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探索未知的反应: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下)
1. 反应原理综合类: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象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2. 有机化学合成类: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
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例题1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H(g)(1)反应②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 A________K B(填“>”“<”或“=”)。
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用K1、K2表示),反应③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醇燃料电池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Al — Ag 2O 电池是应用广泛的鱼雷电池,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探究盐类水解规律
答案:C
2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Na2CO3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 (2)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 如配制 FeCl3 溶液时,先将它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至指定浓度;配制 CuSO4 溶液时,加入少量的 H2SO4,以抑制 Cu2 水解。
+
HCO3 +OH 。
- -1 + - + - - + - + - - + + - + - + +
H2SO3+OH H +SO3
2-
-
① )
②
-
向 0.1 mol· L
的 NaHSO3 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 c(HSO3 )增大 B. 加入少量 Na2SO3 固体,则 c(H )+c(Na )=c(HSO3 )+c(OH )+ c(SO32-) C. 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 + + + - - +
入 MgO 或 Mg(OH)2 等,导致水解平衡右移,生成 Fe(OH)3 沉淀而除去。
(答题时间:30 分钟)
1.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2.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 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 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 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
可逆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 吸热 →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 微弱 →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
- -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 形成盐的酸或碱的强弱。对应的酸或碱越弱就越易发生水解。 如:酸性:CH3COOH>H2CO3 关系为 pH(Na2CO3)>pH(CH3COONa)。 (2)外因 ①温度、浓度 条件 升高温度 增大 c(盐) 稀释 ②外加物质 外加物质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取决于该物质的性质。 外加酸碱 外加物质 酸 碱 水解程度的影响 弱酸根离子 增大 减小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掌握金属晶体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1. 金属键“电子气理论”(1)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一种“巨分子”。
(3)金属键的强度差异很大。
2. 金属键的特征及其强弱的影响因素(1)金属键的特征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晶体中的电子不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而几乎是均匀地分布在整块晶体中,因此晶体中产生所有金属阳离子与所有自由电子之间“弥漫”的电性作用,这就是金属键,因此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①金属阳离子的半径。
②金属阳离子的电荷数。
③金属阳离子(原子)的堆积方式。
由于金属键是产生在自由电子(带负电)和金属阳离子(带正电)之间的电性作用,所以金属阳离子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金属键越强。
例如,熔点:Li>Na;Al>Mg>Na。
由于堆积方式影响空间利用率,所以它也是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4.二、石墨——混合晶体1. 结构特点——层状结构(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
所有碳原子的2p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电子可在整个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 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例题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氢、碳、氮、铜。
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元素能形成原子晶体单质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能形成金属晶体的是________。
2. 元素Y、Z组成的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化学式为________,其硬度比晶体硅________(填“大”或“小”)。
3. 一种由元素W与Au组成的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结构。
其晶胞中W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W原子与Au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W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等效平衡
一、等效平衡1. 定义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以不同投料方式(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进行反应,只要达到平衡时相同组分在混合物中的百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2. 特点(1)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2)相同条件下,如果不同状态能相互转化,那这几个状态一定能达到相同的平衡。
3. 判断方法“一边倒”——将所有的状态,正向进行到底或逆向进行到底,然后进行对比,进行判断。
二、等效平衡的规律⑴规律之一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可变的反应,例如:N 2(g )+3H 2(g )2NH 3(g )① 2mol 6mol 0 NH 3%=a② 0 0 4mol NH 3%=b③ 0.4mol x y NH 3%=c④ 1mol 3mol 0 NH 3%=d⑤ amol bmol cmol NH 3%=e分析:(1)①给的状态全是反应物,所以下面的状态全部逆向到底,再与①对比。
(2)如果②逆向到底,与①完全一样,所以①②等效,即a=b 。
(3)如果③与①等效,即c=a ,可以将③逆向到底变成①,得⎪⎪⎩⎪⎪⎨⎧=+=+623224.0y x y ,此时x=1.2mol ,y=3.2mol 。
(4)④相对于①来说,初始量成比例减少,压强减小,所以达到的平衡相对于①来说是逆向移动,NH 3%减小,即d<a ,所以④与①是不等效的。
