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课件第七章总结
天然药化各章总结
一、绪论:
1.2 生物合成途径部分(联系后续章节的不同类别化合物生物途径,掌握其生物合成途径)
1.3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清楚提取分离原理,联系后续章节的不同类别化合物的分离,清楚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不同化合物的适用情况)
二、糖和苷
2.1 糖的分类和结构
2.2 糖链和苷键的降解
三、醌类化合物
3.1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3.2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呈色反应
四、黄酮类化合物
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及结构与分类部分
4.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4.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部分,理解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的“双重色谱性”,其苷及苷元的展开规律。
4.4.1.1 纸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理解在水性及醇性展开剂中其展开规律。
五、苯丙素类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5.2 香豆素结构特点、化学属性、荧光属性
5.3 木质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六、萜类和挥发油
6.2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类型
6.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6.6.1 挥发油的组成和分类
6.6.5 挥发油成分的鉴定(6.6.5.1~3)
七、甾体及其苷类
甾体化合物结构特点
8.2 强心苷的概念及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八、生物碱
生物碱的概念
9.3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9.4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天然药物化学全套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全套课件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以及它们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天然药物通常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化学成分多样性、生物活性复杂性和药理作用广泛性,使其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课件将系统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天然药物的来源与分类1.1 天然药物的定义•天然药物的概念•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的区别1.2 天然药物的来源•植物药物–基原植物–药材加工与提取–植物药的富集与纯化技术•动物药物–动物来源药物的提取与制备•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1.3 天然药物的分类•化学结构分类•治疗作用分类•源自地理分类第二章: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2.1 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化学组成类别•天然产物中的化合物类型及其相关反应2.2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古典分离技术•现代分离技术•分离技术的选择与优化第三章:天然药物的生物活性3.1 生物活性的评价方法•体外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体内生物活性评价方法3.2 天然药物的生物活性•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第四章: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4.1 受体与药效关系•受体的定义与种类•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4.2 天然药物的药理机制•天然药物的作用靶点•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途径第五章:天然药物的药物设计与开发5.1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活性关系•药效团的引入与修饰•治疗窗口与药物安全性5.2 天然药物的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筛选与优化•药物合成与改造•药物安全性评价第六章:天然药物与药物制剂6.1 天然药物的制剂制备•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6.2 天然药物制剂的贮存与使用•药物制剂的保护•药物制剂的贮存•药物制剂的使用方法以上为《天然药物化学全套课件》的目录,课件将详细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习者系统学习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理论和实践。
2024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01绪论Chapter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研究内容特点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发展历史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状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随着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02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Chapter定义与性质分布与种类生物活性030201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定义与结构分布与作用常见种类萜类化合物分布与生物活性定义与分类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常见种类与实例苯丙素类化合物定义与结构特点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由苯环和三个直链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结构类型。
分布与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常见种类与实例常见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有香豆素、木脂素等。
01020304一类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具有收敛、止血、抗菌等作用。
鞣质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有机酸如淀粉、纤维素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多糖一类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具有解表、行气等作用。
挥发油其他成分0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Chapter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适当溶剂将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用溶剂有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再将该气态物质冷却后又成为固态的原理,使之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1 2 3系统溶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结晶与重结晶法分离纯化方法结构鉴定方法理化性质鉴定01光谱分析02色谱分析0304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Chapter天然药物的来源与分类来源分类天然药物的开发流程与方法开发流程开发方法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化学分析、生物活性筛选、现代分离技术、结构鉴定等方法进行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2024/1/29
微生物药物的来源与种类
介绍微生物药物的来源,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常见的微生 物药物种类。
微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发酵工程 、萃取技术等。
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探讨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等方面的 研究内容。
