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与启示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与启示一、前言利率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关系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利率市场化的体系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影响及其启示。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1.银行业盈利能力增强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加强了市场竞争,使得银行业不再依赖固定利率获得收益,而是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来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市场化利率的合理定价也有助于实现银行间压缩费率的目标,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2.债券市场发展迅速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债券市场不断壮大。
市场化定价使得债务融资成本更加透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此外,市场化利率的确立也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
3.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使得银行和机构更为注重风险管理和防范,结合市场变动进行理性决策,提高了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市场化的利率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预防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启示1.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金融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
必须坚持市场定价的原则,通过市场力量来合理定价,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打击不正当的价格垄断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平公正。
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完善监管制度,还需要在市场体系建设上下足功夫。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资本和知识进入,提升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3.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金融产品和服务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创新性质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实现利率市场化优势的重要途径。
合理制定产品设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机构与市场的竞争力。
四、结语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维普资讯
字 木 研 讨
是 .如 果在 投 资 当年 取 得 的被 投 资 单 位 的分 派 的属 于 以前 年度 实 现 的利 润 ,则应 中减投 资 成 本 。 2) ( 不计 提 长 期 资产 减值 准 备 。会 计 谨 慎性 原 则要 求 .不 得 多 计资 产 或 收益 .少计 负 债 或费 用 。《 企 业 会计 制 度 》要 求 企业 计 提八 项 减值 准备 。但 是 .对 小企 业而 言 . 资产 可 变现 净值 或 资 产 减 值金 额 不 能 够 被准 确 把 握 .甚 至 可 能 成 为调 节 利 润 的工 具 .为 了 防 止谨 慎 性 原 则被 滥 用 .《 企 业 会计 小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健全的金融监管是改革平稳进行的保证微观基础的培育和完善有助于利率改革的成功金融市场完善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加快金融创新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策略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管制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财政赤字状况使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微观经济主体的国
一
产 等 长 期 资产 减 值 准 备 。 如 果 固 定 资产 . 无 形 资产 发 生 了减 值 . 1 宏观经济环境 的稳定是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 就 会 因未 计提 减 值 而 夸 大 本 期业 绩 。但 是 从 长期 来看 .固 定 资产 仍要 按 历 史 成 本计 提 折 旧 .无 形 资产 也 要 按 历 史 成 本 进 行摊 销 . 改革时机的选择 对改革成败影响重大。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 的情 又会 直 接 导 致 未来 业 绩 减 少 。 按 权益 法 简 化 核 算 时 ,不 单 独 核 算 况下,改革者可 以有足够的机会和 时间采取稳健型 改革 ,容 易取 股权 投 资 差额 。 又如 《 企 业 会计 制度 》 规 定 .专 门借 款 发 生 的 得成功或进展顺利:而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改革大 小 借款 利息 .金 额 不 与 资 本 支 出 挂 钩 .就 有 可 能 夸 大 资 本 化 金 额 . 进而 多计 固 定 资产 价 值 ,少 计 当 期 费 用 。但 是 从 长远 看 将 来 会 多 计折 旧 ,增 加 成 本 .减 少利 润 。 与 此相 类似 的 有 .融 资租 入 固 定 资产 的计 价 等 再 如 ,《 小企 业会 计 制 度 》 规 定 .按 权 益 法 简 化 核 算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时 .不 单 独 核 算 股权 投 资 差 额 :不对 被 投 资 单 位 除 净损 益 外 的 其 他所 以者 权 益 变 动进 行 账 面 处 理 .不 需要 对 该 差额 进 行 摊 销 。 当出现 出资 额 小 于 其在 被 投 资 单 位所 有者 权 益 中 所 占份 额 时 .会使 投 资 期 间 前 段 时 期 的投 资 收 益 率下 降 ;在 转 让 股 权 时 ,又 会 因 为 账面 投 资 成 本 较 高而 使 转 让 股 权投 资 的收 益率 减 少 。还 有 .《 小企 业 会 计 制 度 》规 定 . 预 提 费 用 科 目 ,当实
利率市场化的理财启示
贷款一 I -  ̄ i E - 取 消
亳 无疑问 , 房货利 率上浮 对普通 百 姓来 说 , 意 味 着还 款 额增 加 , 货款
成 本增大 。“ 普 通 百 姓 可 以 关 注 下 公 积金 贷款 。” 一 国 有 银 行 工 作 人 员指 出, 目前 我 国 正 在 健 全 住 房 公 积 金 的
对 于老 百姓关心 的房货 I 司题 , 专
“ 利率市场 化”这 个看起来很 专
业 的 财 经 术 语 ,实 际 上 和 老 百 姓 的
利率 , 各家银行都设置了一些门槛 。
据分析师毛亚斌 介绍 ,银行是以
优惠 活动 的 形式 上 浮相 关。在 目前的利率市 场化 蓄势待 发的情形 下 , 许 多配套政 策需 要逐步 落实 , 老百姓 也要擦亮 双
学
习
参呈 考
利率 市场化 的理 财启 示
本刊综合
编 0
蛆
年
央 行 决 定 ,自 2 0 1 3 年 7月 2 ( )日
家表示短期内或会提 高贷款成本。 目 前, 许 多银行依 据其 自身对客 户的 等 级 评 定 和 风险 偏 好确 定 的货 款 利 率 浮动 , 符 合商业 银行的经 营原 则 。部 分 银 行业 机 构 对个 人 首套 房 贷 款 利 率 巳开始 出现 上升趋 势 ,比如将 8 . 5
