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技术操作中:如超速开车
年龄差异
犯罪年龄 犯罪率 差异 青少年 高发
中壮年
老年
犯罪类型
犯罪手段
18之前-简单多轻微罪行 18-30生活欲求增加,多为暴力犯 罪和侵人身权利犯罪
阅历丰富,多专业性强 的犯罪-诈骗伪造等
多暴力性,重体能, 少预谋性.冲动性 (有成人化和智能化 趋势)
罪态度恶劣,故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都重于过失犯罪
受法律的制裁起始年龄不同:14和16 侵害对象不同:过多物质 心理学上的差异表现不同:
心理依据:故;清晰犯罪心理结构,各种心理因素正常 过:不存在犯意,原因在于个性心理缺陷 心理品质:故:心理品质往往恶劣,追求犯罪结果出现 过:不存在恶劣品质,事后多后悔 心理机制:故:各种心理因素结构严密,清晰 过:不清晰,具有模糊性
犯罪心理动因论
犯罪需要论 犯罪动机论 犯罪与智力 犯罪与气质 犯罪人的自我意识
犯罪需要论
需要-个体和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类型:生理和社会需要/马斯洛需要五层次 犯罪主体的需要:不正当/不现实/合理但不能满足
犯罪动机论
动机?-激发维持个体行动且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个性特征:攻击性/支配性/自信心/移情作用/受暗示性
性别差异
C 社会: 文化背景:狩猎与采集文化/园艺/农业/游牧/工业 家庭:不同扶养方式 学校:教科书和教师 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文艺作品等传播性别角色差异
D犯罪
女性 男性
数 类型 量
手段
地位作 处遇 用
渐 增
利用生理特点(性,流氓 等)和社会对女性的尊 重和信任犯罪(诈偷拐 等)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委,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方法。
犯罪动机,激起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指犯罪人外部积极影响下,经过思想斗争,改变其错误认识,或使其情绪反应,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使其犯罪心理结构向积极方向转化。
犯罪心理的反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一自我中心。
二反社会的需要,动机和目的,消极的人生观,三反社会人格,四不良情感,五,自控能力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与犯罪的关系,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与犯罪,1,精力过剩和缺乏支配能力矛盾,2,好奇心强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3,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矛盾二,心理内部矛盾与犯罪1,认识与情感2,情感与意志行为3,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三,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客观现实的矛盾与犯罪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是影响2,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限制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犯罪群体巩固和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有哪些1,成员间相似与人际吸引2,领导与成员的关系3,群体内部协作4,群体间的竞争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的特征1,一般从即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业习惯2,缺乏自我约束,无道德和责任感3,自我为中心,行为冲动随意,4,情感冷漠,不能正常与人相处,5,犯罪的能性大成果犯,惯犯居多,挫折---犯罪动机形成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1,具备必要的动机,目标,2,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3,必须有挫折情境的发生4,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在心理上有所感觉5,必须对挫折有知觉与体验而产生紧张善和情绪反应。
犯罪心理画像,信息来源一,基础1,勘查,研究犯罪现场2,研究被害人3,研究犯罪人二,信息来源1,遗留在现场的痕迹中获取明态信息,潜态信息2,从对被害人,感知人调查访问中获取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
犯罪心理学
“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
能得到满足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望与欲求的表现”。长期存在不满情 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 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 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他认为, 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特别 是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获得错误观念、动机、态度、 理由以及犯罪的方法技巧等,并逐渐使违法心理战胜守 法心理。
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包括:犯罪嫌疑人,罪犯 ( 已判刑的
人),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刑满释放人员(可能会
重新犯罪)等。
2、心理与犯罪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 是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气质、能力、性格、需 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和心理状 态的总称。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 理特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犯罪与犯罪人
“犯罪”是刑法学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中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 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研究哪些问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3)研究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4)研究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和行为特征; 5)研究侦查、审讯和审判犯罪人过程中的心 理问题; 6)研究犯罪行为的预测、预防和矫治的心理 问题。
犯罪心理学专业
犯罪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犯罪者为何要犯罪、如何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
在这个领域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如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学、心理病理学、生物学等等。
