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复习 经济生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制定“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中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 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强大动力。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 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 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 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 建设。加强 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干知识整合
基础梳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水平的特点 低水平 不全面 的、 的、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又好又快 发展。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生态文明
(3)建设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核心问题突破
疑难点拨
一、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 小康。人均国内生 的小康。人均国内生 标准 产总值只有1 000多 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 美元。只是刚刚跨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过小康的门槛 水平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家庭计算机普及率40%。
这表明()。
A.该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由贫困上升为温饱B.该市居民已达到非常富裕的程度C.该市居民已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D.该市居民已实现全面小康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其成名作《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到,国家的国民经济由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即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构成,即城乡二元经A.促进传统产业科技进步B.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C.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D.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解析】材料突出“城乡之间”,双方各有特点,宜加强交流,D最符合题意。
【答案】D3.2019年是“十二五”(2018-2019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
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①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②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③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④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答案】D4.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做到()。
①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④建立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③与漫画寓意不符。
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
【备战2016】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高频考点解读】1.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不平衡的。
2.能够辩证地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3.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了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5.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收集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事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培养创新意识,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热点题型】题型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例1、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A.①② B.①②C.②③D.②④【提分秘籍】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区别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利、制度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生活质量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消费结构开始向小康型、富裕型迈进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联系都是小康社会,都属于“三步走”战略部署的阶段和步骤,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举一反三】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B.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D.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热点题型】题型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例2、(2013·天津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资料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高考主要考点(知识点):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4、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征;二、主要知识点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表现(①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B、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五个成为)到2020年,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请适度理解)★★★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相关措施)(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教程】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规范特训新人教版必修11.[2014·山东高考]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
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农”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同步富裕”的表述错误,故A项不选。
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市场,故“提高粮食市场价格”的说法错误,B项不选。
补贴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故C项也不选。
补贴政策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故选D项。
2.[2014·安徽高考]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知识。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故选①③。
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不是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故排除②④。
3.[2014·广东高考]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
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店、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
必修1 经济生活
[考试标准] ▲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①强大思想武器 ②指导思想 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核心 立场 ⑤全面协调可持续 ⑥统筹兼顾 ⑦创新驱动发展 ⑧ 科技创新 ⑨核心位置 ⑩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⑪主攻方向 ⑫城乡发展一体化 ⑬根本途径 ⑭可持续发展能力 ⑮基本 国策
发 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 方 式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 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重大 举措
具体举措
加快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转变 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 主 经济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 线 发展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 方式 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1.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提示:错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前者侧重数量, 主要是一些总量、增速问题;后者既看数量,更重质量,关注 经济发展的结构、可持续性等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提示:错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 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重大 举措
具体举措
主 线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 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更多 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新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11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014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国家
卢森堡 美国 日本
人均GDP(美元)
111,716 54,597 36,332
排名
1 10 27
中国
7,589
80
注:2013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
---------低水平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我们不能 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传统GDP——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是没 有发展的增长。 绿色GDP——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 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在关注经济增 长的同时,也关注环境的保护。坚持以人 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第一要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 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 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 制机制。
【解析】解析 选A。B属于政治建设,C属于文化建设,D属于生
态文明建设,只有A属于经济建设新要求。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0.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围绕主题: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 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 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②必要性: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 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
高中政治丨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兴一宁中一中 孔秀红
一.小康社会
1 .现状:总体小康 (1)实现时间: (2)地位(意义):伟大胜利 里程碑 奇迹
(3)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不足: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经济总量 达到一定规模,但 人均水平低
不全面:覆盖人群 不全面;实际内容 不全面,偏物质消 费
不平衡:地区,城 乡,群体等之间发 展水平差距大
2.目标:全面小康
(1)建成时间: 2020年 (2)具体表现:五位一体
如何量化吗?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突出
发展能力。
地位
•适当扩展: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记忆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3.抓住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战略支撑,核心位置 ②要求:自主创新道路,新动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重要性:主攻方向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 和效益------二个依靠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新农村建设,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提升作业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明(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2014·南京模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奋斗目标从经济上看主要体现了( )A.社会主义的矛盾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道路D.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解析】选B。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2014·武汉模拟)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要( )A.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析】选C。
注意是从根本上说,因而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做起,不难选出C项。
4.(2015·南昌模拟)“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B.核心立场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
材料中的目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
2016版一轮备课资料库(课标政治)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栏目索引
3.漫画《补》说明我国现在的小康 (
)
A.是低水平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答案
B.是不全面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B 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
建设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小康的体现,故选B。
栏目索引
4.下表是我国“六五”至“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
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区域发展向纵深推
进;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如果以上述成就为背景写一 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最合适的题目是 (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C.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答案 解析
)
B.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 D.区域联动实现协调发展
B 题干涉及产业结构,消费、投资、出口,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栏目索引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 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 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比例:
时间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
五” 环保投入 (亿元) 占GDP比 例(%) 0.5 0.67 0.8 0.93 1.3 1.6 150 550 800 3 600 7 000 13 750
这种做法 (
)
①可以提高环保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栏目索引
