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反思政府信用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政府监管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政府监管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政府监管探讨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金融防范风险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金融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政府对于银行的的监管职能是不能弱化的,政府的有效监管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有一定效用的。

本文主要从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管体制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政府监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全球金融业,也给各国经济实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这些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深层次的,既有市场监管方面的原因,又有银行自身治理结构的原因,也有政府监管方面的方面。

在在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任由商业银行依靠市场监管运行,忽视政府层面的监管,商业银行会在追逐最大化利益中失去经营行为规范,导致恶性竞争,引发金融危机。

本文主要关注政府监管层面,在此情况下,政府对于银行的监管职能是不能弱化的,政府的有效监管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有一定效用的。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概述金融危机背景下,在世界各国银行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我国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减少,银行资产质量明显好转;我国商业银行已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建立了法人客户评级、债项评级体系,都在积极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具体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随着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国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加上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还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更要认清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还存在诸多挑战,并积极寻求有效地金融风险防控体制。

评论对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十大反思

评论对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十大反思

评论对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十大反思2008年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应验了经济学家多恩布什的那句话,“在经济学里,很多事情的发生比你认为的更晚,但发生的速度却比你想象的更快。

”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爆发的风险和破坏力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最终演变为空前的全球金融危机。

当前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场危机的部分认知和制度应对,但这并不代表围绕着这场金融危机的讨论和剖析已经划上了句号。

全面审视这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教训,对于将来如何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仍然极其重要。

本文尝试从理论、市场、政策等多个角度,对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十个方面的反思。

反思一:银行的“发起-分销”运营模式过去十多年间,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型,由过去的“购买-持有”转变为“发起-分销”。

“发起-分销”模式是指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并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到期,而是采取出售、证券化、购买信用衍生产品等方式把贷款的信用风险从资产负债表转移出去的一种经营方式。

概括而言,“发起-分销”模式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同于传统上“发起-持有”的贷款经营模式,银行不再将全部贷款持有到期,而是将全部或部分贷款转移出资产负债表。

第二,资产证券化是“发起-分销”模式的关键支柱和最普遍方式。

通过“放贷-贷款出售和包装-证券化”这样一个流程,美国的商业银行在6-9个月内就可以实现贷款销售,为发放新贷款提供资金来源。

第三,从利润来源上看,在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大量收入来自于贷款服务费、预支利息、托管交易费、提前还贷罚款等贷款服务收入和手续费收入。

从利润结构上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上升,利息收入相对下降。

第四,近年来,业界关于风险量化、市场化、交易化的认同和乐观认识是“发起-分销”模式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在风险管理上,“发起-分销”模式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途径,因为它可以实现风险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以及不同机构间的交易、转让、分散和配置。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反思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反思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反思摘要:2007年肇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实体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国家甚至频临破产的境地,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其中包括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首先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再次阐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最后,我们认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改变经济内外部失衡的现状,扩大内需,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着眼于改善民生,并走创新发展道路,最后实现经济机制体制的调整,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关键字: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反思1、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主流西方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从金融体制、风险监管、经济平衡等方面阐释;另一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为主线对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

两种视角均有其合理之处。

1.1 从主流西方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爆发的根源1.1.1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美国的消费模式存在着透支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曾指出:60%~70%的美国人实际工资下降,靠借钱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20% 的美国人靠借款维持超出其收入水平的生活水平。

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负债的最常见形式是住房抵押贷款。

在此基础上,通过再融资(Refinancing),美国居民进一步扩大了负债。

储蓄率的下降和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风险的提高。

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只能转移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更不能消除风险。

美国货币当局无法令利息率无止境地下降,也无法令住房价格无止境地上升。

当美国人最终无法偿还贷款(付息)之时,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日。

1.1.2 信用的过度扩张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化导致投机过热和风险过度集中美国在国内大力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但是无节制的金融创新导致美国经济证券化和虚拟化特别严重,杠杆的风险被扩大,私人证券市值超过GDP的倍数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和使用虽然不能最终消除风险,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风险,掩盖风险,推迟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