第一章概述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犯罪的本质、动机和原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也关注其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犯罪者,包括因犯罪而被判刑的罪犯以及犯罪行为被发现前还未被发现的潜在犯罪者。
犯罪心理学家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来了解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者的以下方面的心理特征:(1)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包括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社交能力等(2)犯罪者的思维方式:包括认知偏差、认知方向、思维方式等(3)犯罪者的动机:包括报复心理、破坏心理、权力渴望等(4)犯罪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童年经历、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3.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性格测验、面部表情分析、神经科学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随着心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实境技术的应用亦成为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生物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犯罪学理论四个方面。
1. 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理论认为,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身体中某些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一些人具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此外,性别、遗传等因素亦对犯罪行为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2.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受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的影响的。
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社会因素都可能导致犯罪的发生。
3.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主要取决于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例如,自我中心、冲动控制不好、缺乏同情心等心理特征都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犯罪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犯罪心理学:是遵循“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产生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规律的学科。
犯罪高危人群:是指容易成为犯罪主体的人群,或者说犯罪可能性相对比较大的人群。
犯罪的钟点特征:指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犯罪行为的分布特征。
需要: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和社会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诱因: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的。
犯罪动机:指推动或促使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态度体验、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集合型动机犯罪。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犯罪动机的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明显。
犯罪心理学
研究内容
我国犯罪心理学采取广义犯罪心理学的体系。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 ②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③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④犯罪人在不同情景中的心理。 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例如杀人犯心理、强奸犯心理、抢劫犯心理等等。 ⑥变态心理与犯罪。 ⑦侦查、审判、作证等活动中的心理等等。 ⑧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 ⑨犯罪预测和预防心理学问题。
犯罪心理学
心理学分支学科
01 简介
03 研究内容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研究对象
目录
05 学科性质
07 司法心理学
06 实践任务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研究作为反映社会的犯罪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介于自然科学与社 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多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综合反映。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学 说和研究方法,既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一方面,犯罪人具有生物属性的特征,无论是犯罪 心理的形成还是犯罪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因而犯罪心理学不能不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 的性质。另一方面,某一个个体或群体的犯罪,往往是社会因素起着主要作用,是消极的、不良的客观社会现实 在犯罪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犯罪心理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的性质。
犯罪心理学
CREATE TOGETHER
DOCSBiblioteka DOCS SMART CREATE
犯罪心理学: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 机
0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与心理活动关系的学科
• 探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动机和心理演变过程 • 分析不同类型的犯罪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 为司法实践提供心理学支持和建议
• 财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贪婪性:对财物有强烈的占有欲,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 狡诈性:善于利用他人和社会规范中的漏洞,实施犯罪行为 • 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寻求心理上 的安慰和满足
• 财产犯罪的预防和矫治需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性犯罪与心理分析
