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不自由,毋宁死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专题四 走进语言现场 第18课 不自由毋宁死 苏教版必修4
三、相关知识 演讲稿
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四部 分。
首先,演讲稿要有针对性。演讲稿的内容、风格要根据对 象、场合,甚至演讲者本人的一些特定情况而定,所谓“到什么 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其次,演讲稿要有鼓动性,要有明确的中心,要有充沛的感 情和较强的说服力。(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三、常考词语 1.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2.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3.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用于讨论问题 或论点阐述时。
课堂互动探究
探疑解惑 思本究源
一、作家作品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重要的政治 家、演说家,美国《人权法案》的主要执笔者。他做过店主和农 民。为养家糊口,发愤研读法律。24岁正式开业,3年内打赢近 千起官司,显露出非凡才华。1763年在“牧师案”中援引“天赋 人权”学说,语惊四座。1765年当选弗吉尼亚州议员,率先反对 征收印花税。此后10年,成为主张北美独立的有力发言人。历任 弗吉尼亚州通讯委员会委员,民团司令,该州州长。晚年与华盛 顿总统政见不合,拒绝在新政府中供职。1799年在演讲中呼吁民 族团结,同年去世。
2.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亨利是怎样争取那些主张与 英国妥协、避免武力冲突的议员的?
亨利一开始就用委婉、舒缓的语调肯定他们的良善用心。 攻 这种求同存异的做法,为争取众多的拥护者奠定了基础。 其 然后,他集中剖析了这些人的共同心理:“沉湎于希望的 心 幻觉”“不愿正视痛苦现实”此之谓幻想;认为“力量太
最后,演讲稿的写作还要注意文学性、技巧性。
语言要有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 “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 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演讲稿的要求是“上口入 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 听。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授课内容《不自由,毋宁死》课时安排: 1 课时第课时教材简析《不自由,毋宁死》是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议会上的即兴演讲,被公认为世界最经典的演讲辞之一。
本专题试图通过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语言修养。
“在演讲厅”板块侧重用演讲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来完成专题教学目标。
因此《不自由,毋宁死》可看作是本专题中演讲活动的具体材料。
所以确立教学目标时,既不能纯粹从文本鉴赏的角度去处理,也不能完全抛开文本组织演讲。
而要把理解文本与训练演讲结合起来。
于是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文本内容,背诵文章的最后两段,为课堂演讲训练做准备。
上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为更好地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作铺垫。
在此基础上针对文本进行具体的演讲训练与如何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演讲技巧的指导。
为学生创设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在师生共同演讲文本的高潮部分中也将课堂活动效果推向高潮。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并学会写演讲稿过程与方法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发表演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树立演讲自信,能够初步拥有控场能力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对其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并恰当地进行演讲技巧的传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同学们,演讲是我们现代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一个人的成功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好的演讲,如同布谷报春,又似战鼓催征。
它可以使迷惘者得以清醒,沉沦者为之振作,徘徊者更加坚定,观望者毅然奋起,先进者策马飞奔。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不自由毋宁死课件 苏教版必修4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一】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观点态度 1.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每段内容。 提示①阐述演讲原因:事关国家存亡,不能缄口。②否定幻想态 度。③和平的希望虚无缥缈,只有诉诸武力。④没有退路,只要努 力,就有希望。⑤亮出主张。 2.根据本文内容,揣测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和内 容。 提示(1)观点:不要战争。(2)内容:①战争是残酷的,会给人民带来 太多痛苦。②我们力量太弱小,对方太强大。③放弃战争,继续和 解计划,将会享受到和平与友谊。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置之不理·置若罔闻 辨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 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例句:①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攻击,甚至对孩子置之不理, 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 ②部分商家存在在店门前乱停车、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情况, 对“门前三包”的规定置若罔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3.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 特点,使用大量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 ①排比。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复句,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 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②设问和反问。连用了 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动 性和说服力。 由于排比、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这篇演说词咄 咄逼人,气势酣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2.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内容。例如:我一生在歌唱,生命就快 结束了,这是一个人活得最顽强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停止歌唱呢?(伏 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易错字 署 置 缴 檄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不自由,毋宁死学案 苏教版必修4
