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选择题精选:法理学选择题及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根本特征是()。
A. 绝对正确性B. 相对稳定性C. 统一性D. 可强制性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规范B. 法律规则C. 法律原则D. 法律制度3. 辩证法则指出:各种相对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力量,除非达到一定阶段,就不能相成为对立的互相排斥的力量。
这是()辩证法中的一条重要辩证法律。
A. 联系律B. 内在矛盾律C. 变化律D. 普遍联系律4. 指出了两种根本意义上的正义,一种是协商一致的正义,它以均等和诚实为原则;一种是相对正确的正义,它以契约和法律为依据。
这是()的观点。
A. 罗尔斯B. 诺齐克C. 拉伯茨D. 阿尔斯顿5. 哲学上称为“归基理性”的东西,应在基本立法上发现。
这是()的观点。
A. 基本立法的学说B. 海德法学派C. 新康德学派D. 法学逻辑学派二、判断题1. 法是国家强加于社会的规范,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2. 法律正义是法律的一种外在品格。
()3. 法律是国家用来维护社会权力掌握者利益的工具。
()4. 法律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强制命令。
()5. 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组成的系统。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其强制执行的正式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和道德观念所主导的规范。
法律是以立法程序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而道德则是以伦理和道德准则为基础的,没有明确的强制力。
其次,法律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通过规定和惩罚来实施,而道德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基于人们内心的个人自觉和社会共识。
但是,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联系,首先,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是基于道德的价值观念制定的,它们共享一些公认的道德准则。
其次,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规范行为来推动道德的发展和进步。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3.杜甫有诗云:“朝回⽇⽇典春⾐,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选项可以成⽴?(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典”或“典当”⼀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因职权之便⾮法收受财物的⾏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宋刑统》为我国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借贷,⽽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敕已到⾜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意在笼络⼈⼼,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1⽇,在上海英租界发⾏的《苏报》刊载邹容的《⾰命军》⾃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命,排斥满⼈。
5⽉14⽇,《苏报》⼜指出:《⾰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严加查办,于6⽉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进⾏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系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2000年试题,1分〕A.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 自由大宪章C. 教会法D. 罗马法【答案】B【解析】此题考的是大陆法系的渊源。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一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的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条文为主要形式。
大陆法典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根据上面的分析,AD 即可排除。
那么,教会法是否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呢?这要看教会法的法史和法源,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古罗马法日渐衰微,学世界中古史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因此,教会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日耳曼法、世俗法和教会法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法得到复兴,复兴后的罗马法受到了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影响,因此,大陆法系也就受到了教会法的影响,这是法发展的历史连续性的表现。
可以说教会法是大陆法系的渊源,因此C不能选。
应该选B,因为自由大宪章不是大陆法系的渊源。
《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国颁行的一部宪法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限制王权,试图以政治契约形式确立国王与臣民的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自由大宪章》应属英美法系的渊源。
除了《自由大宪章》外,作为英美法系渊源的法律还有《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三年法令》等等。
2. 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以下哪一法系?()〔1998年试题,1分〕A. 中华法系B. 罗马法系C. 印度法系D. 英美法系【答案】B【解析】此题考的是不同法系的国家。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目前世界上两大主要法系。
此外还有其他的法系,包括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以及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我们主要应了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的国家主要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葡萄牙、荷兰等国以及曾属于上述大陆法系国家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
法理学选择题答案
•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选项A、C正确。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就一般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选项B正确。
不按照自然法则办事,会招致自然界报复。
不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故程序性是法的一项重要特征。
•选项D错误。
法的强制属于人为强制,区别于自然力。
• 2.答案:ABC•选项A正确。
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是成文法律的局限性的体现。
•选项BC正确。
法律对科技具有规制作用,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对科技等问题没有规定,则可以根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
•选项D错误。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分析社会的特点在于:认为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变化。
这就提供了一个将法律置于物质的能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
按照这种观点,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所以说在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由此,答案D是正确的。
• 4.【正确答案】 D•选项A体现了指引作用。
选项B体现了强制作用。
选项C体现了指引作用。
•提示:指引自己,评价他人,教育大多数,强制一小撮。
• 5.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中,法是由人创造的,人们在立法时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产生、存在与发展变化都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性质是( A )。
A.一门社会科学B.一门自然科学C.一门人文科学D.哲学的分支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3、法理学属于( C )。
A.国内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法学本科4、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词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5、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 )。
A.法的客观性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8、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D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阿奎那9、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C )。
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10、下列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从法存在的形态看,其首先是一种规范B.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C.法作为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其调整的对象是人们的交往的相互行为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法理学习题及解析
法理学习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答案及解析:B 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
