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
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 引入新知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就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同学们在家会骑自行车吗?你知道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吗?如果做成长方形的行吗?为什么?”这样引入新知,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中秋节那天妈妈买来4个大月饼?送给爷爷和奶奶,请问:“平均每人能分到几个?”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那天买月饼的人很多,而且月饼又很少,妈妈买到2个大月饼。
请问:“这时爷爷和奶奶平均分到几个月饼?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
教师继续接着说:假如妈妈只买到1个大月饼,那爷爷和奶奶平均分到多少个月饼?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个新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渴望。
2. 例题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让生活气息融入数学课堂
四、 运用数学知识 ,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从教育 心理学 的需要 层次论来 看 , 在生活 中 , 有不 同层 人 次 的需 要 , 最高需要便 是 自我实现 的需要 , 这是一种 决策 的需 要。 学生虽然年龄小 , 但同样有这种需求 。 而当数学与实际紧密 联 系起来时 , 学生潜在的这种需要就更强烈。此时 , 学生不再是 知识 的接受者 , 而成 为实践 者 、 探索者 和策划 者 , 在学生用数学 眼光去 观察 、 分析 、 判断 、 选择和 策划现实生活 的过程 中 , 不但 促使他 们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 、 人生观 , 更在 创造着数 学独特 的 价值 。如 : 在教 学完 “ 简单 的统计 ( )后 , 2 ” 我让学生到宝堰镇 中
体现生活性 。” 学有用的数学” “ 成了该实验的主要 目标之一 , 现
实生活才是学 习数学的归宿。数学来源于生活 , 离开 了生活 , 数 学将是一片死海 , 没有生活 的数学将 是没 有魅 力的数学 。因而 毫无疑问的应 当“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 。 创设生活情境 , 注重教 学过程 数学课 堂 中, 设“ 创 生活数学” 情境 就是模拟生 活 , 再现生
心十字路 口调查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 , 然后制成统计表 :
宝堰十字路 口某 日 1 :O 70 一
类别 辆数 汽车 5 6
物, 在付款 时想一想 : 营业员阿姨该 怎样找钱?不 同的学生有不
同的思考方法 , 但不管 是何种方法 , 都让学 生在兴趣 盎然 的购 物过程 中通过 自我体验 , 知新知识 , 感 理解抽象 的算理 , 主动 并
地 建 构 内化 。
出体积的概念 : 物体所 占空间 的大t n做物体 的体积 。为了让 Jq , 学生继续感受 “ 体积” 概念在生活 中广泛 的应用 , 我要求学 生每
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数学效率
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数学效率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的数学活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的。
其教学理念体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然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知识的过程。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建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呢?一、创设情景,活用“生活”。
二、活化教材,走进“生活”。
三、捕捉资源,引出“生活”。
四、自主探究,制造“生活”。
关键词:数学生活提高效率活用走进引出制造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的数学活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的。
其教学理念体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然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知识的过程。
让幼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
数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的经验必须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才能建立起相应的认识结构。在不断探索过程中,进行整合渗透,让活动主题与《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主题活动目标在落实过程中,应是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一个整合---分解---整合。
(二)为幼儿编上学号,并在作品袋的插牌位置写上幼儿的学号,这样幼儿在入园后将牌插在有自己学号的作品袋中,当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学号后,在活动中对数字变产生了兴趣而且轻松的认识了数字。
(三)幼儿午睡脱衣服时,总是边说话边脱衣服,那如何让幼儿能快速脱衣服了?我想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小朋友脱衣服比赛,第一名就拍老师肩膀一下,第二名拍老师两下,并说:“我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依次进行。小朋友兴趣可高了。这样使幼儿在玩中练习了点数、序数并增加了师生之情。这样为幼儿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
二、善于观察,从身边取材,逐步实现目标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产生探索的欲望,数学探索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教育机会:
(一)在幼儿入园后,请一名幼儿点数幼儿人数。教师有针对的让每个幼儿都能轮流到,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对应比较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幼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系起来,让课堂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的气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中,我们有这样的大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实地探索,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从幼儿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感受一些变化,寻找大目标的切入口。我们预设的小目标不断实现,孩子们的生成的小主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孩子们积累了许多有关事物变化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碎的,大多是个别、小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活动后,我们通过“我家我家附近的”进行整合。
浅谈数学教学应充满生活气息
浅谈数学教学应充满生活气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数学经验生活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1.让学生体会数学魅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动手、动脑是活跃学生思维,唤起学习兴趣,体会快乐学习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教学活动。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突然出示一个圆锥体,问学生能否有办法探究它的体积。
学生大胆的猜测,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增强继续探究的欲望。
接着学生们讨论: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异口同声说:“验证!”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演示,求证,学生发现了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在学中思、思中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快乐因素,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1 “我们也能创造数学知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从而促成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应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掌握探索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唤起成功的体验。
