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杨炯杨炯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任过宰相、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有“杨五郎”之称。

在文学方面,杨炯主要以诗、散文和随笔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迭》、《游仙窟》、《吾亦知止》等。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干净。

2. 课文介绍•《望天门山》(杨炯),节选自《正月十五夜望京师北山王城南轩士兴》。

本篇诗歌以“天门山”为主要景点,描述了作者夜晚望山的感受。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山呼”、“露华”、“势拔五峰”等,凸显出作者对山峰的情感表达。

通过表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优美、恬静、自然的诗意境界。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增强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本诗的主旨意义,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中的形象表达和情感意义。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运用丰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4.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教师可通过图片、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描述一下这座山的风光和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模仿和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学习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结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思想、韵律表达、意象描绘等方面。

(4)鉴赏诗文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象征、比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领略自然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及《望天门山》的创作背景。

2. 词语解析:解释“天门山”、“楚江”等词语的含义。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4. 诗歌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蕴含的豪放与壮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 学具: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天门山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兴趣。

2. 新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逐句解析诗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诵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教师指导纠正。

5. 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诗歌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重点词语:天门山、楚江、断、开、流- 诗句解析:山断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

- 选做题:续写或绘画《望天门山》的情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望天门山》的内容,感受了古典诗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一些抽象词语的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细节: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望天门山》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自然景观描绘。
-生字词汇掌握: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天门”、“中断”、“楚江”等,并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韵律感知: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其次,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对生字词的讲解和运用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词汇运用的指导,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环节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天门山》的内容和诗歌描绘自然美的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诗歌的奥妙。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望天门山》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授诗句时,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仍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天门山》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有没有见过壮丽的山河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描绘自然之美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望天门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开、回”感受长江的汹涌澎湃及天门山的高大雄伟,通过理解“相对出、日边来”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的理解:本单元主题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字词理解一句或者一段话的意思,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古诗三首》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美景。

在本组以“祖国壮丽山河”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开篇入题的作用。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表现)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为读为主线,读中解意;层层深读,步步引入。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文言共生,体会诗情。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们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思路并不是很开阔。我需要继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阶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放学路上的夕阳、家乡的河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望天门山》一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句解析:山红、水尽、天际、孤帆、日边等意象的描绘。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效的。当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然而,如何让这种兴趣持续下去,是我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际”、《望洞庭》中的“潭面”,这些意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形成具体形象。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理解“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旋,回转)”,以及诗句大概意思。出示诗句意思: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因天门山的阻隔不得不在这里转向北流。
(3)出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理解“两岸青山(分别指天门山南北两峰 )”、“出(出现、突出)”,出示诗句意思:小船在汹涌的江水中急速向前,两岸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难点名称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作者寥寥二十八言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美、波澜壮阔,也写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每个字都包含千言万语。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天门山分为南北两峰,学生知识受限无法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逐字讲解,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逐字推敲和想象,在读、听、观察中体会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作者(从爱好:饮酒、游山玩水两方面介绍)
写作背景:
师:公元725年,李白从四川出发到安徽,途中乘舟经过天门山,见水流汹涌,山势雄伟,风景秀丽,胸中有感,于是挥毫写下《望天门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一起去感受天门山的秀丽神奇。
(4)出示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孤帆(一只小船)”“日边来(从水天相接的地方驶来)”,出示古诗意思: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
(5)出示整首古诗
出示第一二句中的四个动词“断”“开”“流”“回”,分析妙用。
(突出水流湍急,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过程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板书)4.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

(教师板书:望)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

(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

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3.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

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会认“断、孤、帆”等个生字。

正确认读“中断、楚江、至此回、相对、孤帆”等词语。

并能联系上文理解“至此回”,重点指导书写“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的方法来品读古诗。

3、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来展开学习,通过阅读,能够从多个侧面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进一步热爱祖国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本篇古诗描绘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祖国的山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古诗中去感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 教案

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从心底发出感叹——(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生读: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1.诵读古诗,欣赏美景。

师:诗人们也喜欢用他们的妙笔描绘祖国的河山,让我们一起读诗,欣赏古诗中的美景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引导感受诗句描绘的祖国山河之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引入新课。

师: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想象着画面诵读诗句,这样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想象着画面,跟随三位诗人欣赏他们笔下的壮美山河。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设计意图】通过对篇章页的朗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板书诗题:望天门山,齐读诗题)Ⅱ学习《望天门山》,感悟磅礴之美1.了解诗人,读懂诗题。

(1)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借助资料了解李白。

(2)齐读诗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天门山。

(3)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诗题的意思。

干什么——望:看;地点——天门山、长江上;谁——李白,乘船顺着长江东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简介诗人李白。

3.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理解课题。

二、初读全诗,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给予评价。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

3.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孤”字中“瓜”的竖提;“楚”字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

)4.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归纳)(1)中断:指天门山被江水隔断。

至:到。

回:回旋。

相对:互相面对着。

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

孤:单独。

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2)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由东流到这儿回旋汹涌。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在眼前,一叶孤舟从太阳那边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划分节奏,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讨论:(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江水、青山、船、太阳)(2)如果让你提笔画下这幅美景,你觉得应该体现天门山和江水的什么特点?(天门山夹江对峙,险峻巍峨;江水碧绿,浩荡的江流被东西两面的天门山夹住,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部编版《望天门山》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望天门山》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人教(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认识“亦”这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弄懂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领悟诗境。

