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29999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从一个数集A(定义域)到另一个数集B(值域)的映射,记作$y=f(x)$。

2. 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4. 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y=f(x)$在其定义域内是单射的,那么它有反函数。

5. 函数的运算:和、差、积、商以及复合函数。

二、指数与对数1. 指数函数:形如$y=a^x$的函数,其中$a>0$且$a\neq 1$。

2. 对数函数:形如$y=log_a(x)$的函数,其中$a>0$且$a\neq 1$。

3.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a^y=x$等价于$y=log_a(x)$。

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增减性、特殊点、图像特征。

5.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三、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任意角、象限角、轴线角。

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定义、性质、图像。

3.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T=\frac{2\pi}{\omega}$。

4.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在不同象限的行为。

5. 三角恒等式:基本恒等式、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四、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为$\vec{a}=(x,y)$。

2.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

3. 向量的模:长度,计算公式为$|\vec{a}|=\sqrt{x^2+y^2}$。

4. 向量的数量积(点积):$\vec{a}\cdot\vec{b}=|\vec{a}||\vec{b}|\cos\theta$。

5. 向量的线性运算:线性组合、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a_1, a_2, a_3,\ldots$。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3.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收敛与发散。

4. 数学归纳法:证明方法,包括奠基步骤和归纳步骤。

六、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必修三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函数类型:1. 线性函数:形如 $y = kx + b$ 的函数,其中 $k$ 是斜率,$b$ 是截距。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 二次函数:形如 $y = ax^2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c$ 是常数,且 $a \neq 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3. 指数函数:形如 $y = a^x$ 的函数,其中 $a > 0$ 且 $a \neq1$。

指数函数的图像在 $x$ 轴上呈指数增长或衰减。

4. 对数函数:形如 $y = \log_a(x)$ 的函数,其中 $a > 0$ 且 $a\neq 1$。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对数曲线。

5.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 $y = \sin(x)$、余弦函数 $y =\cos(x)$ 和正切函数 $y = \tan(x)$ 等。

三角函数的图像具有周期性。

在函数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方程的解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是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除了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求解外,还可以使用求根公式;不等式的解法则涉及到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在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1. 等差数列: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 = a_1 + (n- 1)d$,其中 $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2. 等比数列: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 = a_1 \cdot q^{n-1}$,其中 $a_1$ 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数集(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数集(值域)中的一个唯一元素。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表达式、表格、图像等方式表示。

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等。

4.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5. 函数的复合:两个或多个函数的复合运算。

6. 函数的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互换,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其自身的反函数。

7. 函数的极限:当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个值时,函数值无限接近的值。

8. 函数的连续性: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存在,那么这个函数在这一点就是连续的。

9. 函数的导数: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可以用来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极值、凹凸性等性质。

10. 函数的积分:描述函数积累效果的概念,可以用来计算面积、体积等。

11. 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0。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求根公式等。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求最值、求解实际问题等。

14. 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如ax+b>c或ax+b<c的不等式,其中a≠0。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移项、消去系数、求根等。

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2. 数列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收敛性等。

3. 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4. 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5. 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等。

6. 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等。

7.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一个命题对某个自然数成立,然后证明它对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从而证明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的方法。

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等。

2.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点斜式、斜截式和截距式。

其中,点斜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斜截式方程是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截距式方程是通过直线在坐标轴上的两个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2.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有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标准方程是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一般为x²+y²=r²;一般方程是圆心不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一般为(x-a)²+(y-b)²=r²。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相离是指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相切是指直线与圆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是指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4. 直线与圆的交点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的情况下,求交点的方法可以通过联立直线方程和圆方程,再使用判别式来判断交点的情况。

5. 切线与法线圆上一点的切线和法线是确定的。

切线的斜率等于点到圆心的连线的斜率的相反数,法线的斜率等于切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二、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向量的一种,平面向量的定义是以有向线段为代表的,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平面向量通常用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来表示。

2. 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计算,即两个向量相加时,将它们的起点放在一起,而两个向量的终点也放在一起,然后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即为它们的和。

3. 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求两个向量的和或差的方法。

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的和为两个向量的和,差为两个向量的差。

4. 数量积与向量积数量积也叫点积,是两个向量的数量乘积,定义为:a·b=|a|*|b|*cosθ,其中a、b为两个向量,|a|、|b|为它们的模,θ为它们的夹角。