• 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性欲望:对性行为有强烈的欲望,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 权力欲:通过性行为来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欲 • 反社会性:对他人和社会规范持有敌意和抗拒心理
05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与动态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包括:
• 犯罪心理预测: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 犯罪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减少犯罪的发生 • 犯罪心理康复:通过心理康复措施,帮助犯罪者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动态包括: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
•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如个性、认知、情感等 •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场所等 • 犯罪者的心理演变过程:如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观察法:对犯罪者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犯罪者的心理信息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探讨犯罪心理现象
犯罪心理学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
学科性质: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心理依据•简述犯罪生物学派的主要观点1、颅相学相信大脑的形状与头骨能够揭示一个个体的性格与心理发展。
2、天生犯罪论:人的物理结构决定犯罪倾向的存在;天生的罪犯是退化的家族的祖先遗传下来的;纹身是远古人类和那些仍然停留在野蛮状态的人的重要特征。
3、体型说认为:人的体型不同,犯罪几率不同,所犯罪行也不同。
体型与犯罪有某种内在的联系!4、犯罪家族说相信有一种“犯罪基因”会代代相传5、脑功能失常说:人体脑部遭受伤害而引起脑部功能失常,可能导致机能失调、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进而行为异常6、血型论:人类有A、B、AB和O四种血型,每种血型人群的气质和性格不同,犯罪倾向也不同•简述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主要观点: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早期生活经验对偏差与犯罪行为的影响。
本我、自我、超我发展三者协调发展,则呈现出正常的人格状态;某一人格占绝对优势,则呈现异常人格。
不同人格的发展阶段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不同。
反社会人格的罪犯往往有过童年的心理创伤。
主要贡献: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大大扩展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
•简述阿德勒的犯罪观。
阿德勒认为,人的基本欲求不是性,而是克服自卑感和补偿欲望。
人犯罪不是因感到自尊,而是由自卑引,是为了追求优越而采取的过度补偿。
在罪犯的各种活动和态度中,都显现出他是在挣扎着要成为优越,要解决问题,要克服困难。
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他没有这种形式的追求,而是他所追求的方向。
当我们看出他之所以采取此种方向,是因为他不了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不关心其同胞时,我们将会知道,他的行为是十分不明智的。
犯罪心理学
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广义说,即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反面:其一,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和特征,有关刑事责任的心理因素(认识因素与认识能力,意志因素与控制能力,感情状态机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其二,群体犯罪心理,主要研究在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中,各犯罪行为参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探讨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加重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观犯罪依据);其三,有关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包括犯罪心理的预测,刑罚的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转化与矫治等。
犯罪心理绪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治理论。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犯罪行为是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可看作是社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基本任务是荧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阐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教育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心理升微亿依据,并在次基础上指定出符合心理规律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智力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服务,以便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安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目的。
理论方面的任务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㈡推动临近学科的发展首先,研究犯罪心理学必将推动心理学科的发展。
其次,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将推动犯罪学和刑罚学的发展实践方面的任务首先,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的培养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挥综合治理的最大效应。
犯罪心理学
• 5。从前有一个赌鬼的遗孀,有一天她看她 小儿子以前写的日记。“4月6日爸爸不爱 洗澡,身上长了很多虱子,我趁他睡觉时 抓了几个,真好玩。”女人看了以后,就 精神失常。为什么?
• 5.女人是一个可怜的人,丈夫生前是一个十足 的赌徒,每每丈夫要去追求千金一掷的大赌之 际,她都感到自己的心脏紧张像被人拧似的。 有一次,丈夫突发奇想要跟人赌谁身上的虱子 多,而赌注是——全部家当和他的性命。可是 结果非常不幸,4月7日赌博的这一天,丈夫 以少一个虱子的数落败了。愿赌服输,丈夫的 命因此赔上,家里也被倾荡一空了。女人痛不 欲生,哭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决定为自己的 儿子挺下来。但是她的心灵已变得极度脆弱, 已经不能承受任何风吹草动的打击了。这一天, 她看了小儿子的日记,她看到的事情真相狠狠 地刺激着她那颗脆弱的饱经摧残的心。
• 2。从前有一个胖子,去一个新朋友家参加多人 聚会。胖子不爱理人,就一个劲地吃零食。上正 餐的时候,胖子也就光顾着一个劲地吃。等到上 冬瓜炒肉的时候,胖子实在胀得不行就去了卫生 间。这天晚上,聚会众人中有一个人被人谋杀了。 这是怎么回事?
