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思想史考察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军事史研究中的问题及可能突破的路径

抗日战争军事史研究中的问题及可能突破的路径

了 ①㊂或许伪局长礼葬萧区长的举动只是收买人心,但他在祭奠萧区长时动用的中国话语,还是显示了 中国 这一概念在当年所具有的影响力,这是研究者不应忽略的㊂战时民族观念的生成及整个国民意识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还非常薄弱㊂关于战时中国的研究,可以做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㊂呼吁加强对默默无闻的个体的研究,绝不是说大的宏观性研究就可以忽略,更不是说政治㊁军事的研究无足轻重㊂实际上,和前者相比,后者仍然是研究的基础㊂只是说就研究的现状言,前者更为薄弱,更需要众多研究者入手和重视㊂何况在战争和灾难中,那些弱小的人们最容易被摧毁,也因此造成更多的无法发声者㊂倾听这些静默的声音,是后人无可回避的责任㊂我们踩踏了无数遍的基石,有时,正是历史的灵魂所在㊂(本文作者㊀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抗日战争军事史研究中的问题及可能突破的路径袁㊀成㊀毅㊀㊀抗日战争史研究存在两种理解:一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研究,二是仅限于对这场战争本身的研究㊂前者涉及很宽泛的领域,但凡这一时期的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外交㊁文化㊁社会等均属于研究对象;后者则偏重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属于军事史研究范畴㊂无论从哪个层面研究抗日战争,学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亦即战争时期的问题多由战争引起,战争本身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但从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军事史研究其实最为薄弱:一是抗战军事史的研究成果明显少于其他领域;二是抗战军事史研究成果的军事史学科属性不够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足,有些方面甚至还很少有人问津㊂针对这些现象,不少学者在相关论著中呼吁,抗战史学界应更加重视抗战军事史研究㊂当然,如何加强和深化抗战军事史研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仅就当下抗战军事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梳理,并就可能实现突破的路径略陈管见㊂一、正面战场的研究视野有待拓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弥补以往正面战场在抗战史叙事中的缺失,学界从不同层面持续开展了正面战场军事史料的整理工作②㊂同时,台湾地区战后编纂的各类战史资料也得到较多利用㊂此外,随着民国档案的刊布与开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正面战场军事史研究受到关注,产出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论著㊂但从深化正面战场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视野似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㊂(一)正面战场初期作战,战争形态的变化未受到足够关注在近代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上,陆海空三军立体作战早已成为战争常态,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则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立体作战的战争形态㊂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国防建设的重点集中到陆军,海军和空军建设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严重滞后㊂尽管如此,毕竟还是初步奠定了三军协同作战的基础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在国民党军队承担作战的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兵种是陆军,战史研究突出陆军作用本是应有之义,但国民政府有限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及其作用的发挥,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一时期,现有研究则鲜有对陆海空三①②王林:‘抗战日记“(1940年10月16日),‘王林文集“第5卷,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第197页㊂关于军事史史料整理与利用问题,可参见笔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史料整理与利用“(‘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7期)一文,此处不再展开㊂军配合作战的关注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民党战场战史编纂的分工大有关系㊂在抗战还在进行的时候,国民政府即开始了战史编纂,陆海空三军各自编纂了本系统战史,其中陆军战史所占比重最大㊂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军界的陈诚㊁何应钦㊁白崇禧等人所著战史也主要是叙述陆军作战经过,对海军和空军的作战只是简单提及㊂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其 陆军 海军 空军 以及 地面防空部队 仍然由本系统独立编纂相关战史㊂ 三军 史料相互独立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到战史研究,无论是战时还是在战后,学界对陆海空军抗战的研究,很自然形成了三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其中陆军地面作战成为战史叙事的主体,海军㊁空军抗战史事只体现在专门研究海军和空军的相关论著中,而在全景式抗战军事史著述中,很少看到对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整体考察㊂以1937年淞沪会战为例,关于地面部队的作战已研究得相当深入和细致,海军和空军在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却未得到显现㊂就海军而言,虽然未在沿海与日本海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主要是在长江口将大量军舰和民用船只沉入江底,设置起阻塞线,以此阻挡日本军舰溯长江西上,其中江阴阻塞线使日本海军滞留上海一带近四个月时间,不但打乱了日本海军预定作战计划,而且为国民政府陆海军在长江中游的部署赢得了时间㊂对1938年武汉会战的研究,也存在类似情况㊂南京沦陷前后,国民政府海军沿长江一线构建了层层阻塞线,其中马当阻塞线的阻敌效果尤为突出,迫使日军不得不推迟大举进犯武汉的时间㊂诚如陈绍宽所言: 马当的阻塞,直把敌人军舰压迫在芜湖方面,达半年之久,其间不知道给我们争取了多少有利时间,来从事保卫大武汉的军事配备,到了二十七年六月,敌人运用陆军力量,向马当采取迂回战略的时候,敌舰才勉强在其陆军护翼下,向我沿江正面海军要塞阵地活动,但没有法子突破,反给我们炮队击伤了几艘军舰,终要等待到它们的陆军施展出很大的兵力,把我们要塞包围,我们奉命放弃了之后,敌人的军舰才慢慢地扫着雷,一步一步挨进来,但我们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㊂ ①国民政府空军在淞沪会战期间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淞沪会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空军能用于实战的飞机不到300架,基本上全部部署在南京以及周边的南昌㊁句容㊁蚌埠㊁广德㊁杭州等空军基地㊂会战爆发后,日军不但动用了在上海地区的全部航空兵力,而且还不断从国内增调航空队来华,作战预案就是在开战数日内完全消灭上述空军基地的国民政府空军㊂尽管双方实力极为悬殊,但争夺制空权的作战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为之后持久抗战格局的形成作出了贡献㊂由此可见,全面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也是中国初次经历有别于传统战争形态的新式战争㊂无视战争形态的这一重大变化,就很难对正面战场初期的抵抗作出全面评判㊂(二)正面战场中后期作战,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未作打通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㊂这一论断主要强调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中国战场是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使其无力北上进攻苏联,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国战场的艰难抵抗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英美等国争取了更多备战时间㊂如果仅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起码在军事史层面上是不够的㊂就东方战场而言,也存在着两个战场:一是中国战场,二是太平洋战场㊂大体上说,中国战场承担着对日本陆军作战的主要任务,太平洋战场承担着对日本海军作战的主要任务,两个战场共同构成了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㊂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虽然在地域上有所分隔,但两个战场密切关联,互为战略支持㊂而现实的研究情况是,日本方面的战史将在中国战场的作战和在太平洋上的作战,分别称为 中国事变 作战和 大东亚战争 作战,有意割裂了两个战场的关系㊂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的抵抗和战局演变,深刻影响着日军对英美开战的时机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方面,日军不得不①陈绍宽:‘三年来海军抗战工作之检讨及今后发展之方针“,海军司令部编译处编:‘海军抗战事迹“,1941年印行,第26页㊂动用相当多的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在中国战场的军事布局;另一方面,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并非孤立为之,有些战事直接依赖中国战场,有些则间接依赖中国战场㊂因此,中国抗战军事史理应重视对太平洋战场的研究,重视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在军事上的互动关系㊂但长期以来,学界较少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作打通研究㊂应当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海面和海岛作战的同时,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军事动向很多与太平洋战场的进展紧密关联㊂就中日陆军作战而言,1941年12月至次年1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作战目的主要是防止中国军队利用广九铁路策应英军香港作战;1943年11月㊁12月,日军发动常德会战,目的是牵制中国军队向云南㊁印度调动,防范中国军队对太平洋战场和印缅战场的策应㊂1944年5月至12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了空前的豫湘桂战役,目的是摧毁设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美军空军基地,打通中国大陆内部以及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㊂对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发生于中国战场的这些战役,研究视野若仅限于中国战场,就很难看到中国军民付出巨大代价的战略意义㊂以豫湘桂战役为例,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这场战役中国军队失败的一面,但如果将其与太平洋战场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场即使是失败的战役,也仍然发挥了部分牵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作用㊂1942年以后的缅甸战役更是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联动的作战,既往研究较多注意到中国方面打通国际援华通道的单向诉求,较少关注美英对中国责任的期望㊂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是极其重要的作战内容,美军实施这一战略更与中国战场密不可分㊂美军对日本本土空袭不但凭借了中国战场的基地,而且也让中国承受了日本在中国战场大规模地面作战的代价㊂1942年4月,美军以中国东南浙赣境内机场作为实施对日本本土空袭的返程基地,在太平洋上实施了 杜利特尔空袭 计划㊂日军为了中止美军这一作战方式,很快在中国战场发动了浙赣战役㊂1944年,美军欲将B-29轰炸机部署于中国西南地区,由此出动空袭日本本土㊂当年四川省发动了50多万民众,在成都附近的新津㊁邛崃㊁彭山㊁广汉等地为美军修筑大型机场㊂①国民政府防空部门也在大巴山㊁米仓山㊁秦岭㊁汉水等地布置了防空监视哨,这才有力保障了美国B-29飞机的出击㊂罗斯福总统在致国会报告中曾评价道: 驻华美空军的成果多赖中国防空情报网对敌机作迅确报告,此项情报网竟延伸至敌军占领区内,中国最缺乏最新式之通讯工具,但仍为世界上最快且最有效之情报网㊂ ②美军从中国基地出发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成为此后对日本大规模本土空袭的预演㊂但现有研究较多地关注到美军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上频繁出动机群对日本本土的 