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与声现象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一、基础知识(一)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最常用工具;它在读数时,必须读到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符号是。

1km= m 1dm= m 1cm= m1mm= m 1μm= m 1nm= m2、误差:定义:与的差异。

减少误差方法:;;。

3、时间的测量:单位:;符号4、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选择的不同,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就可能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的.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公式:;主单位:;换算:1m/s= km/h(二)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所以用声音来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3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和介质的有关, 一般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快,在体中较快,而在体中最慢。

15℃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米/秒。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米,即否则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6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等于,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到。

人耳无法感知声波和声波。

蝙蝠可以发出,来确定目标位置;可以利用预知海啸、地震和监测核爆炸,利用清洗精密仪器,治疗结石,B超诊断。

7声音的三个特性是:①(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决定。

②(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有关、人到声源的有关以及和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③_________(指声音品质)。

8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的声音都是噪声.人们用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9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的、阻断噪声的、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

10管乐器的发声体是,小提琴琴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

二、练习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D.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μm;1μm=10-6m。

1m=109nm;1nm=10-9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选用合适的刻度尺 (2)刻度尺有刻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并平行于被测物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视线正对刻度线),在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测头发直径)(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1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常考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物态变化常考点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 f。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的世界。

以下是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于车我们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我们就是运动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二、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噪音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持续吸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四、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 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第三章物态变化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1℃同上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7.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9.蒸发现象(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现象(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升华和凝华现象(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本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需要注意的是,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2. 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这些振动频率一般都在20-20000次/秒之间,即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 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振动是发声的充分必要条件。

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2. 传播方式: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形式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在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或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三、回声1. 回声的形成: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且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米 (声速按340m/s 计算)。

3. 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具体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四、声音的特性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2. 响度:声音的强弱 (或大小)叫响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机械运动 声现象物态变化 知识点

机械运动 声现象物态变化 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要让刻度尺的____________边靠近被测物体,要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尺面__________。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

3.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____。

4.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_____,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第2节运动的描述1.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 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____________。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可能不一样,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_。

第3节运动的快慢1.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 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

3.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m/s=________km/h。

4. 物体沿着________且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掌
握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 运动的描述: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掌握如何选择参照物描述物
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的快慢:掌握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利用速度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4. 测量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用刻度尺和停表测
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
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影响音调、
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的利用: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掌握超声波和次声
波的应用。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1. 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熔化和凝固: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3. 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4. 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机械运动、声音知识点

机械运动、声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前两章复习纲要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1长度的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时间的单位:小时(h )、分钟(min )、秒(s ),进率60. (1)国际单位(SI )制:米(m )、秒(s ) (2)单位换算: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mm=1000μm 、1μm=1000nm 。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

1s=1000ms(毫秒)、1ms=1000μs(微秒) (3)单位换算过程书写格式:(如将厘米变成米,变化过程)25.64 cm = 25.64 ×1001m = 0.2564 m(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三角板、千分尺、游标卡尺。

○2测量方法 三看:看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零刻度线(零刻度)、分度值(最小测量长度) 刻度尺图1○3三会 会选:选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测量工具;会放: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一端,放平且不倾斜;会读:读数时,实现与刻度尺垂直;结果需带单位(精确值和+读值)。

图2如图:刻度尺:单位cm 。

分度值:1mm ;精确值:2.7cm (被测物体能够在刻度尺上读到的数);估读数:0.08或0.09cm(被测物体的末端在2.7cm-2.8cm 之间需估读)。

被测物体长度:2.78或2.79cm ○4读数结果要和测量工具分度值一致。

读数结果倒数第二位所代表的单位长度就目标单位 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如:1.2时间的测量注意:分钟盘每一小格代表的分钟数(如图所示一小格代表0.5分钟即30s ),根据实际情况。

读数时,分钟盘过了半分钟的位置,秒表盘的读数应该时30s 之后的数字(如分钟指针指向1和2之间但指1.5之后的位置,那么秒表盘指针的读数应该时30之后的数字) ○4难点: 1、 铁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将铁丝紧密绕在铅笔上,绕n 圈测量长度为Dcm ,那么铁丝的直径为d=nD; 2、 测纸张的厚度:(将N 张纸摞起来压紧,测总厚度L ,那么单张纸的厚度d=NL○5误差和错误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比如估读数)。