向量积也叫叉积,是两个向量的向量乘积,定义为:a×b=|a|*|b|*sinθ*n,其中n为一个单位向量,垂直于a、b所确定的平面,并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函数和极限1、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即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幂次方律或以其他形式表示的函数表达式相关联,使其中一个变量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确定。

它是将一个数量变化到另一个数量的过程。

例如,y=x²定义了函数y与x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函数的定义一般表示为 f(x)=y。

2、极限极限是数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一个函数沿某方向无限接近某一点的过程。

3、函数的运算性质(1)可加性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2)可乘性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3)绝对值函数的特性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为R,其表达式为 f(x)=|x|,该函数为单增函数,其定义域上单调性为单调递增,又有f(-x)=f(x)成立。

二、坐标系1、什么是坐标系坐标系又被称为图形坐标系,是一种定义坐标位置的系统,可以用于表示,定位和绘制一个点,线或者面的几何形状。

2、极坐标、直角坐标和笛卡尔坐标(1)极坐标极坐标系中只有一个圆形坐标区域,其中x轴和y轴均在同一圆上,整个坐标系定义在一个圆环内,由一对极坐标来表示任意点的坐标,公式为(ρ,θ),ρ表示从原点到点的距离,θ表示从x轴正半轴向给点旋转的角度。

(2)直角坐标直角坐标是一种两个方向平行、正交的坐标系统,它也称为二维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均有x轴(横轴)和y轴(纵轴)两个轴来表示,它们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向。

每个坐标点都可以用两个坐标值(x, y)来描述。

(3)笛卡尔坐标笛卡尔坐标系是一种基于三个平行、正交的空间坐标系统,也叫三维坐标系,它有x 轴、y轴和z轴,三条轴均正交,x轴、y轴和z轴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方向,z轴从原点朝外为正方向。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根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确实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一样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假如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络: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二.概率的根本性质1、根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假设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互斥;(3)假设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假设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那么A∪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根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3)假设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那么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络,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详细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惹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平面向量1.理解向量的定义和性质: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向量的表示、相等、零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反向量等基本概念。

2.了解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向量的数量积等运算法则,理解这些法则的几何意义。

3.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平行于坐标轴的向量,以及任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

4.了解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并能判断一组向量是否线性相关。

5.掌握向量的共线、垂直和夹角的判断方法、以及向量的投影和单位向量等相关概念。

二、立体几何1.了解空间中的基本概念:空间的投影、平行和垂直等基本概念。

2.掌握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的相关性质:直线的向量、参数和一般方程,平面的向量、点法式和一般方程等。

3.熟悉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4.掌握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的夹角、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5.理解球的概念和性质:球的几何关系、正球及其方程等。

三、三角函数1.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质和奇偶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双曲线图像。

3.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

4.理解任意角和弧度制的概念,并能在两种制度之间进行转化。

5.掌握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和倍角、半角公式等,以及这些公式的应用。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3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基础,因此要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是一个或多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 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一元二次函数- 基本形式:f(x) = ax² + bx + c (a≠0)- 参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顶点坐标、对称轴- 判别式和根的关系- 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 图像的平移、伸缩、翻转3.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幂函数:f(x) = x^a (a为实数,a≠0)- 指数函数:f(x) = a^x (a > 0, a ≠ 1)- 对数函数:f(x) = loga(x) (a > 0, a ≠ 1)- 特性和性质- 图像和变化规律4. 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 周期和振幅-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 三角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数列图像的性质2. 数列的极限- 数列趋于无穷的极限- 数列的收敛与发散-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极限- 极限的运算性质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三、数学推理与证明1. 几何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常见几何定理的证明2. 合理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直觉推理、假设-验证法 - 合理推理的特点和要求3. 几何证明- 平行线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圆的证明。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一、初等函数1、函数基本概念(1)函数的定义函数是在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着 if and only if 关系的量的集合。