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6
0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与结构
2024/1/29
7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2024/1/29
糖类成分
01
单糖、低聚糖、多糖等。
苯丙素类成分
02
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等。
醌类成分
03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
8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03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 论,撰写实验报告。
31
创新性实验探索与挑战
鼓励开展创新性实验 ,探索新的天然药物 化学成分或活性物质 。
挑战高难度实验,锻 炼意志品质和团队协 作精神。
2024/1/29
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 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提高学术素养。
32
THANK YOU
探讨海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肿瘤 、抗炎、抗菌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ABCD
2024/1/29
海洋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 技术手段,如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
海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分析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及在医药、 保健品等领域研究与应用
2024/1/29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相似相溶
• 分子极性 • 溶剂极性 • 规律 • 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 • 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 •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液质)
苷:糖+苷元: 酸性
黄酮 香豆素
蒽醌
三萜皂苷 皂苷
甾体皂苷
强心苷
3.挥发油
OH
OH
CH2
C H
CH2
OH
OCH3
4.有机酸:含COOH,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5.树脂:为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共存。
如:安息香、乳香等。 6.其它成分:
(1)氨基酸、蛋白质。 (2)鞣质:多元酚类化合物。 (3)色素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4)脂类:油脂(甘油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
成药物、构效关系、结构确认 • 2. 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 • 3. 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TCM) • 三.天然药物 • 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来源
的药物。
植物药
世界范围
高等植物13~15万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4500种以上。活性筛选仅占 5%,化学成 分研究则更少。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生物合成 • 第三节 各类成分简介 •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 第五节 结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各类成分简介
化学成分分类
1. 生物碱类(Alkaloids):含N原子,多呈碱性。
2.糖和苷(Saccharides and Glycosides): 糖: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甲壳素、 果胶、树胶、粘
天然药化第七章香豆素
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内酯化合物
医学PPT
1
•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因最早从豆科植 物香豆中提取出而得名。
• 其分布广泛,在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 兰科,茄科,木犀科,瑞香科等植物和微生物代 谢产物中多见。
医学PPT
2
1. 低浓度可刺激植物发芽和生长作用;高浓度则抑制
医学PPT
4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
通常将香豆素分为四类:
医学PPT
5
根据母核上取代基和骈环的状况不同可分为五类
(异香豆素)
简单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
线型和角型
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
线型和角型
其他医学香PPT豆素
6
㈠ 简单香豆素类 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
取代基:
➢ 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
7-羟基香豆素 伞形花内酯
➢ 由于绝大多数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 官能团存在,因此,7-羟基香豆素 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线型和角型)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环。
医学PPT
8
补骨脂,一味中草药,为豆科植物补骨脂 的干燥成熟果 实。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有温肾助阳,纳气, 止泻的功效。
11
五、其他香豆素
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 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基、异戊
烯基等。
黄檀内酯
rutaculin
医学PPT
Kotamin(二聚体)
12
第三节、理化性质
• 一、性状 • 香豆素化合物多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 • 多数天然游离香豆素具有香味,分子量较小的还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2
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质量控制是确保天然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药物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3
天然药物的安全性评估
天然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方法。这种评估包括药物毒理学研 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耐受性研究等。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
天然药物的开发需要进行适当的筛选和研究。 选取具有理想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药物 进行开发,并保证药物的质量和良好的临床 安全性。
1
来源
天然药物根据不同的来源,有着不同
提取方法
2
的特性和组成成分。一些常见的来源 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常见的天然药物提取方法包括水提、
乙醇提、超临界萃取等。选择合适的
提取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提取率和提
3
质量控制
取效果。
天然药物的物质含量和品质是影响其
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确保药物的质量
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
控制。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治愈功能的活性分子通常被称为 主要成分,这些分子的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 毒性。
其他成分
天然药物中还含有很多其他的生物活性成分,例 如多糖、生物碱、甙类等,这些成分也对药物的 疗效产生一定的贡献。
药效评价与药物质量控制
1
药效评价
药效评价是衡量天然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对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 件
本课程将带您深入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探索天然药物的来源及开 发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什么是天然药物化学?