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及财政性贷款的风险评估

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及财政性贷款的风险评估

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及财政性贷款的风险评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调整期,今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相应下滑(1-4月同比下降,5-7同比增长约10%);同时,为配合正在实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地方政府需要配套一万亿以上的资金,因此,地方财政出现收入减少、支出剧增的矛盾状况,使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加,债务风险急剧上升,财政风险也随之加大。

厦门作为海西中心城市,特别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以来的4年时间,财政性贷款项目不断增加,成为各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价格不断下降,授信条件不断放宽。

我行作为厦门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各级政府合作关系密切,如何评价、衡量、控制财政性贷款的信贷风险,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跨区域经营与各地政府合作的需要。

我们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及发展方向,提出财政性贷款的风险评估及操作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虽然《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财政预算按量入为出、收入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发行债券;但许多地方政府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向银行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公司债或项目债,变相举债;且现有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对这种变相的举债做出实质性的硬性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不清,规模巨大。

按照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目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2008年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其中,直接债务超过3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2.9%,财政收入的62.7%,地方财政收入的136.4%,数量惊人。

1、造成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系体制性和政策性两方面的原因。

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分税制财政体制,但是这一体制并没有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方面得到有效的完善,这成为地方负债的财政诱因。

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总体上仍显模糊,但在具体场合又往往在不断强化,超出其财政能力的支出压力,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负债维持运转。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引言自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一直被视为危机的导火索。

该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对各国信用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从中汲取教训,提出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与影响次贷市场的泡沫破裂美国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市场的泡沫破裂。

在金融机构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下,大量次级房屋贷款被发放给信用风险较高的借款人。

然而,房屋市场的下滑以及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不稳定导致了大量违约和坏账。

这一链式反应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各国金融机构互相牵连,信贷流通出现断裂,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许多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巨大困境,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此外,危机也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许多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受阻。

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摧毁了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了失业率上升、贫困问题加剧以及消费水平下降。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刺激措施来推动经济复苏,但危机的后遗症仍然存在,如债务问题和不稳定的金融体系。

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加强风险审查和监管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不足,尤其是对于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审查不够严格。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可以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避免不良贷款和坏账的发生。

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应注重建立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措施,减少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扩大。

此外,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央行的挑战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央行的挑战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央行的挑战与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央行的挑战与应对近年来,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央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央行应对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政策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以保持通货稳定。

一种常见的政策措施是加息。

通过提高利率,央行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促进经济复苏。

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需求下降,产量减少。

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提高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

一种常见的刺激措施是降低利率。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央行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借款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三、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危机往往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信用风险增加。

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种重要的措施是提供流动性支持。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提供短期贷款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

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国际合作与协调。

由于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各个国家的央行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灵活性与适时性。

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时性。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形势变化快速,央行需要灵活地调整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

三、风险管理与防范。

金融危机中存在风险加剧的可能,央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

央行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等方式来减少风险,并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总结起来,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是央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央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复苏、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应对挑战时,央行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保持灵活性和适时性,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危机屡屡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到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破坏力。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反思历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有着相似的根源和特征。

首先,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监管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追求高收益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往往被低估或隐藏,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不断积累。

其次,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破裂也是金融危机的常见导火索。

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当价格脱离基本面过度上涨时,最终的泡沫破裂往往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再者,宏观经济的失衡,如过度负债、贸易失衡等,也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最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一旦一家或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风险会迅速通过金融网络传播,引发系统性危机。

以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泡沫破裂,导致大量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价值暴跌。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信用紧缩,市场流动性枯竭。

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重创,也迅速蔓延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例如,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风险难以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也可能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房价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需要关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多国政府纷纷进行自身检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多国政府纷纷进行自身检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多国政府纷纷进行自身检讨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因为它充分暴露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次经济危机也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金融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有了强大的推动力。

客观看待,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国际游资的做空因素等。

最关键还是要回到内因:其中东南亚国家最大的弊病就是其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对该发展模式秉持放任政策。

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有扶助补贴的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给银行股东贷款高风险项目提供了信心。

一旦贷款机构增多,预期回报跟不上,机构亏损经营困难,很容易引发危机。

过度依赖外资。

高经济增长策略需要搞投资率来维持,搞投资率需要巨额资金的维持,而基础薄弱的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得不到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只能将目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大举外债导致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应量增多导致国内信用膨胀。