函数f 是由实域上的一个集合D 到实域上的另一个集合F 的一种规律性关系:若x 属于D,则必有y=f(x) 属于F,而且将元素xˆD 与元素f(x)ˆF 间确定起“一一”对应关系,称f 为从D 到F 的函数,表示为f:D→F ,称D 为函数f 的定义域,称F 为值域,f(x) 称为定义在x 处的函数值,D 和F 都是实域,实域外的点及点之间无关;(2)单调性函数y=f(x) 在定义域D 上单调,若:当x1<x2 时,有f(x1)<f(x2) ,则称函数y=f(x) 在D 上是递增的;当x1<x2 时,有f(x1)>f(x2) 时,则称函数y=f(x) 在D 上是递减的;当x1≠x2 时,f(x1)=f(x2) 时,则称函数y=f(x) 在D 上是偶函数。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是指以自然数e 为底数得到的函数,表示为:y=a·ebx,其中a、b 为实数,此函数有加法律:若f1 (x)=a1·eb1 ·x,f2 (x)=a2·eb2 ·x,则有f1 (x)+f2 (x)=(a1+a2)·eb·x,并且有乘法律:若f1 (x)=a1·eb1 ·x,f2 (x)=a2·eb2 ·x,则有f1 (x)·f2 (x)=(a1·a2)·eb1+b2 ·x;(2)对数函数定义:若y=ax,其中a 为常数,a>0,x>0,则称f (x)=loga x 叫做以a 为底数的对数函数,简称对数函数,这样的函数是满足增函数类型以及幂律。

二、二次函数若函数f(x)为一关于x的二阶函数,则f(x)=ax^2+bx+c,其中a 不等于0,a 、b、c 均为实数,则称f(x) 为二次函数。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描述变量间依赖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

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法、图像表示法、表格表示法。

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4. 函数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

二、指数与对数1. 指数函数:定义、图像、性质。

2. 对数函数:对数的定义、对数的运算法则、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换底公式、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4.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三、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3. 三角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4. 三角方程的解法。

四、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物理背景、基本运算(加法、数乘、数量积)。

2. 向量的几何表示与线性运算。

3.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向量方程。

4. 向量的应用:速度、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

五、数列1. 数列的概念:定义、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3. 数列的极限:极限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

4. 数列的应用:级数、递推关系、数学归纳法。

六、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距离公式、斜率公式。

2.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3.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

4.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

七、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3.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4. 抽样与估计:抽样方法、总体参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八、数学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步骤。

2. 证明方法:直接证明、反证法。

3. 应用:证明等式、不等式、数列的性质。

九、复数1. 复数的概念:实部、虚部、模、辐角。

2. 复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篇1.一些基本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2篇一、高中数学函数的有关概念1.高中数学函数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函数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函数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函数A到函数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函数{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函数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函数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函数。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2.高中数学函数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函数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一:算法初步7: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1)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2)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①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

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②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①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②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8:秦九韶算法与排序(1)秦九韶算法概念:f(x)=a n x n+a n-1x n-1+….+a1x+a0求值问题f(x)=a n x n+a n-1x n-1+….+a1x+a0=( a n x n-1+a n-1x n-2+….+a1)x+a0 =(( a n x n-2+a n-1x n-3+….+a2)x+a1)x+a0 =......=(...( a n x+a n-1)x+a n-2)x+...+a1)x+a0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 n x+a 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v2=v1x+a n-2 v3=v2x+a n-3 ...... v n=v n-1x+a0这样,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2)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①直接插入排序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读一个,排一个。

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对应关系。

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定义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函数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比如f(x) = x^2就是一个函数。

1.2 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即函数在该点附近的变化趋势。

导数可以用极限的概念来定义,表示为f'(x)或者dy/dx,它表示函数的变化速率。

1.3 导数的计算导数的计算可以用求导法则来进行,包括了基本的求导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等内容。

1.4 函数的应用导数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在物理学中,它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和加速度;在经济学中,它可以用来表示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

二、平面向量2.1 向量的概念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是一个有序对(a, b)。

向量可以通过坐标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

2.2 向量的运算向量有加法、减法、数乘等基本运算,通过这些运算可以得到向量的和、差、数量积等结果。

2.3 向量的应用向量在几何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用来表示平移、旋转等变换;在物理中,向量可以表示力、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三、空间解析几何3.1 点、直线、平面的方程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点、直线和平面可以用方程来表示。

比如,直线可以用两点式方程、点斜式方程、参数方程等来表示。

3.2 空间向量的表示空间中的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平面向量的形式表示,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运算。

3.3 空间解析坐标系空间解析几何中有四种坐标系,分别是直角坐标系、面向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球坐标系,每种坐标系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比值,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4.2 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有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条件概率、独立性等基本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来计算多个随机事件的概率。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第一章算法初步1.1.1 算法的概念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算法具有有限性、确定性、顺序性与正确性、不唯一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1.1.2 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和判断框等部分,需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循环语句循环结构可以通过循环语句来实现。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一般有两种循环结构: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 型),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语句结构。