定义
天然药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治愈功能的物质,古代人们用于治病的草本药物就是一种典型代 表。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七章 麻醉药
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运动神经 作用机制: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 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Na+通道,阻滞Na+内流, 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
2.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希望药物吸收, 如果局麻药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不良 反应。 (1)中枢作用 兴奋--抑制
(2)抑制心脏 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甚 至心脏骤停。
(3)扩张血管
通常在局麻药液中加入1∶25万的肾上腺素以收缩血 管,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预 防中毒。
【临床应用】
1. 表面麻醉 是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液,滴、喷 或涂在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未梢麻醉的一种 方法,又称粘膜麻醉。适用于口、眼、鼻、喉及 尿道的小手术或检查。常用丁卡因、利多卡因。 2.浸润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分层注入手术区域的皮 内、皮下或深部组织,使局部神经未梢被药液浸润 而麻醉。此法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常选用毒性较小 的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3.传导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神经丛 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麻 醉,又称阻滞麻醉或神经干麻醉。多用于四肢、口 腔、会阴及盆腔手术。常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药物 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特点
稳定性
穿透 毒性 性 差 较强 强 较差 小 中 大 大
用途 浸、传、 腰、硬 表、浸、 传、硬 表、传、 腰、硬 浸、传、 腰、硬
快、弱、 较差 短 快、中 良好
慢、强、 较差 长 强、长 良好
常用局麻药的比较
4.蛛网膜下腔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入腰椎蛛网 膜下腔(3~4或4~5腰椎间隙),麻醉该部位的 脊神经根,简称腰麻。此法适用于下腹、下肢手 术。常用普鲁卡因、丁卡因。
天然药物化学讲稿: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十章三萜及其苷类目的要求:1.掌握三萜及其苷类的结构类型、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2.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波谱特征提要;3.了解结构测定方法,熟悉三萜极其苷类的生物活性;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三萜同前面讲的单、二萜一样是由M V A衍生而来,由30个碳原子组成,根据“异戊二烯规则”,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与糖结合成的苷叫三萜皂苷,皂苷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胶体溶液,并且有持久性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名三萜皂苷。
经典的皂苷从化学角度讲是一类由螺甾烷与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衍生的低聚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低聚糖苷。
二、研究概况:三萜及其苷类,作为一类天然产物,100多年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因其结构复杂,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都很困难,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由于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使一些复杂三萜类的分离、结构鉴定能较为顺利的进行,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同时又由于三萜类的生理生化活性的多样性,如人参皂苷能促进R N 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柴胡皂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七叶皂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淤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正常渗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三、分布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分布与植物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尤以薯蓣科,百合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分布最普遍,含量也较高,许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穿山龙,山药等中均含皂苷。
从真菌灵芝中也曾分离出许多的三萜成分,有些动物体中也有三萜类化合物,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肝脏中分离出鲨烯,另外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期
古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天然药物 进行治疗,如草药、动物和矿物
等。
近代时期
随着化学和药理学的发展,人们对 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深 入,发现了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化 合物。
现代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 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 善,为新药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更 多机会和挑战。
抗菌作用
天然药物中的生物碱、黄酮类、挥发 油类等成分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破 坏细菌细胞壁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抗炎作用
天然药物中的生物碱、黄酮类、挥发 油类等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抑制炎症细胞活化等方式发挥抗炎作 用。
临床应用与疗效
肿瘤治疗
天然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 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提 高放化疗效果、减轻副作 用等。
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创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将不断应用于天 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天然药物的筛选和制备过程中,通过基因工程和 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天然药物的产量和质量。
临床研究与转化
加强天然药物的临床研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水平,推动天 然药物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创新药物
通过深入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发现 具有新作用机制和疗效的天然药物,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 供支持。
药物改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关系研究,可以为药物改 造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和 改造,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面临的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 生物碱类药物分析
