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
一个人思维的敏捷,思路的开阔,思考的周密,思想认识的深刻,思维的创造性,决定他读写听说能力的水平。
可以这样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
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有意识的、不失进机的、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
1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性,就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
这两个方面是并存的。
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快”,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合科情理,但缓慢异常,显然,这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
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
其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第一、创设情境。
是教师运用语言描写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
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
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
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
第二、刻求速度。
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
这样秩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
例如,教师讲授语法时采取口头练习的形式。
词、短评、句子的练习都可以这样做:教师口述题目,学生做出语法性质的判断或语法结构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能力。
本文将从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有效的思维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发展各种认知能力。
首先,思维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文本细节、抓住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其次,思维培养拓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最后,思维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不同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和批判意识。
二、思维培养的方法1.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各类文本,学生可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并通过分析、思考和解读进行思维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讨论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作是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诗歌创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推广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通过互动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辩证思维。
三、思维培养的实践1. 文本解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文本。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2. 作品创作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
体的训练内容和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思维训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各种资料,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和探究。
2. 写作思维训练: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
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描写、抒发情感、叙事等,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3. 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
设计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4. 批判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批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5. 创造思维训练: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设计创
意写作、创作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思维训练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
一般认为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以教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活动为桥梁,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质疑问难,引发认知冲突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学生生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学生提问,是他们深入钻研的标志。
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程度,才能逐步地诱导他们巧妙地越过耸立在他们认知道路上的高山峻岭,有效地防止学生不懂装懂,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获得真知灼见。
教者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者针对“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质疑:“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教者就此问题设置思维热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上述问题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清界线,望不到边际,像绿色的海洋。
”进而引导:“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的鲜亮,微风吹来,绿草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课文中用了哪四个字?”学生回答:“翠色欲流。
”教者又问:“好像绿色在流动。
草原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地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看到草浪轻轻流入云际。
”教者小结:“作者仅以简短的文字就写出了草原的美。
”让学生体会意境,这就是要紧的地方,不能表面滑过。
打擦边球,教者找准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结合点,一点点地引导,从而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
2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语文教学特别讲究教者真情实感的传送,教者富于感情地朗诵能架起作者心灵与学生情感的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波澜。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训练
爱” 世界。
《 游子吟》 , 朴素洗练 , 平 淡中见深刻 , 体 现 母 爱 的伟 大 ; 孑 L 融 让 梨、 悬梁刺股 、 程 门 立雪 等 故 事 是 教 育 人 们 弘 扬 传 统 美 德 的典 型例子。 ( 二) 在教 学 环 节 中渗 透 美德 教 育 。在 教 学 各 环 节 中灵 活 地 渗 透 行 为美 德 教 育 ,符 合 语 文 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相 统 一 的特
生 创 造 力 的 关键 。
新 能力 的核心是思 维 。 从某 种意 义上讲 ,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思 想品 质 。 加强 思 维训 练 , 无 疑是 培养 学生 的创 造 力 的关键 。 因 此 。在 初 中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加 强 思 维 训 练 是 时 代 发 展 的 要求。 思 维训 练是 采用 一 定 的程 序 , 对 思 维能 力 、 思维 方法 、 思 维 态 度 等 思 维 要 素 进 行 系 统 的训 练 ,从 而 提 高 人 的 总 体 思 维 水 平 的 活 动 在 语 文 教 学 中进 行 思 维 训 练 是 促 进 学 生 将 所 学 的 知 识 转 化 为 能 力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教 学 实 践 表 明 教师应有 创新意识 , 应重 视求异思 维 . 教 师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组
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方法和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思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解决问题、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古文中的词义、句法结构和上下文的联系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外阅读、多媒体教材和互联网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扩展他们的视野,培养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材和互联网资源来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从而拓展思维。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定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可以模拟古代场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文本的内涵,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五、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解答问题,学生可以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在学生思维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进一步完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一、引言语文教学不仅关乎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理解,更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和拓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的意义、方法、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的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思维训练与拓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参与度也会得到提升,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的方法1.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挖掘文本内涵、评价作者观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素材、提炼主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拓展的实施策略1. 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怕被批评或嘲笑。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思维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而语文思维训练正是在大语文观这一基础上,思维主体学生的语文思维结构作用于所要研究探讨的对象上,并使之产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这一过程。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师生要多方交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思维主体的意识不断优化,不断聚合、发散、碰撞,在此过程中将高中语文教学推向高潮和深处。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高中语文,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
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来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了解语文思维的特点语文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主体对语文现象和语文表现的认识、表达、交流、沟通以及创造与吸收等思维过程中语文内涵展开的概括性的认识过程,是对语文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语文活动意义的重新定位和归纳。
语文思维以读为首要,以悟为核心,通过教师多种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在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语文思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语文思维具有交流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