1.WHILE语句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如下:WHILE 条件循环体WEND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

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XXX之间的循环体。

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

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XXX之后的语句。

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如下:DO循环体LOOP UNTIL 条件当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

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

因此,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

注意,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1.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于求最大公约数。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1. 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
- 一元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 指数与对数
- 指数的定义和性质
-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3. 三角函数
- 弧度制和角度制
- 常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解三角函数方程
4. 解析几何
- 二维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 圆的方程和性质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基本定理
5. 函数与导数
-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
-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 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统计与概率
-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样本、总体、频率分布等)
- 统计中的常用方法(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 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 统计与概率的实际问题解决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统计与概率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必修三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具有形式f(x)=ax^2+bx+c的函数,其中a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对称轴方程为x=-b/2a。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具有对称轴方程x=-b/2a。

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

3. 二次函数的平移、伸缩和反转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若a不等于1,则可以通过平移、伸缩和反转来改变原函数的图像。

平移可以通过加减常数项来实现,伸缩可以通过改变a的值来实现,反转可以通过将a变为-a来实现。

4. 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可以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描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来求解。

第二章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角的概念是平面上由两条射线所夹的部分,而弧度制是用弧长和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的大小。

一个圆周的弧长为半径的长度时,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1弧度。

2.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

正弦函数的定义是sinθ=对边/斜边,余弦函数的定义是cosθ=邻边/斜边,正切函数的定义是tanθ=对边/邻边,余切函数的定义是cotθ=邻边/对边。

3. 三角函数图像、性质和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图像是周期性的波形,具有对称性。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在[-π/2,π/2]上关于y轴对称,而在π的整数倍点上关于原点对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像在(-π/2,π/2)上关于y轴对称。

4. 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可以通过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来描述问题,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来求解。

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不等于0。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算法初步。

1. 算法的概念。

- 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 算法的特点:有限性(步骤有限)、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定义)、顺序性(步骤有先后顺序)、可行性(每一步都能有效执行)、不唯一性(解决问题的算法不唯一)。

2. 程序框图。

- 程序框图的基本图形符号:- 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 输入、输出框:用来表示数据的输入或结果的输出。

- 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等操作。

-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 条件结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 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有当型循环(先判断条件,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3. 基本算法语句。

- 输入语句:`INPUT“提示内容”;变量`,用于向程序中输入数据。

- 输出语句:`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用于输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 赋值语句:变量 = 表达式,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 条件语句:- `IF - THEN`语句(单分支条件语句):- 格式:`IF 条件 THEN`。

语句体。

- 当条件满足时执行语句体。

- `IF - THEN - ELSE`语句(双分支条件语句):- 格式:`IF 条件 THEN`。

语句体1。

`ELSE`.语句体2。

- 当条件满足时执行语句体1,不满足时执行语句体2。

- 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 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 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docx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docx
, 算机将不 行循 体,直接跳到WEND句后,接着 行WEND之后的 句。因此,当型循 有 也称
“前 型”循 。
(2)UNTIL句
①UNTIL句的一般格式是的程序框 是
DO
循 环
循环体

LOOP UNTIL条件
满 足 条

②直到型循 ,从UNTIL型循 构分析, 算机 行 句 ,先 行一次循 体,然后 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 足, 返回 行循 体,然后再 行条件的判断, 个 程反复 行,直到某一次条件 足 ,不再 行循 体,跳到LOOP UNTIL句后 行其他 句,是先 行循 体后 行条件判断的循 句。
nL
a1
k a0
(1)概念: 位制是一种 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 。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 基
数,基数n,即可称n位制, 称n制。 在最常用的是十 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行
数。 于任何一个数,我 可以用不同的 位制来表示。比如:十 数57,可以用二 制表示111001,也
②以 大的数减去 小的数,接着把 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 ,并以大数减小数。 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 止, 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 数。
98和63:
4
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8:秦九韶算法
(1)秦九韶算法概念:
n
x
n
n-1
x
n-1
1Hale Waihona Puke 0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必修3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3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3数学知识点总结一、线性函数与方程1.1 线性方程的解法•列表法:将方程转化成一个列表,逐项判断是否满足方程,找出符合方程的值。