2.胖子是一个自闭的人,心里很压抑。这天 的冬瓜炒得很难吃,于是就有一个脾气大的 女孩骂道:“这个冬瓜真恶心!”正在卫生 间的胖子听到了这句话,心里很受伤害,因 为他误以那个女孩是在说他,是在侮辱他。 于是这天晚上胖子拿起凶器,偷偷地潜入这
2.(1)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所产生的各种矛盾 (2)现行政策制度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风气不好、贫富差距巨大、各种犯罪四起、常抱着“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使犯罪心里更加肆无忌惮。
4.法制因素:执法力度不强、纵容心理、不够完善
这些只是犯罪心理学这门庞大的心理学的九牛一毛,如果想 要更深步的了解犯罪心理学,有几本专业书籍推荐: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探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学科,研究的是罪犯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影响。
也就是说,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犯罪者为什么要犯罪,怎么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的发生等问题。
犯罪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心理学家Lacassagne 的研究,他提出了"罪犯的普遍特征"等概念,并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罪行产生的原因,从而被认为是犯罪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它开始拓展研究领域,不断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和心理学对犯罪影响的相关问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犯罪行为的起因、发展过程、犯罪人的特点和心理机制、犯罪的预防和治疗等,因此犯罪心理学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犯罪原因学:主要探究犯罪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分析各种成因对犯罪的影响度。
2、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探讨犯罪者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3、犯罪预防学:主要探究如何预防犯罪发生,以及尽可能防止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4、犯罪心理治疗:主要讲述犯罪者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犯罪者改造和社会适应的相关问题。
因此,犯罪心理学在解释和预防犯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渗透到很多领域,例如刑侦、心理咨询和教育等领域。
在刑侦方面,警方和犯罪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对已发生案件的分析,推断出犯罪者可能的人格特点和行动特征,为犯罪侦查提供重要线索;在心理咨询方面,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帮助犯罪者认识自己的问题和可能的后果,解决内心矛盾和压抑等问题,避免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在教育方面,犯罪心理学家可以从大量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方法并灌输给青少年,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对预防和打击犯罪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然,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还有很多局限性,这种心理学无法确保将来的所有犯罪行为的发生、侦破和防范,只是通过分析犯罪行为的特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导论1。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介于犯罪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归属于心理学。
2。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犯罪心理结构以及形成原因,行为机制,发展变化,表现特征以及犯罪对象的心理学问题。
3。
犯罪心理学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这些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
4。
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1)犯罪行为总是由一定的犯罪心理所支配(2)分析犯罪心理离不开对犯罪行为的分析。
5。
两者区别(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
(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行为具有依存性。
6。
犯罪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指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对可能犯罪人和既然犯罪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等外部表现去了解他们心理的方法。
(2)调查法:指采用问卷、谈话、收集资料等方式对犯罪心理学的可能性及实施性进行分析确定。
(3)比较法,通过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犯罪人犯罪前后,不同经历的犯罪人,不同性格、年龄、类型的犯罪人的不同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比较,以获取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控制条件和刺激,根据对象的反应进行鉴别心理现象的方法。
(5)测验法使用测验量表,根据对象通过的成绩确定其性格、情绪及态度等方面特征,分析犯罪倾向的犯罪特征的方法。
(6)投射法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对象在不知具体的条件做出随意性反应,包括痕迹、情景对话;画树测验等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1。
犯罪心理结构按不同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有无犯罪活动机为标准——故意犯罪结构和过失犯罪结构以稳定程度为标准——累犯心理结构和初犯、偶犯心理结构以组成要素的多少可划分为完全的犯罪结构不完全2。
犯罪心理结构可概括为两类模式:一般模式:犯罪行为具有常见的,典型的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态特殊模式:犯罪行为具有不常见的、非典型的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态3。
犯罪心理学资料
一、简介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和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心理、、侦查心理、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⑶①犯罪心理结构;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又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目的:1.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3、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4.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案例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7.数量统计分析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内化”机制..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怎样影响并反映到犯罪人的头脑;又怎样通过“内化过程”镶入人的意识之中;形成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又是怎样支配犯罪行为..②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结构和类型..③研究犯罪者犯罪以后直至受到惩处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④研究犯罪者的“转化”即矫正问题;科学地阐明对犯罪者的、、挽救工作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此外;还要研究犯罪者中的心理学问题..⑤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问题..六、犯罪心理学 - 历史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学神病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19世纪后期的欧洲;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着作..