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

合集下载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肺康复是一种针对患者肺部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和肺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康复中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一、体位管理体位管理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身体姿势,促进呼吸道通畅度和肺功能的恢复。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体位管理方法:1.半卧位:患者仰卧或半卧,使头部稍高于胸部。

此姿势可以减少胸部压力,促进呼吸道通畅,对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有利。

2.俯卧位:患者趴着,头部稍高于躯干。

此姿势可以促进肺底部通气,预防肺部痰液积聚。

3.正坐位:患者坐直,两脚放在地上,胸部和腹部轻轻前倾。

此姿势可使肺部容积增加,有助于患者深呼吸。

4.头侧卧位:患者侧卧,将头转向一侧。

此姿势可让患者更容易排痰,减少呼吸困难。

以上几种体位管理方法常常会在肺康复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

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通过模拟正常呼吸过程,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并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1.深呼吸法:患者做到做深呼吸时,鼻子吸气,口先轻轻呼气,接下来深呼气,吸满后稍稍屏住,接着缓缓将空气呼出到尽头。

此法可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强呼吸肌肉力量。

2.咳痰训练: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咳痰训练。

此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排出更多的痰,使呼吸道更通畅。

3.气管导管拔管术训练:患者通过此训练可增强呼吸道自主清理和吸入氧气的能力。

4.胸廓训练:患者通过深呼吸、加强腹式呼吸等方法,增加胸廓的可塑性,提高肺活量。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肺部疾病,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在进行肺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和呼吸训练方法。

正确的睡觉姿势对呼吸系统的健康

正确的睡觉姿势对呼吸系统的健康

正确的睡觉姿势对呼吸系统的健康睡眠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姿势是睡眠质量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关系到颈椎、腰椎的健康,还与呼吸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析不同的睡眠姿势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您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

一、仰卧姿势仰卧姿势是很多人睡觉的首选,它可以保持身体的自然伸展状态,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好处。

在仰卧姿势中,头部和颈椎处于中立位置,不会因为歪斜导致呼吸道受阻。

此外,仰卧姿势能够有效地减少舌头和软腭对喉咙的压迫,预防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

然而,对于患有胃酸逆流的人来说,仰卧姿势可能不太适合。

因为在仰卧姿势中,胃酸可能会很容易倒流到食道中,导致疼痛和不适。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垫高枕头的方法,以保持身体的倾斜角度,减少胃酸的逆流。

二、侧卧姿势侧卧姿势是另一种常见的睡眠姿势,它也有一定的优势对呼吸系统有益。

采用侧卧姿势,可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减少打鼾和阻塞现象。

尤其对于患有轻度呼吸道阻塞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来说,侧卧姿势可以改善呼吸功能。

然而,侧卧姿势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长期保持同一侧卧姿势可能会造成肩膀和腰部的不适,甚至导致脊柱的偏曲。

因此,建议您在左侧和右侧之间轮换睡眠,以减少对身体的压力。

此外,为了保持头部的正确位置,选用一个合适的枕头也很重要。

三、其他姿势除了仰卧和侧卧姿势,还有一些其他睡眠姿势可能不太被推荐。

例如俯卧姿势,对于呼吸系统来说是不利的。

俯卧姿势会导致呼吸道受限,增加呼吸困难的风险。

此外,过高或过低的枕头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使用。

四、建议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枕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选择一个适合的枕头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仰卧姿势者,宜选择较低的枕头。

对于侧卧姿势者,宜选择稍高的枕头,以保持脊柱的自然弯曲。

- 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卧位与睡眠中的打呼噜有何关系?

卧位与睡眠中的打呼噜有何关系?

卧位与睡眠中的打呼噜有何关系?一、什么是打呼噜?打呼噜是一种睡眠时的呼吸现象。

当我们在睡眠时,呼吸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变窄,气流通过呼吸道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呼噜声音。

打呼噜的原因很复杂,可能与气道阻塞、肌张力降低、软组织松弛等因素有关。

二、卧位对打呼噜的影响有多大?1. 仰卧位仰卧位是导致打呼噜的最常见卧位。

在仰卧位下,头部会向后仰,导致下颌后缩,使喉部气道狭窄,容易引起打呼噜。

此外,仰卧位还可能增加舌根向后坠落的风险,造成呼吸道堵塞。

2. 侧卧位侧卧位是减轻打呼噜的理想卧位之一。

在侧卧位下,头部保持正常位置,喉部气道相对较为通畅,可以更顺畅地呼吸,减少打呼噜的发生。

此外,侧卧位还有助于保持舌根在正常位置。

三、如何改善打呼噜问题?1. 改变睡眠卧位如前所述,仰卧位容易导致打呼噜,建议改为侧卧位。

如果习惯睡仰卧位,可以尝试使用枕头抬高头部,使头部处于正常位置,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可能。

2. 维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导致打呼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多的脂肪堆积在颈部及喉部周围,会增加喉部气道阻塞的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打呼噜问题。

3. 避免饮酒和吃重口味食物酒精和辛辣食物可能导致喉部肌肉松弛,加剧打呼噜。

因此,建议尽量避免饮酒和摄入重口味食物,特别是晚餐时。

4. 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强呼吸肌肉,维持良好的肌张力,有助于改善打呼噜问题。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5. 寻求医学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法改善打呼噜问题,可以考虑咨询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口腔装置、进行矫正手术或推荐使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等。

总结:卧位与睡眠中的打呼噜存在密切关系。

仰卧位是打呼噜的常见原因,而侧卧位是减轻打呼噜的理想卧位之一。

通过改变睡眠卧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饮酒和吃重口味食物、增加运动量以及寻求医学帮助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改善打呼噜问题,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健康。

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

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

[CSCCM点评] Sep2012:闭合气量对单肺病变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2012年11月01日⁄研究点评, 进展交流⁄评论数 16问题的提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2期间,来自韩国的Younsuck Koh医生通过数个病例,就低氧血症患者的非机械通气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