经济缺乏质量。

大举外债筹集到的资金大部分并非投入到增加生产能力、改变产业结构上,而是投入到房地产、证券市场等非贸易类服务行业,导致房地产行业和股市汇市等出现严重泡沫。

僵硬的汇率制度。

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大多锚定美元,而主要贸易国较为分散。

当美元锚定过多的货币汇率,东南亚国家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互动将会不相适应。

加上使用固定汇率制在未能抑制其国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还使得其真实汇率上升,产品出口压力和进口需求量变大,加剧经常贸易项目逆差。

由于此次危机波及了东南亚国家的整个金融领域,从股市、汇市、债市到房地产行业最后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相继发生、同时存在,因此也可以定义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从系统性金融危机产生机制来看,其主要发生在金融资产繁荣、金融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金融资产被严重高估、财政和外债比较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

金融危机根源与金融市场上的政府职能

金融危机根源与金融市场上的政府职能
成 败 进 行 评 论 , 能 真 正 避 免“ 痛 医 头 、 痛 医脚 ” 样 流 于 大 需 求 ’宄 雪上 加 霜 之 嫌 , 到 底 是 怎 么 回 事 昵 ?其 实 , 还 才 头 脚 这 有 这 这
形式的政府行为, 真正提 出治标又治本的应对措施 。 以, 所 本文 要 从避 免 生产 过 剩 危机 的“ 大 需 求 ’ 策 中 找原 因 。在 资本 逐 扩 ’ 政 就在对 已有的金融危机成 因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 谈谈危机处 利本 性下, 生产 能力 的不 断扩 张就不可避免 , 而这些过剩生产 理过程中金融市场上政府职能行使 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问题。
对金融市场职能的体现 , 后续创造和监管金融机构等相应 的社会制度 改革体现 为政府的制度建设 功能。
【 关键词】金融危机 ; 源; 根 体制; 政策; 职能; 有效性; 延续性
自从 2 0 年 4月 2日美国第二次抵押贷款机构——新世 视 野 的观 点 , 难 以形 成 一种 让人 们 普 遍 接 受 的说 法 。在 笔 者 07 都 纪金融公司向法院 申请破产保护以来 , 一场源 自美 国的大灾难 看来 , 这种众说纷纭和百家争鸣必将带来类似于 2 0世纪 3 0年
金融 危机根 源与金 融市场 上 的政 府职能
易 毅 余甫功
(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 东 广州 , 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对其根 源进行 了广泛 的探讨, 摘 各 关于资本市场 、 币政 策: 货 、 商业银行、 金融体制 、 经济增长与发展 等话题的文献资料都和本次金融危机 的讨论分不开关系 然而, 无论是 “ 监管缺位 ” “ 策失误” “ 、政 低估 风险” 还是其他种种 不同学科、 不同视野的观点, 都难以形成一种让人们普遍接受 的说法。在 综合分析各种危机根源说的前提下, 认为美国市场体制的矛盾和国际货 币体制 的缺失是本次危机的体 制根 源,在此基础上不 当的产业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危机的爆发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在危机状 态下的包括直接托管、 股权收购、 增资扩股 、 债务担保在 内的政 策, 直接 干预是其在危机 中

金融危机的教训与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的教训与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的教训与政策建议一、引言金融危机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自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求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出发,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金融政策的建议。

二、金融危机的教训1.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短期资本流动和区域间的金融市场互相联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然而,这样的发展也加剧了各国间经济联系的风险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金融监管的不足金融监管的不足同样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和失责、金融创新的缺乏监管等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机构通过高杠杆和财务衍生品猖獗交易和套利,从而引发了金融风险。

3. 信用风险的控制信用风险是促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元素。

信用风险从本质上讲就是关于借贷双方一方失信而导致的资金流动不平衡。

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应得到有效控制,在合理的信贷市场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金融创新与对冲基金金融创新和对冲基金的兴起也为金融风险的增加埋下了伏笔。