(5)如果⑤与①等效,即e=a ,应该将⑤逆向到底变为①,此时满足⎪⎪⎩⎪⎪⎨⎧=+=+62322c b c a 。
规律: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等效。
(2)规律之二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反应,例如H 2(g )+I 2(g )2HI (g )① 2mol 3mol 0② 0 1mol 4mol③ 4mol 6mol 0④ amol bmol cmol分析:①给的状态全是反应物,所以下面的状态全部逆向到底,再与①对比。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攻克——有机推断
1. 确定官能团的方法物质及二糖、多糖;其中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均能水解的物质含有酯基或、—CHO、及苯环上含有侧链的物质(2)根据反应数量关系确定官能团的数目②2—OH(醇、酚、羧酸)H2③2—COOH CO2,—COOH CO2(或二烯、烯醛)—CH2CH2—⑤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含有1个—OH;增加84,则含有2个—OH。
即—OH转变为—OOCCH3。
⑥由—CHO转变为—COOH,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若增加32,则含2个—CHO。
⑦当醇被氧化成醛或酮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小2,则含有1个—OH;若相对分子质量减小4,则含有2个—OH。
(3)根据性质确定官能团的位置①若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OH”;若能氧化成酮,则醇2分子中应含有结构“”。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一卤代物的种类可确定碳架结构。
④由加氢后的碳架结构,可确定“”或“—C≡C—”的位置。
⑤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聚酯,可确定有机物是羟基酸,并根据环的大小,可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
2.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
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揭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化学平衡移动1. 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 过程:外界条件改变了υ正和υ逆,使υ正≠υ逆。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υ正>υ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υ正=υ逆,平衡不移动。
(3)υ正<υ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浓度(1)结果: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原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υ正变大,υ逆不变,故υ正>υ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瞬间υ正不变,υ逆变小,故υ正>υ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3)图象:对于N 2(g)+3H2(g)2NH3(g),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反应物浓度。
2. 压强(1)结果:对于非等体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等体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原因:转化成浓度分析。
对于N 2(g)+3H2(g)2NH3(g),体积变小,增大压强,所有气体浓度都变大,但反应物系数和较大,故反应物浓度增大得更明显,υ正>υ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也就是平衡向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方向移动。
对于H 2(g)+I2(g)2HI(g),不管体积变小还是变大,所有气体浓度变化量相同,故υ正与υ逆仍相同,平衡不移动。
(3)图象:对于N 2(g)+3H2(g)2NH3(g),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
对于H 2(g)+I2(g)2HI(g),t1时刻改变条件为增大压强。
3. 温度(1)结果: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原因:首先温度对υ吸影响大于对υ放的影响。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υ吸、υ放都变大,但υ吸变化更大,故υ吸>υ放,平衡逆向进行,即向吸热方向进行。
(3)图象:对于N 2(g)+3H2(g)2NH3(g) ΔH<0,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1.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可逆反应:(1)化学平衡分析过程中常用到4个:N2+3H22NH3、2SO2+O22SO3、2NO2N2O4、I2+H22HI。
(2)几种水参加的反应:Cl2+H2O HCl+HClO、CO2+H2O H2CO3、NH3+H2O NH3·H2O。
(3)弱电解质的电离。
2. 化学平衡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 化学平衡特点:(1)动——指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2)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υ正=υ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3)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再改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均与原平衡不同。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1. 通过速率进行判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即υ正=υ逆。
(2)不同物质,分别代表的υ正和υ逆之比等于系数比。
如,对于恒温恒容下的N 2(g)+3H2(g)2NH3(g),下列说法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υ消耗(H2)=υ生成(H2)。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原电池
置Ⅱ能避免能量损耗;装置Ⅱ中盐桥的作用是提供阴阳离子定向移动的通路,导电。
四、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七种方法
1. 由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情况下,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在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 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 根据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
- - - - - - - -
-
差别进行发电, 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Ag+Cl -e =AgCl
3
- -
B. 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 转移 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意在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转移情况和溶液中离子的 移动情况。电池的正极得电子,A 项错误;每生成 1mol Na2Mn5O10 确实转移 2mol 电子;阳 离子向正极移动,C 项错误;Ag 化合价升高形成 AgCl,AgCl 是氧化产物,D 项错误。 答案:B
五、原电池原理的四大应用
