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8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一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课件
)(3分)
A.
B. C. D.
见其虚则进 置杯焉则胶 是故智者为之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蚓无爪牙之利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关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项 ,都是顺承连词,那么,就;B项,介词,替/动词,给予;C项,助词,的/定语后置
的标志 ;D项,副词,才/副词,于是。 A
解析
关闭
答案
-8一 二 三 答题感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既受命专 斧钺之威 .
B.敢问其目 . D.白刃始合 . 目:条目 C.军皆定次 ,将乃就舍 . 合:交锋
专:独掌 次:次序
关闭 关闭
C项,次:驻扎。 C
解析 答案
-9一 二 三 答题感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一 二 三 答题感受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 斧钺之威,臣不敢生 . 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 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 . 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 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 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 ?” .
-14一 二 三 答题感受
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军的方法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大凡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 见将军,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 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将军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用龟 甲占卜,选择吉日,向将军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 面向西站立;将军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 的上部,把钺柄交给将军,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全 由将军处置。’然后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将军,宣告:‘从此, 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 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 大就拼死,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部下,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 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组合强化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年高望重者)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我们只要从晋南村落的老宅走过,看看那残留的“耕读传家”“地接芳邻”“职思其居”“君子攸宁”之类的门楣题字,就可以感受到村落中曾经飘荡着的诗雅风韵。
而现在“新农村”随处可见的“福星高照”“鹏程万里”“家兴财源旺”之类的精美匾额,虽说是传统的延续,却没有了传统的风雅。
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失去了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
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
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
“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
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
从事农业的人群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
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
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
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置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
“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
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
原本应属“乡绅”群体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人群,统统变成了城市人。
【精选优化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教获奖学案新人教
【精选优化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教获奖学案新人教【精选优化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教获奖学案新人教〔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XX·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XX·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三、〔XX·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四、〔XX·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第1~2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8不分版本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组合强化练8不分版本组合强化练(八)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
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峘府为偏将。
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
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
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
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
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以告,希烈不能诘.。
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
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
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
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
先此,河阳李芃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
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
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
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
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义成军节度使。
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门必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
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
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
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勉走.走:逃走。
B.希烈不能诘.诘:追究。
C.数.残剽数:屡次。
D.遂自戢.戢:自尽。
答案:D解析:D项,戢: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养子六百戍之不赂者以.赂者丧B.澄乃.舍浚仪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澄之.丧,克宁门必不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加卒婴城,将为.乱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答案:C解析:C项,全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7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三)
专题规范练17 古代诗歌鉴赏(三)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8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
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解析:颈联即诗歌的第三联,这一联描写了呜咽的几声戍角和冰封的泾河,是寒冷悲凉的边塞景色。
前句是从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后句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解析:把握诗歌的情感,既要善于整体理解,又要善于抓表情感的关键词,如“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8分)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②,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③。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流,无所归依的样子。
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
《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1)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人烟稀少、偏远僻静的山郭,天天都能在江楼上坐看的朝霞和翠微,“静”字传达出空寂冷漠之意,“日日坐”传达出寂寞无聊之意。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4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一)
专题规范练4 正确使用词语(一)(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竭难以为继。
有人认为此症结的疗治之方是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满腹经纶,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
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燥/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
提起笔来,有个我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
也许有人喜欢这种“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
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
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披荆斩棘地加以删削。
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
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枯燥整洁B.固然枯涩整洁C.虽然枯涩整齐D.固然枯燥整齐答案:B解析:“固然”,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
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
“虽然”,只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味重的句子。
“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枯涩”,枯燥,不流畅。
“整洁”,整齐清洁。
“整齐”,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
2.文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腹经纶B.触类旁通C.旁征博引D.披荆斩棘答案:D解析:“披荆斩棘”应为“大刀阔斧”。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甲(无所用心/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组合强化练1