地毯式轰炸 ,而较少关注美国早先从中国大陆实施对日本本土的出击㊂若将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打通研究,自然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㊂二、敌后游击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待充分展现敌后游击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㊂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对日游击作战的主战场,对敌后战场游击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对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研究㊂此外,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也在众多地区开展了对日游击作战㊂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敌后游击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有待更充分展现㊂(一)中共敌后战场游击作战的复杂性展现不足㊂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也称解放区战场,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和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就对敌后战场的开辟㊁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概括,这也成为指导后来研究的重要理论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研究,比较集中的成果是关于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的基本战略方针㊁敌后战场的形成时间和标志㊁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及何时成为主战场㊁敌后战场是否存在战略反攻等较为宏观①②‘蒋委员长电勉川临参会:川省同胞肩负抗战重荷,最近修筑机场贡献尤伟“,‘大公报“1944年6月18日㊂黄镇球:‘防空在今后国防上的新估计“,‘河南省政府公报“1945年第4期㊂的问题㊂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指出,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有许多值得研究和需要深化的问题,如日军在敌后战场的战略与政略㊁敌后战场的政治动员和民众作用㊁扫荡 与反 扫荡 战㊁局部反攻阶段的重要战役㊁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装建设问题㊁民兵组织与民兵作用㊁敌后游击战与敌后城市关系等①㊂但从近些年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看,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没有受到抗战史学界的关注,即使仅就游击作战的经过而言,目前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对日作战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平型关战役㊁百团大战等,缺乏对更多经典战役的挖掘;对敌后游击作战形式的研究多偏重敌后军民与日伪军的直接军事对抗,对游击战的多种形式如山地游击战㊁平原游击战㊁河湖地带游击战的共性与差异性等缺乏比较研究㊂此外,对非直接军事对抗形式,如破袭战㊁信息战㊁交通战㊁情报战㊁ 锄奸战 等也缺乏深入探讨㊂(二)中共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的战略配合,多以宏观结论代替实证研究㊂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形成了强有力的战略配合,虽然一些重大的战役由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承担,但中共领导的八路军㊁新四军及各地民众武装,在华北㊁华中㊁华南等广大地区开展的游击战,极大地制约了日军的部署与调动㊂中共领导的每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差不多都起到了对正面战场作战直接或间接的配合㊂对这种配合的关系,仅限于宏观上的结论或认知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证研究加以诠释㊂如抗战初期八路军进入山西后,形成了对进犯山西日军的极大牵制,其中的平型关战役既是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作战,也是八路军对第二战区正面战场作战的重要配合,而既往研究往往忽视了后面这层作用㊂如果能以中共领导的某支武装力量或某个根据地为个案,具体探讨其对正面战场的影响,可能会更加突出中共敌后游击战的价值和意义㊂(三)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研究,存在以省域代替根据地的 碎片化 现象㊂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主要依托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而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上处于数个省域的交界地带㊂因此,只有将根据地作为地域单位开展研究,才能真正揭示中共敌后抗战的面貌㊂但近些年来,区域史研究在各地不断受到重视或强调,各省区均出版有本省区抗日战争的史志著作,无论是区域史还是地方志,往往有 越境不书 的要求,因此很容易导致将敌后战场的历史 碎片化 地呈现于不同省域的结果,这对深化敌后游击战历史研究非常不利㊂以华中根据地新四军的研究为例,由于涉及江苏㊁浙江㊁安徽等多个省份,各省分别叙述所在省的史事,显然很难揭示新四军华中抗战的整体面相㊂(四)中共敌后游击战研究的史料来源不够丰富㊂档案资料本为战史研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但由于目前档案开放较为滞后,研究者基本无法利用㊂好在战后不同时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编纂了众多的八路军㊁新四军㊁华南抗日纵队等游击作战的战史资料,加之众多人物的回忆资料等,成为研究敌后战场最主要的史料㊂由于史料编纂本身具有选择性和局部性,研究者在无法利用档案资料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已刊战史资料,从而造成了史料来源的单一,这就很难对游击战这种特殊作战形式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㊂当然,史料运用在客观上存在的困难是,游击战多数是小规模作战,日方大型的战史资料也很少有反映,作战过程多反映在一些联队作战记录或中下层官兵的阵中日记,研究者一般很难利用到这些资料,这就使得作战双方的史料无法得到相互印证,影响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㊂(五)中共武装力量对日作战与 反顽 作战存在相提并论的现象㊂从军事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共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对日作战应成为中共抗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体现战时中共 中流砥柱 作用的重要佐证㊂虽然中共武装力量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来自国民党方面的武力压制,双方甚至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迫使中共部队不得不在对日作战的同时展开 反顽 作战,但对日作战与①杨圣清:‘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研究述评“,杨青㊁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 2004)“,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第240页㊂反顽 作战性质有别,若将其相提并论,无疑会淡化中共武装力量在对日作战中的巨大历史贡献㊂(六)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兼顾不周㊂国民党在敌后的游击战主要有两方面的力量:一是国民党正规军,二是国民党在各地的地方武装㊂早在淞沪会战结束后,从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分国民政府军就在苏浙皖边区开始了游击作战㊂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正面战场战事的减少,国民党正规军多在敌后开展对日游击,学界对国民党正规军的游击战已有较多探讨㊂相对而言,对国民党在敌后游击战的另一方面力量 地方武装的研究则明显不足㊂如在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十分重视游击战,他认为 必须将游击战与正规战互相配合,巧为运用,然后方可以发挥其本身之最大效能,以收克敌制胜之效果 ①㊂基于这种认识,浙江省战时组建的国民抗敌自卫团,在对日游击作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他各省也有类似地方武装,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研究似有重视这些武装的必要㊂三、抗战军事领域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加强军事史是一个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领域,它包括军队统帅部及各战区的指挥运作㊁战略方针和部署㊁战术运用㊁军队状况㊁军事训练㊁政治工作与动员㊁作战能力㊁后勤保障㊁战区与后方关系㊁军政关系㊁党政军民关系㊁军事动员㊁供给支援㊁军种协调㊁战区配合等等②㊂以上这些方面当然是军事史研究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涉及抗战军事史的诸多领域,值得深入探讨㊂(一) 敌情研判 与决策机制㊂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方对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㊁可能采取的战略战术都有过研判㊂同样,日本方面也对中方可能采取的抵抗作过预判㊂中日双方都是在互相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自不同的决策机制形成作战方案㊂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作战双方都十分重视对对方的研判,并根据研判的结果谋划下一步军事行动㊂既有研究对战前中日双方的互相研判和决策较为关注,对战争过程中的相互研判与决策则关注不够㊂近年来,随着‘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的出版,为研究日本方面的研判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㊂同时,蒋介石档案㊁日记以及战时国民政府高级将官回忆录和日记的广泛利用,为研究国民党方面的研判和决策也提供了便利㊂此外,借助诸如战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编‘敌情研究“以及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整理的 日本问题 沦陷区问题 等资料集,有关国共双方的 敌情研判 也有望产出新的研究成果㊂(二)战前国防建设㊂一㊃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即启动了应对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㊂江海防方面,主要是对沿海的虎门㊁厦门㊁镇海㊁江阴等要塞进行了整理;空防方面,重点是通过组建航空学校和防空学校,培养了急需的航空防空专业人才㊂对于这些建设内容,学界有比较多的探讨㊂相对而言,国民政府战前投入最大的是陆上国防工事,1935年国民政府军方在制定‘1936年度国防计划大纲“时,将全国不同省份分别划分为 抗战区 警备区 绥靖区 预备区 ③㊂国民政府军方认为,京㊁沪一带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日军进攻的重点㊂基于这一判断,国民政府开始了 以首都为中心,逐次向国境线推进 的陆地国防工事建设④㊂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已完成的国防工事主要集中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浙地区㊂由于国防工事属于机密工程,除档案资料外,一般很难利用其他文献开展研究,相关的研究因此还不够充分㊂此外,对于战前国防工事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缺乏实证性的研究成果㊂(三)国防地理与作战地域分布㊂中国国防地理的态势决定了日本对华发动战争的区域格局,抗战军事史的研究必须关注中国抗战的国防地理或军事地理㊂早在全面抗战前,学界和军政界就有①②③④黄绍竑:‘游击战之理论与实际“,金华‘浙江潮“1938年第14期㊂曾景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杨青㊁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 2004)“,第262页㊂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2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61 362页㊂何应钦:‘对五届三中全会军事报告“,‘何上将抗战时期军事报告“( 民国丛书 第二编32),上海书店(据1948年版影印),第6页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日本明治维新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明治维新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幕藩体制17世纪初,德川家族开始统治日本。