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C 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
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
D 项明显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B 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
2.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答案及解析:B 关于法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这是一个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内涵的问题。
西方法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以自然法学派为代表,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
实在法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的时候,才具有法的本质而成为法。
一个同道德严重对立的邪恶的法并不是一个坏的法,而是丧失了法的本质的非法的“法”,因而不是法,即“恶法非法”。
一是否定说,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为代表,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准则二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杭的法也依然是法,即“恶法亦法”。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效果C.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D. 法律的解释方法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适用于所有个体B.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C. 法律内容具有普遍性D. 法律形式具有普遍性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目的D. 法律后果4. 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A. 社会公认B. 国家强制力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A.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B. 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关系是平等的D. 法律关系具有规范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2. 阐述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在公共场合故意损坏了李某的私人物品,根据法律,张某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2. 某公司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该公司认为罚款过高,提出申诉。
请分析该公司可能采取的法律途径及其可能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 论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C4. B5. C二、简答题1.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其约束力。
法律规范通常具有明确性,而道德规范则较为抽象,不易界定。
2. 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即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平等性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定性原则,即法律具有明确性,使人们能够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题1. 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李某的损失,可能还包括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具体取决于损坏物品的价值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法律制度B. 法律关系C. 法律规范D. 法律现象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三大基本特征?()。
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变动性答案:D3. 法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法律传统答案:B4. 法的解释方法中,以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为依据进行解释的方法称为()。
A. 系统解释B. 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D. 历史解释答案:C5. 法的适用原则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平等原则D. 公正原则答案:C6. 关于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B. 法律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C. 法律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D. 法律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答案:A7. 法的制定过程中,具有最高立法权的机构是()。
A. 人民法院B. 人民检察院C.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8. 法的效力层级中,下列哪个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9. 法的实施过程中,负责监督法律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 行政机关B. 司法机关C. 立法机关D. 检察机关答案:B10. 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法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社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的规范性作用主要包括()。
A. 指导作用B. 评价作用C. 强制作用D. 预防作用答案:ABD2. 法的效力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BCD3. 法的解释主体主要包括()。
A. 立法机关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学术机构答案:ABC4. 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公正原则D. 效率原则答案:ABCD5. 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
《法理学》试题
《法理学》试题《法理学》试题1《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B.是否合法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D.是否具有社会性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A.法的拘束力B.法的溯及力C.法的继承性D.法的统一性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这一条规则属于()A.授权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轻原则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B.公权利和私权利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D.人权和公民权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A.确定的指引作用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
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孩子B.孩子的安全、健康C.保姆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10.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属于法律客体的哪一种类?()A.物B.人身C.精神财富D.行为结果11.按照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D。
最新司法考试《法理学》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司法考试《法理学》选择题练习及答案最新司法考试《法理学》选择题练习及答案引导语: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最新司法考试《法理学》选择题练习及答案,欢迎测试!1[多选题]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A.权利总是与利益紧密联系,正是基于自利即通过法律来保护本人利益的动机才形成法律B.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C.守法行为是围绕义务而展开的D.行使法律权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故权利的行使排斥行为人的自主性解析: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
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
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
B选项正确。
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
故C选项错误。
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2[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BD)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判例法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单选题]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B)A.省级政府B.较大市的人大C.自治区人大D.经济特区4[多选题]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AC)A.行政法B.婚姻法C.刑法D.公司法5[多选题]下列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A.合同法B.商标法C.继承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6[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是(ACD)A.整体性原则B.比例原则C.均衡原则D.兼顾新法原则7[多选题]关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BC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有关机关备案B.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D.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公布解析:根据《立法法》第89条的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故AB选项的说法正确。
