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合集下载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双碳”目标不仅为推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彰显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的大国担当。

“双碳”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低碳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使各类主体成为低碳转型的参与者与共享者。

2021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首份《能源部门实现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指出能源部门产生了当前全球约3/4的温室气体,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是要靠能源低碳化转型…。

只有清晰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现实挑战、科学规划未来能源低碳发展路径,才能保障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本文从“双碳”目标出发,研究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能源转型对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作用,为“十四五”及更长时期推进能源转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意义“双碳”目标指引并推动着我国能源产业不断向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力促经济、能源与生态协同共赢。

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能源转型正在加速进行。

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高达2.2万亿t,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以上,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去建立在化石能源消耗之上的粗放式发展,也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当前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仍在80%以上;2020年,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占比分别为56.80%、18.90%与8.40%,非化石能源仅占比15.90%。

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

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来源:规划战略局未来50年,全球农业将逐渐进入一个新纪元。

经济发展将导致全球食物和纤维需求成倍增长,食物消费结构显著变化,并提高人类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

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将诱发农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崛起。

农业将不仅继续发挥其保障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等传统功能,还将担负起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为人类生存提供优美环境等新的历史使命。

未来农业将成为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行业。

然而,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始终并存。

到2050年农业将不但要满足90亿人口对食物和纤维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且生物质能源发展将直接威胁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安全;同时,农业还将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恶化等带来的诸多风险。

因此,未来50年,农业能否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科技进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50年,中国农业也将同全球农业一起逐渐步入一个农业发展新时代。

在需求方面,食物和纤维需求总量将显著增长,除了大米和小麦需求在今后10年出现缓慢增长后将出现下降的趋势外,奶制品和水产品需求将增长3倍以上,畜产品、饲料粮、水果、食油和纤维总量需求将增长1.5~1.6倍,蔬菜和食糖需求将分别增长75%和1倍,而未来50年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食物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收入增长、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到2020年,中国农业将在资源紧迫、需求持续增长和日益多元化等一系列压力下,继续发挥其保障食物安全、改善人口营养和维护农民生计等传统功能,并开始承担起改善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观光农业和田园景观,以及提供文化和传统知识传承等新功能。

2030年以后,农业多样化的新功能将不断加强。

面对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未来50年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同时应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农产品市场的扩张、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和农业科技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将为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一系列挑战也将纷踏而至,包括:农业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总量需求、质量和安全需求面临极大挑战;农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耕地和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巨大挑战;农业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矛盾的挑战;全球及国内对农业生物质能源需求的扩张和对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土等资源超载压力的威胁和挑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

技术路线图 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

技术路线图  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

致谢
07
09
“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 2050”研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与国际
10
12
能源署联合国内有关机构实施。本项研究得到英国驻华使馆和中丹可再 生能源发展项
13
目的资助,国际能源署专家为研究报告提供了诸多宝贵修改意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
13
15
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08 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 2050
( 一 ) 能源需求
发 展 经 济 需 要 能 源 的 支 撑, 中 国 能源消费总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一方面,分 析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趋势,今后 二十年仍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双快 速推进时期,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消费 结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 业化的持续发展将带动城市化的快速推 进,而 2030-2050 年经济仍将保持一定
● 未来风电布局的重点是:2020 年前, 积极有序开发陆上风电,开展近海风 电示范;2021-2030 年,陆上、近海 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 2031-2050 年,实现在东中西部陆上 风电和近远海风电 的全面发展。
● 本路线图中设定的中国风电发展目标 是: 到 2020、2030 和 2050 年, 风 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 2 亿、4 亿和 10 亿千瓦,成为中国的五大电源之一, 到 2050 年满足 17% 的电力需求。随 着风电和电力系统以及其他能源技术 的进步,实现路线图中提出的目标在 资源、产业、电力系统支撑等方面不 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06 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 2050
● 风电的大规模发展要求风电切实融入 到电力系统中。近期迫切需要 开展 的工作包括:制定和实施风电分级和 跨省区消纳方案,协调风 电、其他电 源和电网建设和运行;推进智能电网 系统建设;推进和完成电力市场运行 机制改 革。2030 年后,储能、智能 电网以及其他先进电力系统技术普遍 应用,可望从根本上解决风电的并网 和消纳问题。

