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企业的崛起管理革命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与组织变革概述(ppt 82页)
企业再造
给组织带来的变化
组织结构的变化 业务流程及运行方式的变化 管理观念的变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
组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创造性 一致性 主动性 工作学习化与学习工作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
创造性 单环学习
适应性学习 基础理论、现有技术
双环学习
创造性学习 研究项目、技术改良
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循环过程的4个阶段
突破组织智障
组织智障的表现
局限性思考 归罪于外界 不能主动思考问题 蝴蝶效应 青蛙现象 经验错觉 团队本身的智障
组织变革的特点
根本特点: 非层级制
具体表现 扁平化 虚拟化
柔性化
分立化
网络化
组织变革的途径
两 个 途 径:
1.从组织内部着手,通过企业再造、团队建 设、组织学习来完成。 2.从改变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着手,通过网络 化、虚拟化来实现。
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
企业最高经营理念的深刻变化 组织结构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
人本管理的特征
主要特征
1 “员工第一”是人本管理的最高理念 2 激励是进行人本管理的主要方式 3 创新是实现人本管理的主要途径
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
激励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核心
激励是完成对人管理的两项基本目标的关键 激励是企业应对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 激励是开发人的潜在能量的有效方法
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
工 作 丰 富 化
是纵向地扩大工作范围,比如某人原来从 事的是现场生产管理,通过工作设计,让他 有机会接触和承担设计或营销。
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
在工作设计中引入人本思想的理念 ☻ 表现在工作设计中的人本原则
公司管理制度的历程
公司管理制度的历程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公司管理制度作为组织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管理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公司管理制度的起源公司管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工会等组织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制度。
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发展,企业组织逐渐崛起,管理制度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
公司管理制度的起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 工业革命前期:在这一时期,公司管理制度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一些小规模家族企业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约定进行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
2. 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实施。
公司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如组织结构、管理层级、绩效考核等。
三、公司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1. 初期阶段:在公司管理制度的初期阶段,主要以集权式管理为主。
企业主要依靠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来进行管理,管理制度相对简单和混乱,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
2. 中期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需求的增加,公司管理制度进入了中期阶段。
企业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如组织结构、职权分配、流程规范等,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3. 现代化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公司管理制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企业逐渐采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公司管理制度的影响因素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
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产业竞争、市场需求、社会文化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应对挑战和机遇。
2. 内部条件因素:内部条件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等。
第十一章 镀金时代的社会变革2003
镀金时代的美国马克吐温称19世纪后期的美国是一个“镀金时代”,他的意思是这一个表面上金光闪闪而内里腐败的时代。
在民众的心目中,这是一个人们尔虞我诈贪得无厌的时代,强盗大亨贪婪成性,投机客们寡廉鲜耻,企业家行似海盗,进行非法商业勾当,政治界丑闻不断,演出项目粗俗不堪。
镀金时代确实是是一个腐败泛滥、炫耀性消费和无法无天的资本主义时代,但是这恰恰就是现代美国的奠基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由小生产者构成的农耕社会转变成一个工业公司支配的城市社会。
现代工业经济创立于19世纪后期,全国性的运输和通讯网形成,公司成为商业组织的主要形式,管理革命改变了商业运作。
镀金时代是党派斗争激烈时代,也是一个改革时代。
文官法的制定旨在遏制政府腐败,他要求申请政府职位的人通过竞争性考试。