《机械运动》《声现象》知识点

《机械运动》《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km,dm,cm,mm,um,nm(2)测量工具:刻度尺1、长度的测量(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4)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转化法、替代法、累积法(5)刻度尺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如10.36cm 准确值:10.3cm 估计值:0.06cm 分度值:0.1cm=1mm (1)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还有h,min,ms2、时间的测量(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时钟(3)读数3、误差与错误(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减小的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如:13.45cm,13.46cm,13.45cm,13.57cm几个测量数据中,13.57cm就是错误的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改变就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需选择一个量作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量就是参照物(1)选取是任意的3、参照物的选择依据:(2)没有特殊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就是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东西(3)可根据研究的方便进行选择4、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先假定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1、速度定义: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定义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1)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速度为v=s/t(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等)2、(2)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平均速度:v=s/t(其中s表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t表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时间,某段的平均速度不能代替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3、比较两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时间相同:看所走过的路程,路程大运动快(物理学中也用此方法比较快慢)(2)运动路程相同: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小,运动越快(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计算出速度再进行比较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023人教版物理声、机械运动、密度部分知识总结

2023人教版物理声、机械运动、密度部分知识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km 3101=mdm 1101-=mcm 2101-=mmm 3101-=mm 6101-=μmnm 9101-=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 )(2)其他单位:小时(h )、分(min )(3)换算关系:min 601=h 、s 60min 1=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序号方法判断1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3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S=ν公式变形:⎪⎩⎪⎨⎧==⇒=νννSt t S t S 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s m /6.3/1=,s m h km /6.31/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自行车速度约5m/s,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 m /340)(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鼓膜振动空气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 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 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声音的高低、粗细声音的强度、大小声音的品质、特色决定因素振动的频率声源的振幅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听觉表现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响度大:震耳欲聋的吆喝声;响度小:轻声细语的说话.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不会完全声相同辩析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 )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 40~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途径措施原理在声源处禁止鸣笛、消音器等减弱对外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居民区附近植树、设置隔音板、安装吸声体等利用柔软多孔的材料吸收噪声或隔音材料反射噪声在人耳处戴耳罩、耳塞等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一:质量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 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3、换算关系:kgt 3101=kgg 3101-=kgg mg 6310101--==4、常见的质量:如中学生约50kg、成年人约70kg、鸡蛋约50g、苹果约200g、一元硬币约6g、矿泉水约600g 等二、物体质量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工具:如案称、台称、杆称、天平等2、实验室常用来测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3、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1)构造:底座、托盘架、托盘、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砝码、镊子等.(2)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值,如果超过,就会损坏天平;不同规格的天平有不同的称量)(3)分度值:指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②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即放平、归零)③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平衡(调节方法:把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即“左倾右调、右倾左调”)④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⑥收:测量完毕,先将物体取下,然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把游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5)注意事项: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知识点二:密度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实验过程(1)取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铝块,用直尺测出它们的棱长后计算出体积;然后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测得的不同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数据,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2)换成木块重复上述实验过程,重新探究.2、实验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大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小时,体积也减小;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质量与体积的图像是正比例关系图像;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的性质反映了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这个比值在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密度.二、密度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密度的公式:⎪⎩⎪⎨⎧==⇒=ρρρmV V m V m 4、密度的单位及换算(1)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立方米”(3/m kg );其他单位“克/立方厘米”(3/cm g )、“千克/立方分米”(3/dm kg )、“吨/立方米”(3/m t)(2)换算关系:33333/101/1/1/1m kg cm g dm kg m t ⨯===333/101/1cm g m kg -⨯=5、各种物质的密度(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水的密度:333/101/1m kg cm g ⨯==水ρ(3)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如水和冰),密度一般不同.(4)一般来说,固体密度值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5)液态水银的密度较大,比一般的金属的密度都大;油类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钢铁比铝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空气比氢气的密度大.(6)个别不同物质的密度相同;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知识点三: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液体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首先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尺度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使用前先观察量筒上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所选的量筒放在水平台上,使有刻度的一侧面对着观察者,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面相平.2、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1)测量液体的体积:直接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即可(2)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 1②再将被测物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2③则测量的固体的体积V=V 2-V 1(3)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者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可采用“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4)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用“助沉”的方法;“助沉”的方法有两种:“压入法”和“悬垂法”;“压入法”是采用体积可以忽略的细针之类的东西将被测物体压入水中(如图所示);“悬垂法”是采用悬挂重物的方法使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3、部分体积单位的换算311dm L =311cm mL =363101m cm -=333101m dm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1、测量液体的密度(以测牛奶密度为例)(1)实验原理:Vm=ρ(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等(3)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1m ②把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为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2m (4)实验结论:牛奶的密度Vm m 21-=牛奶ρ2、测量固体的密度(以蜡块为例)(1)实验原理:Vm =ρ(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等(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测出其体积为1V ③用细针把蜡块全部压入量筒里的水中,测出其体积为2V (4)实验结论:蜡块的密度:12V V m -=蜡ρ知识点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密度与温度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2、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但水例外,水在C o 40-热缩冷胀,在C o 4以上热胀冷缩)3、水的反常膨胀表明,水在C o 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C o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C o 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1、用密度鉴别物质:只要测量出物体的密度,就可以判断该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一般来说,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除密度外还有导热性、磁性、弹性、硬度、延展性等)2、密度知识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密度大小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为了减轻飞机、车辆的自重,选择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如风扇底座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等)。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篇1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等。