中国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图

一、摘要1、空间科技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

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

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通过战略目标1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在解答以下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1.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2.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地外空间的生存表现和能力是怎样的?3.太阳和太阳系是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4.是否存在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5.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战略目标2(空间应用发展战略目标):以发展对地观测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地球系统模拟网络平台为主线,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模拟与预测气候变化、区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碳循环与生态环境、陆表覆盖变化、突发自然灾害等,以及寻找与发现新能源、新资源,大幅提升空间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能源与资源短缺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问题,和应对全球变化、生态退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问题上形成重大突破,实现我国从空间应用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性跨越。

碳达峰碳中和课件

碳达峰碳中和课件

在国际上, 气候中性(Climate neutrality)和净零 CO2 排放量 (Net-zero CO2 emissions )的定义 与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一 致。要达到碳中和, 一般有两种方 法, 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 体, 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 减少碳排 放
实现碳中和的方式
政策发布时间 2009 年 2015 年 2017 年 2020 年
目标内容
第一次提出碳减排目标:将在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 占一次能 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増加13亿立方米。
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第三部分
各国相关主要政策
carbon neutral concept, global warming severity and related policies neutral concept carbon neutral concept
各国相关主要政策
全球变暖问题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全球变暖问题需 要各国联合一同面对。自 1995 年起,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在世 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2015 年的《巴黎协定》中, 对 2020 年后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明确了将升温控制在 2℃乃 至努力控制在 1.5℃的目标, 近 200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了该项协定。 目前, 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定于 2021 年 11 月 1-12 日在 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我国城市能源利用的中长期对策建议(2020-2050)

我国城市能源利用的中长期对策建议(2020-2050)

2 O 1 3 1 《能源发展 “ 十二五 ”规划 》 ( 国发 f 2 0 1 3]2 号)
因此 ,重视 城市 能 源消耗 总量 控  ̄ , l t n 提高 能源 利用
质 量 是我 国城 市 中长 期必 须妥 善 处理好 的 战略 问题 。 为
了 实现 未来城 市 可持续 、 保 障新型 城镇 化质 量 命脉 的 目

2 0 5 0 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 图》和 中国工程 院 《 中国能 源中长期 ( 2 0 3 0 — 2 0 5 0) 发展战略研 究 》,为构建安
全和 环 境友好 的可持 续城 市 能源供 应 体 系分 别进 行 了到
2 0 2 0 年 的 能 源技 术 创新 指 引和 ]  ̄ ' J 2 0 5 0 年 的技 术应 用 预 见 。与 此 同时 ,国 家相 关部 委 近期对 城市 能 源消 费管 理 方 面也 提 出 了若 干 重 要 的政 策 要 求 ( 表 1),将 页岩 气 和煤 层 气等 新 型能 源确定 为未来 城市 能 源消 费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并 从城 市 空 间的角 度 ,对 建筑 节能 和城 市节 能
转型 升级 的态 势去 实践 。
3 近期 我 国城市 能源 利用 政策 解读
国 家 有关 部 委 自2 0 0 6 年 来 ,对我 国 未来 科 技 的 发
2 0 1 2 1 2 家智 慧城市试点工作 的通知 》 ( 建办 科 [ 2 0 1 2]4 2 号 ) 住 房 和 城 乡建 《 住房城 乡建设部关于2 0 1 1 — 2 0 1 2 年 设部 2 O 1 2 1 1 度 省地节 能环保 型住宅 国家康居示范 工程的通报 》 ( 建房函[ 2 0 1 2 1 2 6 1 号 ) 财 政部 关 于 完 善 可再 生 能 源 建筑 应 用 政 策 住 房 2 0 1 2 8 及调 整 资 金 分 配 管理 方 式 的 通知 和城 乡建 设 部 ( 财建 f 2 0 1 2]6 0 4 号 )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技术革命。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各国绘制了未来低碳经济技术发展路线图。

代表性的是IEA发布的全球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该研究认为有17项全球减排的关键技术,如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氢燃料动力车辆、热电联产、建筑能但是对低碳技术的额外投资将高达17万亿美元;激进的研究结果证明,如果要实此刻2050年内二氧化碳减少排放50%的目标,至2050年额外所需要投资将在45万亿美元以上。

200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由40多位专家组成的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按照“能源发展需求—重要科技问题—重要技术方向—重要技术方向路线图—创新能源技术总体部署—保障体系建设”的逻辑,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用技术、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等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如果将升温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30年,世界每年的减排成本在最乐观的情形下为2000-3500亿欧元,此外在前期投资方面,每年需要1万亿美元的投资来保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这相当于全球40%的基础设施投入。

