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以东早先是千里平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以东早先是千里平原
(作者:凌金祚)
远古时代,舟山与大陆相连,其东部是一片辽阔平原,称东海平原,与北部渤海平源、黄海平原,合称为三海平源。

这是我国古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地质学、民俗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早在晋代,我国东部已有东海平原存在之说。

葛洪在《神仙传•王远》中记道:“麻姑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之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

会时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这是“沧海桑田”的掌故。

麻姑是传说中的一位女仙,很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女酋长的代名词。

葛洪通过麻姑的古老传说,复示了人类祖先对远古往事的丝丝模糊记忆,向后人传递了华夏荒蛮时代沧海变桑田的人间巨变的信息。

这一传说,已为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所印证。

1989年,古地理学家陈桥驿在给定海志办的复函中称:距今2.5万年前,发生过大规模的海退,中国东部海岸曾后退600公里。

海洋学家曾对当时的东海平原的范围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长江口外的东海平原最远点延伸到东经128度以外,距今长江口近700公里。

又据中科院海洋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2万年前,世界气候开始进入寒冷冰期,冰川大时生成,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到距今1.8万年时,海平面下降130米。

中国海岸线因此退至东海外陆架、台湾列岛附近,渤海、黄海和东海大部分海域的浪涛消失了。

日本周围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海平面的变化基本同步。

根据日本学者对日本沿海海平面升降研究的成果,自10万年开始,海平面开始下降;7.2万年前陡然降至-60米以下;3万年前又降至-100米以下;2.5万年前再次下降,降至-140米以下;1.7万年前又回升至-100米左右;至1.2万年年前复升-60米左右。

此后,逐渐达到今天海平面的高度。

据此,海平面在-60米以下维持了6万年左右。

也就是说,-60米以上地区的三海平原存在了6万年左右;海平面在-100米以下维持了1.3万年左右,-100米以上地区的三海平原也存在了1.3万年左右。

此时的三海平原已包括今三海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海平面在-140米以下维持了7000年左右,整个亚洲大陆与日本、台湾列岛连结在一起。

此时,舟山也自然与大陆相连。

三海平原存在期间,其基本风貌如何呢?一些学者依据生物学中的孢子分析材料,认为东海平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原河湖密布,仅从长江分流的入海河流就有16条以上。

平原地缘地区为浅水环境,沉积物为富有机物的泥,时久而萌生芦苇,渐成草丛泥沼,属陆相沉积,自然条件甚好,适宜于人类居住。

陈桥驿有文说,越族当时就在今宁绍平原(包括舟山以东大片平原)繁衍生息。

然而对三海平原的生态环境的描述,也有“荒凉戈壁
沙漠”之说。

山东学者齐涛则认为,三海平原在长则6万年、短则7000年的漫长岁月中,不可能是一片空白。

7000年等于从仰韶文化至宇航时代的全部岁月,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大陆已存在了6万年或1.3万年呢!
人类生存需要适宜的气温,根据古气象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临海的三海平原,尤其是东海平原较之于西北大陆,更宜于人类生存。

我国温度在大理冰期时比现在要低摄氏9度至14度,比大理冰期前要低摄氏13度至17度左右,而濒临大海的东海平原的气温又高于西北大陆。

应当说,三海平原的气温更适宜人类生存。

人类生存需要淡水资源。

数万年以来海浸海退的资料表明,远古时期的西北大陆地势高于东部,江河东流归大海,三海平原是必经之地。

至今在嵊泗列岛海域发现的长江古河道便是实证。

而且,在长达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天不降雨是不可理喻的;而天若降雨,以丘陵为特征的三海平原没有河流湖泊,亦同样亦是不可思议的。

有淡水资源,盐碱之地经千万年雨水冲刷,其表土岂不生长植物?今观之裸露多年的海滩、盐碱之地,多有芦蒿之类丛生,更何况三海平原存在有数千数万年的历史呢!然而,最具有说服力的当为舟山出土文物。

自60年代至今,舟山以马岙、白泉、展茅为著,先后出土了大量的颇具河姆渡文化、
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物点的石器、陶器和刀耕火种时期的稻谷壳的痕迹。

根据这些文物,中外考古学家断言:早在5000年~6000年前,舟山群岛已有人类先民繁衍生息。

6000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陈桥驿先生有文说,6000年至7000年前后,海水直薄会稽、四明山麓,宁绍平原一片浅海,自然环境恶化。

这期间或者在这之前的12000年前后,人类先民不可能涉海而进入舟山岛。

这就是说,先民进入海岛的时间应当在15000年前,即海岛与大陆相边之间。

如果这一推论成立的话,在中石器时代,人类先民原先在三海平原的东部生息,至海浸之时,退入今之舟山群岛丘陵地带的高处。

当然也有如陈桥驿所说的,有的进入大陆,有的漂流过流进入异国它乡。

而马岙、白泉、展茅等地发现的先民活动遗迹,则是这留在海岛的先民所为。

由此推之,昔日的三海平原,特别是东海平原,是人类先民居住的乐园。

1998年10月稿
【后记】2005年,舟山博物馆出版了由考古学家蔡保全与舟山博物馆胡连荣合著的《舟山海底哺乳动物化石与古人生存环境》。

这部著作从海底化石考古的角度,详述并再现了数万年之
前舟山动物群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而证实了本文所引的诸学者研究的成果。

前几年,舟山在朱家尖等地在发现大量古木层,这也是对本文观点的印证。

本文原题为《沧海变桑田》,副标题为“舟山以东原是千里平原”,全文最初发表于1998年11月25日《舟山乡音报》,后为《浙江档案》、《舟山晚报》转载,而转载之文有所删减。

由于原文所引资料比较丰富,益于舟山地理变化研究,故将原文转于贵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