其中一个病例非常有意思。

[病例]:男性,72岁,顽固性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ABG (FiO2 0.5): pH 7.07, PaCO286.0, PaO287.0, BE -5.7, HCO325.0, SaO291.0%胸片如图所示CT扫描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见左主支气管开口情况此时,如果考虑通过改变体位改善氧合,你会建议何种体位▪A. 左侧卧位(即患侧卧位)▪B. 右侧卧位(即健侧卧位)View Results无论你选择哪个答案,原因何在?[答案]:如图所示请参见以下文章闭合气量对单肺病变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KANG-HYEON CHOE, YONG-TAE KIM,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1. pp 1957–1962, 2000介绍及点评:杜斌Closing Volume Influences the Postural Effect on Oxygenation inUnilateral Lung Disease(CSCCM原创,转载请注明)背景»在重力影响下,正常呼吸的成人低垂部位(重力依赖区域)的血流和通气分布更多»体位可以通过改变肺内通气血流比影响气体交换•正常人体位改变时动脉血气维持相对恒定•肺病患者的体位对气体交换呈现显著影响•单肺病变患者健侧位于低垂部位时氧合改善•健侧肺在下时右向左分流或通气血流比改善»既往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单肺病变的成人与儿童,当健侧肺在下时氧合均改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由于年龄或吸烟等因素导致闭合气量(osing volume, CV)增加,此时重力依赖区域的气道在呼吸过程中可能发生闭合•通气更多分布于重力非依赖区域,从而降低重力依赖区域的通气血流比,导致低氧血症»假设:单肺病变成年患者侧卧位时闭合气量增加,导致重力依赖区域肺组织通气分布改变,从而影响氧合»对于一组单肺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侧卧位对于氧合的影响•侧卧位时氧合受到重力依赖区通气分布的影响•重力依赖区域通气分布受到闭合气量的影响方法学»研究对象•随机选择的44名单侧肺实质病变住院患者»肺炎(n = 23)与肺结核(n = 21)»测定动脉血气,计算AaDO2•其中24例患者接受肺通气扫描并计算闭合气量»16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10例肺炎和6例肺结核)»研究方案•动脉血气分析»部位:桡动脉»时间:自主呼吸空气且体位改变后20分钟»体位:平卧位, 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随机次序)•患者分组»健侧组:正常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PaO2更高»患侧组: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PaO2更高•PA O2= (PB– 47) x FiO2– PaCO2/R,其中R为呼吸熵(0.8)•AaDO2 = PAO2– PaO2•对于16例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计算不同体位时PaO2差值(正常肺在下时PaO2–患侧肺在下时PaO2),作为反映体位对氧合影响的指标•每侧肺的通气分布133Xe肺扫描•闭合气量(CV) * 一口气氮测定法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表示为均值± SD»两种侧卧位时PaO2和AaDO2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通气分布对氧合的影响•闭合气量对通气分布的影响结果»44名单肺病变患者中•26名(59%)为健侧组(即健侧肺在下时氧合改善)•18名(41%)为患侧组(即健侧肺在下氧合改善)不同组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情况参见表1及图1 表1图1•16名完成所有检查的患者情况见表1,健侧组8名,患侧组8名表1»氧合与通气分布的关系•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图2)»通气分布与闭合气量的关系•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 vs. 闭合气量(图3)讨论»本研究的发现•随机选择的单侧肺实质病变患者中,约60%正常肺位于低垂部位时气体交换明显改善•16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下列指标密切相关:»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 vs. 合气量•提示»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高,氧合越好;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低,氧合越差»闭合气量越小,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高;闭合气量越大,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低•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患者,体位对重力依赖区域肺通气分布的影响与通常情况相反•单肺病变患者侧卧位氧合受到重力依赖区域肺通气分数的影响,后者受闭合气量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的通气血流比•正常情况下由于静水压的影响»直立时肺底部血流分布最多»体位改变影响血流分布»低垂部位灌注最多•通气分布也受到重力影响»在FRC进行呼吸时,肺底部通气较肺尖更多»体位改变影响通气分布»侧卧位时低垂部位肺组织通气更好•正常成人侧卧位时气体交换并无显著差异»单肺病变侧卧位的情况•单肺病变患者,健侧肺处于重力依赖部位时PaO2较高»右向左分流减少或通气血流比改善•单肺病变婴儿则相反,即健侧肺在上时氧合改善»婴幼儿上肺通气更好»胸壁较成人更软,静息时胸腔内压更接近大气压,因此侧卧位时低垂部位气道更容易闭合»跨腹壁静水压差值更小,减少了低垂部位膈肌运动•成人闭合气量增加时也可观察到重力对通气分布的相反影响,即低垂部位气道容易发生闭合(如老年人)»闭合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闭合容量(closing capacity, CC) = 闭合气量(CV) + 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CV增加超过正常(CC > FRC)时,部分肺血流将分布至气道闭合的肺泡(通常位于低垂部位)»形成分流或通气血流比下降,影响动脉氧合•FRC的生理性降低会增加上述差别»体位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影响因素»平卧位FRC显著低于直立位;即使在44岁正常人,平卧位时CC可能≥ FRC»65岁以前,直立位时CC ≤ FRC»随年龄增加,CV将逐渐超过FRC»本研究在卧位测定动脉血气,从而增强了CC与FRC之间的差值»对于CV已经增加的患者,更有助于发现问题•导致CV增加的其他因素»吸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单侧肺炎或肺结核 (尚无资料证实?)»患者对体位改变反应不同,因此单侧肺病应当并非闭合容积增加以及体位改变反应不同的原因»灌注的影响•血流灌注的改变»老年人上肺灌注较年轻人更多»肺实质病变时肺泡充填引起气体交换障碍,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造成通气不良肺泡的血流减少»闭合容积(或闭合气量)对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对于闭合容积增加的单侧肺病患者,体位改变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可能不同于正常人,反而与婴幼儿相似•对于闭合气量正常的单肺病变成年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因重力作用灌注增加,且通气增加,造成氧合改善»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局部灌注增加不呈比例,引起氧合障碍•本研究中»计算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反映体位对氧合的影响»计算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差异,反映体位对通气分布的影响•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成年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因闭合气量增加,造成灌注不佳的上肺通气更好,引起氧合障碍»体位对氧合的影响在闭合气量增加患者恰好相反»讨论为何单肺病变面积不太大的患者改变体位时即可出现氧合改变•假设:对于单肺病变患者,健侧肺在重力依赖部位时PaO2增加与闭合气量相关•问题在于,肺部病变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引起通气血流改变,从而导致上述结果•缺氧局部血流减少的程度与缺氧部位大小相关»缺氧面积越小,血流减少的程度越严重»缺氧面积越大,肺动脉跨壁压和灌注压越高;减少血流的作用越不明显•因此,患侧肺血流减少并不要求肺部受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单叶肺缺氧导致该叶肺灌注迅速减少,局部血流仅相当于氧合正常时的一半•本研究中,我们有意选择了单肺病变患者(至少一叶受累)•对于单侧肺病患者而言,»为粗略估计有多少患者在患侧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氧合改善,我们对44例单侧肺炎或结核患者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约40%患侧肺在下时氧合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意义»不同体位时AaDO2差异显著,提示通气血流比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既往一项研究结果不同»所有患者健侧肺在下时PaO2最高•其他研究显示,并非所有患者均如此•并无系统研究对体位影响的机制进行探讨»我们对于单侧肺病患者侧卧位时通气分布对氧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单肺病变患者侧卧位时氧合受到闭合气量的影响 (因重力依赖区域通气发生改变)»这一结果与既往部分研究相同»单侧肺病婴幼儿患侧肺在下时氧合改善 (重力依赖区域气道容易发生闭合)»接受机械通气的单侧肺栓塞成人患者也有类似表现 (重力非依赖区域肺组织通气更多,健侧血流更多)»需要更大样本研究证实我们的发现»临床意义•通过改变体位提高氧合可能避免使用昂贵的机械通气装置•体位改变有助于预防褥疮»建议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单侧肺病患者需要考虑体位对氧合的影响»健侧肺在下时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 健侧肺在下时与平卧位PaO2差值(图4)•对于闭合气量正常的单肺病变患者,应当考虑将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而非患侧肺在下或平卧位•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患者,应当考虑将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或平卧位,而非健侧肺在下•我们建议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氧合 (动脉血气或脉搏氧饱和度) 最佳的体位,而不仅根据常规护理方案结论•对于单肺实质病变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氧合并不一定改善•除体位外,闭合气量也影响侧卧位时氧合»患侧肺在下时,闭合气量增加,低垂部位肺组织通气减少,氧合改善•提示: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患者,患侧肺在下时血流与通气均减少评价[注]:本文点评内容仅为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代表CSCCM及任何学术组织的推荐意见»针对这篇文章,我其实没有太多的评论•我们以前都是希望尽可能给大家介绍最新的文献•但是,这次我们介绍的是10多年前发表的文章»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它解决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我们都知道,对于单侧肺病患者,患侧在下时氧合恶化,其原因在于低垂部分血流更好,所以患侧肺在下时血流虽然较多,但通气不佳,因此导致通气血流比不匹配,影响氧合•但是,我们也知道,有少数单侧肺病患者,患侧在下时氧合改善»我们(至少是我)并未深究其原因»这篇文章说明•部分单肺病变患者闭合气量较大»即在较大的肺容积下即可能发生气道塌陷•这些患者健侧肺在下时低垂部位气道塌陷,影响低垂部位肺(即健侧肺)的通气,从而影响氧合»我得到的启示•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其实很重要,但是我们(至少是我)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至少是我)大概只能停留在匠的水平•对于学科的发展而言»重症医学(危重病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这一点不用怀疑,恐怕也不是谁说要取代就能够取代的,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虽然在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但其实我们的ABC并未学好,也未做好»与其陷入同其他学科的纷争中,不如踏实下来,丰富自己(CSCCM原创,转载请注明)。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曾小金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曾小金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曾小金发表时间:2016-12-28T11:38:27.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曾小金[导读]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在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时身长在47mm以下,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江西瑞金 3425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200例早产儿的体位护理资料,将其分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护理,比较分析不同体位对于新生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和黄疸的影响。