中国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也将面临巨额的投入,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将投资于在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近20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即中国每年几乎投入GDP的1%用于如果广泛利用现有的和正在研发的先进技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50年将持续现有水平该路线图识别出中国至2050年能源发展的十个重要技术方向,包括:煤炭的清洁和高附加值利。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中国发展门户⽹讯中央和地⽅为实现稳就业、稳投资等“六稳”⽬标和完成保就业、保民⽣等“六保”任务,推出了⼀系列重⼤基础设施投资项⽬,在补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

新基建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基建有近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的内在需求,但不宜泛化,要着眼长远,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以适应⼈类迈向知识社会时代的⼤趋势及需求。

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基础设施”的英⽂为“Infrastructure”;其中,“Infra”为拉丁⽂,意为“在下部”,“Structure”意为“结构”。

因此,该单词字⾯理解为“⼀个国家或⼀个组织保持运⾏所必需的系统或结构”。

我国的⼤运河(公元前 486 年始凿)、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256 年),以及西⽅的罗马⽔道(公元前 6世纪始建),均证明⼈类社会早已有基建的公共观念。

从社会成本视⾓理解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与其⽀撑服务的对象构成“相互定义”的⼀个系统。

狭义的基础设施包括运输、电⼒、通讯、给排⽔、⽔利设施、管道燃⽓等所有基础产业和公⽤事业设施,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撑,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特性。

从投资⾓度看,基础设施是公共先⾏资本,必须先⾏于收益快的私⼈⽣产投资。

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应基于全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做出供给决策,并⽤税收等收⼊进⾏⽀付。

⼴义的基础设施可从社会成本的意义上理解,除了狭义的基础设施即公共先⾏资本外,还包括教科⽂卫、国防、公共安全等⼴泛领域;其为社会直接⽣产活动提供要素⽀撑和环境服务,使私⼈直接⽣产投资更加有效率,⽣产的收益更⾼;其费⽤由社会分摊,被称为社会间接资本或公共间接资本——能提⾼整个社会发展的竞争⼒和获利能⼒,具有间接经济效益,也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特性。

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本报记者杨祖荣记者: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我国至2020年的科技发展蓝图。

那么,这次研究制定至2050年我国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又是出于什么考虑?路甬祥: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真正要走到前面,实现现代化,必须提升人的创造能力,提升科技原创的能力和战略引领的能力。

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认为有一些问题必须要从更长远考虑,比如能源问题。

未来,人类不得不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核能为补充的能源体系。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能源的整体结构要发生改变,可能要发展分布式能源体系,发展更高效的直流传输和储能技术,解决网络的控制、安全、可靠性问题,这里面隐含着大量的科技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学科。

所以,能源问题引起的从基础到应用方面的研究,整体的、结构性的变化和冲击恐怕是很普遍、很大的,而这个时间跨度是50年或者100年。

以核能为例,从布局到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需要20年乃至更长时间,而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也大致需要20年乃至更长时间。

如果我们现在不前瞻布局,未来就会落后。

法国已经做到第三代、第四代裂变能核反应堆,制定了到2040年、2050年的路线图。

为国家利益着想,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应该做前瞻的研究工作。

总之,从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面向未来人类的发展看,都需要我们开展前瞻的战略研究。

这次战略研究中涉及的18个领域,不仅仅考虑近期或者中近期,而是从更长远来考虑。

过去250年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只解决了不到10亿人口的现代化问题,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和新加坡。

今后50年,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至少有20亿、很可能有30亿人口,通过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比过去250年要多2到3倍,这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也必然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布局风电产业发展路线图

中国布局风电产业发展路线图

中国布局风电产业发展路线图来源:时间:2011-12-14 点击量:277次【打印】【大中小】中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成为中国的主要电源之一,到2050年,风电将满足国内17%的电力需求。

未来风电发展的布局是:2020年以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2050年,实现东中西部陆上风电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我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近日发布。

在前不久举办的的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透露了路线图的相关内容:预计到205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10亿千瓦,满足17%的国内电力需求,2020年后,国内风电价格将低于煤电的价格,国内现行的风力发电补贴政策将逐步取消、退出。

风电产业链有待完整衔接由于步子太快,与风电产业相关的一些技术和标准体系还没有跟上,今年8月份,国家各部门针对风电产业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中行动。