2.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4.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其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5.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的运动,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基本性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具有波的性质,可以传播能量和信息。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等。

3.声音的传播方式和规律: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4.回声和声波衍射现象:回声是指声音在反射体上反弹产生的声音,声波衍射现象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5.乐音和噪声:乐音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噪声是刺耳、令人不快的。

第三章:光现象1.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反射现象是指光线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弹现象,反射定律包括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折射现象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发生的偏折现象,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3.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反向的虚像。

4.凸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5.色散现象和光的本性:色散现象是指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光的本性包括波动性和粒子性。

第四章:物态变化1.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们都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3.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们都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4.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物理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一、二章知识要点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时间的住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测量长度,用______测量时间。

3、量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测量长度前度刻度尺三观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误差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0、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选“相同”或“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1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八年级物理

人教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

2. 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第二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4. 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5. 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6. 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第三章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3. 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4.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5.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态变化越明显。

第四章光现象1. 光的概念: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每秒3X10的8次方米。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如测定物体的距离、确定方位、估计折射率等。

3.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已知一列波的波长等。

5.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已知一列波的波长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有两个球面,中间有一个球面可以使光线通过。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的公式计算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的公式计算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的公式计算一、机械运动。

1. 速度公式。

- 定义:速度v=(s)/(t),其中s表示路程(单位:米,m),t表示时间(单位:秒,s),v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

- 变形公式:s = vt,t=(s)/(v)。

- 例如:一辆汽车在2h内行驶了120km,求汽车的速度。

- 首先将路程s = 120km=120×1000m = 120000m,时间t = 2h=2×3600s = 7200s。

- 根据速度公式v=(s)/(t)=(120000m)/(7200s)≈16.67m/s。

2. 平均速度公式。

-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frac{s_总}{t_总}。

- 例如: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速度v_1 = 5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v_2 = 10m/s,设总路程为2s。

- 则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1=(s)/(v_1),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2=(s)/(v_2)。

- 总时间t = t_1 + t_2=(s)/(v_1)+(s)/(v_2)=s((1)/(v_1)+(1)/(v_2))。

- 平均速度v=(2s)/(t)=(2s)/(s(frac{1){v_1}+(1)/(v_2))}=(2v_1v_2)/(v_1 +v_2),代入v_1 = 5m/s,v_2 = 10m/s,可得v=(2×5×10)/(5 +10)=(100)/(15)=(20)/(3)m/s≈6.67m/s。

二、声现象。

1. 声速公式。

- 声速v=(s)/(t),其中s表示声音传播的路程,t表示声音传播的时间。

- 在15^∘C的空气中,声速v = 340m/s。

- 例如:在15^∘C的空气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比看到闪电晚了5s,求打雷处距离我们多远。

- 已知v = 340m/s,t = 5s。

- 根据s=vt,可得s = 340m/s×5s = 1700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总结及声现象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总结及声现象总结

第一部分:机械运动总结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要让刻度尺的____________边靠近被测物体,要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尺面__________。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

3.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____。

4.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_____,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第2节运动的描述1.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 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____________。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可能不一样,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_。

第3节运动的快慢1.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 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

3.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m/s=________km/h。

4. 物体沿着________且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与声现象知识点机械运动知识点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4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步行时1秒中运动1.4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E、常识:人步行速度1.4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短,就会使本来婉转圆润的声音变得干涩无力、生硬,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以l.5 S左右为宜.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D.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能逐渐减小,若设法使声波向某一方向传播,则声能就集中,声波就能传得远些,医用听诊器、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那种形状,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E.声速(1)定义: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在水中约1500m/s,在铁中约5200m/s)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