应用一: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而活动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如有两种金属 A 和 B,用导线将 A 和 B 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 察到 A 溶解,而 B 上有气体放出,则说明 A 作负极,B 作正极,则可以断定金属活动性 A >B。 应用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由于形成了原电池,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如 Zn 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 加少量 CuSO4 溶液,形成 Cu-Zn 原电池,加快反应进行。 应用三:设计原电池 设计原电池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1)必须是能自发进行且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氧化还原关系找出正负极材料(负极就是失电子的物质,正极用比负极活泼 性差的金属即可,也可以用石墨)及电解质溶液。 ①电极材料的选择: 在原电池中,选择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 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一般来说,负极应该跟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 发生反应 (如溶解于溶液中的空气) 。 但如果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 (中 间连接盐桥) ,则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在 CuZn 构成 的原电池中, 负极 Zn 浸泡在含有 Zn2 的电解质溶液中, 而正极 Cu 浸泡在含有 Cu2 的电解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上)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题型基本固定。
作为高考化学压轴试题主要有四种类型:化学实验综合类、工业合成流程类、反应原理结合类和有机化学合成类。
1. 化学实验综合类: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联系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2. 工业合成流程类: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
题头一般简单介绍以何种物质(主要成分是什么、含什么杂质等,要注意一些关键信息)为原料制备哪种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题干部分则是工业制备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题尾部分则是根据工业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命题者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
对于学生解题需要的未学过的信息在三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审题时须全盘考虑。
例题1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
A. KSCN溶液和氯水B. 铁粉和KSCN溶液C. 浓氨水D. 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 +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 g。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攻克——工业流程题的满分攻略
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是无机框图题的创新,题目常常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将化学工艺流程进行简化,与化工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中的常考题型。
这类试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化学实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题型结构1. 化工流程线路示意图(1)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2)2. 涉及问题(1)原料的预处理。
(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溶剂等)。
(3)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热、电化学等)。
(4)绿色化学问题(物质循环利用、废物的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充分利用等)。
(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二、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1. 解题方法(1)首尾分析法: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分段分析法: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业流程题,用分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交叉分析法: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这种题适合用交叉分析法。
就是将提供的工业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划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2. 答题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巧妙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平衡常数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 (g )+nB (g )pC (g )+qD (g ),化学平衡时,有K )B (c )A (c )D (c )C (c nm q P =⋅⋅ (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但非水溶液中,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如,CaCO 3(s )CaO (s )+CO 2(g ) K =c (CO 2)Cr 2O 72-(aq )+H 2O (l )2CrO 42-(aq )+2H +(aq )K =)CrO (c )H (c )CrO (c 272242-+-⋅(2)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数值单位也不同。
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时,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就没有意义。
规律:三个方程式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1、K 2、K 3。
如果③=①+②,则K 3=K 1·K 2;如果③=①-②,则K 3=21K K ; 如果③=①×2,则K 3=K 12;如果③=2①,则K 3=1K ; 如果③=-①,则K 3=1K 1。
3. 意义: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般来说,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不能发生;10-5<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注意:平衡常数数值大小只能预示某可逆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最大限度,但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突破盐类水解的应用
一、盐类水解的应用1. 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如FeCl3溶液显弱酸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2)配制某些盐溶液某些盐在配制溶液时因水解而浑浊,需加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配制Na2Si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