国家能源局发布“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随后下达《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宣布风电审批将正式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与此同时,电监会主要针对“风电场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及改造情况,和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当地电网影响”的全国风电安全检查也开始启动。

这一系列行动意在改善我国风电标准滞后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风电的发展可谓迅猛。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已高达4473.3万千瓦,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同时还有4家风机制造厂家进入了全球前10名。

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3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居各大能源之首。

科学院发布面向科技发展路线图完整版

科学院发布面向科技发展路线图完整版

科学院发布面向科技发展路线图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科学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路线图提出,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我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即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

路线图同时提出必须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包括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中国地下4000米透明计划、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等。

据了解,中科院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形成了战略研究总报告和能源、人口健康、矿产资源、空间与海洋、信息、材料、生态与环境等17个分领域报告,将以中英文形式陆续出版。

中科院还将在此基础上每5年修订一次相关领域路线图,为国家宏观科技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解析中科院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这份路线图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重要内容在我国已提出面向2020年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情况下意义又是什么呢新科技革命先兆显现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报告。

中国至2050年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发展路线图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摘登空间科技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

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

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创新2050”报告未来——“创新2050

“创新2050”报告未来——“创新2050

“创新2050”报告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报告出炉6月lO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宣布,中科院组织包括近60位院士在内逾300位高水平科技、管理和情报专家,经过两年研究,已绘制完成中国E 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将分18个领域陆续推出主题为“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

18个领域及“8大体系”2007年夏,中科院组织300多位专家,开展了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经过一年多时间,基本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重要科技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出了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从国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形成了系列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凝聚了中科院专家历时一年多的心血,按照2020. 2030和2050三个阶段,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即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护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和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

围绕这八大体系,路线图还提出“‘后1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中国地下4000米透明计划″、“空间态势感知网络”、“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等二十二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路线图出炉是时代的要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可弛发生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严峻挑战,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绝不能简单地照搬他国科技发展模式,必须面向世界前沿,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需求出发,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能源书本清单

能源书本清单

1、E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ncentives, Behavior 能源,持续与环境:技术,动机与行为作者:Fereidoon P. Sioshansi (精装) 由亚马逊提供。

(过一段时间再买,等大陆上市)2、全球能源大趋势作者:斯科特L.蒙哥马利(Scott L. Montgomery), 宋阳, 姜文波(平装)由亚马逊提供。

美国一直以来都对能源趋势非常关注,不仅研究细致、高瞻远瞩,而且动用了科研、经济、政治、军事、国际组织等诸多手段实现其能源战略。

《全球能源大趋势》可谓是美国对于能源趋势和能源战略的集大成者。

作者细致地研究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氢、聚变能等各种能源的前世今生和地缘分布,进而提出了未来能源选择和战略。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并非仅为能源开发提出数据参考,而是站在美国立场为其掌握未来能源先机提出战略参考。

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能源大趋势》对于中国读者的启示性非常重要。

作者在全书提出了两个核心观点:能源独立很难实现,各国就如同在跳一场华尔兹,虽然不时要互相踩脚,但仍需合作。

以往的能源更替,均由一种在六大方面都占优势的能源主导全球。

但在未来,能源多元化将占主导,全球的探索和扩展活动将越来越频繁。

3、能源与环境研究进展(附赠光盘1张)作者:严建华, 章丽萍(平装)由亚马逊提供。

4、大国能源的未来作者:丹尼尔·波特金(Daniel B.Botkin), 戴安娜·佩雪茨(Diana Perez), 草沐(平装)由亚马逊提供。

《大国能源的未来》内容简介:未来的文明取决于足够的能源持续可用。

但是,面对能源的限制,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国能源的未来》对可使用能源日益枯竭的事实和我们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作者做出了客观评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海洋动力和生物燃料。

中国至2050年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摘登空间科技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

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

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
《 东方 ̄ z 2 l ) OO年第 6 、加 卡 子 、把太 轴加 强 刚性 ,合 理 的装 配焊接 顺 序 ,变形 监 控 以及根 据监 控适 时 调 整焊 接顺 序 和焊接 量 等工 艺措 施 ,瀑 布沟 电站 水 轮 机 分瓣转 轮 焊接 后 的尺 寸变 化及 焊缝 质量 符合
该发 展路线 具体 思路 为 : 22 0 0年 前后 ,突破 新型 煤炭 高效 清洁利 用技术 ,初 步形 成煤 基 能源与 化工 的工业 体 系 ;突破轨道 交通 技术 、纯 电动 汽车 ,初 步 实现地 面交 通 电动 化 的商业 应用 ;在 充分开 发水 力能 源和 远距离 超高 压
图纸 要求 。
次探伤合格 , 合格率达到 10 0 %。
6 结

