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_裕顺集团_中国黄埔国际文化村项目策划报告_72页_2009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八项主张,句句民族情深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 斗》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 针,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重要看法和
主张。
■八项主张中提到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 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 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 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 称世界“四大军校”。 ■黄埔军校,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翌年,黄埔军校在高雄县凤山市复校。 ■黄埔军校, 建国后,1983年在中共中央与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决定重新成立黄埔军 校同学会。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纪念母校60周年华诞之日宣告成立。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等政策主张。1960年代初,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1963年1月,周恩来通过由张治中致函陈诚的方式,将“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 局。把上述事件连缀起来,就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和平解放台湾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云南,老昆明源自文库记忆中的不了情
黄埔
云南,老昆明老记忆中的不了情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云南,老昆明老记忆中的不了情
■黄埔军校,第五分校黄埔军校五分校旧址原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五华 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刘永祚。 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继麟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 毕业学员8837人。 ■黄埔军校,第五分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黄埔军校的摇 篮”,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 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黄埔军校,讲武堂,是云南,是昆明,老记忆中的不了情,这是历史的缘分。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八项主张,句句民族情深
八项主张
句句民族情深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 台湾。
→一纲四目。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一国两制,华夏同心,缔造伟大智慧
一国两制,华夏同心,缔造伟大智慧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一国两制,华夏同心,缔造伟大智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出现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在考虑和平解放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 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 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思想。
两岸年鉴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一汪浅滩,挡不住华夏民族并肩的潮流
一汪浅滩
挡不住华夏民族并肩的潮流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一汪浅滩,挡不住华夏民族并肩的潮流
■1949年—国民党撤台,两岸关系陷入长达30年的僵局。 ■1986年—“两航谈判” ,开启两岸正式交往的时代。 ■1990年— “金门谈判”,开始了两岸“官方主导,社会团体名义接触”的交往形式。 ■1990、1991年—海基会、海协会相继成立,建立了两岸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1992年—“九二共识”确立,确定两岸交往的基本原则。 ■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两岸关系以及事务性磋商进入实质性阶段。 ■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谈” ,达成四点共识. ■2005年—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代表团赴大陆访问,同年,胡锦涛总书记与国 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此后,胡总书记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 ■2006年—两岸直航春节包机正式通航,同年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 ■2007年—两岸首次端午节包机顺利完成,同年第二届两岸县市“双百”论坛在青岛举行。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年内胡锦涛总书记与多位岛 内知名人士会晤。同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 ■2008年—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2009年—5月15日至5月22日,历时八天的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会上,新任海协 会会长王毅宣布了温家宝五项重要对台举措八项方案。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它是那一段峥嵘岁月的精神信仰
黄埔
它是那一段峥嵘岁月的精神信仰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它是那一段峥嵘岁月的精神信仰
■黄埔军校,创立之初,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 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军校名 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培 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的开 始,在我国开国将帅中是有许多黄埔军校师生的身影,其中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8 人,中将9人,少将8人。 ■黄埔军校,既是历史起点,也是历史的转折,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它不仅承载着那 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在今天它被视为一种精神,仍然激励着激励着每一代青年。
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这是历史的背影,也时代的永恒瞬间
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新党主席郁慕明
■2005年4月26日,应中共中央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 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为期8天的大陆之行。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 人终于跨越了海峡的阻隔,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访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 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布了新闻公报。此后,胡总书记陆续会见了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新党 主席郁慕明等台湾人士,开启了两岸历史性的对话。
重要声明
■裕顺集团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 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 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和投资要求。报告中的信息或意 见并不构成法律范围内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 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 ■需注明出处为裕顺集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黄埔,何处安放游子心?
■黄埔精神,作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依旧被历史纪念着。黄埔同学 会,作为这一精神图腾的载体生生不息。老一辈的黄埔校友,理应 有这样一处居所,让他们老有所养,为祖国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能 够安放他们浓浓的黄埔情结以及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一汪浅滩,挡不住华夏民族并肩的潮流
项目开发背景■政治背景∣潮流,是华夏民族历史和未来的诉求
潮流,是华夏民族历史和未来的诉求
■两岸和平交往是历史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和平交往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 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 ■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历史大趋势。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再创中华民族的 历史辉煌是我们的共同期盼,我们必须坚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一 定能够和平稳定的发展。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家今后的发展 积淀了坚实的基础,“三通”的实现将两岸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前景更是信心满怀。中国国际黄埔文化村项目将以“黄埔精神”为纽带,大力推动两岸人 员往来和各领域的交流交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的贡献。
项目开发背景■文化背景∣黄埔,一段岁月,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
■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被 称作是“革命的爱国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后来被概括成这么几种表现:一、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救国救民,这是使命感;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全民富强的整体观念;三、 自尊自俭、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抗击强暴、百折不挠、 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六、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严于律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伦理 规范;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苦耐劳的律己意识。 ■历史证明,发扬黄埔精神,国共两党紧密合作,致力振兴中华,就会给国家民族带来好 处,相反就会损害国家民族的利益。当前,海峡两岸面临着和平发展的新的历史要求,正 确理解黄埔精神,发扬黄埔精神,对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仍有着现实意义。
建议“黄埔村”建设在昆明。
■2005年2月27日,黄埔20期在台同学会将此设想建议致函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此 后,云南省黄埔同学会几年来进行多方呼吁,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散居在全 球各地的黄埔同学会校友们,更是对此翘首期盼。
黄埔——一段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不朽记忆,到2009年的今天承载
了多少华夏游子关于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
项目开发背景■项目开发设想溯源∣一个关于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
黄埔
一段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不朽记忆,到2009年的今天承载了多 少华夏游子关于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华夏民族绕不开的不朽历史记忆
黄埔
华夏民族绕不开的 不朽历史记忆
项目开发背景■历史背景∣黄埔,华夏民族绕不开的不朽历史记忆
项目开发背景■项目开发设想溯源∣一个关于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
■游子,乡土,落叶,归根
项目开发背景■项目开发设想溯源∣一个关于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
■13年前的1996年,台湾“立法院”颁布了“改善住宅环境,城市土地用于在建设的计划”。 按照此计划,原岛上仅剩的140个台湾眷村,即约60万从大陆撤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住 处,将在2009年全部被拆除。是年,在台同学会前会长杨士豪同学曾发出倡议筹建“国际 黄埔校友生活村”,以此来帮助解决黄埔校友及其眷属的安居之事。以后的十余年里,各 地黄埔同学会曾为此设想在大陆积极奔走。 ■ 对此设想,曾在2004年12月向20期在大陆同学发出592封函件做问卷调查,陆续收到 回函498封,该倡议获得同学们的一致赞许,其中有90%以上的同学一致
报告框架
上
项目开发背景
篇
下
项目开发思想及定位
篇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区域背景
开发思想 开发策略 项目定位 功能定位 功能展示
项目概况■初步基本面
■项目基础信息
项目拟用名称 项目拟建地址 项目开发单位 项目拟建规模 项目拟投资 项目建设周期 中国黄埔国际文化村 待定 昆明黄埔国际文化村开发有限公司 1000亩 8亿元人民币 4年
黄埔,何处安放游子心?
■黄埔精神,作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依旧被历史纪念着。黄埔同学 会,作为这一精神图腾的载体生生不息。老一辈的黄埔校友,理应 有这样一处居所,让他们老有所养,为祖国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能 够安放他们浓浓的黄埔情结以及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项目开发背景■文化背景∣黄埔,一段岁月,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