这本着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着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赛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一、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初期;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中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上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着作;也有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着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中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着;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二、犯罪心理学 - 发展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美国犯罪学家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七、犯罪心理学 - 研究一、对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包括研究体型-性格与犯罪的关系;染色体变异-性格异常与犯罪的关系;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脑电图紊乱-意识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血型-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犯罪心理学家说:“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学家、、内分泌学家、脑电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这位犯罪心理学家还指出:“社会应当承认;如果我们希望树立这样一种对待犯罪心理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有社会科学的根据;又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当代最新的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的成就相结合;那么我们的犯罪心理学就能以崭新的姿态;在20世纪末之前出现”..二、对犯罪者人格和人格变化的研究许多犯罪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征和这种人格特征的由来..他们将犯罪者人格的各个方面与未犯罪者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试图确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他们所指的人格内容很广泛;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研究犯罪者人格问题的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极其精细、复杂、长期的工作..所以;对的人格变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上一个十分细微与深入的课题..日本犯罪心理学家出根淳还指出:“过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限于探讨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即是基于生理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所以;过去都集中于对犯罪心理的个人因素一社会因素的探索与讲座在犯罪人格论建立以后;犯罪心理学就出现了新的面貌..这样;就在犯罪者的人格问题的讨论中开阔了犯罪心理的具体研究途径..”三、对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在50年代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犯罪行为同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也是由学习而获得的..他们致力于提示或阐明个体产生犯罪行煌社会学习机制;提出了多种犯罪行为的学习理论;如埃森克的条件性回避反应理论;萨瑟兰的不同接触理论亦称为分化性联结理论;等人所提出的犯罪行为操作性学习理论;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完整学习理论等..四、对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犯罪心理的产生要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他们致力于研究造成社会性缺陷的环境因素;提出了种种形成犯罪者社会性缺陷的理论;例如美国的希利及其妻子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雷克利斯提出遏制理论;米德等人提出社会标定理论;米勒等人提出亚文化理论;塔克和昆尼等人提出冲突理论;科恩提出对抗理论;克洛瓦德和奥林提出不同机会理论等..八、犯罪心理学 - 各种学派和理论在犯罪心理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类学家的犯罪者论..犯罪心理学发展初期的明显特征是犯罪的实证研究..此后;出现了各种学派和理论..一、犯罪生物学理论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他最早将犯罪原因归为人的体征和心理素质;认为犯罪者有与普通人生来就不同的因素..这一理论后来虽把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但重点仍在人的生物学因素上..二、精神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立足于两点:一是从“里比多”性力这一假说出发;研究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等心理发展阶段;从里比多的巩固阶段的整体性行为倾向来研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二是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结构;认为作为违法行为因素最重要的;是由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不健全所形成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对犯罪行为分类.. 三、情绪障碍理论代表人物是W·希利;他认为违法行为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人之所以产生违法行为;是由于:①幼儿、少年期中有亲子关系的情绪障碍;由于爱的抑制而产生的消极情感;②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自我满足受到抑制的情感;③幼儿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异常的欲望;青春期的不稳定冲动及其欲望;④中的自卑感和不适应感;⑤基于幼儿期体验的罪恶感;从而产生的无意识受惩罚的欲望等等..四、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自我的形成;是在人生各个时期中;借助每个发展阶段的完成而逐渐进行的;违法行为是由于青年期中角色混乱;使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五、犯罪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他认为;犯罪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和神经症相同;都是学习得来的;犯罪行为的获得、维持、变化及其消失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以经验为媒介;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九、犯罪心理学 - 相关影视犯罪心理学电视剧:沉默的证人是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介绍犯罪心理学的电视剧..犯罪心理学电影:片名:沉默的羔羊导演:乔纳森·戴米Jonathan Dem me1·开放社会科学美华勒斯坦等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 997年版..2·德国刑法教科书;德汉斯·海·耶赛克等着;徐久生译。
犯罪心理学
05
许富杰:道貌岸然,偷盗猎物
01
张子强:报复社会,偷运军火
02
白宝山:报复社会,杀害数人
03
万光旭:报复社会,持枪杀人
04
刘招华:自作聪明,制作冰毒
05
许富杰:道貌岸然,偷盗猎物
06
黄晋:道貌岸然,偷盗猎物
犯罪初期的心理状态
• 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个性心理倾向性是决定一个人态度和活动的倾向性、选择性、 积极性的诱因系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突出。理解倾向变化,极端的利己, 行为上的变化。 • 精神压抑症:指犯罪个体犯罪前经受较长时期精神上压制的病态心理,其症状表现为 个体心理较长时间的焦燥、烦恼、嫉妒和不满。 • 胜利恐惧症:指权力者害怕权力丧失的紧张、恐怖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现为紧张、 害怕、担心。 • 骄横跋扈症:指权力者掌权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飞扬跋扈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 现为自满、骄傲、跋扈。 • 奢侈症:犯罪主体对权、财、色的过度嗜好产生的病态心理。其心理症状表现是权力 者对权、财、色的无度追求,嫌少不怕多,贪得无厌的心理状态。
