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
通过中国历史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通过中国历史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职场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使中国古代思想百家齐放,奠定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派学说,本人非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讨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论。
1.对于管理的原则,我自己提倡三个字“信、雅、达”信即是诚信,自信上下互保诚信,对内对外非常自信,团结一致,壮大公司。
雅即是采用高明的手段来完成任务,从众多的方法中选择最好的方式;达即是结果,达到目标,完成任务。
2.企业管理层领导必须有坚定宏伟的目标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的时间,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一统天下,然后又用了一生的时间统一法令、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长城、实行车同轨等,如果秦始皇没有坚定的目标,即不仅在地域上一统中国,在制度上也要一统中国的坚定目标,那么秦始皇在十三岁即位后,只会报着固守函肴关,最终被六国联合消灭。
3.团结一致、荣辱与共,是企业管理团队必须做到的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团结一致荣辱与共,那么管理上仍是散沙一盘,各自为攻,而不能成就大业。
在六国合纵谛盟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林赫;将军有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
军队有上百万,集六国之力去攻打函谷关,秦国开关迎击,但六国军队以利相合,图谋私利,结果大败而回。
三国时期,曹操发檄文,相邀十七镇诸候共讨董卓,结果长沙太守孙坚力战得胜后,袁术反怕孙坚强大,拒不发粮,致使孙坚兵败,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借粮,东郡太守不给,反被刘岱杀死,结果众镇诸候不欢而散。
4.做为公司的管理层不应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则必然缺点越来越多,秦朝赵高劝说秦二世胡亥,为了不暴露短处给群臣,深藏宫中,结果国内不断叛乱,最终反被赵高逼得自杀。
5.做为公司的管理层要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要有抗压力当年楚汉之争、汉王刘邦被项羽不断打败和追杀,有一次项羽攻破城池成皋,刘邦被迫一人逃走,甚至到了汉军逐渐强大到与项羽可以分兵对抗时,还在固陵被项羽大败,但刘邦最终还是在垓下大败楚军,追杀了项羽,而建立西汉。
吸取古代管理智慧 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文稿
吸取古代管理智慧建设现代企业文化钱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的重视。
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吸取古代中华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本文尝试就孔子治国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可有的启示,提出几点想法,就教于同道。
一,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为政治国的核心理念,是一个“正”字。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孔子认为,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根本的基础是人的素质提高,可以自觉走上正道。
为政治国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化,推行仁道,提高人们的素质;理想的目标是仁道通行天下,一切尽归于正。
为政治国的内容和目标,全都可以用一个“正”字来概括。
这个“正”,从内容看,主要是道德性的。
个人的言行、处事,国家的施政、治理,都要遵从正道。
从对象看,是正人和正己两个方面。
不只要求百姓正,也要求当权者、在位的人要正。
在这两个方面中,在位者自身的正又是第一位的。
《论语》多处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位者不能正,不仅会有令不行,不能正人,而且上行下效,还会影响、带坏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之好坏,取决于在位者自身的正和不正。
责任在上不在下。
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正人先正己”的原则。
孔子所说的“正”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正名,君臣、臣臣、父父、子子,是正秩序。
浅谈国学与企业管理
浅谈国学与企业管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中国传统国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
国学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经营决策、制度决策、人才决策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层面的思想智慧启迪。
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企业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要有硬本领、软实力。
硬可壮威,软可致远硬能提效,软能担责。
软硬不可分,没有硬作支撑,软为无本之木;没有软来护体,硬也形同走尸。
领导干部要立形象、树威信,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做到硬中兼软,软中有硬,但不能硬而不硬、软而不软、软硬相离。
文化、学识是软实力;业务、能力是硬本领。
领导干部要驾驭班子、统揽全局,做部属的标杆,必须有“软实力、硬本领”作支撑。
作为供水公司一名中层管理者也是如此,首先要懂业务,并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知道如何干,并带着大家一起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实实在在地干事,才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才能得到大家的爱戴;你领的团队才能成为一个能打硬仗,无坚不摧的团队。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财富哲学。
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
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做好企业,管好企业,首先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群体中人的性格、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培育与他们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价值认同。