房 贷 利率 短期 趋 高
本次 放开 货款 利 率的主要 内容 ,
一
是取 消金融机构 贷款利 率 ( ) . 7倍的
下限 , 由金 融机构根 据商业 原 则 自主
是, 与 其他理 财产 品 , 比 如 国债 的收
益率相比 , 依 旧 处 于 劣 势 。据 了解 , 目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第一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定义;利率市场化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多方面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要求将利率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经由充分的市场竞争后形成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体系结构与传导机制。
其中的重点就是中央银行、政府放松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
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
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
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
3.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剧了银行利率风险,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盈利模式的趋同性,以及产品的可模拟性较强,业内价格战难以避免,将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有利影响;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
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另外,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
首先,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存款占比变化趋势平稳,贷款占比增加。美 国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扭转了银行存 款占负债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下滑的态势,表明利率放开能够提升银 行部门相较于货币、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对银行吸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保证银行较为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从而减轻流动性风险。同时,剔除危 机时期的数据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银行资产中贷款比例逐渐上升 ,贷款业务在1979年较1970年提高了3.5%,20世纪80年代贷款/生息资产比 例也保持增长,表明利率市场化以后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这就使得期间贷 存比保持稳定上升(见图2)。
对中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 三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资金供需缺口较大、而银 行仍然是融资主要渠道的情况。如果放开利率管 制,处于寡头垄断的银行业会上调存款利率深挖 居民储蓄潜力,用来弥补投资性需求和国企需求 导致的大量资金缺口,这可能导致存贷利率的实 际水平整体大幅上扬。因而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入金 融市场体制改革及金融监管改革,以避免利率市 场化后银行业追求高利率贷款及风险偏好提升所 带来的风险隐患。
• (1)当利率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以后,非价格竞争 逐渐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优质的企业 和个人拥有了议价的空间,价格竞争不再是银行 业竞争的唯一途径。最终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 ,会为其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并在存贷款利率 上给予优惠,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 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降。但非价格竞争会增加 银行业的经营费用,从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 银行作为利差盈利机构,就会将经营费用的增加 转嫁于其他资金需求者,因而对存贷利差的总体 水平有扩大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作者:贾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1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明确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
本文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判断下一步利率市场化走势。
一、一些经济体利率市场化进程(一)主要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除了德国用了6年时间以外,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由于贷款利率一般已经由市场决定,发达国家所谓利率市场化主要指存款利率市场化。
路径选择也比较类似,从推出不受利率上限限制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开始,按照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后活期存款的顺序逐步推进。
以美国为例,其利率市场化进程与Q条例的兴废有着密切联系。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美国国会通过的银行法中规定了Q条例,规定了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最高上限。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机构的管理与货币控制法》,开始不断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1986年完全废除Q条例,最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二)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由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经历的路径也不尽一致。
韩国利率市场化经历波折,从1981年至1988年开始了第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由于1989年经济恶化,暂停市场化进程。
随着经济转好,1991年韩国再度开启利率市场化。
韩国利率市场化基本遵循了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从贷款到存款、从大额从小额、从长期到短期的路径。
台湾则是从1980年同时开始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采取了允许逐步扩大浮动区间同时简化存款种类并行的方式,经过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
