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篇一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2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3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4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饮酒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

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饮酒其五》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饮酒其五》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理解内容。
四、合作探究,赏读诗歌。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
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 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 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 以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4.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 来,只可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妙不可言。这两句诗,直抒胸 臆,点明主旨: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 义,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五、探究思想,小结本课。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 见,讨论交 流,教师巡回 指导,归纳总 结。
师生一起结 合板书回顾 课堂学习内 容并总结。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 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离 尘俗。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 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 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 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 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
深层感悟。
梳理知识,强 调重点。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配练中的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饮酒
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偏——内心恬静 采菊悠然——生活闲适 山夕飞鸟——内心愉悦
宁静致远 淡泊名利
教后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内容
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24 诗词五首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副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诵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字词及其它有关知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杰出代表。

《饮酒》组诗共20首,是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创作的,多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本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十二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展现了诗人从自然中寻觅乐趣的恬适心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其格调闲雅别致。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他们喜爱信息化媒体,更倾向于接受感性、直观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 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领悟诗人的人生态度,探寻诗歌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诗人“心远地自偏"的人生境界和“此中有真意”的内涵。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展示陶渊明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美景、听到这首音乐时,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学生可能回答:宁静、悠然、闲适等)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陶渊明笔下的自然山水充满了诗意与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饮酒(其五)》,去领略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探寻他归隐田园的真谛。

二、初读诗歌1. 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读音上的错误。

(3)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如“结庐(lú)"东篱(lí)”“悠然(y ōu rán)"山气日夕佳(qì)”等。

2. 把握节奏(1)教师讲解五言诗的停顿规律,如“23"212”“221"等,并举例说明。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人境悠然悟真意——《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诗歌是“载情"的文体。

虽然诗歌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但无论是叙事的、议论的,还是写景的、状物的或哲理的,都是以“载情”为要。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粹",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我们的古文论家指出,诗歌之美,是通过诗歌语用精湛以及高超的“造言"艺术来表现的。

——曹明海《诗歌到底“怎么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饮酒(其五)》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诗词五首》的第一首。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使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是陶诗中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大意。

但是对语言高度凝练,意象内涵丰富的诗歌的鉴赏与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通过对“菊”“南山"等意象的体味,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人生追求。

四、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析意象,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

五、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七、资源与工具多媒体环境PPT 朗诵配乐八、教学时数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诗人的一双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饮酒(其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饮酒(其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饮酒(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饮酒(其五)》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

这篇文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抒情小诗,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追求自由自在的心情。

全文短短五行,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李白的豪放与激情,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李白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需要学生仔细品味才能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感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升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文言文的语法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和相关的古文知识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李白的生平为切入点,引出今天的课文《饮酒(其五)》。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注意生僻字词的释义和文言文的语法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法现象,让学生进行解释和翻译。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然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李白为什么向往田园生活?学生可以结合李白的生平和其他诗作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予的情感。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体味诗歌内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豆苗稀;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始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自己身处环堵萧然,不蔽风目的环境中,却愿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资料链接: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辞官回乡,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

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通过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艺术化)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诗。

2.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造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他就款待他们。

他若先醉,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意思是,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的天真直率不难得见。

一篇《桃花源记》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令后人永远怀想。

他就是陶渊明,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解题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一)一读品诗韵律美1.学生试读。

2.听教师范读或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3.明节奏: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其五)》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其五)》教案【教学目标】1.依据古体诗的格律特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情感。

2.通过抓住关键词,联想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学习通过朗诵吟咏的方法,初步把握诗歌内涵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心远”“悠然”“真意”等关键词,联想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位诗人,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淡泊宁静,崇尚自然,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清高、独立、超世脱俗。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饮酒》,和他一起探寻人生的真谛。

(说明:诗言志,引导学生浸染在菊的意象中,激发起探寻整首诗歌内涵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一)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书上画出朗读节奏,揣摩韵味。

(二)找到押韵的字,朗读时尝试把韵拖长,语气要舒缓一些,体会音声之美。

预设:(1)节奏如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押韵的字有:喧偏偏山还言。

师强调:这些韵字押“an”韵,吟诵诗歌时,一般“韵要拖长”,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请再有感情朗读一遍本诗,语气要舒缓一些。