州际商业法旨在结束铁路对小运输客户的歧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则取缔商业垄断。
在这些动荡不宁的岁月中发生着劳工暴力活动,种族关系俞益紧张,农场主的愤怒,失业者不满,在沉重的债务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下,很多农场主加入了平民党,该党要求增加流通货币政府帮助农场主支付贷款,降低关税,征收累进收入税。
西部边疆终结1860年,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大平原是“美国大沙漠”,明尼苏达、艾奥瓦、密苏里、阿肯色河路易斯安那以西的地区人口定居平均每平方英里正好1人,远西部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是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
在1865至1890年代,美国人开垦了远西部430百万英亩土地,这个数目要比此之前的250年美国人开垦的土地还要多,到1893年美国人口统计局宣布整个西部边疆已经被基本占领。
在金、银和其它珍贵矿物在西部的发现吸引了勘探者和采矿人,铁路的扩张,有刺铁丝网的发明和风磨与水泵的改进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为大平原招来了牧场主和农场主。
大平原印第安人的悲剧生活在大平原地区的250000印第安人通过战争和协商被限制在保留地。
外来移民涌入20世纪起始之际,大规模的外来移民从东欧和南欧涌入,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
浅析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营销 是一 个过 程 , 一种 行 为 , 全 过程 的 掌控 显得 尤 为 更是 对于
重要 , 既注重 过程 又注重 结 果 , 就 需 要 引入 一 种考 核 激 励机 制 加 这
、
建立 、 健全现 代化 的市场 营销体 系
以管 理和 控制 , 励机 制的 建 立必 须符 合 企 业 自身 的 市场 特 点 , 激 不 能生搬 硬 套 , 一种 好的 激励 机 制不 仅 能增 强 企业 的 活 力 , 而且 更 能 提升 企业 的营销 水平 。
几点 。
现代 化的企业 必 须要有 一 套完 整 的人 力资 源 管理 体 系与 之 匹 配 才能正 常运 行和发 展。现 代 化 的人 力 资源 管 理体 系不 但保 留 了 过 去的劳 动人 事部 门的职 能 , 且赋予 了一 些更加 适应 和促 进企 业 而
1 培 育市场 营销理 念 、 建立营销 体 系的 前提是 适应市场 需 求 , 营销 理念 应全面 地融 合
浅析企业管理的现 代化
经 营 管 理
浅 析 企 业 管理 的现 代 化
潘 伟 山东日照 2 62 ) 7 86 (日照港集 团有限公 司生产业务部
【 摘
要 】 本 文认 为 , 提 高企业 管理 的现代化 水平 , 要 就必 须建 立、 健全 现代 化的 市场 营销 体 系、 力资 源管理体 系、 人 收入 和 分 配
实 践中 形成 的初 级管 理 意识 , 1 世 纪中 叶西 方 工业 革命 日 代 的 到 8 寸 早 期管理 思想 , 到 1 再 9世纪末 2 0世纪 初的 古典管 理理 论和 早 期行 为 学的产 生 , 直到现代 人 类 文明 高 度发 展 的现 代 管理 理 论 , 不 一 无 闪 耀着人 类智慧 的光 芒 。管 理 思 想 日趋 成 熟 , 理 的 职 能逐 步 增 管 强, 管理 的范 围渐渐扩 大 , 理的 现代化 水平 越来越 高 , 入现 代化 管 注 的企业 管理是 一种把 握时代 脉搏 的新型 管理 体系 , 是一 套 系统工 它 程, 是由 许多 的点和 面共 同支撑 起 来 的载 体 , 这种 载 体 使企 业 能够 在 风云变 幻 的市场经 济浪 潮 中 自 由航行 。建 立现 代 化 的企 业 管理 体 系是历 史发 展的 必然 , 也是企业 迈 向腾 飞的必 由之 路 。
企业管理者成功管理案例
企业管理者成功管理案例懂得如何成为优秀的投资人,会使你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反之亦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成功的案例1: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三星的“设计革命”在三星的崛起过程中,设计方面的变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创立至今的70年里,三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过去6年间,三星在消费类电子市场的超竞争环境下所取得的业绩更是卓尔不群。
2006年12月,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公布了三星电子的LCD 年销售额已达14.1亿美元,这一数字使得三星连续五年蝉联了世界第一。
自1997年三星手机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已实现了10亿部销售量,仅2006年就销售了2400万部。
如果三星能完成其在2007年的预期销售,那么三星将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升成为今年美国市场第二大手机厂商。
在Interband和《商业周刊》共同评选的全球百强品牌中,三星超过了对手索尼(26位)、摩托罗拉(69位)和LG电子(94位),排名第20位,这意味着三星的品牌价值地位自2005年以来攀升了8%,而与2000年相比更是飞速前进了186%,创造了全球百强品牌之最。
而1996年夏天我加入三星电子时看到的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时的三星在韩国之外几乎无人知晓,从设计上看,其产品无非是对强势品牌的拙劣模仿,除了价格优势几乎无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那时的三星已然野心勃勃,立志要成为全球前五强。
过去的10年中,我有幸亲历了三星的成长历程,今天的三星已是个极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世界级品牌,足以同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公司同台竞技,有时甚至更胜一筹。
当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将目光投向三星时,他们自然会有两个疑问:三星是如何在短时间里创造蜕变奇迹的?我的企业又能从三星的成功之道中学到些什么?三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设计在商业环境中的战略性应用。
我希望通过此文以一个局内人的视角来分析设计对三星的推动作用,揭示成就三星崛起的关键因素,希望中国企业或许能从中有所收获。
