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自己总结手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共6篇)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共6篇):各章知识点笔试心理学终结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库一周背完教育学心理学篇一: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实践的科学理论。
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习、记忆、智力、动机、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二、发展心理学1. 简述儿童的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爱因斯坦关于婴儿期发展的研究。
2. 探讨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问题,如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青少年叛逆期的特点等。
3. 分析成年期的发展特点,如成年期的心理危机、中年危机等。
三、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2. 讨论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如感性记忆、意义记忆、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3. 探究学习策略与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
4. 分析语言发展和阅读理解,如语言习得的阶段、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等。
四、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1. 探讨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2. 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类型,如阅读困难、数学困难、语言障碍等。
五、人格心理学1. 简述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探讨人格的构成因素和特点,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3. 分析人格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控制能力等。
六、情感与心理健康1. 分析情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如情绪的种类、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
2. 探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预防,如焦虑、抑郁、进食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3. 讨论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维持心理健康,如心理疏导、心理辅导等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人格心理学以及情感与心理健康等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心理学 自己整理 可直接打印
第一章教育学心理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五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3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4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5.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心理学之父6.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c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二章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八个阶段:乳婴幼童少青成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学习准备,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一、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历史1)19世纪前,没有心理学学科,从哲学范畴里分离出了心理学2)19世纪中叶,开始引进实验法对心理学进行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德国韦伯研究出一个定律“韦伯定律”:K=ΔI / I ------ 感觉阈限定律3)186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利用了无意义的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出了一条著名的遗忘规律曲线,遵循着西先快后慢的原则。
4)187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第一人)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
冯特的贡献1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
2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构造主意心理学的奠基人(内省法)3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的专业队伍。
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6)认知过称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
7)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8)意志过程中一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9)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2、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心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总结:心里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梳理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参考。
一、发展心理学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等。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等。
3. 成人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如早期成年期、中年期、晚年期等。
二、认知心理学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2.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的信息加工理论等。
3. 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策略,如积极主动学习、深层加工学习等。
4. 记忆与遗忘记忆的过程、遗忘的原因和遗忘的规律,以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与人格心理学1. 情感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基本情绪、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等。
2. 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自尊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四、行为心理学1. 行为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理论。
2. 行为问题与干预如行为问题的类型、干预策略和行为管理等。
3. 动机与动机理论动机的概念、类型和激励方法等。
五、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
2.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如测试的可靠性和效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运用等。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与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等,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必备经典(免财富值)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
理学)
考试概述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评估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考试。
该考试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旨在评估考生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考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
- 研究理论与教学方法
-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 学科教育与跨学科教育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是研究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发展心理学与研究心理学
- 个体差异与智力测量
- 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
- 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通过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建议考生采取以下备考策略:
- 深入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各个考点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
- 阅读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提高对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复时间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
- 多做模拟试题和真题练,提高应试能力和对考试形式的熟悉程度。
- 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法、归纳法等,提高研究效果。
结语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要求较高,考生需要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充分准备来应对考试。
希望以上资料能为考生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祝愿考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作为教育者,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还能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等,以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准备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这种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心理结构。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由感知到符号理解、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帮助下实现认知的转变和发展。
三、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了解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1. 教育学心理学概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
- 教育学心理学通常关注研究、发展和教学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2. 研究理论2.1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实现的。
重点在于观察和描述可观察的行为。
-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2 认知研究理论- 认知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个体能力的发展和信息处理的结果。
重点在于理解和解释研究者的思维过程。
-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2.3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强调研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构建和理解,通过主动参与和合作进行。
-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杜威和维果茨基。
3. 研究过程和教学策略3.1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和评估信息。
- 教师应根据研究者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3.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强研究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研究。
4. 教育评估与测试4.1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
- 合理的教育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持续改进。
4.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前者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后者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估。
5. 研究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5.1 研究困难- 研究困难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和自信心受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困难,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和支持。
5.2 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需求是指学生在研究和发展上存在特殊需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6.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研究伦理和教师道德等方面的考量。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心理过程与现象的学科。
作为一名富有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涉及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备考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
二、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理论- 居斯塔夫·维格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结构的逐渐发展与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2. 认知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三、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正向强化与负向强化- 奖励与惩罚的效果- 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2. 认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组织与加工- 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 教师的角色与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主体性与建构性- 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 社会文化背景对建构主义学习的影响 - 教师的角色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2. 测量与测验- 测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信度与效度的概念与评价- 测验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常见的测验方法与应用五、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个体差异的来源与类型- 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智力差异、情绪差异、兴趣差异的特点与影响 - 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启示与应用2.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常见的特殊教育需求类型与特点-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与资源支持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角色与职业发展- 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2. 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设计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与需求- 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七、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DOC)
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教育的起源理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唯物主义)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
对于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三种途径。
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的《论语》、《学记》、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第一部教育著作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7、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导向、调控、评价)8、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教育目的论:个体本位论(卢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10、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未实行1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第一个实行的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保留了封建科举制残余,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13、1922年,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制定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
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
14、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5、1951年学制改革,标志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
16、我国现行的教育系统: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7、西欧最早出现学制,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制,苏联实行立体式的学制。
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19、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的主要观点:内发论(孟子和弗洛伊德,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万物皆备于我心)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界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各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7、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8、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9、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10、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1、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2、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3、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6.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17.个人本位论:主张提出教育目的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0.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2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29.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0.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
学生独立学习经过特别编制的程序化了的教材,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
3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3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3. 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答:(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即我国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答: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②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
③具有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即是说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①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②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9.简述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是由该国的政体决定的,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关系。
教育会对整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发生深刻影响,并进而“化民成俗”,改变社会的道德风尚及思想潮流,从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间接的影响。
另外,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会对各种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现代高等学校一般都担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许多国家都把大学看成是重要的思想库和决策咨询机构,聘请学有专长的学者做政府部门的专家、顾问,征询来自高等学校方面的见解。
高等学校已成为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11.论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1)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无教案者不得上课。
(2)备课要做到“三备”、“一结合”。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一结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要求集体备课至少两周一次,由备课组长牵头。
备教材是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本篇在真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及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
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懂”就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透”就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算是完全掌握了教材。
备学生是指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老师要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是指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学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
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1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它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有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
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
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1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但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上午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手段和内容。
教育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手段和内容,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14.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但是,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人。
受教育者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获得发展,教育者也只能在现实的生活条件下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教育目的必然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⑴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人类已有的发展程度,又对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和提出要求。
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⑵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
⑶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事实上,对受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其次,人们既然将所提出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就不能不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再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实现的;第四,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1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养之间的联系。
答:教师职业劳动具有本身独特的特点,这对教师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⑴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如教师的要求、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等等,无形中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性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手段。