剂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剂,如消毒剂、清洁剂等。
这些化学药剂可能会对其呼吸道、皮肤等造成危害。
某些消毒剂挥发性较大,长时间接触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某些化学药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灼伤。
2.危险废物在消毒供应室工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处理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
这些废物可能携带有各种病原体、细菌等,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2.职业暴露由于接触医疗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护理人员容易遭受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可能对健康带来危害的物质、因素,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性危害。
三、物理危害1.辐射一些消毒设备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如紫外线消毒柜。
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下,可能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2.机械伤害在搬运重物、使用一些机械设备时,护理人员可能会遭受机械伤害,比如拉伤、挫伤、划伤等。
四、心理危害长期工作在繁忙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可能会面临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问题,甚至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定的自我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化学危害的防护1.做好个人防护在接触化学药剂时,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化学药剂对呼吸道、皮肤的侵害。
尤其在处理浓度较高的化学药剂时,应加倍注意防护。
2.加强通风在操作消毒设备、处理化学药剂等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有毒气体的滞留。
二、生物危害的防护1.佩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在处理医疗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时,要佩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生物危害物质。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四、职业防护的现状
• 1、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定。 • 2、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弱,经验不足。 • 3、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 4、防护知识缺乏。 • 5、防护环境不满意。 • 6、防护措施不到位。 • 7、防护费用短缺。
五、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内二科 7月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 境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容 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பைடு நூலகம் 群体。目前,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而我国起步较晚 。出于护士及有关部门对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所以保护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与教育已 是当务之急。也成为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
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 1、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
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血液或组织 ,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 • 2、消化道传播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 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 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 • 3、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 触黏膜或创面。 • 4、呼吸道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在空气 中含病毒或细菌的微粒。
•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重视特殊 人群的防护教育;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 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 • 2、加强护士自身防护:疾病防护;划、刺伤防护;正 确洗手;污染防护;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重视终末消 毒;个人保护措施。 • 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 4、加强职业暴露处理。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染风险:妇产科护士接触到大量的患者体液和分泌物,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2. 辐射风险:妇产科护士在进行X光、CT等检查时,可能会接受辐射,长期接触辐射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 化学物品暴露:妇产科护士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化学药品,如麻醉药物、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4.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妇产科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工作,容易导致腰椎、颈椎等部位的损伤。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妇产科护士可以采取以下自我防护措施: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定期接种疫苗:例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触摸面部、口鼻等易受感染的部位。
4. 注意工作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器具和设备。
5. 注意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物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药品,并注意防护措施。
6. 进行职业康复锻炼: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体态和肌肉力量,减少工作引起的身体损伤。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妇产科护士应该保持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注意职业危害的防范和自我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接触频繁,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护理等重要职责。
然而,护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如暴露于传染病、化学物质和工作环境伤害等。
首先,护理人员面临的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与传染病的暴露。
在和病人的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患者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具有传染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疾病,如结核病、乙肝、HIV等。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暴露,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正确使用消毒剂和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护理工作中常涉及一些化学物质,如消毒剂、药物、麻醉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中毒等。
为了防止化学物质造成的职业危害,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化学物质,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在接触化学物质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此外,护理工作环境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例如,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不良的工作场所条件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患上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医院管理者应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设施,确保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此外,护理人员个人也应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行适度的运动、休息和放松,以缓解工作压力。
总体来说,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包括传染病暴露、化学物质和工作环境伤害等。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和佩戴防护装备。
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只有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
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
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3.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1.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
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2.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
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3.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
染及微生物传播。
4.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
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5.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
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以上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措施,护理人员应该认真遵守并执行,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浅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因为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职业危害的认识,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院内由于患者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高度应激状态。
