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红 烛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同步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同步练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 郭沫若,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__________、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古文字学家,是继_________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3. 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创立的_______。

4. 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是郭沫若于1942年创作的_____。

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现代意义的白话新诗集是()A.《尝试集》B. 《女神》C. 《星空》6. 诗篇《天狗》收入下列哪一诗集()A.《女神》B. 《星空》C.《战声集》7. 诗篇《天上的街市》收入下列哪一诗集()A.《女神》B. 《星空》C. 《战声集》二、阅读能力提升8. 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回答问题。

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因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来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诗中用“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比喻_________,又用_________比喻诗人火热的爱国之情。

(2)诗歌第一节中“殷勤”、“思量”的含义是什么?(3)诗歌第二节描写“炉中煤”什么样的外观?诗人为什么称自己为“黑奴”?(4)“炉中煤”的“前身、过去、今朝”各是怎样的?其深层含义是什么?(5)“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郭开贞文学家鲁迅《女神》《星空》2. 胡适3. 创造社4. 《屈原》5. B 解析:A项《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作者胡适,诗集融鲜明的创新性和局限性于一体,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C项《星空》出版于1923年,共34首诗,作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12月,在《女神》之后;B项《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2.2《红烛》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2.2《红烛》

第一单元 2.2 红烛教案1.通过反复诵读,以领悟文义、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2.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

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重点:1、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歌的意象,了解反讽手法。

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红烛》,看一看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二、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三、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 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2《红烛》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课后训练习题

2.2《红烛》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课后训练习题

《红烛》课后训练习题
1、“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为何以“红烛”为题?
4、《沁园春长沙》《站在地球上放号》《红烛》《致云雀》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结合作品说明。

5、结合本单元的诗歌,谈谈“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6、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7、《红烛》第一节,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
8、全诗有几次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形式与内容)不一样。

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牲、奉献精神。

第二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缚与无形的监狱。

2、(重要词语解释,形式与内容)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

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是为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

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

人们要多耕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

3、(形式与内容)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话,写了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

红烛不是光写蜡烛,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章《诗歌欣赏》中的《红烛》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红烛》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红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红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入课题《红烛》。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如红烛象征光明、希望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红烛》的鉴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8.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红烛》2. 作者:闻一多3. 诗歌主题:赞美红烛,象征光明与希望4. 艺术特色:象征手法、意象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红烛》的鉴赏短文。

答案要求:(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2)举例说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红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传递正能量。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共19张PPT)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内容小结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何苦伤心流泪?”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反映了诗人在 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残风”隐指反动势力。 以拟人修辞手法写红烛因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现了诗人自己怀着 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而痛哭流 涕。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资料链

诗集《红烛》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他仍对文学
念念不忘。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更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由此创作
出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 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知识卡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
《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 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课文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课文电子课件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
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
句的均齐)”。("三美"主张)
“三美”
"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音乐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
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
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
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
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该诗集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
表自己拳拳
心迹
2—3.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4.对红烛的殷殷寄语,对自己的自勉自励。
5—7.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8—9.对红烛同情的呼唤和劝导鼓励的呼唤。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
艺术特色
《红烛》的抒情特色
1. 借物抒情。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红烛的
有何作用?
(3)探讨:结合时代和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烛”精神
的理解。说说“红烛”精神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启示。
任务
(1)全诗九节,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
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烈。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 高一语 文部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精品 】
/
吐 出 你 的 心 来 比 比 ,
红 烛 面 前 , 他 提 出 了 自
第 一 小 节
情字“可,,
的可我
感;人以晶真
红是要
不逼与说明是
,一求

里“ ,红 是” 理是 想赤 的诚 人的 格象 的征 化。 身红 。烛
, 在 诗 人 眼
诗 人 怀 着 敬 的慕 红的 烛心 情 赞 叹 荧 荧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和 画 面 感 )
的 印 象 ( 即
体பைடு நூலகம்现 出 中 国
建 筑 美 ,指
音 乐 美 ,指
三格新 美律月 :化派 音”代 乐的表
诗 。富象的 的 美主闻
作 者