这些都离不开国学。
因为国学是阐述人生大道理的知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当我们或我们的职工看不清前方时,国学能为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当前,互联网、手机、汽车、快餐等等现代人浮躁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精神上也越来越荒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中国古代文化中表达出的管理思想,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并未过时。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古代思想管理现代企业一、前言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根底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
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珍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开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到达企业繁荣和开展的目标。
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开展观?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
企业要协调、持续开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奉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开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doc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doc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8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
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
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
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
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
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
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
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
法国。
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统:抓总拿总驭:御孔子:执射乎?执御乎?子曰:吾执御。
(驾车的人)执射者是精英,靠自己的能力。
英雄都是执御者(靠马力,驾驭资源)你辛苦10年,20年建立的企业,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愿意出现这样的结果吗?你会高兴吗?总裁统驭之道主要是讲如何控制企业在应有的轨道上运行。
而不是教你生产、营销、人力资源怎么搞。
你组建了家庭,有了妻子孩子,有了房产,突然来了第三者,你喜欢这样吗?所以企业当中我们也去预防这个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中涉及到很多的权术问题,统治问题,而每一朝的统治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些东西,以防造反。
谁讲这个谁就是权谋者。
历代统治者是向他的老师学统治之道。
第一条,得权;第二条,保权。
唐朝长恨歌,唐明皇。
唐明皇治理国家其实不错,但把王位丢掉了。
总裁统驭之道的原理跟著名的一些著作相似。
比如西方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东方韩非子的《商君书》。
国家靠军队,企业靠员工。
从工业革命开始,企业治理300多年历史,国家治理6000多年历史,所以企业家要向历史学习国家治理。
战场/商场:很小几个人,建立自己的军队/企业员工团队,打败竞争对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阿基米德螺旋:一圈一圈变大。
循环,半径越来越大,二维螺旋。
用阿基米德螺旋去看国学。
读得太多了会让人头昏。
夜不能读《易经》,读了易经睡不着。
读国学看精华就可以了。
国学的精髓: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三纲八目:(八目是手段,三纲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八目包括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
阿基米德螺线与国学密码:两个螺旋,从格物——修身是第一个;修身到平天下是第二个。
格物:认识事物致知:领悟其中的道理。
诚意:产生兴趣正心:端正态度、品格修身:行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是两个螺旋的衔接点。
格物而后致知。
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企业:齐家、治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也可以平天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转)摘要: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原本是应用于军事,政治等方面,不过某种很多道理对当今社会企业同样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这种思想中的智慧虽为中国先哲们所提出,但它们并非独属于中国,它们属于世界,并适用于整个世界。
随着当今企业管理者的不断思考与实践,中国古典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
了解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势必有利于了解当今管理学的主流思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前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宣起了一股崇尚“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旧文化的浪潮。
在之后一个漫长的时间里,孔孟之道等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受到排斥,而西洋文化大量引入中国,其中就包括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西方管理学著作。
于是谈到管理,人们容易想到西方管理学,从法约尔、韦伯到泰罗,从梅奥、德鲁克到迈克·波特。
可事实上,中国积累了几千年的名族文化并非真的像五四运动中所抨击的那样一无是处。