本书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的青少年犯罪。 吸毒、抢劫、性犯罪等各种行为的原 因和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 帮助读者及早洞察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保护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同时还有助于 挽救失足者。
01
张子强:报复社火
02
白宝山:报复社会,杀害数人
01
张子强:报复社会,偷运军火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向
• 1. Criminal Minds
• 1.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 2. criminal mentality
• 2.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 3. guilty mind
• 3.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一)研究主体:1、犯罪人: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刑法范畴但不完全受刑法规定的主体范围的限制。
2、一般违法者:现实生活中最大的违法群体,即大众违法者。
行为不具备刑法中所规定的关于犯罪的量的标准。
(与犯罪人本质无差别;犯罪行为是由一般违法行为演变而来)3、虞犯:根据其性格或环境,将来可能犯罪或触犯刑罚法令的个体,包括个体缺陷者和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犯罪预防)(二)实质:4、什么是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是个体对客观消极存在的能动反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反映,是在个体原已具备的不良心理因素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和社会规范相对立的倾向。
(本质区别)1)犯罪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主体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心理的源泉是客观现实;心理活动具有能动性。
2)是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反映:犯罪心理是对社会消极存在的反映和能动的吸收;具有犯罪心里的个体对积极的社会存在、社会准则等有逆反心理或者进行扭曲反映的心理倾向,而不是正确认识社会积极存在的真实内容和意义。
5、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实现全部反射神经活动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个体先天遗传而得、不学而会、不学而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有机体生活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6、动力类型:又称动型,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活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对一系列刺激物所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
(惯犯,累犯)7、第一信号:现实中的具体物质及其属性,如食物的形状气味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等特殊刺激物,是具体信号的信号,现实中的抽象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对于第二信号发生反映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人类所特有。
(三)流派:一、犯罪生物学派:1、犯罪人类学派:代表人:意大利,龙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观点:犯罪罪因——隔代遗传基因;犯罪人类型——天生犯罪人;遗传是导致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根源;心理特征——与一般人比痛觉麻木味觉敏锐,缺乏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感情容易冲动,智力低下,自我显示意识强烈;犯罪对策论,即预防是第一位;自然犯和法定犯,是否违背道德;刑罚个别化。
犯罪心理学
答:(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4)犯罪动机的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明显。
12、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答:(1)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2)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3)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4)权威与服从的统治作用(5)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
答:包括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及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脑是产生心理现象的器官。
2、气质类型及其心理特征。
答:气质可分为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
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那几个层次?怎么排列?
4、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矛盾性和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答:(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而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资助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的到来是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15、罪犯的需要结构有哪些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又称罪案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它旨在研究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个人犯罪,以及如何预防或治疗这种行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罪犯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人格特征等。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经济地位、性别偏见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增加其犯罪的风险。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揭示犯罪的根源。
这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如社会结构理论、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
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主要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引起的,而生物学理论则认为,犯罪是由基因组成的,带有与生俱来的倾向。
最近的研究发现,心理学因素也是犯罪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包括心理创伤、个人病史、人际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使一个人更容易犯罪。
犯罪心理学还需要考虑到一个人犯罪的动机。
这个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个人行为的逻辑性。
通常而言,犯罪的动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金钱和权力。
一些人将犯罪看作是获取金钱的途径,而另外一些人则希望通过犯罪获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如果一个人可以找到解决他们问题的合法方法,那么他就有可能不会选择犯罪。
犯罪心理学还需要考虑到个人在犯罪后的反应。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犯罪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
研究表明,罪犯在正式审判前常常会出现各种情绪波动,如緊張、愤怒、沮丧等。
在被监禁或处罚后,罪犯的反应就更加复杂。