我们是否感觉到车马的声音离得很远很远呢?是不是觉得所处之地的很偏很偏呢?是否眼前仿佛看到南山绵延不绝呢,是否有鸟儿成群结队飞回巢的感觉呢?这样读“言”有没有感叹自得之意呢?这就是吟诵的魅力。

(说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要多读熟读”,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

这一环节既是感受诗歌的音声之美,同时也是在积累名言警句。

)三、结合背景,参照注释,理解诗意(一)提问:诗里面没有写饮酒,为什么本诗会以“饮酒”为题目呢?(二)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再次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诵读,把握诗歌整体节奏音韵;2.思维方法与提升:意象分析,体味诗歌“悠然"意境;3.审美鉴赏与创造:入境会意,品读诗歌“真意”内涵;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感悟田园诗人隐逸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诵读,在理解诗歌大意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意象,展开联想想象,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品位美读,引导学生联系陶渊明生平,入境会意,感悟陶公所追求的自然宁静与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酒")酒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诗与酒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问同学们回忆所学有关“酒”的诗词)有飘逸潇洒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有送友出塞的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关无故人"。

酒能壮志抒情;能消愁忘忧;能劝己勉人。

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添酒的韵味。

我们来走进课文,读读这首《饮酒》,看看这首诗是陶渊明酒后狂乱之作,还是酒后吐真言?(二)教学活动一:朗读诗歌,把握五言诗节奏音律1.全班齐读,划分诗歌节奏。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握基调,找到诗眼“悠然”。

提问1:这首五言诗的节奏是?明确:二三拍提问2:押哪个韵?明确:an韵,喧、偏、山、还、言提问3:在朗读中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怎样?预设:闲适、轻松提问4:这样的闲适轻松,在诗歌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明确:悠然3. 请个别同学朗读,相互点评,教师范读。

(三)教学活动二:分析意象,品析“悠然"1.诵读诗歌,请同学找出诗歌意象。

提问:这首诗虽是酒后直抒胸臆之作,也颇有一些写景的句子,我们来找找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写呢?明确:庐;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诗韵2.品词析句,悟诗魂3.品味真谛,学诗趣【教学重难点】品词析句,悟诗魂;品味真谛,学诗趣。

【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激趣导入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派之祖,千古隐逸之宗”。

历代的文人名士对其页是赞赏有加。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我们今天就通过《饮酒(其五)》一探究竟。

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以游戏的方式梳理“陶渊明简介”和重点词语解释三、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诗韵2.品词析句,悟诗魂3.品味真谛,学诗趣四、走进诗歌,探究诗情活动一—读诗:读你千万遍1.一读:字正腔圆地读(要求:读准字音)师:请大家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地读。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师:大家都会读吗?随机点名朗读师:读音准确,而且声音洪亮。

2.二读:有板有眼地读(要求:读准节奏)师:五言诗一般采用“二三”节奏,你知道什么是“二三”节奏吗?(随机点名用“二三”节奏试读)。

师:读出了抑扬顿挫之感3.三读:有滋有味地读(要求:读出韵味)师进行方法点拨:找准韵脚和仄短平长4.欣赏名家朗读视频并思考诗人的心境。

活动二——赏诗:品你意难忘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美美地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出了诗人的心境吗?(生:“悠然”)。

2.师: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悠然自得的心境呢?这里老师介绍赏析诗歌的第一个方法——知人论世法。

(播放视频了解写作背景)(指生总结):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为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怡然自得、闲适俭朴的生活。

3.师:那么归隐后陶渊明的生活和心境如何呢,我们一起走进《五柳先生传》来看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吧啊!(出示《五柳先生传》)(指生回答):生活很贫困,闲暇之余喝喝酒、读读书,好不自在悠然,因为他不因为贫困而忧伤,也不极力追求荣华富贵。

4.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探讨,聚焦“悠然”品诗情。

师:作者的“悠然”,主要体现在哪些意象或词句中?(要求:以“我从一词/意象中,读出了“悠然”,因为......”的方式来回答)师:这里又涉及到诗歌赏析的另一种方法:解析意象法(指生朗读)(教师范例:我从“庐”中读出了“悠然”,因为庐居室幽静,朴素自然,体现诗人享受着安于简朴生活的悠然和快乐。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本课题名称《饮酒(其五)》难点名称体会《饮酒(其五)》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教学古诗词不应只是局限于应试目的的生硬解释和死记硬背,而更应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受到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品悟诗韵画意的古典语言表达。