随着中国一步步强大起来,中国积累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又重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其中蕴含的大量管理思想也已经被世界广泛认可,并得到高度评价。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时代即将到来。
1.正视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目前,仍有一些人思想存在误区。
一种误区是认为在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体制是一种“过中国化倾向”的“中国式管理”。
即这种管理思想是应中国特色而生,而其作用对象也限于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人。
这种误区使中国式管理狭隘化还有一种误区是夸大了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价值,过分强调了中国祖先的伟大智慧。
似乎没有“中国式管理”就没有上述的“以人为本”“建立共同愿景”等管理理念。
审视这两种误区,第一种误区使得中国式管理狭隘化,阻碍了其在国外企业的推行,减弱了西方企业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兴趣;第二种误区易造成中国人自身的盲目自大,误以为老祖宗的智慧把一切都囊括了,从而忽略了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学习。
总的来说,不管是第一种误区还是第二种误区,都是不利于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应用的,也是不利于中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doc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灿烂文明史的国家,祖先们凝聚无数阅历和智慧所创造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管理思想成为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财富。
这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创造的经验和方法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今天的管理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面我选取几个方面,结合我自己的看法举几个例子。
首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也就是告诉我们重视人力资源。
比如《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就是从“天下”的角度说明了用贤人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杰出帝王无不重视“人”。
唐太宗《贞观政要》说:“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明太祖也指出:“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臣。
”充分揭示了处理好领导者与员工关系的重要性。
清圣祖说过:“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可见,我国从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再到帝王将相无不重视“人”的作用,并且延续了我国整个的历史。
其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企业利润与职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个问题,关键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正视职工的欲望,必须清楚“人生而有欲”、“欲不可去”。
“生而有欲”是非常明确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企业员工的心理。
谋求生存和幸福的、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使员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荀子》中有这样一段话:“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管子》也有“凡人之有为也,非明之则利之”的说法。
再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重视“士气”。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魅力的企业文化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最为著名的就是《左传》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汲取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精华 成就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特色
汲取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精华成就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特色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的对象范围扩大,竞争强度愈为激烈。
经济全球化,但企业的管理仍需民族特色,传统思想和中国企业家特定精神素质既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一种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特色必须是以传统思想为基础。
我国传统思想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这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柔"性恰恰是克服外国企业"刚"性的利器。
因此,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管理特色也是我国企业形成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管理特色既是静态优势,又是动态优势,是企业综合竞争力。
所谓管理,就是要"管得合理"。
要管得合理,就要讲究合时宜。
我国传统的"君子时中"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时中"的管理思想与流传很广的权变理论(超Y理论)相吻合。
企业管理中"经"与"权"的特色"经"是指企业管理制度的规章、制度、原则;"权"是指企业管理中随机应变的管理技巧。
前者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后者体现管理的灵活性,这也是WTO的游戏规则,"严守规则,灵活运用"。
在管理活动中,坚持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与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是矛盾的统一。
"经"与"权"在企业生产观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拓展市场的根本。
其二,以行为本。
以行为本是企业发达的必由之路。
也就是企业要有一种"名牌战略"思维,打出品牌,在WTO竞争中,没有品牌就没有实力。
品牌的实质就是"以行为本,树行业精品"。