6σ管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6σ管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6σ(Six Sigma)管理模式是一种追求在生产过程中准确达到客户需求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的发展源于对质量管理的不断追求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6σ管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工业革命之前的质量管理在工业革命之前,质量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产品质量较差,缺陷屡见不鲜,客户满意度普遍较低。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企业开始关注质量问题。
二、质量管理的起步阶段20世纪初,企业开始出现了一些质量管理方法,如质量控制图和统计过程控制(SPC)。
这些方法试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监控生产过程并识别问题,但仍然无法真正解决质量问题。
三、质量管理的改进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崛起,以丰田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注重质量管理。
他们引入了质量管理方法,如质量环和质量成本管理。
这些方法的出现,使得质量管理在日本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质量管理的革命性突破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再次引领了质量管理的革命性突破。
居美(Kaoru Ishikawa)提出了质量管理的新理论,即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圈的概念。
这一理论强调了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质量问题的预防,对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6σ管理模式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末,摩托罗拉公司创始人比尔·史密斯(Bill Smith)提出了6σ管理模式的概念。
这一模式基于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旨在通过减少产品和过程的变异,将缺陷率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六、6σ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自6σ管理模式的提出以来,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许多知名企业,如通用电气、福特汽车和IBM等,都采用了该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σ管理模式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质量管理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七、6σ管理模式的优势和挑战6σ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然而,该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对员工的培训和认知转变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等。
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近年来,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这一学科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而是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将讨论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以期呈现一个全面的面貌。
1. 管理学的历史1.1 古代管理思想早在古代,管理思想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周礼》、《孟子》、《道德经》等经典作品中,都包含了对组织和管理的思考。
其中《周礼》更是研究国家制度和管理体系的重要著作。
另外,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合理处理人力资本”的思想。
1.2 工业革命对管理学的影响管理学真正迎来大规模发展的是在工业革命时期。
19世纪后期,由于工业生产的成长和扩张,管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也有了更加专业化的管理研究和论述。
这一时期,管理学重在研究如何将机械化制造和生产中的人力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认为是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1.3 战后时期的管理学到了20世纪4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从此开始,管理学研究的焦点逐渐从提高生产效率转向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管理学的三大流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陆续涌现出来。
2. 管理学的现状2.1 突破常规近年来,管理学已经逐渐趋于跨学科的研究方向。
管理学家们开始突破常规,将传统管理思想与不同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期得到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例如,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管理学联系起来,研究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管理等。
2.2 时代变迁之下的管理管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因应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新的面貌。
近年来,随着经济强国的崛起,管理学的研究焦点也逐渐转向了跨国公司和全球战略管理。
管理学家们对于全球化时代下的管理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例如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协同、如何与各国政府进行合作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十分众多:
