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专题练习题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刷题本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刷题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A.提出经世致用思想B.有否定君主独尊的意识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儒家治国理想2.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3.《史记•屈贾生列传》载:“汉武帝(刘彻谥号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
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曾和我(司马迁:死于公元前90年)有过书信往来。
到汉昭帝(谥号,死于公元前74年)时,他担任九卿之职。
”由此可以推断A.《史记》记载详实史料可信B.贾谊家学渊源世代为官C.《屈贾列传》存在补写或篡改D.谥号是帝王死后的封号4.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
“他”是(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5.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梁后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
……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这说明两者( )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6.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这反映了他( )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7.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据此可知(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解析:选C。
材料“其学皆应时而生”就是说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选择C项。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但没有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的,故B项错误;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故D项错误。
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
故答案选A。
3.下图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选D。
墨子的学说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其中“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与图中的“光盘行动”相符合。
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2.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制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4.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5.“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7.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学,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
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试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答案:A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
答案:D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2.(2019·全国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 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时光与特殊盛景,这些都需要人去品味。
“ 道通天地有形外”指的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务,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皆同理,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程朱理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新兴商人日益活跃D.儒家反对商业活动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
宰予问:“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
”子曰:“予之不仁也。
”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孝悌之义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等级秩序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理解和体贴他人B.人们应贵贱有序C.君主要严于律己D.人际关系要和谐4.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反映当时()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8.《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
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
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2.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
董仲舒此举意在(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3.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4.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5.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Ⅰ1.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B.儒、佛、道C.儒、墨、法D.墨、佛、道2.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3.“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心词在“人心”,由此可得知是心学思想,故选D项。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D.“工商皆本”6.(2019·广宁学考模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2019·惠州学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
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9.(2019·广东学考模拟三)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轻民贵”C.“大一统”D.“人道有为”10.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11.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二、单项选择题Ⅱ13.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仁者爱人”14.(2017·深圳学考模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用画笔将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附答案)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1.“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A.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D. 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 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B. 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C. 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D. 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3.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
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
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
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A. 社会动荡思想活跃B. 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C. 改朝换代百家争鸣D. 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4.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 经济大发展B. 政治大动荡C. 文化大繁荣D. 社会大变革5.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 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 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6.“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B. 墨子的“兼爱”思想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 庄子的“齐物”观点7.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据说南齐道教徒张融临死时,左手拿着《孝经》和《老子》,右手拿着《小品》与《法华经》。
这表明张融坚持A.贵儒道,贱佛教B.三教并重C.佛教本源说D.道教至上论2.《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这说明他们A.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B.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成就斐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是A.《史记》B.《九章算术》C.蔡伦改进造纸术D.敦煌莫高窟5.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天下郡国利病书》D.《伤寒杂病论》6.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
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这表明明代科学A.体现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C.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D.已经确立了近代科学的体系7.康熙帝时,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如图所示。
下列各项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此条约签订表明康熙帝具有了国际法意识B.从法律上确认了库页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C.中国失去了贝加尔湖以东大片领土的主权D.当今中俄边界相比当时边界发生重大变化8.唐太宗时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下列情境有可能在当时出现的是①唐太宗在鸿胪寺接见了东罗马的使者,并回赠了物品②在长安有人买到了佛像、西红柿和马铃薯③有一位日本人通过科举取得了唐朝的功名,并娶了一位中国女子为妻④在长安可以欣赏到朝鲜的歌舞和日本的诗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本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测试卷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本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两种思想()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2.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是指()A.知行合一B.天人感应C.先气后理的思想D.存天理,灭人欲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A. “理”是世界的本原B. “仁”的重要性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4.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①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①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这引起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
这段材料说明()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6.“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
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
后代儒益尊,儒者颜益厚。
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
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 (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 (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 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 A 项正确;B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 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 项错误;C 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 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 C 项错误;D 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 项错误。
答案:A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 归类()A. 儒家B.法家C.道家D.解析: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 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 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是()A. 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 法,“故治墨豕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
答案:D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 专题0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
专题0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这一说法体现了( )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3.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4.《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