其三,以德为本,即不违法乱纪、违规求利。
我国企业必须讲求管理和生产的"经"和"权"特色,才有可能在WTO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治国之道与企业管理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章可循,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合理的办事流程,可以让各 种事项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垂衣拱手而治
系统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企业时,不能仅依靠严格管理制度,还要融合“德”的理
念。同时还要把握放权简政的时机。 “治大国如烹小鲜”。
稳定价值理念基础上的文化管理体系 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在其核心价值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 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 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 能群也”。考虑到牛马野生状态的群体生活事实,“人能群”,更确 切地说,是人能主动进行群体生活,即群体生活是人的主动、自觉的 要求,而不再是被动的适应。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 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主要治国思想
儒家倡导的“仁政”和“德治” 德治是一个由里及表、由个体到整体、无形到有形、治心到治国的
过程。这正是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程序。
德治形成的社会整体有序律动机制,虽然具有长久性、稳定性特点 ,但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效。德治中的价值转换必须借助于 外在组织机构去实施,必须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前提,单纯依靠德治不可 能从大乱走向大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引言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存了丰富的治理体会,这些治理体会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治理思想及理论框架能够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
古代治理思想要紧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治理思想和体会。
《老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治理过程中的境域、素养及治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要紧体现了治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制造性治理思维;《红楼梦》要紧体现了治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治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治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治理数学之最。
①如表1-1所示:统御之术 1.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2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
”《吕氏春秋》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
管子提出了用人的德、功、能二项差不多标准3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赏罚二术。
君之利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兵之策M兵以利动2分析态势3先谋后战4避实击虚5不战而屈人之兵经营之道范蠡总结经商体会,提出了计然之策。
计然之策包括“待之原则”和“积著之理”。
2. 中国治理思想的演进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治理思想。
从国学中探寻现代企业管理之道
从国学中探寻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亘古历今,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学更是因其博大精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推崇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更有所谓“创业用墨家;立业用法家,守业宣儒家;强业用道家,并用成大家;最终归易家”,可见研习国学,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寻求企业管理之道,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国学范畴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编撰于乾隆年间)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国学经典。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本节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著名国学家、国学管理创建人张其成老先生,则是把国学做了更为精辟的概括:即“一个中心”—“易”,“三个代表”—儒教、道教、佛教;还有“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的对联,可以帮助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寻找宝藏。
以古为鉴,提升现代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以古为鉴,提升现代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先哲的伟大思想直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汲取先人的哲思精华,以之运用于当代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是中外成功企业的治企要诀,而且不乏众多成功的先例。
比如海尔CEO张瑞敏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等治企理念就借鉴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君子和而不同”、“民贵君轻”等观点,并获得巨大成功。
另外,美欧企业在经营竞争过程中对于“孙子兵法”的使用和研习,日、韩、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对于儒家思想在企业治理过程中的运用,都颇具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对于现代供电企业领导者而言,辩证地吸收、运用中国古代思想,并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也是保持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一、“无倦”与“无为”的统一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积极入世,以勤奋“无倦”的态度治国理政、发展民生。