1、工业生产力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科技发展让工业生产和加工能力变得更加强大,生产更加高效,商品也更加精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传播和沟通的效率,使得大规模的企业开始崛起,使得跨国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活跃。
3、机械电子的发展也给一些技术领域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电力、汽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使技术变得更加先进。
4、服务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像金融、商业、保险等服务行业都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发展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5、劳动力组织和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科学管理、公司组织等现代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科学。
6、工业建筑变得更加现代化,工厂的设计理念更加先进,现代的生产流程和方法也更加完善,使得工业体系变得更加完备。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内容总结作者背景介绍钱德勒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60天,也就是1918年的9月18日。
这一时期,正是美国公司走出国门、进军欧亚的时期,钱德勒后来立志研究美国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史,正迎合了时代大潮。
1940年钱德勒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美国海军,服役于大西洋舰队摄影特遣队。
在军队里,钱德勒的具体工作是分析判读航空照片,这种工作既需要对整个航拍区域进行宏观把握,又需要不遗漏每个局部,并敏锐地观察具体细节。
这种工作方法上的训练,对他后来的企业史研究不无裨益。
另外,在服役于军队的这一段时间内,钱德勒深刻感受到了政府科层制体系的效率,使他对大型组织的运作有了切身的认识。
二战结束后,钱德勒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重返哈佛研究生院。
哈佛的学术氛围和治学传统,铸就了钱德勒独特的学术品质和深厚的史学修养。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着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在帕森斯的指导下,钱德勒攻读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也译为涂尔干)的着作,从而产生了对社会学的强烈兴趣。
尤其是帕森斯提出的“角色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对他的影响最大,这为他后来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企业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他还参加了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建立的企业家历史研究中心,成为一名年轻的研究助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尤其是“创新”理论,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天赋、家庭背景、经历、名师等,铺垫着钱德勒的学术道路。
在哈佛攻读博士期间,他住在曾外祖父普尔的家中,普尔留下的许多当年铁路建设的一手资料,促使钱德勒把博士论文的选题确定为普尔的传记。
于是,一部以自己的曾外祖父为题材的论着《亨利-V-普尔:商业编辑、分析家和改革家》诞生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人物传记,实际上其内容则远远超出了人物传记的范畴,是美国早期企业发展史的一部力作。
工业革命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兴起
1.2 二次世界大戰後產業環境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歐洲是主戰場,戰後所面臨的嚴重經濟困難 ,迫使西歐各國面臨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從而採取了強有利的政策,全力 發展經濟,而此一時期西歐經濟的恢復,被稱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第二 個〞黃金時代〞。 為了要能夠詳細的介紹企業管理所面臨的科技衝擊,我們將二次世界 大戰後的產業環境分析,細分為美蘇冷戰前與冷戰後兩個時代,敘述產業環 境在冷戰前與冷戰後的變革與差異。
(四)西德的崛起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隨著東西方冷戰的 開始,以及考慮到德國的復興對於整個西歐重 建的戰略意義,於是在1947年6月,馬歇爾提 出了歐洲復興計畫(即所謂“馬歇爾計畫”)。
二、美蘇兩極對抗冷戰結束後
冷戰後的年代,是指1990年蘇聯解體、美蘇意 識形態兩極對抗的結束時代,斯時,此一全球政治版 圖上的重組,不但對國際政治產生許多關鍵性的影響, 同時對企業經營模式的變革,也發生朝向全球化競爭 時代的途徑進化。 (一)停止軍備競賽 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個重大影響,就是美蘇兩國的 停止軍備競賽,而停止軍備競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 卻是造成國防經費縮減與軍用科技商用化兩個現象。
(三)產業模式的變革壓力(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產業模式的變革壓力(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農村經濟的家庭產業制度,以及城市間少部分的簡單商業模式,在傳 統農業社會的世襲下,代代相傳,也成為工業革命前,歐洲人民的典型生 活型態。在英國殖民地的擴張策略中,顯現出許多不便與困窘,從而使家 庭產業經營模式開始面臨管理上的問題,成為了其後催化工業革命發生的 主要原因。 1.譬如,產品製造出自於手工,品質的一致化是個大問題,以每個家庭工 廠相距又太遠,地區過於分散,品質的控管、工作時程上的安排、產品 的運輸,形成許多管理上的問題。這些都是造成商人思考集中工人生產 、利用機器生產想法的開端。