结果仰卧位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和光疗时间最长,而俯卧位黄疸持续时间和光疗时间则相对较短(P<0.05)。

俯卧位早产儿呼吸减慢次数最低(P<0.05)。

俯卧位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值相对较高(P<0.05)。

结论俯卧位护理有助于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等指标结果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位护理;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黄疸早产儿指的是孕周在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时身长在47mm以下,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新生儿在我国的发生率在26.2%左右,其死亡率在15%左右,由于早产儿自身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因而其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需要获得系统有效的护理,而体位护理对于早产儿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就对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200例早产儿的体位护理资料,平均胎龄(34.23±1.42)周,平均日龄(1.26±0.21)d,平均体重(2.01±0.12)kg,平均身长(41.23±1.34)cm。

仰卧睡眠时头部位置对睡眠中呼吸障碍事件发生的影响

仰卧睡眠时头部位置对睡眠中呼吸障碍事件发生的影响

第37卷第4期 2018年 8月北京生物医学工程Beij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37 No.4August2018仰卧睡眠时头部位置对睡眠中呼吸障碍事件发生的影响王松建黄晓清黄亚奇摘要目的研究表明睡眠时的体位可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0SA)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

由于重力的作用,仰卧睡眠时头部的位置可能会影响悬雍垂的角度,进而影响上 气道横截面的尺度,从而会对上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实验分析,探究0SA 患者睡眠时体位及头部位置与睡眠呼吸暂停一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 H I)、氧减指数 (oxygen deprivation index,0D I)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包括3名轻度患 者、3名中度患者、5名重度患者,进行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其A H I、0D I等参数,并通过整夜视频 监测记录其体位及头部位置的实时变化。

通过对夜间监测视频观察及多导睡眠图分析,得到其侧卧位 (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仰卧且头部不侧偏、仰卧但头部侧偏3种睡姿下的A H I和0D I值,并对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

结果选取95%置信区间,仰卧且头部不侧偏状态下睡眠时的AHI 61.5(46. 1,76.8)和 0DI61.7(45. 5,77. 9),分别大于仰卧但头部侧偏状态下的 AHI 32.2(12. 7,51.6)和 0DI 31.0(9. 2, 52.8),也大于侧卧状态下的AHI22. 2(4.4,40. 1)和0DI 25.2(3.6,46. 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将 0SA患者分成轻、中、重度组分析时,3种睡姿对患者的A H I和0D I有类似的影响。

结论与侧卧类似,患者在夜间仰卧但头部侧偏睡眠时也能有效减少睡眠呼吸障碍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体位;头部位置;呼吸障碍事件D O I: 10.3969/j.issn. 1002-3208. 2018.04.008.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208(2018)04-0376-05Effects of head posi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disorderedrespiratory events during supine sleepWANG Songjian,HUANG Xiaoqing,HUANG YaqiBei j ing Key Laboratory o f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Biomechanic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chool o 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apital Medical Uni v ersity,Bei j ing100069Corresponding author:HUANG Yaqi(E-m ail:yqhuang@ ccmu. edu. cn)【A b s tra c t】O b jec tiv 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changes in body posture may have effects on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s during sleep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0SA)patients.We hypothesize that during sleep with a supine trunk posture,the head position can affect the angle of the uvula due to gravity,which can therefore affect the cross-sectional size of the upper airway.Such a change in the upper airway patency shoul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959、81171422)、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2012BAI05B0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Z201210025022)资助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临床生物力学应 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通信作者:黄亚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

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

卧位对呼吸影响杜斌首先,俯卧位和仰卧位是两种常见的卧位姿势。

俯卧位可以提高肺的功能残气量,增加胸腔的可用空间,有利于通气和气体交换。

但是,俯卧位也可能增加胃食管返流的风险,对有胃食管反流病史或妊娠妇女不适宜。

仰卧位则可以减少胸腔内腔压力,降低肺容积,导致通气不畅。

因此,仰卧位对于存在呼吸困难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不太适宜。

其次,卧位对于通气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常采用的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可以改善通气分布的不均匀性。

右侧卧位可降低右侧肺的体积,使气道处于较广泛的开放状态,有助于引导气流进入受限的左侧肺。

左侧卧位则可以减少右侧肺腔的体积,提高左右肺通气的匹配性。

因此,在处理呼吸衰竭或ARDS等疾病时,选择适当的卧位对于改善通气分布至关重要。

另外,卧位还可以影响腹腔压力和膈肌的位置。

卧位改变可以调整腹腔压力的分布,对于患有腹腔高压症候群(IAP)或腹腔内压增高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适当的卧位调整可以减少腹腔内压力,缓解膈肌的压迫,促进呼吸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