其观点在《论语》中有充分的记载。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论语〃子路第十三》)“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第十二》)子路和子张都曾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回答为政要为民服务,不避辛劳,不懈怠,勤于进取。
对于儒家而言,勤于政事、辛劳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奉行仁政、开万世太平的基本立足点。
这种思想和工作精神在中外企业的发展史上都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研究表明,企业也具有寿命,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固步自封的态度管理企业,企业寿命不会长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逐步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而言,是美国汽车厂商面对日本企业的渐进式进攻而安于现状的结果。
我国民族工业企业在全球化经济浪潮面前总是高喊“狼来了”,而且安于国家政策的保护,惯于“等”、“靠”、“要”,不重视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创新。
一些国有企业往往小富即安、畏缩不前,满足于在国内甚至在本市、本县画地为牢自成一体,缺乏全球化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从古代治国治军学现代企管之道
从古代治国治军学现代企管之道中国古代治国治军思想的精典之作《三略》,不知指引了多少仁人志士建国兴邦,其中的精辟观点对现代中国企业管理也极具借鉴意义。
其原文如下: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
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
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
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
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
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
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在于依靠贤人和民众。
信任贤士如心腹,使用民众如手足,就不会失策。
管理很完善的企业一定很重视对人才的态度和作为,企业送车送房给高级人才以及大企业年薪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就是一个明证,待员工为手足还包括在精神上给予员工的尊重,两方面都做好,对企业的回报是巨大的。
企业管理应以人才为本,企业越大,对人才的依赖就越重。
治军理国的要领在于体察民心之好恶,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顺民心之所好,去民心之所恶。
对此,管仲有“四顺四逆”的一篇精彩论述。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法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LOcALhOsT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故知予之为政者,为政之宝也。
”很多企业发展大了,问题多了,管理者首先想到制定制度,重重惩罚员工的错误行为,迟到一次罚20、50元,违例吸烟者罚100元。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执行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管理者应好好研究一下马斯洛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
管理是一个包括机构、流程、标准、职责划分等在内的有机整体,需要用系统思维而不是点式思维来处理。
民众若有危险困苦,就应当安置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将士有疑虑、畏惧的情形出现,就要向他们解释,使他们心情舒畅;士兵如有因客观原因叛逃的,就设法招还;受到冤屈的,则要为他们平反。
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
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之一、企业治理:1、国政良否其责在上-----企业兴衰关键是是否有一个好的董事长。
愚蠢的老板想得到好的经营管理效果可能吗?危机四伏、乱象丛生、众叛亲离是其的必然。
企业文化的优劣,就在于老板理念系统是否健康,健全。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没有好理念,难有好结果。
企业核心领导具有决定一切的能量,把业绩低劣的责任推给员工本来就是无能的表现。
上行下效,带头违法乱纪,是企业老板、高管常做的事情。
企业最难管好的不是员工,而是干部,特别是老板和高管自己。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老板,因此,有问题,企业老板应先自我反省。
2、勤于学习掌握治道----老板与企业高管对待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拒绝学习,认为自己当上了老板或坐上了高管的位子,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或者屁股决定脑袋,认为坐上了这位子,能力自然就比属下强。
企业里面人微言轻的情况非常严重,职位高的人总是轻视下级的意见,认为“你算什么啊,老子能当老板或高管,而你不是,就说明你不行”。
你若指出他的某些不足,更可能恼羞成怒,怒斥“闭嘴”。
二是,乱学瞎学。
即想学但学习的方式不对。
厌看书,爱听课。
听课也就罢了,都听的什么课啊,领导力、风水学、国学、情绪与压力管理、心态、中国式管理、EAMBA假大空课程。
点上的东西不少,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很不系统。
很多课程是听课时激动,刚回来时冲动,过几天就动不了啦。
时间和钱花了不少,却看不到收获。
3、通晓历史善于借鉴-----作为企业,也很有必要借鉴其他企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看看本企业是否存在导致兴旺的元素或者衰败的症结。
企业兴衰原因三分外部环境,七分内部因素。
企业倒闭主要系内因所致。
4、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不论企业大小,居安思危才会立于不败。
外部环境总是瞬息万变,内部的情况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当变化来临,就得有应对的有效策略,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有一个误区,认为“战略”考虑只是大企业的事情,环境变化不去充分重视,导致处处被动。
用现代企业意识思考中国古代管理