(完整版)法学专科《法理学》单项选择题解析
法学专科《法理学》单项选择题解析1、法与国家产生的过程是______。
A、同一历史过程B、先有国家C、先有法D、各国情况不同答案:A解析:法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法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
国家和法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与国家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渐变形成的,二者之间没有谁先产生谁后产生的问题。
法与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各自萌芽的因素是相互促进、彼此互动、互为因果的。
一定要去确定某一时刻国家产生了或者某一时刻法产生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2、原始社会的习惯规范______。
A、没有强制力B、有国家强制力C、有强制力D、有的有国家强制力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习惯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
它也有强制力,如逐出氏族,但没有象法一样的国家强制力。
3、原始习惯规范反映______。
A、氏族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B、只反映氏族内部首领的意志C、反映在氏族内部一部分成员的意志D、反映氏族贵族的意志答案:A解析:在原始社会,通过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特别是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以习惯为主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依自觉遵守来保证其实施。
4、法的内容归根到底决定于______。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关系C、国家的本质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案:D解析: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律内容的最终的决定力量,通常即指法的经济根源,即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
4、法是______。
A、从来就有的B、与原始习惯没有区别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由氏族首领制定的答案:C解析: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由原始社会习惯发展而来,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制定;它与原始社会习惯在产生方式、所代表的意志、贯彻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有区别。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二、不定项选择题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 B.判决书C.裁定书 D.决定书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4、属地原则是指(A)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17、法律编纂是一种(D)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18、法的关系根源于(D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A、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A.互不干涉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B.不成文法的汇编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28、法体现的是(A)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A.人民群众的觉悟B.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B.民法典C.宪法典D.商法典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45、法的规范性是指(C)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D.国务院各部门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A.行为关系B.思想关系C.意志关系D.同学关系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A.古希腊B.古罗马C.英国D.美国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法理学》知识30道选择题
《法理学》知识30道选择题1.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
A. 假定B. 处理C. 制裁D. 赔偿答案:D2. 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 实体法和程序法B.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 根本法和普通法D. 一般法和特别法答案:B3. 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 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 人与自然之间的社会关系D. 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A4. 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 国家意志性B. 国家强制性C. 普遍约束力D. 可预测性答案:A5.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主体B. 客体C. 内容D. 规则答案:D6. 法的实施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 法的遵守B. 法的执行C. 法的适用D. 法的修改答案:D7. 下列关于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系是比较法学上的概念B. 法系就是法律体系C. 英美法系又称为普通法系D. 以上全部答案:C8. 法律责任的免除形式不包括()。
A. 时效免责B. 不诉及协议免责C. 自首、立功免责D. 正当防卫免责答案:D9.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
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体系解释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法的价值的内容不包括()。
A. 自由B. 效率C. 平等D. 民主答案:D11. 下列属于法的正式渊源的是()。
A. 习惯B. 判例C. 法律D. 道德答案:C12.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 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B. 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C. 法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 权利能力B. 行为能力C. 法律资格D. 法律地位答案:A14.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答案:A15.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完整版)法理学多项选择题解析
多项选择题解析1、法与原始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共同点______。
A、都是调整人们生活关系的社会规范B、都是上层建设的组成部分C、都具有阶级性D、都具有强制性答案:ABD解析:原始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反映了原始社会部落全体成员的意志,其主要形式是习惯规范.它主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但也有外在压力,也有强制性,违反这种规范也会受到很严厉的制裁,例如驱逐出氏族之外的制裁,这在当时条件下无异于判处死刑。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在阶级社会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组织的总和。
上层建筑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构成。
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观念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
思想上层建筑也叫观念上层建筑或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是由一系列的思想、观点构成的无形的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以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和部分思维科学等。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与思想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等,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以及政党等组织。
