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下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落日熔金》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李清照诗词全集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李清照诗词全集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李清照诗词全集·漱玉词【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一题作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一题作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一题作春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一题作兰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古词《永遇乐-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永遇乐-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宋代]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标签宋词精选、元宵节、古诗三百首、伤今追昔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①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②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③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

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笛中有落梅花曲。

②中州:通常指河南省,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③铺翠冠儿:装饰着翡翠的帽子。

④捻金:以金线捻丝。

雪柳:绢或纸做的花。

捻金雪柳是宋时元宵节妇女应时的装饰。

⑤簇带:簇,丛聚;带,通“戴”。

即头上插戴很多装饰物。

济楚:齐整、漂亮。

⑥怕见:犹言懒得。

【译文】落日灿灿象熔化的黄金,暮云连成半天白璧,如今我身在何处?杨柳染上一层浓烟,笛奏《梅花落》声声出怨,谁知春意有多深?正当元宵佳节,风和日暖天气,可难道,接着就不会有风雨来临?驾着宝马香车,前来邀请我同游,我却谢绝了这些酒朋诗侣。

汴京繁华的日子,闺中女子多闲暇,还记得人们特别看重正月十五。

翡翠羽毛镶衬的帽子,金线捻丝编成的雪柳,一个比一个穿戴得漂亮齐整。

如今我容颜憔悴,发髻似风蓬,霜雪染两鬓,懒得夜间出门去。

还不如到帘子背后,听听街上游人说笑的声音。

(平慧善译)【集评】宋·张端义:“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贵耳集》卷上)宋·张炎:“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

若律以词家调度,则皆未然。

岂如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李清照《永遇乐》,这首词的语言平易,看似俗实则雅,将作者心中的悲痛之苦,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出来,堪称词作中上佳之品。

本文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导读:李清照的词一向以婉约风著称,委婉含蓄,而这首词更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一。

其原文如下: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字词解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永遇乐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作品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及译文注释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及译文注释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及译文注释《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永遇乐·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古诗简介《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永遇乐》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李清照《永遇乐》,这首词的语言平易,看似俗实则雅,将作者心中的悲痛之苦,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出来,堪称词作中上佳之品。

本文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导读:李清照的词一向以婉约风著称,委婉含蓄,而这首词更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一。

其原文如下: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字词解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戴的各种饰物。

永遇乐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作品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为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表达了李清照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全词如下: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③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⑥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⑦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赏析】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

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李清照桂花词三首

李清照桂花词三首

李清照桂花词三首
李清照先后写了三首咏桂花的词,分别是《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沙》、《鹧鸪天》、《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分别如下: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籍籍,木樨花。

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在元宵佳节的感受,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

词的上片以对比手法,通过写现实节日的欢快与作者凄凉的心境,刻画出了词人寓居异乡的孤独悲凉。

元宵佳节,天气十分美好,可词人想到了自己的处境,眼见绿柳氤氲,春意融融,她忧心忡忡,感叹道“次第岂无风雨”。

这几句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从构思上看为下文“谢他酒朋诗侣”和“怕见夜间出去”作伏笔,再深入一层看,似也暗含天有不测风云,不能陶醉于安乐环境之意。

正因为如此,她谢却了友人的邀请,没有玩赏的心情。

下片前半部分回忆自己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那真是一个繁华热闹。

可是,好景不长,如今国破家亡,又加上年老体衰,哪还有当年的游赏心情?因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歇拍三句情感极其悲凉,以别人之欢声笑语来反衬出自己伤感孤凄的心境。

词人不愿意出去,宁愿躲在帘子底下,从别人的欢笑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一是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元宵灯会以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

这种矛盾心理,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2-3]白话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文学赏析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

李清照的诗词《鹧鸪天·桂花》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鹧鸪天·桂花》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鹧鸪天·桂花》赏析《鹧鸪天·桂花》宋·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两句写桂花的色与香,突出其独特风韵。

桂花的颜色浅淡,如银桂之白,金桂之黄,丹桂之红。

桂花之黄是暗淡的黄,并不明艳耀眼,而红亦是暗淡的。

作者准确地抓住桂花颜色的特点,以“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桂花之香十分浓郁,沁人心脾,它秉性温雅柔和,有疏淡的情怀,虽多处于深山之中,却能将浓郁的芳香飘向人间。

这两句实际上描写的是桂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它的外表美得低调深沉,它的内心美得娴雅淑静。