不自由,毋宁死【学习目标】1、学生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演讲训练,学会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效果。
2、学生能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演讲的能力,并在演讲中树立自信,培养自身较好的心理素质与控场能力,展现自我个性与风度和大方的仪态。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与背景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
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重要基础夯实>字音沉湎(miǎn )缅怀(miǎn )缄口(jiān )桎梏(zhìgù)束缚(fù)镣铐(liàokào )锻造(duàn )毋宁(wú)缥缈(piāo )迄今(qì)陷阱(xiàn )同胞(bāo )【预习反馈】:请奇数学习小组分别找人朗读知识链接部分内容、请偶数学习小组请代表上黑板展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不自由,毋宁死》演讲指导设计 苏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之《不自由,毋宁死》演讲指导设计苏教版必修4 [设计思想]这是一节语文活动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专题名称为: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
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在演讲厅”选择了两篇经典的演说词,《不自由,毋宁死》是其中的第一篇。
本专题学习强调实践性,学生要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教学要做到1教学目标就是演讲训练,不夹杂文本研习。
2要求学生课前充分做好预习。
课堂实践大量为动态生成,不要为追求课堂“顺利”而增加预设。
要努力创设情境,创设机会,通过小组互讲、学生点评、上台演讲等方式,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演讲技巧,在“演”(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和“讲”(吐字、音量、语气、语速等口头语言)两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2指导学生脱稿演讲。
3指导学生即兴演讲。
第2、3点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讲(同时展示议会现场图片,通过图片和言语示范创设情境。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面对英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
北美殖民地人民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
甘受奴役。
在当时的弗吉尼亚州议会厅里,形势万分紧张,议员们都用质疑的眼光看着帕特里克·亨利;然而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
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奋,“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从此,“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民为自由独立而战,这篇演说也成为世界演说名篇。
二、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亨利的好朋友,在他演讲之前你会给他哪些提醒?回答示例:1演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自己的演讲内容要胸有成竹。
2演讲时,要有激情,语速要有变化,注意轻重音,吐字清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不自由,毋宁死》名师教案1
情感与理智同行,技巧与演练齐驱——《不自由,毋宁死》教学设计(美)帕特里克·亨利设计指导思想《不自由,毋宁死》可以说是一篇改变了美国历史的经典声音重现。
作者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个非常显赫的政治家、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为了保卫弗吉尼亚,亨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战争结束后,亨利对宪法的修正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这篇演说发表于弗吉尼亚州的第二届议会,当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这篇演讲直接指出了武装争取革命的胜利的必要性,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这篇演讲辞收录在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第一板块“在演讲厅”。
既然是一篇经典的演讲辞,演讲辞是一根沟通演讲者和倾听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基于其文体特征,要把它与一般文章区别对待。
根据教材安排,这个版块的学习方式是活动体验,其目标是感受经典演讲的魅力,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
为了充分体现板块的教学目标,在《不自由,毋宁死》这篇文章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只是解读文本,也要顾及学生的演讲训练,要把理解文本与演讲训练结合起来。
所以在课前应安排学生认真预习文本内容,熟读文章,为学生课堂演讲训练做准备。
上课时,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把握演讲的内容和情感基调;通过分析文本,掌握演讲的方法和技巧,情真意切地感受作者的理性思考,提高学生的文本领悟能力;通过演讲训练,包括如何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指导,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演讲技能。
课堂尾声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达成教学目标并能学以致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讲文本的高潮部分,也将课堂活动效果推向高潮。
基于此,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就围绕着“情感与理智同行,技巧与演练齐驱”同步展开,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1.能够领悟演讲辞中作者所包含的理性思考和揣摩作者在演讲时的饱满感情。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不自由,毋宁死》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不自由,毋宁死》精品教案从容说课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这篇著名的讲演就是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帕特里克·亨利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的。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教学难点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能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2.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过程与方法1.学习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2.掌握演讲的特点、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辩士蜂起,许多人靠口舌言谈平步青云。