金融市场创新为许多新型金融市场机构和新型金融工具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而新型金融市场机构的基础在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历来都显得力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金融市场工具以及对冲基金等将存在很多的风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三、政策建议1. 坚决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措施。

各国政策制定者应当审慎排查并解决金融监管中的缺陷。

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应当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可靠的制度、合理设定资本要求与监管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

2. 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虽然也会增加风险,但其本质是为了满足周围经济环境的需要,因此应当适度推动。

有必要在监管的基础上创新金融机制、工具,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力,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金融危机下经济严重失衡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下经济严重失衡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4 4 ( O O 4 0 7 — 5 0 4 1 9 2 )0 — 0 8 0 L
2 0 年 4月 由美 国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07 至 今 已有 i年 的 时 间 ,这 场 危 机 的 影 响 是 空 前 的 , 留 下 的 反 思 也 是 极 其 深 远 的 。 在后 危 机 时 代 ,反思 世 界 各 国 在 这 场 金 融 危机 强烈 冲击 下 的 种种 表 现 ,我 们 有 以下五国家一项长期 战略 目标 ;吸取 东欧国家市场化 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走 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
义 市 场 经济 道 路 。
关 健 词 :金 融 危 机 ;经 济 衰退 ; 国 际货 币体 系 ;能 源 结 构 ; 产业 空洞 化 ;粮 食 危 机
中图分类号 :F 2 . 825
生产 中 心 出 口金 融 产 品 ,这 样 形 成 了一 个 经 济 的循 环 链 。 新 兴 国 家 利 用 本 国 的廉 价 劳 动 力 生 产 产 品 向 美 国 、欧 盟 等 国 家 出 口 ,再 用 赚 来 的美 元 购 买 发 达 国家 的金 融 产 品 ,发 达 国家 用 出售 金 融 产 品 得 来 的 美 元 去 购 买 新 兴 国家 的 制 成 品 。全 球 化 把 新 兴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跟 发 达 国家 联 系 在 一 起 。生 产 中心 积 聚 了越 来 越 多 的 美 元 ,而 金 融 中心 则 积 聚 越 来 越 多 的 债 务 ,于 是成 熟
的 77 , 其 中 中 国 、 印 度 的 GDP增 长 率 分 别 从 .% 1 % 、93 3 .%降 到 9 、73 % .% 。 2 0 0 9年 美 国 政 府 债 台 高 筑 。2 1 年 2 1日奥 巴马 宣 称 2 l 00 月 0 0年政 府 预 算 赤 字 达 创 纪 录 的 15 .6万 亿 美 元 。 欧 元 区 情 况 更 为 严 峻 ,从 2 1 0 0年 预 算 赤 字 上 看 ,德 国 将 占 GDP .% , 55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联邦政府缺信。国家信用是金融体制 的最后依托 , 国联邦政府多年来对于“ 四) 美 两房” 疏于监管 , 无形
中纵容了风险的不断膨胀 , 而事发后又将“ 风险社会化”其所触犯的“ , 道德风险” 则从价值层面上对国家信用 造成严重冲击 。 从本质上来讲 , 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金融企业不顾触犯金融道德风险, 非理性放大金融杠杆 , 令金融风 险无 限积聚 , 使泡沫破裂的灾难性后果超 出了金融体系所能承受的临界点 。 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 信用违约危 机、 债务危机 、 美元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 而这一系列危机的背后凸显的则是美国出现了整体性的信用垮
塌。
二、 美国金 融危 机发 生的原 因分 析
( 管理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一) 中介机构被认为是捍卫美 国企业信用的“ 守护神”这种制度体系运作的基 , 本前提是外部审计师作为专业服务机构 , 要以 自己的信誉、 专业精神和其 自身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会计师事务所可 以给同一家公司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 。 咨询业务的收费很 高, 而审计业务的收费较低 , 当审计要求的独立性与咨询业务的巨大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少中介机构与所服 务的公司很 自然地会结成利益共同体 , 不惜为所服务 的公司做假帐掩盖财务漏洞。因此 , 由于中介机构集审 计业务与咨询业务于一身 , 必然带来对中立和客观公正的损害。 ( 信用评级机构反应滞后 。在美国的信用体系中, 二) 评级机构的事前预警作用未能发挥 , 信用评级成了 “ 马后炮” 由于信用服务公司运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 自 。 像安达信这样 的会计公司, 依据不可信的财务数据编 制信用报告 , 在美 国一系列财务欺诈的背后 , 信用评级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在于评级机构没 有深入研究调查被评级公司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料 , 给予 了不恰当的评级 , 误导了市场投资者 。 ( 法律制度与监管上出现漏洞 。很多公 司为了求得 良好 的信用记录做假帐虚报巨额赢利 , 三) 危机发生 后, 大部分企业承认他们 曾隐瞒或提供 了虚假 的数字。如此广泛地造假 , 说明了法律制度与监管存在三个方 面的不足 : 一是法律制度与监管只能控制企业的“ 事前 ” 事后 ” 和“ 行为 , 而对企业造假 的过程控制则形同虚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世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场被誉为“千年一次的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的经济声誉大大受到了影响。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