②说明环保投入加大不利于民生工程支出的增加 ③有利于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 ④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④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题纲 4、5、6 题 ▲ 1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 、如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 、如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列 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 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 顺应了人民过上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 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 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我党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①中央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内需, 促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 ②中央对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的投资安排, 说明党和国家非常关注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③中央对农村、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 业以及生态环境工程等的投资安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中央对农村的投资,兼顾城乡发展;对教育、卫生、文 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兼顾了经济社会发 展;对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的投资,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16届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轮复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常见表现: ①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 高附加值产业、薄弱行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振兴传统产业等 ②营改增、结构性减税;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 严控高耗能行业贷款等措施
关键词:产业;行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意和以下角度联系: 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资源优化 配置、宏观调控、资源环境、全面小康等
•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 •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 持续发展能力。 •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 水平。
措 施
5.如何从“三主体”分析如何共建生态文明?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 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节约意 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一个概念 两个阶段
科学发展观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三项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条措施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全面: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 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 会永续发展。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理论梳理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也叫国家建设,从宏观上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别是经济建设的三个方面:民
生、经济发展、生态)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总体小康的特点:
2 、全面小康的特点: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五个)这里只讲三个(了解):
(1)经济: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科技:
c 四化:
D区域:
(2)社会民生,
a公共服务:
b就业:
c分配:
(3)生态文明: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106 重点掌握)
1,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4年广东高考卷)
a第一要义:
b基本要求:
c核心立场:
d根本方法:
2、抓住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考重点预测)
(1)措施(How):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
a :战略:
b :主攻方向(主要矛盾):
①立足点:
②两个依靠: A
B
③四化同步:
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C.城乡发展一体化:
①根本途径:
②方针:D:生态建设:
①坚持全面:
②坚持三个发展:。
2016届高一政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①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可持续:要实现社会永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统一。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含义(是什么)
(1)经济发展方式: 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 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措施)
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 和体制机制。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要求:
A.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协调: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 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C.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
高考政治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结束
[典例感悟] (2016· 浙江 4 月选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推动长 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就要求长 江经济带发展应该 ①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作重点 ③把经济增长放在优先位置 ( )
②把沿江大开发作为工 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结束
第 十 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结束
[必备基点· 自主识记]
[基础梳理]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 (1)重要地位: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要求。 ①必须把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 以人为本 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 全面协调可持续 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 统筹兼顾 作为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结束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快经济发展速度。 ( )
指正: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不在于经济发展速度,而在 于过于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对生态、 自然带来的破坏。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结束
[必破难点· 互动提升]
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 要义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 推动经 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济社会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 发展 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以人为 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 本 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明()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2014·南京模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奋斗目标从经济上看主要体现了()A.社会主义的矛盾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道路D.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解析】选B。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2014·武汉模拟)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要()A.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析】选C。
注意是从根本上说,因而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做起,不难选出C项。
4.(2015·南昌模拟)“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A.第一要义B.核心立场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
材料中的目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5.(2015·黄山模拟)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①说法正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说明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③说法正确。
保障城镇化并不是要扩大城市规模,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坚持速度优先,②④观点错误,排除。
【知识拓展】城镇化与城市化(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2)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6.(2015·衡水模拟)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了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这有利于()①减少矿产开采,合理利用资源②节约资源,转变发展方式③保护环境,促进采矿利润增长④开发新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A。
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部分矿产的矿产资源税以及增值税税率,这些措施将增加矿产开采和使用的成本,对于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中“促进采矿利润增长”的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开发新矿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7.(2015·长春模拟)“绿色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①有利于银行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银行融资能力②能够推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③表明银行以维护生态效益为目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④体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①“提高银行融资能力”与材料无关;③表述错误,银行是金融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2015·泉州模拟)“总产量曲线”(如右图)表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L)的增加,最初会使总产量(P)增加,但当劳动量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集约经营②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政府机构人员过多将会降低行政办事效率④国家应摒弃经济发展速度、注重发展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总产量曲线”揭示了影响劳动效率提高的因素,从而告诉我们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政府工作都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不符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④中“摒弃经济发展速度”是错误观点,可排除。
9.(2015·黄山模拟)某矿业城市准确定位,未雨绸缪,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全市陆续建成了以食品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和服装轻纺为主的多个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多路并进。
可见该市走的是()A.产业优化之路B.自主创新之路C.统筹城乡之路D.生态环保之路【解析】选A。
“食品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和服装轻纺为主的多个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多路并进”,这是优化产业结构,即走产业优化的道路,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10.(2015·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中借鉴的经验有()人均GDP (美元)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投资占GDP比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300044.3%27.5%51% 600051.3%24.8%55%1000053.1%23.9%57.3%①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②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读表可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特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不断降低,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涉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②入选;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会导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④入选。
①③材料未体现,不选。
11.对下图的正确解读是()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②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③我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调整初见成效④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应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D。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本身,①错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超过8%是正常现象,不是国家干预经济、刺激经济增长的依据,④不选。
图表揭示了经济增长速度适度的重要性,说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②③入选。
12.(2015·武汉模拟)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于2014年7月11日在贵阳开幕。
李克强向论坛发来的贺信表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从企业看,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的举措是()①制定并执行“三废”排放行业规范②大力推动和激励在节能减排上的创新③实施科学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④实施绿色消费,在生活中减少污染物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解析】选A。
根据设问的限定,主体是企业,①是国家行为,④为消费者行为,可排除。
②③是企业在促进生态和谐方面的可能行为,入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2015·万州模拟)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
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
可从材料中“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些内容来组织答案。
答案:(1)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有利于推动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4)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5)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26分)观察某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绘制的“京津冀地区高速发展规划”图,回答问题: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协同发展?【解析】从设问可知,本题从宏观上考查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回答。
“产业与技术扩散”说明了自主创新的作用;“第三产业占优”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京津冀三地相互借力,需要运用统筹区域发展的知识;“资源、劳动、产品”的流动,需要市场机制的驱动。
据此不难组织答案。
答案:(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