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__①__的形式实现的,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由德川家族的人世袭担任。

地方上划分为大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2)阶级关系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士”是统治阶级;农民世代为领主耕种,除把大部分收获物交给领主外,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

(3)锁国政策为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__②__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4)经济缓慢发展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2、日本的开国与社会危机(1)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幕府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这一事件称为“___③___”。

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开国后,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列强的侵略、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稿)【书籍】1、苏崇德主编;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唐昆雄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唐克军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袁银传,《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2005年8、陈立思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9、周琪教授等著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期刊】《比较教育研究》(核心、CSSCI)《外国教育研究》(核心、CSSCI)《全球教育展望》(核心、CSSCI)《外国中小学教育》(核心、CSSCI)《上海教育科研》(核心)一、日本国民思想教育的历史沿革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亚国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改造利用别国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民族。

从古到今,日本对他国文化的积极利用是分阶段的,其相应的国民思想教育也有不同的阶段性。

在古代,结合本国的国情,积极吸取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文化,把儒学、道教及神学融合,实行国家国民思想教育;从1872年后,积极汲取西方文化,并从上到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也不例外。

(一)古代日本国民思想教育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统治阶级进行国民思想教育主要以儒学和神学教育为主,而武士道精神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宫廷教育和武士教育这两条途径,比较系统、明确地展开的。

1、儒学与神学教育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中,深深打上了日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烙印。

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公元285年左右,儒学传入日本。

另据《隋书 倭国传》的记载,公元5世纪前半叶,日本的皇室和贵族已接受汉字和儒学的影响。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及二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及二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战争及⼆战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榜题名。

决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跃龙门【知识梳理】⼀、识记:1、九⼀⼋事变1931年9⽉18⽇,⽇本发动,中国开始了14年的抗战。

东北⼈民和未撤⾛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抵抗⽇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了。

2、七七事变1937年7⽉7⽇,⽇军发动,⼜称七七事变,侵华规模扩⼤。

3、⼋路军、新四军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中共领导的⼯农红军和南⽅各省的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奔赴抗⽇战场。

4、⾎战台⼉庄和百团⼤战及其对中国抗战的作⽤(1)台⼉庄战役1938年春,⽇军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战台⼉庄,取得抗战以来的。

(2)百团⼤战为了粉碎⽇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1940年8⽉,⼋路军在指挥下,组织⼀百多个团,在华北向⽇军发动⼤规模攻击,破坏敌⼈的交通线,摧毁⽇伪军的据点。

百团⼤战是抗⽇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战役。

5、“⽂⼣⼤⽕”的时间和地点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执⾏“焦⼟抗战”的⽅针,于1938年11⽉12⽇放⽕焚烧长沙城,造成了空前浩劫。

6、⽇军在湖南的暴⾏举例(1):⽇军以益阳南县⼚窖为中⼼,⽅圆约百公⾥的地区,疯狂屠杀3万多中国⼈。

⾄今在永固垸留有“千⼈坑”,⾣港留下“千⼈坟”。

(2):⽇军在常德地区撒下⼤量的⿏疫杆菌,发动了惨⽆⼈道的细菌战。

7、抗战时期发⽣在湖南的重⼤战役(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1941年9⽉、1941年12⽉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均取得抗⽇的胜利。

(2)常德会战:1943年11⽉,⽇军进攻“川黔咽喉”常德,中国官兵浴⾎保卫。

8、芷江洽降1945年8⽉15⽇,⽇本宣布⽆条件投降,蒋介⽯电令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商谈投降事宜。

为中国战区的对⽇受降和在南京举⾏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讲解
贫苦的农民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 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 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 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 士,更是困苦之极……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 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知识讲解
明治维新的措施
1. 政治上 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
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巩固皇权,对外扩张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除幕藩体制弊端、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 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
——福泽谕吉《脱亚论》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②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确立: 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
(1)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2)科教兴国; (3)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
知识讲解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进步性):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

日本改革历史

日本改革历史

日本改革历史[思路分析]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群岛国家。

全称日本国。

面积37.77万平方千米。

人口1.24亿。

主要为日本人,北海道约有2万阿伊努人。

通用日语。

神道和佛教较盛行。

首都东京。

公元4世纪出现奴隶制大和国,其势力曾达朝鲜半岛南部。

645年发生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唐朝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天皇制国家。