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
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
另外,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语文思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是无限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时空交错,可以日行万里。
语文(心得)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论文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思考问题,就离不开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有时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加强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比较异同训练。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找之异,异中之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例如:《一面》和《藤野先生》都是写人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前者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后者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它不完全按时间来叙述,而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活动的片断来表现。
在结构上,前者以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正面着笔;后者主要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用了许多与藤野先生只有间接关系的材料,作为侧面烘托。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同样写人的文章,结构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再如我在教完《变色龙》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作品与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训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分析诗人的用词、意象和情感表达,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而更深入地体会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同时,思维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个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思维训练。
问题引导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学习一篇小说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展现出来的?”“故事的结局是否合理,如果让你重新设计结局,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深入分析文本,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小组讨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辩论和交流。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
例如,在学习议论文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热点话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比较分析法也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等。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法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或者语法规则,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多元化阅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从阅读开始。
多元化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激发他们对不同主题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创意写作写作是培养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给予学生写作任务,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表达观点,培养逻辑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训练辩证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多面性,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多元化阅读、创意写作、辩证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深度,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学生。
思维训练,引领未来!。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理论表明,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时间的感知活动,包括视、听、尝、触、嗅等。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窗户,是人们识记、想象等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人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获取的。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观察力往往是他们发现奥妙、激发创新动机、寻求创新思维的重要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存储。
思维材料从哪里来?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
观察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丰富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他们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新奇的,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的。
因此,指导他们去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探究,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培养。
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观察体会身边的景物、人物和事情。
此外,还要尽可能解答学生在观察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重视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变“无心”为“有心”,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对有意义的事情重点观察,进而形成强烈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讲究方法,要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能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二、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则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途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语)“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摘要: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与否,思维品质的高下,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动眼观察,启发思维观察是思维的起点,有人称观察是“思维的知觉”。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显著特点,指导学生动眼观察,以启发其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关系,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的。
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学习新课。
如在教学《亲人》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切合了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掌握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观察与思维是互为表里的统一体,学生由近及远,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的观察过程,也就是他们沿着这一路线展开思维的过程;只不过观察是思维的外显行为,而思维则是观察的内在活动罢了。
充分认识观察与思维的内在关系,我们就能更加自觉地通过动眼观察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动口表达,激发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活动都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语言的表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动口的欲望。
语文教学论文: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点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点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离不开思维训练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当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过程。
那么怎么确定学生在学习中有思维的过程呢?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学生自主质疑。
学习生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学生提问是他们深入钻研的标志。
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只有学生有了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知识网才能构建的更牢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稳步提升。
教师若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能抓住几个有效的思维训练点,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逐渐增强。
个人认为应多关注以下几点:1、恰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詹天佑》这篇课文大家都熟悉吧?课文中写詹天佑修筑的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以及青龙桥人字型线路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一大段的文字让学生短时间内记诵下来是很难的。
我想在座的语文老师,都会想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线路图,再加以演示。
在你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训练。
因为你让学生通过思维将生硬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本了。
2、适时的等待,促进学生思维。
在幕上我展示了一个《将相和》教学片断。
大多数孩子会注意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少部分会留意到廉颇知错能改,只有极少部分孩子才会语出惊人。
老师们都知道往往这样的孩子的思维才是最活跃的,才会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我们一起看下这个孩子的回答:我还喜欢赵王慧眼识人,知人善用,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重用他,每次蔺相如立功之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后来蔺相如的职位才会比廉颇高。
我想这样的佼佼者以及更多的佼佼者的出现是需要教师的等待的,若是我们草率了事,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只能在课堂上被迫地领取一份知识的奖品,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了。
3、适当的训练,闪现思维的火花。
语文教学较重视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丰富的思维训练资源。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维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三、思维训练方法1.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创新思维训练: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实践案例以某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为例,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言文中的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撰写文言文作文、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等。
五、结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创新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分别是批判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以及问题解决思维训练。