(3)保存某些盐溶液某些盐水解呈碱性,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粘结,用玻璃试剂瓶贮存时,不能用玻璃塞,必须用橡皮塞,如Na2CO3溶液。
(4)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等因互相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5)某些较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的反应如镁与NH4Cl水溶液的反应。
镁在常温下不易与水发生反应,但将镁粉放入氯化铵的水溶液中有氢气放出,这是因为氯化铵中NH4+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NH4++H2O NH3·H2O+H+,金属镁与H+反应产生H2。
(6)判断蒸干、灼烧溶液所剩固体的成分①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蒸干CuSO4(s)。
类似的还有Al2(SO4)3、Fe2(SO4)3、MgSO4等。
②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Al(OH)3−−→−灼烧Al2O3。
类似的还有FeCl3、MgCl2、CuCl2等。
③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NaH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但NaHCO3在灼烧过程中分解变为Na2CO3。
④考虑盐受热是否分解,如Ca(HCO3)2、NH4Cl、NH4HCO3、(NH4)2S等固体受热易分解。
2.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原因是加热促进CO32-水解:CO32-+H2O HCO3-+OH-,使溶液碱性增强,更利于油污中油脂的水解。
(2)可溶性铝盐或铁盐作净水剂如,明矾净水。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突破之化学平衡
【特别提醒】(1)可逆反应中有“三同”:相同条件;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2. 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例题1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 2、O 2、SO 3浓度分别为0.2 mol/L 、0.1 mol/L 、0.2 mol/L ,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 SO 2、O 2分别为0.4 mol/L 、0.2 mol/LB. SO 2为0.25 mol/LC. SO 2、SO 3均为0.15 mol/LD. SO 2为0.24 mol/L ,SO 3为0.14 mol/L解析:本题可用极限法。
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假设反应由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建立。
0.2 mol/L SO 3全部转化时,SO 2和O 2浓度才是0.4 mol/L,0.2 mol/L ;A 项错误,SO 2的浓度应在0~0.4 mol/L 之间;B 项正确。
根据S 元素守恒,二者浓度不可能均为0.15 mol/L ,其浓度之和应为0.4 mol/L ,C 、D 两项都不正确。
答案:B例题2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可逆反应:2NO 2(g ) 2NO (g )+O 2(g )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B. ②③⑤⑦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也要求考生对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进行分析、判断。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揭秘元素周期律
离 子 半 径
注意:微粒(原子、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若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r(Mg)等) “三看”核外电子数:若核电荷数相同(同一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2+ 3+ r(Fe )>r(Fe )等)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本质 金 属 性 比 较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原电池中一般做负极的金属的金属性强。 电解池中在阴极优先放电金属阳离子,其对应的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若 mxn++ny=mx+nym+ 则 y 比 x 金属性强。 本质 非 金 属 性 比 较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与 H2 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与变价金属反应, 变价金属被氧化的程度越高, 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 阴离子在电解池的阳极越易放电,则非金属性越弱。 mAn +nB=nBm +mA 则 B 比 A 非金属性强。
原 子 结 构
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 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 属性 实质 注意: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熔沸点:碱金属形成的单质熔沸点由上到下逐渐降低、卤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熔沸 点由上到下逐渐升高、第三周期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注意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 (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还原性的强弱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有关,溶液的酸性与非金 属性的强弱无关。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与非金属强弱有关、碱性强弱与金属强弱有 关。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突破之炔烃
一、乙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乙炔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1)燃烧(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加成反应三、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饱和食盐水2. 实验原理:CaC2+2H2O CH≡CH↑+C a(O H)23. 实验装置:固体+液体→气体4.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5. 注意事项:①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慢速率。
②一般含有杂质H2S,PH3等,用CuSO4溶液除杂。
Cu2++H2S=CuS↓+2H+③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 电石遇水不能保持块状,不能随关随停;b. 反应有大量热量放出,容易发生爆炸;c. 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易堵住球型漏斗的下端出口。
例题1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 CH≡CHB. CH2=CH2C. CH≡C-CH3D. CH2=C(CH3)CH3解析:0.5mol的烃可以和1mol的HCl加成,加成比例为1:2,说明这个分子的不饱和度为2(即有两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根据这个可排除B,D选项。
又根据加成后的产物中的H可以被3mol的Cl2取代。
1:6的取代,说明加成后的分子中还含有6个H(每个H可被一个Cl2分子反应,Cl取代H,剩下的那个Cl和H反应生成HCl)。
这6个H中,有2个是和HCl加成而得到的。
那么,剩下的4个H就是原来气态烃分子中的含H数。
所以,根据含氢数为4的这个判断,再来看选项即可。
