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如直尺、三角尺等)。

-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时间测量。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 测量工具: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v表示。

- 公式:v = (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物理前三章知识点整理

物理前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1.时间:符号t国际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h= min 1min= s2.长度国际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 m= mm= μm= nm长度估算:1m:成年人把手张开,从左手的指尖到右侧肩膀的长度;1dm:一只手掌的宽度;1cm:大拇指手指的宽度;1mm:两个指甲的厚度.3.刻度尺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

(2)使用时要注意:①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对齐,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与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①;②;③。

5.机械运动: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被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选取原则:①②③。

运动和静止是。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

②。

速度:物体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之比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物理量公式:国际单位: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读作:千米每小时换算关系:1m/s= km/h人步行的速度为1.2 m/s的物理意义:7.两种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是相等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关系(填“有”或“没有”);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8.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原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声源是指________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它们统称为声音传播的________。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600s. 1s=1/60min=1/3600h.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计时.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1 km=103 m 1m=10-3 km1 dm=10-1 m 1m=10dm1 cm=10-2 m 1m=102cm1 mm=10-3 m 1m=103mm1 μm=10-6 m 1m=106μm1 nm=10-9 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刻度尺;(2)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3)刻度尺平行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准确数、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中都存有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只能尽量地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是因为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等引起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

5.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6.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能够任意选择的,但不能把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为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8.速度的公式: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9.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2. 1km= m= dm= cm = mm = =μm =nm3. (1)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2)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4.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7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5)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_____5.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

D、“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3.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由于外界作用下而产生的物体运动。

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转动运动和复合运动等。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转动运动是指物体绕某一轴线旋转,而复合运动是指物体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运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和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4. 惯性和摩擦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摩擦是指物体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5. 转动运动的描述和分析转动运动可以用转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同时还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动能和角动量的概念来分析。

6. 复合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复合运动是指物体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可以先分别分析直线运动和转动运动,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三、机械运动的应用1.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应用在机械系统中把能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过程,常见的机械传动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2. 发动机发动机是能源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发动机包括内燃机、蒸汽机等。

3. 汽车底盘汽车底盘是指汽车的车身框架、车轮悬挂、转向装置等部件,它们能使汽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转动运动以及复合运动。

4.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将机械系统和传感器、执行器相结合,利用反馈控制原理来实现自动化运动。

四、机械运动的潜在问题1. 惯性和震动当机械系统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物体具有较大的质量,惯性会使得物体产生较大的震动,从而影响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摩擦和磨损在机械系统中,摩擦会使得物体受到阻力,导致能量损失和零部件磨损,从而降低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出声音的东西都会振动。

当你按住音叉的时候,发音停止了,也就意味着震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振动物体声源。

2.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以看不见的声波传播,声波到达人的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物理知识点汇总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从大单位换到小单位时10的次方为正数,小单位换到大单位时10的次方为负数。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 ),( ),( ),(μm),(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 m 1m= km 1m= dm 1 dm= m 1dm= cm1cm= dm 1cm= mm 1mm= cm 1mm= μm 1μm= mm1μm= nm 1nm= μm 1m= μm 1μm= m 1m= 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m、课桌高m、篮球直径cm、指甲宽度cm、铅笔芯的直径mm 、一只新铅笔长度dm 、手掌宽度dm 、墨水瓶高度cm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其中图(2)有两处错误分别是、图(3)有一处错误C、“看”:读数时。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其中量程指的是:分度值指的是E、“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即: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某同学测一只钢笔的长度,结果12.82cm,则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分度值6、误差:(1)定义:值和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环境(测量工具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人为因素(估测不同)。

(3)减小误差的方法:、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A.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L,则细铜丝直径为。

B>、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请在方框图内画出两种测量硬币的方法二、1.时间的国际单位: (符号 )2.把下列各表的读数写在对应的表的下方,并各表中画出分针和秒针的位置7min24.6s和9min42.5s三、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1、 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_米_,符号 m_;时间的国际单位_秒_,符号_s_。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m= 10-3_km = 10dm = _102_cm = _103_mm = 106_μm = 109nm3、 刻度尺的使用:一选;二认: 量程 、 分度值_、 零刻线在哪儿是否磨损__; 三放: 平行 、贴近 、 对齐 ;四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___垂直_____; 五读: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六记:记录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4、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 ;单位及换算关系:1h= 60 min= 3600 s5、 误差是 测量 值与 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研究物体运动时 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看被描述的物体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2、 速度物理意义:它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 速度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速度。

4、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变形公式为:速度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__1 m/s=3.6 km/h __。

5、 速度的估测:人步行__1.1 m/s____;自行车__5 m/s___。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直线__、__速度__不变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不变, 路程 和 时间 成正比。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_2、 实验的测量工具:_刻度尺__、 停表 。

3、 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_平缓_(填“平缓”或“陡峭”)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计时更准确 。

4、 实验结论:在不同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小车在 下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运动速度最快, 上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慢,说明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逐渐 变快 (填“变快”或“变慢”)。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以下图所示);需实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准确选择、使用刻度尺、理解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 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 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 _;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 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 __;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 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 __; 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 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 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 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 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能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部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第三部分:
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 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比值定义法)
3. 速度公式:t
s v = s ——路程,t ——时间,v ——速度
4.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 或m·s);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
1m/s=km 10001=3.6km/h ;1km/h=m 1000=h km /1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实验器材] 小车(钢珠)、斜面、金属片、秒表、刻度尺 [探究步骤]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实验注意事项]
A.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头到头,尾到尾”。

B.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小车运动过快,时间太短不易测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变速运动不明显。

C.时间的测量:应该让小车做直线运动,小车运动时间较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听小车碰撞金属片的声音来计时。

【补充内容】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与路程—时间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