12世纪末由武士阶级掌握实权的“幕府”登上历史舞台,日本成为军事封建国家。

19世纪中叶以后,英、美、俄等国胁迫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

1868年倒幕维新派发动政变,推翻德川幕府,成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

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

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

1910年侵吞朝鲜。

1914年8月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与英、美交战。

1945 年8月无条件投降,美军进驻日本。

战后在占领当局主持下实行一系列改革。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60年代末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解题过程]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

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

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

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

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杀死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另立天皇。

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 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 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虾夷翌日自杀。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第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技术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资产 阶级工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 日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时就注意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治 初年,就在东京虎门设立了工学寮;这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工 业学校。继而在扎幌设立了农业学校、东京银座设立商业学 校、提倡职业教育。 在明治初年,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迅速,因初等教育属于草创 期,缺少职业教育基础,同时工商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此 并无迫切要求。但是,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一 步繁荣,职业技术教育才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的早期开办显示出日本教育者的先见之明。为日本 工商业发展提供需要人才上显出了主动性。
(一)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情况 1、幕府教育机构:



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中,成立最早的是昌平坂学问所(1631 年),它主要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 中心。 1793年以研习“和学”为内容的和学讲习所也属于幕府管理, 它排斥佛学、儒学和兰学等。 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开设了许多传播自然科学和“兰学”的 教育机构,如开成所是传授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言的学校、教 授荷兰医学的医学所、训练军事技能和海军的军舰操练所等 等。 这些设立较晚的学校,后来一些改组为日本近代大学。 幕府学校招收社会上层人士的后代,培养社会的高层次管理 人员和研究人员。
局限:



由于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故其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改革虽使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 由于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还有着广泛的 生存土壤; 日本传统文化“大和魂”——“和学”的根深蒂固, 使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军刀崇拜”、“发扬军威” 思想依然保存. 使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发展就带上了封建的军国 主义性质。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特点使其近现代 教育带上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918事变的历史文化考察

918事变的历史文化考察

918事变的历史文化考察918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

这次事变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还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留下了许多痕迹。

首先,我们来看看918事变对中国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事变发生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对中国政权和国土完整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这导致了中国政府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受损。

军事上,中国军队在事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使得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这次事变也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升级,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来看看918事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事变发生后,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遭到了破坏,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大量的中国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难民。

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日本在东北地区实施了殖民统治,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压制和改造。

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然而,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时期,中国人民也展现出了坚强和抵抗的精神。

许多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组织起来进行抵抗,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在东北地区,中国人民组织了各种地下抗日组织,进行了游击战和抗日游击战。

这些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激励着中国人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918事变的历史文化考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展开。

比如,可以探讨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以及对亚洲地区的影响。

事变后,中日关系陷入了长期的紧张和敌对状态,这对两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加剧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谴责。

这次事变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得中国的抗日斗争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zt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zt
第一节 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窳劣与国民党人的建设思路
国民党陆军的落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武器装备的窳劣。自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大小战争接连不断的状况并未较清季有多少变化。因此,增强强军事实力、提高武器装备水平一直为国民党当局以及大小军阀所重视。虽然清末民初时出现了不少兵工厂,但由于中国技术落后,国内仅能生产步、机枪、小型火炮之类的兵器,且在产量与质量上均不敷现实的需要,故只好仰赖外国供应军火。[11]据台湾学者陈存恭先生考证,从1912年至1928年,共有德国、日本、挪威、英国、波兰、俄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荷兰、奥地利、葡萄牙、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向中国供应了价值69,949,317两(海关银,约合国币46,693,825元)的陆军军火,这在无形之中使中国成了“万国兵器展览馆”![12]然而,由于外国列强的封锁与歧视,中国这所“展览馆”内的“舶来品”在品质上其实与国内生产的兵器并无多少差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中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趋恶劣:1929年中国陆军使用的100万杆步枪中,约达80%属于老旧破损、无法使用。[13]
第一节 德造装备的大量引进
第二节 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
第三节 国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严重缺陷及其影响
第三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1937.7--1945.9)
第一节 抗战初期武器装备的损耗与补充(1937.7—1938.12)
第二节 抗战中期的建设情况(1939.1—1944.12)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内容提要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对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较为重视,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31.9—1937.7为第一阶段,属平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对日备战与陆军整编的现实需要,在其成立初期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基础上,一边大量引进德造装备,一边积极谋求兵器自给,使国民党陆军的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观;1937.7—1945.9为第二阶段,是战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以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凭借外购以及战时的兵工生产与外国军火援助,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国民党陆军的装备水平,支撑了国民党陆军的抗日作战。但从历史的纵向角度看,国民政府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无论战前还是战时,均存在着严重缺陷。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日本也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多年,但为什么近代史上的中日差距会这么大,答案就是19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它奠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为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打下了基础。

那么 19 世纪 60 年代的明治维新是从哪些方面给日本带来了创新使得其强大了自身的国力和摆脱了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应从中获得什么深刻启示呢?从1868 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后,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的时代。

1871 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日本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回国后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这份考察记录详细的记下了西方先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日本日后的改革的方向与领域奠定了基础。

纵观西方文明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的全球航行,他们无不靠着王室的财政支持才完成了艰难的航海之旅。

因此,明治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是明治维新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改革都没有得到当时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如洋务运动,仅是封建贵族搞的一些形式上的改变,根本不能称之为改革,而清王朝往里面投入的财政资金也是少得可怜。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学习西方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取其“裨益于日本”者,并融合到传统文化中。

日本并不是照抄照搬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即历史学家称的“统制主义经济模式”。

在政治体制方面,在保证天皇绝对权力的基础上,又有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

在文化方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日本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因此日本明治维新也是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都没有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

其所代表的是本阶层的利益,而完全不顾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1【单选题】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A、3年B、4年C、5年D、6年我的答案:C2【单选题】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我的答案:A3【单选题】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1840年B、1846年C、1940年D、1946年我的答案:A4【单选题】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A、A《日本国志》B、B《劝学篇》C、C《日本变政考》D、D《康南海自编年谱》我的答案:C5【判断题】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我的答案:√6【判断题】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

我的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1【单选题】《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王晓秋B、康有为C、黄遵宪D、李大钊我的答案:A2【单选题】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A、A室町时代B、B幕末和明治初年C、C大正时期D、D战国时代我的答案:B3【单选题】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A、A魏源B、B罗森C、C黄遵宪D、D李鸿章我的答案:B4【单选题】“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A、高杉晋作B、中牟田仓之助C、伊藤博文D、日比野辉宽我的答案:C5【单选题】“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A、1840年B、1842年C、1860年D、1862年我的答案:D6【单选题】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A、A川端康成B、B佐久间象山C、C冈千仞D、D吉野作造我的答案:C7【单选题】《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林则徐B、魏源C、黄遵宪D、洪秀全我的答案:B8【判断题】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

我的答案:√9【判断题】《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8.7分10【判断题】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标题: 古代日本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和探索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日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对现代日本的影响。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讨论和研究项目,从而深入了解古代日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教案内容和目标:教案内容:1. 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环境2. 日本古代社会的阶层和等级制度3. 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统治者4. 古代日本的宗教和哲学思想5. 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建筑6. 古代日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特点,分析其对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并分析其对社会稳定和统治者权力的影响。