2.本诗需要结合的历史文化背景较多,值得品味的语句也很丰富,所以如何在较短的课时内帮助学生理解,是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积累,能够初步感知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但是文学历史了解不深和人生阅历不足,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出世文人的人生追求。

2.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质与量都有待提高,导致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较难独立阅读思考与本课古诗创作有所勾连的文言诗文史料。

难点教学方法读中品,在揣摩重音、节奏、语气的同时,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细读文本,深入挖掘文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3.“知人论世"启发深度思考,结合精当遴选剪裁有致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抓住“心远”“真意"这些关键词,理解陶渊明的淡泊归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丰富的酿酒品酒经验。

悠悠历史长河之中,酒香熏陶浸染出的“诗酒佳篇”也不在少数。

酒,是李白杯盏中浮光漾漾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高;是曹操《短歌行》中满溢愁绪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抱负;也是范仲淹塞外深秋驻守暮色孤城之时“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冷寂。

酒助诗兴,诗添酒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饮酒(其五)》,走进诗人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初识解题请同学们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读一遍,注意感受老师读诗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展示PPT,教师范读)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题目叫《饮酒(其五)》,可是诗句中却并未出现任何一字与“饮酒”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PPT展示)“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渊明的《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写于其归隐之初,许多都是写其在大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怀。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恬淡闲散的生活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自然轻松愉悦。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几句则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鉴赏有所了解,初步积累了认识和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阅读古诗,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引导,既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能力,并且借助工具书和注解自己理解诗歌内容。

以前学习,对陶渊明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当时门阀制度、社会状况理解还不够深刻。

对于“真意"还很能难理解。

设计理念一、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然而意蕴深刻,需要反复体会。

初中语文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饮酒(其五)》是选自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文章通过对田园生活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情操。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同时,课标明确指出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应:“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单元分析:本单元为品格志趣学习单元,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本诗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古诗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具备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还没有接触过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不太了解,对诗中的隐逸情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较难把握。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明确诗歌字词发音,掌握五言古诗的节奏,读出诗歌韵律之美。

2.文学欣赏能力目标:通过名句的品析鉴赏,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3.文化素养目标: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4.思维能力目标:联系时代背景,对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认识,形成自己对“人生真意"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诗中名句,感受诗中田园风味,体会诗人隐逸情怀。

教学难点: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把握“真意”的内涵,陶冶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随声入文,创设情境巧激趣教师唱《饮酒(其五)》歌曲导入新课,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八上语文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饮酒(其五)》的基本背景和陶渊明的创作风格。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饮酒(其五)》,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抒情手法和哲理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意象、抒情手法和哲理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d.诗词创作背景的把握: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创作心境对理解本诗有重要影响,学生可能对此了解不足。
-教学策略:结合历史背景、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学常识框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饮酒(其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放松心情、欣赏自然之美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陶渊明是如何通过饮酒这一生活小事,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饮酒(其五)》的韵律、节奏、对仗等诗词基本技巧,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
-例如: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对仗结构,以及“心远地自偏”中的意境表达。
b.诗词的抒情手法:分析陶渊明如何运用自然意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例如: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诗意画面,体会诗人的闲适心情。
部编版八上语文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精品教学设计
2. 电子白板的使用既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展示学生当堂讨论的生成性信息。同时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进行的修改进行成果性保存。这些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更加贴合学生学情实际的课堂教学。
2.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学习鉴赏诗歌的朴素之美。
3.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主旨,体会诗中作者乐观淡泊的的情致和高远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思想主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二、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台
展示学生随堂仿写练笔的作品。
预期效果:把学生随堂仿写的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诗歌赏析与片段描写相结合,落实到笔头上。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批阅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的书写情况,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
三、使用音频播放
使用背景音乐为学生的朗读提供音乐氛围。
预期效果:提供情景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全情投入地展开朗读。
饮酒(其五)
一、教材分析
《饮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0课的五首诗歌之一。之上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四篇古代游记散文相承接,之后与《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己亥杂诗》共为一课。诗文之间有的表达的是旷达的胸怀,有的流露的是自得之乐,有的抒发的是闲适之情。虽然所记景色不同,所写心境也不相同,但是却都离不开感事抒怀,借景言情。
中国的传统文学源远流长,诗歌作为其中的一支 ,总是能够给人以美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对晋以后,包括唐宋时期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饮酒》诗,名为“饮酒”,却是他“田园诗”中代表性的作品。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饮酒《(其五)》的主要内容,理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学习其描绘田园生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欣赏诗中的田园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2. 体会诗中 心远地自偏”的哲理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或者分享关于陶渊明的诗词,如《《归园田居》等,引入《饮酒(其五)》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2. 理解意境:讨论诗中的田园景象,理解《 心远地自偏”的哲理思想,即只要心灵超脱,即使身在闹市也能感到宁静。