梯度洗脱
第三节
含量测定
一、非水碱量法 在水中碱性较弱,不能顺利地进行中和 滴定(滴定突跃不明显,难以判断滴定 终点)。 在酸性非水介质中(如gHAc中),则能 显示出较强的碱性,滴定突跃增大,可 以顺利地进行中和滴定。
1.测定方法 * 供试品:以消耗标准液8ml计算。 * 溶剂:gHAc,一般用量10~30ml, * 滴 定 剂 : 0 . 1 mol/L HClO4/ 无 水 gHAc 溶液 * 指示剂:结晶紫 * 做空白试验
常用试剂:I2—KI 碘化铋钾 碘化汞钾 鞣酸 硅钨酸
2.显色反应 生物碱固体 + 生物碱显色试剂→颜色 常用:C· H2SO4、C· HNO3、钼硫酸 特征鉴别试验 1.双缩脲反应(具有氨基醇结构的生物碱 的特征反应)
例如: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2.Vitali反应(托烷类)
供试品 发烟HNO3 黄色 醇制KOH 深紫色
2
反应的摩尔比是1∶1
ⅱ.加入高氯酸钡消除H2SO4的影响
CH CH2 CH(OH) CH3O N CH CH2 CH(OH) CH3O N
N 2 H 2 SO 4 N 2
N+ H
. SO2 4
N+ H
N 2 H 2 SO 4 2( N HClO 4 ) Ba (ClO 4 ) 2 BaSO 4 N 2 N 2
2( N HClO 4 ) 2( N HClO 4 ) 2HClO 4 N 2 2( N HClO 4 )
加入高氯酸钡,摩尔比是1∶2
iii 硫酸奎宁片的含量测定
供试品适量
分取氯仿液 氢氧化钠 溶液 高氯酸滴定 二甲基黄指示液 醋酐 氯仿
天然药物化学-7-幻灯片
21 26
H 20 23
25
19 11 1813 17
9
15
1
3 5 H 7 30
H
29
28
27
OR HO H
Ra1
glc
2 glc
O
H H
Ra2 Rb1
人参皂苷
Rb2 Rc Rd Rg1
R -glc 6 ara (p) 4 xyl -glc 6 ara (f) 2 xyl -glc 6 glc -glc 6 ara(p) -glc 6 ara(f) -glc -H (20R)
羊毛脂烷型
COOH
O
O
O
COOH
O
H
OH
ganodenic acid C
O
O
H
OH
lucidenic acid A
O
O
H
OH
lucidone A
甘遂烷型
HO O
H H H Tirucallane
R2 OH
H
R1
H
H
O
H
flindissone
R1 = O, R2 = CH3 R1 = -OH, -H, R2 = CH3 R1 = O, R2 = CH2OH R1 = -OH, -H, R2 = CH2OH
▪ 表面活性 ▪ 溶血作用
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 三萜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 ▪ 结构鉴定:质谱,核磁共振谱
苦菜中的新三萜
OH H
H
HO H
H
HO
H
H
H
H
1
2
NOESY H H
OH
H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大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和果中, 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高。
香豆素生物活性
1、伞形花内酯、瑞香素:抗炎、止痛 2、七叶内酯(秦皮):抗菌(细菌性痢疾) 3、亮菌甲素(假蜜环菌):利胆(胆囊炎) 4、补骨脂内酯:抗结核杆菌、治疗白斑病 5、花椒毒内酯:光敏作用(银屑病) 6、双香豆素:抗维生素K作用,临床上作为
香豆素类化合物
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一、常用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游离香豆素极性小(亲脂性有机溶剂:三氯甲
烷、苯、乙醚) ➢香豆素苷极性大(亲水性溶剂:水、甲醇、
乙醇) 2、系统溶剂提取法:常用石油醚、苯、EtOAc、
丙酮和甲醇依次萃取。 ➢注: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紫苜蓿酚 存在于苜蓿、草头、三叶草等植物中, 具有抗凝血作用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一、性 状
游离香豆素(苷元)
香豆素苷
无色或浅黄色的结晶, 粉末
有固定熔点,具香气
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 无香味,无挥发性和
能随水蒸气蒸馏,
升华性
并有升华性
二、溶解度性质
游离香豆素 香豆素苷
冷水
×
√
沸水
√
√
MeOH、EtOH
香豆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 述
从香豆素名称上可以想象
一下:
有挥发性
香: 香味
有芳香环
豆: 豆科
香豆素结构特点? 香豆素分布? 香豆素生物活性?
基本结构
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 -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
物的总称。
O
γβ
OO
α
苯
2024年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平衡
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药物资 源。
资源再生与人工培育
研究天然药物资源的再生途径以及人工培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制定和完善天然药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 市场秩序。
23
创新药物研发思路与方法
醌类成分
03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
8
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2024/2/28
黄酮类成分
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等。
萜类及挥发油成分
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三萜及其苷类成分
四环三萜、五环三萜等。
9
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甾体及其苷类成分
孕甾烷型、螺甾烷型等。
生物碱类成分
有机胺类、吡咯烷类、吡啶类、异喹啉类等。
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用于系统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分子的组成、结 构和功能。
组学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 中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组学技术将 在天然药物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2/28
27
计算化学在天然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方法介绍
包括分子模拟、量子化学计算等,用于预测和优化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活性。
2024年天然药物化学 ppt课件
2024/2/28
1
• 天然药物化学概述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结构 •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途径与调控 • 天然药物药理作用与机制 • 天然药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 现代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应
用
2024/2/28
目录
2
01
天然药物化学概述
2024/2/28
天然药物化学全(ppt)
化学命名:把除末端糖之外的叫糖基,并标明连 接位置和苷键构型。
O O
O H,OH
O OO
樱草糖(primverose, 还原糖)
6-O-β-D-xylopyranosylD-glucopyranose
也可命名 D-木糖 1β 6-D-
葡萄糖2β-D-果糖
蔗糖(sucrose, 非还原糖) 2-O-β-D-glucopyranosyl D-fructofuranose
三、糖和苷的分类
一、 单糖:
已发现200多种, 3C~8C, 多以结合态存在.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五碳醛碳(aldopentoses)
有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来 苏糖(D-lyxose),D-核糖(D-ribose)等。
L-阿拉伯糖的结构如下:
(槐花米 Sophora japonica 的花蕾中〕 降低血管脆性、防高血压和 动脉硬化的治疗辅助药
一、概 述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将波谱解析方法 (NMR、MS、IR、UV)用于推导化合物的结构, 甚至用X-晶体衍射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发展,以及 分离手段的进步,天然药化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发 现的新化合物数目大为增加,微量成分、水溶性成分 的分离、提纯;稳定性差的活性物资的分离等也不再 是难题了。天然药物化学本身也已不再是原先的分离 提取、结构鉴定,而是逐步发展成生测指导下的分离 提取、结构鉴定,及半合成修饰和全合成紧密结合的 一门学科。
a.