通过 采 取顶 开加 大下环 间 隙 ,预 留焊接 收缩

信 . 1 皂・
中国至 2 5 0 0年能源科技发展 路 线
《 中国至 2 5 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 图》 00 报告凝练出了 1 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 、 O 造就中国 特 色新 型能 源工 业 、满 足经 济社会 发 展需求 的重 要技 术方 向 ,包 括高 效非 化石燃 料 地面交 通技 术 、煤 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电网安全稳定技术 、可再生能源规模发 电技术 、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 料技 术 、深层 地热工 程化 技术 、氢能 利用 技术 、天然 气水 合物开 发 与利用 技术 、新 型核 电与 废料处 理 技术 、具有 潜在 发展 前景 的能源 技术 。
25 0 0年前后 ,突破天 然气水 合 物开发 与利用 技 术 、氢能 利用技 术 、燃料 电池汽 车技术 、深层 地热
工程 化技 术 、海洋 能发 电等技术 ,基 本形 成化 石能 源 、核 能 、新 能 源与 可再 生能源 等并 重 的低碳 型多

国际能源署(IEA)《风能技术路线图》

国际能源署(IEA)《风能技术路线图》

国际能源署(IEA)《风能技术路线图》前言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目前的能源供应和使用趋势明显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到2050年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增加的石油需求将加大对能源供应安全问题的忧虑。

我们能够而且必须改变我们目前的能源利用方式,而这将需要能源革命和低碳能源技术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目标,就需要提高能源效率和广泛推广多种类型的可再生能源、碳捕获与封存(CCS)、核电和新的交通运输技术,而且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必须参与。

如果我们要确保目前的投资决定不会造成未来我们需要长期忍受不理想的技术,这项工作也很迫切。

迫切需要将政治声明和分析工作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为了发起这次行动,在G8集团的要求下,国际能源署(IEA)正在制定一些最重要技术的系列技术路线图。

这些路线图对促使国际社会对一些具体技术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分析基础。

每一个路线图都制定了一种特殊技术到2050年的发展路径,并确定了技术、资金、政策以及公众参与的阶段目标,要发挥该技术的全部潜力就必须实现这些目标。

路线图中还包括了有关技术开发和传播到新兴经济体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国际合作对实现这些目标将是至关重要的。

风能也许是“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先进的,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为了到2050实现超过2000GW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风能技术路线图确定了一些必须采取行动的关键任务。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产业界、研究机构以及更广泛的能源部门的共同努力。

应该确定出最好的技术和政策实践并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以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良性发展。

随着对路线图所提出建议的实施,以及随着技术和政策框架的完善,不同技术的潜力可能会得到加强。

国际能源署将不断更新对风能和其他低碳技术的未来潜力分析,同时在路线图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欢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路线图得出的关键结论(1)关键结论风能路线图的目标是:到2050年,风力发电将占到全球电力供应的12%;届时2016GW的装机容量每年减排28亿吨CO2当量;路线图还认为对实现甚至超额完成这些目标而言,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

热点 01太空篇 中国太空计划及其发展历程--备战2022年中考英语时事热点话题点石成文专练

热点 01太空篇  中国太空计划及其发展历程--备战2022年中考英语时事热点话题点石成文专练

热点01太空篇中国太空计划及其发展历程备战2022年中考英语时事热点话题点石成文专练【背景介绍】神舟、北斗、嫦娥、萤火、天宫、夸父……中国近年一连串重大太空计划的名字,大多出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在这些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科学院今年6月公布的《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2030年左右将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2050年左右载人飞向更远的行星,可望登陆火星。

神舟:中国载人太空计划从1999年以来,共发射七次神舟飞船。

前四次是无人飞行,神舟五号首次搭载中国人杨利伟进入太空。

去年九月发射的神舟七号,共搭载三名太空人,完成太空漫步。

神舟八、九、十号目前正在研制,三艘太空船预计将在未来的太空飞行中,与中国自制的太空站衔接。

北斗: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古人以北斗七星指引方向,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取名“北斗”。

中国的北斗计划,加上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美国的GPS系统,未来的全球定位系统,将出现四强竞争的局面。