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仅为了自身不遭受医院职业危害所致的损害,而且还关系到所有其他接触人员的利益。
1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因素在未经诊断和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患者无意识地把病原体带入了医院,导致在医院流动人群之间的传播。
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尿便、胸腔积液等分泌物,手术切下的标本,被污染的器械、敷料、针头等,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染媒介[1]。
病情危重患者病情常不稳定,变化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使护士极易被感染疾病。
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1.2 化学性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剂的接触,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导致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甚至可导致妊娠期护士胎儿畸形、流产。
吸入性麻醉药是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人员的危害之一。
长期吸入挥发性麻醉剂,会影响肝、肾功能及维生素B12正常代谢,并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以及导致女性自然流产发生率增加[2]。
1.3 物理性因素1.3.1 锐器伤锐器伤害是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然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容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成为了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职业危害分析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病人,可能会面临传染疾病的风险。
例如,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等体液时,存在被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的风险。
此外,长期的忙碌工作和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肌肉骨骼损伤等。
二、自我防护建议
为了降低护理人员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护理人员参考:
1. 掌握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等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2.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度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受到感染风险;
4. 遵循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保证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以上自我防护建议,护理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风险,保
护好自己的健康,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广大护理
人员能够关注自身健康,将自我防护工作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护士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如感染风险、身体损伤等。
因此,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首先,护士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因此感染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危害。
为了预防感染,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
他们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护士还应该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定期接受疫苗接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次,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容易导致身体损伤。
为了减少这种职业危害,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
例如,使用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工作座椅和工作台,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
此外,护士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休息和锻炼身体,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另外,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可能导致情绪压力的积累。
为了应对这种职业危害,护士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缓解压力。
他们可以寻求同事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或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此外,护士在工作中还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危险物质,如化学药品和放射性物质。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护士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储存危险物质。
他们应该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危险物质的性质和处理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最后,护士在工作中还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医疗情况,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职业危害,护士需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他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来缓解压力和疲劳。
护理岗位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浅谈
护理岗位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浅谈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
由于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加之近几年突发卫生事件增多,给医院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挑战。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
如果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不注意个人防范,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成为医院的感染的易感高发人群,不仅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医疗护理过程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
因此,加强自身防护,重视感染管理,是预防职业性损伤的关键,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防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1 职业性危害的原因1.1心理因素。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患者,每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倒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精神压力和疲劳,使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1.2生物性危害。
常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包括HIV、HBV、HCV等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
可以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污染的物体,病人的分泌物、组织、体液等而导致护理人员感染。
有国外研究者认为,HCV在医务人员中的流行率高,特别是10年以上从业医师和有针刺伤的人员更易感染。
1.3艾滋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数字表明,艾滋病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世界累计约3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疆从发现首列感染至今,目前已覆盖到新疆十五个地州,五十九个县,发展迅速据中国首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病性,感染者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护理人员一旦被感染,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职业暴露。
主要指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损伤、输液器针头损伤、安瓿划伤、玻璃刺伤等等,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1].国内调查显示[2],80%以上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每年1-3次不等,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的感染危险;被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险。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4、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二、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①皮肤刺伤(80%),②皮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C、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受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月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血液后该做什么?① 用清水冲洗被血溅的口、鼻腔、皮肤;②用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③溅到的皮肤或粘膜;④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白衣天使是个美丽的象征,护理工作虽平凡但伟大。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再带给患者完美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隐患,学会自我防护。
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职业中,另一个是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患纠纷。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防护。