•平衡法: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方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形式,直接求解。

•图解法:将方程所对应的直线与坐标系画出,通过求交点的方法得出解。

1.2 斜率和截距的意义•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用于描述直线上两个点之间的变化率。

•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数学上被用来帮助确定直线的位置。

1.3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性•平行线:具有相同斜率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垂直线:斜率之乘积为-1的两条直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函数与导数2.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将一个自变量的集合对应到另一个因变量的集合的规则。

•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值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奇偶性:函数的对称性特征,可以通过判断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式推导来确定。

•单调性:函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的特性。

2.2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导数: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表示函数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导数的计算方法:–导数的定义:$\\lim_{{h \\to 0}}\\frac{{f(x+h)-f(x)}}{{h}}$–导数的求导法则:常数法则、恒等法则、幂函数法则、指数函数法则、对数函数法则、和差函数法则、乘积函数法则、商函数法则、复合函数法则等。

2.3 导数的应用•切线与法线:导数可以用于求解函数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和法线的斜率。

三、指数与对数函数3.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指数函数:以常数为底的幂函数。

•基本性质:正数指数函数为严格递增函数,负数指数函数为严格递减函数。

3.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变换•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当底大于1时,图像在y轴上方逐渐增大。

–当底小于1时,图像在y轴上方逐渐减小。

–当底等于1时,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3.3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对数函数:幂运算的逆运算,可以将指数形式的算式转化为对数形式的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当型循环
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不能用X)等.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4.条件语句
格式1: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功能: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判定条件是否成立.若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1,跳过语句2,否则跳过语句1,执行语句2.如
5.循环语句
格式:
(1)当型循环:
WHILE条件
循环体
WEND
功能:先判定条件的真假,若条件成立则执行循环体,然后再判定条件,若条件成立再执行循环体,…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条件不成立时退出循环.
说明:当型循环是先判定条件,后执行循环体,因此循环体可能一次也不执行.
(2)直到型循环:
DO
循环体
LOOP UNTIL条件

功能: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判定条件真假,若条件不成立
...
执行循环体,…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条件成立时退出循环.
说明:①直到型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判定条件,因此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②当型循环是条件为真时循环,直到型是条件为假时循环.
注:循环体中一定要有改变条件的语句,否则将构成死循环.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设m、n是两个正整数(不妨设m>n),用m除以n,商为q,余数为r,得到除式m =nq+r(0≤r<n).若r≠0,则令m = n,n= r,再继续上面的除法,这是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当r=0时,就得到了m和n的最大公约数为n.
2.更相减损术
给定两个正整数,若两数不相等,则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比较,若两数不相等,再用较大的数减去减小的数,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两数相等为止.最后这个等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章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1)定义: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方法:抽签法(抓阄法);随机数表法.
(3)适用范围:总体容量N较小,且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系统抽样
(1)方法步骤:假设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步骤如下:
①先将总体的N 个个体编号;
②确定分段间隔k ,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 n 是整数时,取=N k n (当N n 不是整数时,要先剔除零头);
③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 ;
④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 加上间隔k 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 +k ),再加k 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 +2k ),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2)适用范围:总体容量较大,且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分层抽样
(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就叫做分层抽样.
(2)抽取数量的计算:各层抽取的数量之比,等于各层的数量之比.如各层分别有300,200,400个个体,则从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量之比为300∶200∶400,即3∶2∶4.
(3)适用范围:总体容量N 较大,且个体差异明显(有明显的层次).
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中位数时,可用直线x =m 将直方图分成左右两侧面积皆为0.5,此时m 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只有一个.
平均数: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
12.++⋅⋅⋅+=n x x x x n
(2)标准差:x 1,x 2,…,x n 的标准差为 2221231[()()()].=-+-+⋅⋅⋅+-s x x x x x x n
标准差的平方叫方差,用s 2表示.
标准差(或方差)越小,说明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越不稳定.
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线性相关与最小二乘法
回归直线.=+y bx a
第三章 概 率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相关概念
(1)事件:我们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2)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3)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4)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①对于事件A 与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记作⊇B A (或⊆A B ).
②若⊇B A ,且⊆A B ,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作A =B .
③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A ∪B (或A +B ).
④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 ∩B (或AB ).
1.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②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古典概型概率公式:
三、几何概型
(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