3. 研究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包括天皇制度、武士阶级和幕府体制,并评估其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4. 探索古代日本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包括神道教、佛教和儒教,并分析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5. 研究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理解其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6. 考察古代日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评估其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方法:1. 地图和图表:用于展示古代日本的地理以及社会等级和政治结构。

2.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像来激发学生对古代日本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兴趣。

3. 古代文献和史书:引用古代日本文学作品、历史记录和宗教经典,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古代日本的原始材料。

4. 实地考察和讨论: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和日本文化活动,以亲身体验古代日本的文化和传统。

5. 小组项目和研究报告: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和讨论,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步骤:学前准备:1. 引入古代日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提问。

2. 为教学资源和学生项目做好准备,确保有足够的材料和时间。

主体教学:1. 介绍古代日本的地理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分析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政治体制。

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

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
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
徐 勇
海峡两岸所讨论的侵华战争初期日军进攻方向, 实指日军在 战略进攻阶段, 如何通向其进攻顶点, 即攻占武汉的基本路线。 过 去在讨论中, 忽略对日本战略方向意图的考察, 本文拟综合考察其 历年计划方案, 缕析其基本线索。

武汉素称“九州通衢”, 为我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和最发达工 商业城市。控制了武汉, 即意味着控制了中国大陆腹心要地。武汉 所具的特殊战略价值, 早就引起了日本战略家的高度重视。 1887 年 2 月, 日本参谋本部要员小川又次大佐炮制《清国征讨方略》, 要 求在对华全面战争中, 派出一支战略大军协同海军, 利用长江通道 攻占武汉并设立战略集团司令部, 以达到“据长江”的“持久之计”。 这大概是日军统帅部最早的最为完整一份攻占武汉方案。① 其后日本以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 将此战略构想付诸实施。19 世纪末, 日本沿长江上溯, 掠得大冶铁矿及萍乡煤矿等多处利权。 1905 年 8 月,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确实扶植帝国在汉口方面之利 权, 并对清国将来之发展作好准备。”②1911 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日本乘机向武汉地区派驻军舰和地面部队, 于同年底组成“中清派
① (日) 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 载《抗日战争研究》1995 年第 1 期。 ② (日)《帝国陆军编制总览》, 芙蓉书房昭和六十二年版, 第 49 页。
·139·
遣军”(后称驻汉口守备队) , 首任司令官是尾野实信少将, 下属司 令部一个, 步兵 2—3 个大队, 另附机关枪队等。该部队成为插入① 中国中部腹心地区的一柄匕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侵入山东地区, 提出了旨在全面控 制中国的“廿一条”, 作战问题随之纳入陆军计划日程。1918 年, 日 本对 1907 年制定的《国防方针》作了第一次修改, 在原定攻势国防 方针的基础上, 要求作好对多国同时作战与持久作战的准备, 同时 还修订了《用兵纲领》和年度作战计划等方案, 提出了大规模侵华 作战构想, 其要点是: 待时机成熟, 要从近海四个方向进攻中国: 第一是满蒙地区, 中心范围在满洲南部; 第二是华北地区, 范围包括平、津以及从青 岛到济南的山东半岛; 第三是华东地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及杭州湾 等地; 第四是福建以南地区。 也就是这次修改, 规定要进攻中国腹 心要地武汉, 办法是以海、陆军部队与汉口的守备队相互呼应,“沿 长江逐次跃进”攻占汉口。② 5 年后, 日本的《国防方针》又作了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过的 《国防方针》, 明确对汉口的进攻方向:“以 (华北) 军沿京汉线南下, 与沿扬子江西进的 (华东) 军相互策应, 在汉口附近作战。”③ 华盛顿会议后, 日本在东方的扩张势头受到一定遏制, 22 年 5 月日本被迫将驻汉口守备队撤编。 但它仍然十分重视武汉的 战略地位。 1925 年日本组成大型军事调查团, 乘军舰对自上海至 武汉的长江各要点进行了大规模侦察, 调查团由参谋本部作战课 长火田俊六大佐为团长, 成员包括海陆军各分营作战、情报、要塞、船 舶等方面官员, 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正是这位火田俊六, 13 年后官 升大将, 出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直接指挥了进攻武汉之战。

军事历史研究

军事历史研究

军事历史研究军事历史研究一直是人们对过去战争与军事行动的探索与追溯。

通过对历史事件、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规律和军事思想的演进,为未来的军事决策提供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介绍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影响。

一、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军事历史研究对于国家和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总结出一些普遍适用的战争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分析未来的战争形势,为军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军事历史研究可以揭示军事思想的演进。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军事思想和战争哲学,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对战争的理解,为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最后,军事历史研究对于培养军事人才和提高战斗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历史战争的经验教训,军队可以吸取前人的智慧和教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军事历史研究也可以培养军事人员的历史意识和战略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军事职责。

二、军事历史研究的方法军事历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档案调查、口述历史采访等。

其中,文献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军事指挥、战术部署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考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历史战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了解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军事行动。

同时,实地考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档案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军事指挥、战略部署和军队编制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档案调查还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研究材料。

口述历史采访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当事人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教资面试历史面试题目(3篇)

教资面试历史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题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师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选拔出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师资格面试成为了一道重要的关卡。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理解、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题目内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请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唐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

2. 古代中国的经济(1)请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3. 古代中国的文化(1)请简述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唐宋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哪些成就?试举例说明。

4.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1)请简述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3)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

5.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请简述唐朝与日本、朝鲜等国的交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3)清朝时期,对外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

三、题目解析1. 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设立内朝,实行察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3)唐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实行科举制。

2. 经济(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铁犁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2)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政治稳定,交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3)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农业多样化,手工业技艺精湛,商业繁荣。

3. 文化(1)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战争史与军事思想心的摘要

战争史与军事思想心的摘要

战争史与军事思想心的摘要第一篇论文摘要: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建设强大国防的理论基础,是认识军事问题的思维工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整准确地认识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正确理解把握“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揭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规律,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前进具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军事历史论文摘要:研究军事历史要注重定量分析和数字严谨受中国古代著述中重定性而轻定量分析这-传统的影响,现在一些军事历史著述在表述上往往停留在基本定性的概念上,,缺乏精确的定分析。

这一缺陷使得很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受到影响,如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数及战果统计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损失数及战果统计等新的历史时期,在军事历史研究中应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

第三篇军事历史论文摘要怎么写:美军军官成长普遍得益于其军事历史素养美军军官在成长过程中都要接受较为专业的军事历史教育与训练在军方的大力提倡与要求下,美军军官普遍养成学习和研究军事历史、寻访考察古战场的习惯,他们从军事历史中习得战争规律,汲取智慧、信心和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可以说,丰厚的军事历史素养在美军军官成长中起到了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篇摘要范文:美军军事历史研究工作析评美军军事历史研究机构、研究力量、研究理念、研究成果在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军把军事历史作为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甚至是主要方面军对军事历史及军史研究的价值功能定位很高,认为军事历史研究可以揭示治军统兵和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传承军事文化、促进军事历史教育和军队传统教育。

第五篇军事历史论文摘要范文:新中国军事教育发展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军事学术界对新中国军事教育发历史的研究存在-定局限,如缺乏对其发展主线的研究和把握,对阶段划分大都以新中国的政治进程为依据,而不以军事教育自身逻辑进程为依据,对新中国军事教育史的研究也多是对历史事实或历过程的描述。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日本思想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不少思想家接受了中国的思想,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接受了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思想的思想家更是对江户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的思想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传播主要是通过中国明代的《学蔀通辨》一书。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对王阳明的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和解释,成为了日本思想家们接触王阳明思想的主要途径。

