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教案
《狼》教案一、研读教材《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本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屠夫对待狼没有盲目厮杀,而是利用天时地利,巧妙杀狼。
从这个方面,引导学生懂得用“智慧”同他们面对的任何“敌人”作斗争。
(2)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熟练翻译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且课后研讨练习中的第三大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三、教法学法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做好充分预习和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拨,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狼为了生存而追杀村民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本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悬念,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性格,让学生认识到狼的凶猛一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节和深入思考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的凶猛一面,同时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难点:分析课文情节,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多媒体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狼的形象和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关注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狼为什么追赶村民?”“村民是如何应对狼的?”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狼》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狼》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狼为了生存与牧羊人展开智斗的故事,展现了狼的聪明、勇敢和顽强,同时也揭示了牧羊人的机智和正义。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悬念,适合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狼这种动物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于课文中所展现的狼的聪明、勇敢和顽强的品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课文情节中感受狼的品质,并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动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能够分析狼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动物,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聪明、顽强的品质,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培养学生正义感,关注生态环境,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分析狼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难点:深刻理解狼的聪明、勇敢和顽强的品质,以及牧羊人的机智和正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协作能力;4.案例分析法:以狼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教学PPT;4.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这种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8课《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东方市板桥初级中学符琳苹教材内容分析《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资料补充法教学内容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言小说言简意赅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人智狼黠的主旨,结合作者生平,了解《聊斋志异》的背后深意,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1)学生自行翻译全文,教师纠正错误之处,找到与以前课文当中有关联的地方,举一反三。
特别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2)重点列出特殊文言句式,进行分析。
屠惧,投以骨。
(状语后置)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状语后置)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词类活用)(3)先完整翻译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扩写文章,不得省略重要情节。
2、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划分小说的结构层次。
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高潮)——毙狼(结局)(2)补充文中角色的心理描写。
区别屠夫在遭遇狼前后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揣测其内心情绪,补充心理描写。
站在狼的角度,想象狼的内心写照。
(3)请四位同学分别演绎《狼》这则故事。
两只狼,一个屠夫,一个旁白,可适当艺术加工,表演出当时紧迫的氛围。
(4)同学点评以上演员的表演,透过表演总结角色形象。
3、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人智狼黠的主旨,结合作者生平,了解《聊斋志异》的背后深意,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 《狼》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狼》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篇文章属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该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动物的世界,第十八课《狼》讲述了狼的生活和习性。
狼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动物,一方面它是欠发掘的动物,另一方面又因为它的狂热、残忍而受到许多人们的不喜欢,因此,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探究狼的本质和狼与人的关系。
二、课堂导入1.让学生通过看图片,了解狼的外貌特征。
2.通过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狼的了解和看法。
三、课文分析1.整体结构本文共分为文化背景、正文和后记三个部分,其中文化背景和后记部分都是由作者添加而成,正文部分的文章风格深入浅出,用文学的语言渲染了狼的生活和习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狼的态度和认知。
2.重点分析(1)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狼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狼的饮食和狼对人类的依存度。
•外貌特征:作者通过描绘狼的形体、毛色、眼神等细节,描绘了狼的形象,将狼的形态和动态表现淋漓尽致。
•生活习性:作者从狼的群体生活和阶级划分入手,深入探讨了狼的领地和秩序,以及狼的家庭生活和繁衍状况。
•狼的饮食:作者以狼群的狩猎为主线,生动描述了狼的捕猎环节、狼的狩猎技巧和猎物的选择。
同时也在文章中指出了狼群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所面临的生存问题。
•狼对人类的依存度:文章以捕捉狼的故事为主线,突出了人类与狼的关系,探究了人类对狼的态度和认知。
(2)后记部分作者在文章结尾的后记部分,表达了自己对狼的热爱和对狼保护的呼吁,热情洋溢、耐人寻味,在阅读完正文后,更加深入人心。
3.文化背景本文文化背景埋藏在正文和后记的内容中,主要反映了狼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提及狼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名角、狼的崇拜和排斥现象、狼被人类捕杀的历史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狼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人类对动物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意识。
四、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1.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了解人类与狼的关系;2.掌握描述狼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3.了解狼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讲述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它是古代文学中讽刺手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对于理解古文和人性具有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结局,了解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表达主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狼》一文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文章朗读与理解: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背景及作者蒲松龄。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狡黠”、“吝啬”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句子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篇章结构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6.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贪婪、狡猾、吝啬等不良品质的危害。
7.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手法,并尝试仿写。
8.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句子分析: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掌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人物形象:分析狼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传达的寓意。