在作者看来( )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且相互排斥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C.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D.儒家思想帮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6.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
这说明汉代儒学( )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7.《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
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d无答案)
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
据此材料反映了A.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B.儒家批判佛道思想的文明交融C.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D.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2 . 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雕虫篆刻,又何益哉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3 . 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
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
这表明当时A.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B.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C.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D.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4 .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5 .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6 .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
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专题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2.下面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 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 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4.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C.独尊儒术D.设立太学5.《吕氏春秋·不二》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8.《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3.“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出自于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C.《论语》D.《韩非子》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B.推崇严刑峻法C.主张顺应自然D.主张“礼法并施”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8.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9.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10.《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单元跟踪训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范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量:4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2019宜宾一模)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
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这种思想()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C •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2. (2019长沙二模)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 .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 (2019重庆调研)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孔子韩非子荀子B.韩非子商鞅孟子C.荀子商鞅老子D.墨子韩非子荀子4. (2019揭阳模拟)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贝U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论述,说明()A .孟子强调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C.孟子认为臣子应该尊重和劝谏君主D.君主地位尊贵,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5. (2019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6. (2019成都诊断)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16分)民主政治理念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民主政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部落民主,然后一步步演变到市民的参政,最后归结为英美的民权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这一系列的演变,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
到今天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是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为公平、合理,因此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举世认可。
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井非易事。
可是,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美法民主政治理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2)概述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的鹿点,并结合古代思想进行论述。
(10分)【答案】(1)民主政治观念源远流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欧洲人文思想发展(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6分,答出三点即可)(2)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为民主政治理念提供思想基础(或有助于民主政治理念推广)。
(2分)说明:儒家“仁爱”“德政”;有利于民本思想发展。
宋明理学家提出“格物致知”,注重意志品德;促进入文精神发展。
明清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有助于民主政治纳入中国文化。
(8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史实和论述各2分)【解析】(1)原因从材料中“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的信息可概括出民主政治观念源远流长;再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欧洲人文思想发展。
(2)首先概括作者的观点,从材料中“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的信息可概括出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为民主政治理念提供思想基础;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可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的有关思想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新思想来进行论证。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
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
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2.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
董仲舒此举意在(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3.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4.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5.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课时练习(优秀版)word资料
①宗法观念②忠孝观念③等级观念④神道观念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11.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A.民本思想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天人感应”
()7.下列几种主张中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2.下面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4.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C.独尊儒术D.设立太学5.《吕氏春秋·不二》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8.《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
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0.(2018·四川学考)西汉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夫之11.(2018·四川学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A.法治B.专制统治C.德治D.无为而治12.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这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这位学者是( )A.韩非子B.孟子C.墨子D.庄子1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15.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
这些格言体现的思想是( )A.儒家的民本B.道家的无为C.法家的法治D.墨家的尚贤16.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17.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扬“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18.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也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朱李二人都( )A.主张“人欲”等同于“天理”B.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C.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D.把“天理”和“人欲”区别对待19.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
朱熹的着眼点是( )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20.朱熹在福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他的历史地位是( )A.开创了宋明理学B.开创清代考证学之先河C.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D.建立心学理论21.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22.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黄宗羲(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2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 )A.主张男尊女卑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D.主张“工商皆本”24.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2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26.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 )A.王阳明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28.“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29.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30.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A.抨击程朱理学B.反对君主专制C.继承儒家思想D.倡导经世致用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2017·福建会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
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1)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是谁提出的?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2分)(3)材料三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被后人传习和引用时概括成什么警句?(2分)(4)综合上述材料,举一例说明儒家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借鉴价值。
(2分)3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4分)(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分,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1分)(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3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1)据材料一,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4分)(2)黄宗羲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
从材料二来看,他分别继承与发展了哪些内容?(4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分)34.“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据此,根据以下史料,选定孔子思想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顺畅) 评分说明:主题明确(2分);分析合理、有论有史、层次分明、逻辑顺畅(5分);评判准确全面(3分)。
史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故选C项。
2.C 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占据了独尊地位,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如国家政治、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