一:护士在医院环境中的自我防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医院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消毒以外,护士要注意戴口罩。
但是,口罩的使用与保存如果不正确,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病毒、细菌等还会随呼吸运动进入体内。
护士戴口罩的正确位置,上缘应距下眼睑1厘米处,下缘要包住下巴,四周要遮掩严密。
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在无菌袋中,杜绝将口罩随便放置在工作服兜内,更不能将内侧朝外,挂在胸前。
真正起防护作用的口罩,其厚度应在20层纱布以上。
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小时更换一次。
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应立即更换。
每次更换后用消毒洗涤液清洗。
传染科的护士口罩应每天集中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
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污染的机会最多。
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和进入重点隔离病房时,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
护士在洗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认真,掌握"六步洗手法"程序,充分搓洗10分钟以上,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洗完手后随意在工作服上擦拭等。
若手部接触传染病人及高度危险器械应按照卫生手消毒法消毒。
戴手套是洗手的辅助手段,但必须及时更换,用同一副手套接触多个病人会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标签:自我防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087-02
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还有近年来突发医疗纠纷的增多,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患者接触,执行多种护理操作,整理各类被污染的医疗用品或器械,由其如此的工作性质,使其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
如果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不注意个人防范,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成为医院的感染的易感高发人群,不仅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医疗护理过程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
所以,护理岗位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重视对感染源的管理,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能更好地预防职业性损伤,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1职业性危害的原因
1.1心理因素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患者,每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倒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精神压力和疲劳,使其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1.2生物性危害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为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可引起包括HIV、HBV、HCV等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
可以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污染的物体,病人的分泌物、组织、体液等而导致护理人员感染。
有国外研究者认为,HCV在医务人员中的流行率高,特别是10年以上从业医师和有针刺伤的人员更易感染。
1.3艾滋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数字表明,艾滋病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世界累计约3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疆从发现首列感染至今,目前已覆盖到新疆十五个地州,五十九个县,发展迅速据中国首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病性,感染者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护理人员一旦被感染,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职业暴露
主要指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损伤、输液器针头损伤、安瓿划伤、玻璃刺伤等,是护理岗位工作人员主要的职业损伤,它可以使工作人员感染并能传播血源性疾病[1]。
有研究发现,超过80%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每年可发生1~3次,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约为0.3%;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可能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 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进入人体就会使正常人体感染;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为3%~10%[2]。
2防护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做好自我防护,依靠科学监测手段加强监控检
查制度的落实,督促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才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2病区空气污染的防护
医院中空气污染相对严重,而病区空气的污染尤为突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如同无形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护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病区要做好防护工作,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病区的空气进行消毒,另外,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带好口罩,口罩对患者咳嗽、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口罩的使用应注意:(1)戴上口罩的上缘要在下眼睑1 cm处,口罩下缘要盖住下巴,口罩四周遮挡严密;(2)摘下口罩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进无菌袋中,无菌袋一般选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包装袋;(3)口罩每次使用的时间为4~8 h,之后要进行更换;(4)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使用一次性口罩,使用4 h需要更换,用毕后放进污物桶内[3]。
应急突发传染病时,应带N95型等专用口罩。
2.3针刺伤的防护
护理工作人员最易发生针刺伤,是其在操作注射器针头、缝针、使用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的过程中不小心造成的皮肤深部的损伤,对工作人员形成潜在的感染隐患。
毛秀英等[3]对432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所有的损伤中占93.3%的为锐器损伤,占37.72%的是被污染物刺伤;传染病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比率为86.7%。
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要牢固树立自我保護的意识,在打开玻璃安瓿时,在安瓿与手指之间可垫用纱布,也可用金属器具辅助打开安瓿,在打开的过程中要注意均匀用力;对输液或注射用针头、手术用刀片等利器,用完后要装入坚固的容器中加以处理,而不致渗漏;使用完毕的注射器要及时处理,不能放置在治疗台或桌子上以免刺伤他人;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对着别人,以免刺伤他人,也不能放进一般的垃圾桶内。
一但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针刺刀伤时,要快速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把伤口冲洗干净,再用2%~5%碘酊消毒,不用脱碘;必要时要对伤口进行传染病专业性的处理。
2.4接触性感染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晨间护理、换液、伤口换药、注射等操作的过程中,手很容易被污染。
有研究显示,戴手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工作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而受感染的几率均明显低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进行操作可以减少皮肤接触血液而被感染的次数,减少皮肤的损伤[4]。
工作人员带上手套,当针刺入手套时,隔有两层弹性橡胶,再刺入皮肤,其感染几率仅为0.20%~0.25%。
因此,戴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肤受损并降低感染概率。
护理工作人员要养成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的好习惯,其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
肥皂和清水洗手是经典、经济、有效的方法,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洗手时间要超过10 min。
总之,洗手对防止院内病区感染十分重要,应该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在工作服上擦拭等。
2.5心理危害的防护
护理岗位的工作直接接触患者,其各项操作都不能出现差错,再加上护理工作量的过大及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作不分昼夜的无规律性,使其不能及时得到休息,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精神高度紧张,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
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使职业性紧张得以解除。
过久站立及频繁不停地走动也会对工作人员产
生危害,要设法更换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可定时做广播体操。
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按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标准预防和三级防护。
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针刺伤、感染伤及所造成的心理伤害等各方面的防护,提高其综合防护能力,有利于做好自身防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防护监督工作,达到保护医护人员自身防患于未然,护理工作人员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阮征,刘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9(14):333.
[2]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与预防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3(5):368-388.
[3]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4]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现代护理,2001,2(6):67-68.
(收稿日期:2012-05-10)(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