中国崛起:期盼企业管理“第四次革命”
挥 人 的首创精 神 。 三是 科学 界定 “ 以人 为本' 《 ’ 寻求优 势 。 指出,“ 成功企 业 总是 把 普通 职工 看 作提 高
本 企业管 理艺 术》 一书 提 出 “S 框架 ,认 7”
为一 个成 功企 业 的管 理至 少有 战 略 、结构 、
制 度 、最 高 目标 、人 员、作 风 、技 Z7 日 个相 质量 和生 产率 的根本 源泉 ,… …都有 一条 根 造 和接 纳了新 的价值 观念 、新 的眼光 、新 的 , b
当前 , 国人 很关注 中闰大 周崛起的 问题 , 本人 认 为 , 巾闽企 业管理的 起 , 其巾的 一个必 不可少的 是
条件 , 量中 国企 业管理 崛起 的标 准 , 而衡 则是 中国企 业普 遍灾 现 “ 第四次 管理革 命” 所 谓 “ 。 第 次管 理革 命” 即是 指企业 管理瑚沦演 变到 第 阶 段时的企 业 文化 理 沦。 , 自从 18 年 “ 9 3 企 文化 经典著作 介绍 等 到我 国 , 到现在 已近 3 年 r 饵 从 L前 中罔的企 业管理 情况看 , 离 “ 四次革 命” 定的管理还 很远 。 0 , 1 似乎 第 界
“ 拿来主 ’ ‘ 应该提 倡 ‘ 去主义 ’ , 送 ,而
且 应 该定 为 重 点 。 二 是 在说 怎 样 建设 有 中 ”
文化 管理 的 。 ̄ i M ,小 托马 斯 ・ 森坚 持 nB 沃
执行 其父 确立 的必 须尊 重每 一 个人 ,必须 为
国特 色 的企 业 文 化 , “ 自从有 企 业 以来 ,企
Co LUM N S 专 栏
BU E s R SE ICH s E A ̄ C L MNS O U
! 塑望! 坠
2 l0 01 - 2企业 研究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生命线
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为了研究 日本成功的奥秘 ,在 2 世纪 8 年代 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 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 ,是企业的 O O 是 初 .派出了由几十位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 管理学方面的专家 ” 识形 态 ” 意 。五 是 同心 说 ” ” 。 同心 说 ”将企 业 文化 的构 成分 为三 组成的考察 团, 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 研究揭示. 美国经济增长 个层面 :精神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物质文化层。企业精神层为企 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是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 日本好 . 美国倾向于战 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 ,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 略计划 ,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硬件管理 . 缺乏对人的重视 . 因而管理僵化. 阻碍 了企业活力的发挥 , 日本则强调其企业文化 、 而 企业精神。 质层的建设 企业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 . 是企业 文化 的外 在 表 现 和载体 。
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 ,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 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三是群体意识说 。企业文化 折。在 18 0年,日本生产总值 占了世界生产总值 的8 6 .跃居世 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 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 9 % 界经济强国之列。 美国人纷纷惊呼: 桃太郎” ” 生吞了 山姆大叔” ! 四是精神现象说 。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
维普资讯
企 业 文 化
企业文化是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生命线
I吴正 俊 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贸易学 院
[ 要]企业文化是 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也是社会化 大生产和 现代管理 的客观要求 ,是适应现代化 大生产和市场 摘
机会主义让位于管理革命
机会主义让位于管理革命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之所以卓尔不群,正是因为在大部分企业仍旧沉迷于机会主义时,它率先在中国掀起了管理革命。
要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把管理提到生产要素的高度。
它表明,早年间手工作坊式、资源粗放式和机会牵引式的创富方式已不再是主流,以制度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的“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以民营企业为例,在初创阶段,由于国内尚处于卖方市场,任何人只要肯吃苦,能找准机会,懂得低价进、高价出的粗浅经营手法,就会迅速积累起资本。
而现在,不仅市场的格局在变,竞争的手段在变,财富聚集的速度也在变。
2002年《福布斯》大陆百富排行榜最后一名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将近7亿元,2001年的这一数字则为4.2亿,2000年是2亿,1999年是5000万,排行榜的编制者胡润认为这一数字的变化,说明了正当、正规的富豪越来越多。
“区别在哪里?就是说以前赚5000万还是很容易,只要你做一个项目,比如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
而赚两个亿,如果你运气特别好,胆子又特别大,是能够的。
如果是4.2个亿,那就是靠两个大运气吧。
”但是现在的底数是7亿,“你靠一个运气、一个机会是做不来的,你一定要靠系统、靠管理。
这说明已经不是靠偶然、靠一两个机会了,说明已经有一定的管理、一定的企业文化、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用胡润的话说,这当然是因为管理问题,运气不再是最重要的。
胡润在一份附加的报告中尤其强调了100富豪中“至少有20个人正在或者已经学习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或者EMBA”,这说明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富人财富增值的重要手段。