关于杜斌,我无从得知具体指的是哪个人物。

现代最著名的杜斌是一位中国现代诗人,在诗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无法确定您具体指的是哪个杜斌,希望您能提供更具体的背景和信息,以便我们给予更准确的回复。

总之,卧位对呼吸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呼吸力学和通气机制。

不同的卧位姿势可以影响呼吸频率、肺容积和通气分布等呼吸指标。

因此,在处理呼吸衰竭和呼吸道疾病时,选择适当的卧位姿势非常重要。

睡姿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睡姿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睡姿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睡眠是人体自然的生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睡姿作为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睡姿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仰卧、侧卧和俯卧三个方面讨论睡姿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仰卧姿势仰卧是最为常见的睡姿之一,许多人在睡觉时喜欢仰卧。

然而,长期保持仰卧姿势可能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首先,在仰卧姿势下,头部和颈部处于相对平直的位置,会造成呼吸道的狭窄,使得空气流动受阻,增加了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仰卧姿势下还容易出现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长期下去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二、侧卧姿势侧卧姿势是较为科学且被推崇的睡姿之一。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尽可能地改变睡姿,采用侧卧姿势有利于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

首先,在侧卧姿势下,呼吸道相对较为通畅,防止了空气流动受阻,减少了潜在的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同时,侧卧姿势也有助于预防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此外,侧卧姿势对于肺通气和血氧饱和度的调节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一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三、俯卧姿势俯卧姿势是较少被提及且较为不常见的睡姿。

长期保持俯卧姿势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俯卧姿势下,容易出现呼吸道被压迫的情况,导致呼吸道阻塞,增加了呼吸困难的风险。

此外,俯卧姿势下还容易引起背部与腰部的不适,使得睡眠质量下降。

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俯卧姿势,以免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综上所述,睡姿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仰卧姿势下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阻塞、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发生;侧卧姿势对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防止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发生;而俯卧姿势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因此,建议大家尽量改变睡姿,选择适合自己的侧卧姿势,以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重改善睡眠环境和睡姿,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睡姿与夜间呼吸问题的关系

睡姿与夜间呼吸问题的关系

睡姿与夜间呼吸问题的关系睡觉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人都存在夜间呼吸问题,如鼾声、睡眠呼吸暂停等。

这些呼吸问题与人们的睡姿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睡姿与夜间呼吸问题之间的关系。

一、仰卧位与夜间呼吸问题仰卧位是很多人喜欢的睡姿,但对于存在呼吸问题的人来说并不适宜。

在仰卧位睡觉时,头部会向后仰,使得气道收缩,呼吸受阻。

特别是对于鼾症患者来说,仰卧位容易造成更严重的鼾声,并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问题。

那么,针对仰卧位容易导致的夜间呼吸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呢?首先,使用枕头抬高头部,可以改善气道通畅性,减少呼吸阻力。

其次,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疗法,如进行口腔矫正、佩戴呼吸辅助装置等,以缓解夜间呼吸问题。

二、侧卧位与夜间呼吸问题相比于仰卧位,侧卧位是较为理想的睡姿,对于夜间呼吸问题有着积极的影响。

睡姿的改变可以有效减少气道阻塞的可能性,使呼吸更加顺畅。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侧卧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长时间保持同一侧卧位容易造成肩膀和颈部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夜间呼吸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

例如,定时翻身,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侧卧位置,以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同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来支撑头部,保持自然的脊柱曲线。

三、其他睡姿与夜间呼吸问题除了仰卧位和侧卧位外,还有一些人喜欢蜷缩或扑腾着睡觉。

这些不正常的睡姿对于夜间呼吸问题来说,也是不利的。

当人们蜷缩睡觉时,身体的弯曲角度会限制胸腔的扩张,进而影响呼吸。

长期保持这种睡姿可能会导致呼吸肌肉的不适应,加重夜间呼吸问题。

同时,过于扑腾的睡姿也会增加气道阻塞的风险。

因此,为了改善夜间呼吸问题,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以上不利的睡姿。

保持身体的舒适且自然的姿势是关键。

结论通过以上论述可知,睡姿和夜间呼吸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不同的睡姿对于呼吸通畅与否有着直接影响。

仰卧位容易导致气道阻塞和呼吸暂停等问题,而侧卧位则相对较好。

睡姿与呼吸系统如何选择睡姿预防呼吸困难

睡姿与呼吸系统如何选择睡姿预防呼吸困难

睡姿与呼吸系统如何选择睡姿预防呼吸困难睡眠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选择正确的睡姿对于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不同的睡姿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睡姿与呼吸系统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的睡姿来预防呼吸困难是非常重要的。

一、背部睡姿背部睡姿是最常见的睡姿之一,在这种睡姿下,人们通常会面朝上躺平,并将头部稍微向上仰。

背部睡姿的好处是能够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布压力均匀,并且对于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

背部睡姿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呼吸道阻塞的风险。

相比于其他睡姿,背部睡姿可以使呼吸道保持在相对较直的位置,避免舌头、软腭等组织松弛后下坠阻塞呼吸道的情况发生。

对于轻度的呼吸困难患者来说,背部睡姿可以提供极大的缓解。

然而,背部睡姿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人在背部睡姿下容易出现鼾声和窒息的情况,这是因为舌头和软腭会对呼吸道产生压迫,导致呼吸困难。

此外,背部睡姿也容易引发胃酸倒流,对胃部产生压力,容易导致胃灼热和胸口不适等问题。

二、侧卧睡姿侧卧睡姿是另一种常见的睡姿选择,人们通常会选择左侧或右侧卧着睡觉。

相比于背部睡姿,侧卧睡姿在预防呼吸困难方面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左侧卧睡姿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预防胃酸倒流。

此外,左侧卧睡姿还可增加心脏回血量,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左侧卧睡姿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提供更好的休息。

右侧卧睡姿则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减轻呼吸负荷。

右侧卧睡姿可以避免压迫心脏,让肺部扩张得更好,有利于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因此,对于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来说,选择右侧卧睡姿可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

然而,侧卧睡姿也有一些弊端。

首先,侧卧睡姿会对肩膀和脖子产生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肩颈部不适。

其次,如果睡姿过于弯曲,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的弯曲和压迫,影响呼吸通畅。

三、仰卧睡姿仰卧睡姿是将身体仰卧在床上的睡姿,略微向上仰起头部。

仰卧睡姿对于呼吸系统来说有一定的利弊。

睡姿与呼吸如何选择睡姿保持畅通的呼吸道

睡姿与呼吸如何选择睡姿保持畅通的呼吸道

睡姿与呼吸如何选择睡姿保持畅通的呼吸道睡姿与呼吸:如何选择睡姿以保持畅通的呼吸道睡眠是人体修复和充电的重要过程,而睡姿对于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与健康至关重要。

选择适合的睡姿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睡眠呼吸道相关问题的发生,并提供优质的睡眠。

