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9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虽然出现了反映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要求的进步思潮, 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 学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 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科 学、理性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 为时代潮流
对外关系 实行“海禁”政策
大力进行殖民扩张
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高素养 ——文明史观运用
2.中西对比: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展开,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专制,代
达到顶峰
议制民主确立并发展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 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英美等
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
展缓慢
工业国家的转变
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 间格局不断变化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 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 “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维过程】 1.明立意:本题考查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 2.用所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杰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浓厚的民本色彩,强调公平、正义、和谐,这一点与西方 近代启蒙思想不谋而合,因而近代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3.获信息:材料讲述了传教士把中国的儒家经典介绍到西方,在西方引起了轰 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排除A;中国传统文化 的代表儒家思想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故选B;C 项说法错误,19世纪时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局限于传教士之间;儒家 思想推动西方政治革命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 答案:B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12020年4月19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经济史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编制人:丁健; 审核人:董作进【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从生产力角度讲述中国古代工具水利耕作方式等)(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起源:由向发展。

2、地域差异:(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流域和流域形成规模。

(2)形成的格局。

3、家畜饲养业的发展:(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1、以耒耜为主要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主要使用工具有。

(2)进入文明时代,主要使用工具有22020年4月19日商周时期的使用的工具状况是2、铁农具的使用: 时期,铁农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3、牛耕技术(1)出现时间: (2) 时期,铁犁用于牛耕;(3) 时期,人们创造了 ,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4、曲辕犁(1)出现的时间: ,主要适用地区:(2)特点:(3)出现的意义:5、灌溉工具主要有: 、。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什么问题?2、著名的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时期有:(2)西汉时期有:(3)黄河的治理:(4)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在新疆是。

3、中国古代治水经验的总结:(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1)出现时期: (2)产生原因:32020年4月19日(3)特点:2、自耕农经济(1)产生原因:(2)产生时期:(3)特点:(4)评价:①积极:②局限:〖思考〗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从生产关系上讲述古代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一)、古代土地制度演变1、原始社会:2、商周时期:井田制(1)性质:(2)内容(或特点):(3)发展历程:A、 B、C、 D、42020年4月19日(4)瓦解原因:▲井田制与分封制: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战国以后: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称为”公田”或”官田”,由国家经营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6 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6 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主题6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

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进步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通过投入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在限定的田地里对庄稼作物精心耕植,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

3.田庄:田庄是东汉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自给自足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济实体。

4.均田制:北魏到隋唐时期,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政府推行均田制。

以北魏的均田令为例,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5.寺院经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以发展,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的封建地主经济形式。

南朝时,寺院与经济恶性膨胀,占有了许多劳动力。

寺院与庄园争夺劳动力的矛盾尖锐。

6.田制不立:宋初对土地没有明确地规定所有权,也没有土地政策,没有对土地实行严格管理。

宋代统治者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

1.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

2.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 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答案:C2. [2014·烟台质检]《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人们重视家畜饲养业。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3. [2014·北京海淀期末]《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商朝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yù,卖)”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井田制。

答案:A4. [2015·河南洛阳高三检测]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 )A.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 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封建自然经济衰落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历史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应 用,农业生产逐渐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熟和完 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和农产品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启示人们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当时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 新,这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07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评价
历史评价
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强调的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也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02
对当前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蕴含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利用思想,对当前农
业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03
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古代农民需要寻找一种更加 集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铁器、牛耕等生 产工具的出现也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起源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 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03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演变历程
起源期
早在秦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就已经萌芽。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 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开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019高考历史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

2019高考历史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

2019高考历史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时空坐标 单元概览]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2)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农耕①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③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

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高三统考)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C[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得到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 2.(2017·湘潭高三质检)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

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 )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首先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不属于进步范畴,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仍为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子产的军赋改革有利于新土地的开垦,冲击井田制,向土地私有转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3.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这一变化说明( )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A[材料信息显示的是秦代到汉代家庭规模的变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课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课 精品

【考题例证1】 (2015· 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
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பைடு நூலகம்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C.农业技术进步 解析 B.土地集中加剧 D.海外贸易拓展 )
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是随着北方战乱较多,大批人口南迁,带去了
众多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而形成的,故C项正 确。坊市制度瓦解、海外贸易拓展影响商业的发展,A、D两项错误;土地集中加剧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
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 特点 岸
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
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 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 市场 范围 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 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 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 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 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 较狭小 银行等经营现象
【知识点拨】 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但是小农经济的分散
性、封闭性、保守性、脆弱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不思进取的守
旧思想,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不仅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阻 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其残余思想仍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障碍之一。
不仅是在南方地区,且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B项错误。
答案 C
视角2
历史趋势——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拨】 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 (徽商与晋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版

三、16 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1.表现 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 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在经济政策上,“重 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
2.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 (2)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 和“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人的思想,影响科技创新;传统科 技发展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 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经济重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
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构 经济政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 策 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空 坐
单元高效整合
识 整


