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几种策略

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几种策略

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几种策略作者:葛跃东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1年第06期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我们对学生说:“你要学会动脑筋。

”其潜在话义就是你要学会思维。

语文是极富思维训练资源的一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素材,语言训练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挈机。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一激,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产生,往往是与对事物的新鲜感、新奇感、趣味性及一定的难度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质某一区域形成兴奋状态,产生“我有问题要想,我有问题可想”的念头。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问学生:“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觉得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比提“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找准“爱国”、“杰出”这两个词,还要说出为什么重要。

这样,学生就有问题要想,有问题可想。

有时还可以以“猜一猜”的方式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部分课文,猜一猜老师想提哪三个问题。

”孩子们听了兴致很高,个个读文动脑,进而提出了不少问题。

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就会产生“我愿思”、“我想思”、“我喜欢思”的兴趣。

二、问一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敏锐性的有效途径。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只限于复述课文或教学参考书所要求的答案,而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只有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全面的、完整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和敏锐性。

例如教学《菩萨兵》一文,可以变调角度,从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问:“同学们,读了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藏族同胞居住区的故事后,你感到敬佩不敬佩?你愤恨不愤恨?你同情不同情?”这三个“问”有深度:敬佩谁,为什么?愤恨谁,为什么?谁令人同情,为什么?涵盖性强,整合力大,对朱总司令的由衷敬佩,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关切,对发动军队的倍感痛恨,定然促使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出发,投入地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体的训练内容和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思维训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各种资料,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和探究。

2. 写作思维训练: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
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描写、抒发情感、叙事等,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3. 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
设计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4. 批判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批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5. 创造思维训练: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设计创
意写作、创作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思维训练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 开 听 说 读 写 , 言 和 思 维 便 失 去 了 什 么 来 思 维 呢 ? 正 因 为 知 识 经 验 对 思 维 起 着 重 要 的 离 语 得 以 外 化 并 与 他 人 进 行 思 想 交 流 的 条 件 , 只 能 永 作 用 , 以 我 们 既 不 能 只 重 视 知 识 的 传 授 而 忽 视 思 它 所
2 处 理 好 语 言 和 思 维 训 练 同 知 识 经 验 的 积 累
和 非 智 力 因 素 发 展 的 关 系
知 识 经 验 是 思 维 的 材 料 , 维 即 是 对 知 识 经 验 思
上 语 言 承 载 着 思 维 的 信 息 , 语 言 和 思 维 在 共 同 起 的 认 识 加 工 。 试 想 , 果 学 生 写 作 文 , 脑 空 空 , 是 如 头 既 着 作 用 。 而 听 说 读 写 又 是 语 言 和 思 维 共 同作 用 下 的 没 有 感 性 的 生 活 经 验 , 没 有 理 性 的 知 识 材 料 , 借 也 凭
1 2 要 注 意 语 言 和 思 维 的 训 练 必 须 结 合 听说 .
我 们 说 要 以 语 言 和 思 维 训 练 为 核 心 , 不 意 味 并
个 基 本 方 面 。 认 识 了 这 一 点 , 们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就 读 写 活 动 来 进 行 我
应 该 重 视 语 言 和 思 维 的 训 练 。 那 么 , 语 文 教 学 中 着 去 孤 立 地 搞 语 言 和 思 维 的 训 练 , 必 须 将 语 言 和 在 而
留 意 生 活 的 习 惯 , 意 积 累 感 性 的 经 验 。 同 时 , 让 注 要 1 1 要 注 意 在 听 说 读 写 的 过 程 中 必 须 突 出 语 用 。 为 此 , 教 学 中 一 要 让 学 生 养 成 平 时 勤 于 观 察 、 . 在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往 有 这 样 两 种 不 正 确 的 认 识 : 学 生 在 观 察 中 勤 于 动 脑 , 会 分 析 事 物 , 能 用 准 确 往 学 并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

一般认为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以教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活动为桥梁,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质疑问难,引发认知冲突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学生生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学生提问,是他们深入钻研的标志。

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程度,才能逐步地诱导他们巧妙地越过耸立在他们认知道路上的高山峻岭,有效地防止学生不懂装懂,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获得真知灼见。

教者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者针对“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质疑:“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教者就此问题设置思维热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上述问题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清界线,望不到边际,像绿色的海洋。

