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吆喝教学设计与反思_1

合集下载

《吆喝》教学设计(优秀8篇)

《吆喝》教学设计(优秀8篇)

《吆喝》教学设计(优秀8篇)吆喝篇一吆喝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北京图片、音乐视频、吆喝声音材料、课件。

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配乐图片导入(ppt)二、作者简介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xx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

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

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

三、整体感知1、字词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2、读课文前问题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3、走进吆喝,感受特色(1).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物品,看看这些物品涉及哪些行业?(2).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4、三读课文、三赏吆喝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1)现在,请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绪,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

《吆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吆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吆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吆喝”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结合“吆喝”这一特色文化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吆喝》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吆喝》,让学生了解“吆喝”的定义、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介绍“吆喝”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学习《吆喝》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动作要领;(3)学习一段经典《吆喝》的表演内容。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吆喝”的概念和历史,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学习基本技巧:教授《吆喝》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模仿练习;(3)学习表演内容:教授一段经典《吆喝》的表演内容,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4)展示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吆喝》表演,展示成果。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吆喝》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练习和表演。

他们通过学习《吆喝》,不仅增强了自信心,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表演实践,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然而,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可能存在单一和片面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

最后,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需要更加完善,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尽一份力量。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篇)《吆喝》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资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3.培养同学对口头广告的发明能力二、教学重点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别,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同学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资料布置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同学发挥自我发明能力,发明有新意的口头广告三、课前准备1.同学:课前对课文要有充沛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生平。

2.教师: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资料,使同学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四、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身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同学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身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同学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五、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同学默读,自我思索)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布置资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吆喝 教学设计(9篇)

吆喝 教学设计(9篇)

吆喝教学设计(9篇)《吆喝》的教学设计篇一一。

说教材1.教材内容《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吆喝》一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某种“吆喝”。

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

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学目标的设定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应注意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

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的生活真谛。

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速读、默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是学习重点。

创设意境体味文章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树立文化大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学的难点。

吆喝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吆喝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吆喝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吆喝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吆喝的定义及其起源,掌握吆喝的技巧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吆喝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自己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吆喝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前期准备(1)教师精心准备各种吆喝的例子和视频,并准备制作吆喝小册子。

(2)分组安排,每组4人,每组一本吆喝小册子。

2.导入新课(1)教师给学生展示各种吆喝的例子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讲解吆喝的定义及起源,让学生对吆喝有个基本的了解。

3.吆喝的技巧与方法(1)教师示范吆喝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声音响亮、语言清晰、节奏鲜明、感情真挚等。

(2)教师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吆喝的技巧和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吆喝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吆喝小册子的制作(1)教师给每组分发一本吆喝小册子,并告诉学生需要在小册子上写吆喝的内容和方法。

(2)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制作吆喝小册子。

(3)学生展示吆喝小册子,互相交流吆喝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5.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提问学生关于吆喝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巩固。

(2)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分享他们的进步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吆喝技巧和方法,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

2.对学生制作的吆喝小册子进行评价,包括吆喝的内容和形式。

反思:教学设计中引入吆喝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模仿和练习吆喝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吆喝小册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的效果。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吆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前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教师: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

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教师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⑴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局囿()招徕()饽饽()秫()秸荸荠()隔阂()商贩()蘸()⑵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⑴学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

吆喝教学反思9则(合集5篇)

吆喝教学反思9则(合集5篇)

吆喝教学反思9则(合集5篇)作为一名新进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吆喝教学反思9则,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吆喝教学反思9则第1篇对节选课文版《吆喝》的主题探究过程,让我在设计上,明确以下两点:(一)把握同学认知规律,由熟入生,将生“炒”熟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况是稀松平常的口头吆喝。