时空坐标·纵向成线|通史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横向成网|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生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
产模式 行精耕细作
土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存
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客观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 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
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
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
映了 导学号 42442172 ( C )
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唐代出现_缂__丝__技术
陶瓷业
东汉晚期,烧出成 熟_青____瓷 烧制出_白___瓷,是 制瓷技术上的重大 突破
陶瓷工艺成熟,瓷 窑遍布南北,制瓷 业成为独立部门,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 用品
门类内容时期] 金属冶炼术
纺织业
北宋时,用煤

冶铁普遍,南 宋末,棉花向__
黄道婆推广“捍、
发展情况
作用
一直存在 于古代社 会经济生 活中
对于稳定小农 经济起到一定 作用;但技术 落后,生产分 散,妨碍了市 场的发育
考点突破
主题 1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史料二 ??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 三工官官 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拓展深化] 1.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专项排查练: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专项排查练: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专项排查练(六)1.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等同于富足。

(×) 点拨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田庄制经济属于自然经济,但并不属于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应。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但这里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出售,实际上,小农经济下农民勉强温饱,生活大多较贫困。

2.封建政府只要努力可以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 点拨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统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封建政府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因此,抑制土地兼并的努力只能缓解而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3.在棉布出现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 点拨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明代中后期,棉布代替了麻布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4.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逐渐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 点拨古代中国手工业技艺高超,商业繁荣,晚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农耕经济下,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只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5.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 点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

“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6.“海禁”政策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

(√) 7.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不能正确区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对市的发展掌握不清;对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重农抑商政策认识不清;对中国古代城市职能的演变认识不清。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件岳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件岳

重理解
1.图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演变关系
2.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 (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 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 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 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 位提高。 (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 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4)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 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 权和使用权分离。
产生条件 经营方式
优点
评 价
缺点
铁犁牛耕的使用及 私有 土地的出现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 家庭 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 与 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女织)
①自给自足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稳定性: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①封闭分散性: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其狭小生产 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 工和 交换 经济的发展 ②落后性:小农经济是近代以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 因素 ③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 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④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 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我国古代手工业 最高水平
明中叶以后占据 主导地位
一直存在于社会 经济生活中
5.古代手工业在明清时期由以官营为主到以民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原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春秋时期的租佃关系 2 宋代推行“不抑兼并”政策的背景 3 并非完全封闭的小农经济 4 均田制的发展 5 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 6 宋元时期土地转让的制度化7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8西周官营手工业9古代中国的冶炼技术10 隋唐时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11明清手工业的新发展12 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6•某某某某二模)位于某某滹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这说明当时滹沱河流域(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解析:A 材料中“迄今六千年左右”,说明处于原始时期,“粟”“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说明农业、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种植经济,陶蚕蛹的发掘也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原始时期“男耕女织”并未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小农经济的形成,“男耕女织”经济成型,故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原始农业采用粗放式经营,原始时期农业尚未发展到精耕细作,故排除D项。

2.【新题速递】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

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解析: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是私人的耕种与收租关系,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

小农经济突出了自给自足及家庭式经营,A项与题意不符;B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体现;D项材料中的“破产平民”转化为佃户,而非自耕农,交租对象为地主而非国家,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深化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专题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 答案
-13-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我国 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 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 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 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土地公有制只有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 有,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土地国有 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没有土地公有制的说法,从而可以排除C项。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这提 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现实,结合“三农”问题等考查古代经济文明 的地位以及对当今农业政策的启示是当今高考的重要方向。
3.从预测角度看,要理清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土地制度、经 济重心南移及相互关系,注意把握其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成就。重 点关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及影 响。
-8-
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片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因此不能说明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封
A建.土个地体私农有户制的占生主产导劳的作土状地制态度,故C项错误;此图片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
B在.庄精园耕内细驱作使农农业民的集不体断生发产展的情形,故D项正确。
关闭
C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故C项错误;税收是政府行为,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故D项错误。 关闭 B
解析 答案
-9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 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 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加,C项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必然刺激人们对拥有更多
土地的追求,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2-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考向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4.(2016课标全国Ⅰ,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
关闭
此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五口之家”的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 经济
-3-
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来自 -4-主旨概览——把握单元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 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 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 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 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第19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 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7-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注重对农业耕作技术、土地政策和经济重心南 移的考查,多借助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挖掘经济现象的本 质、发展态势及与政治、文化间的内在联系,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 非选择题常以纵向联系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现代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横向联系考查中西方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跨 越。
关闭
C战.国导时致期畜农力业与劳铁动制生农产具率的提使高,用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
D足.的阻生碍产了成大为土可地能所,从有而制促的进成了长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是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农业收益的增加会有利于而不是抑制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
-10-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2.(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关闭
3本00题以考上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展状2况。从表格数据来1.看4%,占有20—130亩土
关闭
C本.题粮考价查低西抑汉制时了期生的产经热济情政策D。.富根商据大所学贾知操识纵可税知收,西汉主要的经济政策
就是重农抑商,故A项说法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国家的
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材料反
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情,
-5-
线索三: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 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 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 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小地计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13A9项说法正确。1占0有0%高额土地数量的
A户.数自较耕少农,还经不济足盛1行0%,故BB.土项地说集法错中误现;象土地突兼出并不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 C制.是均否田遭制到破破坏坏严,故重C项D错.误农;业材生料反产映效的率是提土高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农业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1.(2018课标全国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
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
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生产率问题,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1-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3.(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
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