本文将探讨成人在睡觉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睡姿,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一、仰卧姿势仰卧姿势是最常见的睡姿之一,其睡眠时头部和颈部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此外,仰卧姿势对背部和颈部的支持也较好,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睡眠体验。

然而,仰卧姿势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已被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者来说,仰卧位可能加重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的发生。

因此,针对这类患者,建议采用其他姿势。

二、侧卧姿势侧卧姿势是另一种常见的睡姿,对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一定的好处。

当我们侧卧时,重力不会对呼吸道产生直接的压力,相比仰卧姿势而言,呼吸道更容易保持畅通。

此外,研究表明,右侧卧姿势可能导致酸逆流(胃酸倒流入食道)的发生,对于患有胃酸逆流病的人来说,建议选择左侧卧姿势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侧卧姿势可能会对肩膀、腰部或臀部造成压力和不适。

在选择侧卧姿势时,建议使用合适的垫子来支撑身体的曲线以减轻压力。

三、头部姿势除了睡眠时的身体姿势外,头部姿势对于呼吸道通畅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通常希望保持气道处于直线状态,这可以通过正确的枕头选择来实现。

对于仰卧睡姿,应选择较高的枕头以使头部与颈部保持一条直线,在睡觉时将头稍微抬起来。

这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的压力,防止气道阻塞。

对于侧卧睡姿,选用较高的枕头来支撑头部,使头部与身体保持平行。

这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减轻颈部和肩膀的不适。

四、其他注意事项除了选择适合的睡姿外,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1. 保持床上用品的清洁。

经常清洗床单、被罩和枕套,防止灰尘、过敏原等物质进入呼吸道。

2. 避免睡在过软或过硬的床上。

呼吸不畅?可能是你的睡姿在作怪

呼吸不畅?可能是你的睡姿在作怪

呼吸不畅?可能是你的睡姿在作怪在宁静的夜晚,当你躺在床上,准备迎接甜美的梦乡时,却突然感到呼吸不畅,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呼吸道。

这种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

作为呼吸健康领域的资深专家,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呼吸不畅可能与你的睡姿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揭秘睡姿如何影响呼吸,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一、呼吸与睡姿:密不可分的联系呼吸,作为生命的基本活动之一,其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而睡姿,即我们睡觉时的身体姿势,却在无形中对呼吸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睡姿会对呼吸道产生不同的压迫和拉伸作用,进而影响呼吸的顺畅度和效率。

二、不当睡姿:呼吸不畅的罪魁祸首1. 仰卧与呼吸道阻塞仰卧是很多人喜欢的睡姿,但它却可能是呼吸不畅的“元凶”。

仰卧时,舌根容易后坠,堵塞呼吸道,导致打鼾甚至呼吸暂停。

此外,仰卧还可能使胸部受到压迫,影响肺部的扩张和收缩,进而降低呼吸效率。

2. 俯卧与呼吸受限俯卧睡觉虽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但长期俯卧却对呼吸不利。

俯卧时,胸部和腹部受到压迫,使得呼吸运动受到限制,呼吸变得浅而快,难以获得充足的氧气。

3. 不良侧卧与呼吸不均侧卧本身是一种较为健康的睡姿,但如果侧卧姿势不正确,如过度蜷缩或扭曲,也可能导致呼吸不畅。

这种不良侧卧会使呼吸道受到压迫,造成呼吸不均,甚至引发呼吸困难。

三、如何调整睡姿,改善呼吸状况1. 选择恰当的睡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右侧卧是较为理想的睡姿。

右侧卧能够保持呼吸道的自然通畅,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的风险。

同时,右侧卧还有助于促进消化,减少胃部不适对呼吸的影响。

2. 使用合适的枕头一个高度适中、支撑性良好的枕头对于保持正确睡姿至关重要。

枕头应该能够支撑你的头部和颈部,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减少不必要的压力点。

对于打鼾者,可以选择具有防打鼾功能的枕头,如记忆棉枕头或带有凹槽的枕头,以减少舌根后坠。

3.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呼吸状况。

进气道的结构是否会因睡眠姿势而发生变化?

进气道的结构是否会因睡眠姿势而发生变化?

进气道的结构是否会因睡眠姿势而发生变化?一、睡姿对进气道的影响睡眠姿势是指一个人在休息状态下身体的姿势,一般包括仰卧、侧卧、俯卧等不同的姿势。

睡姿对进气道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仰卧姿势下:仰卧时,头部会后仰,导致上颌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距离变小,咽喉部的通道变窄,容易造成呼吸道的阻塞。

此外,患者可能会因引起舌头后坠而使气道更加狭窄。

因此,仰卧姿势对于一些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来说并不适合。

2. 侧卧姿势下:侧卧时,头部侧向一侧,气道相对较为通畅。

此时舌头不容易向后坠落,可降低气道阻塞的风险,有助于保持正常呼吸。

因此,侧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睡眠姿势。

3. 俯卧姿势下:俯卧时,头部会前倾,会导致气道被压迫,气道通畅性较差,容易诱发、加重或恶化呼吸道疾病。

因此,俯卧睡姿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二、睡姿对呼吸质量的影响睡眠姿势的选择还会影响呼吸的质量和稳定性。

1. 仰卧睡姿与睡眠窒息综合征:仰卧姿势下,气道易受阻塞,这对于一些患有睡眠窒息综合征的人来说特别危险。

睡眠窒息综合征是指在睡眠过程中气道反复部分或完全阻塞,从而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发生,造成缺氧和觉醒。

因此,采取适当的睡姿可以减轻睡眠窒息综合征对呼吸质量的影响。

2. 侧卧睡姿对呼吸质量的积极影响:侧卧睡姿相对于仰卧姿势而言,气道更为通畅,能够减少或预防呼吸道闭塞,促进气体交换。

所以,对于那些患有鼻塞、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改变睡姿至侧卧可以改善呼吸质量。

三、睡姿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除了呼吸质量外,睡眠姿势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1. 侧卧姿势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侧卧姿势可减轻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现象,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此外,侧卧姿势可以减少打鼾的可能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 正确睡姿与健康的关联:正确的睡姿可以保护颈椎和脊柱的健康,减少脊椎曲度的异常,防止出现脊柱侧弯等问题。

同时,科学合理的睡姿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腰背部来自床垫的压力,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睡眠中的身体位置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中的身体位置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中的身体位置对健康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然而,人们对于睡眠时的身体位置往往不太关注和重视。

实际上,睡眠中的身体位置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睡眠中不同的身体位置对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进行睡眠时,常见的身体位置有仰卧、俯卧和侧卧。

首先,我们来看看仰卧的睡眠姿势。

仰卧是很多人选择的睡眠姿势,它对于保持脊椎的自然弯曲是有好处的。

而且,仰卧体位对于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减少呼吸阻力,提高氧气的摄入量。

因此,仰卧是一个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的睡眠姿势。

其次,俯卧是一种相对较少选择的睡眠姿势。

俯卧时,我们的背部会处于一种比较扁平的状态,这会对脊椎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且,俯卧的睡眠姿势也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对于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颈椎问题的出现。