可见,法与原始社会规范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1.法与原始社会规范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社会规范;(2)都要求人们普遍遵守,并且有一定约束力;(3)都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各自的经济基础所决定;(4)都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导语: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下面小编分享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在解释法的本质问题上,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B)A、正义论B、神学论C、权力论D、社会论2、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B)A、客观真理B、观念形态C、外化的意识D、固化的客观标准3、当代美国哪位哲学家论述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A)A、罗尔斯B、华盛顿C、边沁D、林肯4、构成法律部门最基本的细胞是(D)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5、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A) A、行为的主体不同B、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C、立法意图的不同D、行为方式的不同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项为核心?()A、国家的根本任务B、阶级统治B、抵御外来侵略D、经济建设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8、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9、对法进行普通法与衡平法划分的是()A、英国B、日本C、德国D、中国台湾省10、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律存在着()A、沿袭关系B、补充关系C、继承关系D、改造关系参考答案:6、A 7、D 8、D 9、A 10、C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治等于法制B、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12、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跟不上改革需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A、改革进程大大快于法律的制定B、改革的渐进性与法律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C、我国法制建没速度太慢D、政策在改革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13、“违法必究”的含义是指()A、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予以追究B、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必须追究C、对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D、对刑事犯罪必须追究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A、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B、轻视法律的作用C、重视道德教化D、法即是刑15、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A、改革B、开放C、科技D、网络参考答案:11、A 12、B 13、C 14、B 15、C1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17、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法是()A、制定新法与沿用旧法B、制定和认可C、制定国内法和缔结国际公约D、制定和解释18、下列属于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的是()A、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B、北京市顺义区人民代表大会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D、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19、把法律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依据是()A、法律效力范围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C、法律地位不同D、法律规定内容不同20、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不包括()A、经济特区法规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B、法律C、军事法规D、判例与习惯参考答案:16、D 17、B 18、B 19、B 20、D21、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是()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B、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C、实事求是D、吸收外国先进立法经验2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A、宪法B、刑事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诉讼法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机关是()A、各个国家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和国家的授权机关C、党的各级机关D、所有国家机关2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主体、客体B、权利和义务C、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力和责任25、下列哪项属于公民义务的是?()A、公民向国家纳税的义务B、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C、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D、拾取他人遗失物的人向遗失物所有权人交还该物的义务参考答案:21、B 22、C 23、B 24、C 25、A26、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A、全体公民B、法人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27、依法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属于()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政治责任28、我国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B、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29、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完整版法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属于:(C )。
A.国内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边缘法学一2、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D)。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查的方法C.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在中国,法学或法律科学这一名称,(D )。
A.在先秦时期就广泛使用了B.自汉代就广泛使用了C.是从清朝起开始广泛使用的D•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大量传人后才广泛使用的4、在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一词,其原意是指:(C )。
A.正义和非正义之学B.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C.法律的知识和法律的技术D.刑名法术之学5、西方法学中流行的经济分析方法,(A )。
A.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经济效益的方法B.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社会效益的方法C.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D.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社会本质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从法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CD )。
A.立法学B.司法学C.法律解释学D.法律社会学2、从认识论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BC )。
A.法理学B.理论法学C.应用法学D.法律社会学3、从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BC )。
A.法学B.边缘法学C.本科法学D.研究生法学4、一般说,现代西方法学家对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ACD )。
A.强调研究法的价值B.强调研究法的秩序C.强调研究法的事实D.强调研究法的形式5、法学产生的前提包括:(AE )。
A.立法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B.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C.私有制的出现D.商品交换的出现E.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形成第六章法的形式与效力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D )。
A.法的间接渊源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B.直接渊源是指各种习惯、判例、宗教规则、法理学说、道德原则和规范等C.在民法法系国家中,判例是法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渊源或正式渊源D.法的渊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2、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即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就是:(C )。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则和逻辑的学科,它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法理学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法理学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法律的特征?A. 强制性B. 公正性C. 可变性D. 统一性答案:C. 可变性2. 法律的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B. 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C.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法律的效力分为以下几种,除了下列哪个?A. 强制性效力B. 行政效力C. 道德效力D. 合同效力答案:B. 行政效力4. 下列哪个不属于法律的来源?A. 宪法B. 法典C. 判例D. 行政法规答案:C. 判例5. 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哪些层面?A. 国家层面B. 地方层面C. 个人层面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1.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由国家机关独立进行的。
答案:正确2.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答案:正确3. 法律的效力可以被道德规范所取代。
答案:错误4. 法律适用范围只限于国家层面。
答案:错误5. 法律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强制性。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法律的公正性?答:法律的公正性是指法律应该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分贵贱、富贫、种族、性别等,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法律的公正性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也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2. 请解释法律的可变性和统一性。