首先,诱因的追溯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体的过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在西方经济体,货币政策允许货币宽松,而这些货币宽松导致资产价格低估,吸引了所有到资产市场的投资者。

它还激发了许多公司和个人投资股市。

结果,股市出现投机热,股票价格尖峰,房地产价格高企。

同时,利率高企和信用难求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在金融系统中,利率增加,货币收紧,不仅影响债权人获取借款,导致资金泡沫,而且也导致资产贬值,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此外,泡沫经济也是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在过去几年,整个经济系统缺乏规范,许多企业大搞投机而忽视了财务风险控制,以致于经济泡沫逐渐膨胀,资产价值被高估,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另一方面,互联网革命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今,网络投资技术和金融服务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投资者可以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投资,因此,短期个人投资者受到非理性投资的诱惑,错误的投资也促使金融危机出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它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经济指标严重下滑,如就业率,工资水平,购买力,投资率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美国国民的消费及投资偏好,从而拉低了经济增长率。

其次,金融危机也造成了全球范围的影响,不仅美国,而且欧洲等国家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甚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也更为严重,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必须有一些反思意义。

首先应全面反省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加强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出现宽松货币的情况。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信用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信用分析
府 官 员 将 其 当做 行 政 目标 , 至 是 升 迁 的 指 标 , 上 考 核 中 “ 甚 加 一
票否决”末位淘 汰” “ 的处 罚 , 出 现 了经 济发 展 中 唯 GD 才 P为 重 的现 象 。 2 过 高房 价 背后 的权 利 “ 租 ” 、 寻 经 济 社 会 中 , 府 是 由 无数 “ 济 人 ”行 政 人 员 ) 成 的 利 政 经 ( 组

是信 用经 济 , 用 是 社 会经 济运 行 和 发 展 的基 础 。 用 是 资源 也 信 信 是 生产 力 。 由美 国 的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全 球 金 融 危机 给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影响 , 人 说 其 原 因是 政 府 监 管 不 到 位 , 人 有 有 说 是 资 本 家太 贪 婪 , 有 人 说 是 结 构 太 复 杂 谁 也 搞 不 懂 , 其 本 也 但 质实 质 上 是 一 次政 府信 用危 机 :虽然 次 贷 危 机 的交 易 链 条 很 复 杂 , 是 原 理 很 简 单 , 房 者 的信 用 不 足 , 邦 政 府 为 了 业 绩 就 但 购 联 用 自己 的信 用补 足 。全 球 性 的金 融 危 机 延 缓 了 中国 经 济 高 速 发
石 。 社 会信 用体 系中 起 着核 心 和 支 柱 的 作 DP为 核 心 的 政 绩 考 核 体 系 确 实 取 得 了 华 丽 的 数 据 , 是 但 华 丽 的数 据 背 后 却 是 资 源 的浪 费 、 济 结 构 的 落 后 、 境 污 染 及 经 环
虚 高 ,辛 苦 半 生 的老 百 姓 想 买 套 房 子 的梦 想 如 海 市 蜃 楼 般 遥 不 可 及 , 学 生 失业 问题 亟 待 解 决 , 另 一 方 面 是 贪 官 层 出 不 穷 , 大 而