因此,俯卧不是一个推荐的睡眠姿势,特别是对于颈椎疾病患者而言。

最后,侧卧是许多人喜欢的睡眠姿势。

侧卧可以帮助呼吸系统更加顺畅地工作,减少打鼾和阻塞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患有胃酸逆流等相关问题的人来说,侧卧姿势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减少胃酸的倒流。

此外,侧卧还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有助于身体废物和液体的排出。

因此,侧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睡眠姿势,尤其是对于呼吸问题和胃酸逆流问题较多的人而言。

除了上述的常见睡眠姿势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孕妇在睡眠时应该选择侧卧姿势,以减轻腹部压力和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

另外,患有鼻塞或者鼻窦问题的人可以选择仰卧的姿势,这样有助于减轻鼻塞和鼻窦堵塞的症状。

综上所述,睡眠中的身体位置对于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身体位置会对脊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选择睡眠姿势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位置。

一般来说,仰卧和侧卧是较为理想的睡眠姿势,而俯卧则应尽量避免,特别是对于颈椎疾病患者而言。

体位摆放在呼吸康复中的治疗效用

体位摆放在呼吸康复中的治疗效用

体位摆放在呼吸康复中的治疗效用呼吸康复治疗可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1]。

近年来胸肺物理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在ICU、呼吸科等常发生呼吸道疾患、有大量痰液、呼吸功能下降的患者身上更为突出。

目前在国内逐渐开展并重视胸肺物理治疗,给予的物理治疗方法很多,现就目前了解的胸肺物理治疗中体位摆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体位摆放的定义体位摆放指通过身体位置的摆放来优化氧的转运。

它主要利用重心对心肺和心血管功能产生的效应来达到效果[2]。

它适用于有大量黏液和稠厚分泌物,呼吸功能降低或咳嗽无力的患者。

胸肺物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增加氧转运,改善通气—血流比,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做功,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不同体位下的生理学效应2.1直立位在直立位时胸膜内压负值减小。

因此肺尖部比肺底部的初始容积大,顺应性小。

因为在直立位,肺底部的顺应性更好,在通气过程中有更大的容积改变。

肺通气除了受重力作用产生的节段差异的影响外,还受局部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力学作用差异的影响。

直立时,肺下部的血流灌注增加,这就使肺尖部VA/Q比值相对肺底部增加[3]。

通气血流比值在肺中部是最合适的。

2.2仰卧位仰卧位/斜卧位在医院里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体位是不符合生理的,而且会显著减小肺容积和气体流速,增加呼吸做功[4]。

FRC的减小会导致相关气道的关闭,减少动脉氧合作用。

仰卧位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为重力的关系,中枢血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血管内淤血,顺应性降低,产生肺水肿。

同量的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使心脏做功也增加。

在6小时以内,会有代偿性的利尿作用,导致循环血量减少,不能耐受直立体位:即不能耐受直立位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血容量降低,容量调节机制损伤,这些改变与其说是因为机体本身生理性功能下降不如说是由卧床休息引起的功能减退引起。

2.3侧卧位侧卧位是临床上常用的体位,对于单侧肺疾患的成人,健侧卧位对患者更有益[5]。

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江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330006 王凤芝黄嗣雄(摘要)麻醉后体位的改变,可引起重力对血液和脏器的影响。

俯卧位手术给麻醉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我院2003年03月至2004年10月共施行全麻俯卧位手术163例,现报道如下。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163例病人在全麻下手术,男112例,女51例。

年龄4-76岁。

体重16-70kg。

ASAⅠ-Ⅱ级,无心肺功能异常。

手术种类包括颅内肿瘤(枕骨大孔脑膜瘤、髓母细胞瘤),颈、胸部髓内肿瘤,胸椎结核病灶切除。

术前用药:长托宁0.5mg,咪唑安定0.1mg/kg,术前30min 肌注。

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0.2/kg,芬太尼2ug-3ug/kg,阿曲库铵0.6mg/kg,丙泊酚1.0mg-2.0mg/kg。

麻醉维持:芬太尼2ug/kg,阿曲库铵0.6mg-1.2mg/kg,1%-2%异氟醚吸入。

选用螺旋内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折曲或压扁,影响通气。

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0 bpm,吸呼比=1:2。

用HP 3046 A监测仪监测ECG、SBP、DBP、SpO2 、P ET CO2 、P aw 。

选择40例病人(成人),全麻后相同的潮气量,相同的呼吸频率,分别于麻醉后仰卧位时及俯卧位时测定HR、SBP、DBP、SpO2 、P ET CO2 、P aw 。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著意义。

结果:(1)40例病人全麻后俯卧位时与仰卧位比较,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轻微。

俯卧位时心率(bpm)87.87±6.68,比仰卧位时83.55±8.87增快P<0.05,SBP(mmhg)俯卧位时119.66±5.76,比仰卧位时120.45±9.34,P>0.05,DBP(mmhg)俯卧位时74.70±7.67,比仰卧位时77.09±7.67,P>0.05, SpO2 (%)俯卧位时99.50±0.53,比仰卧位时99.55±0.52,P>0.05, P ET CO2(mmhg)俯卧位时29.45±1.32,比仰卧位时30.50±0.53,P<0.05, P aw(cmH2O)俯卧位时17.90±0.87,比仰卧位时15.20±1.87,P<0.05,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正反特伦德伦伯格 (Trendelenburg)卧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术中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女性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30例术中取特伦德伦伯格卧位,监测气腹前、气腹后、体位改变前、体位改变后15、30 min、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 时的MAP、HR、SpO2、肺胸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压、PETCO2。

结果气腹及体位改变后两组患者MAP、HR、SpO2、Paw、Ppeak、PETCO2 明显升高,Comp降低,组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卧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30例。

均为女性,ASAⅠ~Ⅱ级,年龄20~45岁,术前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

麻醉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接Detax Ohmeeda监护仪,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吸氧,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 mg/kg、咪达唑仑2~3 mg、地塞米松10 mg 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接麻醉呼吸机,设潮气量8~10 mg/kg、呼吸频率12次/min,丙泊酚4~6 mg/微量泵持续输注,复合吸入异氟烷及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 mg/kg 维持麻醉,术中麻醉深度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维持在55左右,以四成串刺激检测肌松的阻滞作用。

建立气腹后, A组患者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B组患者取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后,手术开始。

监测指标术中Detax Ohmeeda监护仪连续监测MAP、ECG、SpO2、肺胸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压(Ppeak)、PETCO2,并分别在气管插管后气腹前、气腹后体位改变前、体位改变后15 min、30 min、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记录上述各参数值。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睡姿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联

睡姿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联

睡姿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联睡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良好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每晚入睡后,有些人可能会面临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这可能对其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睡姿与睡眠呼吸暂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睡姿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联以及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1. 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的情况。

呼吸暂停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刺激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睡眠中断,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睡眠呼吸暂停主要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两种,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类型。

