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试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试题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之一。

放大镜又叫(),它具有()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 ),放大的倍数也( )。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在13世纪,()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和()。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

蝴蝶的触角的形状是(),蝗虫的触角是(),天牛的触角是(),蚕蛾的触角是(),3、苍蝇的眼睛分为()和()。

复眼是由许多()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

4、蚜虫的天敌是()。

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

草蛉是吸食()。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楚蚜虫的肢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或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2、空气(是、不是)物质,电(是、不是)物质,火(是、不是)物质。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4、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

5、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慢慢变软、熔化变透明了,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变化。

接着白糖冒出气泡颜色逐步加深,最后变成黑褐色的碳状物质,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

蜡烛燃烧既有变化又有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自身无甜味的的东西——,它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有甜味的。

7、淀粉遇到会变成颜色的新物质。

8、富含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马铃薯)、番薯(红薯)、南瓜、山药、面包、馒头、米饭、面条、蛋糕等9、不含淀粉的食物:白糖、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洋葱、牛肉、鸡肉、鱼肉、虾等10、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温度,杯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种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把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燃烧的木条,说明这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反应结束后,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空气中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颜色)。

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这个物质是。

同时硫酸铜溶液颜色,这种变化属于。

1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1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15、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它们在、、、、、。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附问答题)背诵版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附问答题)背诵版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附全册问答题梳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迴、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含答案)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一、填空题1、地球为人类创造了万物和谐的(生存环境)。

可是这种和谐正在被(打破),地球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

2、(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状况和家乡的(长远发展)。

3、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它们不加处理地被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污染)了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肥沃的土壤。

4、在广袤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其中,(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是地球的近邻。

5、调查报告分三步:首先,确定(调查主题)。

接着,开展(调查和分析)。

最后,拟写(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二、判断题1、成年男性平均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60%,成年女性为50%。

(√)2、月球表面没有氧气,但是含有水。

(×)3、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一个再生式密闭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

(√)4、酸雨是由含硫或氮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的。

(√)5、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环境问题次之。

(×)三、选择题1、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下面错误的说法是(C)A、住房紧张B、交通拥挤C、劳动力充足2、每年的()是“世界环境日”。

(A)A、6月5日B、2月2日C、6月17日D、3月23日3、森林被称为(C)A、“地球的心脏”B、“地球的肝脏”C、“地球的肺”4、人类曾设想在()上建立人类第二家园。

(A)A、火星B、水星C、地球D、木星第2课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填空题1、(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环境)的好坏。

2、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使得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

3、水是生活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然而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感到水资源的(匮乏)。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汇总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汇总

【新教科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多样性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

不同的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动、植物等。

2.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4.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物的贡献:蒸馒头需要用到酵母菌;森林能够调节空气、为人类提供木材、保护水资源等。

5.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6.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松树、苔藓、狗尾草、柳树、杜鹃花、杨树等。

7.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麻雀、燕子、蚜虫、鼠妇、瓢虫、蚯蚓、蚂蚁、蜈蚣、苍蝇等。

8.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

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10.调查的基本过程:明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和进行实地调查。

1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常考题型★判断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

( √ )2.生态环境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 √ )3.病毒对生物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 )解析:利用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4.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藏起来的动物。

( √ )5.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随意采摘植物和任意捕捉小动物。

( × )6.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 √ )7.现在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捉几只没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

1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碘酒是(红棕色)的,淀粉是(白色)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碘酒和淀粉颜色的(蓝色)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0、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胡萝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肉类)。

9、小苏打是(固体),白醋是(液体),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出现(大量白色气泡),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的火焰(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0.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液体,刺鼻酸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书、橡皮、桌子,包括人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2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0.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被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9.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面包、馒头、山药、南瓜、香蕉、胡萝卜(含较少)、米饭、碗豆、绿豆、红豆、莲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 1 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3.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4.找一张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

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5.调查方法(1)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2)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

6.成果形式:在校园平面分布图上标注出观察到的动植物。

7.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注意事项:(1)不要伤害生物,注意自己的安全!(2)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3)遇到小鸟从校园里飞到校园外,我们也应该记录下来。

8.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第 2 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是在哪儿找到的。

2.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2)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3)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的名称太长,直接写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上写不下,可以用编号的方法来做,也可以将我们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

4.校园中的花坛、草坪、池塘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多,橡胶操场、水泥路面、教室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少。

这说明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5.校园中的动植物存在的关系: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些动物在土壤中疏松土壤的行为有利于植物生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60分):1.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物质是()的,物质变化有()和()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3。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4。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 )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

5.()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6.铁生锈是一种(),()是一种不同于( )的新物质。

铁锈具有()、()、()、()、()、()等特点.7。

铁生锈的原因是()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 )。

8。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关系很大.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

()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0.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产生()。

11.白糖熔化是由(),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及答案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及答案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种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它属于()。

A. 鱼类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2.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柳树C. 杨树3.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A. 蕨类B. 苔藓C. 凤仙花4.下列动物与鲤鱼属于同一类的是()A. 鲸鱼B. 鳄鱼C. 鲫鱼5.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调整为“易危”。

这说明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是怎样的?A. 有效B. 无效C. 不确定6.下列哪种动物是肉食性动物?A. 兔子B. 老虎C. 羊7.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植物是()。

A. 人参B. 水杉C. 珙桐D. 银杏8.下面哪些行为会危害生态平衡()A. 退耕还林B. 垃圾深埋C. 过度捕捞D. 建设桑基鱼塘9.下列两种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的选项是()。