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分组测量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把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再求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通过实验,同学们会发现对于大小不同的圆,虽然他们的周长和直径各不相同,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告诉同学们这个固定数叫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精密的计算出,比欧洲早1000年左右,让学生充分体验“我们也能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摘要: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更多的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实践体验,通过这些体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涉及了很多“生活问题”,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素材。
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让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情绪,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冲动,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和知识技巧,那么数学学习只能沦为缺乏情感的脑力劳动,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疲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一、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归宿,学生要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统计身边的事物,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统计一下铅笔盒中的铅笔,将它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周末家里来的客人,按照性别及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等等。
再比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引导他们运用数学原理进行解答。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一环节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好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尝试去完成,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艺术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生活实践为主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背景,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
一、挖掘教材生活元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能否发挥它的优势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我们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合理整编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思考情境:有一只小兔子刚搬了新家,房屋只有地砖还没有铺,但由于地砖的形状各异,小兔子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能帮助它挑选合适的地砖吗?这样一来,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功地将教材素材与实际生活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验中,挖掘数学与生活水平的有关联系,努力在生活中寻求数学原型,将它作为教学的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气息教学一、从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在教学”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教法:先出示”蓝精灵儿童天地”服装挂图,图中的衣服都标有价格,如毛衣36元、风衣37元、棉裤32元、运动裤45元等等。
同时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想不想为自己选购一些新衣服呢?现在让每个同学都只带100元面值的一张人民币,每人限购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你准备怎样买?”学生们个个情绪饱满,争着汇报。
有学生说,他买了一件风衣和一条运动裤,应找回:l00-37-45还可以列式为:100-(37+45)。
学生们又说了几组算式:l00-36-32、100-(36+32):l00-37-32、100-(37+32)等等。
进而我要求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规律?试着用完整的话把它表述出来。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重点。
本案例通过”购买服装”的情节,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一种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轻松地弄懂了枯燥、抽象的计算算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蹲下来看儿童,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爱好,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一
小学生好奇心强 , 喜欢迎 接新鲜 富有挑 战的游戏 。“ 大胆地猜 猜” 对学生来说 , 其实就是一种创造。但这创造又是基 于不 同学
生不同的思维水平的 ,更符合学生 的逻辑特点 ,具有一定的挑 战
新授课过后 , 学生 的精神 已处于一种疲劳状 态 , 即将 要分散 性 。这句话常常 出现在新授或练 习的环节中 , 以启动学生 的思维 。 转移 , 此 时再次创设情境 , 那和谐愉悦 的气氛促使他们 自觉地调 正 因为这些 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 需要“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 因而
新知, 获得发展 。 因为 , 有教师的知识铺垫 , 其他三个新 方向的名称 及由来 自然而然地在学生 的猜测与交流 中产生了。 给学生机会 , 课 堂上才会有时空的延伸 , 才会 碰撞 出智慧 的火花 。在教学课堂上 , 猜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 它基于 旧知 , 起 于新 知 , 既可以检验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 又帮助学生做好 了 自主探索 新知的心理 准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现代数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是活的、富有生活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如二年级教材”测量物体长度”一节,选取了学生所熟悉的教室里的课桌椅学习用具等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教学时,为使情景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学习用品”这一情景进行了大胆地改造,使其更符合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具体、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不仅正确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大小及其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而且初步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经历了构建简单数学模型的过程。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学生有没有用钱买过东西入手,知道人民币的面值有哪几种,通过学生踊跃回答,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到小卖部买学习用品。