君主崇尚口才,天下学者俊士更是趋之若鹜。
以在秦国推行连橫策略而著称的纵横家张仪,更是精通此道。
他初到楚国当说客时,一天,碰巧相国家丟失了玉璧,主人咬定他是窃贼,将其严刑拷打后逐出家门。
回家后,妻子叹着气说:“你若不读书游说的话,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呢?”谁知张仪并不垂头丧气,却答非所问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回话:“舌头还在。
不自由 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一、说教材与学情《不自由,毋宁死》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版块“在演讲厅”专题。
同一专题的还有顾拜旦《奥林匹克精神》,两篇演讲稿同中有异。
作为演讲稿,其特殊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这篇文本的基本方式,要由传统的文本解读式转变为学生的活动体验式,围绕如何让学生“开口说”、如何“说好”等教学重心,使学生增强演讲的意识,学习和熟悉演讲的技巧,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高一的学生对于演讲并不陌生,之前学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
在学习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各类演讲,实践课前演讲。
但是本篇演讲稿的创作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要引领学生把这篇演讲文本活化、还原为演讲实践,必须对文本本身作探究与赏析,否则,学生将囫囵吞枣,除了获得几点教师归纳的演讲要领之类“知识”,很难把握到这篇演讲稿的精髓和演讲者的精神品格。
基于上述二点,本堂课将传统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活动体验相结合。
二、说教材处理基于上述的文体特征,编排意图和学情,确定三个教学目标:1、速读,把握演讲的思路,概括演讲的主要内容。
2、研读,品味字里行间的政治情感,体会演讲者的精神品格。
3、赏读,以文本中的经典片段为演讲材料,练习演讲,学习演讲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其中,1、2为教学重点,3为教学难点。
针对上述目标,选择了三种教法与学法:问题导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与意图这堂课将以“起承转合”来构建课堂,以主问题为路标,以关键词为载体,由浅到深,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起:感读题目1、要求:自由读读题目,并从内容和形式对此进行简短点评。
2、点评:句式简短,铿锵有力;将自由与死相提并论,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情绪激愤、语气坚定,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二)承:过渡问题:帕特里克•亨利为何会发出如此激愤之言?(演讲的针对性)1、要求速读文本,划出相关语句,组织语言。
2、明确:很多代表先生在“国家存亡”的大问题面前,却仍“不愿正视痛苦现实”,而且借口认为“力量太单薄”,一直采取逃避和畏惧的态度。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_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文本出自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模块“在演讲厅”专题。
这是一篇演讲稿,其特殊的文体特点决定了教学这篇文本的基本方式,应该由传统的文本解读式转变为学生的活动体验式,主要应该围绕如何让学生“开口说”、如何“说”好等教学重心,使学生增强演讲的意识,熟悉甚至熟练演讲的技巧,并提高一定的演讲水平。
【学习目标】1、结合帕特里克•亨利演讲的背景及演讲词,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和情绪;2、以文本中的经典片段为演讲材料,练习演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增强演讲说服力、感染力的方法,并加以适当运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体会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并付诸于自己的口语实践。
2、难点:结合当堂总结的方法,试写一个演讲词的片段。
【学习方法】活动体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预习作业】结合文本,借助想象,替“反对派”先生们拟一篇演讲词。
一、感读题目1、要求:自由读读题目,并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此进行简短点评。
2、点评:句式简短,铿锵有力;将自由与死相提并论,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情绪激愤、语气坚定,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二、感知演讲内容过渡问题:帕特里克•亨利为何会发出如此激愤之言?1、要求:浏览文本,划出相关语句,组织语言2、明确:很多代表先生在“国家存亡”、“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面前,却仍“沉湎于希望”、“不愿正视痛苦现实”,而且借口认为“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大凶猛的敌人抗衡,一直采取逃避和畏惧的态度。
3、引入背景在民主体制下,民主投票对很多重大事情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票数的多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往往取决于演讲厅上的激情演讲和激烈辩论。
对于是否应该发动美国独立战争这个重大问题,北美殖民政府专门召开了弗吉尼亚州议会,在这个议会上,保守派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此情况下,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独立权利的“激进派”人物之一的帕特里克•亨利,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3不自由毋宁死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作品 顾拜旦在 1888 年和 1889 年先后发表两本重要论著, 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 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顾拜旦在为现 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 1 200 多 篇著作和演说 评价 法国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称为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存在漏洞的 即境活用 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
___瓦__解____,社会也会____崩__溃___。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2.视而不见VS熟视无睹 课本 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 原句 题_视__而__不__见__、充耳不闻的人吗?