A. 蚂蚁、大象B. 兔子、鲫鱼C. 蛇、蜗牛10.“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在每年的()A. 5月22日B. 6月22日C. 9月22日二、填空题11.动物、植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如:桃树、樟树)和(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如:浮萍)和(如:松树)。

13.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4.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两大类。

15.按照身体中是否有脊柱的分类方法分类,鱼属于动物。

16.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与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17.具有蚂蚁那样身体特点的小动物我们把他们称作。

①瓢虫、②蜘蛛、③蝴蝶、④苍蝇,以上4种小动物中不属于这样一类动物的是(填编号)。

18.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和生存环境。

19.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现象。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思考1:哪些物质你能直接观察到?哪些物质你能间接观察到?通过怎
样的方式观察?
直接观察:书本,桌子,动物,植物……
间接观察:空气,电,声音,磁场……
党 员 学 习 两 会思想 汇报范 文:学 习党的 理论
党 员 学 习 两 会思想 汇报:学 习党的 理论 【 编 辑 寄 语 】以下 是《党 员学习 两会思 想汇报 :学习党 的理论 》,供 大家参 考!相 关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 倒入一匙小苏打,盖上玻璃片。 3.仔细观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4.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1.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白醋的酸味变淡了。 3. 白色的小苏打变少了。 4.玻璃杯的外壁有点凉。
5……
实验一:小苏打+白醋=? 思考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这种气体具有什么特点?
•实验方法: 1.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和三枚同样的铁钉。 2.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食用油。 3.一枚铁钉放在空盘里;一枚铁钉放在油盘里,并完全浸入;还有一 枚铁钉放在水盘里,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结果:铁钉在菜油盘中没有生锈;铁钉在空盘中生锈了, 但是生锈速度很慢;铁钉在水盘中生锈的速度快,而且生锈的 量也很多,现象非常明显。 水盘子:铁钉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水中有少量空气 ) 空盘子:铁钉放在空气中。(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菜油盘: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菜油基本上无水和空气)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融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 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知识点
1.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得有甜味了
• 同学们,你知道淀粉在唾液中的这种变化属于哪一类吗?说说你的理 由?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时《多种多样的动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时《多种多样的动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时《多种多样的动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遗传和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

2.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二、知识梳理
1.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遗传和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

2.狗妈妈的颜色为浅棕色,一只狗宝宝身体上的毛是白色的,耳朵上的毛是浅棕色的,另一只狗宝宝的毛是浅棕色的。

由此可以推断全身都是浅棕色的狗宝宝遗传了狗妈妈的毛色,另一只相对狗妈妈的毛色来说发生了变异。

可以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白色,或者有白色。

3.像麻雀那样,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

像兔子那样,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像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

鳄鱼不属于鱼类。

像蚂蚁那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描述的是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60分):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资)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资),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资),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物资)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无色无味)、(比空气重)、(能灭火)。

6.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锈具有(红褐色)、(无光泽)、(有空隙粗糙)、(较脆)、(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等特点。

7.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8.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0.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资),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资)。

11.白糖熔化是(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变化)。

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化石燃料消耗产生了(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4分)1.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2.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

A、形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3.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B )。

A.只变成液态的糖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4.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B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C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6.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B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7.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B )。

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8.把一定量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用筷子搅拌,它的体积会(A )。

A.多起来 B.没有变化 C.减少了9.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10.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C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11.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C )。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12.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D )。

A、鸡蛋清 B、葡萄糖 C、白砂糖 D、面包13.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是( C )。

A.白色大颗粒 B.立方体颗粒 C.粉末状颗粒14.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 AC )。

A.具有酸味 B.白色液体 C.无色液体1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C)。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16.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B )气体。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17.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 )。

A、马上熄灭B、继续燃烧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1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B )。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19.发面时,面团胀大的原因是( C )A.面粉变大 B.面团里酵母菌迅速增多 C.面团里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D.面团里产生了大量氧气2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 )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21.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C )。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变紫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22.关于铁的特点描述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⑧C、②③④⑤⑧23.关于铁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

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24.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C )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B、在水的的半根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25.将铁钉(C )生锈速度最快。

A.完全浸没在菜油里 B.放置在空气中 C.放置在潮湿的餐巾纸上26.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C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27.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C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28.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A )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29.( C )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 B、高温 C、干燥 D、寒冷30.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D )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 B、水 C、食用油 D、白醋31.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32.下列各种物质混合后能生成新物质的是( D )。

A.酒精和酱油B.红糖和白酒C.大米和白面D.醋和小苏打3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木块被切割成木屑B.铁锭被加工成铁丝C.铁生锈了D.水变成了水蒸气34.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碘酒遇淀粉变成蓝色B.白糖加热后变为黑褐色C.水加热形成水蒸气D.硫酸铜溶液放入铁钉后颜色变浅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30分)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 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3.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4.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6.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味。

(×)1 / 37.蜡烛的燃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 8.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9.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10.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11.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12.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13.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14.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5.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16.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声音不是物质。

(×)17.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1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19.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20.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21.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种物质。

(×) 22.往猪肉上盖上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23.铁锈具有和铁相同的性质。

(×) 24.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5.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27.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 28.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29.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色。

(√) 30.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3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32.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33.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34.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35.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3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主要区别是能否产生新物质。

(√)37.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3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产生红色的铜。

(√)39.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40.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4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42.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45.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4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47.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8.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 )49.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速度基本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