※极性吸附剂(如SiO2,Al2O3...)极性强,吸附力大 ※非极性吸附剂 (如活性炭 -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
(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
b.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依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极性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㈡分布
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菌类、蕨
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 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大戟科、楝科、 卫茅科、茜草科、橄榄科、唇形科等植物。 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葫芦科、毛茛科、 石竹科、伞形科、鼠李科等植物分布较多。
一、概述 ㈢生理活性
(中性皂苷)(碱式醋酸铅、氢氧化钡等)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测定
四、提取分离 ㈠三萜类成分的提取 1.用乙醇或甲醇提取。 2.醇提后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萃取。 3.制成衍生物。 如甲基化制成甲酯衍生物或制成乙酰衍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 4.若以皂苷形式存在,可先水解,后用氯仿等溶
三、理化性质
㈣ 溶血作用
皂苷又称皂毒类(sapotoxins),是指其有溶
血作用。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
(∴不能静脉注射给药) 皂苷水溶液肌肉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口服则
无溶血作用。(可能在肠胃不被吸收的原故)
三、理化性质 溶血机理:
㈣ 溶血作用
皂苷/H2O + 胆甾醇 (红细胞壁上的)
1.齐墩果烷型(oleanane) 2.乌苏烷型(ursane) 3.羽扇豆烷型(lupane) 4.木栓烷型(friedelane)
二、分类 ㈡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1.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又称β -香树脂烷型(β -amyrane)
30 19 29 20 17 28
剂进行萃取,再分离。
四、提取分离 ㈡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离
1.沉淀法
⑴分段沉淀法(溶剂沉淀法)
利用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来分离。
皂苷/醇液 + 滴加乙醚等 → 沉淀
优点——简便
缺点——分离不完全,不易获得纯品。
四、提取分离 1.沉淀法
㈡三萜类成分的分离
⑵重金属盐沉淀法
三萜皂苷/水 + 中性盐类 → 沉淀
属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可分为二类:
⑴由 20(S) 原人参二醇 (20(S)-protopanaxadiol) 衍生
的皂苷。——Ra,b,c,d等
⑵由20(S) 原人参三醇(20(S)-protopanaxatriol) 衍生
的皂苷。——Re、Rf
结构如下:
二、分类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1.达玛烷型(dammarane) 属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可分为二类:
三、理化性质
㈢ 表面活性
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 且不因加热而消失。 这是由于皂苷类成分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 的缘故。因此,可作为清洁剂、乳化剂应用。 表面活性与分子内部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的比
例相关,只有当二者比例相当,才能较好地发挥出
这种表面活性。若亲水性强于亲脂性或相反,就不 呈现这种活性。
( farnesol )焦磷酸酯尾 - 尾缩合生成鲨烯。鲨烯
( squalene )通过不同方式环合形成三萜类化合
物。这样就沟通了三萜与其他萜类之间的生源关 系。
一、概述 ㈣生物合成
焦磷酸金合欢酯(倍半萜)
OP OP
尾-尾缩合
(30个碳) 鲨烯 不同方式环合 三萜化合物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R1=R2=β -OH R1=R2=α -OH
三环三萜:
A
HO
C B
蓍醇 B achilleol B
二、分类(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1.达玛烷型(dammarane)
2.羊毛脂烷型(lanostane)
3.甘遂烷型(tirucallane)
4.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反应)
样品/氯仿
浓H2SO4
红色 或蓝色 氯仿层 绿色荧光
三、理化性质
㈡ 颜色反应
5.冰醋酸-乙酰氯反应(Tschugaeff反应)
乙酰氯数滴
淡红色 样品/冰醋酸 氯化锌结晶数粒 稍加热 或紫红色
凡具有三萜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均能产生上述 反应。 如:三萜苷元、三萜皂苷。
H H
24 23