”进而引导:“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的鲜亮,微风吹来,绿草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课文中用了哪四个字?”学生回答:“翠色欲流。

”教者又问:“好像绿色在流动。

草原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地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看到草浪轻轻流入云际。

”教者小结:“作者仅以简短的文字就写出了草原的美。

”让学生体会意境,这就是要紧的地方,不能表面滑过。

打擦边球,教者找准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结合点,一点点地引导,从而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

2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语文教学特别讲究教者真情实感的传送,教者富于感情地朗诵能架起作者心灵与学生情感的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波澜。

浅谈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策略

篇 课文 .是 俄 国著 名 作 家列 夫 . 尔 斯泰 写 的 一篇 神 话 托
故事 。当小 姑 娘 最后 把 水 让 给过 路 人时 . 罐 里 跳 出 了七 水 颗钻 石 , 出 了一 股清 澈 而新 鲜 的水 流 。 涌 教学 时 . 我让 学 生
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 : 这神奇的水会给世界带来些什么变化呢?
的 必要 条 件 。如果 思 考不 通 或思 路 阻塞 . 么 . 不 可能 想 那 是
教 育 家 都 认 为 学 校 教 育 的 重 要 任 务 就 是 培 育 学 生 的 思 维 。 《 文 课 程标 准 》 出 : 阅读 教 学 应 让 学 生 在 主 动 积 语 指 “
极 的 思 维 和情 感 活 面 对 动 画上 漫 山 遍 野 . 叶 成 荫 的小 岛 , 趣 盎 然 , 绿 兴 个
个 插 上想 象 的翅 膀 畅所欲 言 :
“ 鸟可 以 在树 上 做 窝 . 天有 虫 子 吃 , 小 天 他们 在 枝 头 唱 歌. 真快乐 !” “ 上结桃 子 了. 树 小猴有桃子吃 了。” “ 小猴 可以在 树上 荡秋千 。 ”
生: 树木不 会干枯 了 . 得很茂 盛 长
生 : 流不 再干涸 了 , 澈 的水缓缓 地流淌 着 . 、 河 清 鱼
虾 在 水 里 自 由地 生 活 , 子 、 鸭 白鹅 在快 乐 地 戏 水 。 生 : 界 会 和 大 旱 灾 之 前 一样 。 世
树 . 后 找 到 朋 友 的故 事 。 我教 学 这 一 课 时 , 最 运用 多媒 体
生 : 地 得 到水 的 滋 润 不 会 干 裂 了 . 眼 望 去 , 野 大 一 田 里 的 庄 稼 长 得 很 茂 盛 , 地 上 鲜 花 盛 开 。 林 里 . 物 们 草 树 动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维 能力
导他们同答 。锻炼 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3在 教 学 中训 练 学 生 思 维 的 连 动性 思 维 的 连 动 性 就 是 说 思 维 具 有 严 重 的 内 在逻 辑 性 ,这 种 连 动 性 一 般 表 现 为 : () 纵 间 连 动 , 即 发 现 一 种 现 象 或 遇 到 1 个 问题 后 能 由近 及 远 .由 浅 入 深 、由此 及 彼 思 索 ,从 而 提 出新 的 设 想 ,语 文教 学 中扩 写 缩 写就 是 一 种 训 练 纵 问 思 维 的好 方法 。如 :学 里 《 的叔 叔于勒》 一课 ,启发 学生 思维考 虑 : 我 于勒后来会怎样?同学们都展 开丰富想象写 出 很 好 的文 章 。 () 横 向连 动 , 即 发 现 一 种 现 象 或 遇 到 2 个 问题后 ,便立即联想到特点与之相似或相 关 的其 他 事 物 ,并 提 出 相应 的看 法 。如 :在 学 习 《 孟 浩然之广陵》、 《 i 差 送元二使安 西》 这 两送别诗以后 ,启发学生思考它们 的相 同和不 同之处 ,体 会诗人送 别时不 同的心情 。这样 , 不仅提高了大家分析水平 ,而且对于提高大家 的认 识 能 力 也 大 有好 处 。 4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立体性 立体思 维是 向问题 的深度 和广度进行 多 方 面 的 思 考 的交 叉 思 维 ,它 表 现 为 思 维 的 全 方 位 、多层 次 、多角 度 。 所谓全 方位思 维是指对 一个 问题 不能 只 看 到 某 一 方 面 ,而 应 看 到 它 的各 个 方 面 、 比 如 :在学 习 ( 宫博物院》时 ,体 会作 者对 故 做 宫博物院的态度有褒有贬 ,启发学 生理解 :褒 的是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 ,贬的是古代帝 王 对劳动人 民的剥 削和压榨 、残酷的阶段统治 。 所 谓 多 层 次 思 考 ,是 指 对 一 个 问 题 按 照 定顺序划分若干个横断面 ,每次集 中考虑其 中 的某 一 断面 ,这 样 做 可 以 揭 示事 物 的本 质 和 奥秘 ,做 出合乎客观实际的判断。比如 :在分 析 《 白杨礼赞》 一文 中,作 者层层深入地揭示 A杨树象征意义 ,指导学生正确分析 ,引导学 生 由浅 人 深 ,掌 握 要 领 ,揭 示 实质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游戏
组织成语接龙、猜谜语等语言 游戏,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推理
能力。
知识竞赛
组织文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 竞争与合作中拓展知识面,提
高思维能力。
注重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视野
推荐优秀读物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 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读物,
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
组织读书分享会
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 交流阅读心得和感悟,促进思 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开展探究性学习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深 入探究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思维训练活动
01
02
03
04
分析课文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对比 、夸张等手法,培养学生的分
析和判断能力。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如读后感、评 论、改写等,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表达能力。
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03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 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01
02
03
提出开放性问题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 角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创设生活化情境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 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产 生共鸣,主动参与思考。
思维能力不仅包括逻辑推理、分析综 合、抽象概括等基本能力,还包括创 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层次能力。
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问题,提 高职业竞争力。
在信息化时代,思维能力已成为许多行业和岗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摘要】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语言驾驭的能力是提高思维质量的基础,思维品质其核心就是综合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训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就是一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果就会绽开。