从而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摘要: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生活,使数学教学返璞归真,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教师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再现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因此,面对21世纪的数学教学,新大纲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一、再现生活例如:“橡皮6分钱一块,2角钱能买几块?还剩几分钱?”,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很多同学别扭不过来,不仅不知道先把2角化成20分,而且直接用大数6去除以小数2,怎么办呢?幸好,事先我到小商店里借了10来块橡皮,20枚1分的硬币,1张2角的纸币,现在派上用场了,我请同学们表演节目——买橡皮。
王睿举起2角纸币,说:“我有2角纸币,买一块橡皮够吗?”吴昊说:“够,一块橡皮才6分,很便宜。
”王睿说:“那,我买一块。
”吴昊说:“不行,不行,我找不开,你换零钱去”陈震说:“王睿,我有一分的硬币,你要不要?”王睿说:“要,同学们,我把2角钱都给陈震,他应该换给我多少个1分的硬币?”异口同声:“20个!”师:“为什么?”这时,有的同学举手说:“2角等于20分。
”师随即板书:2角=20分,游戏继续进行。
王睿数钱:“1分,2分……6分,吴昊,我买一块橡皮。
”……“太便宜了,再买一块。
”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同学们猜猜,我手里还有多少钱?”异口同声:“2分。
”吴昊说:“别买了,钱不够了。
”师:“同学们想想,王睿用2角钱买了几块橡皮?还剩多少钱?”……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全过程,学生很快明白了:2角就是20分,20分里有3个6分,可以买3块橡皮,还剩2分钱。
让数学课洋溢生活气息
让数学课洋溢生活气息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数学课设计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好奇心;实践证明一、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数学问题来自生活,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适时地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单调的,它来自于日常生活,即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连续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时,关键是理解为什么要把减数加起来再减。
比如208-76-24,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得出208-76=132,用132-24=108.当教师让学生想出另一种计算方法时,可能有的学生看作208-24-76来计算,先算208-24=184,再用184-76=108。
教师肯定以上算法的同时,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例进一步说明:妈妈带了208元到文具店买东西,她先买了一台76元的计算器,再买了一支24元的钢笔,这时妈妈还剩下多少元?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先把计算器的价钱和钢笔的价钱加起来,即76+24=100,再把原有的钱减去用去的钱,208-100=108,就求出剩下的钱,顺理成章就得出208-76-24=208-(76+24)。
学生明白了其中的算理,避免了死搬硬套。
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巧用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有时候,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化”的气息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化”的气息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条“真理”,“数学”成了“生活”的副产品。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公式,需要的时候提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忘却它;没有把数学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它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目标具有激励作用,生活化的目标能将知识和能力细化,容易检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他们应该学会什么样的本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
目标是具体的,每堂数学课就是要学生学会一种生活的本领,能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角的初步认识》目标预设:1.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获得一定的合作技能。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如果将这个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摸一摸生活中物体的角,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角。
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指出生活中物体的角,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能做出我们需要的角。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学生为他们能学会做角这样一个本领而高兴。
他们会在生活中找到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许多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
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数学现象和经验中对数学知识有所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只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让数学课堂洋溢生活的气息
活 中“ ” 学 .想 ” 找 数 “ 数
学 , 切 感受“ 真 生活 中 处
处有数学。例如在 学习 ”
“ 程 应 用题” . 中 方 时 讲 间问题与应用题“ 步数 ”
数 学在 学生的眼 中, 总是 板着 面孔 、 高深莫测 呢?著名数 学
家 华 罗 庚 一 针 见 血 地 分 析 道 :人 们 对 数 学 产 生 枯 燥 无 味 、 “ 神 秘 难 懂 的 印 象 . 因之 一 是 数 学 教 学脱 离 实 际。 ” 学 生 原 从 生 活 实 际 出发 . 教 材 内容 与 生 活 实 际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别 把 特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特 点 , 使 他 们 体 会 到 数 学 就 在 身边 . 悟 能 领 到 数 学 的魅 力 , 受 到数 学 的 乐趣 。 感 课 堂 来 自于 生 活 . 必 须 回 归 于 生 活 。 堂 只 有 与 生 活 又 课 紧 密结 合 , 能散 发 出灵 性 与 魅 力 。许 多课 堂知 识 学 生在 现 才 实 生 活 中 已经 耳 熟 能 详 ,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 理 解 . 因此 在 教 学 中 必 须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从 学 生 的 实际 生 活 中丰 富 学 习 素 材 , 展 教 学 资 源 , 重 学 生 的 现 实体 验 , 拓 注 才
如 何 联 系生 活略 陈 一 些 不成 熟 的 见 解 , 祈请 专 家 斧正 !
一
问 题 , 先做 出来 。 要 第三
次 再 问 .如 果 馅 也 没有
呢 ? 那 就 还 要 用 肉和 韭
、
引入新课“ 生活 化 ”
江苏省 无锡市 石塘湾中 学
张 云峰
带孩子走出幼儿园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孩子也不在是被动的机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我们注重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竟法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
1、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主要材料,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只要依据。我们在使用教材教学时,避免死搬硬套,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新了原教材的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的生活,源于孩子好奇的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孩子拉向教材;我们让教材向孩子开放,而不是把孩子引向封闭。