日本的江户时代思想家们对《学蔀通辨》的接受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历程,这些历程展现了江户时代日本思想家对王阳明思想的理解和创新,对日本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户时代日本思想家对《学蔀通辨》的接受可以分为“尊朱”和“辟佛”两个阶段。

在“尊朱”阶段,日本的思想家主要是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尊重和崇拜。

他们认为王阳明的思想是高深的真理,是对心性的深刻解释,对于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阶段,一些日本思想家如宫本武藏、中江藤吉等都积极传播王阳明的思想,将其理论与日本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成为了江户时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

随着对王阳明思想的深入研究,一些江户时代的思想家开始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辟佛”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些日本思想家认为王阳明的思想存在一些局限和缺陷,他们试图通过超越王阳明的思想,寻求新的思想路径。

大岗谨和西田幽湖等思想家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对心性、人性、道德修养的理解和见解,开创了新的思想领域。

在整个江户时代,日本思想家对《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从崇拜到超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江户时代的思想家不仅吸收了王阳明的思想,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为日本的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户时代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既是对王阳明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日本思想文化的独特表现。

中日研究关系

中日研究关系

选择题: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那一年发生的1868年2、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日本3、近代日本什么时候开国1854年4、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5年5、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喊出了的口号以日本为师6、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中日7、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日本变政考8、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1840年9、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1842年10、日本是哪一年被美国打开大门的1854年11、观光游记的作者是谁冈千仞12、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着作王晓秋13、近代日本第一艘官方的访华贸易船的名字是什么千岁丸14、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罗森15、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幕末和明治初年16、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冈千仞17、“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1862年18、“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伊藤博文19、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20、甲午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21日本被哪个国家侵略,被迫开国美国22、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作者是谁王芸生23、中日交流方面对日本产生影响的书籍海国图志24、1876,与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围绕制度和服装等方面变革进行辩论的日本公使森有礼25、东瀛诗选的作者余樾26、东瀛诗选的作者是俞樾27、东瀛诗纪的作者是俞樾28、“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的作者是黄遵宪29、以下属于明代的着作的是日本考30、中国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朝代是汉31、历史研究用从什么开始研究史的调查32历史研究的基本功是什么搜集、研究史料33以下着作不是王晓秋的是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34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从史料和史实出发得出观点和结论35历史研究在确定课题之前的首要工作史的研究36小方壶舆地丛钞里日本游记的作者筱圃37明治维新后,中日两国建交的时间是1871年38海国图志有几个版本339中日通商条约签订于哪一年1871年40中国着作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是汉书41王晓秋教授所讲的中日认识观变化的时间范围是多少1840-1919年42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称日本由对马岛、萨摩和组成长崎43中国华夷意识之下,士大夫对日本存有轻视之心,将日本成为倭国44日本由几个较大的岛屿组成445以下那部史书中有最早对日本的记载汉书46东倭考的作者是金安清47东倭考的作者是谁金安清48近代中国最早对明治维新的评论中,肯定的是以下哪本着作东倭考49李鸿章对明治维新的看法是什么赞成,但是对其藐视中国担忧50日本近事记的作者是陈其元51中国人对日本明治维新最早评论的两本书是日本近事记和东倭考52明治维新后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位中国官员李圭53东游日记的作者是王之春54淮军的创始人是李鸿章55日本地理兵要的作者是姚文栋56中国近代出版的第一本详细的日本地理书籍是日本地理兵要57日本琐志的成书时间是1879年58日本地理兵要的作者是谁姚文栋59以下着作是近代中国人对日本认识的里程碑的是日本国志60海外游历史傅云龙关于日本的调查研究报告游历日本图经61东槎闻见录的作者陈家麟62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一部详细的日本地理书日本地理兵要63清国兵要地理志讲的是什么内容地理形势6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94年65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66东游日记的作者是谁黄庆澄67以下着作赞颂明治维新的是东游日记68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马关条约69日本书目志的作者是康有为70近代19世纪末中国人日本观变化的关键明治维新的成功71以下不是关于中国人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书籍东游从录72考察东瀛农工记的作者潘学祖73我的日本观的作者戴季陶74刘师培执笔写作的关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亚洲现势论刊登在义报75二十一条提出于哪一年1915年76亚洲现势论的作者是谁刘师培77光绪进行变革的蓝本是什么日本变政考78美国强迫日本开国后,签订的条约是什么神奈川条约79国是三论的作者是横井小楠80“千岁丸”访华的时间是1862年81“我九天西京炎凉饱看”出自周恩来的四次游圆山公园82 1862年日本的年号是什么文久83德川幕府时代又称为什么时代江户时代84 1862年是清朝的同治元年,在日本是文久二年85游清五录不包括东夷行录86东行先生遗文的作者是高杉晋作87以下是“千岁丸”成员的是高杉晋作五代友厚中牟田之助都是88日本骑兵队创建人中牟田仓之助89“千岁丸”上有位翻译;790“千岁丸”到达中国的地方时哪里上海91“千岁丸”上随行的藩士,不包括以下哪一个桂小五郎92“千岁丸”是日本从哪个国家购买的英国93松本卯吉来日与日本的熊本藩94访华“千岁丸”上的幕府官员有沼间平六郎95 1862年日本幕府在长崎购买的名叫阿米斯得号的商船来自英国96“千岁丸”上有位日本幕府官员897“千岁丸”原本是一艘制造的商船英国98“千岁丸”访问中国的港口是上海99“健顺丸”访问中国的时间是1863年100以下不是“千岁丸”成员的是伊藤博文101跟随千岁丸来中国的藩士,怎样与中国人交流笔谈102纳富介次郎是哪个藩的藩士佐贺藩103外情探索录是谁的着作高杉晋作104中国人马全向高山晋作推荐的书是佩文韵府105纳富介次郎在中说中国人对日本人“可能是由于笔语谈论,意味相通之故”较西人和善上海杂记106高山晋作在上海买的书籍报刊不包括几何学107游清五录的作者是高杉晋作108高杉晋作是谁的学生吉田松阴109高杉晋作创立了以下什么齐兵队110以下属于尾张藩的藩士是日比野辉宽111以下属于长州藩的藩士是高杉晋作112没鼻笔语的作者是日比野辉宽113以下着作不是高杉晋作的是东游日记114以下不是中牟田仓之助写作的作品是从长崎到吴淞航行日记115没鼻笔记的作者日比野辉宽116奇兵队的组织者是高杉晋作;117赘疣录的作者是谁日比野辉宽118以下人物指出,太平军被镇压,英法会侵犯日本的是久坂玄瑞119上海滞在中杂录的作者是谁中牟田仓之助120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有20卷121日本人将太平军称为:长毛贼122解腕痴言的作者久阪玄瑞123赘疣录的作者是日比野辉宽124清国上海见闻录的作者是峰源藏125日本在锁国时期开放的港口是长崎126日本关于中国鸦片真正最早的消息记录是哪一年1839年127不是关于鸦片战争风说书的日本书籍和兰阿片单报128蒙问今为阿片一件的作者周蔼亭129 1839年的“和兰风说书”是最早提供中国消息给日本的风说书第二次烟片战争130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鸦片战争131日本幕末对外采取什么政策锁国政策132二十一条提出的时间是年1915133日本在德川时期通商的国家有荷兰134海外新话拾遗的出版时间是1849年135以下是日本人描述鸦片战争着作的是海外新话136以下选项不属于海外新话卷首内容的是东游日记137判断题:1、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对2、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对3、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展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对4、日本国志的作者是康有为;错5、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对6、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着作是日本人错7、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8、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对9、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10、“千岁丸”访华是在1862年;对11、近代日本第一艘官方的访华贸易船是“千岁贡”错12、日本民间作家以太平天国为题材写作的军谈小说是云南新话对13、日本比中国更早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错14、戊戌维新在明治维新之前;错15、日本的广大有志之士是支援和同情辛亥革命的;对16、辛亥革命鼓舞了日本人追求自由民主运动;对17辛亥革命间接推动了日本大正初年的护宪运动和大正政变;错18、中日关系史是介于中国史和日本史之间的边缘学科;对19、研究历史要开拓自己的领域,研究前人留下空白的领域; 对20研究日本史要切忌空话,从实际做起;对21海外拾遗是日本江户时代描写鸦片战争的小说对22广泛阅读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功错23明治维新后日本于1870年派遣使节来华;对24中国是最早认识日本和记录日本历史的国家;对25中国是最早认识日本的国家;对26一部中日关系史就是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历史;对27古代中国对日本的认识进展是十分缓慢的;对28宽永通宝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货币错29中国是最早认识和记载日本历史的国家对30日本近事记对明治维新持反对态度;对31日本近事记写于1874年;对32陈其元的日本近事记中把日本的明治维新看成是推翻国王,篡权夺位的行为;对33中国首任驻日大臣是何如璋对34金安清对日本明治维新持完全否定的态度错35东倭考对明治维新持正面态度;对36明治维新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37中国人对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文化赞成,而对改革政治制度不赞成;对38日本国志的作者是戴季陶错39诗句“国法纷纷日逐更,究依何国没权衡”出自四明浮槎客的竹枝词;对40东槎见闻录的作者是陈家麟;对41日本国志的作者是黄遵宪;对42扶桑两月记的作者是罗振玉;对43日本变政考的作者是康有为;对44近代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加快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过程;对45梁启超记东侠中的“东侠”是指日本的倒幕派错46近代着名语言文字学家罗振玉在1901年考察日本时写下扶桑两月记一书对47明治维新后,中国个阶层都对明治维新持肯定看法;错48中国维新运动的启蒙读物是梁启超的日本国志错49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不断升华;对50警告全国父老书是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发表的;对51刘师培是近代较早批判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对52在文集中提出“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的作者是李大钊对53幕末时代是指明治维新前德川幕末的末年对54幕府时期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对55长崎是幕末日本与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对56日本的幕末是指江户时代末年对57日本的东行先生是指日本的伊藤博文;对58“千岁丸”访问上海时挂了三个国家的旗帜;对59日本闭关锁国时期只跟中国通商;错60“昆布”即是中国的海带;对61“千岁丸”上的西文翻译叫做“兰翻译”;对62日本西文翻译叫做兰通词对63“千岁丸”上有52名日本人错64“千岁丸”在上海停留了大概2个月左右;对65“千岁丸”在中国的贸易并不理想;对66近代上海人把艺人说书的地方叫做“书场”对67高山晋作写作的“临敌勉强武与文,他年应有建功勋”是送给中国陈钦错68幕末时期,日本的知识分子基本都可写汉字对69沪上笔语的作者是名仓予何人;对70民间把太平军成为长毛对71奇兵队的组织者是高杉晋作;对71清国上海见闻录的作者是峰源藏;对73将上海称之为“支那第一繁盛海港”的是高山晋作对74峰源藏是日本的贺前藩错75日本藩士在上海之行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军事的虚弱;对76日本藩士不赞成太平天国对孔孟之道的批判;对77幕末时期,日本严禁天主教对78高山晋作对太平天国持反对态度对79外有洋夷猖獗,内有贼匪煽乱”出自日比野辉宽的没鼻笔记错80日本通过风说书得知中国鸦片战争的消息;对81日本在德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对82鸦片战争对世界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83幕末长崎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对外交流的唯一地区;对84中国商人的报告唐风说书又称为清商口单;对85海外新话是日本江户时代描写鸦片战争的书籍对86鸦片战争后,日本幕府是通过风说书得知鸦片战争的消息的对87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把鸦片叫做阿荷蓉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军事思想史的考察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室主任潘俊峰《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日本军事思想是日本国家和统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在古代至现代各历史发展阶段,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它反映了日本军事领域发展变化的进程。