([法]顾拜旦)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3.奥运会是青春、体育与和平的盛会。 ([西班牙]萨马兰奇)
4.用接力跑的方式传递圣火,目的在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使和平和友谊的种子在更多的国家扎根、生长、开花和结果。
(《奥运会语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诗海拾贝 狱中题壁 谭嗣同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13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拯.救(zhěng) 毋.宁(wú) 拙.劣(zhuō) 褐.色(hè)
桎.梏.(zhì)(gù) 镣.铐.(liào)(kào) 铿.锵.(kēng)(qiāng) 陷.阱.(xiàn)(jǐng)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走进语言现场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第18课不自由毋宁死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第18课不自由,毋宁死一、语基扩展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或许真如江志国所称,并非自行车的单价直抵1万元。
但作为官员,不应也无权就此直斥质疑者的行为是哗众取宠,并带有情绪化地________。
②在一般人看来,5名官员,仅收受了价值为4 187元的“节礼”5只羊,而平均算来,一只羊就值837元,这是小事一桩,________,但是,他们还是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______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解析:选B 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蔑”之意。
“嗤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不能。
“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
“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
2.将下列几句话按照语气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件事并非没有成功的希望。
②这件事难道没有成功的希望吗?③这件事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④这件事也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⑤这件事不可能没有成功的希望。
⑥这件事怎么会没有成功的希望呢?A.④①③⑤⑥② B.④③①⑤⑥②C.①④③⑤②⑥ D.④③①⑤②⑥解析:选A 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最强烈,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语气。
3.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解析:选B B项,是借代,“鸭绿”“鹅黄”,借指春水、垂杨。
A项,将“雪”比作“梨花”。
C项,“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青翠的君山。
D项,以带雨的梨花来比喻杨贵妃泪流满面的凄然神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不自由毋宁死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不自由,毋宁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湎.(miǎn)萦.绕(yíng)桎梏.(gào)B.束缚.(fù)锻.造(duàn)毋.宁(wù)C.奴役.(yì)缄.口(jiān)顾忌.(jì)D.流露.(lù)锁链.(liàn)调.停(diào)项,“桎梏”的“梏”应读“gù”;B项,“毋宁”的“毋”应读“wú”;D项,“调停”的“调”应读“tiá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缴械蒙受诉诸武力仗义直言B.布署赋予艰苦卓绝庸人自扰C.赐予陷阱截然不同一筹莫展D.铿锵缥缈袖手旁观挺而走险项,“仗义直言”应为“仗义执言”;B项,“布署”应为“部署”;D项,“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捐款赈灾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应袖手旁观....。
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记者跟踪调查此事发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报道刊发后,并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而且对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漠不关心....。
D.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亨利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项,“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漠,一点儿也不关心。
此处应用“置之不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演讲是以口语(讲)为主,以体态语(演)为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的一种手段。
B.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不自由,毋宁死1.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认识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意义。
2.掌握演讲稿大量使用问句和感叹句增强语势,突出感情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些写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
亨利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
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在反英斗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
2.探寻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殖民者则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殖民地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作者则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登台发表了《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著名的演讲。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缄.口不语(jiān) 桎梏..(zhì gù) 祈.求(qí) 沉湎.(miǎn) 铿锵..(kēng qiāng) 毋.宁死(wú) 陷阱.(jǐnɡ) (2)多音字薄⎩⎪⎨⎪⎧ 日薄西山薄荷薄饼模⎩⎪⎨⎪⎧ 模样规模禁⎩⎪⎨⎪⎧ 囚禁禁受 蒙⎩⎪⎨⎪⎧ 蒙骗ɡ蒙受ɡ蒙古ɡ2.字形辨认⎩⎪⎨⎪⎧ 缅缅怀腼腼腆湎沉湎⎩⎪⎨⎪⎧ 抒各抒己见杼机杼 ⎩⎪⎨⎪⎧ 渺渺茫缈缥缈⎩⎪⎨⎪⎧ 缴缴械檄檄文 3.词语释义(1)缄口不语:闭口不说话。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3)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4)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难困苦,超出寻常。