”在学科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语文教学因其应用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其思维质量和综合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构成思维加工内涵的元素是表象、语言和概念,思维质量的好坏,最终决定于人们对这三种元素的掌握和运用。

1、教学形象化,丰富学生的表象。

在人的大脑信息量中,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的比例仅为1:1000。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发挥语文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作用,积极给学生创造直观、鲜明而完整的形象感知与储存的条件与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引导学生借助于鲜明的形象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提高其思维质量。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都可将抽象的材料形象化,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记忆表象,增强形象记忆力,提高思维质量。

2、训练多样化,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和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人的思维就是语言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要多和学生交谈、辩论,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复述、口语表达以及课外活动里的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并结合作文、书信、日记及书摘等方式,将书面语言的运用贯穿到课内外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必将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为提高思维质量奠定基础。

3、学习科学化,丰富学生的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及其体系组成任何一门科学。

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系统而科学地掌握概念的过程。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
握 知 识 的 多 少 不 等 , 因 此 选 择 思 答 , 致 课 堂 表 面 热 闹 , 实 达 不 在 一 种 和谐 同 步 的 状 态 。 这 种 导 其 在
维 训练 目标 时一定 要符 合学生思 到 训 练 学 生 思 维 的 目的 。
氛 同 中 , 生 始 终 保 持 着 积 极 向 学
比如 , 多教 师在安排教 学 很
流。 只有这样 , 阅读课 堂才能 真正 维 的 质 与 量 的 限 度 。 只 有 控 制 好 时 习惯性 地把交 代作者 、 写作 背
这种方法 成为学 生学语 习文 的舞台 ,成 为 这 个限 度 , 才能及 时掌 握住 火 候 , 景放在新授 课 的开 始 , 老师培植 和绽放学 生思维 之花 的 才 能促 使 学 生 思 维 的 质量 互 变 , 就 不 太 适 度 。 因 为 介 绍 作 者 、 时 温床和沃 土 。那 么在 阅读 教学 中 不 断 向 思 维 训 练 目标 的 纵 深 发 代背景要恰 到好 处地安排 在 “ 火 如何 有效 渗透思维训 练呢?
有价 值的 问题 ,抓住 交流 中的闪 到 训 练 的 目的 。 光点 、 稍纵 即逝 的思维火 花 , 行 进 思维 的碰撞 , 展开 真实 的对 话 、 交
生 思 维 既 不 能 畅 通 ,也 不 能 变
二、 意控 制思维训练 的“ 异 , 不能产生飞跃 。 注 度” 更
所谓思 维 的 “ ” 是保 持思 度 就
1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难 度 要 适 解 完 整首 诗后 提 出这 样 一个 问 .
的准确 与否 ,关系到学生 能 否对 度 。
教 师在 向学 生提 出问题 时要 眉 折腰 事 权 贵 ,使 我 不得 开 心 白坎坷 的仕 途及 写诗时 的处境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服 装 分 别是 什 么 样 … …
笔者要求学生读课文一定要边读边思 , 做一个能发现问题 的有心人 。 有时学生提不 出问题来 , 教师不妨提点一下 。 如《 记 金华 双龙洞》 一 文中 , 作者写 到从外 洞进 入内洞要通过一个 孔 隙。这里 作者把乘坐的小船 、 小船的进 出方法 、 游客乘船 的方
思考 , 学生想通了 , 因为作者仰躺在小船上 , 只能看 到左右 和上 方, 身下是小船 , 是溪流。 通过启发学生 自觉思考和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 使学生
课题也 叫文章 的标题 , 看 到标题后 , 教师要让 学生开始思
考。 如《 夜晚的实验》 这篇课文 , 揭示课题后 , 就让学生说说看 了
课题 , 想 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可提出许 多问题 , 如谁在夜晚做 实 验 ?他为什么要在夜晚做实验?这是怎样的实验 ?实验是怎么 做 的?实验结果怎样 ?
金灿灿 、 黄澄澄等 ; 由“ 热腾腾” 想 到“ 热乎乎 、 冷 冰冰 ” ; 由“ 轻飘
飘” 想 到“ 沉甸 甸 ” … … 有 了丰 富 的积 累 , 学 会 了思 考 ,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时 就 不 会 觉
得 困难 了。