胡润关于中国富人越来越重视管理的说法从这些富人自己的表述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南方周末》曾就财富规模的问题采访过在榜上排名第六的刘永行:如果财富的规模突破了个人的操控能力的上限怎么办?刘永行这样回答:“我想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没有太大问题。
美国公司法的演变
美国公司法的演变韩铁〔内容提要〕美国公司法在建国后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从特许制走向了一般公司法,从视公司为人造之物转而承认它为自然实体,并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经历了各州“竞相降低门槛”所做的修改,终于完成了向民主化和自由化方向的历史性演变。
这一演变是美国公司历史作用发生变化的产物。
它不仅奠定了现代美国公司法的基础,而且适应了现代大企业崛起和管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政府干预日益加强的今天仍然为美国公司的活动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法律空间。
自由企业制度的倡导者亚当·斯密在美国独立的1776年曾经警告,“以促进某些特定制造业发展的公共精神为宗旨的合股公司……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而,到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字斟句酌地写道:“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单项发明……甚至于蒸汽和电力相比之下都微不足道,如果没有限责任公司,它们都会沦落到相当无用的地步。
”众所周知,公司在20世纪已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企业组织形式。
1990年,美国公司的销售和收入占全国所有厂家销售和收入的90%。
从亚当·斯密的担心到公司在美国的成功,美国公司的发展不仅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法律在这方面起了何种作用?对公司法深有研究的美国法律史泰斗詹姆斯·威拉德·赫斯特认为,“公司法从来就是源于法律之外的需要和能量的工具,它不是第一推动者……与创办者、金融家、经理、推销员、工会领袖及很多其他人的发明和能量相比,我们绝不能夸大法律界人士的影响……但是法律在关键点上为其他的发展提供了杠杆,它的边缘作用可以决定在那些确定我们方向和速度的其他复杂因素之间最终形成的平衡。
”事实上,美国公司法走向民主化和自由化的历史进程不仅使亚当·斯密的担心成为多余,而且为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大企业的崛起和管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空间,因此在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方面应该说功不可没。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200年以前, 亚当·斯密以制造业为例论述了劳动分工的作 用。而且, 他的这一分工理论成了近代产业革命的起点, 也成了 后来的管理学家创建管理学的理论前提。确实, 劳动分工较大幅 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也有利于专业化和职能化管理。但是, 这种理论发展到今天, 负面效应日益显露出来。现代社会, 一方 面追求产品个性化, 生产复杂化, 企业经营多元化, 如果片面强 调分工精细和专业化, 则使得企业的整体协调作 业过程和对过程的监控越来越高, 结果致使企业 整体效率低下, 同时, 把人分成上下级关系的官 僚体制, 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相反腐蚀着人的精神, 摧残着人的身心健康, 以 至 于 走 到 了 分 工 与 协 作 原 则 初 始 动 机 的 反 面 。另 一方面, 高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运 用, 使简化管理环节成为可能。同时, 与市场变化 和高科技发展相对应的是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 员工不再满足于从事单调、简单的复杂性工作, 对分享决策权的要求日益强烈。
与分工理论相比, 合工理论显示出其强大的 优势, 即借助信息技术, 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 突破口, 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 合理地 “组装”回去, 将几道工序合并, 归一人完 成, 也可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工作 小组或团队, 以利于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 短时间。另外, 减少管理层次, 提高管理幅度, 建 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从而打破官僚体制, 减少 了审核与监督程序, 降低了管理成本, 减少了内 部冲突, 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 大大调动了员工 的积极性, 促进了员工的个人发展。
简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简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一、劳动力组织方式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力组织方式主要是家庭劳动和手工业工匠的独立生产。
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机器制造业的兴起使得劳动力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劳动力的集中化,大规模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人们纷纷从农村涌向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其次是劳动力的专业化,机器生产的复杂性导致工人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于是出现了分工更细致的工厂制度,工人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分工进行协作和配合。
二、生产流程的变化工业革命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变革是生产流程的改变。