(5)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6)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词义辨析(1)乞求·祈求·企求同:这三个词都有“希望得到”的意思。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走进语言现场 不自由,毋宁死试题 苏教版必修4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不自由,毋宁死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宣布投入区域服务,这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从此进入以北斗为核心推动力的时代。
2013-2015年是北斗产业的启动和快速发展期。
在2013年前的十多年间,主要是以推进北斗一号的应用为主,北斗用户终端总数量只有二十万套左右。
未来,北斗产业在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的基础上,将在大众消费应用、交通物流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关键基础设施、紧急安全救援、行业精准应用等六个领域实现较快发展。
其中紧急安全救援主要涉及医疗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抗灾、道路安全救援以及紧急搜索救助等相关的调度协调管理和导航定位与位置信息服务。
(摘编自曹冲《中国北斗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材料二与GPS相比,北斗有自己取胜的独门绝技——短报文功能。
短报文与目前的手机短信功能相类似,用户可以通过北斗用户机发送一条长度为120个字的信息,向外界告知位置。
在汶川地震搜救时,北斗就曾经大展身手。
在川西北通信信号遮蔽干扰严重的复杂环境中,美国的GPS只能显示终端位置信息而无通信功能,而卫星移动电话虽可实现语音通信,但不具备定位导航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空间定位、时间基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功能,解决了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中的定位与通信难题。
(摘编自《揭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盲区可发送短信》) 材料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搜救功能示意图注:示位标,指紧急无线电示位标,遇险后可发求救信号。
(资料来源于陈敏等《北斗导航技术在山地休闲旅游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材料四随着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2018年北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
相较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不仅覆盖更广,精度更高,而且可靠性更好;不仅实现全球覆盖,而且卫星载荷有了很大进步,增加了全球搜救功能,并且搜救精度可达“米”级。
《不自由,毋宁死》表格式教案7
《不自由,毋宁死》表格式教案7 授课内容《不自由,毋宁死》课时安排:1课时第课时教材简析《不自由,毋宁死》是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议会上的即兴演讲,被公认为世界最经典的演讲辞之一。
本专题试图通过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语言修养。
“在演讲厅”板块侧重用演讲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来完成专题教学目标。
因此《不自由,毋宁死》可看作是本专题中演讲活动的具体材料。
所以确立教学目标时,既不能纯粹从文本鉴赏的角度去处理,也不能完全抛开文本组织演讲。
而要把理解文本与训练演讲结合起来。
于是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文本内容,背诵文章的最后两段,为课堂演讲训练做准备。
上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为更好地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作铺垫。
在此基础上针对文本进行具体的演讲训练与如何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演讲技巧的指导。
为学生创设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在师生共同演讲文本的高潮部分中也将课堂活动效果推向高潮。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并学会写演讲稿过程与方法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发表演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树立演讲自信,能够初步拥有控场能力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对其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并恰当地进行演讲技巧的传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同学们,演讲是我们现代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一个人的成功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好的演讲,如同布谷报春,又似战鼓催征。
它可以使迷惘者得以清醒,沉沦者为之振作,徘徊者更加坚定,观望者毅然奋起,先进者策马飞奔。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不自由毋宁死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专题设计一、内容简析本专题名称为“走进语言现场”,下分为三个板块:“在演讲厅”“问答之间”“交锋时刻”。
另外,本专题还附录了一个有关演讲稿写作的专题作文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题材都是有关语言运用的作品。
人之所以高出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他会说话,有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人类自会说话始,就逐渐产生了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人们的交际中主要包括了演讲、采访、辩论三种语言常用的口语运用形式。
“在演讲厅”选择两篇经典的外国演讲稿——《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
本板块的活动形式为演讲。
如何体会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是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自由,毋宁死》,要指导学生熟悉演说词的内容,想像亨利演讲时的情境,体会在事关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亨利上台演讲的情感、情绪,准确把握基调,然后借助表情和手势,脱稿演讲最后两段。
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登台演讲;努力营造庄重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倾听感受。
《奥林匹克精神》侧重于培养“倾听”能力,担任朗读任务的学生要以热烈、赞颂的语气来读,语速不宜太快。
要求其余同学看“活动体验”第2题的表格,边倾听,边记录。
“问答之间”精选了两篇国内影视采访的采访词——《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节选)》。
《作为偶像》是东方卫视记者方宏进于2004年1月9日采访航天员杨利伟的实录。
通过本文的教学要达到一个思想教育的目的。
录音节目《白发的期盼》,曾获得亚洲广播的最高奖——亚广联广播节目奖。
本文重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能力上要求学会倾听能力的培养,从而来提高我们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交锋时刻”板块由《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组成,“交锋时刻”的活动形式是辩论。
本板块提供的两个活动方案,揣摩《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指导自己的实践。