组合强化练(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
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墩墩实实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着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断壁残垣B.前檐古风荡漾C.粗糙层层叠叠D.规整墩墩实实答案:D解析:“墩墩实实”应为“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树立闪B.以致竖立闪C.以致树立泛D.以至竖立泛答案:D解析:“以至”和“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
其中“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用于具体的事物。
“泛”意为“透出”,而“闪”意为“闪烁”,前者与“色泽”搭配更恰当。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答案:C解析:第一处上文描写“窑洞顺坡而造”,接下来以“窑洞”为陈述对象与上文衔接连贯。
由此可排除A、D两项。
第二处从前后的几个并列分句看,应是“有的……有的……”结构,可排除B项。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16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规范xx16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8分)小xx令赋xxxx[xx]xx①②③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注:①湘:湘江,流经湖南。
②皋:岸。
③茜:大红色。
(1)词的前三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前三句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愁苦的基调。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分析诗歌结构的题目,内容结合诗句中的“人”“月坠”“斜横花树小”可知点明事件、地点、人物;是景物描写,可知奠定的情感基调,一个“愁”可知基调是“愁苦”。
(2)全词选取了哪些意象?塑造了什么样的红梅形象?(4分)参考答案:全词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塑造出风采独特、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
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先概括意象,主要有“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红梅的形象可从“斜横花树小”“愁”“相思”等词语看出是“风采独特”“充满愁苦”“浸透相思”的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8分)①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会,因寄此诗[唐]白居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②自叹花时北窗下,xx黄酒对病眠人。
注:①湖州的紫笋茶和常州的阳羡茶都被列为贡茶。
二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的茶宴,邀请当时的社会名流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
②蒲黄:中药名。
(1)这首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①对朋友欢会品茶的羡慕,②自己未能赴会的遗憾,③疾病缠身的忧愁,④孤身一人的悲苦。
解析:这首诗包含的情感比较丰富。
从诗的题目可以看出,有想与会的念头;从尾联可以看出,有孤独卧病的哀叹和遗憾。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2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图文转换
专题规范练12 图文转换1.右面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4分)答案示例:画面中心是“十”字,代表红十字会,象征人道和同情。
“十”字的周围是一圈麦穗,它是中国国徽的组成部分,代表中国。
整个会徽代表中国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
解析:从构图要素看,是麦穗图案环绕红十字。
“红十字”是红十字会的标识,象征人道主义和危机救助;麦穗图案与中国国徽图案一致,代表中国。
2.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4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答案示例: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
寓意: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徽标的解说。
构图要素是指组成标识的线条、图案、数字、色彩等。
从徽标的组成看,构图要素有“70”“1945—2015”“V”字形长城和和平鸽。
结合标识的主题,联想相关含义,合理解说即可。
3.右面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注册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注:图片基色是红色)(4分)答案示例:标识的中心是红十字,表示捐献工作由中国红十字会领导;周围有四颗红心,表示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精神。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6
组合强化练(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
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①本性为“无明”②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
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
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
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
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
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话。
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
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
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
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
吾人若是专门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为他人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决非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5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一)
专题规范练15 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8分)扬州访汪辰初[清]钱澄之①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之: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
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
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
②以“草”“花”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解析:“草”结合“市井草深寻巷入”,写荒芜居处和寂寥人生;“花”结合“江城花满闭门居”,反衬隐居之深。
昔日“歌吹是扬州”,今日“草花”满市井,可见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
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
②寻访无着的失落。
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
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
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解析: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迫;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晚年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
〚导学号69010157〛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8分)题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
(4分)参考答案: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孤傲绝俗;黄诗中的菊花威武、香透长安、辉光耀目、豪气冲天。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3
组合强化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
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
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
我何以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
如果我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
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
我想到一只虎不能画出一只虎来,但是我想到“虎”字却能信手写一个“虎”字出来。
我写“虎”字毫不费事,但是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
一只虎和一个“虎”字在心中时都不过是一种意象,何以“虎”字的意象能供我的手腕做写“虎”字的活动,而虎的意象却不能使我的手腕做画虎的活动呢?这个分别全在有练习与没有练习。
我练习过写字,却没有练习过作画。
我的手腕筋肉只有写“虎”字的习惯,没有画虎的习惯。
筋肉活动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但是在最初养成这种习惯时,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大人初学游水,都要跌几跤、喝几次水,才可以学会。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
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
“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
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
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
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4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二)
专题规范练24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18分)与虫共眠刘亮程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
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
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
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
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
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
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
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
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
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待舒服了,不愿出来。
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
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瘙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
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
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
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
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
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
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
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
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