一、日本古代军事思想公元1世纪,日本已经有奴隶制国家。

3世纪初,出现邪马台国。

3世纪中叶,兴起大和国。

大和国经过不断战争,征服其他部落国家,在5世纪统一日本。

从3世纪至6世纪,日本史称大和时代。

大和时代,以大王和后来天皇为首的奴隶主阶级已建立起称为舍人之军(保卫天皇)、(护卫朝廷)、门部之军(守卫皇室)的军队。

军队的任务是,对内以武力镇压奴隶的反抗;对外发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日本最初的国史《古事记》(712年编成)、《日本书纪》(720年编成)记载着日本奴隶社会时期有关战争的神话、传说,例如神武天皇平定大和,景行天皇西征熊袭。

日本武尊西征熊袭和东伐虾夷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不是真正的历史,但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奴隶主阶级以战争手段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和对外实行扩张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初步认识。

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东征大和,以“恢弘天业”、“光宅天下”为自己的使命,在孔舍卫坂对长髓彦之战中改向日战法为背日战法:“今我是日神子孙,而向日征虏,此逆天道也。

不若退还示弱,礼祭神祗,背负日神之威,随影压摄。

如此则曾不血刃,虏必自败矣。

“这一方面表明日本民族当时对日神的祟拜,也反映不以天命观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

日本武尊西征熊袭之际,景行天皇赐诏:“愿深谋远虑,探奸伺变,示以威,怀以德,不烦兵甲而自臣隶”。

日本武尊答曰:“今亦赖神祗之灵,借天皇之威,往临其境,示以德教。

尚如有不服,则举兵击之。

“这说明当时在战争指导上已不乏谋略。

日本古代受中国军事思想的影响极深。

大和时代,中国的军事理论片断和零星谋略思想似已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527年,筑紫磐井叛乱,继体天皇1下诏:“良将之军也,施恩推惠,恕已治人,攻如河决,战如风发”。

“大将,民之司命,社稷存亡,于是乎在。

”这些字句的使用,显然是受了中国古代兵书《三略》、《孙子》思想的影响。

671年,日本为50余名来自朝鲜半岛百济的归化学初熟谙中国兵法,者叙位,其中4名—谷那晋首、木素贵子、忆礼福留、593至794年,是日本历史上的飞岛和奈良时代。

这个时期,日本模仿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

当时,中国隋、唐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和发展,引起日本统治者的极大兴趣。

他们不断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把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文化、宗教艺术带回日本。

中日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为中国军事制度、军事理论著作在日本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日本军事思想史从此进入以学习、吸收、运用、发展中国军事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东洋兵学时期“。

吉备真备(693—775年)在传播中国军事思想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两次西渡中国,在中国留学19年,在潜心钻研中国经史诸学的同时,对中国兵学亦有很深造诣。

他回到日本后,向朝廷献中国弓箭,传授中国兵法。

760年,淳仁天皇”遣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成等六人于大宰府,就大贰吉备真备,令习诸葛亮八阵、孙子九地及结营向背。