用现代企业意识思考中国古文/弓春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产权关系界定的问题,从本质上讲,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适应现代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与责任的制度体系。
如何在钢度规范下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与责任,实是一个动态的创遣遣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管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创遣了许多管理方法,留下了许多管理的精辟见解,将中国古代先进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占代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来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仍在中国乃至世界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也就是调节人际关系,管理人的行为,引导人的心理反映,以实现管理目的。
古代管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然而人的行为能力却极不相同。
要管理好人和事物,就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人的行为能力发挥出来;实现各自的价值追求,各得其所。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接受管理,才能够成功地实现管理目标。
人的行为能力产生于良好的教育和环境,成功的管理首先应当是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式的管理,而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环境本身就具有对人的引导教育作用。
(二)人际关系协调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对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阐述,并有一套协调人际管理的方法。
古代的管理思想家们认为,人固然有生物属性的本能,要谋取“利”,但也有社会属性的本性,即有时也会有“舍身取义…‘君子不言利”的行为,人改造自然的创造行为能力,只有在社会群体的协作中孝能全面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们求利的目的。
为了规范人的行为,有效进行人际关系的协调,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的秩序来规范人的行为,为了程序的规范性人应该“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作者:西门吹雪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之一、企业治理:1、国政良否其责在上-----企业兴衰关键是是否有一个好的董事长。
愚蠢的老板想得到好的经营管理效果可能吗?危机四伏、乱象丛生、众叛亲离是其的必然。
企业文化的优劣,就在于老板理念系统是否健康,健全。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没有好理念,难有好结果。
企业核心领导具有决定一切的能量,把业绩低劣的责任推给员工本来就是无能的表现。
上行下效,带头违法乱纪,是企业老板、高管常做的事情。
企业最难管好的不是员工,而是干部,特别是老板和高管自己。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老板,因此,有问题,企业老板应先自我反省。
2、勤于学习掌握治道----老板与企业高管对待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拒绝学习,认为自己当上了老板或坐上了高管的位子,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或者屁股决定脑袋,认为坐上了这位子,能力自然就比属下强。
企业里面人微言轻的情况非常严重,职位高的人总是轻视下级的意见,认为“你算什么啊,老子能当老板或高管,而你不是,就说明你不行”。
你若指出他的某些不足,更可能恼羞成怒,怒斥“闭嘴”。
二是,乱学瞎学。
即想学但学习的方式不对。
厌看书,爱听课。
听课也就罢了,都听的什么课啊,领导力、风水学、国学、情绪与压力管理、心态、中国式管理、EAMBA 假大空课程。
点上的东西不少,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很不系统。
很多课程是听课时激动,刚回来时冲动,过几天就动不了啦。
时间和钱花了不少,却看不到收获。
3、通晓历史善于借鉴-----作为企业,也很有必要借鉴其他企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看看本企业是否存在导致兴旺的元素或者衰败的症结。
企业兴衰原因三分外部环境,七分内部因素。
企业倒闭主要系内因所致。
4、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不论企业大小,居安思危才会立于不败。
外部环境总是瞬息万变,内部的情况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当变化来临,就得有应对的有效策略,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有一个误区,认为“战略”考虑只是大企业的事情,环境变化不去充分重视,导致处处被动。
一些企业兴衰起伏,辉煌之后就是倒闭,就是没有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5、上情下通下情上达------管理不善的企业,基本都是言路不畅。
老板不知员工所需所愿、干部何能何才、企业上下左右前后何情何境,我行我素,盲目决策,乱拍板,瞎指挥。
对干部员工的评价也是只听心腹之言,并不全面考量。
多少员工被委屈,多少人才被贬低。
6、博采众议政事公开-----企业老板往往独裁专制,所思所想只有他自己知道,理念观点反复无常,言行不一,知行不一,表里不一,企业干部员工无所适从。
往往偏听偏信,不多方了解情况,随意批评、结论人的表现,在企业制造很多冤案。
7、纲举目自张本正末自理-----企业老板要学会分权、授权。
主持全面工作不是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
知识和经验要复合性,也不是一定要做技术或产供销财某方面的专业权威,陷入事务性工作不能自拨。
老板精力、智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管好三件事,就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那三件事?外部环境及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及经营战略与计划的主导、组织结构/人事与文化的优化、财务绩效的追踪,纠偏。
其他的事情就让管理团队去管。
8、因地因时制宜分清轻重缓急-----企业老板往往操之过急,为达目的,火急火燎,一天三会(早、中、晚),企业上下紧张至极。
干部员工疲以奔命,精神高度紧张,心神俱疲,一个字“累”,人很忙,做事并无实质效果。
殊不知,人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效率效果才能保证。
有些老板颁发制度,并不适应企业实际,却强令执行,效果肯定也不会很好。
管理,要讲方法和技巧,给员工一定的心理放松的空间,工作不要超过能够承受的程度,其效果要好得多。
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之二、企业法治:1、稳定政策多办实事-----企业老板思维散乱、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较多。