排除H=2的A符合H=4的只有B,C选项,而B分子由于不饱和度为1(只含有一个双键),因而不符合。
C选项的丙炔,C3H4,具备一个三键(不饱和度为2)和4个H。
因此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蛋白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 概述羧酸分子中烃基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均为α氨基酸,其通式为,官能团为—NH和—COOH。
22. 氨基酸的性质(1(2)化学性质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 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1)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 蛋白质的性质(1)两性:在多肽链的两端存在着羧基和氨基,因此蛋白质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2)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
(3)盐析:①概念: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如Na2SO4、(NH4)2SO4等】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②结果:盐析只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而没有改变它们的生理活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③应用:常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4)变性:①概念: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③结果:变性会引起蛋白质结构上的改变,是不可逆过程。
(5)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该性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6)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三、酶与核酸1. 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3. 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其组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例题1 绿色荧光蛋白被人称为生命体内蛋白质生物学过程的“直播剂”,而核糖体则被人们称为蛋白质的“合成工厂”。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病毒、核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的沉淀不溶于水C. 由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使人中毒D. 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解析:核糖是一种单糖,属于糖类,A错误;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是可逆过程,B错误;“钡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胃酸,不会使人中毒;蛋白质中含有未缩合的—NH2和—COOH,因此表现两性,D项正确。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秘籍
一、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既能表示物质变化,又能表示能量变化。
2. 书写:(1)化学方程式①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不写“↑”或“↓”,不用“→”而用“=”。
②不必写反应条件,如果是可逆反应,也不必写“”。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ΔH①应指明反应温度,如果没有,则默认为298.15K。
②用“-”表示放热反应,用“+”表示吸热反应。
③注明单位:kJ·mol-1。
(3)方程式写法与ΔH关系①系数加倍,ΔH数值加倍,符号不变。
②写成逆反应,ΔH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如,25℃,1.01×105Pa下,1mol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299.62kJ热量,则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Δ H=-299.62kJ/mol二、不同热化学方程式的ΔH大小判断1. 吸热反应的ΔH为正值,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前者>后者。
2. 对于放热反应来说,放热越多,ΔH越小。
(1)同一个反应,各物质的状态相同,但系数不同,则系数大的放热多,ΔH小。
(2)同一个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则将其中一个反应看作两个过程,一个过程包含另一个反应,另一个过程包含这种物质状态变化的放热过程,这个反应放热多,ΔH小。
如:A(g)+B(g)=C(g)ΔH1<0 ①;A(g)+B(g)=C(l)ΔH2<0 ②;C(g)=C(l)ΔH3<0 ③将②看作两个过程,包含①和③,则有②=①+③,ΔH2=ΔH1+ΔH3,又因为均放热,所以ΔH2<ΔH1。
(3)相同物质的量的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ΔH小。
例题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攻破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型
2. 在有机合成中,若制得的有机化合物较纯净且易分离,在工业生产上才有实用价值。 据此判断下列有机合成一般不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 酚钠与卤代烃作用合成酚醚: + B. 乙烷与氯气光照下制备氯乙烷: CH3CH3+Cl2 CH3CH2Cl+HCl C. 萘与浓硫酸制备萘磺酸: +HO—SO3H D. 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2O CH3CH2OH +H2O
(1)化合物 A 含有的官能团是 (2)1 mol A 与 2 mol H2 反应生成 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为 (3)与 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 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 。 。
(4)B 在酸性条件下与 Br2 反应得到 D,D 的碳链不含支链,其结构简式是 (5)F 的结构简式是 由 E→F 的反应类型是 解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包含着以下四类信息: ①反应(条件、性质)信息:A 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表明 A 分子内含有醛基,A 能与 NaHCO3 反应,断定 A 分子中含有羧基。 ②结构信息:从 D 物质的碳链不含支链,可知 A 分子也不含支链。 ③数据信息:从 F 分子中碳原子数可推出 A 是含 4 个碳原子的物质。 ④隐含信息:从第(2)问题中提示“1 mol A 与 2 mol H2 反应生成 1 mol E” ,可知 A 分子内除了含 1 个醛基外还含 1 个碳碳双键。 答案: (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溶解) 使溴水褪色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 Fe3 显紫色
+
醛基 醛基(若溶解则含—COOH) C=C、C≡C 或—CHO 酚 C=C、C≡C、酚类或—CHO、苯的同系物等 A 是醇(-CH2OH)
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攻克——元素推断(选择题)
一、高考考查特点本专题内容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往往借助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原子的位置和结构,在元素推断中如果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快速确定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及性质。
