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青藏高原》:新疆文化教案

幼儿园《青藏高原》:新疆文化教案

幼儿园《青藏高原》:新疆文化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而新疆作为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将围绕《青藏高原》这一主题,以新疆文化为教学内容,编写一份新疆文化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向孩子们传授新疆的地域文化,增进他们对新疆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二、新疆文化教案编写1. 目标- 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新疆特有的地理景观和资源; - 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其多元性和丰富性;- 了解新疆的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教学内容- 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包括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等; - 展示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介绍族、哈萨克族等传统文化;- 展示新疆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木乃伊、克什米尔地毯等。

3. 教学活动- 地理方位游戏: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具,让幼儿们认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地貌;- 少数民族服饰秀:让孩子们穿上少数民族服饰,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手工艺品制作: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新疆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图案、克什米尔地毯等。

4. 教学评估- 老师观察幼儿对新疆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学生作品展示和共享。

5. 教学延伸- 观看关于新疆地理、文化的动画片、纪录片;- 举办新疆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新疆籍家长或亲友进行文化交流。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这份《青藏高原:新疆文化教案》,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新疆文化。

新疆文化教学也是对幼儿园地方文化教育重要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地方文化教学案例被编写和共享,丰富幼儿园的文化教育资源,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我的观点与理解在编写新疆文化教案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才能有效传达给孩子们。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6篇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6篇

(优)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花城版五上第8课第2课时《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教案)

花城版五上第8课第2课时《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8节《多彩的乡音》——藏族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

本课选定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彩的乡音”中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西藏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表现西藏音乐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在对西藏歌曲的学习过程中饱览了西藏风光、民俗风情。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是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五年级下册的第六课。

主要内容是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如朝鲜族、新疆维吾尔族以及藏族的音乐与舞蹈。

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我选择的是这课的第三课时,欣赏藏族的歌曲《再唱山歌给党听》与音乐《弦子舞曲》。

西藏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歌舞以它独特的魅力被广大人民所传唱、喜爱。

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相信他们对藏族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是着重让学生能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并产生兴趣,能大胆地参与到舞蹈中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音乐力度:强—弱。

9、弦子舞动作: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

节奏是向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10、了解藏族舞的律动要求。

度力度的变化。

9、了解弦子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

10、学生阅读了解。

析能力。

9、加深对弦子舞蹈的印象。

10、积累欺诈舞蹈知识。

拓展延伸1、教师播放藏族舞蹈视频2、学一学、跳一跳:老师教三个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1、欣赏藏族舞蹈,试着模仿。

2、每组派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在原位模仿学习。

1、加深藏族舞蹈特点的印象。

2、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藏族的歌曲和舞蹈,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西藏是中国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和藏族同胞团结一心,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吞吞吐吐、皱着眉”等词语。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3、学习使用语气词:吗、吧,说话。

教学过程:一、朗读感悟课文2,4自然段:过渡语:上节课啊,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因为她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林园园的舍不得。

(一)学生自学2,4自然段:要求: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林园园舍不得借绿铅笔,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这四句话。

2、学习第一句:(1)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

(说话不爽快,很犹豫的样子)从这个词语,你看出了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边说边想,可能在想什么呢?什么时候,你也会这样吞吞吐吐的说话。

你能把林园园的不愿意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林园园画的树叶,你觉得怎么样?假如你就是李丽,这时的你看到这么漂亮的绿树叶,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会怎么说?(3)当时李丽想借绿铅笔,她是怎么对林园园说的,读第二段,找一找,读读李丽的话,你觉得她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当时李丽想借绿铅笔,她很有礼貌地向林园园借,我们也来学李丽用上“吗”,有礼貌说一句话。

指名说。

我们有礼貌地跟边上的小朋友借借东西,好吗?小结:短短的一句话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别人很乐意地答应你的请求,只因为,我们有礼貌了,以后可得经常用哦!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4)齐读这段话。

初中民族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藏族音乐为例

初中民族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藏族音乐为例

15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2作者简介:蔡洁(1989-),女,硕士研究生,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一级教师;黄琦(1992-),女,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一级教师。