在工业革命之前,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制造,工艺复杂且耗时较长。
而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生产流程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标准化。
机器能够取代人力完成繁重和重复性的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机器生产也使得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可靠,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管理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管理体制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和手工业生产主要靠家庭和个体工匠的经验和技艺传承,管理体制相对松散。
而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制度的兴起,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工厂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和工作流程,实行工时制度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工业革命还催生了现代企业的出现,企业家们开始采用股份制和合作制等新的组织形式,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工业革命带来了劳动力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劳动力从家庭和手工业转向了集中化和专业化,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也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转型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
河海大学商学院《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第一部分——说明问答题的形式有简答题和综述题等,这些都是拿分大项,能不能拿高分就取决于问答题做得怎样。
虽说河海专业课改得不严,能答到大意就给分,但要想像他一样拿到140+的高分,我们建议各位你还是要用课本里的原话来答题。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答案才标准,才能保证拿到满分,另一方面,这样在答题时也节省时间,把背好的东西默写出来,总比临场发挥要快得多。
因为阅读理解是要花时间来思考的,所以在问答题上赢得了时间,对回答阅读理解题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答题时,有些问题要注意下:(1)答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晰,在平时复习是就要掌握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17个管理学派,它们的代表思想要弄清楚,我们们在答题的时候就要以课本中的管理理论为依据和准绳。
(2)答题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分点拿分。
答题的时候不要笼统作答,写个1、2、3出来,最好多列几条,然后是分析观点,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观点。
(3)平时就算没有看过什么管理方面的课外书或者杂志,在考试前一两天一定要找到海尔或者华为的管理案例来看,看过真题的你应该知道,08年就要求你举案例分析问题。
(4)答题要注意字迹工整,所以在复习比较累的时候练练字。
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把字练好,更好的得分。
考研是又一次高考,一定要分分必争。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根据我们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有大约50%分值的题是来自课后习题的或改编而成。
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来整理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我期待在你的到来,我会为以后的工作及你的到来做些准备!第二部分——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T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答: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任务和他们的主要理论是: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德国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T1.为什么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德鲁克提出的三点理由是什么?答: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知识构成了管理知识宝库的历史部分,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管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起因于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建立,而我们们现今说的管理知识,主体部分约定俗成的规定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以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学管理运动,管理者掌握生产的知识和信 息;
– 直接招募和培训工人。
• 变化的驱动因素:速度经济(economies of speed)。
英国工厂的工匠控制
• 从外包制(putting-out system)过渡到工厂 制;
• 把技能留在车间现场的管理战略; • 以熟练工人为中心组织生产:招工和训
福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体制
• 流水线能够运转的前提:零件的可互换性和将 其组装的简单性;
• 1903年,组装位,一个工人完成大部分组装任 务;(工作周期514分钟)
• 第一步:运送零件到组装位,工人不再需要移 动;
• 第二步:1908年,福特最终取得了零件的完全 可互换,决定让组装车间的工人在汽车之间走 动来完成单一工作;(工作周期2.3分钟)