论金融危机下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对策

论金融危机下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对策
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融环境 的变化对银行来说 是机 遇和挑战 并存 的 , 银行 与相 关 行业 的联 动优势具 备强劲的厚 发力量 。也为客户营造了丰富 多彩 的 服 务空间 。相信通 过联动优势 的塑造 , 银行 的服 务将会呈现出更加 绚 丽的色彩
参 考 文献 :
【 毛春 国. 1 】 当前金融环境下 我国银行 最应关注哪 方面风险 卟 金融经 济 ,0 9 20
(8 . 0)
身的优势出发 , 通过调研 市场动态 , 合理建 立与其他行业 的联动 , 逐 步积累联动优势。其次 , 银行应 注重优化客户资源。行业联动优势的 塑造 目标在于积累银行发展的长期动力 , 以客 户的筛选 、 险防范 所 风 与维护是联动优势 力量发挥 的条件 。多元化 的市场需求必然相对应


提 升 我 国 政 府公 信 力 的重 要 意 义
政府公信力问题既关系到党 和政 府在人民群 众心中的形 象 ,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也 提升政府公 信力不仅 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社会 治理 水平 ,推进 我国民主政 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 设 ,也是确保 我国经济 又好又快 发展 的重要基础。 ( ) 一 有利于激发公民 的政 治参与热情 , 推进 我国政治民
多元化的客户类型 ,银 行与相 关行业的联动合作应遵 循共性 与个性 相 结合 的风 险评估机 制 , 既确保双 方对共同风险 因素的审核 , 展 又拓 彼 此审核 的个性空 间 , 风险管 理工作 的严谨性 。最 后, 行应努 提升 银 力使联动优 势可持续化发 展。银 行与各个行 业联动 优势的塑 造不是 彼 此独 立的 , 其客 户群体 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也具有未 来的交叉可 能 。银行可持续增加客 户享受 的联动 服务 , 客户忠诚度 . 提升 彰显联 动优势持久 的生命力。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
政 经 观 察
i c l c n myo s r ain t a o o b e v to i e
小时候 ,每 当吃饭挑 食时 ,父母就会给 我们讲吃 豆角 的故 事 :说过去有 一个小孩 ,吃豆子 的时候总 是把皮 剥了 ,再嫩 的 皮 都不吃 ,父 母就把他 剥下 的皮 晒干收起 来 。后来 闹饥荒 了 ,
模 式究竟如何 ,真得让我们仔细想一想 。 历来强 大的美 国为何爆 发这场危机 ,甚至影 响到全 世界 , 有人评价说 ,是 “ 占有 ”的存在方式 发展到 了极 致 。长 期的繁
付不起 贷款 ,又 引起 更多的银行 坏账 ,银行更收 紧银根 ,恶性
循环开始了 。
其 实 ,危险一直 存在着 ,因为 资本主义 的信 用经 济是 在无
车作为职业 与生活地位标志的 象征 价值来决定的 。
人们拥有这 些所 满足的需求实 际上 不是人的真实的 需求 ,而是虚 荣的需求 。 当今在世界上普遍崇尚以消费主义为导向的生活
方式 , 这种消费主义把消费 , 特别是物质消费作为生
活宗旨。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人逐渐告别 “ 短缺”与
看来 , “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不仅 “ 拯救 ”了社会
主义 ,同时也 “ 拯救 ”了 “ 场经济” , “ 市 社会主 义市 场 经济 ”的核 心 内涵 ,是 “ 场经 济 ”赋 予 市 “ 会主 义 ”的价 值取 向 ,也 就是 说 , “ 场 经 社 市 济 ”与 “ 社会 主 义 ”的结 合不 仅仅 体现 在 “ 市场 化 ”与 “ 宏观 调控 ”的结 合 ,更体 现在 “ 场 经 市
者 )。银 行为了贷款 赚钱 ,用零首 付 、甚至做 假账 的办 法给业
主贷款 ,然后 ,银行把部 分利息 留下 ,剩下 的都打包 以机构再通 过华尔 街把这些债 务以债