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异,要理解包蕴于文中的浓情厚意,实非易事。

而课堂上我避乱就易,用同学所谙习的“问题阅读法”导入,简单的三个问题“谁在吆喝?怎样吆喝?吆喝什么?”很快就让同学进入了状态,沉入文本解读中。

(二)想同学所想,简单的细节点燃同学思维的火花对于这节课的生成,印象最深的当属“找吆喝”和“现吆喝”两个环节的处置。

同学在这两个环节中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当前新课标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足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诚,把课堂交给同学,予以同学充足的创作与表现空间。

但这两个环节之所以能有序进行,跟杨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处置是分不开的。

在“找吆喝”之后,我有意让同学“亮嗓子”,而且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道地的京腔“吆喝声”,营造气氛,预热诚绪,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却至关紧要。

简单的处置却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吆喝教学反思9则第2篇教学《吆喝》一文时,我在设计上,明确以下两点:(一)把握同学认知规律,由熟入生,将生“炒”熟。

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况是稀松平常的口头吆喝。

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异,要理解包蕴于文中的浓情厚意,实非易事。

而课堂上我避乱就易,用同学所谙习的“问题阅读法”导入,简单的三个问题“谁在吆喝?怎样吆喝?吆喝什么?”很快就让同学进入了状态,沉入文本解读中。

(二)想同学所想,简单的细节点燃同学思维的火花。

对于这节课的生成,印象最深的当属“找吆喝”和“现吆喝”两个环节的处置。

同学在这两个环节中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当前新课标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足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诚,把课堂交给同学,予以同学充足的创作与表现空间。

《吆喝》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吆喝》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吆喝》公开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吆喝》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吆喝》的基本内容介绍。

2. 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

3. 探讨作者通过《吆喝》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吆喝》的基本内容。

(2)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吆喝》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讲解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吆喝》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作者思想和价值观的把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观。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⑵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⑴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⑵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⑵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

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教学目标】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吆喝》优秀教案(精选6篇)

《吆喝》优秀教案(精选6篇)

《吆喝》优秀教案(精选6篇)《吆喝》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吆喝》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吆喝》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吆喝形式的多样性。

2、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吆喝的特点,并尝试创编吆喝。

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不同的吆喝形式带给我们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

2、快板、纱巾、喇叭道具各若干。

3、图书、水果、点心模型若些。

4、店铺牌子三个。

活动过程:一、回忆探索——了解特点1、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回忆模仿听到的吆喝。

导语:王老师在农贸市场录了一段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吧!2、老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老板,他们为了更快的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就会"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宣传方式来吸引顾客,让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这种宣传方式,就叫吆喝。

3、提问: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吆喝?逐步归纳出吆喝的特点。

(声音洪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吸引顾客,让他们一听就想买。

二、尝试体验——发现不同1、普通话吆喝给幼儿一个想像中的物品,引导幼儿从物品的特点入手,初次尝试创编吆喝这个解暑又解渴的夏季水果之王西瓜并分享,老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与评价。

2、歌唱类吆喝出示读书节卖书吆喝创意视频,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让幼儿发现这种吆喝的不同之处。

小结:像这种用歌唱的形式进行有节奏的吆喝,我们称它为——歌唱类吆喝教师再次出示樱桃、苹果和西瓜图片,幼儿邀请同伴进行讨论、合作创编吆喝。

3、展示创编结果,评价小结。

三、情境表演——合作创编1、介绍商店及游戏规则。

2、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摊位,分工讨论创编吆喝。

3、集市开张,分角色游戏。

4、活动自然结束。

《吆喝》优秀教案2活动目标:1、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体会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在活动中能友好地与同伴分工合作,并大胆地与人交往。

吆喝一课课后反思

吆喝一课课后反思

吆喝一课课后反思引言在课堂上,教师时不时会使用讲解、演示或示范等各种教学方法,其中就包括吆喝一课的方式。

吆喝一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嗓音高亢、语言生动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吆喝一课并不仅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吆喝一课后进行反思,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习效果。

吆喝一课的优点吆喝一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

通过高亢的嗓音、生动的语言,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此外,吆喝一课还可以增加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环境中更好地参与其中。