• 进行三重投资的第一批行动者成为各自工业中 的支配者,它们以组织能力作为竞争武器。除 非有技术上的重大变化,新企业很难进入这些 工业。
• 石油工业:标准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美孚真空 和德士古;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和海湾石油;
• 轻机械工业:胜家缝纫机公司、伊斯特曼(柯达)照 相机公司、雷明斯顿打字机公司;
• 由管理人员决定生产,而不是由工人自 己决定怎样工作。Five dollar day
工厂制的转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工厂招募工
1. 工头负责劳动 2. 欧洲移民工人
• 招工过程没有正式程序,大量依靠个人 关系
• 1915-1920间变化:
转变的实质
• 车间现场和工厂的组织转变的实质是实 现管理控制;
• 非电机械工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麦考密克收割机 公司(后与另两家企业合并成为国际收割机公司)、 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锅炉公司;
• 电气设备工业:通用电气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制造部);
• 金属工业:卡内基钢铁公司、伊利诺伊钢铁公司、美 国铝公司;
• 橡胶工业:古德里奇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
• 材料工业:匹兹堡玻璃板公司;
• 金属品工业:美国制罐公司和大陆制罐公司;
• 化学工业:杜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
管理层的转变
• 第二个转变:管理层
– 对大规模、复杂的生产和分配活动进行计划 和协调的需要推动管理结构的发展;
– 职业经理在企业管理上对企业主的替代。
• 变化的驱动因素: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和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现代大型多单位企业的出现
• 主题: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了现 代工业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能力是企 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 续经济扩张的动力。
• 第三阶段从1880年左右开始。到那时,生产企业开始 把大批量分配结合进自己的经营过程,现代工业企业 -今天巨型公司的原形-由此而生。
转变的关键:三重投资
• 19世纪最后25年间,生产技术的重大创新(电 力、内燃机和化工等)带来可以利用由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空前成本优势的潜力。
• 实际利用这种潜力的关键是对大规模生产设施、 销售系统和管理组织的三重投资,它导致现代 大企业的崛起。
• 实现管理控制的实质是由管理者掌握有 关生产过程的知识,并且把对技能(skills) 的再生产过程从劳动者手中夺取到管理 者手中,变成可以加以“科学”地分析 和改进的过程;
• 因此,存在着“deskilling”的趋势。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英国企业
美国企业
第二个转变:管理层的转 变
(Chandler, 1990)
看得见的手
• 第一个阶段(1790-1840)是传统经济阶段。主要依 靠市场机制来协调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没有新 的经济制度,和工商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 第二个阶段(1840-1880),传统经济的平衡被三项 划时代的技术进步所打破:铁路、电报和无烟煤的广 泛使用。铁路公司是历史上第一批雇用受过专业训练 的职业经理的企业,发展了最早的管理层级。
现代大企业的崛起:管理革命
西方现代工业企业的出现
• 时间:19世纪晚期到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 • 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 标志:完成了在车间现场和管理层的两
个层次上的组织转变。 • 意义: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行政协调获得
更高的生产率。
第一个转变:车间现场的 组织转变(或工厂管理的
转变)
车间现场的组织转变
• 劳动组织依赖于工头(the foreman); • 管理者不知道或不掌握关于实际生产过
程的知识。
“科学管理”运动(1890-1920)
• 系统管理的高潮是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的“科学管理”;
• 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
– “One Best Way” – Match People to Tasks – Supervise, Reward, and Punish – Use Staff to Plan and Control
练; • 家族所有和工匠控制是英国工业企业的
基本特征。
美国工厂的管理控制
• 美国的工业化依赖于移民工人-高流动 率;
• 把技能从车间现场夺走的管理战略;
– 泰勒制; – 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直接雇用工人; – 可互换零部件,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
传统生产方式的问题
• 生产知识和技能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私下 传授;
• 最后一步:于是1913年世界上第一条流水装配 线开始运转。(1.19分钟)
1916年产福特T型车
福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体制
• 分析生产操作,把生产流程分解为单一 的组成部分(彻底分工):
– 1915年,福特高地工厂的7000工人讲50种语 言,许多人不会讲英语。
• 简化零件,使用专用机器,按流程排列, 每台机器完成一个任务。
彼得·德鲁克对“科学管理”历史 意义的评价
科学管理“可以算是自从联邦制度拥护者 论文问世以来美国人对西方思想做出的 最有影响、意义最为深远的贡献。只要 工业社会还存在,我们就决不会忘记, 人做的工是可以加以系统研究、加以 分析,可以在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上 下功夫而加以改进的。”
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第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