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梳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2021直击中考 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解析版)
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国际通用的符号,国际单位制中,米的符号是m.2.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310m 1m=10dm=110dm 1m=210cm 1m=310mm 1m=610μm 1m=910nm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在测长度时,要正确使用刻度尺。
2.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测硬币的直径(辅助工具法)(2)测一张纸的厚度(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3)测细铜丝的直径(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如图所示:把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然后测下总长度是多少,再除以绕的圈数,就得出细铜丝的直径。
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实验室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
2.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
3.时间的测量(1)小圈读分,大圈读秒。
(2)小圈中分针没过半格线,大圈中的秒针从零开始读,若过了半格线,则从三十开始读。
(3)最后两个读数相加。
四、误差1.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减小误差的办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3.误差和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五、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六、参照物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复习
1.小明端坐在教室里不动. 2.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3.太阳东升西落 4. “小小竹排江中游”, 5.“巍巍青山两岸走”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7.坐在运动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以_____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 他是静止的。 路边的树木
乘客 司机
你能判断参照物?
例6
识记巩固
机 械 运 动
7.运动的分类:按轨迹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8.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探究方案: A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B.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方法:控制变量法 。 9.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叫做速度。 公式: v=s/t 。变形公式: s=vt 、 t=s/v 。 单位:国际单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 1m/s= 3.6 km/h
s s
o
v
静止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匀变速直线运动
o
t
变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
变化的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不相等)。用 平均速度 来描述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
哪一段路程 或 哪一段时间 。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v=s/t , 必需的器材: , 刻度尺和秒表 其中 刻度尺用来测量 路程 ; 秒表用来测量 时间 。
例4
5.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是运动 的; 物体的位置不变,则该物体是 静止 的。
例5
6.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所以说运动是 绝对 的,静止是 相对 的。 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速度大小 和 速度方向 都相同。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①___”。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__②___ um;1m=__③__nm。
答案:①m ②106 ③ 109(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答案:刻度尺(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______。
④“读”要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______。
⑥“算”多次测量取______。
答案:垂直估读单位平均值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
答案:秒(2)时间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时钟等。
答案:秒表停表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①___。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___②___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答案:①误差②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①_______、______②_____、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①使用高精度仪器②改进实验方法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答案:物体位置变化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答案:参照物(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t
s
v =《机械运动》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
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参照物
1、定义: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不能选择研究物体本身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是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速度的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比值定义法)
4、速度的公式:t
s v = 5、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1m/s=3.6km/h
五、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图像*
3、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六、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也用t
s v =计算。
七、测平均速度
1、原理:
2、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第一章《机械运动》必会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必会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
(2)比米大的单位有,符号是;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毫米、、纳米等、其符号分别是、、mm、、。
(3)长度单位换算关系①1 km=m=410dm=cm=410mm= ̄____μm= nm②1.5 m=dm=cm③6.6 m=mm=μm=____nm④6×810nm=m=cm2.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有、卷尺、。
(2)根据对测量结果的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3〉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量程、。
(4)如果需要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
(5)用刻度尺测长度①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不能歪斜。
②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
③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必须注明测量。
④读出准确值,估读到分度值的。
ˇ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2)时间单位还有小时、分.符号分别为、(3)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
(4)时间单位换算①1h=min=s②2 h 30 min=s③1年=月④1日=h(5)时间的测量工具:①古代用日晷、____等测量时间。
②现代生活中、用、测量时间4.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等c(3)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造成的。
(5)测量中的是可以减小的,但不能消除;测量中的是可以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是 的。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2. 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见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60min=3600s,1min=60s.(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3)停表的使用方法: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4.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例如,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等.2.参照物及其选择(1)参照物的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判断方法: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该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一般也不同,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运动快慢的比较(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2.速度(1)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1 m/s =3.6 km/h.3.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3)计算公式:v=(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4.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 v=.(2)测量物理量:路程、时间.(3)测量工具: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撞击到金属片的时间.【考点讲练】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例1.(2019怀化)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日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会不同。
常说的静止或不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来说是静止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两个物体,它们彼此也是相对静止的。
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
(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3)公式: V=tS 变形得t = v s S=V t v---速度---- 米/秒 S---路程----米 t---时间----秒公式意义:当s 不变时,v 与t 成反比;当t 不变时,v 与s 成正比;当v 不变时,s 与t 成正比;使用注意:单位统一,物理量一一对应(4)单位:主单位:米/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进率换算:1 m/s=3.6 km/h3、运动的种类(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其快慢用速度表示,其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
(2)变速运动: 物体快慢发生改变的运动.其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V 平均= 总总t S 平均速度不能表示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它只能表示运动物体大致的快慢程度,因此在描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清是某段路程或是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 km=m,1 dm=m,1 cm=m,1 mm=m,1 μm=m,1 nm=m.(2)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②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的被测边放置,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0不能省略;④正确记录: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计值和组成.【提示】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用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2.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分(min)、时(h);1 h=60 min=3 600 s.(2)如图,停表的读数:min s或s.【提示】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误差与错误1.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 ;②相同的路程比较 .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公式:v =s t ,变形式:s =v t 、t =s v .(3)单位: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 ,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 = km/h.(4)几种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高速公路上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3.直线运动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速度 的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2)原理: .(3)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 =s t 求得物体的平均速度.【提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图片解读】1.如图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甲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全程中的速度是 ,乙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前30 s 比内甲车运动得要 (填“快”或“慢”).图1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如图2,此时速度表表盘的指针指向的速度值约为 km/h ,若以此速度行驶180 km ,所需时间为 h.图2。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复习梳理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国际单位: , 用字母符号 表示
1dm = m
1km = m 1cm = m
1mm = m 1μm = m
1nm = m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m )
2、单位间的换算:
刻度尺
单位换算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
①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1mm 2.放: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刻度尺放正
3.读: ①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3)会放:把刻度尺 刻度线紧贴 被测物体,不能倾斜;
(4)会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5)会读: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A B
C ×
× √ 4.记: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0cm 1 2 3 4 5 2.33cm
数字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
(测多算少)
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
配(组)合法(卡测法)(测量硬币的直径)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国际单位秒,用符号 s 表示;
单位换算:
1h = 60min=3600s
1s = 103ms= 106μs= 109ns
误差:是指和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机械运动:把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比较速度 v=s/t 。
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1、公式:v=s/t
2、单位:
(1)国际单位:m/s
(2)其他常见单位:km/h
1m/s=3.6km/h
速度的公式是:v = s/t。
变形公式: s=vt t=s/v 。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
1m/s= km/h。
3.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40m/s
光速: 3×108m/s 3×108km/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
(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
(2)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3)时间与路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时间与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横轴(时间)平行的直线。
变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
必需的器材:,
其中用来测量;秒表用来测量。
三、计算题:
1、格式:
2、类型:
火车过山洞的问题
追击问题
相遇问题
比值问题
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
1、一列长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关于追击的问题
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出发2h后,总
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知。
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学生?
关于相遇的问题
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
关于比值的问题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
A.9:4
B.4:9
C.1:1
D.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