另外,吆喝一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或引导,使学生开始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考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此外,吆喝一课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通过吆喝一课来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

吆喝一课的不足尽管吆喝一课有着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吆喝一课可能造成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过度关注,却忽略了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学生可能只关注教师的表演和演示,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本质。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吆喝一课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吆喝一课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简单的、表面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和探索,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吆喝一课可能造成学生的疲劳和厌烦。

在一堂课上大声吆喝可能会疲劳和厌烦学生,尤其是长时间的吆喝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吆喝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语:这是一篇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的教学实践分享,介绍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步骤和技巧。

一、背景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口语表达逐渐成为了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在听、读、写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口语表达方面却常常无从下手。

对此,我们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二、目标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运用吆喝的表达方式、技巧、语言和情感元素;2、通过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起学生兴趣。

出示一张在商场里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场景,提问: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说些什么?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吆喝”。

2、了解吆喝的定义和特点。

根据学生在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吆喝的定义和特点。

比如:吆喝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而高声呼叫的。

吆喝中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同时需要强烈表达情感元素。

3、训练吆喝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1)让学生诵读范例:“听我一声呼唤,买到的是幸福,不买可就可惜了”。

(2)由教师起头,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吆喝,注意用好肢体语言和情感元素。

(3)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吆喝的语言。

4、分组练习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分别设置一个角色,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吆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来避免羞涩和紧张。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在合适的时候开始、结束练习,以此控制时间和氛围。

四、教学总结本次口语表达课通过吆喝作为主题,引发学生兴趣,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下快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将来有助于他们在具有更高难度的口语表达中更加自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本次口语表达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吆喝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元素,用简明的语言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2023年《吆喝》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

2023年《吆喝》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

2023年《吆喝》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叫卖》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先采纳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的胡同和叫卖声以及四合院的一组画面,激起学生的爱好,并让学生试着唱一唱,学一学,快速的将学生带入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学习本课。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让课文形象、可感,使得让人感到遥远的叫卖也变得亲切起来。

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还使文字图像相补充,相得益彰,启发学生联想,更深刻的体会了作者记忆深处的美妙回忆,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纳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就熬炼了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在问题设计中,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难于理解,我设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在拓展延长和作业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摸得着、看得见。

但仍存在着很多疏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由于学生预习不到位,存在害怕心理,课堂上比较拘谨,气氛不够活跃。

究其主要缘由在于教者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到位。

《叫卖》教学反思2我曾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叫卖》。

在这堂课上,我充分体现“课标”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首先感受情景,熟识课文,整体感知时让学生找寻出文中的各种叫卖,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其次触摸叫卖里的生活,探讨叫卖里的学问: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入手写“叫卖”的?2、作者最喜爱的叫卖声有哪些,缘由是什么?3、作者围绕北京的叫卖声介绍了什么?4、他对北京的叫卖怀有怎样的感情?要求学生介绍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必要时也借助京味十足的叫卖完成沟通。

同学们通过介绍,跟随着作者的缓缓记忆,渐渐体会到作者对叫卖的感情。

然后设计了一个小组内的活动,链接生活,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叫卖”,分析不同广告对同种生意的影响和作用。

在这堂课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设计了说“叫卖”的现场表演,喊“叫卖”的角色体验,论“叫卖”的课堂探讨等三个学生活动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23最新-吆喝 教学设计3篇

2023最新-吆喝 教学设计3篇

吆喝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吆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吆喝》的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二、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作者简介,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读,边勾画圈点重要语句,出示思考: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②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顺序要抓住标志性的词语,比如:时间的词语归纳最后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追问:课文思路清晰,请找出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比如:①“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②“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愉悦和怀念的感情(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可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便于梳理文章的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完成目标1、2)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吆喝》教学设计与反思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11-24 09:06 编辑《吆喝》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倡导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吆喝,导新课1、(放录音——老北京的吆喝声)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有这么一群被人们忽视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沿街串巷的贩夫走卒,他们为了将货物成功贩卖,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韵味十足的吆喝着,今天,我们就听听萧乾笔下的旧北京那悠远的吆喝声。