一些罪犯可能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悔恨和内疚,并试图面对自己的罪行;而另一些人则会拒绝接受责任或寻求病理上的借口。
了解罪犯的反应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预防他们再次行为不轨。
最后,犯罪心理学还需要考虑到如何预防和治疗犯罪。
在预防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拓展人们的就业机会、加强社区犯罪预防等活动以降低犯罪率。
在治疗方面,犯罪心理学家会从治疗罪犯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
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者个体心理特征和其犯罪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的学科。
在犯罪心理学中,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关键因素。
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和解决犯罪问题。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犯罪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关注犯罪者内心世界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犯罪者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心理动机是指犯罪者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包括攻击性、复仇心理、自卫等等。
原因指犯罪者犯罪前的社会、家庭背景等影响。
2、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犯罪者的心里特征包括有攻击性、依赖性、暴力倾向、行为冲动等等。
3、犯罪者的心理危机。
犯罪者的心理危机指的是犯罪前后的犯罪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4、犯罪者的心理治疗。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者心理治疗方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5、犯罪者的心理评估。
犯罪者心理评估主要是评估犯罪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倾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犯罪心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心理动机。
犯罪者的心理动机是犯罪行为的核心因素,包括攻击性、复仇心理、自卫等。
2、社会和家庭背景。
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受到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犯罪心理学研究了社会和家庭背景对犯罪者形成的影响。
3、风险评估。
犯罪心理学通过风险评估来评估犯罪者的风险等级,以帮助实施更有效的社会监管。
4、心理健康。
犯罪心理学研究了犯罪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犯罪者的心理危机、情感偏差等等。
5、接受心理治疗。
犯罪心理学在心理治疗方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等。
三、犯罪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犯罪预防。
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主要是通过相关服务的提供,例如提供心理治疗、社会辅导和康复等服务。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因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时个别人的行为,而心里是个别人所共有的。
它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人准备和实施犯罪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这里的犯罪心理既包括个体犯罪心理。
也包括群体犯罪心理,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中的心理问题。
犯罪心理学还要研究犯罪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同样,犯罪行为也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
犯罪行为的酝酿和发生。
,表现了犯罪人的心理发生质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犯罪行为来研究犯罪心理。
研究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犯罪行为更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离开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就成了不可捉摸之物。
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犯罪倾向。
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在某情境特征出现时产生犯罪行为,往往与其所具有的犯罪倾向有关。
犯罪心理学应当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犯罪倾向问题。
尽管具有较高犯罪倾向的人或群体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对犯罪倾向的研究可以使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使犯罪心理学具有可测性,犯罪行为具有可控性。
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犯罪倾向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研究犯罪人的某个犯罪行为,以及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犯罪人也是如此。
他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由于其主体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外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毕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链条。
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倾向的产生,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这样,犯罪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犯罪进行的心里,还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它们。
一、从时间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人犯罪行为准备、实施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还要研究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演变过程以及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包括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特点;二、从横向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还要研究虽不能予以刑事制裁,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应自觉地将其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
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
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
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狭义和广义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
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
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简述题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
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
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
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
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二,熟悉市场行情。
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
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