但在实际考查中往往不是呈现完整的元素周期表,而是呈现某一片段,这就要求根据呈现的片段结构提供的信息来推断元素。
二、解题指导1. 定位图示法在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基础上,由题给条件确定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致位置且画出图示,给以定位,再结合题意通过简单的计算或推理得出答案。
例题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
其中,A、B处于同一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试回答:①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B,C,D。
解析:由题意可确定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设A的质子数为x,则C的质子数为x+8。
由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可推得B为O元素。
由图示知,C不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则由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可知,D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故D为Na元素,C为Si元素,则A为C元素。
2. 假设推理法将题中不易确定的关键元素作合理假设,根据题意对假设作分析推理,再通过判断去伪存真而得出结论。
例题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和W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的3倍,则W为,X为,Y为,Z为(填元素符号)。
解析:W、Y为同主族元素且只有Y为金属元素,则W、Y只可能为H和Na或B和Al。
①假设W为H,Y为Na。
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5≤a≤9;又设Z的序数为b,则有14≤b≤17(a、b均为正整数),由题意得:11+b=3(1+a)即b=3a-8,则有14≤3a-8≤17,解得7.3≤a≤8.3,只能取a=8,故X为O元素,Z为S元素。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快速突破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注意: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吸氧腐蚀。
三、判断金属腐蚀的快慢六个规律1. 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应用原电池原理保护的腐蚀>应用电解池原理保护的腐蚀。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对于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的合金,活动性差别越大,氧化还原反应速率越快,活泼金属腐蚀越快。
4. 对于同一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除钝化外)。
5. 纯度越高的金属,腐蚀的速率越慢。
6.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速率远大于在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的腐蚀速率。
四、金属防护的三种方法1.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把铬、镍等加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 覆盖保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加上油漆、搪瓷、沥青、塑料、橡胶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采用电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或其氧化物。
3. 电化学防护①牺牲阳极保护法——原电池原理:正极为被保护的金属;负极为比被保护的金属活泼的金属;②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电解原理:阴极为被保护的金属,阳极为惰性电极。
例题1(北京高考)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 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 地下钢管连接镁块解析: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为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隔绝空气,故B、C错误。
镁比铁活泼,构成原电池,铁为正极,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答案:A例题2 (北京高考)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 铁遇冷浓硝酸表现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解析:钢管与电源正极相连,则钢管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A项错误;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部不被腐蚀,B项正确;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形成原电池时钢管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C项错误;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机高分子的组成
1. 单体
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2. 链节
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3. 聚合度
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
催化剂
如n CH2=CH2――→
↓↓↓
单体链节聚合度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
1. 加聚反应
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缩聚反应
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如乙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下列单体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A. 丙烯
B. 2-甲基-1,3-丁二烯
C. 乙烯和丙烯
D. 2-甲基-2-丁烯
解析:根据链节上的C原子数目和键的类型可判断其单体是二烯烃
CH2=CH C(CH3 )=CH2。
答案:B
【综合拓展】
加聚产物与缩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 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凡链节的主链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的高聚物,其单体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如:,单体是。
(2)凡链节主链有四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高聚物,其单体为两种,在正中央划线断开,然后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如:的单体为CH2=CH2、CH3—CH=CH2。
(3)凡链节主链中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划线断开,然后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单双键互换。
如: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
2. 缩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凡链节中间(不在端上)含有肽键的高聚物,从肽键中间断开,两侧为不对称结构的,其单体为两种;在亚氨基上加氢,羰基碳原子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单体。
如:的单体是H2N—CH2—COOH和
H2N—CH2—CH2—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