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钱爱银

【关键词】: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正文】

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可见,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他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里,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

2、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发散思维。

用发散性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由多到少,即从人们没有电视到多数人家拥有电视,再到收看有线电视的变化,

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以点到面,形成发散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维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因此,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敏捷才能善于迅速地处理应接不暇的信息,驾驭层出不穷的知识。思维的敏捷与记忆、联想等能力的强弱,与听说读写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各种类型思维训练都应有速度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

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再现诗歌所描绘的“荒山变绿洲”的情境,我播放了录像,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接着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

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我的耳畔响起了那丁丁当当的锹镐声,那哗哗流淌的溪水声。”“我的眼前出现的是同学们植树造林的欢快场面。瞧,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有的填土,还有的在给小树苗喝水。”……我再次引导:“是啊,这里春光无垠,生机昂然,如果你就是绿岭中那可爱的小动物,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再次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生活的;还有发出诚挚邀请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情趣浓厚,在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化速度,使学生明理。

教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

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关键是教师采取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措施,应具有使思维向深层发展的导向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两种训练方法:

1、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往往是搞清了说的是什么和它的性质,便以为完成了阅读的任务。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触及到了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