初中民族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藏族音乐为例蔡洁 / 黄琦摘 要: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瑰宝。

根据我国民歌不同的地域划分,不同民族的音乐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藏族音乐文化是民族音乐中的特色内容。

大单元设计是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指向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大单元的思路探究藏族不同的音乐形态,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对比总结不同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利用数字音乐等现代技术平台,从不同的角度传承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大单元;藏族音乐;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大单元的概念与内涵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四类艺术实践,涵盖了14项具体学习内容。

从结构理论的角度来看,分学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新课标的大单元、大观念、大任务和真实性、实践性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与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体现结构性、连续性与规律性。

[1]大单元中的单元指的是课程单元,是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由多次教学活动组成的。

包括单元学习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单元学习”其实是和“深度学习”紧密联系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出,音乐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如何可持续地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大单元的设计中,我们要以“情境化的主题”开展“真实性的教学”。

所以,为了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大单元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把“大单元”转化成一些基本问题,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教-学-评统一的一个音乐实践的过程。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艳使用时间:2014年9月授课类型:省优质课【教学目标】1.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2.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3.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资源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课堂探究】【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考情展示】列出2008-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图3 藏民服饰【学生活动】运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地区相比于同纬度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形成原因。

(播放微课予以指导)【归纳提升】构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学生评价】自评【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初中音乐《世界民族之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世界民族之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三)、南亚――――印度 (1)播放一段印度影片,让学生说说印度的服 饰特点。 (2)介绍印度著名的歌曲《拉格》 (3)播放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主旋律, ( 5)、学生跳一段印度舞蹈,学生可以模仿几个 动作 (6)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 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 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
撑环境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 山和日本的樱花。
(2)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
篮曲》
(4)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 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
学习活动设
(5)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
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
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1、 能准确分辨出所听赏乐曲中的名称
2、 能基本掌握本专题中涉及的我国地方民族音乐
评价要点 的特点
3、能分辨这些音乐所属的民族
4,能说出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增加民族自豪感。
专题二
感受乐曲
专题学习目 1、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
作冲动。
专 题 问 题 设 听赏本课音乐的基础上,谈谈它们在音乐情绪、风格、

表现形式、主题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曲目光盘、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教材,音乐
教学支撑环 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等

听辨竞赛
(1)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 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_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难点】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所表现的音乐感觉以及唱法。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教师上课伊时,教师通过播放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该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哪个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蒙古包,是藏族的特色标志。

图片上为我们展示的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如此美丽神圣的青藏高原被人们广为传唱。

引入课题——《青藏高原》。

(二)整体感知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音频,并设问:“歌曲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从旋律、歌词中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风景地貌、风土人情。

第一段,曲调舒缓,旋律深情而平稳,表现了对青藏高原无限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曲调高亢、情绪激动,通过描写青藏高原的浩瀚来赞美可爱的家乡。

表达了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歌曲情绪激昂、深情饱满,给人一种豪放悠扬的感觉。

2.复听歌曲教师演唱歌曲,并设问:“歌曲中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一座座山川相连,那就是青藏高原”描述了藏族独特的地貌风景,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藏族人民对这一神圣土地的敬仰、爱慕和自豪。

(三)探究学习1.教师播放李娜原唱《青藏高原》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青藏高原》曲调柔美,加上李娜高亢嘹亮的演唱,使得整首歌曲跌宕起伏,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通过歌曲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次聆听歌曲,加入歌词哼唱歌曲,并思考:歌曲当中的三拍延长音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感觉?在歌唱时怎么处理?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更是体现着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青藏高原》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教材之一,其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如何设计好一份《青藏高原》教案?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教师的难题。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展开全面的评估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二、教案分析1. 教案内容分析《青藏高原》是一部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它富有诗意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引发了孩子们对祖国美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对《青藏高原》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所含的情感和价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分析《青藏高原》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启发幼儿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学习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3. 教学内容分析《青藏高原》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结合。

可以通过教授作品的背景知识、导读作品的情节、展示作品的插图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情感体验、游戏互动等形式,以多感官的参与来促进幼儿对《青藏高原》的体验和理解。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热爱祖国。