贴着船底才行 , 不然就可能会撞破 额角 , 擦伤鼻子—— 即便如 此, 作 者还是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 这里笔者又问了第二个 问题 , 为什么文 中不说“ 四面八方 ” 的“ 山石都在向我挤压过来” 呢7而 , 口说“ 主有和上方” 呢?经过
2 . 边读 边 思
的意见 , 多想想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 另外 , 想象可使 学生 的思
维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幻想 。 例如 : 教师可 以让学生想象 : 未来的房子是怎样的? ( 从 形状 、 色彩 、 功 能等多方面大胆展开想象。) 未来 的学校 、 未来的汽车 、 未来 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和综合判断,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阅读、写作和讨论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接触各种书籍。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阅读材料,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阅读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和交流。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本,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写作内容,培养他们观察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组织语言,陈述论据,表达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鼓励他们学会辩证思维,接受不同的意见,积极思辨。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训练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每讲授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去搜集语言材料。

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广告语,可以是歌词,总之,凡与所授课文有一定联系的都行。

而且数量不限,少则一两句,多则七八句。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预习课文,二是积累了语言材料,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等思维能力。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如何从浩渺的生活中选出与课文相关的精炼句子,就需要他们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想象、联想等能力。

而分析和综合正是思维的基本活动。

这些积累的语言材料还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拿了《召公谏厉王弭谤》来对比阅读,提问:周厉王被流放于彘,齐威王战胜于朝廷,说明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者,水也;君者,舟也。

水则载舟,亦可覆舟。

”在讲《石钟山记》中“因笑谓迈曰”的“笑”的含义时,学生便能引用于生活“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来回答。

显然这些回答不仅一语中的,而且用语简洁。

二、激励创新语言综合运用题被称为高考命题的试验田,体现了对学生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的考查。

注重体现语文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写“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这句话,如果仅从形式上考虑要求写一句“比喻+疑问”的句子就会沦为文字游戏,也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

这句话的“神”之重点不是“遗忘”而是“心”,仿句时,必须从“心”入手。

“神”会之后,再细酌句之形,运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推断提炼归纳。

我们可以由“心”推到“眼”,由“眼”想到屏障,由“屏障”想到金钱,再想到高远的瞩望。

找开了思维的闸门之后,一句句美丽的语言喷涌而出:金钱是眼的屏障,挡住了多少高远的瞩望。

记忆是脑的武器,攻克了多少遗忘的堡垒。

家乡是脚的羁绊,束缚了多少男儿的壮志。

机械是手的儿子,延续了多少创造的梦想。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探究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次,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锐度和思考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和任务,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在思考和表达中展现创新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探究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写作、探究性学习等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最后,注重跨学科整合和应用实践。