当心!政府信用泛滥制造世界经济新危机

当心!政府信用泛滥制造世界经济新危机

当心!政府信用泛滥制造世界经济新危机作者:易宪容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3期当前世界经济的困惑,一边是不少国家与地区经济开始快速复苏与增长,另一边是金融市场震荡不已,股市价格剧烈波动;一边是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向过热,另一边是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第二次衰退的担忧再现。

比如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快速上升,但今年以来上海综合指数则快速下跌,其指数下跌了近22%,成了今年世界表现最差的股市。

还有,美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复苏,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却步步走低,5月份美国道琼斯指数表现为70年以来最差。

全球股市汇市更是波动不已,欧元兑美元一个月就下跌14%,等等。

如此震荡的市场,其原因何在?对这些现象,应该做什么样的解释?对以上经济表现,有人认为这是政策性问题,比如国内房地产新政策出台,再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而使得中国股市全面下跌;有人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欧元体系的内在缺陷,即货币体系的统一性与财政政策各自为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监管制度不足,而让金融机构过度使用金融体系,让收益归自己所有而风险让社会来承担,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政府主导下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

如果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从这里入手,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这种信用扩张过度趋势就不会改变,经济仍然会问题重重,潜在的金融危机更是无所不在。

信用扩张过度制造潜在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还是最近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出现整个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原因就在于金融市场的信心突然消失而实体经济变化则并非如此。

比如,前一个月欧元突然下跌14%以上,其原因是,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引发金融风险开始由私人金融部门向主权信用转移,导致欧洲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降,但实际上这些国家在欧盟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微小,占主导地位的德国和法国经济并没有多少问题。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09-03-20 10:58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侵袭。

外部需求萎缩,内需拉动迟缓。

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采取如何对策应对危机,成为了重中之重。

经济危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而是社会危机的一种表达形式,其本质上都是管理危机。

吸取美国经济管理中的教训,反思我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危机,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具体到抚顺市来讲,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等因素,我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这种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同时,我们要善于在不利的局面中寻找有利因素,增强抗风险能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的政府应该着力做好以下三件事:一、加大金融信贷支持。

我市的各金融机构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沈抚同城化、南资北移、外资北上等难得机遇,加大对抚顺的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提高存贷比例,切实解决我市过去由于信用环境差、企业不良资产多等原因造成的存贷差过大问题,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发展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为抚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振兴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同时,我市还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搭建平台,切实破解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增强规避危机能力。

华尔街金融风暴告诉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又要警惕各种风险的出现;既要敢于坚持金融创新,又要审慎推进金融改革,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我们的经济结构必须是均衡的,我们的经济制度必须是健全的,我们的经济和金融监管必须是严格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外部各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坚持扩内需保增长。

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永远是消费,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危机是助长投机 、 造成 虚假膨胀 的诱 因, 促进和加深 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 治危机 。马 克思的信 用思想 , 在今 天
高度信 用化 的现代经济 时代 , 仍然具有 强大的生命 力, 这为反 思金融危机 背景 下政 府信 用问题提 供 了逻辑起 点 , 而 从 对构建 中国政府信用提供 3点启 示: 树立执 政为民的思想 , 坚持政务公 开、 正、 明, 公 透 尊重公众 的知情权 , 高政 治公 提
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 的高度 ,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历史使命。同时, 信用加速了矛盾暴力的爆发 , 即 危 机 , 而 加 强 了 旧生 产 方 式 解 体 的 各 种 要 因 素 4 。 “ I ” 随着生息资本 和信 用制度 的发展 , 鲫 一切 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 , 有时甚至增加两倍 , 因为有 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 、 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 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
徐 蕾 , 辉. 易 金融危机背景下反思政府信用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J. 社会科学版 , 1 , ( ) 8 8 . 2 11 2 : 0 3 O一 3
1 政 府 信 用 问题 的提 出
信 用关 系 的产 生与 发展是 人类 社会 存在 和发 展
有 良好规则和追求信 用的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 中, 商业道德要发挥作用 , 必须用法律制度维护基本 的规 则 , 造 出一种 激 励 人们 自觉 遵 守 道德 的制 度 创