教学准备:制作有关西湖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启发激兴引入新诗1. 激兴引新。

同学们,王老师来自美丽的土家山城——湖北长阳,那里有著名的百岛湖。

我们省城武汉,也有很多湖泊,如珞珈山旁的东湖,咱们校园边上的沙湖,这些湖呀,我想同学们都游览过多次了。

今天,王老师要和大家一道学习一首古诗,从这首诗中带领同学们畅游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你们愿意吗?2. 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学生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示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天气变化、地点、事件),并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记住“初”、“睛”的字形,不写错别字。

板书作者:“宋·苏轼”。

3. 介绍作者。

通过课件,要求学生记住要点: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又名苏东坡,号“东坡居士”,享年六十六岁,因与他的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都是很有名气的文学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苏轼一生曾两次在杭州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西湖美景的诗篇,今天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诗人任杭州通判官,在一次游览西湖时所写下的。

二、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 课件切入课文。

眼前西湖的确很美,可在诗人苏轼的笔下的西湖,也丝毫不比看到的图片差,更是美得独特。

美景看不够,好诗读不够,那就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教师范读,配乐诵读,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亦”字的写法,解释字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五.学生自学古诗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

望:就是观看,欣赏。

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八.作业:1.背诵《望天门山》2.默写《望天门山》【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中的第一首诗。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古诗中去感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让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断、楚”等四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并会背诵。

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会背诵。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风景美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2.了解诗人。

3.出示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望”是什么意思?天门山是什么地方?播放视频展示天门山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做到读准字音,教师正音并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古诗1.播放录音,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指名读,评价后男女读、赛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1.把握大意(1)学生默读古诗,在诗句中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楚江。

(2)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一、二句诗(1)出示图片,学生猜诗句。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江?让学生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

(2)出示诗句,借助“至”“回”,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

3.学习三、四句诗(1)出示图片猜第三句,想一想:两岸的青山怎么“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当你坐船或者坐车行驶的时候,道路两边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能不能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2)出示图片猜第四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1.学会本课1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三)检查预习1.指名读《望天门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1.知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3)指名说句意(4)教师小结句意: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和通过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和朗读,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山险水涌气势奇,湖光山色姿态妙。

祖国河山壮丽,既有长江、黄河的雄壮之美,又有西湖的柔和之美。

今天我们将跟随三位诗人的脚步,去欣赏祖国的山河之美。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引导学生课外查找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

作者参考资料:李白,字太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作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2.请学生朗读诗歌,相机指导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通过自由朗读,小组齐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反复朗诵诗歌。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朗读《望天门山》,相机指导。

(二)学习《望天门山》。

1.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明确: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

开:断开,劈开。

至此:到这里。

回:回旋。

出:突出,挺立。

2.理解诗歌的意思。

明确: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3.体会后两句诗歌中“出”和“来”字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美感,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第1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断、开、回、来”等词感受天门山山水的的雄壮浩荡,感受诗人心中的豪迈激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向往之情。

3、透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形象思维潜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孩子们有没有玩过闯关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成为闯关之王呢?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这的景色怎么样?(出示天门山图片)2、现在请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看到图片的的感受?(很美、漂亮、犹如仙境)3、大家知道这是哪的美景吗?对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一起去《望天门山》(师板书:望天门山)4、同学们,“望”是什么意思?释题:“望”远远地看,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远望的感觉。

二、介绍背景,走进作者1、同学们,那你们一起告诉老师,谁在望天门山?2、那谁又知道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望天门山》呢?3、看来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有点难!那就由老师把李白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师说:李白才华横溢,满腔热情,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把自己比作大鹏鸟,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干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实现抱负,他25岁离开家乡,一年之后来到天门山,当时文武百官都在为皇帝举荐青年才俊。

而天门山离南京就几十里路而已,很快,他的抱负就能实现。

多么高兴,多么激动。

当他看到高大雄伟的天门山,波澜壮阔的楚江,便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

于是,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望天门山》)。

三、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古诗。

李白到底望到了了怎样的景物呢?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

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师点拨,理解“出”。
9.说说整首诗意,想象画面。
10.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跟课件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师引读,师生配合读。
板块四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过渡。2.播放视频:李白是什么情况下写的诗,说说诗人当时的感受?师讲解。
2.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这首诗记住?①快慢赛读②轻重赛读③快乐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出示《望天门山》
2.了解作者李白
板块三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文
1.过渡。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3.结合课件画面及文中注释,说说读懂的和不懂的内容。
4.学习第一句。பைடு நூலகம்解“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学习第二句。课件:江水视频及第二句。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
6.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
7.学习第三、四句。运用学习一二句的方法,自学这两句诗,同桌互助。
总课时数编号: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人
谢艳梅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17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4个生字,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情朗读,背诵全诗。配课件音乐
.4.(1)出示课件:生字“断、楚、孤、帆”。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3).写在《写字本》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你还学过李白的哪首古诗?
4.提示课题,理解“望”
板块二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断、楚、孤、帆师运用字理识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出示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3.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要求:①自由读。②指名点读。③教师范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