“吉备不仅在传播中国军事思想上功绩卓著,在运用中国兵学知识于军事实践方面也成就斐然。

759年,他于筑前建怡土城。

761年任西海节度史,负责日本西部防卫,依中国兵法加强了西日本的防卫体制。

764年,运用《孙子兵法》的”兵之情主速“等作战原则,平息了惠美押胜的叛乱。

飞鸟、奈良时代,日本军事制度以中国隋、唐军制为蓝本。

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718年制定《养老律令》。

律令制度下,中央实行卫府制,地方实行军团制。

卫府以左右兵卫府、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划分,构成朝廷的亲卫军。

军团“数郡设一”,“同户之内、每三丁取一丁“。

军团兵力以千人为原则,由大毅、少毅统率。

下设校尉、旅帅、队正等职,各领兵200人、100人、50人不等。

弓矢、刀等武器由兵士自备,弩及矛等由军团置办。

军团编步兵队、骑兵队,作战时以步兵队的集团密集战法为主,骑兵队的单骑战法为辅。

兵士至大毅,一律免除庸(劳老幼、杂(杂役)、摇(摇役)。

国防上重要的边境地区,设城、栅,配镇兵、栅户。

中央设兵部省,专司官兵、军马、武器、战船、船具的管理与补充。

上述军事制度自奈良时代初期实行,延续230余年无大变,直至10世纪中叶平安时代中期方为武士制度所取代。

2飞鸟时期,日本曾发生白村江之战和壬申之乱两次规模较大的战争活动。

660年,日本为实现控制朝鲜半岛的野心,以援助百济为名,发兵进犯新罗。

新罗求援于中国唐朝。

663年,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在白村江江口(今锦江口)交战。

唐水军以优势兵力,先机制敌,连战皆捷。

日本舟船400余艘被焚,”烟火烛天,海面为赤“。

这次战争之后,日本奉行400余年的对朝鲜半岛的扩张主义政策发生变化,不敢再有异志,而专心本国的防卫。

这使朝鲜半岛以后近900年再无日本兵犯之患。

白村江之战是日本历史上有稽可考的最早的海战。

在日本军事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壬申之乱发生于672年,是日本大化革新后的一次皇位之争,也是革新势力对旧势力的一次战争。

战争结果,革新势力获得胜利。

壬申之乱,在日本战史上开大军攻防作战的先河。

革新势力一方迅速动员兵力,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行动,是战争获胜的首要原因。

794—1192年,日本史称平安时代。

这一时代,日本已存大量中国军事理论著作。

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897年),藤原佐世依敕命所撰《日本国图书目录》,已收《司马法》、《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记》、《黄帝蚩尤兵法》、《魏武帝兵书》、《梁武帝兵法》等中国兵书近30种。

如此之多的中国兵书传入日本,为日本学者、军事将领学习中国军事理论创造了条件。

学者间研读中国兵书成风,其中,对孙吴韬略的研读更为热烈。

平安时期,日本学者间研读中国军事理论著作最有成绩者,当推大江匡房(1041—1111年)。

大江匡房利用其家世代掌管朝廷藏书之便,博览中国诸家兵书,体会颇深,被后人誉为“兵学之祖”。

相传由他及其后代所著《斗战经》,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斗战经》的特点是,虽受《孙子兵法》影响而不唯《孙子兵法》。

《斗战经》针对当时日本某些学者机械理解《孙子》思想,对《孙子》的某些论断产生误解,陷入权谋术策的倾向,提出“汉文有诡谲,倭教说真锐”的观点。

后人评《斗战经》“弘扬日本民族兵理”,“不在奇,不在正,不在权,不在谲,与天地同于理,与阴阳合于化”,"乃日本之国风也"。

《斗战经》的问世,也是日本平安时代文化形态由"唐化文化"向"国风文化"转变中在军事理论界的反映。

《斗战经》全书共53章。

其内容不乏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思想。

例如书中提出了势和力是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的观点("龙腾太空乃势,鲤登龙门乃力,无力则不能用术。

");精神因素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的观点(“一心与一气,乃兵胜之根。

”);弱能克强、寡能敌众的观点(“小虫持毒天性乎,以小势讨大敌亦然。

”)。

此外,对灵活机动(“鼓头无仁义,刀刃无常规。

”)、大胆果断(“取倍取,舍倍舍,四顾狐疑非智者所依。

”)、避实就虚(“单兵攻急,胜击毒尾。

”)3等作战原则也有论述。

反映了战略战术的某些规律。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日本传统天命思想、中国老庄思想、阴阳五行迷信思想的影响下,该书也带有浓重的唯心主义色彩。

平安时期,中国的天文、气象、阴阳、五行书籍也大量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学者研读的对象。

这类书籍反映出的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同日本民族固有的含神秘和迷信色彩的信仰相结合,不仅对日本民族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渗透到战争与军事行动中来。

日本军事将领普遍地依靠阴阳师占卜天文、气象、日时、方角,预卜战争的胜负,决定军队的部署和指挥。

这种基于对自然界规律无力认识而出现的唯心主义用兵方法,后来,竟发展为在日本古代军事思想中居一席之地的占候术。

平安时代后期,日本封建庄园制度获得发展。

各地的封建贵族,为了反抗官府,镇压农民起义,扩大私有领地,积极建立自己的武装。

他们将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武士集团。

这样,在日本社会中便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武士。

武士是地方豪族的“私兵”,他们寄生于地方豪族,祟尚在战场上为主人尽忠的“贵名誉、重廉耻”的武士精神。

武士的出现,导致日本全国统一的军事制度的崩溃,导致传统的战术方式的改变—以步兵为主力的集团密集战法让位于以骑马武士为主力的骑兵拚杀战法,也导致武士道精神的萌芽。

11世纪,日本地方豪强形成两个强大的集团:一个是在关东称霸的源氏,一个是在关西称霸的平氏。

这两个集团为争夺中央政权,率领集结于他们门下的武士集团,进行了持续百年之久的战争。

战争中,军事将领们积极地将所学中国军事理论知识运用于指导作战,创造了一些著名的战例。

1062年,源义家(1039年—1106年)在厨川之战中,运用《孙子兵法》的火攻战法,“以夷制夷”的策略,“围师必厥”战法,大破敌阵;在后三年之战(1083—1087年)中,以《孙子兵法》的“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的论断,识破敌计,避开敌之伏兵。

源义家曾以大江匡房为师,热心学习《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的运用达到很高的水平。

1183年,源义仲(1154—1184年)在俱利伽罗之战中,运用中国春秋战国名将田单创造的“火牛之计”,以弱胜强。

1184—1185年,源义经(1159年—1189年)在一之谷之战和屋岛之战中,运用《孙子》“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创“奇袭战法”,屡战屡胜,被后人称为“军事天才“。

这些成功的战例,丰富了日本军事指挥艺术的宝库,是日本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日本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中世军事思想41185年,源氏集团最后战胜平氏集团,1192年,源赖朝(1147年—1199年)自封为日本最高将领“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军事政府”幕府“,日本史进入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年)。

镰仓时代,日本民族曾遭到异民族大举入侵,在日本领土上掀起过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1274年,元朝忽必烈派兵3.3万、战船900艘进攻日本,因遭台风,未获成功。

1281年,忽必烈遣兵14万、战船4400艘,再次出征日本。

由于受到当时幕府“执权”北条时宗(1251一1284年)的奋力抵抗,加之又遭飓风,结果战船损失4200艘,兵员损失4/5以上,被迫撤退。

两次战争,日本虽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得胜利,但是,其军事思想却受到猛烈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