比较《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中几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论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
苏教必修四《不自由,毋宁死》word精品教案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时间:_______月_______日周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1.导入新课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辩士蜂起,许多人靠口舌言谈平步青云,立取富贵。
君主崇尚口才,天下学者俊士更是趋之若鹜,翕然成风。
以在秦国推行连橫策略而著称的游说家张仪,颇懂得舌头的珍贵。
他初到楚国当说客时,一天,碰巧相国家丟失了玉璧,主人咬定他是窃贼,将其严刑拷打后逐出家门。
回家后,妻子叹着气说:“你若不读书游说的话,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呢?”谁知张仪并无愠怒之色,也不垂头丧气,却答非所问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回话:“舌头还在。
”张仪舒了一口气说:“够了。
”因为他懂得,舌头在,就有成功立业、飞黄腾达之望。
后来,他真的扶摇直上,当上了相国。
这真是:伶牙俐齿力无穷,秀口一张走天下!关于语言的作用,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
”烛之武智退秦师,唐雎不辱使命,触龙游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舌战群儒,运用的工具都是语言。
拿破伦说过: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演讲就是这样的一门语言艺术。
一场成功的演讲,便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把锋利的剑。
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下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著名的演讲稿《不自由,毋宁死》,从中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2.简介作者与背景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第18课不自由毋宁死课件苏教版必修4
D.这里的两首诗初读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 充满着成年人的孤寂和忧伤。
解析:选 B B 项“有悖于常理”错误。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半江清澈半江红》根据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史 实创作而成,展现在东北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我军抗联
况且,我们已没有选择余地了。即使我们那样没有骨气,想 退出这场战争,也为时晚矣!我们已毫无退路,除非甘愿受 屈辱和奴役!囚禁我们的锁链已经铸就,波士顿草原上已经 响起镣铐的丁当响声。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就让它来 吧!我再重复一遍,就让它来吧!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 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 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 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 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 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 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 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5)袖手旁观:
_把__手__笼__在___袖__子__里__,___在__一__旁__观___看__。__比__喻___置__身__事__外___或__不__协__助___别__人__。_
4.作家作品 帕特里克·亨利,美国_独__立__战__争___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演 说家,美国_《__人__权__法__案__》_____的主要执笔者。
强.大qiánɡ 强.求qiǎnɡ 倔强.jiànɡ
睡觉.觉醒.jjiuàéo
择选.席择.zzhéái
观 道.看 观.ɡɡuuāàn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自由,毋宁死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演讲训练,学会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效果。
2、学生能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演讲的能力,并在演讲中树立自信,培养自身较好的心理素质与控场能力,展现自我个性与风度和大方的仪态。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相关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与背景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
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
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重要基础夯实>
字音
沉湎(miǎn)缅怀(miǎn)缄口(jiān)桎梏(zhìgù)
束缚(fù)镣铐(liàokào)锻造(duàn)毋宁(wú)缥缈(piāo)迄今(qì)陷阱(xiàn)同胞(b āo)
【预习反馈】:请奇数学习小组分别找人朗读知识链接部分内容、请偶数学习小组请代表上黑板展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协作探讨,积极展示):
1、请同学上台谈谈本文的主要观点,请说出理由?
答案:主要观点:不要战争!
主要理由:①战争的残酷,会给人民带来太多的痛苦。
②我们的力量与对方相比实在太弱小。
③放弃战争,继续和解计划,将会享受到和平与友谊。
2、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请结合本文详
细谈谈?
答案:(1)、阐述“我”为什么要发表演讲:并非对各位不敬,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
(2)、论述沉湎于幻想,不愿正视痛苦现实,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3)、论述依据历史事实和现实状况,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的希望,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
(4)、阐明我们没有退路,但只要努力,我们就有胜利的希望。
(5)、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主张。
3、这次演讲的场合,演讲的对象,演讲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4、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
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
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举两个以上的例子分析一下?
答案:排比:
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来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
——强调形势的紧迫。
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复句,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