教来说 , 一切 取决 于人有没有信仰 ; 而对于资本来 说 , 切取决 于他 有没 有信用 J” 一 。 马克思还专门论述 了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
作用 , 他认 为 :信 用 制度 加 速 了生 产 力物 质 上 的 发 “ 展 和 世界市 场 的形成 , 这二 者 作 为 新 生产 形 式 的 使
信 力; 进行 宪政 法制 建设 , 宪治 国, 立责任型政府 ; 依 建 提供硬 性和软性 的制 度约束 , 为政府信用提供 保障。 关键词 : 用 ; 信 金融危机 ; 政府信 用危机 ; 马克思主义理 论 ; 市场经济
网 络 出版 地 址 : t :/ ww c k. e k m / ea/ 11 1 . 0 1 36 15 .0 .t ht / w .n int c sdti 5 . 79 C 2 10 1 .3 10 5 hml p / l
Vo . 3 N . 11 o 2 Ma . r 2 l 01
3月
文章编号 : 64— 0 4 2 1 ) 2— 0 0— 4 17 5 9 ( 0 1 0 0 8 0
中 图 分 类 号 : 8 15 F 3 .9
D I 1 .8 3ji n 17 59 .0 .20 6 O : 0 3 6 /. s.64— 04 2 1 0 . 1 s 1
分配得到加强 , 资本主义的经济法规 、 法律也 日 益完 善, 从而促使信用经济有了质的提高。 恩格斯在《 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 序言 中说 : 现 “ 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 : 资本主义生产愈发 展, 就愈不 能采 用 它早 期 阶 段 的那 些 琐 细 的 哄骗 和 欺诈手段……先给人们送 上一些好的样品, 然后再 把蹩脚的货物送去 , 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 不合算了, 那里时间就是金钱 , 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 展 到一定 的水 平 , 所 以如此 , 其 并不 是 出于伦理 的狂 热, 而纯粹是为 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 。 恩格斯 的 J” 这段话中贯穿了一个思想 : 信用是现代经济规律之
环境 。制度 环境 越 好 , 要 道德 发 挥 作 用 的空 间就 需 越 小 。然 而如 果作 为制度 提供 者 的政府放 纵 了不道

的客观需要 。同商 品交换 、 货币流通一样 , 信用也是

个古老的经济范畴。纸币 的出现, 标志着信用经
德的商业行为, 如果它过度的干预经济生活 , 社会的 道德风险便会增大 , 最终导致政府 失信于 民的严重 后果 。马克思把信用看做一种 “ 本质的、 发达 的生 产关系” 其原 因是马克思认为信用不是从道德 的 ,

“ 物欲横 流” 并不是发展 市场经 济带来 的必然
结果 , 恰恰相反 , 只有市场经济发育不好 , 才会导致 社会普遍的不守信用现象。发育 良好的市场经济是
¥ 收稿 日期 : 0 0 1 1 2 1 —1 — 6 网络出版 时间: 0 1 0 1 2 1 — 3— 6
作者简介 : 蕾(99 )女 ( 徐 17 一 , 汉族 )山东青 岛人 , , , , 讲师 博士 主要从 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第1 3卷 第 2期
2 1 0 1年
西 南石 油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unl f otw s P t l m U ie i ( oi c ne dt n ora o uh et e o u nvr t Sca Si cs io ) S re sy l e E i
文献标识码 : A
金融危机背景 下反思政府信用
徐 蕾 易 辉 ,
(. 1北京 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 2 ; . 0 0 9 2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北京 12 0 ) 0 2 6

要 :信 用 是 人 类 社会 存 在 和 发展 的客 观 需要 , 市 场 经 济 成 熟 的 重 要 标 准 。 马 克 思 主 义理 论 认 为 资 本 主 义 的 信 是
诚 信 中产 生 的 , 是从 商 品交 换 和 流通 的发 展 中产 而
生 的 , 发 达 的经 济 关 系 的本 质 规 定 。 “ 于 基 督 是 对
济的重大进步, 它预示信 用经济将主导经济利益的 分配和交换历史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完成后 , 生
产 力 高度发 展 , 种 经 济 利益 集 团之 间 的利 益 交 换 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