2、操作练习 “生活化”。
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指挥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个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因此,早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们在操作练习时,注意选取生活中的实物供孩子摆弄,注重将园内活动引向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得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
一、让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用生活来教育”
陶行之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这无疑是给数学教育注射了一支强心针。
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要“情境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学习(或教学)情境”,以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师: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
头、手、脚是正方形。
师: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还要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
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
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如何让学习数学变成享受数学享受生活
如何让学习数学变成享受数学享受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把数学和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享受数学、享受生活。
一、捕捉生活的素材不少教育专家早就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
”“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变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
”用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或改造,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
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迎接龙年到来后,随着倒计时出示的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谈一昼夜的活动安排,结合钟面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计时法。
在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环节,我发给学生一张表,要求他们回家后调查并填写完整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1)小辰看完“第二起跑线”需要多少时间?(2)小辰看完“焦点访谈”和“科技博览”一共要多少时间?(3)现在是下午5时15分,小辰正在做作业,如果他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作业?(4)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20分钟,他回家时是几时几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二、创设生活的情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浅谈数学生活化及其教学策略[摘要] 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就要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他们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
数学生活化,能体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其中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的过程,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生活化中活生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从经验和活动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学生经历的这个“做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教学“返璞归真”首先,实践一直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数学如果脱离了生活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数学课程要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生活,要提倡数学教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
反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这种种现象和认识都是十分有害的。
“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是“数学化”。
这个“化”的过程,就要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他们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
”这声声呼唤,要求的是数学观的“返璞归真”。
其次,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共同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
生活经验也好,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好,哪一个不是数学生活化的体现与载体。
数学生活化,能体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其中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的过程,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生活化中活生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从经验和活动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学生经历的这个“做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所在。
这是关于学生数学学习观的“返璞归真”。
再者,传统的那种单调机械、程式化的数学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静观、溜号、捣蛋,甚至旷课、辍学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反抗。
这是在以认识为核心的确定性、工具性的教学观下必然要产生的教学观和教学现象,而超越这种教学观的是以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为旨趣的生成性教学观,它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非常相吻的。
这种生成性的教学观,把教学看作是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生活化”蕴含其中;承认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可以将“生活化”引入其中;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经验,对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化的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趋于完善,而“自己的经验”与“个性化”都与“生活化”紧密相关。
这是数学教学观的“返璞归真”。
最后,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化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数学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每日的天气预报到个人的投资方式,到每天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带给人们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相应的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就应当成为学校数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作为普通职业的准备。