27
HO
乌苏烷
乌苏酸(熊果酸)
二、分类 ㈡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3.羽扇豆烷型(lupane)
结构特点:E环为五元碳环,19位有异丙基以α -构型
30
29
29
20 19
21 22
30
20 19
21 22
H H
HO
H
R
R
H
H
羽扇豆醇 CH3 白桦醇 CH2OH
四、提取分离 5.色谱法
㈡三萜类成分的分离
色谱法可得到纯的单体皂苷。
吸附剂:中性氧化铝、硅胶(低活度)(分配)
洗脱剂:多用混合溶剂
如:CHCl3:MeOH CHCl3:MeOH:H2O=65:35:10下层 显色剂:10%H2SO4或特有的显色反应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③其余与羊毛脂烷型相同
二、分类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6.楝烷型(meliacane)
结构特点:
①26个碳
②C-8、C-10——β 角甲基
H H H
③C-13——α角甲基 ④C-17——α 侧链
楝烷
二、分类 ㈡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溶解度: 苷元——溶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 苷——易溶于热水、稀醇、热MeOH、EtOH 含水丁醇、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不溶或难溶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三、理化性质 味:
㈠一般性质
苦而辛辣,粉末对人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尤其鼻内粘膜的敏感性最大,吸入鼻内能引起喷 嚏。 因此,有的皂苷内服,能刺激消化道粘膜, 产生反射性粘液腺分泌,而用于祛痰止咳。
三、理化性质
㈡ 颜色反应
由于三萜化合物结构中常有:-OH、>=<等, 因此,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硫酸、磷酸、高氯 酸)、中等强酸(三氯乙酸)、Lewis酸(氯化锌、 三氯化铝、三氯化锑)作用,会产生颜色变化或荧 光。 主要是使羟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 键移位、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烯系统, 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呈色。
8
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
二、分类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3.甘遂烷型(tirucallane)
结构特点:
20 13 14
13 , 14-Me 构 型 与
羊毛脂烷型相反
C-17——α 侧链
甘遂烷型 tirucallane
C-20——S构型
二、分类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4.环阿屯烷型(cycloartane)
甾体皂苷/水
2.氧化镁吸附法
+
碱性盐类
→
沉淀
可吸附糖、鞣质、色素等杂质。
四、提取分离 3.透析法
㈡三萜类成分的分离
可除去无机盐等杂质。 4.乙酰化精制法 皂苷的亲水性多数较强且极性大,夹带水溶性 杂质亦多。若将水溶性大的粗皂苷制成酰化物后 增大其亲脂性,可以溶于低极性溶剂中,无论是 脱色、层析、重结晶都比较容易,待纯化后再水 解去乙酰基恢复原来皂苷形式。
五、结构测定
五、结构测定 现以齐墩果烷型三萜及其皂苷为例简单介绍:
(一)紫外光谱
黄
红
紫
蓝
褪色
2.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
样品/氯仿或醇 喷 滤纸 60-70℃ 20%五氯化锑/氯仿 或 三氯化锑饱和氯仿液 (均不应含乙醇和水)
蓝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三、理化性质
㈡ 颜色反应
3.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样品 滤纸
25%三氯醋酸乙醇液 喷 100℃ 红色渐变紫色
H 18
25 1 11 26
H
H
COOH
H H
24 23
27
HO
齐墩果烷
齐墩果酸
二、分类 ㈡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2.乌苏烷型(ursane) α -香树脂烷(α -amyrane)型,多为乌苏酸衍生物
30 29 29 30
H
25 26 28
H H
COOH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测定
二、分类 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 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如:
无环三萜(鲨烯类)
OH HO
O O O
OH OH
单环三萜
HO
longilene peroxide
蓍醇 A achilleol A
二、分类 双环三萜:
O R2 R1 O
naurol A naurol B
HO OH
HO OH
HO
HO OH
20(S)-原人参二醇 20(S)-Protopanaxadiol
20(S)-原人参三醇 20(S)-Protopanaxatriol
二、分类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2.羊毛脂烷型(lanostane)
结构特点:
18
R
H 13 H H
分子复合物沉淀
导致
红细胞不能正常渗透 产生溶血现象 崩解 发生 细胞内渗透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