香港的贷款利率从来是随行就市,与发达国家一致,利率市场化也专指存款利率市场化,共经历5个阶段,历时7年。
回归以前,完成了撤销一个月以上存款利率限制、撤销7天以上定期存款利率限制、撤销7天定期存款利率限制,回归以后,撤销7天以下定期存款利率限制,并最终在2001年7月撤销储蓄及往来存款的利率限制,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不再直接干预利率的形成和调整,而是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决定利率水平。
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将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而不再由政府机构直接设定。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源的更加有效配置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1. 政策导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对利率市场化的态度和政策支持程度将直接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速度和程度。
2.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条件。
金融市场的健康程度、金融产品创新程度、金融机构竞争力等都将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程。
3. 国际环境: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将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际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都将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产生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央行正式发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2015年,央行进一步放开了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实施存贷款利率“双联”改革。
2019年,央行宣布全面推进LPR改革,引导LPR与市场利率挂钩。
这些都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具体表现。
四、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1. 贷款利率变化影响居民消费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贷款利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因素决定,贷款利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居民购房、购车、装修等消费行为。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经验及启示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经验及启示摘要: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给国内城商行的经营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国内利率市场化遵循渐进改革思路,与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具有相似之处,经历14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台湾银行业在低利差的环境下通过推进组织流程优化来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金融服务手段来改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降低资金成本;依托金融控股公司平台,发挥整合行销效益,扩大客户基础;积极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大力拓展民营企业和消费金融业务等举措实现发展转型及安全稳健经营。
台湾银行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国内城商行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台湾银行业;经验与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4(5)-0066-05一、前言2012年6月8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0.8倍,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正式开启。
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再次降息,并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至0.7倍。
2013年7月19日,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再启程,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配套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对国内124家商业银行各年限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统计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全部上浮到顶,而国有银行平均上浮7.69%,其他各档次,以三年期为例,城商行及农商行平均上浮达到8.27%,股份制行仅为1.67%,而国有银行则采取基准利率不动。
总体来看,迫于存款竞争压力,地方商业银行付息成本进一步增加,利差进一步缩窄。
以南京银行为例,2012年末净息差2.4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7个百分点,而2013年上半年再降0.15个百分点至2.34%;同期,来自银监会2013年二季度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水平从2012年末的2.75%降至2013年6月末的2.59%。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 O世 纪 7 0年 代 以 前 , 美 国 实 行 Q 率 之 上 加 1 %。 到 1 9 9 4年 1 0月 . 日本 实 济 不 稳 定 的 状 态 下 展 开 的 。 1 9 7 3年 9月
我 国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已进 入 最 后 的 攻 坚 利 率 定 价 . 以规 避利 率管制 , 开 启 了 利 率 励 新 银 行 的 设 立 以 增 加 银 行 之 间 的 竞
1 9 7 0年 。 美 国 实 现 商 业 银 争 。但 由 于 1 9 8 9年 韩 国 出 现 经 济 恶 化 。 阶 段 。2 0 1 3年 7月 2 0 日. 央行 全 面放 开 市 场 化 的 闸 门 。
部 分 利 率 市 场 化 的 尝 试 .但 由 于 大 量 资 金 由 商 业 银 行 流 向 率 先 市 场 化 的 非 银 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本 的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是 从 货 币 市 金融 机 构 ,使 得 该 尝试在 一 年里 夭折 。
景 以及 利 率市 场 化改 革 模式 的 不 同 。 导 场 开 始 的 。 1 9 7 8年 . 日本 实 现 国 债 利 率 的 1 9 7 5年 , 在 恶性通货膨 胀的压力下 。 阿根
■ 李 高
利率 市场化 的 国际经 验及对 我 国的启 示
摘要 : 从 1 9 9 6年 我 国放 开 同业 拆 借 行转 出引起 的银行 经营 困难 .美 国银行 年 代 。韩 国放开 大部分 贷款利 率以及长
市场 利 率 起 . 经过 1 0多 年 的 改 革 历 程 .