往往不去建立系统的必要的制度,一人说了算。
或者,有了制度却带头不遵守,带头破坏制度的威严。
还有些老板,说得多,做得少,兑现的少。
2、防患于未然治祸于未乱-----企业的问题都是从看似微小的事情上长大的,比如有人违反了制度没有受到处罚,那制度就会形同虚设,企业经营管理就会全无章法。
企业的衰败都是从不经意处发生的,如对环境的些许变化没有引起重视,质量安全事故隐患不及时消除,员工流失率很高不以为然等。
3、国之权衡世之准绳-------对企业来说,制度体系同样非常重要,管理理念和思想、章法通过制度载体,实现可目视、可复制、可遵守的效果。
民营企业大多是老板人治,制度的法制没有实现,导致做事、管理没有标准,赏罚也没有一定的规则,激励、约束机制也难以建立起来,经营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企业也必须建立必要的制度,最好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
4、国情民情立法之凭-----企业制度建立,也必须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围绕企业发展愿景目标、规模、企业发展阶段、干部员工素质、目标实现及关键点管控的需要进行。
且松紧适度,宽严相济,照顾人性的特点,加入必要的人性化的元素。
目标和实现其的措施及制度必须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脱离企业实际必然难以达成。
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利于健全运行、激励、约束、监督机制。
机制的健全,利于企业良性的发展愿景与可实现战略目标的实现。
5、法一律恒条简令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依靠制度法规,无制度体系则无章法,理解不同,就会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
必须建立制度,那怕刚开始的制度还不完善。
建立制度必须协调统一,由上自下,一个部门主导,不能令出多门,左右前后矛盾,只考虑部门本位的利益,宽严不适不行。
制度试行期有一个修正完善的过程很正常。
制度要切合实际,要求大部分人可以达到,过于严厉,或做好的标准过高,则达到要求的人少,大部分人难以达到要求,大部分制度就难以实施。
有了可以实行的制度,但上下有别,上级只要求下级执行而上级带头违反制度也不行。
制度经过试行期相对完善后要保持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
6、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企业制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没有制度就失去了企业法规,做事无标准,管理无章法,经营管理效率效益就低。
但有了制度不坚决执行,则相当于没有制度。
企业里面经常性违反制度的是哪些人呢?第一,是企业老板,自己要求建立制度,自己又带头违反制度,最后还是他说了算,视制度如摆设。
第二,利益相关者。
制度约束影响了有些人的利益而受到抵触,这些人就老吵吵说制度的可操作性不行,无法执行,制度机会夭折。
第三,与老板关系密切的人,包括家族成员、亲朋好友、发小。
这些人是违反制度的积极分子,仗着与老板的关系而无所顾忌。
他们违反了制度老板是不好意思处罚的。
第四,企业里面的所谓不可替代者。
仗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容易做些触犯制度的事情。
以上几类人关键是老板,老板若坚持制度治理,违反必究,相信没有谁会顶风作案。
7、以权侵法国家必乱-----企业老板不重视制度建设,或者带头违反制度,或对制度违反者不予以惩罚,则企业必乱。
8、法弛刑轻国家不宁-----企业经营管理也应当有约束和监督机制,有处罚条款。
如果一味抱着仁慈之心,触犯制度却不处罚,或重错轻罚,干部员工则有恃无恐,犯错误的人就会持续不断。
尤其是家族成员不受制度约束,则企业必走向危险的境地。
9、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企业治理的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不是纸上谈兵,是行为准则,治理企业大计。
有了制度请严格遵守吧,从老板做起,从最亲近的人做起。
违反制度的必处罚,请从老板自己开始,请从最亲近的人开始。
如果你想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法治。
10、良法之行须有良吏-----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之前必须先有有能力建设制度的人,老板往往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者外部专业管理咨询机构。
制度有了,还要找到能坚决贯彻制度的合适的干部。
制度刚开始肯定不是完美的,但是不能成为不贯彻执行的理由。
制度能否落地,先从制度编制开始,制度必须具有现实性、先进性、机制健全性与简明性,制度必须有利于健全运行、激励、约束机制,但也要简明,不繁琐,抓住需要管控的关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制度能否落地,就在于老板的决心,老板必须坚定地去组建团队,去推行,而不是抱着“能否落地啊”的疑问坐而论道,不去行动。
老板不要把执法权交给那些不懂法的人,那样难免会曲解制度要求而做不到位,更不能交给能力低下的家族成员,他们会夹带自己的私货。
11、礼法并行先教后诛-----对于企业来说同理。
不仅有约束制度,也要有激励制度,还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治理。
制度宽严相济,预先告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做事的标准及效果的要求。
经常性培训教育,提高员工思想和能力素质。
最后才是必要的处罚。
混乱时重罚,稳定时要慎罚。
企业要使员工快乐,快乐了会认可企业,接受处罚而主动改进。
员工不快乐,就不会惧怕处罚,甚至流失频繁,企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12、执法慎重量刑得当-----管理不善的企业经常会有处罚不公情况,比如与老板亲近的人和家族成员违反制度,犯了错误,处罚偏轻,或者根本不处罚。
另一些员工呢,小错重罚,或者被小报告后也会莫名其妙受罚。
民企里面,很多员工因为小错被开除、辞退、被大额罚款,都是量刑不当的表现。
处罚过严过频的企业,员工就不会惧怕处罚,就不会去主动改善,所谓破罐子破摔。
科学管理,必须恩威并重,赏罚并用,而且处罚时一定要确认事实及犯错程度,用预先就有的制度条款进行适度的处罚,而且不论亲疏。
看《治国古鉴》谈企业管理之三、老板纳言:1、纳谏者昌拒谏者亡------企业老板独裁现象很多,刚愎自用,自我极度膨胀,容不得半点与自己看法相左的意见,在企业搞家长制、一言堂。
君不见很多企业开例会,都是老板唱独角戏,一个人讲几个小时,不给任何人发言的机会,讲后即宣布会毕。
更有更极端的老板,压根不组织会议,都是自己随意决策,哪怕他经常不在公司。
围在老板身边的人都是会来事的谗臣,专门投老板所好,博取照顾。
老板自我感觉往往很好,认为什么决定都是正确的,对干部员工意见往往不耐烦。
这样的老板其事业经常遭受挫折,这挫折要么是来自外面,要不来自内部,经营管理效果绝不会很好。
做企业跟治国一样,要创造多渠道言论沟通的机会,要建立有相关专家参与的专业决策机制,都有发言机会的会议机制,各种合理化建议的提报活动,持续改进经营管理薄弱之处。
这样的企业必定事事较顺,经营风险往往可以规避。
2、忠言利于行谀言害于政------民营企业纳言环境恶劣,家长制,一言堂严重。
老板可以请来职业经理人却听不进与自己想法相左的经营管理改善的意见。
会议上任何与老板意见不合的都被视为异类,会被老板戒备,会被老板找茬修理。
搞得很多企业干部不愿意开会,甚至怕见到老板。
老板也重视信息收集,但是不采用公开的渠道,往往在各部门安插眼线,听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