四、品读欣赏1.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诗中的画面,尝试用语言描绘,体验诗人的情感。

2. 比较阅读:与陶渊明的其他田园诗进行比较,体会其诗风的一致性。

五、拓展延伸1. 分享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 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理解,鼓励多元解读。

2. 生活启示:讨论这首诗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如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等。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词意境和诗人情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诗词,提升人文素养。

【作业布置】1. 背诵《饮酒(其五)》。

2. 以 悠然见南山”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描绘你心中的田园生活。

【板书设计】《饮酒(其五)》1. 诗句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意境理解:心远地自偏3. 情感体验:悠然自得4. 生活启示:超脱世俗,内心宁静。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饮酒》(其五),读懂古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饮酒》(其五),读懂古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领悟人生的真谛。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师: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因此人生的境界有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舍弃了尔虞我诈的宦海生活,最终选择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其五)》,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二、探索新知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写作背景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认准字音车马喧.(xuān)东篱.(lí)一词多义自心远地自.偏(副词,自然)归来倚仗自.叹息(副词,独自)词语解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优质教案_3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优质教案_3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相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学法,自主合作。

三、【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由图片导入。

同学们,喜欢菊花吗?菊花开在百花凋零的深秋时节,它不畏严寒,迎风斗霜,气韵超逸,历来被用来象征恬淡高洁、傲然不屈的品格。

早在东晋时期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齐):陶渊明。

对,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元好问以前这样评价过陶渊明的诗。

学生(齐读):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扫清字词障碍。

结庐(...)...).东篱(...).喧(2、初读——听诗韵。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②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③男女生分组朗读。

④听范读。

⑤学生仿读。

(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处理)四、精读——知诗意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你对这首诗的一个初读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去形容这种感受啊?2、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悠然的心境呢?请从诗中找一个词,去表现有如此悠然心境的原因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
1、走近作者:○1陶渊明其人: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创始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陶渊明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作品介绍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四、诗韵朗读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处理)
3、学生朗读、背诵。

五、画面再现——理解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诗句。

2、有疑问之处圈点勾画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3、解释加点词语。

①结庐
...世俗往来的..盖房子人世间②而无车马喧..在人境
纷扰
③问君.何能尔.陶渊明自称这样,如此④悠然
..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
⑤山气.日夕
..还一起..佳气象,景色接近黄昏的时候⑥飞鸟相与
⑦欲辨.已忘言辨析
4、翻译诗歌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来。

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辨析,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六、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心远地自偏”中的“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远及近,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的“真意”是什么?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6、结合所学的诗句,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①语言朴素自然。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清新自然。

②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

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

最后用理语作结。

七、小结感悟——领悟诗道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2、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

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八、古今合韵——穿越时空,跟陶渊明来一次心灵该得契合(《饮酒》改写)
把一座茅屋心居之身倚之那结伴归巢的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菊花处樊篱旁飞鸟啊
然而我却悠然抬头恋着旧林
丝毫感觉不到满眼庐山色守住信仰
俗世的喧嚷锁住我
有人问我迷醉的目光真者自然存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存者且会真
那是因为因着黄昏生活,
我把它放置在追逐阳光本就应该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不思不量
九、我的收获
用一句话写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十、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
的画面。

我来到庭院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苍翠巍峨的南山映入眼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这句诗所展现的美景。

夕阳西下,山上缥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地结伴飞回窠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