业进 行了大规 模 的金融 创新 .并按 市场 期 存 款 利 率 . 并放 松对银行 业的监管 . 鼓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开放,其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变化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或金融机构来统一制定。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和公平。
在过去,由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受到政府或金融机构的控制,市场的竞争程度较低,利率也相对较高,这使得居民难以获取到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程度提升,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制定利率,这使得利率更加灵活,居民可以更容易获得优惠的贷款条件,从而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市场化的一大特点。
居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种金融产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金融服务,这也为居民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由于金融市场的利率较高,居民倾向于通过储蓄来积累财富,而较少借款进行消费。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成本降低,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贷款,这使得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居民开始更加倾向于通过贷款来实现自己的消费需求,这也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行为。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可能会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核力度,导致了部分居民盲目消费或过度消费,最终导致了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
利率市场化也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因为市场化的利率往往会受到市场波动和风险的影响,这可能会对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利率市场化成功的条件及对中国的启示
【 关 键 词 】 利率市场化 ;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1 7 8 3 0 . 4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1 0 — 0 1 1 3 — 0 5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世界各 国发展 的潮流 ,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中国家都进行 了探索 , 其 中既有成功的 经验也有失败 的教训 。并非发达 国家的改革就一定成功 , 美 国的利率市场化就产生 了储贷危机 , 也并非发展中 国家的改革就一定失败 , 印度 的利率市场化就比较顺利 。 利率市场化往往是一系列经济改革甚至包括政治改革 的一部分 , 利率市场化能否成功 , 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 , 本文将分析利率市场化成功 的条件和对 中国的启示 。
一
、
影响 利率市场化成 功的主要 因素
( 一) 宏观 经 济稳 定是 利 率市 场化 成 功 的前提 条 件
利率市场化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 但也会增加经济 的脆弱性 。部分发展 中国家 , 如拉美的南锥体三 国阿根 廷、 智利 、 乌拉圭 , 都是在宏观经济极不稳定 、 恶性通货膨胀和政府存在 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 , 启动 了利率市 场化改革。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利率市场化和其他金融 自由化措施 , 帮助 自身走出经济危机 , 但是利率市场化加 重 了危机的程度 , 给经济造成 了更大的破坏 。 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 , 有利于降低利率波动幅度 , 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 减少利率市场化 的冲击。 相对稳定 的宏观经济并不一定是高速增长 的经济 , 比如德 国就是在经济周期低谷时进行改革 ; 美 国则跨越 了较长的经济 周期 ; 日 本是在经济高涨时放开利率 , 但 已基本接近周期顶部。 宏观经济不稳 , 政府赤字高企 的情况下 , 利率市场化可能提高 国债利率 , 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 部分不负责 任 的政府可能促使 中央银行滥发货 币 , 以维持政府财政 的正常运行。这会加重通货膨胀 , 给经济造成更大 的 危害。 ( 二) 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辅助条件 2 O世纪 7 0 年代以来 , 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发展演进 。此时金融创新和金融 自由化浪潮兴起 , 但金 融监 管的发展相对滞后 、 乏力 , 甚至产生 了负面作用 。部分国家简单的放开管制 , 未及 时督促银行建立风险管控体 系, 引发了投机倾 向和道德风险。直到 1 9 8 8 年7 月, 国际清算银行在 巴塞尔召开 G 1 2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 签署 了《 巴塞尔协议》 , 才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统一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规定 , 而直到 9 0 年代巴塞尔协议才开始 真 正贯 彻 落实 。 ( 三) 科学 的银 行 管理 机 制是 利 率市 场化 成 功的 必要 条件 银行是利率市场化 的参与主体 , 只有银行 自身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 ,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利率市场化的成 功。 稳定的宏观经济和健全的监管体制能够提高利率市场化成功的概率 , 但是如果银行未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 制, 那么利率市场化必然失败。即使饱受诟病的“ 休克疗法” 在玻利维亚和波兰也取得了成功。 俄罗斯和波兰的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作者:李三希来源:《人文杂志》2014年第10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
当前,宜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启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国际历史概况从利率管制走向利率市场化,是全球包括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的常态。
为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国家发展战略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需要,很多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内选择实行不同程度的利率管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不断发展和特定历史事件影响,各国经济金融运行先后遭遇困境。
如美国遭遇石油危机供给冲击带来的“滞涨”、“金融脱媒”;日本遭遇“滞涨”和升值压力;韩国的高通胀和企业危机;拉美经济体遭遇经济危机等等。
高通胀、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种种变化削弱了各国政府的货币和信贷控制,“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兴起,“监管规避”创新日益涌现。
利率管制弊端日益凸显,货币当局政策目标和金融秩序稳定都日益难以顺利实现,因而使得主要国家开始进行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一系列广泛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放松管制,建立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和资金市场化定价机制,以更有效地调节金融资源配置,应对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课题研究指出:以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为主要依据,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性潮流,多数国家的案例以最终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标志。