有形是 是 、张一
对 称
形文词 象字藻
音 建,多 节 筑提提


感的的 和 美倡出
句 的
、视运 色觉用
旋 、诗了 律 绘歌“


彩方, 的 画创新
赞的烛


同种的这
时截表两 也然现节 更相了诗
对 红
第 二
有反一用 烛
力的个设 的回思问 表答考手
自 我
三 小
现;觉法 牺
了表悟, 红明的自 烛了过问
牲 精

精诗程自 神
神人。答 的的前, 可醒后生
的 讴
贵悟两动 歌
。,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运诗
设民悟唤诗而害众“
,人
置众,醒人麻,深烧
联爱
的走使世认木如受罢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 高一语 文部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精品 】

03红烛致云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03红烛致云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闻一多24岁时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他回顾数 年来的探索历程,写下《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 烛》的序诗。
《红烛》问题探究
(1)这首诗主要歌咏红烛,红烛这个意象有何特点?诗人表达 了对红烛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红烛的特点 崇高的理想:创造光明,拯救灵魂 巨大的矛盾:燃烧躯体,才能放光 忧伤的心灵: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无悔的追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②运用象征手法,以红烛象征个人的精神追求,使情感的 抒发更加形象、含蓄,令人回味。 ③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红烛在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情 态,这样便于诗人与红烛展开“对话”。诗人借助与红烛 “对话”的形式,层层地剖白心灵,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 加细腻丰富。 ④诗歌在表现上重想象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反复使用感叹 词强烈地表达情感,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红烛》的艺术特色
① 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及其在《红烛》中的体现 诗歌三美理论:现代诗歌应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建筑的美”。 音乐美:诗应注重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具有节奏美和韵
律美。
绘画美:诗的词藻要力求美观,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 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从诗的整体外形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 行之间要尽量整齐。
红烛 致云雀
高一年级 语文
学习要点提示
1.两首诗都采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诗人的青春追求。读诗时 注意把握主要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意象传递的情思。 2.理解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及其在《红烛》中的体现。 3.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 4.在阅读中体味诗情,获得感动,理解青春的价值,启迪个 人的思想。
赏析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写云雀“倾吐衷心”“歌唱”,
将其人格化,表现了作者对云雀的喜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云雀比作“烈火的轻云”,写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课件教学说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课件教学说课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
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
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我认为全诗可分为三个大的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可用二个字:
第一部分(1—12节): 献歌——献给云雀的赞歌 第二部分(13—17节): 探源——探寻云雀之自由、欢欣的源 泉。(为什么云雀是自由、欢欣的 呢?) 第三部分(18—21节): 祈愿——面对现实的困境,希望像云 雀一样歌唱。
第一层:第1节 歌声总体评价
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精灵暗示云雀歌

声的神圣,为全诗奠定诚挚热切的感情基调。
云 雀
第二层:第2——4节 云雀飞翔姿态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
习性。“烈火的轻云”比喻、象征的手法,写出云雀
的轻盈姿态。“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赋
予云雀蔑视地面,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特点。
作者简介
闻一多
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 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学校以的致命伤 1916年开始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校中颇有诗名”。“五 四运动以后,他致力于新诗的创作。……他自己编过一本手抄的《真我集》, 录存1920年至1921年间写的新诗。”在清华九年中,闻一多在文学、绘画和 戏剧演出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
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
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
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他的
墓碑名字下面刻着四个字“众心之
心”。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红烛》。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主题,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品鉴红烛的象征意义,以及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红烛》的诗歌意象、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烛意象的深入理解和象征意义的品鉴。

教学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艺术风格,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红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红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红烛》的诗歌内容,分析意象、意境和主题。

3. 例题讲解: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举例阐述红烛的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并描述红烛的象征意义。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红烛》2. 意象:红烛、火焰、光芒3. 意境:崇高、壮美、激昂4. 主题:家国情怀、民族精神5. 艺术风格:象征、隐喻、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红烛》的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红烛象征意义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节奏的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和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红烛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鉴。

2. 闻一多先生艺术风格的分析。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课件:红烛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课件:红烛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021/8/17
16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课件
红烛
课文导读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021/8/17
12
课堂检测
理解主题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1/81714延伸拓展
思考练习
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021/8/17
1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课件
红烛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021/8/17
2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021/8/17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备课素材《红烛》赏析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备课素材《红烛》赏析

《红烛》赏析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

解读《红烛》,也就为我们破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须知,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