因此,词人非常欣赏桂花,赞之为“花中第一流”。

以下两句写的是词人的审美观,她认为花的内在美尤为重要。

“何须浅碧深红色”,那些以色取胜的群花,在作者眼中是不能称为“一流”的,而没有“浅碧”、“深红”之色的桂花才是“冠中秋”的。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几句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之美。

梅是作者的酷爱,菊亦是作者常常提及的花,但是在桂花面前,会生妒意,菊花会羞愧难当,自叹不如。

桂花是足以摘得中秋第一之冠的。

可是,就是这样优秀的花儿,竟然不见于的《离骚》。

传说屈原的《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词人为桂花打抱不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李清照词两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教案李清照词两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后来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即李清照47岁时,丈夫病死建康。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诗词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诗词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诗词原文及赏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婚后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

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有《漱玉词》等。

【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感情深沉、真挚。

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集评】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是词牌名,又名《消息》。

一百四字,二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这叙述了词人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此时,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然而,李清照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以此反映了自己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全词如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的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词首先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落日熔金”即指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即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意思是说,落日已经是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如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词人一开始设下三个疑问。

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

特别是最后一句“人在何处”,直接进入写人,如此美好的环境,居然还发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可见,词人的内心的凄楚与失落。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戴的各种饰物。

[2-3]白话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文学赏析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霜,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永遇乐》是词牌名,又名《消息》。

一百四字,二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这叙述了词人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此时,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然而,李清照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以此反映了自己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全词如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雪,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的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词首先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落日熔金”即指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即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意思是说,落日已经是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如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词人一开始设下三个疑问。

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

特别是最后一句“人在何处”,直接进入写人,如此美好的环境,居然还发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可见,词人的内心的凄楚与失落。

接着写道:“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染柳烟浓”透出暖和的春意。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词人这里描写的就是初春柳叶才刚出芽时,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吹梅笛怨”暗示冬梅已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元宵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永遇乐·元宵》,开篇便是佳句,繁华中透着凄美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元宵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永遇乐·元宵》,开篇便是佳句,繁华中透着凄美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元宵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永遇乐·元宵》,开篇便是佳句,繁华中透着凄美说起李清照的一生,也许有些人认为她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可也有人认为她游山玩水,怡然自得。

那为什么她的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实际上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她自己的人生际遇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这些人生经历和所观所感都被她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今天我们所欣赏的这首名叫《永遇乐》的词是她在元宵节的时候写的。

(附:永遇乐·落日熔金南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一首元宵词,繁华中透着凄凉,句句都是经典她写这首词的社会背景是宋金两国的和平停战期,当时两国休战,百姓恢复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恰逢元宵这一盛大的节日,城中充满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按道理来讲,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描写元宵佳节,都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但李清照和他们不同,她却在这种繁华中看到了一丝凄凉。

她先在词的上半部分主要表达了她在临安过元宵节的心情。

夕阳西下,太阳像一颗金红色的火球消失在了天际云端。

霞光满布天边,暮色逐渐笼罩了四野。

今天正好是元宵佳节,天气又如此地好,按道理讲李清照应该有一个非常愉悦的心情。

然而,她却丝毫没有感到高兴。

相反,她却反问了一句人在何处,不禁给人一种沉闷之感。

其实李清照感受不到节日的快乐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曾经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而现如今却国破家亡、背井离乡。

所以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她高兴不起来也是很正常的。

并且她也正是在此处,给全首词奠定了凄凉压抑的基调。

也许普通的词人会接下来展开写自己是如何惆怅、如何幽怨,但李清照没有,她转笔去描绘了一番春景,柳树在初春刚刚发芽,晚上的时候雾气弥漫,将这些柳树包围起来。

鹧鸪天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鹧鸪天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鹧鸪天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鹧鸪天》,南宋李清照词作。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以下是整理的鹧鸪天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十五日教案,欢迎大家效法与参考!《鹧鸪天》教案一、自主学习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2.这首词在色彩使用色调上有何特色?“彩袖”“玉钟”“颜红”“杨柳”“桃花”“银釭”,色彩艳丽。

营造了美丽的初恋世界。

3.梳理词中起伏的怀感脉络。

将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比较本篇与上篇(《临江仙》)在时序安排上的不同。

时间:当年——别后——今宵。

情事:初盟——别离——重逢。

情感:欢乐——愁苦——欢乐。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参考资料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2.上片中“初盟”的“盟”字是如何体现的?“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笔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前一天特定情境,也更正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劝酒的职责,还欲借此暗通情意。

而词人为报答她的款款深情,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双向的爱情交流,体现了“盟”字。

3.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你能从词句中所找到信息吗?“舞低杨柳楼心月”,借时间的推移,化静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整体表现出韵律的尽态极妍,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