-写作技巧: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句话揭示了狼的狡猾和最终失败的命运。
《狼》教案 (5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案第(1)课时引入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2、其他生点评,师总结。
3、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准字音,这个的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齐读)4、教师范读,学生细听,听时注意:听清节奏、体会感情。
朗读注意事项: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
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
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
“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
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第18课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紧凑的情节安排,展现狼的形象及人与狼的斗争。
5.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勇敢、机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如“聊斋”、“志异”等词汇的内涵,以及倒装句的用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文章寓意的深入理解:文章通过狼的形象隐喻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应设计相关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逐步揭示文章的深层寓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仍然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引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我发现,这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进一步关注并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说课稿
2.学生通过朗读、品词析句、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 正确领悟本文的象征手法。
3.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可透过文字了解文章创作年代的社会状 况,体会作者“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遇狼
1.请从第一段中概括出事件的四个要素。
时间: 晚 人物: 一屠
地点: 起因:
途中 两狼缀行
2. 从这一段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缀”
凶狠
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二 惧狼
3.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 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 体感知。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朗读全文,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中注释疏通文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文言知识理解也许存在一些困难,我将趁机讲解 通假字“止”,以及状语后置句“投以骨”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扫清字词的障碍,没有疑问地进入内容的理解。
说学情
说学情
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 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 在前面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但文言知识掌握不多, 信息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生活阅历浅,对于本文中屠夫和狼 的象征意义理解起来较有难度。
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课堂小结
这篇文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 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像狼 一样的邪恶势力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 才能取得胜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
2、了解文章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形象的写法。
3、对狼的性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借助想象入境,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考虑到本文叙事简练而情节跌宕,易于激发想象,因此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通过课前依文画图,课上生动朗读与描述,自然进入故事情境之中。
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都可化难为易。
同时引导学生对狼的性情作一定的探究,培养其辨证、全面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的意思。
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试着把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3、搜集有关狼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提到狼,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呢?(学生各答:凶狠、贪婪、狡诈……)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节。
1、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的范读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情境。
2、讨论朗读方法。
请学生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意识到朗读时应身临其境,抑扬顿挫。
并因势利导,由学生总结出课文朗读的方法:“把握节奏,进入角色”(幻灯片展示)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揣摩朗读方法。
4、全体朗读。
教师慢慢引入情境:“现在,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屠户。
临近傍晚的一天,你挑着担子走在僻静的回家路上。
这时身后出现了两只饥饿的狼……”(全体朗读课文)。
四、疑难词句讨论。
以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疑难词句。
重点字词: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顾:看。
第18课《狼》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重点)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狼》这篇课文,它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谁知道聊斋志异是什么意思?预设:“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在《狼》中是一个怎样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呢?读原文,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2.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预设:一天,一个屠户卖完肉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盯上了,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屠户战胜了狼。
(三)重点分析1.屠户与狼的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个回合。
看看他们的斗争可以分为几个回合?预设:第一回合: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第三、四自然段2.每个回合,屠户与狼孰强孰弱呢?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第一回合】预设:狼强屠户弱,理由:“缀行甚远”中可以看出,狼是紧跟着,而且跟着很远,说明狼步步紧逼,同时,“一屠晚归”这个屠户回去晚了,说明没有同伴的帮助,而且“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他的担子里没有什么肉了,只有一些剩下的骨头,狼吃完了骨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吃掉屠户。
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预设:狼强屠户弱。
“屠惧,投以骨”中“惧”直接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因为内心恐惧了,害怕了,行为上也妥协了,所以屠户处于弱势预设:“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只狼是不知满足,不吃掉屠户不罢休的。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骨头已经投完了,同时,这两只狼也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更加能够说明两只狼的贪婪。
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预设:一开始是狼强屠户弱,然后是势均力敌,最后是屠户强狼弱。
一开始“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上一个回合,屠户还是“惧”,就是害怕,现在屠户的状态是“大窘”,也就是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程度加深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课程标准摘录》[阅读与鉴赏](节选)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4.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教材分析《狼》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篇目一共有三篇《猫》、《动物笑谈》《狼》。
本单元分为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阅读板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写作板块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突出中心。
《狼》这篇文章定位为阅读课。