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
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
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
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3、简述杀人犯罪的动机类型。
答:(一)杀人犯罪的动机类型。
就我国当前的杀人犯罪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动机:(1)利欲动机。
强烈地追求物质满足,这种欲望在客观上不能得到满足时,必然与这种欲望产生尖锐的矛盾,并采取暴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特征是满足其利欲和排除利欲障碍。
(2)性欲动机。
有的杀人犯罪人是由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有的是性欲亢进,当这种强烈的性欲要求与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相矛盾时,矛盾斗争的结果使性欲占上峰,就可能形成暴力强奸杀人的动机。
另一种情况,就是性虐待狂的变态犯罪动机,不仅实施强奸、轮奸行为,而且采用折磨、摧残、伤害直至杀人的方式,以目睹被害人的惨状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性欲。
(3)报复动机。
这是常见的杀人犯罪动机,犯罪人以报复渲泄愤恨,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为动机。
(4)逃避或恐惧动机。
恐惧通常会引起本能的自卫反应。
罪行的败露、阴私的公开、名誉和社会地位的丧失,由于对方的继续生存对犯罪人的安全感构成威胁出现恐惧,为灭口而杀人。
(5)政治动机。
有的犯罪人由于具有反社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与现行社会制度相矛盾,必然受到挫折,或受到打击,因此,逐渐形成了与政府或社会制度的严重对立,并将这种对立情绪转化为以反抗和仇视现行社会制度为动机的杀人犯罪行为。
4、简述抢劫犯罪的心理特征。
答:(一)抢劫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犯罪人崇拜暴力,认为只要威逼,受害人就会交出财物。
从发展趋势来看,有些抢劫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更加严重,专门实施以巨额财物为目标的重大抢劫和特大抢劫。
(二)抢劫犯罪人的情绪特征。
在抢劫犯罪中,犯罪人的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怕遭遇激烈反抗,有时,甚至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
在作案后,犯罪人也会因害怕被认出,而随时产生被捕危险感,并由此产生持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三)抢劫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畸形膨胀的物质需要是财犯罪人的需要特征,而希望获得需要的立刻满足则往往是抢劫犯罪人的主要特点。
(四)抢劫犯罪人的性格特征。
从性格类型看,抢劫犯罪人多为兴奋型、外倾型人,抢劫犯多数性情暴躁。
在作案时,由于要使用暴力胁迫被害人,所以,犯罪人的情绪相当强烈,如遇到被害人反抗,就会激起犯罪人情绪的进一步变化,或恐惧退却,或变得更加残暴。
(五)侥幸心理。
抢劫犯一般都有强烈的物质欲望,所以,总为自己作案的成功抱有侥幸心理。
一次成功后会使抢劫动机受到强化,很难自行中止,直至被抓获才被迫停手。
(六)恶作剧心理。
其抢劫行为往往属于缺乏生活目标的恶作剧行为。
5、简述盗窃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盗窃是侵犯财产犯罪的典型类型,盗窃犯罪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贪利侵财型犯罪心理的一般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认识上,错误意识较突出。
追求丑恶、腐朽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观念。
认识上偏激、极端、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在此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进行盗窃犯罪。
(二)在情绪方面,恐惧与侥幸心理互相交错。
一方面,盗窃犯罪人在犯罪中由于希望不良需要得到满足,自认为事先踩点、行踪诡秘、技术高超、手段巧妙、现场没有遗留痕迹物证、能侥幸逃脱惩罚,所以,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盗窃是一种秘密方式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存在着做贼心虚、怕被人发现的恐惧情绪,这在初犯和偶犯身上尤为明显。
恐惧与侥幸心理相互交错比较突出,但累犯、贯犯,其情绪变化就不太明显。
(三)在意志方面,品质较为薄弱。
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盗窃犯罪人的自制力差。
其二,盗窃犯罪人的犯罪意识很顽固。
盗窃犯罪人尝到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
一旦有了某种物质需求,意志力很难控制其内心冲动,积习难改,表现出犯罪意志的顽固性。
所以,在惯犯、累犯中,盗窃犯罪人所占的比例最大。
(四)需要和动机特征。
在需要特征方面,盗窃犯罪人的需要结构畸形发展。
主要表现为,对需要缺乏合理的调节,过分追求生理需要的满足和物质需要的获取,而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越来越少,并将低级生理需要取代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
在动机方面,盗窃犯罪的动机,主要是贪图财物的动机,即利欲型或贪利型动机。
在青少年盗窃犯中,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和哥们义气等,均可成为盗窃行为的动机。
(五)盗窃犯罪的习惯。
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往往自幼就有不良习惯,反复多次作案,就会形成行窃的恶习。
盗窃犯罪心理的形成也是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进而恶性发展的过程。
其犯罪心理的变化有一个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旦形成盗窃习惯,就很难矫治。
二、论述题1、试论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答:一、加强社会教育——促进人的持续社会化使个体顺利地社会化,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之一。
个体的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这是一个终身不间断的过程,在人生的每一个时期,社会化的要求、内容以及进程是不同的。
(一)不断完善社会环境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社会环境的好坏与犯罪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广泛传授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学习和掌握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社会规范,是参与社会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条件。
包括以下学习内容:1、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2、社会习俗、行为模式3、法律规范4、道德规范(三)重视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重要途径。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接受现实的自我3、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4、在事业中获得心理的乐趣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二、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人的自我意识也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人的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的情感;对自我的意向。
因此,培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引导其积极地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既是塑造健康人格的一种途径,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一)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二)促进自我意向的进一步发展(三)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四)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三、犯罪心理学的运用(案例分析)要求:运用所学到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特别是自己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案例。
1、简述案情2、指出存在的问题3、提出预防和应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