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
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
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
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
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4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二)
专题规范练14 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22分)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
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
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
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
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
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
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
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
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
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
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
吴中人士同时响应。
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
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
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
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
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
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
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
”众乃版明为参军。
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
军次.路丘,即斩弘首。
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
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
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
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
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
以母忧去职。
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
服阕.,乃就。
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
迁尚书仆射。
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六》)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事.伯母以孝闻事:侍奉。
B.可以制寇,不可委.也委:委托、托付。
C.军次.路丘,即斩弘首次:驻扎。
D.服阕.,乃就阕:终了。
答案:B解析:B项,委:放弃、舍弃。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组合强化练4
组合强化练(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
童稚不戏弄。
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葬,礼皆中节。
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
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
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
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
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
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
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
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
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
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干斛。
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于是秋毫无犯。
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
”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
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遂用之。
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
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桧恶之。
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
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
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越四年,移琼州。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2部分-考题二-真题呈现
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
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
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 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第__一__问__:__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虽__有___羁__旅__思__乡__之__愁__,__却__能__以__国__事__为__重__的_ 爱__国__热__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二__问__:__使__得__诗__中__的__思__乡___之__情__不__至__流__于__感__伤__,__也__提__升__了__全__诗_ 的__格__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2015·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11 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 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7.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诗__人__是__用__衬__托__的__方__法__来__表__现__感__情__的__。__诗__人__虽__然__到__处__漂__泊__,_但__ _好__像__对__此__并__不__在__意__,__认__为__这__是__“__等__闲__”__之__事__;__而__一__觉__梦__醒___ _,__思__家__乡__、__念__亲__人__的__惆__怅__之__情__不__禁__油__然__而__生__。_____________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8 18个常见文言虚词集解
附录8 18个常见文言虚词集解文言虚词(一)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用作代词。
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教你辨析: 虚词“而”表修饰还是表承接,是学习的难点。
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却是放在单句中,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语,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
“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时,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表承接;如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是修饰后一动词作状语,就表修饰。
何用作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孔雀东南飞并序》)教你辨析: 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一一代入,进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其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规范练18 名句名篇默写(一)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
“,”。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注意“誉”“沮”“尊”“酹”“阴”等易错字的书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陋室铭》中,诗人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中,“,”紧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借助意象,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3)《锦瑟》中,诗人以锦瑟起兴,引发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
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解析:注意“牍”“壑”“嫠”“弦”等易错字的书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
“,”。
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注意“须臾”“毫”等易错字的书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庄子《逍遥游》中“,”两句,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答案:(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注意“佛狸祠”“沮”等易错字的书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送别是古诗的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答案:(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析:注意“羌笛”“燕”“啄”“澹”“竦峙”等易错字的书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的句子是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荀子·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句子是“,”。
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注意“佁”“俶”“生”等易错字的书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之所以能做到“略无羡艳意”,是因为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注意“哀”“鉴”“砌”等易错字的书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操感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赤壁赋》里则说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
(3)别时容易见时难,但是现代社会通讯便捷、快速,分别时,不妨还是用苏轼名句
“,”作为对彼此的衷心祝福吧。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注意“须臾”“嘈”“婵”等易错字的书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3)《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两句来揭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注意“跬”“至”“荻”“残”等易错字的书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3)《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
“,”。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注意“苟”“侯”“霏”“暝”等易错字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