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将由30多颗人造卫星组成。

根据先区域、后全球的原则,初期将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首先在亚太和中国上空提供区域定位服务;在2015至2020年间增加人造卫星,建成全球系统。

以中国现在的卫星技术水平,地球轨道上两颗北斗卫星的位置,可以定格在几公分的误差范围内,有助于未来建构完整可靠的卫星网路。

嫦娥:中国探月工程预计在2007至2017年间,按“绕”、“落”、“回”的顺序,完成卫星绕月、月球车降落、采探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三项任务,为将来的探月、登月、驻月预作准备。

第一步的嫦娥一号前年升空,在绕行月球轨道14个月并搜集大量资料之后,撞向月球定点自毁。

萤火:火星探测计划国古称火星为“荧惑”,“萤火”取其谐音。

萤火一号卫星预计今年10月搭俄罗斯火星探测器的便车升空,将在11个月后进入火星轨道,绕行约一年,搜集火星磁场、电离层和地形资料,将是中国探测火星“绕”、“落”、“回”三步骤的起点。

中国梦与科技创新

中国梦与科技创新

1 “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
2
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
4
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
65
艾级超级计算技术 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
2021/10/10
19
面向2050年的中国科技创新路线图
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7个战略性科技创新问题
1 中国地下4000m透明计划
与科技创新
2021/10/10
1
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每个人 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这时起,“中国梦”就成为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概念。
14
2021/10/10
创新: 我们别无选择
中国梦·科技创新
“中国制造”的陷阱 我们的环境能承受“世界制造中心”吗? 环境优位!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 案例1、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率地区分布(每10万人口)
全国:73.01 江苏:122.10 上海:140.66 浙江:101.92 云南:31.11 贵州:30.89 广西:37.14
步和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地位和形象的提高,而科技梦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创造先进的物 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满怀复兴民族梦想的优秀的科研人才。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国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来源:规划战略局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公用性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

能源是经济资源,也是战略资源和政治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

然而,大量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蓄积在大气层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发生的频度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巨大的挑战。

进入21世纪后,人类呼唤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以此推动技术革命和社会文明进步。

构建安全、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无疑需要解决许科学技术问题,尤其是能源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关联多的特点,一旦方向选错或技术落后,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处于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发展需求和资源特色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把握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交替更迭的发展机遇,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能源科技水平的差距,进入世界能源科技前列,以支撑中国可持续能源体系和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的形成。

按照中国科学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由30多位专家构成的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从体现战略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出发,以2008-2020年、2021-2035年、2036-2050年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为时间节点,按照能源发展需求→重要能源科技问题→重要能源技术方向→技术发展路线图→创新能源技术总体部署→保障体系建设的逻辑构思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在能源重要技术方向和路线选择上研究组遵循了五项基本原则:第一,对于通过自主研发、但在时间上已经无法跟上需求的技术,选择引进消化吸收的路线;第二,对于未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没有进入规模化应用的技术,选择关键技术攻关与重点突破的路线;第三,对于未来具有重大需求,但目前尚处于科学研究、探索阶段的前瞻性技术,选择完全自主创新的研究路线;第四,已经成熟、或已规模化产业应用的技术,如水力发电,在本次路线图中不作选择;第五,对于影响能源科技路线选择的多种因素,按照资源性—贡献度—环境性—技术性(自主创新度)—实现度—经济性的优先顺序选择。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报告最终凝练出了十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
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根据对能源需求、技术选择和各种技术路线的研究,我们认为:至 2050年,中国能源科技需要分不同阶段突破各种关键技术难题,力争经过40余年努力,使中国的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改变目前能源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新型的形成。

中国能源科技创新近、中、远期发展的阶段目标是:
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在充分开发水力能源和远距离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技术的同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初步形成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技术体系和能源制造业体系。

逐步提高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占总能的比重。

2035年前后,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并形成规模商业化应用,突破大容量、低损失电力输送技术和分散、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分布式电网技术,电力装备安全技术和电网安全新技术比重将达到90%,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ADS),为形成中国特色核电工业提供科技支撑。

实现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学科交叉多研发工程化要求高路线图的实现需要在时序上,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衔接上、技术竞争力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上全面积极推进,还必须调动广大能源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全社会能源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产学研结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我国能源技术、能源产品、能源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路线图实现的保障措施,必须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强人才队伍、科技平台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保障必要的科技投入,促进能源科技发展保障体系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