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0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遣唐使的来华意图、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史实,从中体现了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正是由于唐朝开放的政策,使得唐朝国力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内容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看视频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直观容易记忆培养学生的注意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2图片展示并介绍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看视频,了解西行的情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探究后回答问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直观,容易记忆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图片展示玄奘西行的经过。。
(5)探究:玄奘西行的影响。
(6)合作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7)思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6.巩固提升。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看视频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选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优选】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1.含义2.目的3.影响
鉴真东渡
1.经过2.贡献
玄奘西行
1.经过2.贡献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以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2.了解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3.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政治清明促进经济文化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中日文化交流、唐与新罗、玄奘西行)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玄奘西行的影响。
能力目标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理解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日本文字、鉴真像、《西游记》唐僧图)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观察第一幅图---日本文字,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第二幅图,鉴真像与唐僧图,你认识他们吗?学生交流,教师明确:第一组图片,日本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很相似。
日本国本没有文字,一千多年前,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
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至今一些很正式的文书上,都是汉字为主,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二幅图是鉴真,他---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三幅是唐僧,其原型人物是唐朝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难险阻,携带大量佛经回到唐朝,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1.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备课标1、内容标准: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核心概念:知道,说明,理解二、备教学重、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讲述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历史。
重点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内容,理解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先进和繁荣对周围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了很高的声望。
学习时首先要注意使同学们理解好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区别,还有在学习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是要抓住传播文化和学习文化的不同特点来掌握。
通过学习理解盛世时期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2、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过程中注重从地理方位、传播和学习等角度把握。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领会“繁荣”与“开放”单元特征中两个重要因素的内在联系(社会强盛促进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备学情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8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2、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部分同学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容易混淆,学习的过程中应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把握。
部分同学对国家强盛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难度,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外交新局面,与当今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等史实,培养阅读、提炼、归纳、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唐朝时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归纳比较日本、天竺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领先地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二:书30页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图。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日本为学习唐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开元通宝”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开 ”在中国境内也不断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重 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课 标
要 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了解日本派遣使节来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课 时
目 标
1课时
引 桥
突 破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 法
多媒体课件
学 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西安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当时很多日本人来到中国是为了什么?《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什么重要史事?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多次东渡日本?这些有关的人和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
二.感知求疑
(一).遣唐使
1.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内容分析唐朝时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交往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既展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外文化的影响力。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等史实,了解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自主说明唐朝中外交流的发展史实。
史料实证:研读相关史料,认识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和小说《西游记》对比,进行史料辨析出虚构的成分和真实的历史。
家国情怀:感受鉴真和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坚忍不拔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深化家国情怀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哪几个?其交往的事例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教师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的相关内容,及下列材料展示,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为什么日本要派遺唐使来中国唐朝?③遣唐使回去后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学生活动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3)教师活动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过程背景,并在日本宣传中国文化,直至圆寂的情况。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向学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美国唐人街
吗?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遣唐使
学习与探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讨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
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
鉴真东渡
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
玄奘西行
学习与探究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三、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2.鉴真东渡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
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
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朝时,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包括使节往来、贸易往来,从而使唐朝文化从科举到历法以及政治制度、教育、医学、建筑等各方面给新罗以巨大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朝鲜出土的长沙窑瓷器。
(三)玄奘西行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
《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
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
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
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
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
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
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
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
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四、课堂小结
(1)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
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日本2.唐与新罗的关系:往来频繁3.玄奘西行:天竺⇒唐朝的繁荣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