在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模式中,诗人的抒情达志通常都不是无所顾忌的自我喷发,它大多需要假托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这一物象形式又还不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而是千百年来中国诗人的历史遗产。

这些诗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诗歌长河的波涛里浮动闪熠,赋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激情、以灵感。

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

当他为自己第一个诗集题名作结时,“红烛”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现了出来,这就是《红烛》诗集的取名及《红烛》序诗的缘起。

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闻一多在其创作的第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不是单纯的自我表现、自我刻画(尽管他对自我表现的《女神》颇为欣赏)。

自我表现、自我刻画的西方浪漫主义诗学并没有在他的心灵世界居统治地位;诗人的自我抒写有意识地附着在一定的“模式”当中,他对“模式”的体认与他对自身的体认在同时进行,这些创作心理都显然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有关,所以说,《红烛》意识结构的表层洋溢着传统诗学的余香。

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

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的、属于个体的那个“自我”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自我”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绞结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有申发,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红烛》。

2.2《红烛》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2.2《红烛》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五、总结主题,引导学生深植爱国情怀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抒发了火热的爱国情感,凸显了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感动于闻一多先生勇于斗争、敢于献身的精神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将他的爱国情怀深植于心。一百多年前,闻一多将自身置之度外,为了祖国勇敢斗争,百年后的今天,动荡的社会早已不在,我们迎来了和谐稳定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学习先生的爱国情怀,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1、我们仔细想李商隐的“灰”,显而易见蜡炬最后变成了灰是受了相思之苦的困扰,所以蜡炬的灰象征着因为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亡的躯体。“红烛”的“灰”象征什么呢?
找到对应诗句: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即使烧蜡成灰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的结局。两者灰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2.再看蜡炬的“泪”,象征的是相思的悲伤之情,红烛的泪是不是相同呢?找到对应诗句: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我们很清楚红烛的光象征着理想,残风来侵你的光芒,就意味着残风和光芒之间是对立关系,光芒象征理想,残风就是理想的阻碍者,当阻碍者来使红烛烧的不稳时,红烛就着急流泪了,因此可以说红烛的了“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焦虑之情。这和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泪完全不同。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红烛”内涵,体会诗人甘愿牺牲,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对阅读,理解两个意象差异背后的作者和社会原因,引导学Leabharlann 理解当时时代特点。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

2019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19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天狗/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少年情怀的表达——学写新诗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白居易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心灵对话,思想撞击——学写文学短评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8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1 / 39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钟扬/叶雨婷单元学习任务:用言语直抵听众心灵——学写演讲稿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第一节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第二节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第三节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古诗诵读:涉江采芙蓉秋兴八首(其一)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12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对象,有的放矢——议论要有针对性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真景描绘,真情表达——学写写景抒情散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第一节丰富词语积累第二节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注:篇名前标有号的为自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3.相关知识
“三美”诗论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①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具体有两方面:一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

②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诗歌中蜡烛的意象
思考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明确: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

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思考2:闻一多的《红烛》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和谐对称。

请简要梳理本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答:
明确:《红烛》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感伤,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这样一个完满的过程,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表现了诗人烧蜡成灰、自我牺牲、忍受摧残、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体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的光辉人格。

思考3:“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答:
明确:表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二、疑难探究
思考4: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
明确:(1)诗人以“红烛”为题,意在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

(2)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思考5:分析闻一多“红烛”意象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蜡炬”意象的关系。

答:
明确:闻一多的“红烛”意象显然是继承了李商隐诗中的“蜡
炬”意象,二者有着相似的品格: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但同时,闻一多的“红烛”意象相对于李商隐的“蜡炬”意象又有着发展与创新:①李商隐的“蜡炬”意象表现爱情,是有情人的悠长的情愫;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其意义却深刻许多,它是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象征,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红烛》一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

②李商隐的“蜡炬”象征着诗人自己;闻一多却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是认同的努力,故又可谓是“即”,一离一即,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

三、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对红烛献身精神的赞咏,表现了自己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理想和壮丽情怀。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名句中感悟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闻一多)
B.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闻一多)
角度点拨:
(1)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民族气节)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

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

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
的品格早已成为我终生的追求。

我聆听着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慢慢长大。

在《红烛》的灼灼光焰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从一潭《死水》里,我窥见了一座喷浆吐焰的火山。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七子之歌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