2、积累作者:萧乾,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3、揭示学习目标(1)、从语言中体会吆喝声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组材技巧。

(3)、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读《吆喝》,知内容1、读准字音2、感知文意: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1)文中介绍了哪些物品的吆喝?(2)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北京城?三、赏吆喝,品语言:1、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喝了蜜的大柿子。

”很甜。

“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

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

“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

“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

3、积累方法:(1)、比喻拟人夸张(2)写形写色写味儿四、悟吆喝,说感情1、请大家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想想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2、寻找语句,读出感受,交流感情。

3、积累方法:(1)、抓程度副词:如“更值得一提”“更喜欢”(2)、抓评价语、褒贬语:“十分精彩”五、学吆喝,再体验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1、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

2、吆喝串烧表演。

(吆喝,学吆喝,老师也参与吆喝活动。

)3、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乐观的生活态度)六、探《吆喝》,学写法如此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巧妙的串接起来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提示:顺序、关键句……)1、学生跳读课文,寻找关键语句。

2、积累方法:1、把握关键句过渡句总领句段落中心句2、写作技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七、拓展:我们的安康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的文化名城,你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俗文化?师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八、布置作业:1、今天的作业:搜集整理你身边的民俗文化,或(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抒写你心中的一种民俗文化)。

2、明天的作业:请用发现的眼睛追寻生活中更多的美。

老师赠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11-24 09:06 编辑《吆喝》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倡导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吆喝,导新课1、(放录音——老北京的吆喝声)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有这么一群被人们忽视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沿街串巷的贩夫走卒,他们为了将货物成功贩卖,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韵味十足的吆喝着,今天,我们就听听萧乾笔下的旧北京那悠远的吆喝声。

2、积累作者:萧乾,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3、揭示学习目标(1)、从语言中体会吆喝声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组材技巧。

(3)、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读《吆喝》,知内容1、读准字音2、感知文意: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1)文中介绍了哪些物品的吆喝?(2)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北京城?三、赏吆喝,品语言:1、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喝了蜜的大柿子。

”很甜。

“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

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

“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

“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

3、积累方法:(1)、比喻拟人夸张(2)写形写色写味儿四、悟吆喝,说感情1、请大家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想想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2、寻找语句,读出感受,交流感情。

3、积累方法:(1)、抓程度副词:如“更值得一提”“更喜欢”(2)、抓评价语、褒贬语:“十分精彩”五、学吆喝,再体验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1、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

2、吆喝串烧表演。

(吆喝,学吆喝,老师也参与吆喝活动。

)3、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乐观的生活态度)六、探《吆喝》,学写法如此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巧妙的串接起来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提示:顺序、关键句……)1、学生跳读课文,寻找关键语句。

2、积累方法:1、把握关键句过渡句总领句段落中心句2、写作技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七、拓展:我们的安康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的文化名城,你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俗文化?师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八、布置作业:1、今天的作业:搜集整理你身边的民俗文化,或(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抒写你心中的一种民俗文化)。

2、明天的作业:请用发现的眼睛追寻生活中更多的美。

老师赠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11-24 09:06 编辑《吆喝》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倡导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吆喝,导新课1、(放录音——老北京的吆喝声)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有这么一群被人们忽视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沿街串巷的贩夫走卒,他们为了将货物成功贩卖,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韵味十足的吆喝着,今天,我们就听听萧乾笔下的旧北京那悠远的吆喝声。

2、积累作者:萧乾,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3、揭示学习目标(1)、从语言中体会吆喝声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组材技巧。

(3)、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读《吆喝》,知内容1、读准字音2、感知文意: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1)文中介绍了哪些物品的吆喝?(2)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北京城?三、赏吆喝,品语言:1、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喝了蜜的大柿子。

”很甜。

“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

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

“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

“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