货币当局基本放弃行政性手段直接干预,转而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运用自身金融资源,以市场参与者身份,通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间接地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1在改革模式上,宜采取渐进式改革而非激进式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主要有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种方式。
采取激进式改革的国家主要有拉美国家(如智利和阿根廷)和转轨国家(如俄罗斯),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韩国、泰国等东亚国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即是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及经营模式转变有什么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的世界性浪潮又对正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中国银行业有怎样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全球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一方面是由于70年代以来实施的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积累和暴露,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属性,即充分反映资金余缺情况和资金使用成本高低的同时,形成利率机制以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
而对于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并引发银行的业务转型。
本文以上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的世界性浪潮为背景,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及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并总结其对正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中国银行业有怎样的启示。
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贷款利率及存贷利差的变化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同时银行也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加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渐缩小。
但从全球趋势和发达国家的数据分别判断,结论并不完全如此。
(一)全球利率水平及存贷利差水平的变化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来看,数据表明利率市场化能够实现将负利率或低利率水平升至正利率和较高利率水平的初衷。
利率的总体水平被抬高,即贷款收益和存款成本均有较大的提升。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大多集中在1960年-1999年的时间段中,特别是在1980年左右,数据开始比较丰富。
选取这段时期作为考察,我们看到实际存款利率的U型变化以及实际存贷利差的平稳上升趋势。
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可能影响,这一时段的数据就可以证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实际利率总体水平上升,而银行存贷利差随着利率的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上浮。
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
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1江春刘春华2内容提要: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领域的重大课题。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锲入点,重点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沿革,重点分析了典型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这对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经济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一个文献综述自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问题日益得到理论界与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在实践中,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深化改革,如韩国、智利、菲律宾、波兰、阿根廷等。
在理论上,该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目前,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有三:一是对利率水平的考察,尤其是正的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三是关于金融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或路径依赖问题。
在早期有关金融深化问题的研究中,麦金农(1973)和肖(Shaw)(1973)认为,以“现实”实际利率表现的金融自由化构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低于均衡水平的实际利率表现的金融抑制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因此,他们主张实行利率市场化,以正的实际利率推动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并最终带动经济增长。
后继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Lanyi和Saracoglu (1983)将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机制划分为实际利率为正、实际利率略为负数以及实际利率严重为负三类,然后将这种划分同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Alan Gelb(1989)通过对34个欠发达国家在1965-198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实际利率为正时,经济增长率较高;而实际利率为负时,经济增长率明显降低。
美国经济学家Fry(1980)采用累计时间序列回归估计得出结论:在亚洲,平均实际利率向均衡的自由市场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启示
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利 润空间必将被挤压为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 的挤兑危机,国家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启示与趋势
由表可见,世界上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 款保险制度。我国2014年11月公布《存款保险条 例(征求意见稿)》意味着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即将建立。
启示与趋势
1、启示
从世界范围看,已经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都基于不同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背景,以及不同的改革起点, 遵循了不同的改革路径。但是,无论是顺利推进利率改革的美 国,还是改革中间出现反复的日本和韩国,都十分重视创造利 率市场化的条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金融监管制度,提 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不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整体资金成本的上升。资金成本的上升 压力,对投资提出更高的收益率要求,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 趋于上升,对利率债品种的需求降低。进而导致资产组合的利 率风险和敏感度大幅上升。因此,机构投资者必须提高对利率 风险趋势的分析与预判能力,确定与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 的风险限额,设计合理的风险偏好指标。 考虑到大多数成功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的思路渐进式推进,减轻利率放开对经济的冲击,使各经济主 体能够逐渐适应改革。
THANKS
谢 请 谢 老 聆 师 听 指 正!