4.“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相思”有什么新意吗?你如何理解它的作用?这三句写别后才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或者说没有什么新意。

但是却为结尾两句的抒情作了非常有创意的铺垫:梦中相聚,醒后成空,感情凄苦;今宵真的相聚了,因往日美梦成空,反倒不敢相信了,害怕也奉持梦一般,转眼又成虚想,因而只管将银灯泉涌,一时难以相信相聚成真。

往梦常以为真,今宵成真,又以为梦中。

看似违背常规,实则说明相思之深之苦,表现了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下述心态------ “曲折深婉”地表达相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9-13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 出去”是心理描写,请你说说这些 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这些句子表现了词人对现实浓浓的 感伤和对未来命运深深的忧虑。
2014-9-13
深入学习:《永遇乐》开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 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 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 意境不一致,为什么? 这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 好的情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 下面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 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的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伤感。接下来的一声 " 人在何处 "蕴含了多少欲说 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 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睁睁看着 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
2014-9-13
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 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 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 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 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 珍重。
2014-9-13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有人评价它说 “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 物抒怀”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014-9-13
李清照
2014-9-13
鹧鸪天·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 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 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
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014-9-13
1.朗读并思考:词中 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 点?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 疏迹远只香留。”
⑷吹梅笛怨:笛吹奏出《梅花落》的凄凉悲
怨的曲调。《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
有《梅花落》曲。 ⑸次第:转眼。 ⑿风鬟霜鬓:形容头发凌乱斑白的样子。 ⒀怕见:懒得。 ⒁不如向,帘儿底下:在
2014-9-13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是 动作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 表达效果。 这几句话写的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 节时,心情欢快,精心打扮的情形, 一个“争”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 莺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 热闹欢快场面。
作者: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 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 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 留。念武陵春晚,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 秦楼:指秦穆公女弄玉 段新愁。 的凤楼。传说秦穆公女
2014-9-13
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
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
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
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
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
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
中第一流”。
2014-9-13
(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品格高洁)
2014-9-13
请具体分析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前句重在赋 “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 突出“香”字。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 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 质。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 色取悦于人。 “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 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 香留天地之间。
2014-9-13
2.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比较,拿 “中州盛日”的三五之夜与流寓江南的 元宵佳节进行对比,这样写拿过去的欢 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感人至深。
2014-9-13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强调以下词用语的含义: ⑴落日熔金:夕阳带着一抹金黄,那耀 眼的光芒就像正在燃烧的金子一样。 ⑵暮云合璧:黄昏时的云彩连成一片, 就像是一块块璧玉连缀成的,好比珠联 璧合。壁: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2014-9-13
⑶染柳烟浓:柳色宛如烟云因而更浓。
拟人 对比
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产生了 羞愧和妒忌的心理。 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 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 季名花之冠。
2014-9-13
3.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 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 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 有提到桂花。
2014-9-13
比较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与谢懋的《霜 天晓角· 桂花》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霜天晓角•桂花 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 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 金庭露、玉阶月。 提示:这两首词均以议论入词,借物寓怀。
2014-9-13
凤凰台上忆吹箫
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
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桂花的品格和处
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
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
趣的自珍和自信。
2014-9-13
本词有什么写作特点? 1、象征、对比、抑扬、衬托等手法的运用。 2、“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 入词,托物抒怀”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 第一层议论。“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 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 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2014-9-13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朗诵思考: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和议论] (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弄玉同善吹箫的青年萧 史结合,萧史教弄玉吹 箫作凤鸣,引来许多凤 凰,后夫妻乘凤升天。 本词所写的“愁”是什么?“新愁”又是什 事见刘向《列女传》。 么? 2014-9-13
2014-9-13
知晓背景 (宋)张端义《贵耳集》:李清照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 元宵《永遇乐》词”。
2014-9-13
2014-9-13
李清照词内容特点:
1、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之类。2、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 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 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 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 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
2、体会“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的妙处 “画栏开处冠中秋”化用李贺诗句“画栏桂树悬 秋香”(《金铜仙人辞汉歌》),热情赞美桂花 堪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比较\抑扬\衬托
2014-9-13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 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 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 二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 见收”,为第三层议论。这些议论,既有正 面阐述,又有通过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更有 批评屈原,为桂花正名,充分表现了桂花在 词人眼中的形象――花中第一流、花中之冠。
2014-9-13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 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2014-9-13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 号易安居士,丈夫赵明诚是宰 相赵挺之之子。他们婚后的生 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 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 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 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 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 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 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