一、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评估和推理,形成合理、准确的判断。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一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寓意和象征,评估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推理出故事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本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联想、组合、转化等方法,产生新的观点和创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题目,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与题目相关的短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思维来构思情节、塑造人物,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和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可以通过语法和修辞的学习来进行。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们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推断出句子中的某个词的意思或用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法和修辞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问题解决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求他们阅读相关文章,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寻找证据和理由,从而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语法和阅读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当下信息社会,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思维训练,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展开论述。
一、阅读扩展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环节,通过丰富的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广度和深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历史故事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阅读竞赛、写读后感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体、不同领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写作训练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记、作文、辩论等写作活动,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创造性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与当代社会问题相关的议论文,或者是编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整理思绪、归纳总结的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点和想法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思维结构,提升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课堂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辩证思维训练辩证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客观、多维度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分组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和评价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研究名言警句、开展文献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一、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文本来获取信息、理解思想、表达观点。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修养。
同时,这些经典作品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通过开展阅读俱乐部、举办读书分享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抓住重点。
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布置阅读报告、读后感、文本分析等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思路、进行文本解读。
这样的任务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通过分析范文、讲解写作技巧、操练写作题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表达,提高写作质量。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竞赛或作文展示活动。
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浅议语文教学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发展智能的过程。
而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实现。
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会学、乐学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的尝试,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动力就显得不足。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也就会随之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都可使枯燥、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我们可以从描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求“新”欲望,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二、纵横拓展,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给予的信息中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形成众多合乎各种答案的思维活动。
发散点包括材料、形态、组合、方法、因果、关系诸方面。
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
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在空间上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从一个系统中辐射出许多子系统,就可帮助学生构筑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发展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使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并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思考问题,就离不开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有时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加强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比较异同训练。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找之异,异中之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
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例如:《一面》和《藤野先生》都是写人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前者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后者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它不完全按时间来叙述,而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活动的片断来表现。
在结构上,前者以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正面着笔;后者主要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用了许多与藤野先生只有间接关系的材料,作为侧面烘托。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同样写人的文章,结构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再如我在教完《变色龙》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作品与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
两位作者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的年龄只差一岁,两文的写作时间仅差一年。
此外,两位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在情节上都突出一个“巧”字,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突出一个“变”字,艺术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比”字,所写的人物事件都突出一个“小”字,而表现的主题都突出一个“大”字。
研究分析这些异同,都有助于打开思维的闸门。
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
二、逆向思维训练。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
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
实践证明,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
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教师逆向而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
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如此。
我们都懂得“说谎是可耻的”这个道理,但把这个观点当作写作的内容,就缺少创新,论述流于一般。
如果从相反的方面提出论点:说谎也能表现人的高尚品德,那这种见解就新颖、独特。
我让学生为这个观点找论据,在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面对生命垂危的人,家人、亲戚朋友说的大多是谎话,连作风严谨的医生也不例外,这些谎话显示了人们的爱心;做了好事不肯留下真实姓名、地址的人,具有美好的心灵;《藤野先生》中鲁迅也说了谎话,他决心弃医从文,但当先生问起时,他却说要去学生物,说先生教给他的知识还能用得到,他的谎话体现了师生情深。
之后有学生根据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写出了《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这是根据赛跑结果进行了逆向思维,三次赛跑体现了龟兔不同的心态,这就有了新意。
三、发散思维训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
如,学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多向思考。
学生从不同侧面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若我们慧眼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就能发现得更多。
2、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我们就能找到最佳方案。
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种问题。
4、与人相处要善于换位思考,思他人所思,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灰心沮丧,因为倘若能转换角度思考,就有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定势,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
以“水滴石穿”为例,学生通常只想到恒心和毅力,我引导学生分别从“水”“滴”“石”“穿”四个角度写出不同的构思,结果学生总结归纳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不要轻视“小”;要敢于碰硬;顽石
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观点。
四、想像思维训练。
想像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像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至极……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形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教师教学至此,可引导学生大胆想像,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
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五、系统化训练。
语文知识面广量大怎样有效地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来面对当前多角度、结构化和大覆盖的考试试卷呢?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是把各种有关材料归入某种一定的顺序,纳入某种一定的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系统化思维复习,就是
在扎实理解和熟悉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所学知识加以全面、系统地梳理,从而把握其知识结构,把以前学到的知识变为能按规律运用的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