这是关于数学价值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它要求数学“归真”、应用于现实生活,数学要生活化。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例谈1.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有力武器。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请看下面的三则数学实例:实例1. 某日乌鲁木齐的最高温度为4o c,最低温度为-3o c,这天乌鲁木齐的温差为多少?实例2. 小明家买了一辆出租车,请你想一想:围绕这辆出租车,你能想出哪些数学现象呢?(可能会有:①车费与行驶路程、起步价等因素有关;②耗油量与行驶路程有关;③驾驶员收入与顾客的多少、行驶的路程等因素有关,等等)实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规定,公民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足800元的不必交税,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的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计算:款为y元,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某乙一月份应缴纳所得税款为95元,那么他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是多少元?上述三例告诉了学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也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生活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这种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其培养策略主要有:一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实例1说明了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
二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
在实例2这一情境中,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依托着这一生活的情境体会和感悟着函数这一数学思想。
这是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三是创设数学应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生活中诸如实例3的情境是不胜枚举的,通过这样的情境训练,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是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总之,现实生活世界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都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探索,去寻求解决的策略,即需要具有“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用数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用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学生眼里,数学应当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值得学的,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而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而这些崭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便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教学中重视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通过专门设计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来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领域,逐步学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一例广告中的数学题:某商场张贴巨幅广告,称他们这次“真心回报顾客”活动共设资金20万元,最高奖每份一万元,平均每份奖金200元。
一顾客幸运地抽到一张奖券,奖金数10元,她调查了周围兑奖的其他顾客,一个也没有超过50元的,她气愤地要求与商场的领导评理,领导安慰她说不存在欺骗,并向她出示了下面这张奖金分配表。
你认为:a.商场说的“平均每份奖金200元”是否欺骗了顾客? b.这一说法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吗?c.以后遇到开奖问题你会更关心什么?解析:平均每份奖金的确是200元,所以没有欺骗顾客。
但由于90﹪的奖券金额不超过50元,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以后遇到开奖的问题,应更关心中奖金额的众数等信息。
这则广告充分地说明了人人要学必须的数学,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会用数学知识和眼光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解析这个题目,我们认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几乎都要经历如下的过程:①熟悉问题的背景;②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策略上先考虑简单情形,使用数学术语对问题进行表述(如此例中的平均数、众数等概念);③实施计划,发现对象间的关系,进行抽象的研究,得到某种确定的关系(如此例中的b问:这一说法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吗?);④推广到一般情形,将结果一般化(如此例中的c问:以后遇到开奖问题你会更关心什么?)。
整个解题和思维过程就是一个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
这个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案例,符合并体现着数学新课标提出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学习活动的模式、规律和教学要求。
在这样的数学应用情境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说明,认识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从生活实际中感悟数学思维和方法。
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策略,体味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和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和理解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学生活化——提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生活化,可以成为学生探究与交流的平台。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包装的外形、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等这些都是需要设计的。
由于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等考虑角度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会迥然不同。
现实生活中无不处处体现着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
如: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
请展示你的设计。
这是来自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上的一堂公开课中的一道开放题。
其问题的条件、解题的策略或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因为此题所建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参与性很强。
我也用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了尝试。
结果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思维活跃,设计出了如下的几十种丰富多彩的方案:X……从中我对如下的一些数学教学思想和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生活化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
在这个设计案例中,我事前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比赛哪一组设计的方案多。
每个学生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各种各样符合题意又颇具个性的设计方案就涌现了出来,无不充分展示了几何图形和几何知识的灵活与综合应用。
开放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次探究的过程;每一个开放题解答,学生都是一次探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