5. 教学手段分析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课件、多媒体资料、教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青藏高原》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

在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案的设计,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悟《青藏高原》的内涵。

【教学设计】《西藏高原》(语文)

【教学设计】《西藏高原》(语文)

《西藏高原》《西藏高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我国的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那里有珍贵的药材,稀有的矿藏,茂密的森林。

讴歌了祖国的西藏的美丽、富饶、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祖国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好地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字典,联系实际,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富饶可爱的地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祖国的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地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阅读法、谈话法。

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一、启发谈话,揭题,解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平原右高山,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在我们的西藏高原上,那里有着胜似仙境的优美风景,还有那丰富的资源。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进入西藏高原,共同了解哪神奇的西藏。

2、板书课题,齐读。

3、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的位置。

启发:找到了西藏高原,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通读课文,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西藏高原的风景优美。

(指明学生朗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教学设计1、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

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放音乐。

(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教师表演学生看后回答。

(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才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我的家乡日喀则>。

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

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

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

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2、退踏步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青藏高原》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初中音乐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7年教Biblioteka 内容分析教学内容《青藏高原》由作曲家张千一创作,其旋律悠长、高亢、明亮,富有藏族山歌风格,表达着作者对青藏高原和藏族人民的深情赞颂和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与热爱。歌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中间贯穿四二、四三拍,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带有引子的二段体。
引子以高亢明亮的人声把人们带入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中(“呀啦嗦”是藏族民歌中常用的衬词,它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之后前奏进一步深化音乐主题。
歌曲A段是由具有启、承、转、合关系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是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运用切分节奏继续承接这个氛围;第三乐句作为转折,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旋律变得低回委婉,感情更加真挚;第四乐句弱起节奏,增加了音乐动力,后半乐句与第二乐句的旋律结尾相同,做到了“合”。
板书设计
2.歌曲创作背景(3分钟)
你喜欢这首歌曲吗?如此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共同来简单了解一下:
这首歌曲作曲是张千一,他受命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创作音乐。当他看完《天路》的剧本和影像资料后,很是感动,于是他带着一直以来对西藏的向往和许多年藏族音乐作品的熏陶,想像着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创作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我们这里说的天路指的得是西藏公路,而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指的是西藏铁路,都是伟大的工程。原唱是李娜,嗓音高亢、嘹亮,演唱了很多张千一的作品。
1.老师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同学们用整齐的掌声为老师伴奏。(xxx)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doc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doc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指导思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A: “感人心者,哭先乎情。

”可见,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较好地实施吝•乐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审矢教育。

所以整堂课的设计我从“情” 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中各种环廿,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地融入汗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另外,我的引导、启发、提问都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将学生领入音乐情景之中,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织教学1、欣赏歌的《北京的金山上》2.让学生分析是哪族民歌(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体会藏族民歌特点)二、歌曲教学1,导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还生活着五I•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

它们流传较广,数量较多,始终伴随着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迫求。

少数民族民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今犬,老师给大家带来另外首藏族民歌《青藏高原》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仙进行诠释和表现, 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菁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叫。

教学方法:I、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力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由I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师)《者藏高原》这首歌大家熟悉吗?那你们知道它的原唱者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娜版的《青藏高原》。

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体会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3,分析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和学生交流所知道的藏族地区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三、教学准备《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

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湖泊、鲜花、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中心句教案

中心句教案

中心句教案群文阅读“中心句”教学设计张愉一、教学目标:1、通过4个选段的阅读知道什么叫做中心句。

2、培养学生如何去找中心句。

3.训练学生以“中心句优先”的形式写段落。

2、教学内容:选自《三只金鱼》、《秋天的雨》、《秋天的山》、《西藏高原》的片段。

三、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四段,你可以知道中心句是什么。

4、教学困难通过4个选段的阅读,学会如何找中心句以及以“中心句在前”的形式写一段话。

五、教学步骤(一)游戏引入了新知识。

同学们,你们紧张吗?不如我们先做一个“数量词”游戏。

通过“一群小鸟”中对“群”的理解,让学生们知道什么叫作“群文阅读课”,并开始阅读第一个选段《三只金鱼》。

(二)读三条金鱼1、阅读提示:①请带有感情的朗读选段,找一找段中有几句话,并标出来。

② 思考:段落中的每个句子都说了什么?③这几句话都是围绕段中第()句话来写的。

2.学生阅读速度快。

3.全班同学交流,老师梳理。

选段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选段是围绕第()句来写的。

《三只金鱼》7句??①4、介绍“中心句”。

中心句:最能反映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三)阅读《秋天的雨》、《秋天的山》《西藏高原》选段,找“中心句”。