(三)单元导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讲人和动物的关系,即人和动物怎样相处共存。
回顾第五单元的三篇文章:《猫》讲的是我与三只猫相处的自我反省,反省动物跟我的关系。
《动物笑谈》讲科学家与动物在相处时的趣事以及闹的笑话。
为了做好科学研究,人可以放下尊严,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平等。
《狼》刚好跟前两篇文章相反,讲的是从坏的动物身上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和人生智慧,对应人文主题3(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这三篇文章又讲述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人和动物的关系。
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价值点。
语文要素目标的关键词为:默读。
围绕默读可以进行不同层级的思维训练。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着,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葵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四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1.人文主题目标:(1)增进人对大自然关系的理解;(2)加强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3)形成尊重动物,待生命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转换,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学生需理解其深层含义。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深入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态观。
然而,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意识到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比较,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一旁及时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狼》这篇课文为核心,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我发现了一些亮点,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狼的形象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如“狼,兽也,而能若是”,需引导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难点句子: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中的“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课文中狼的形象描绘,如“目光如炬”,需帮助学生理解其拟人修辞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价值观和生态观:通过对狼的描绘,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让我意识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狼》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说课稿今天,我就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说一说《狼》这篇文章的教课内容。
学生情况: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目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不扎实,不牢靠。
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
教材情况:《狼》,它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河北省中考要求文言文内容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⒈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能力)⒉理解实词。
(理解能力)⒊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能力)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能力)⒌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概括能力)⒍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分析概括能力)⒎断句。
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和疑问。
(鉴赏和评价能力)根据新课标和中考要点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⒈熟读背诵。
⒉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⒊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⒋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据此原则,我确立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内容:⒈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⒉识记:识记、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
⒊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⒋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⒌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四、品读课文 (一)、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文中句子 为例加以分析) 明确:①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 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 、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3.理清故事情节 疏通完文意,相信同学们应该了解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下面大家大声 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按要求完成: 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屠户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蒲松龄先生仅用短短202字,就将一个生动曲折、情节多变的故事展现 了出来,语言可谓精炼。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弄清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归纳文言释词方法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帮忙解决,不能解决的词句,教师点拨 ,适时归纳文言释词方法和句式。
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根据其特点,遵循教材编排原 则和单元目标,结合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 在教 学设计中,既注重文言知识的学习积累,又深入挖掘文本的内 涵。在文言知识教授的过程中,由文言词句的翻译到释词方法 和句式的归纳,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 文章主旨时,逐层深入地读懂故事内容、主旨,并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4.理清情节结构,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5.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狼
第1课时
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
(重点)
3.复述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1)重点实词
①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跟原来一样)
③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⑤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⑥眈眈
..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⑦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⑧屠暴.起(突然)
⑨狼亦黠.矣(狡猾)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代词,指打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实义)
亦毙之.(代词,指后狼)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课文,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④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⑤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开端:遇狼。
发展:惧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目标导学二: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文字,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
2
情节屠户狼
开端遇狼惧狡猾
发展惧狼、御狼迁就退让贪婪
高潮果断选择、勇敢机智狡诈
结局杀狼细心谨慎阴险
第2课时
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3.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文中句子为例加以分析)
明确:①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②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
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目标导学二: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明确:主要写狼。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明确:运用讽刺的手法写两只狼的贪婪、阴险、狡诈。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3.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二、板书设计
狼
分析形象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
主旨启示:敢于斗争,勇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