2. 睡姿对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研究发现,睡姿对睡眠呼吸暂停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仰卧位时,头部会倾向于后仰,使得呼吸通道变窄,并增加阻塞的可能性。

因此,仰卧位可能会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相比之下,侧卧位则可以减少气道阻塞,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此外,一些研究指出,俯卧位也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因为这个姿势会使得舌头向后倾斜,进一步堵塞呼吸道。

3.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并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3.1 调整睡眠姿势根据前文所述,侧卧位可能是较好的睡眠姿势,可以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如果习惯了仰卧位或俯卧位,可以尝试使用垫高枕头,以帮助保持侧卧位。

此外,还有一些专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设计的枕头和床垫,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通气效果。

3.2 减少身体重量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重的身体会增加压力,导致呼吸道阻塞。

通过减少体重,可以减少阻塞的概率,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建议与医生或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减重计划。

3.3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规律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睡眠模式,减少睡眠中断的风险。

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睡眠时间,包括周末,避免长时间的午睡,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4 避免刺激性物质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会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杨春凤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08(15)6
【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仰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单双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裸体置于配置鸟巢的保暖箱内.俯卧位组每次喂奶后20 min置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15°,四肢呈蛙状,头偏向一侧(左右交替),除治疗、喂奶、皮肤护理等时间外,每天俯卧位时间16~20 h;仰卧位组予仰卧位,头肩部抬高倾斜15°,头转向一侧,腿部弯曲,双足自然摆放.结果出生后7 d,与仰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明显,安静睡眠时间长,呼吸暂停次数少,呼吸、心率变异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俯卧位治疗护理有诸多生理益处,有利于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杨春凤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静吸复合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2.不同卧位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3.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4.
静吸复合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5.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酒后3种睡姿很要命

酒后3种睡姿很要命

酒后3种睡姿很要命
前段时间,老家的一位年轻人,因为醉酒而导致死亡。

据知情人透露,这位青年是由于俯卧位沉睡,导致呼吸道不畅,引起窒息而致死亡。

醉酒后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姿势休息很可能会出现呼吸
困难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是下列3种姿势,醉酒者不宜采取。

平卧位:喝醉的人往往会呕吐,但是喝醉后人的咽反射及吞咽动作比较迟缓,这时醉酒者如果是仰卧平躺,那么呕吐物很可能会返流入气管,发生误吸。

轻者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气管堵塞而窒息死亡。

俯卧位:俯卧位时口鼻朝下,常常会埋入被褥或软枕中,导致口、鼻呼吸通道不畅。

加之深度醉酒者呼吸中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呼吸动作大为减弱,躯体重力又使胸腹部受压,使呼吸进一步受到限制。

以上诸多因素,可能导致吸入空气不足,使肌体缺氧,进一步加重酒醉后的昏迷。

坐位:深度醉酒者由于体内循环受到抑制,心血管反射调节能力减弱,加之呕吐、出汗等可使肌体丢失大量水分,血管内血容量相对不足,容易导致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血压低时,坐位会不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利于下半身的
血液回流,因而造成血容量更加不足,使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

正确的姿势:对于醉酒者而言,保持正确的姿势,预防醉酒后体位不当而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建议:首先要给醉酒者解开领带、衣扣、皮带等,抬起下颌,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采取侧卧位,这样便于呕吐物引流,防止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

最后,一旦醉酒者出现危险状况,家人或朋友应及时送醉酒者到就近医院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CCM点评] Sep2012:闭合气量对单肺病变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2012年11月01日⁄研究点评, 进展交流⁄评论数 16问题的提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2期间,来自国的Younsuck Koh医生通过数个病例,就低氧血症患者的非机械通气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