答:法律的可变性指法律可以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
法律的统一性指法律在某一国家范围内是统一的,不同地区和个人在法律适用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 请解释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答: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于个人和组织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适用的层面,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个人层面。
法学专科《法理学》单项选择题解析
法学专科《法理学》单项选择题解析1、法与国家产生的过程是______。
A、同一历史过程B、先有国家C、先有法D、各国情况不同答案:A解析:法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法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
国家和法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与国家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渐变形成的,二者之间没有谁先产生谁后产生的问题。
法与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各自萌芽的因素是相互促进、彼此互动、互为因果的。
一定要去确定某一时刻国家产生了或者某一时刻法产生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2、原始社会的习惯规范______。
A、没有强制力B、有国家强制力C、有强制力D、有的有国家强制力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习惯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
它也有强制力,如逐出氏族,但没有象法一样的国家强制力。
3、原始习惯规范反映______。
A、氏族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B、只反映氏族内部首领的意志C、反映在氏族内部一部分成员的意志D、反映氏族贵族的意志答案:A解析:在原始社会,通过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特别是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以习惯为主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依自觉遵守来保证其实施。
4、法的内容归根到底决定于______。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关系C、国家的本质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案:D解析: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律内容的最终的决定力量,通常即指法的经济根源,即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
4、法是______。
A、从来就有的B、与原始习惯没有区别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由氏族首领制定的答案:C解析: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由原始社会习惯发展而来,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制定;它与原始社会习惯在产生方式、所代表的意志、贯彻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有区别。
法理学专项训练及解析
《法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
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
该法律条文承认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可以作为中国法律渊源C。
该法律条文是对法律适用冲突的一种解决D。
该法律条文从总体上规定了在民商事领域国际条约的优先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蒋某于1963年嫁给黄某,婚后夫妻关系较好。
因双方未生育,收养一子。
1996年,黄某与比自己小20多岁的妇女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
2001年,黄某患肝癌住院治疗,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现金40000元赠与张某所有。
黄某去世后,蒋某与张某因该笔财产归属发生讼争。
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德,属无效行为。
对于该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据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作出裁判的B。
在本案中,法官违反了“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的司法标准,因此该裁判属于违法裁判c。
对于本案法官而言,面临着在法律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之间取其一的艰难选择D。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的裁判体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和辩证推理的过程2.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曾经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合法化危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质疑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有助于证明法律对人具有当然的约束力这个命题?A。
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满足,因此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效力B。
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要服从政府、遵守法律c。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D。
民众从小就养成了模仿他人所为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行为守法的习惯3.有思想家说:“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选择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120道)
1.在法的本质问题上持神意说的法学家是(d)。
A.西塞罗B.霍布斯C.康德D.托马斯·阿奎那
2.从新加坡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个法系?(c)
A.中华法系B.大陆法系C.普通法法系D.阿拉伯法系3.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a)。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成文法和不成文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法治"的英文表达确切的是(b)。
A.rule by law B.rule of law C.legality D.legal system 5.法的要素中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是(c)。
A.法的原则B.法的概念C.法律规范D.法的技术性规定6.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或限定的范围或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a)。
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
7.在法的溯及力上,我国刑法采取(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从法律构成看,民法法系国家主要采用(a)。
A.制定法B.单行法C.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D.习惯法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a)。
A.历史渊源不同B.法的分类不同C.法律术语不同D.法
的渊源不同
10.法最终决定因素是(c)。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政治局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答《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c)解释。
A.字面B.限制C.扩充D.逻辑
12.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d)。
A.判决书B.委任状C.结
婚证D.行政法规
13.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a)。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本质与内容的
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
14.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是(c)。
A.属地主义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
C.以属地主义为主,兼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5.下列属于司法的是(b)。
A.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为B.最高人民法院的行为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行为D.国务院的行为
16.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a)。
A.人的死亡B.甲违章驾驶撞死一人C.甲抢劫银行D.甲
与乙签订借款合同
17.法律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
养费的权利",这规定属于(b)。
A.义务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强制性规范D.禁止性规
范
18.下列属于封建主义法律的是(c)。
A.《汉谟拉比法典》B.《法国民法典》C.《元典章》D.《十
二铜表法》
19.下列罪名中违背基本法理的是(c)。
A.危害国家安全罪B.盗窃罪C.腹诽罪D.杀人罪
20."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通的服从,而大家
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一论述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学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