1、理论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 (1997a)和肖(1988)在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时指出,政 府规定名义利率上限所引致的金融抑制,减少了资 金积累,降低了实际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的实际规 模,使技术选择不利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行为,从 而导致质量低下的资本密集型投资,因此,政府应 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实际利率为正。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1)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2)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3)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4)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尽管对存款利率暂时没有放开。
但放开贷款利率,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了。
当然这种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利率放开后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加强管理问题。
因此,有必要总结国际利率市场化(以下有时称“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走得更顺。
(一)各国采取不同的利率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集中管理:利率基本由国家货币当局进行管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前苏联、东欧等都采取这种形式,调整利率和制定利率政策都是由国家进行。
2、市场自由决定:发达国家主要采取这种形式。
利率市场化管理是现代利率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利率都由市场自行决定,而且发达国家也不是一直这样,而是近些年来才逐渐进行利率市场管理。
3、市场管理和国家管理相结合:即某些重要的利率由国家来确定,其他利率放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类似于此,存贷款利率、再贷款由国家决定,而同业拆借、国债利率逐步放开,现在逐步过渡到除了存款利率没放开外,其他利率几乎全部由市场决定的地步。
采取何种利率管理体制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而定。
(二)国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上个世纪80、90年代各国大都经历过从严格利率管理到逐步放松管制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即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与启示各国实施利率管制的深刻原因,是政府动员低成本储蓄资金,满足特定时期国家发展的投资的需求。
各国利率市场化乃至更大范围的金融自由化,是在宏观经济出现滞涨、金融创新兴起、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局面下,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动员金融资源方式的重大转变。
各国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将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政策和相应的财政及产业政策相配套,确保成果较为可控。
各国往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进展的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混业监管机制,减轻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多数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存贷款利差有所缩小,融资结构和金融业格局发展变化,部分出现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危机。
许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转换,在改革完成前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转为间接,更重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利率市场化需要继续发展金融市场,培育金融环境。
其中,微观机构是基础,市场竞争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
14.1各国不同时期选择利率管制及利率市场化的原因14.1.1为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加强金融监管需要,历史上很多国家都选择实行不同程度的利率管制研究发现,在一定历史阶段,选择对利率实施管制是全球多数国家的常态。
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解救1929年大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集战争经费,美国长期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1951年,美联储才与美国财政部达成协议并获得利率决定权,但承诺不让利率急剧上升。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以利率协定的形式限制利率。
法国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迅速恢复经济,实行利率管制,将利率限制在较低水平上,使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
在韩国,政府管制存贷款利率,并将其限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制定了一个范围广泛的政策性贷款计划,以保证资金以优惠的条件和价格分配到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金融部门。
总结各国在其历史上实施利率管制的深刻原因,主要是政府为动员低成本储蓄资金,满足特定时期国家发展投资需求。
其结果一般是利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见图14-1)。
当然,随之产生的,是企业、居民与银行之间所形成的特定利率格局。
14.1.2各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具有一系列相似的背景和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种种变化削弱了各国政府所实施的许多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
西方主要国家开始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改革。
其基本目的是使利率能够正确、灵活及时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有效调节金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进行引导经济资源在全社会有效配置。
同时,这样的利率体系应能便利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使之能够通过影响利率的水平和结构来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目的,是与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的重要调控方式的转变。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和货币市场建设、取消信贷限制、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
而金融自由化又是在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经济、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完成的,需要产业、财政、监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相互配合。
如法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振兴工业、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目标实现的财政、产业政策。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动因也有差异,但以下几点是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共同背景。
首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滞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更加重了通货膨胀。
由于银行利率受人为管制,实际利率常常为负,存款人获得的利息不能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导致存款大量外流,产生所谓“金融脱媒”现象。
受管制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下降,强烈要求解除管制。
其次,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外汇管制的解除,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缺乏弹性的国内管制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差距增大了资金的流出流入,扰乱了国内的金融秩序,也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这种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末高利率时期的英、法两国常常发生。