创新思维需要跨学科的整合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语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等多种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探究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强调的是“自读自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及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自主的去学习,去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寻找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月亮》时,她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看着投影片,听着老师生动地口述:“从前,在一座山上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一只小猴在树上兴奋地玩着、玩着,忽然,它大声嚷到‘月亮掉进水里啦,月亮掉进水里啦’,猴子们听到喊声立刻赶来。

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回答,足以证实学生已被老师设置的悬念“悬”着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很快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学生产生疑问了,有了自己的问题,就会去思考,去想一些问题。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小学生更为强烈。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思考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思考培养
学 生 处于旁 听地 位 ,进 行语 文 思维训 练 ,则要 求教 师转 变 运 用语 言文 字 的独到之 处 ,找 出好 的词语 、好 的句 子 ,为 教学 思想 ,改变 教学 方法 ,面 向全体 学生 。 写作打 基础 。如 :在 教学 《 艰苦 的 岁月 》时 ,应先 让学 生
( 1 ) 课 堂 教 学 为 了突 出 思维 训 练 ,做 到 五 结合 。把 思 找 出题 目的关键 词 “ 艰苦 ”加 以解释 ,让 学生 理解 ,再 让
训 练 点 融合 于 板 书 之 中 。最 后 编 写教 案 ,注 明 思 维 训练 有兴 趣 ,富于 哲理 。 点,写 好课后 回 顾 。 二 、思考能力的培学是落实
1 . 抓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语言文字训练 ,是想要用
思维训 练 点的重 要环节 。因此 ,做到 课堂 教学最 优化 ,变 语 言文 字表达 什 么 ,作 者 怎样用 语言 文字表 达 思想 感情 。 成 了进行 语文 思 维训练 的成 败关 键 。 以前课 堂教 学往 往 是 具体 地 说 ,就是理 解文 章 中的语 言文 字 ,体 会 其 中的 内涵 几 个好 学生发 言 ,课 堂气 氛沉 闷 ,思 维不 活跃 ,绝大 多 数 和 要表 达 的思想 感情 。解 决课后 的 思考题 ,然 后挖 掘作 者
维训 练点 与学 生学 词结合 ;与 学 习段落篇 幅 结合 ;与 听说 学生读 一读 、划 一划 ,从 课文 中找 出 “ 艰 苦 ”的根 据 ,然 读写 结合 ;与 回答 问题 结合 ;与综 合练 习结 合 。做到 发展 后交给 学 生思考 的方 法 ,从描 写人 物各 自不 同的外 貌 、动 思维 与发 展语 言 同步进行 。
图作文等 教学 ,都 是用 观察 比较 法 。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皇 以统 一 后 的 全 国 力 量 , 只是 增 补 旧 长城 ,
习上下功 夫, 到思想重视 、 极学 习, 做 积 不 好 。 就 是 逆 向 思 维 的 魅 力 。 这
. 激发 多 向思维 断 掌 握 创新 思 维 的 概 念 、 本 形 式 、 本 方 2 2 寻答案 , 基 基

次 性 付 出 1 0 万 日元 , 年 后 每 月 便可 领 00 3 回十 几 万 日元 的 养 老 金 , 至死 亡 。 直 这种 保
2 3 导联想 , . 培养 发散 思维 联 想 是 发 展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一 种 重要 手
它 险方 法 吸 引 了许 多 不 愿 于 死 后 才 让 家 里 人 段 , 是 由 人 或 事 而 想 到 与 其 相 关 的 人 和 领回全部保险 金的 老人参加保险 , 得了 获 成功 , 运 用 的就 是 逆 向思 维 。 于 某 些 问 它 对 题, 其是一些特殊 问题 , 结论 往回推 , 尤 从
ii — i 。 i4 . 。 ;9 lI i— 。。 。
科 教 创 新
浅谈语 文教学 中如何进行 创新思维 训练
李 娜 ( 广东 省梅州市 职业 技术 学校 广东梅 州 5 4 0 1 0 ) 4
摘 要: 创新是一个 民族 进 步的灵魂 , 为基础 学科 的中职语文教 学 , 作 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尤为重要 , 如何 进行创新思维 训练显得越 来越 迫 切 。 为语文教师 , 作 首先要 注重 学 习, 实创新 思维训练的基础 ; 夯 其次是挖掘教材 ,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 维训练, 后是拓 宽视野 , 高学 最 提 生创新 实践 能 力。 学生敢 于创新 , 使 善于创新 。 关键词 : 文教 学 创新 思维 语 中 图分类号 : 4 G 0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3 9 9 ( 0 1 1 ( ) 0 1 - 2 1 7 — 2 1 ) 0 b一 0 0 6 75 4 历任国家 领导 人都非 常重视 创新 , 提 出 很 多 关 于 创 新 的 观 点 。 锦 涛 主 席 曾 在 胡 两 院 院 士大 会 上 指 出 , 设 创 新 型 国家 , 建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钱爱银【关键词】: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正文】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