其中一个病例非常有意思。

[病例]:男性,72岁,顽固性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ABG (FiO2 0.5): pH 7.07, PaCO286.0, PaO287.0, BE -5.7, HCO325.0, SaO291.0%胸片如图所示CT扫描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见左主支气管开口情况此时,如果考虑通过改变体位改善氧合,你会建议何种体位▪A. 左侧卧位(即患侧卧位)▪B. 右侧卧位(即健侧卧位)View Results无论你选择哪个答案,原因何在?[答案]:如图所示请参见以下文章闭合气量对单肺病变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KANG-HYEON CHOE, YONG-TAE KIM,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1. pp 1957–1962, 2000介绍及点评:杜斌Closing Volume Influences the Postural Effect on Oxygenation in Unilateral LungDisease(CSCCM原创,请注明)背景»在重力影响下,正常呼吸的成人低垂部位(重力依赖区域)的血流和通气分布更多»体位可以通过改变肺通气血流比影响气体交换•正常人体位改变时动脉血气维持相对恒定•肺病患者的体位对气体交换呈现显著影响•单肺病变患者健侧位于低垂部位时氧合改善•健侧肺在下时右向左分流或通气血流比改善»既往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单肺病变的成人与儿童,当健侧肺在下时氧合均改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由于年龄或吸烟等因素导致闭合气量(losing volume, CV)增加,此时重力依赖区域的气道在呼吸过程中可能发生闭合•通气更多分布于重力非依赖区域,从而降低重力依赖区域的通气血流比,导致低氧血症»假设:单肺病变成年患者侧卧位时闭合气量增加,导致重力依赖区域肺组织通气分布改变,从而影响氧合»对于一组单肺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侧卧位对于氧合的影响•侧卧位时氧合受到重力依赖区通气分布的影响•重力依赖区域通气分布受到闭合气量的影响方法学»研究对象•随机选择的44侧肺实质病变住院患者»肺炎(n = 23)与肺结核(n = 21)»测定动脉血气,计算AaDO2•其中24例患者接受肺通气扫描并计算闭合气量»16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10例肺炎和6例肺结核)»研究方案•动脉血气分析»部位:桡动脉»时间:自主呼吸空气且体位改变后20分钟»体位:平卧位, 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随机次序)•患者分组»健侧组:正常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PaO2更高»患侧组: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PaO2更高•PA O2= (PB– 47) x FiO2– PaCO2/R,其中R为呼吸熵(0.8)•AaDO2 = PAO2– PaO2•对于16例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计算不同体位时PaO2差值(正常肺在下时PaO2–患侧肺在下时PaO2),作为反映体位对氧合影响的指标•每侧肺的通气分布133Xe肺扫描•闭合气量(CV) * 一口气氮测定法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表示为均值± SD»两种侧卧位时PaO2和AaDO2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通气分布对氧合的影响•闭合气量对通气分布的影响结果»44肺病变患者中•26名(59%)为健侧组(即健侧肺在下时氧合改善)•18名(41%)为患侧组(即健侧肺在下时氧合改善)不同组患者改变体位时氧合情况参见表1及图1 表1图1•16名完成所有检查的患者情况见表1,健侧组8名,患侧组8名表1»氧合与通气分布的关系•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图2)»通气分布与闭合气量的关系•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 vs. 闭合气量(图3)讨论»本研究的发现•随机选择的单侧肺实质病变患者中,约60%正常肺位于低垂部位时气体交换明显改善•16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下列指标密切相关:»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的差值 vs. 闭合气量•提示»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高,氧合越好;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低,氧合越差»闭合气量越小,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高;闭合气量越大,健侧肺在下时通气分数越低•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患者,体位对重力依赖区域肺通气分布的影响与通常情况相反•单肺病变患者侧卧位氧合受到重力依赖区域肺通气分数的影响,后者受闭合气量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的通气血流比•正常情况下由于静水压的影响»直立时肺底部血流分布最多»体位改变影响血流分布»低垂部位灌注最多•通气分布也受到重力影响»在FRC进行呼吸时,肺底部通气较肺尖更多»体位改变影响通气分布»侧卧位时低垂部位肺组织通气更好•正常成人侧卧位时气体交换并无显著差异»单肺病变侧卧位的情况•单肺病变患者,健侧肺处于重力依赖部位时PaO2较高»右向左分流减少或通气血流比改善•单肺病变婴儿则相反,即健侧肺在上时氧合改善»婴幼儿上肺通气更好»胸壁较成人更软,静息时胸腔压更接近大气压,因此侧卧位时低垂部位气道更容易闭合»跨腹壁静水压差值更小,减少了低垂部位膈肌运动•成人闭合气量增加时也可观察到重力对通气分布的相反影响,即低垂部位气道容易发生闭合(如老年人)»闭合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闭合容量(closing capacity, CC) = 闭合气量(CV) + 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CV增加超过正常(CC > FRC)时,部分肺血流将分布至气道闭合的肺泡(通常位于低垂部位)»形成分流或通气血流比下降,影响动脉氧合•FRC的生理性降低会增加上述差别»体位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影响因素»平卧位FRC显著低于直立位;即使在44岁正常人,平卧位时CC可能≥ FRC »65岁以前,直立位时CC ≤ FRC»随年龄增加,CV将逐渐超过FRC»本研究在卧位测定动脉血气,从而增强了CC与FRC之间的差值»对于CV已经增加的患者,更有助于发现问题•导致CV增加的其他因素»吸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单侧肺炎或肺结核 (尚无资料证实?)»患者对体位改变反应不同,因此单侧肺病应当并非闭合容积增加以及体位改变反应不同的原因»灌注的影响•血流灌注的改变»老年人上肺灌注较年轻人更多»肺实质病变时肺泡充填引起气体交换障碍,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造成通气不良肺泡的血流减少»闭合容积(或闭合气量)对改变体位时氧合的影响•对于闭合容积增加的单侧肺病患者,体位改变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可能不同于正常人,反而与婴幼儿相似•对于闭合气量正常的单肺病变成年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因重力作用灌注增加,且通气增加,造成氧合改善»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局部灌注增加不呈比例,引起氧合障碍•本研究中»计算健侧肺在下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反映体位对氧合的影响»计算健侧肺在下与平卧位时健侧肺通气分数差异,反映体位对通气分布的影响•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成年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区域时,因闭合气量增加,造成灌注不佳的上肺通气更好,引起氧合障碍»体位对氧合的影响在闭合气量增加患者恰好相反»讨论为何单肺病变面积不太大的患者改变体位时即可出现氧合改变•假设:对于单肺病变患者,健侧肺在重力依赖部位时PaO2增加与闭合气量相关•问题在于,肺部病变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引起通气血流改变,从而导致上述结果•缺氧局部血流减少的程度与缺氧部位大小相关»缺氧面积越小,血流减少的程度越严重»缺氧面积越大,肺动脉跨壁压和灌注压越高;减少血流的作用越不明显•因此,患侧肺血流减少并不要求肺部受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单叶肺缺氧导致该叶肺灌注迅速减少,局部血流仅相当于氧合正常时的一半•本研究中,我们有意选择了单肺病变患者(至少一叶受累)•对于单侧肺病患者而言,»为粗略估计有多少患者在患侧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氧合改善,我们对44例单侧肺炎或结核患者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约40%患侧肺在下时氧合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意义»不同体位时AaDO2差异显著,提示通气血流比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既往一项研究结果不同»所有患者健侧肺在下时PaO2最高•其他研究显示,并非所有患者均如此•并无系统研究对体位影响的机制进行探讨»我们对于单侧肺病患者侧卧位时通气分布对氧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单肺病变患者侧卧位时氧合受到闭合气量的影响 (因重力依赖区域通气发生改变)»这一结果与既往部分研究相同»单侧肺病婴幼儿患侧肺在下时氧合改善 (重力依赖区域气道容易发生闭合)»接受机械通气的单侧肺栓塞成人患者也有类似表现 (重力非依赖区域肺组织通气更多,健侧血流更多)»需要更大样本研究证实我们的发现»临床意义•通过改变体位提高氧合可能避免使用昂贵的机械通气装置•体位改变有助于预防褥疮»建议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单侧肺病患者需要考虑体位对氧合的影响»健侧肺在下时与患侧肺在下时PaO2差值 vs. 健侧肺在下时与平卧位PaO2差值(图4)•对于闭合气量正常的单肺病变患者,应当考虑将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而非患侧肺在下或平卧位•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患者,应当考虑将患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或平卧位,而非健侧肺在下•我们建议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氧合 (动脉血气或脉搏氧饱和度) 最佳的体位,而不仅根据常规护理方案结论•对于单肺实质病变患者,健侧肺位于重力依赖部位时氧合并不一定改善•除体位外,闭合气量也影响侧卧位时氧合»患侧肺在下时,闭合气量增加,低垂部位肺组织通气减少,氧合改善•提示:对于闭合气量增加的单肺病变患者,患侧肺在下时血流与通气均减少评价[注]:本文点评容仅为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代表CSCCM及任何学术组织的推荐意见»针对这篇文章,我其实没有太多的评论•我们以前都是希望尽可能给大家介绍最新的文献•但是,这次我们介绍的是10多年前发表的文章»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它解决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我们都知道,对于单侧肺病患者,患侧在下时氧合恶化,其原因在于低垂部分血流更好,所以患侧肺在下时血流虽然较多,但通气不佳,因此导致通气血流比不匹配,影响氧合•但是,我们也知道,有少数单侧肺病患者,患侧在下时氧合改善»我们(至少是我)并未深究其原因»这篇文章说明•部分单肺病变患者闭合气量较大»即在较大的肺容积下即可能发生气道塌陷•这些患者健侧肺在下时低垂部位气道塌陷,影响低垂部位肺(即健侧肺)的通气,从而影响氧合»我得到的启示•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其实很重要,但是我们(至少是我)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至少是我)大概只能停留在匠的水平•对于学科的发展而言»重症医学(危重病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这一点不用怀疑,恐怕也不是谁说要取代就能够取代的,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虽然在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但其实我们的ABC并未学好,也未做好»与其陷入同其他学科的纷争中,不如踏实下来,丰富自己(CSCCM原创,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