最后,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机构常常利用各种方式逃避管制,以吸引客户,在客观上引发了一场金融工具创新的革命。
突出的例子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它实际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它的发行既满足了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又使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又使存款人获得了较高的利率,同时也满足了银行稳定资金来源的需求。
商业银行还利用发行商业票据、吸收欧洲美元存款等方式积极吸收资金。
此后20年间,为规避利率管制的创新金融工具大量涌现(见表14—1)14.2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重大影响分析14.2.1存款利率普遍经历了从上升到回落的过程,实际利率由负变正由于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因此大多低于市场均衡水平。
取消管制初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利率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改善了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
例如,在美国放松管制初期利率上升幅度较大,1978年存款名义利率分别为8.2%和9.06%,以后逐步上升,在1981年达到15.91%和18.87%的高峰,同时存贷款实际利率也从1978年的0.6%和1.46%上升到1981年的5.61%和8.57%,以后开始回落并趋于稳定。
韩国在第二阶段利率改革期间,存款名义利率由1993年年初的8.5%上升到1996年年末的9.81%,实际利率由3.8%上升到4.91%。
贷款名义利率则由8.5%上升到11.1%,实际利率则由3.8%上升到6.2%。
英国和法国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的20世纪80年代都结束了此前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状况。
14.2.2短期内银行风险偏好提高,资产质量恶化;长期来看,中间业务占比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提高利率市场化初期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缩窄。
为减少对利润的冲击,银行一方面倾向于以量补价,不断扩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银行更加偏好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客户,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短期内加大。
日本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弥补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将大量贷款存放于高风险的房地产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呆账大量增加,银行资产大幅缩水。
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逐渐调整自身经营模式,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提高了自身综合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初期,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有9.5%,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中间业务占比提升至13.5%,目前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已高达30%。
14.2.3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存贷利差缩小放松利率管制后,虽然存在贷款利差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但由于竞争加剧,即使初期会出现短暂存贷利差扩大的现象,总体上看利差仍呈现缩小趋势。
美国1980~1985年存贷款平均利差为2.17%,1986~1990年则为1.63%,减少了54个基点。
日本平均存贷利差由1984年的3.15%收缩到1994年的2.33%,减少了82个基点。
14.2.4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融资结构与金融业格局发生改变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和壮大,直接融资工具和市场出现较快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融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日本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比例迅速上升。
1970~1974年,企业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占全部外源资金的18.4%,1980~1984年则达到36.6%。
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法国社会的融资结构有所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法国银行部门提供的信用与GDP的比值大约在100%左右,上市公司市值与GDP的比值只有30%左右。
到2000年,上述两个比值分别为104%和109%。
如表14-2所示,1981-1994年,欧洲货币银团信贷增长了158%,而同期国际债券发行增长了859%,欧洲票据发行便利增长了192倍。
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自由化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主要国家先后放开经营限制,金融机构走向混业经营。
如英国1971年的改革不仅废止了利率协定,还鼓励银行业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展开竞争。
英国的商业银行开始经营消费信贷、单位信托、住房抵押贷款等业务。
1986年英国改变了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领域,开始综合化经营。
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先取消了银行业务分工界限,之后逐步开始利率市场化。
美国启动利率市场化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不理想,推动过程也非一帆风顺。
存款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混业监管体系的确立,为利率市场化成功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14.2.5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凸显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利率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
取消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运用利率手段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信用程度逊于大型商业银行,不得不以高于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利率和低于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导致成本增加,收益减小。
同时,放开利率后,其风险也进一步显现,导致不良资产增加,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
如美国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英国的“二级银行危机”,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小金融机构危机。
14.3利率市场化进程与风险管理方式转变14.3.1各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基本遵循了逐步推进的步骤法国的利率市场化经历了大约30年时间,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分别用了十六七年努力,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为曲折,经历了从放开到管制。
从管制到重新放开的两个阶段,先后经历了近20年。
从利率市场化的步骤看,美国是先存款利率、后贷款利率、最后扩展到所有利率市场化;日本是从国债、后其他品种,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韩国是先放开非银行机构的利率、后放开银行机构的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
英国、德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比较短暂,但并没有立即放弃对于利率的管理。
如德国央行1967年废除利率管制,但储蓄存款利率实行标准利率制,直到1973年10月废止这一制度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率市场化。
英国1971年废除“利率协定”,但采取最低贷款利率控制短期利率方式减缓改革的冲击,直到1981年才完全实现利率自由化。
期间,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1973~1975年会对大额存款利率规定了最高限额。
14.3.2发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定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程度是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核心;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本身广度和深度如何、竞争是否充分,也是影响金融市场定价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