1、阅读提示:①独学:静静读重点段,想想每句话都讲了什么并用“~~”概述中心句。

②群学:在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表格。

每个句子都说什么?句子和段落都是围绕着()和()句子写的。

中心句第2段、第3段、第4段2、全班交流,教师梳理。

每个句子都说什么?第6句??6.5.选定的段落是围绕()句写的。

第2款、第3款、第4款① ① ① ① ① 3.找到四段的共同点,找到“中心句优先”的特点。

4.谈论使用中心句的优点。

同学们,你觉得在写作中运用中心句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由发言)(四)漂亮的笔和花1、写一写:请用“中心句在前”的形式,自己写一段话。

如:我的课余生活?、春天的田野?、我们的家乡?2.示例(由学生填写)⑴我们的课余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西藏高原》是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从地形,气候,天气,湖泊,森林,特产等情况,说明西藏高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课文有是10个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对西藏高原做了介绍。

纵观本单元五篇文章,根据实际学情和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我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分层到不同的课中去落实。

《趵突泉》和《花潮》两篇文章,语言生动、简洁、优美,描写景物细致入微,主要通过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欣赏语言,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方面。

《西藏高原》和《和大自然交朋友》介绍说明事物条理性强,特点突出,主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后一课放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体验上。

所以本课教学主线就是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即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几个侧面具体来有条理地介绍说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教学准备:
《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
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

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
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美丽
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
课文用清晰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


《西藏高原》教学反思
上周我校成功的举办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听了几节课感受很深,明显体会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语文课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来讲,加强语文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弘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这种开放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做课的几位教师的课堂上,教师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

《西藏高原》一课,在课始我以歌曲和学生的认知前提引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进入活动,整个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机的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这堂课中我的语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对学生含而不露的批评。

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时机的启发和鼓励都可通过语言暗示提示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不影响个体心理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将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教育学生热爱西藏高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注重环保,保护生态平衡这些三维目标结合起来,既学习了文章,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作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运用一些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美丽富饶的神秘境地。

同时学生可以借助情景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课件扮演的技术把课文内容活化为语言交际的素材,模拟现实生活演练,教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能使学生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

教学一开始的豪迈激昂的歌曲消除了学生怯场的心理。

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施米歇尔说:如果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言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困难。

但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这种心理暗示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这堂课值得反思的是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动机,课堂上提出的语言都富有激励性,通过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学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欣赏每个学生、宽容每个学生的过失,关注学生的
点滴进步,用期待唤醒学生,用成功激励学生,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亲其师,信其教”,“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欣赏每一位同学,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中允许学生大胆的发表个人见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张扬得到极致的发挥。

在《西藏高原》一文的讲授中还有一处值得反思的版块那就是板书。

板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窗口”能体现课文的脉络、重、难点以及主题思想等,在新课程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教师都认为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一个“新”字例外,这篇课文板书设计注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西藏高原的美,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

好的板书是学生思维的启迪,例如:在课文的3、4、5自然段中分别讲述了西藏高原的美,天空、湖泊、野花、森林不同的特点,在整理后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应用于指导背诵,一举两得,效果不凡。

当然,《西藏高原》一课的教学出并非十全十美。

比如学生如何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内化,如何欣赏领悟文本中精彩的表达艺术进而进行创造运用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即工具性有些弱化。

另外从学法上看,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认识
理解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多,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真正形成。

总之,在《西藏高原》一文中教学中人文气息,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强烈关怀意识,以及幽默、睿智的个人素养,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