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效果依旧不明显。

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都和思维密切相关。

可见,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他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里,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

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

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

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

2、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发散思维。

用发散性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

”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

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

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由多到少,即从人们没有电视到多数人家拥有电视,再到收看有线电视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以点到面,形成发散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维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

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

因此,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维敏捷才能善于迅速地处理应接不暇的信息,驾驭层出不穷的知识。

思维的敏捷与记忆、联想等能力的强弱,与听说读写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各种类型思维训练都应有速度的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1、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

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

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

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再现诗歌所描绘的“荒山变绿洲”的情境,我播放了录像,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接着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我的耳畔响起了那丁丁当当的锹镐声,那哗哗流淌的溪水声。

”“我的眼前出现的是同学们植树造林的欢快场面。

瞧,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有的填土,还有的在给小树苗喝水。

”……我再次引导:“是啊,这里春光无垠,生机昂然,如果你就是绿岭中那可爱的小动物,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再次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生活的;还有发出诚挚邀请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情趣浓厚,在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化速度,使学生明理。

教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

当然,教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

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

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

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认识了该事物。

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关键是教师采取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措施,应具有使思维向深层发展的导向性。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两种训练方法:1、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往往是搞清了说的是什么和它的性质,便以为完成了阅读的任务。

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触及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使自己获得对事物深刻的认识。

这里说的“追根溯源”,是指对事物刨根问底,非彻底搞清楚不可。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当教师指导学生读懂了文中叙写的事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提问:文中的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姐姐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经教师这么一启发,学生认识到,小女孩幻想幸福的生活,在那种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道:“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美妙的幸福的幻想,但现实的遭遇却是悲惨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

”从这个教学实例中不难看出,当学生对课文的领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寻源,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2、指导学生据理析事。

据理析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公认的理论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

有些事物,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认识它。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学生尚未走入社会,他们在这方面更显得不足,因此,有些事物单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还不能认识它或者不能彻底认识它。

而公认的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道理,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给学生使用某些公认的理论去认识事物,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

这便是思维的周密性。

如果遇到问题只是粗略的草草一想,所得到的认识很可能是片面的或存有漏洞的。

这样就影响了思维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认识。

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呢下面介绍两种主要做法:1、关注事物联系,通篇考虑。

如果孤立的去看一个事物,就有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结论;如果把有关事物联系起来去认识,就有可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所以,在认识事物时,指导学生关注事物联系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同志的信任》一文时,教师请学生谈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鲁迅,一说是方志敏,而且两方各执己见,却又谁也不能说服谁。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大家说;“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

因此,大家应该从这两个人物彼此联系中找到正确答案。

具体说就是:想一想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述对表现方志敏同志有什么作用;想一想文中对方志敏同志的描述对表现鲁迅先生有什么作用。

”经教师这一指点,学生的思维走上了正轨。

通过联系起来看问题,他们很快统一了认识。

即: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述,说明方志敏同志很有眼力,把此事托付给鲁迅先生是正确的。

文中对方志敏同志的描述,说明这样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在这样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把这样异常重要而又无比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鲁迅先生,这对鲁迅先生是何等的信任。

这就突出地表明:鲁迅先生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显然,文中介绍方志敏是为了称颂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本文的主人公。

由此看来,指导学生“关注联系”地认识事物,是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的有效途径。

2、多方探求答案,全面认识。

多方探求答案,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满足于一得之见,而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寻求种种答案。

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

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谁的创造力强,谁将走在前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造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用前所未有的新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